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市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软件部署培训工作的通知(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11:5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市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软件部署培训工作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市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软件部署培训工作的通知》。

第一篇: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市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软件部署培训工作的通知

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市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软

件部署培训工作的通知

吉国土资籍发〔2012〕10号

各市(州)国土资源局:

为加快推进市(州)级第二次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加强市县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软件培训,根据市、县两级软件修改完善情况,省厅决定近期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赴各市(州),开展市、县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软件部署、培训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要内容

(一)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软件部署、培训。

(二)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软件部署、培训。

(三)帮助各市(州)完成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四)请各市、县局就软件使用情况提出用户需求。

二、组织实施

部署培训工作由省厅统一组织,市(州)局具体承办,省厅信息中心协调实施,南方数码公司授课培训和技术指导。培训小组由省厅信息中心和南方数码公司有关技术人员组成。

三、市(州)技术准备

(一)硬件环境准备

数据服务器1台。配置要求:CPU主频率大于2.66GHz,配置CPU大于2颗,内存大于8G,硬盘大于500G(按照数据大小确定)。

(二)软件环境准备

四、时间安排

初步按下表时间安排,如需要变动,请各市(州)局提前联系。

备注:1.培训小组分为2个小组,由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人员和南方数码技术支持人员共同组成,南方数码技术支持人员主要负责技术支持。2.如有培训时间需要变动,请各市(州)提前联系。

五、有关要求

(一)培训部署结束后,信息中心要会同南方数码公司编写培训部署总结报告,总结培训部署工作,分析软件中存在的问题,汇总各市县提出的用户需求,提出下步工作打算。

(二)请各市(州)局提前通知各县(市、区)局(分局),做好培训部署准备(时间、地点、食宿),部署硬件和软件环境,培训人员的笔记本电脑和相关软件。

(三)培训结束后,对软件作出总体评价,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5日内以书面形式(盖章)和电子文档反馈给省厅地籍处。联系人:梁 强、逯逢春、邢国庆

电话:***、***、***电子邮件:jlgtdj@126.com

通讯地址:长春市长春大街518号(邮编130042)二〇一二年三月三十一日

第二篇: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土地置换办法》的通知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土地置换办法》的通知

各设区市、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厅机关各处室局,厅直属各事业单位:

为贯彻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土地调控政策的实施意见》(冀政办〔2007〕2号),规范土地置换行为,省国土资源厅修订了《土地置换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

土地置换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土地置换行为,增强土地有效供给,引导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3〕363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土地调控政策的实施意见》(冀政办〔2007〕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土地置换应当遵循不占用基本农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农用地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原则。

用于置换的两块土地必须面积相当,并且位于同一设区市范围内。第三条 下列土地可以用于置换:

(一)已经依法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或者建设用地使用证的土地;

(二)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图标为建设用地且实际勘查结果为废弃砖瓦窑用地或者村庄废弃建设用地的土地。

第四条 下列土地不能用于置换:

(一)农村打谷场等农用地;

(二)1997年后因违法占地形成的建设用地;

(三)村边坑塘等未利用地。

第五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设用地置换,新的建设用地应当选址在基本农田之外的其他农用地。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建设用地置换,新的建设用地应当选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

第六条 经依法批准但尚未使用(以下简称已批未用)的城市、村庄或者独立工矿区建设用地置换,新的建设用地应当选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或者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内。

已批未用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单独选址项目建设用地置换,只能用于原批准用途。第七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与一般农田进行置换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先作调整。调整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及时向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因土地置换调整规划的,必须单独组卷进行,土地置换卷与规划调整卷在用地范围上必须保持一致。

第八条 建设用地用于置换的,先对建设用地进行复垦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提出土地置换申请。

用于置换的建设用地的复垦,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立项和验收。第九条 建设用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参照省国土资源厅制定的补充耕地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技术要点》进行。

第十条 申请建设用地复垦立项的,由市、县国土资源局向省国土资源厅呈报下列建设用地复垦立项材料(含电子文档):

(一)市、县国土资源局申请;

(二)建设用地复垦方案;

(三)拟复垦区标准土地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1∶10000);

