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19-05-13 11:3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及对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及对策分析》。

第一篇: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及对策分析

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及对策分析

Enterprise staff training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摘要:辽宁北方实验室有限公司作为省内IT行业的领军企业,面对行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对产品、服务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职业技能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企业通过进行有效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产业技能和品行道德,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在行业中形成核心竞争力。但在企业实施培训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培训效果事倍功半的现象。企业虽然认识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在培训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却面临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培训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力图提出解决方案,以推进企业培训工作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培训;现状;对策分析。

1.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及问题分析

1.1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现阶段企业人员流动性大,与企业的不能开展有效的培训工作有很大关系,企业内部各事业部普遍存在重使用人才,轻培养人才的情况。长久以来,企业内的培训形式仅限于岗前培训、在岗技能培训等简单的培训,缺乏系统的培训计划,没有针对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结合各个员工的特点做出较详细的人员培训规划。由于IT行业的独特性,需要企业员工不断推进技能的进步,不断提高知识水平,但是企业没有依据员工的需求指定相应的培训计划,让企业员工失去竞争的优势并对自我发展失去信心,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员工自然会产生消极情绪。针对这种情况,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说,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将日益重要起来。员工能够在企业得到持续不断的满足需求的培训,将对员工的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企业培训主要对象分为三类:一类是企业现有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对这部分人的培训主要集中在管理与技术技能的进一步提高;一类是即将进入企业就职的高校学生,对于即将进入企业就职的高校学生的培训主要是职业道德培训和岗前培训。一类是即将进入企业的有工作经验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针对这类人员的培训主要集中在职业道德和企业规章制度方面的培训。表面上看企业中各个层次的员工都接受到了应有的培训,但是由于培训没有针对性,员工无法提高知识水平和岗位技能水平,培训的效果往往却是事倍功半。

1.2现阶段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虽然意识到培训的必要性,但重视程度不高,执行情况较差。

目前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虽然制定了整体的员工培训计划。但是在实行起来往往只是一纸计划,根本不能按计划执行或根本没有执行。致使员工认为“企业培训”只是公司的一项政策,无法将培训视为企业给员工的福利,利用企业培训提高自己的业

务水平,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2)企业员工培训计划制定与员工培训需求脱节。

企业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往往会忽视了“培训需求分析”,随意性较大,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制定计划时根本不能了解员工真正需要哪一类的培训,哪种培训会对员工未来的工作有本质性的帮助,因此导致员工对企业培训工作满意度不高。

3)企业在培训后没有进行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估。

企业在培训后没有进行过培训效果评估,究竟安排的培训效果如何,是否对员工有所帮助,培训讲师的授课内容是否满足员工的实际需要,负责培训的人员不得而知。尽管企业认识到培训效果评估的重要性,对其进行评估的时候,也仅仅是授课满意度评估层面,对员工行为改善层面极少进行评估。

4)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每年只能接受两次以下的培训,甚至不接受任何培训。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承担着很多的任务,工作繁忙,于是培训对于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说无非是可有可无的一种形式。但随着企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管理者的整体素质也应该相应提高,培训是很重要的一条途径。中高层管理者素质水平的提高与否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5)企业投入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成本偏低。

虽然企业认识到培训的必要性,但在员工培训经费的投入仍然较低,从企业发展和人才竞争的实际的需要看,培训经费的低投入必然严重影响员工素质的提高,在这个问题上,企业需要从人才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考虑,加大培训投入力度。

6)企业培训方法单一,培训教师选择范围具有局限性。

目前企业的培训采取的方式偏重于“课堂教学”,培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培训双方的沟通与交流。企业培训教师多数都是由内部优秀员工担任,这类培训教师只是对本职的岗位技能有充分的认识,对于新兴的技术所知尚浅,并且技术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不足。聘请专家进行专业的培训讲座的情况很少。由于公司业务国际化程度较高,依靠内部培训,师资难以满足现实培训的需要。

7)培训效果的评价没有绩效考核和薪酬调整相联系。

目前企业对培训效果的评估结果与绩效考评和薪酬制定完全脱节。员工的晋升和薪资调整完全与培训效果无关,因此企业员工和管理者对培训效果不够重视,同时也意识不到培训对于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培训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不能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2.提高企业培训效果的对策分析

1)企业制定培训计划时,要进行有效的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企业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时,首先要考虑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经营目标或企业希望获得的产品和技术,以及与此产品和技术相关的知识。其次要考虑岗位的胜任素质和能力,对现有岗位进行分析,充分考虑员工个人和管理者对职位评估的意见,制定出各个岗位的工作

内容、技术能力要求和知识水平。对比目前岗位员工的胜任能力差距,制定培训计划。最后还要考虑员工个人的需求,充分依据年度人力资源计划、每季度员工的个人绩效目标承诺、职业发展规划、和员工能力信息库来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综合考虑以上内容,制定企业员工的培训计划。