(四)拟复垦区所在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五)拟复垦区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和勘测定界图;

(六)原建设用地权属材料;

(七)市、县国土资源局组织的专家论证意见;

(八)农业、林业、水利等有关部门意见。

第十一条 省国土资源厅组织进行现场踏勘并按规定经过会审同意后,下发立项批准文件。

第十二条 市、县国土资源局按照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建设用地复垦方案,组织实施复垦。

第十三条 复垦完成后,市、县国土资源局向省国土资源厅申请验收。省国土资源厅根据申请,参照省国土资源厅印发的《补充耕地验收规程》,组织对建设用地复垦项目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出具验收文件。

第十四条 国有建设用地用于置换需要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市、县国土资源局应当与原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协议。

已批未用的国有建设用地用于置换的,市、县国土资源局应当与原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集体土地所有权退回协议。

第十五条 集体建设用地用于置换需要收回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与土地使用权人签订集体土地使用权收回协议。

第十六条 建设用地置换涉及使用农用地和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的,必须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征地程序和补偿标准。

第十七条 进行土地置换,应当由市、县政府提出申请,连同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相关材料一起,逐级报国土资源厅审核、省政府审批。其中,扩权县(市)可以直接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核、省政府审批。

除置换出的建设用地用于单独选址的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项目或者易燃易爆等危险性工业项目按项目报批外,申请土地置换应当分批次报批。

第十八条 申请建设用地置换,由市、县国土资源局向省国土资源厅呈报建设用地置换材料(含电子文档)。报送的材料,除按省国土资源厅规定的分批次或者单独选址土地转用、征收审批所需报送材料外,还包括以下材料:

(一)市、县政府关于土地置换的请示(主送省政府,同时抄送省国土资源厅);

(二)废弃砖瓦窑用地、村庄废弃建设用地复垦验收文件;

(三)国有建设用地用于置换需要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市、县国土资源局与原土地使用权人签订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协议;

(四)已批未用的国有建设用地用于置换的,市、县国土资源局与原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的集体土地所有权退回协议;

(五)集体建设用地用于置换需要收回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土地使用权人签订的集体土地使用权收回协议;

(六)因土地置换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十九条 本办法第三条第二项所列情形,有关市、县应当向省级缴纳耕地开垦费,标准按照《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规定的高限执行。

第二十条 省国土资源厅组织进行会审,按规定报经批准后,省政府下达批复文件。第二十一条 土地置换批准后,市、县政府应当根据省政府的批准文件组织实施,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供地方式、用地定额、地价标准等规定供地。第二十二条 土地置换完成后,要依法办理土地权属和地类变更登记。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7年3月30日起施行。2005年9月4日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的《土地置换办法(试行)》(冀国土资发〔2005〕16号)和2005年12月26日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的《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土地置换有关问题的通知》(冀国土资发〔2005〕23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实施政务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定稿]

【发布单位】80703

【发布文号】吉国土资发[2001]16号 【发布日期】2001-03-19 【生效日期】2001-03-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实施政务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

(吉国土资发〔2001〕16号)

各市、州土地管理局、地质矿产局,厅机关各处室: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为民执政、科学理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的施政方针,进一步提高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行政工作运行和行政权力运用的透明度,切实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保证办事公开、公平、公正,强化制约机制,推动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勤政廉政建设,促进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国土资发〔2001〕1号)、省政府《关于2001年全省政务公开工作的安排意见》(吉政发〔2001〕2号),结合国土资源部门实际,特对本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务公开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政务公开的内容标准

凡是与我省国土资源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法定权利相关的项目审批、资源配置、资质审查、登记发证、收费罚没、案件审理等行政管理事项,除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外,一律实行政务公开,依法公开程度达到100%。

(一)公开国土资源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包括部门职责、机构设置、办事人员的职务及名称、工作范围和管理权限等。

(二)公开办事依据。包括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

(三)公开政府及本部门制定实施的国土资源管理政策、规定和适于公开的文件以及重要工作。

(四)公开办事条件、标准和要求。包括收费标准及其计算方法。

(五)公开办事程序和时限。包括办事的步骤、环节、手续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时限和实际办理有关事项需要的时间。

(六)公开承诺践诺重点项目和服务承诺标准。

(七)公开办事纪律和廉政勤政制度。包括廉政规定、监督办法及违章违纪的处置措施等。

(八)公开责任追究办法。包括群众投诉办法及对不践诺、假公开、敷衍了事、不认真履行职责等行为的追究措施。

二、二、政务公开的形式标准

建立和规范与政务公开内容相适应的公示载体,切实保证经常性政务定期公开,阶段性政务按时公开,临时性政务即时公开。公开公示的形式清晰明白,便于群众了解;实用有效,便于群众办事;相对固定,便于群众监督。

(一)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开。(各级)

(二)通过信息发布会、咨询会、说明会、答复会等会议公开。(各级)

(三)通过电子触摸屏、电脑查询或互联网公开。(省、市)

(四)通过办事指南、挂牌服务或桌牌明示公开。(各级)

(五)设置公开栏、公示板、墙报公开。(县、乡)

(六)实行窗口办公制度公开。窗口办公根据业务量的多少,设立“一站式”办公大厅或者在办公室设立专人负责;办文、办件实行“一口进、一口出”,严格按法定时限、承诺时限办结有关管理事项;实行领导值班制度,保证工作日每天有一名处(科)长负责窗口业务,并有一名局长负总责;实行第一责任人负责制,最初接待者即为第一责任人。(市、县)

(七)设立政务公开或举报电话。(各级)

(八)通过其它适当形式公开。(各级)

三、三、政务公开承诺践诺公示的重点项目

省国土资源厅向社会承诺践诺的重点项目9项:建设用地审批、土地使用权登记、矿产资源勘查许可登记、矿产资源采矿许可登记、矿业权评估结果确认、授权经营企业土地资产处置审批、重大违法案件查处、矿业权转让审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审批。

市、州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开承诺践诺的重点项目10项: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土地使用权转让审批、土地使用权登记、征用集体土地的报批、矿产资源采矿许可登记、矿产资源采矿权转让初审、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取、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取、采矿权使用费收取、信访案件办理。

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含乡镇站所)应当向社会公开承诺践诺的重点项目12项: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土地使用权转让审批、改变土地用途审批、宅基地审批、土地使用权登记、征用集体土地的报批、矿产资源采矿许可登记、矿产资源采矿权转让初审、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取、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取、采矿权使用费收取、信访案件办理。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公开承诺践诺重点项目时,要明确提出服务承诺标准。

四、四、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省国土资源厅成立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厅党组书记、厅长赵胜堂任组长,为第一责任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厅办公室牵头主抓,政策法规处,纪检监察室、机关党委具体分工负责(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人员名单见附件)(略)。省厅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厅本级和直属单位的政务公开工作,同时按照下管一级的原则指导市州局的政务公开工作,全系统上下照此办理,要形成领导抓,抓领导,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的工作格局。

五、五、建立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的,追究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没有实行政务公开的;

(二)政务公开流于形式,政务活动中搞“暗箱操作”,承诺不践诺的;

(三)应当公开的重点项目没有按要求公开的;

(四)不及时处理群众的举报投诉,对有关责任人员包庇纵容,不向群众公开处理结果的;

(五)其它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且不按要求整改的。

工作人员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发生下列行为之一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工作时间脱岗、漏岗,延误正常公务,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办理正常公务的;

(二)对符合条件,手续齐备的事项不予受理和批准的;

(三)不履行承诺践诺的;

(四)擅自提出额外的办事条件和要求,特别是有“吃、拿、卡、要”现象的;

(五)其它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且拒不改正的。

此项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由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纪检监察室(组)负责。

六、六、建立政务公开考核制度

(一)考核的基本标准

考核政务公开的基本标准是做到“六有”,即:有领导负责和工作机构,有重点单位和重点内容,有公开形式和公开载体。有公开承诺和监督办法,有考核指标和奖励标准,有追究办法和处罚措施。