2)引导管理者重视培训,加大培训的经费的投入。

目前行业竞争激励,各个公司都想获得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实力。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企业想要长期发展,势必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引导企业管理者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高度上考虑企业培训的重要性,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以此获得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以此同时也能保证企业优秀员工的稳定性,降低员工的流失率。

3)企业应加大对企业中高层管理的培训。

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是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中高层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势必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随着企也不断的发展壮大,业务国际化发展趋势势必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对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培训势必是提高管理者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企业必须加大对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培训,以此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4)采取多种培训方式,选择优秀的培训教师。

企业内部加大对培训教师的培养,通过不断的选拔和考核,培养出有广博的理论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扎实的培训技能的教师。另外,企业要与高校保持紧密的联系,定期聘请一些知名高校的教师到企业来培训,这类教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对于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在高校中宣传了企业,为日后的招聘工作奠定基础。目前企业采用的培训方法仅是集中授课方法,有时会影响员工的正常工作,这样导致员工对培训满意度降低,甚至有抵触情绪。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远程授课、网络授课、操作技能演示等多种方式,一方面满足员工对于培训时间的灵活性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提高员工的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5)建立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

企业目前的培训大多数是为了让员工更好的掌握最新的技术知和知识,对于培训效果的评估要尽可能量化。在培训结束的时候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考核,就可以知道培训的效果以及问题的所在。对员工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培训,可以通过培训后员工的绩效改进情况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价。并将培训的效果评价应用于员工的考核指标、职位晋升、薪资调整等方面。从而让员工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以及对其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随着IT行业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的成长,企业中各种职位对员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要求都在迅速提高。有效的开发员工潜能,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迫在眉睫所要面对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通过必要有效的培训手段,更新员工观念、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考虑,有效的开展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为企业人力开发和储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德斯勒 :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人力资源管理第9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2]谢晋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3]侯爱丽: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培训[J];改革与探索;2004年

[4]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5]汪奇:员工培训方案[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年

[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2010年中国企业培训管理现状调查报告;2010年

第二篇:企业设备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介绍设备管理的涵义和意义,阐述了设备管理的发展历程。在分析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现状基础上,提出了转变管理理念、重组组织结构,搭建设备零故障预防维修管理体系,以延长设备寿命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适用性,使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收益最大化。

一、设备管理的涵义和意义

(一)设备管理的涵义

设备管理(Plant Management)又称设备工程(Plant Engineering),是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以提高设备效能为目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从规划、设计、试制、制造、选型、安装与调试、使用与运行、维护与修理、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实质上,设备管理研究设备运作过程中存在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状态。物质运动形态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磨损、疲劳、腐蚀等性能劣化,从而需要检测修复,改造和更换,直至报废处理的过程,重点研究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工艺性;价值运动形态是指设备在制造产品过程中的资金转化,即将设备原有的价值和维护费通过提取折旧和计入生产费用,逐步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从而导致设备净值不断减少,重点研究设备价值的转移和资金的补偿、维修费用的经济

性、新设备投资与设备技术改造的经济性评价等。因此,设备管理是研究领域十分惯犯,得到迅速发展的应用科学,并与现代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的理论发展密切相关。

(二)设备管理的意义

1.设备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

企业内部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完成既定生产经营目标而在企业内部开展的一切管理活动,它包括企业的计划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班组管理、现场管理等等。人们常把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称作练内功。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体现了企业内功的强弱。内功强,企业抗风雨的能力就强,市场竞争力就强,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就强。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经常开展各项活动,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千方百计地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在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中,任何一项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企业内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只有选择好内部经营管理工作的切人点和突破口,抓住重点,以点带面,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设备管理就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之一。

生产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之一,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财富,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生产设备无论从企业资产的占有率上,还是从管理工作的内容上,以及企业市场竞

争能力的体现上,它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和十分重要的位置。管好用好生产设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的保证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提供优良而又经济的技术装备,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在最佳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以确保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花色品种,降低生产成本,进行安全文明生产,从而使企业获得最高经济效益。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市场预测,决定进行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产品的设计、试制、加工、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无不体现出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为赢得和占领市场,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生产出满足用户需求、为企业创造最大经济效益的高质量的产品,设备管理是保证。设备管理水平是企业的管理水平、生产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开发生产先进产品,必须建立在企业具备先进设备及良好的管理水平之上。若疏于管理,用先进设备生产一般产品,会使生产成本增加,失去市场竞争能力,造成极大的浪费;有的先进设备带病运转,缺零少件,拆东墙补西墙,不能发挥全部设备的效能,降低了设备利用率;有的设备损坏,停机停产,企业虽有先进的设备,不但没有发挥出优势,— 3 —

反而由于设备价高,运转费用大,成为沉重的包袱,致使企业债台高筑,生产经营步履维艰。而一些设备管理好的企业,虽然没有国外的先进装备,由于管理水平高,设备运转状态良好、效率高,一样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强,企业效益也稳步增长。

设备管理是企业产量、质量、效率和交货期的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往往是按合同组织生产,以销定产。合同一经签定,即受到法律保护,无特殊情况不能变更,违约将受严厉的经济制裁。如果没有较高的设备管理水平和良好设备运转状态做保证,是不可能很好地履行合同规定的。一旦违约,给企业带来的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还往往失去市场,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设备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证。安全生产是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的前提,没有安全生产,一切工作都可能是无用之功。所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无不强调安全生产,紧抓常抓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强制性的,是必须无条件服从的,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之上。根据有关安全事故的统计,除去个别人为因素,8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设备不安全因素造成的,特别是一些压力容器、动力运转设备、电器设备等管理不好则更是事故的隐患。要确保安全生产,必须有运转良好的设备,而良好的设备管理,也就消除了大多数事故隐患,杜绝了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

3.设备管理是企业提高效益的基础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也是紧紧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进行的,设备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简单地说,一方面是增加产品产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益;另一方面是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在这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中,设备管理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

(1)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设备是一个重要因素。加强设备管理是提高质量、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因此党和政府多次提出贯彻国务院《设备管理条例》,加强设备管理一定要与企业开展双增双节活动相结合,应用现代技术,开展技术创新,确保设备有良好的运转状态;对于新设备要充分发挥其先进性能,保持高的设备利用率,预防和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于老设备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更新,改善和提高装备素质,增强设备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从而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2)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是要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企业内部多数人是围绕设备工作的。要提高这些人的工作效率,前提是要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减少设备故障、提高设备利用率。

(3)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更是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原材料的消耗大部分是在设备上实现的。设备状态不好会增大原材料消

耗,如出现废品,原材料浪费更大。在能源消耗上,设备所占的比重更大。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运转效率,降低设备能耗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节能降耗永恒的主题。在设备运转过程中,为维护设备正常运转,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物资消耗。设备一般都有常备的零部件、易损件,设备管理不好,零部件消耗大,设备维修费用支出就高。尤其是进口设备,零部件的费用更高。设备运转一定的周期后还要进行大修,大修费在设备管理中也是一项重要的支出,设备管理抓得好,设备大修理周期就可以延长,大修理费用在整个设备生命周期内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所占的比重就可以下降,从而为降低生产成本打下基础。

二、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设备管理的发展历程

设备管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事后维修时期

这一时期普遍实行的是设备坏了以后再修,由于设备结构简单,设备的维护与修理不需要专门技术,修理费用也较低,因此,机器设备的维护与修理有设备的操作人员来完成。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结构渐变复杂,设备修理难度逐步提高,设备的修理费用不断增加,— 6 —

设备修理需要有专门人员来承担,这样就从生产操作人员中逐步分离出一部分从事设备修理和管理的专门人员。

2.预防维修时期

20实际50年代原苏联建立了一套计划预修制度,其实质是泰勒制度的基本原理在设备维修与管理中的体现和运用,它是以一套定额标准为基础的,其理论根据是设备的摸查理论与磨损规律。欧美的预防维修的理论基础设备的故障规律,即浴盆曲线,预防维修是有计划地进行设备的维护、减产和修理,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的一种技术组织措施,它包括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查,精度检查,大修,中修,小修。

事后维修与预防维修的局限性:

(1)只注重设备的维护修阶段,而较少注意设备的全过程管理。(2)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关与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管理相脱节。(3)只侧重于设备的技术管理,忽视设备的经济问题和组织管理。

(4)传统设备管理由于受传统的垂直专业只能职能分工的应县,没有把同设备管理有的只能加以协调与组织,经常是配合不紧密,步调不一致,从而影响设备管理的整体目标的实现。

3.设备综合管理时期

为了摆脱传统设备的局限性,实现现代工业生产无事故、无缺陷、无伤亡、无公害的要求,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先后提出了设备综合管理理论。

(1)后勤学

20世纪60 年代美国在经典的产品和设备寿命周期基础上,吸取了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简称L C C)、可靠性工程及维修性工程等现代理论形成了后勤学(Logistics),定义为“研究资源需求、设备、供应和维修,并以后勤学保障、计划作为对象的管理艺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活动”,被认为是体现设备周期管理的最为彻底的学科。

后勤学者认为,一个系统应包括基本设备和响应的后勤支援两部分。而后勤职员的主要内容有:测试和辅助设备、备件和修理更换件、人员和培训、器材储运管理、辅助设施和技术资料等,基本设备和后勤职员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必须在集成基础上来发展,建立最优平衡,以生产出一项费用效果良好的产品。因此,可以把后勤学看作是为了保证一个在规划的寿命周期内得到有效而经济的职员,而需要考虑的全部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设备综合工程学