(二)考核各等次的标准

优秀:积极执行政务公开的各项规定,重点突出措施得力,成绩显著,社会反响好,群众满意,并在本级政府考评中位次靠前。社会评价和群众测评满意率达到80%以上。

良好:认真执行政务公开的各项规定,工作有重点,措施比较得力,取得了较好成效,群众比较满意,在本级政府考评中位次居中。

合格:能够执行政务公开的各项规定,能抓住政务公开的重点,有具体措施,取得―定成效,群众基本满意,本级政府考评合格。

不合格:政务公开不全面、不彻底,没有抓住重点,不符合政务公开的有关规定,甚至流于形式,搞假公开,群众不满意,本级政府考评不合格。

(三)考核程序和方法

考核的基本程序。按下管一级的原则,采取半年随机抽查与年终全面总结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运作,省厅重点抽查市、州局。半年随机抽查一般在5-6月份。考核于每年年末或次年年初进行。应在每年11月底前,由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将本政务公开工作进行自我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市、州局;12月15日前,市、州局将情况汇总并形成书而材料上报省厅。省厅视情况进行抽查或者检查。

考核的基本方法。由省厅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织检查考核,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调查、查阅文件档案、抽查办件办案卷宗、征求地方政府和有关人员意见等方式进行综合评议。经全面考核,初步提出各市、州局实行政务公开工作的等次意见,由省厅研究后及时反馈给市州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四)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在按照标准考核各级单国土资源部门政务公开工作的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户表彰和奖励。

吉林省国土资源厅

二00一年三月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关于开展2002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国土资源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2-08-20 【生效日期】2002-08-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关于开展2002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为及时准确掌握2002年土地利用状况,顺利实现原土地分类到新分类的平稳过渡,依据《土地管理法》关于建立土地调查制度的规定及《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255号)的有关要求,现将2002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任务和要求

2002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以2001年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以实施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和掌握耕地以及建设用地变化情况为重点。

(一)实现原土地分类到新分类的转换。结合土地变更调查,对新设地类和可调整地类实地调查,将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转换到《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

(二)掌握2002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对各地类的变化情况,按照土地变更调查有关规定,调绘上图,并量算面积,统计、汇总2002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已建成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县(区),应通过土地变更调查,及时更新数据库。

(三)为保证工作、技术的衔接,今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成果按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分别汇总,两套数据成果一并上报。

为保证原土地分类到新分类的平稳过渡和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部在反复调研、试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实施方案》(见附件,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请各地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执行。

二、组织和保障

(一)今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紧,任务新,技术要求高,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提早落实。要把土地变更调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建立目标责任制,把完成情况纳入考核目标,确保本变更调查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二)各地要认真组织学习实施方案,举办土地变更调查培训班,将土地变更调查有关规定和土地分类实施方案培训到市、县。

(三)各地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探索新方法,逐步提高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科技水平,减轻工作量,加快工作进度,提高成果质量。

(四)各地应组织专门人员,对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进行全程跟踪检查,建立县级自查、地市检查与省级抽查的三级检查制度,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全面自查本辖区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地(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对辖区内各县(市、区)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进行全面检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对辖区内不少于四分之一的县级调查单位进行抽查。

(五)土地变更调查经费继续坚持以地方自筹为主、中央财政补助为辅的原则,各地应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落实土地变更调查所需经费。经当地政府同意,可从土地收益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列支部分经费。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申报土地变更调查专项补助经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便函[2001]65号)文件要求,及时与财政部门协商,争取财政支持。

三、时间安排

(一)各省(区、市)接此通知后,要立即部署开展工作,9月底前完成人员培训和资料收集等准备工作。

(二)10月份完成外业工作,11月完成县级数据的处理、地(市)级和省级汇总工作。

(三)各省(区、市)要组织专门人员,在11月底前完成对本辖区内不少于四分之一的县级调查单位的检查、抽查工作。

(四)12月5日前,各省(区、市)将经抽查核实确认后的土地变更调查汇总成果上报我部,进行国家级汇总。

四、上报成果

(一)省(区、市)逐级汇总分县的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过渡分类两种土地利用变更表;

(二)省(区、市)逐级汇总分县的可调整地类汇总表;

(三)省(区、市)逐级汇总分县的建设用地变更汇总表;