1974年,英国工商部给综合工程学下的定义是“为了求得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而把适用于有形资产的有关工程技术、管理、财务以及其业务工作加以综合的科学就是设备综合工程学(Terotechnology)”。其内容涉及到设备、机器、装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规划和设计的可靠性与维修性,以及它们的安装、投产试车、维修、改造和更新,以及有关设计、性能和费用信息方面的反馈。设备综合工程学的内容可归纳成5个方面:①把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最经济作为其研究目标;

②关于有形资产的工程技术、管理、财务等方面的综合管理科学;③进行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设计:④关于有形资产(设备、机械、装置、建筑物),及关于设备一生(方案、设计、制造、安装、运转、维修保养、改造和更新等)机能的管理学;⑤关于设计、使用效果、费用信息反馈的管理学。(3)全员生产维修

1971年日本在学习英美维修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本国企业的管理经验,将可靠性工程理论和现代管理技术加以综合应用,逐步形成了全员生产维修(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简称TPM),它是全员参加的,以提高设备综合效能为目标,以设备寿命周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制度。具体内容如下:①目标是使设备的综合效能最大;②建立包括设备寿命周期的生产维修系统(即管理设备的一生);③包括与设备有关的所有部门,如设备规划、设备使用、维修部门等;④从最高管理部门到基层员工的全体人员都参加;⑤开展小组自主活动推进生产维修与管理。

TPM、Terotechnology和Logistics都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获取经济的L C C,但他们的具体目标和责任分配却是不同的。Logistics的具体目标涉及到非常广泛的领域,包括制造的产品、系统规划、信息和设备。Terotechnology只针对设备(有效资产),包括设备供应商、工程技术公司和设备用户,而TPM只针对设备用户。

(二)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在建立市场经济、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设备管

理水平已明显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活动的展开,制约了设备效能的发挥,影响了企业市场竞争里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

1.从体制上分析

缺乏健全的企业设备管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一些国有企业,所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基本上与罚款相当,工作方式简单,严重影响了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许多企业习惯于自己维修,国企中普遍存在高级维修技术人员流失现象。当企业花费大量自己培训出高级维修技术人员后,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一些民营、三资企业以高收入、高待遇挖走他们,使企业设备管理工作陷入困境。

2.从企业组织机构上分析

(1)企业组织机构刚性,效率低,易发生冲突。我公司是职能型组织机构,强调企业内部的控制、指挥与协调,其效率与组织目标是否明确、环境是否稳定、企业规模大小有关。这种机构形式反映迟钝,容易造成矛盾与抵触,效率低下,而且易形成管理的官僚化,是当前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的主要症结,设备管理职能的实施必须同时受到生产、工艺、质量、财务和安全等部门的指示和工作知道,易与其他部门发生矛盾和冲突,职责不明确,工作难到位。

(2)企业组织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现行组织是一种执行型组织,缺乏灵活性,组织机构明确规定了每个员工的职责,以及奖惩制度,只有与职责有关的能力能得到利用,并且规定了员工的发展模式,如操作人员只管如何使用设备,维修人员只管修好设备;设备管

理人员只负责设备的正常运转,生产管理人员只负责生产计划与控制;员工各自只对自己的领导负责,员工与员工之间缺少有效的协作,单一的工作内容,极大地限制了员工能力的发挥及全面发展。

3.设备资产作用与地位的分析

(1)对设备资产作用的认识不足。传统的设备管理包括设备资产管理、维护和维修管理、改造与更新管理、备件管理和事故管理,注重了设备管理的功能性,即侧重于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使我公司设备整体技术水平低、设备利用率低;忽视设备资产的经营性,即通过对设备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管理、营运,产生出较大经济效益的属性。

(2)对设备管理缺乏正确定位。长期以来,设备管理组织在企业的地位得不到应有重视,一般情况下,设备正常运转,大家相安无事,一旦设备出了故障,影响了生产,则责备和抱怨设备人员,设备管理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公司没有有关设备管理的战略思考和策划设计。设备管理的改革缺乏系统性、完整性,仅仅是设备管理机构及人员的归并,相应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考评体系并未改变,其实质是更进一步降低了设备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4.运作过程的分析

(1)缺乏设备管理与维修的理论应用研究,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太多局限于具体的事务上,忽视有关设备管理理论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及管理创新。如在企业中全寿命周期理论仍停留在认识上,综合管理仍只是一种思想,设备维修仍以经验为主,对故障预测、诊断、维修

— 11 — 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展不多。所以,企业存在设备效能发挥不高,设备维修改造步伐缓慢,设备技术的适应能力不强等问题,影响了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这正是设备管理在企业中得不到真正重视的主要原因。

(2)设备管理工作中随意性较大。设备管理的成效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曾对该项工作的认识,领导层的变动容易造成设备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变化;企业设备管理机构的改革和人员的变动,使该项工作的随意性增加;操作人员的频繁变动使管理脱节;设备的技术进步和更新换代的加速使设备管理与维修盲目性增加。这些问题大大增加了有效开展设备管理工作的难度,影响了是而后被管理效率和水平。

5.维修体制上的分析

维修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明显落后于设备技术水平。企业维修指导思想落后,维修方式单一,预知维修、状态检测维修等先进的维修方式得不到推广应用,致使维修效果不佳;企业的维修质量不高,缺乏推广应用高新维修技术的紧迫感,维修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与现代化设备的技术含量形成巨大反差。

三、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对策分析

企业设备管理的目标是优化企业资本构成和设备资源配置,运用各种经营管理手段,延长设备寿命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适用性,使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收益最大化。本文

将从建立企业设备管理新模式,实现设备管理的目标。

(一)转变管理理念。设备在企业中的位置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仅是企业组织生产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企业的主要经营资本,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获取市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首先,企业必须实现企业是设备管理有“部门管理”向“法人管理”的转变;第二,注重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企业设备管理的各环节提供优质服务;第三,竞争观念转变,从竞争走向合作,不仅在企业之间,更重要的是首先在企业内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重组组织结构。设备一生全过程管理,任何企业实施起来都有很多困难,必须依托社会化服务网络。所以,根据业务流程重组的原则,对设备全过程包括设备投资管理、前期管理、现场管理、润滑管理、维修管理、设备管理及各种专业管理进行修管分流、主次剥离、简化整合。对企业不具优势的部分逐渐与母体脱离,加入相应的联盟组织或服务网络。同时,按生产流程对设备管理的结构进行重构,用跨职能团队组织结构代替单一职能结构,强化现场管理,逐步形成基于生产流程的规范化设备管理模式。其基本原则为:第一,以产品的是恒产系统寿命周期为研究对象,追求生产系统综合效率最高和全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第二,以工作团队的高效协作强化设备现场管理。为实现生产系统的目标,必须有直接参加生产过程的生产、设备动力、质量、工艺、安全、财务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有效协作,同时按区域将维修人员与操作人员组成生产现场团队,对多变的市场

需求做出敏捷反应,确保产品生产需要和现场设备高效、经济、安全运转。

(三)搭建设备零故障预防维修管理体系 1.设备零故障预防维修管理观念及所遵循的原则 设备零故障预防维修管理观念:

(1)从传统管理向现代设备综合管理转变。(2)从现场设备抢修向预防维修转变。(3)机台操作者是设备最直接的管理维护者。(4)及时控制和消除设备隐患。

(5)供技术支持,保障设备完好是技术维修的中心职责。(6)设备的不断改良改进是提高设备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设备零故障预防维修管理遵循的原则:(1)以质量为核心的原则。

(2)遵循TPM全员设备管理的原则。(3)以过程预防为重心的原则。2.搭建设备零故障预防维修管理体系

搭建设备零故障预防维修管理体系应从三个层面同时进行:首先,建立适应设备故障管理的企业文化;其次,从一切规范和规范一切入手建立标准化作业体系;第三,对设备进行全面体检,寻找设备进行全面体检,寻找设备不适应生产的缺陷,按PDCA维护,持续改进提升设备性能。

(1)建立适应设备故障管理的企业文化

首先设备零故障管理是建立在全员设备管理体系下的管理方法,必须培育适应设备零故障管理的企业文化,通过营造学习氛围,创造学习条件,形成学习型团队;塑造工作态度,承认能力差别,但要求做出你最好的;造就企业人才,创造员工前程;要求每位员工按标准规范进行自己的工作等多种途径,造就每位员工的“忠诚、认真、严格、不断学习”。

(2)从一切规范和规范一切入手建立标准化作业体系 要求每位员工按标准规范进行自己的工作,就必须建立响应的标准体系。应包括:①技术基准、标准规范化;②管理方法标准化;③行为动作标准化;④时间系列标准化;⑤工作秩序标准化;⑥环境礼仪标准化;⑦标志标准化。这些标准囊括设备前期、使用期、后期等各方面工作标准,并建立各类响应的管理台帐,相应的考核办法,强化目标考核管理(标准的指定、执行、检查、考核)。

(3)建立设备零故障预防维修策略

设备的维修策略就是要解决“何时修、如何修”的问题。设备维修策略是以预防性维修为主,辅之按状态维修,同时实施以综合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多种维修方式并存的设备维修策略。企业应针对各自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维修策略,应对所有设备进行分类,请建立各类设备的维修模型(注意:随着管理和技术的先进,维修模型需要进行不断地修改,各种设备的维修模型是动态的)。

(4)强化设备的缺陷管理

设备存在缺陷并不可怕。关键是早期发现设备缺陷,分析出正

确的是设备缺陷趋势,在设备的缺陷成为设备故障之前,通过采取适时适当的检修消除缺陷,使设备缺陷不成为设备故障和事故。工作重点是:发现缺陷,分析缺陷和消除缺陷。

(5)建立设备安全、高效运行防护网

“设备零故障管理”要求对设备,尤其是关键是设备建立五层防护网:

①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通过日常点检,一旦发现异常,除及时通知专业点检人员外,还能自己排除异常,进行小修理,这是预防事故发生的第一层防护网。

②专业点检员的专业点检。主要依靠五官或借助某些工具,简易仪器实施点检,对重点设备实行倾向检查管理,发现和消除隐患,分析和排除故障。这是第二层防护网。

③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及精度测试检查。在日常检查,定期专业点检的基础上,定期对设备进行严格的精密检查、测定、调整和分析。这是第三层防护网。

④设备故障诊断。是一种在运转时或解体状态下,对设备进行定量测试,帮助专业点检员作出决策,防止故障事故发生。这是第四层防护网。

⑤设备维修。通过上述四层防护网,可以摸清设备的规律,减缓劣化进度和延长设备的寿命。但对设备故障的消缺和可能发生的突发性故障,就要维修。维修质量由直接影响设备的劣化进度,因此一支维修技术高,责任心强的维修队伍和一套完善的维修标准和管理制

度是设备零故障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第五层防护网。

(6)加强事故故障管理

设备事故故障发生后,要迅速组织抢修或处理,尽快恢复生产,并按公司的事故管理办法处理,坚持事故故障原因和责任不清不放过;事故故障责任者和有关人员没有真正受到教育不放过;防止和处理故障(事故)的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对涉及功能、精度要求的设备发生事故故障时经检修恢复后,应对设备的功能,精度或产量(速度)进行能力验证。

强化重复故障(事故)管理,专业点检员是重复故障的直接责任人,也是落实纠正措施的责任人。

总结:设备管理总的发展趋势是向设备管理的现代化方向发展,即设备管理集成化、全员化、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设备要素市场化、信息化。这一全局性的发展,对我国国有企业的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国有企业只有转变管理理念、重组组织结构,搭建设备零故障预防维修管理体系,以延长设备寿命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适用性,使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收益最大化。

第三篇: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内在要求即是启发大家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正确的观点、立场,提高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使其充分认识到社会责任感,从而增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所需的创造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我国的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中流砥柱,所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否到位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经营方向,更是关乎到国民经济走向。本文将通过对我国企业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原因分析,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以便为企业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对策

一、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各种关系深度调整的矛盾凸显期。虽然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让其充分的发挥作用,还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和思想基础。但是,我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1、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足

我国的企业中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不重视是主要来自于企业主、员工、社会大氛围等方面。

靠白手起家,将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企业主普遍对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首先是因为在他们的思维中将员工定义为“经济人”,即员工应该像机器一样不停工作,忽视人性的需求;其次就是企业主普遍政治素质较低,加之以盈利为目的,以下为中国企业素质分布调查(图1)。所以,作为现在社会的有机基本组成部分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图1

其次,部分员工的思想观念与形式发展不适应,造成部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心态失衡。主要表现为,一,不能正确认识是非、美丑,为富不仁、不讲社会公德;二,不关心政治,只考虑个人利益,理想理念单薄;三,对待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时,只考虑个人利益,不顾国家、集体得失。

还有有就是整个社会也缺乏一种重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氛围,尤其对于中小企业,人们往往带着偏见看待他们,认为其仅仅是赚钱的单位,不必承担社会责任,认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是政府下属单位和大型企业的事情。

2、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枯燥,流于形式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在日常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都渗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因素,但方式却往往表现为单一的训话,缺乏互动,一些企业在国家号召下开展了一些宣传教育活动,方法一般也就是学习大会,讨论大会等等,不能够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员工有的放矢的采取相应的工作方法,导致员工产生心理排斥。或者就是思想工作局限于单纯的说教,忽视物质鼓励,从而脱离员工实际需求,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3、思想政治工作未能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强调“以人为本”的,若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必然达到相辅相成的功效。但由企业家和管理者他们自身的局限性,大多局限在只顾企业利益,未能从国家或全社会的利益来考虑,结果,没有良好思想保障的企业文化建设也是没有一个坚实基础的,其执行效果也会偏离预计方向。

二、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思考

在当前形势下,面对企业遇到的种种挑战和困扰,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根据企业发展,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新措施,针对性找到方法,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保驾护航。

1、理论结合实际,达成重视公共识

首先对于不重视的问题,就要提高经营者的素质,教育引导他们应真正承担社会责任,让他们认识到其有义务配合党的政策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其次,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的关注员工的所思所想所需,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才能得到员工的首肯。所以,要将这种工作形成制度化,并制定配套方案,使其真正成为企业工作的一部分。

还有,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今天,全社会都要重新定位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其依靠其自身特点,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在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只有真正认识到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并加强社会教育和社会舆论宣传,在整个社会中形成重视中小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共识的风气。

2、因材施教,寓教于乐

“孔人教人,各因施教”,所以,在进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时一定要区分员工层次和年龄段,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比如,对于80后,就要避免采用古板的单纯说教,适当引入生动活泼,人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方法。同时,将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结合起来,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3、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对象都是人,两者有很多共性,所以在进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时,将思想政治工作隐于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培训中,这样在潜移默化中使员工树立科学的三观,提高员工的精神境界,从而提高员工的归属感,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结合企业文化一般理论和企业实际情况,主要从理念层、行为层和实施层起到闭环。这三者的关系是:理念层是牵引力,它明确地指引方向;行为层是驱动力,它是刚性的力量推动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朝理念层指引的方向前进;实施层是支撑力,它是企业文化体系自身建设和完善的保障。(如图2)比如,每年有很多公司都会搞“年会”,“公司生日”等活动,这个时候就要集中搞演出,这样,就将企业的宗旨、目标、要求都融汇其中,使员工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教育,从而实现理念、行为、实施一体化。

总之,在新时期、新体制下,企业要以发展眼光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开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

参考文献

[1] 石峰,人本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1

[2] 颜素珍,王爱芳.党政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现状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2,(10).[3] 张耀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第四篇: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现状及对策分析

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 国家要发展,教育要先行;教育要发展,师范教育要先行。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教育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体育教师作为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贯彻终生体育理念的灵魂工程师。因此,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效果。本文着重探讨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现状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以适应新形势下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潮流。

关键词 体育教师 在职培训 现状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体育教师教育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学校未来人才培养的质量。将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一体化是体育教师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就在职培训一项而言,虽然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但是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需要我们研究合理的对策举措,来促进在职培训与体育教师岗位需求的一致性。

1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现状分析

(1)以完善知识结构为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教育技术、新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学经验、新的理论构架等产生,体育教学要适应新的教育前沿动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求、适应新一代学生的兴趣爱好,当前的在职培训主要是以拓宽老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为主,进而提高适应新形势下体育教学的能力。

(2)在职培训内容多种多样。课程专业的多样性导致了培训内容呈多样化趋势。但是纵观多种多样的培训内容,我们可以大体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物质层面的,一个是精神层面的。物质层面的培训内容,多是以教学知识与教学能力为主,加强对老师的专业知识更新和教学手段更新。精神层面的培训内容,多是以职业道德培训为主,加强对老师职业道德和主观世界的改造。

(3)在职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学历教育、也有非学历教育。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培训多是以研究生学历教育为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成为当前入职高校的硬性条件。此外,考察见学、访问学者、远程培训、学术会议、专题研讨等等,都成为在职培训的重要的配合项目。

2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重视程度不够。无论是老师个人还是学校对教师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究其原因多种多样,从学校的角度来看,或是因为资金不够,或者是因为学校认为体育教师都是高等学校出身,没有必要浪费相应的时间和精力。从老师的角度来看,个人利益考虑比较多,把在职培训与评职称、晋升、达优等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以拓宽知识结构和提高教学能力为目的。

(2)培训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训老师的水平不高;二是培训机构的水平不高。承担培训任务的老师虽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教学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一些培训机构教学形式单

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管理制度等不完善等等,都严重影响了在职培训的效果。

(3)激励机制缺乏。从学校的层面来看,相关部门和负责人缺乏对教师在职培训的积极性,因此也不能调动老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通过行政命令强制干预,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已是高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常用做法,在此情况下,体育教师对待培训不积极,效果大大降低。

3提高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效果的对策研究

(1)更新理念,充分认识在职培训的重要性。从学校的相关机构和领导者的角度出发,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把在职培训作为更新老师知识结构、提高老师教学技能、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搭建平台、加强教育引导。此外,学校相关机构和领导者也要适当的考虑教师个人的利益需求,设置相应的激励奖惩机制,把教师在职培训与相关的晋升、评职称等结合起来,作为考核教师的组成部分。从体育教师个人的角度出发,应该摒弃应付迎合的消极思想,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每一次培训、认真研究新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提高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应用能力。

(2)键强队伍,提高在职培训的教育质量。从培训机构来讲,学校和相应的培训机构都要严格规范在职培训的管理制度,确保每次培训有组织、有计划、有考核、有目的等等,建章立制规范运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增强师资培训力量,一方面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学者、离退休教师等,另一方面加强在职培训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确保教师队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培训经验、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较高的声望。

(3)广建平台,丰富在职培训方式。除了学校组织的专题培训、学术会议、主题沙龙、参观见学等等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中培训外,也可以通过帮带方式、课题组方式、公开课方式等等灵活多变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把在职培训融入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通过研究广建平台,力争在职培训取得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体育教师在职培训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但是现有的培训水平和内容与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深入调查研究现状,深剖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症下药,力争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五篇:浙江省中小外向型企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浙江省中小外向型企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浙江中小外向型企业现状综述

1.1 发展历程

浙江是一个中小外向型民营企业特别发达的省份。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民营企业迅猛发展,为目前状况下浙江省中小外向型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浙江实施经营主体多元化战略中,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历经了一个从小

到大,不断壮大的变化历程:1998年,全省民营企业的外贸出口总额仅为9.6亿美元,而1999年增长到1.65倍;2000年又比1999年增长2.12倍。2001年,全省民营企业出口总额占全省出口的比重上升到23.7%,增量部分占全省增量的近60%。民营企业已成为浙江外贸出口最耀眼的亮点。

在拓展国际市场的摸爬滚打中,浙江的民营企业家表现出的胆识令人敬佩。台州农民邱继宝,怀揣将“中国制造”的产品打进世界各个角落的伟大理想,以坚韧不拔的意志,锲而不舍地叩开了一扇扇通向世界各国的大门!每当“飞跃”缝纫机打进一个国家,他就在标有该国位置的世界地图上插上一面五星红旗。如今,邱继宝已在世界地图上插上了100多面鲜红的五星红旗,标有“MADEINCHINA”的“飞跃”缝纫机成功地打进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邱继宝和他的“飞跃”故事,只是成千上万浙江人闯世界的一个缩影。台州市路桥区过去是农村,没有一家国有企业。近几年随着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发展,路桥区的外贸出口也从无到有,迅速扩大,出口额连续两年实现翻番。宁波,温州,绍兴等地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1.2 发展现状和水平

(一)地区分布状况调查情况显示,全省中小出口企业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特色产业明显的地区。全省中小出口企业最多的为台州市,达1934家;中小企业取得自营进出口权最多的为绍兴市,达379家;2001年中小企业出口交货值最高的为嘉兴市,达16.3亿美元。具体见表一:

浙江中小外向型出口企业地区分布

表一

地区企业户数出口交货值

(亿美元)50万美元以下

企业数50至100万美元

企业数100万美元以上

企业数

全省945382.5864301558146

5杭州87714.454012421

3宁波180812.68839504465

温州5605.45398689

4绍兴8669.0564312499

嘉兴133516.3977142216

湖州4152.423812014

金华8507.86228614

2衢州920.5526606

台州19348.51432345157

丽水5893.084817236

舟山1272.4911323

据了解,因不少中小外向企业采用挂靠、借用国有外贸进出口公司名义从事外贸经营活动以及温州、台州不少私人投资企业登记注册为股份合作性质企业,全省中小外向企业从事出口商品生产加工的实际数还要大于上述表中所反映的数据。

(二)出口渠道与形式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中小外向企业自营出口权审批条件放宽和程序手续的简化,中小企业自营出口迅速增多。具体见表二:

全省中小外向型企业的主要出口渠道与形式

表二

地区自营出口代理出口境外设点定牌加工

全省***97

5杭州19967833

3宁波267154134468

温州1833772630

绍兴3794871660

嘉兴1201215315

湖州473681----

金华181669307

4衢州2963110

台州3421592255215

丽水46543369

舟山271003

11.3 浙江中小外向型企业特点

(一)出口商品类型品种多

浙江中小企业出口创汇的主导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粗略可分五大类。一是服装、纺织品。这是浙江中小企业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二是日用消费品,此类产品花色品种多,单位价值低,消费更新快,需求容量大,在中小企业出口商品总额中占有一定比例。三是装饰工艺品,这类产品尽管生产加工的企业不多,出口的数量不大,但有着独特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具有其它省、市难以竞争的优势。四是机电、五金产品,这类产品是浙江出口产品的新生代,出口比例逐年上升,极具发展潜能。五是农副产品。除此之外,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精细化工、药品中间体、稀土材料等产品也开始小批量进入国际市场。

(二)专业区域渐成基地经过多年培育发展的专业村镇,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和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群体,正在逐步成为浙江出口产品的主要生产加工基地。如桐庐的圆珠笔,慈溪的微型轴承,象山的针织品,温州的打火机,乐清的低压电器,永嘉的纽扣,诸暨的袜子、衬衫,

下载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及对策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5篇范文)

    毕业设计 题 目: 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二级学院: 立信会计学院 专 业: 会计......

    浙江省中小外向型企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浙江省中小外向型企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浙江中小外向型企业现状综述 1.1 发展历程浙江是一个中小外向型民营企业特别发达的省份。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民营......

    浙江省中小外向型企业现状及对策分析(推荐)

    一、浙江中小外向型企业现状综述1.1发展历程浙江是一个中小外向型民营企业特别发达的省份。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民营企业迅猛发展,为目前状况下浙江省中小外向......

    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的分析

    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的分析 王村口中心成技校—周建友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推动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我国农村发......

    企业员工压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企业员工压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压力问题备受关注,压力管理已经是现代管理一个无法回避的主题。本文从压力的产生、现象、影响来分析了目......

    我国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论文 姓 名: 学 号: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我国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旅......

    企业员工培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企业员工培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融入国际大环境,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凸显不足,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的薄弱环节,员工培训问题尤其突出,严重影响着民营企业的进一......

    试论当前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及对策

    试论当前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及对策 论文摘要:静海供电公司的体验式培训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是当前供电企业加强职工教育培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文章针对供电企业员工培训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