(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结构调整、生态退耕情况调查表;

(五)省(区、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含电子文档格式软盘)。

附件:《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实施方案

二OO二年八月二十日

《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实施方案

一、目的

为了认真落实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1]255号文件,确保实施《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全国土地统计数据的统一性和准确性,满足我国施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急需,结合当前全国土地调查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二、任务

按照国土资源部部署,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从2002年1月1日起试行。但全国城镇、村庄地籍调查还没有全面完成,尚难一步到位,因此,需要过渡。过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

(一)结合土地变更调查,通过新设地类和可调整地类的调查,将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简称原分类,下同)转换到《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简称过渡分类,见附件1,下同)。过渡分类与原分类对照表见附件2。

(二)将新设地类、可调整地类、变更部分调绘上图。有条件的地方,按过渡分类全面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

新设地类指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养殖水面、晒谷场和管道运输用地。

可调整地类指可调整果园、桑园、茶园、橡胶园、其他园地、有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人工草地和养殖水面。

(三)2002土地变更调查统计数据,按过渡分类、原分类分别汇总上报。

(四)2002土地变更调查报告的编写,应增加新设地类、可调整地类及过渡分类与原分类转换等内容。

三、方法步骤

(一)作业流程

(二)外业调查

1、准备工作

(1)资料准备

收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变更调查资料,包括调查工作底图、变更调查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调绘航片,外业调查手簿和其他相关资料。

(2)表格准备

1)新设地类和可调整地类补充调查记录表(表一)

2)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表二)

2、实地调查

2002土地变更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查清新设地类:按照过渡分类要求,对新设地类调绘上图,属于2002以前的,填写新设地类和可调整地类补充调查记录表(表一);属2002地类变更的,填写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表二)。

(2)查清可调整地类:根据国土资发[1999]511号文规定,2000年1月1日以后,将耕地变更为可调整的地类图斑调绘上图,属于2002以前的,填写新设地类和可调整地类补充调查表(表一);属于2002内变更的,填写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表二)。

(3)查清本地类和权属变化:根据土地变更调查有关规定,按照过渡分类,将本权属和地类变更的图斑调绘上图,填写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表二)。

3、图斑编号

图斑分割与合并,新图斑号统一采取在原图斑号后加支号,但不能出现重复号,也不能连续支号。如12号图斑分割成3个图斑,则用12-

1、12-

2、12-3表示,二次分割时,则在其后续编号,如12-1又分成2个图斑,则为12-

4、12-5。多图斑合并时,也按此办法编号。

(三)表格填写

1、新设地类和可调整地类补充调查记录表(表一)

新设地类和可调整地类补充调查记录表用于记录本变更以前产生的新设地类及可调整地类图斑调查内容。填表方法与往年基本一样,不同之处为:“变更前图斑”地类代码按原分类代码填写,“变更后图斑” 地类代码按过渡分类代码填写。

2、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表二)

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用于记录本实际发生变更的地类图斑调查内容。填表方法与往年基本一样,不同之处为:

(1)“变更前图斑”栏地类代码按原分类代码填写,“变更后图斑”栏地类代码按过渡分类代码填写;

(2)“图斑变更部分”栏的变更前地类代码按原分类填写,变更后地类代码按过渡分类填写。凡变更后图斑地类为新设地类的,应同时填写该地类相对应的原分类代码,并用“/”分隔表示;

(3)变更后图斑为建设用地的,应分清当年批准、往年批准或未批先建,在“新增建设用地状况”栏填写清楚。

3、一个图斑既有地类变更调查又涉及往年新设地类和可调整地类补充调查,应根据情况分别填写新设地类、可调整地类补充调查记录表(表一)和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表二)。

(四)2002年过渡分类年初数据的生成

1、数据生成的原则:

(1)以2001土地变更调查年末数据为基础;

(2)各行政单位控制面积不变;

(3)耕地面积由2001土地变更调查年末数据直接过录,不得改变。凡属于耕地转换为新设地类的,一律作为2002变更数;

(4)2002年年初可调整地类面积不得大于2000与2001由耕地转为该地类的面积之和。

2、数据生成的方法:

(1)将2001年年末土地变更调查分类面积数转为过渡分类中名称相同的地类面积数(含沟渠面积数转为农田水利用地面积数),此时新设地类面积数为零;

(2)将2002以前的新设地类和可调整地类补充调查数据(即新设地类和可调整地类补充调查记录表(表一)中调查数据)录入国家统一研制下发的汇总数据库;

(3)由计算机根据(1)和(2)的数据生成过渡分类各地类的2002年年初面积数据。

(五)统计汇总

1、可调整地类的汇总

以乡镇为单位,逐级汇总可调整地类面积。

2、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汇总

以乡(镇)为单位,按过渡分类和原分类分别汇总出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

以上表格由计算机自动生成。

四、上交成果

(一)省(区、市)逐级汇总分县的可调整地类汇总表(利用汇总软件由计算机自动生成);

(二)省(区、市)逐级汇总分县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利用汇总软件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分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过渡分类两种土地利用现状表);

(三)省(区、市)逐级汇总分县的建设用地变更汇总表(表三);

(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情况调查表(表四);

(五)省(区、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含电子文档格式软盘)。

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方案制定补充规定,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附件

1、《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

2、《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与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对照表;

3、新设地类和可调整地类补充调查记录表(表一);

4、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表二);

5、建设用地变更汇总表(表三);

6、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结构调整、生态退耕情况调查表(表四);

7、2002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主要内容。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全力推进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

提高认识强化措施

全力推进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

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土地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利用工作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措施,我省对落实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高度重视,工作之初厅党组就如何做好落实工作召开了专题会议,确定了以土地利用处为指导,以土地利用勘测中心为主体,各市(地)县土地利用科(股)为具体落实单位的省市县良性互动的组织模式;确定了试点先行、平行推进的工作模式;确定了健全制度、责任到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主要抓、利用系统具体抓、相关业务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基本做到了有针对性的研究落实,有操作性的手段落实,有推进性的目标落实,确保了这项工作的确位、到位和升位。截止2005年1月,我省各地累计上传土地出让计划、出让公告、出让结果公告、土地转让、土地租赁、土地抵押、土地储备等7项监测数据一万三千余条,占全国所有上传监测数据的四分之一,到2005年3月底全省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在各市县的覆盖面达到了100%,地价动态监测在已开展哈尔滨的基础上,2006年第一季度开始全省其他12个地(市)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工作,现将我省的工作情况向大会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全面部署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高度重视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省厅党组多次就如何落实这项工作专项研究,认为不能把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视为一项单纯的业务工作来落实,而应以土地市场健康发展的全局高度来开展工作,经过认真研究,省厅提出了“七个结合”,即将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与落实国务院28号文件精神结合起来,把这项工作作为我省落实28号文件的十项重点工作(十项突破)之一;与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结合起来,作为一项治本之策来深入落实;与实现国土资源宏观调控职能到位结合起来,写入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目标考核

体系;与公开操作源头防腐结合起来,写入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与协议出让土地最底价制度结合起来,作为重要的监管手段;与土地收益考核结合起来,通过地价监测信息与拟供应土地信息考核土地收益是否合理;与建设用地管理结合起来,明确规定,这项工作不到位的市(县),将停止农用地转用审批;与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结合起来,作为省人民政府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一项重要举措。统一认识以后,我厅立即召开全省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部署会议,要求各地主管土地利用的局长、土地利用部门负责人、具体工作人员参会。厅长批示利用处要合力做好,由主管厅长亲自部署,引起了县、市国土资源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我厅还下发了工作方案,确定了以主管厅长为组长,土地利用处长为副组长,其他处室和市(地)局长参加的组织机构,起草并下发了《关于开展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的通知》。通过上述工作,全省范围内的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全面展开。

二、强化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保障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事监测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是开展工作的基础,为了使我省各市、县工作人员更加深入了解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的内容,熟练掌握操作程序和方法,我省采取了集中培训、重点培训、分片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在举办了全省集中培训班的基础上,由承担单位省土地勘测利用技术中心的组织开展了二次分片培训工作。培训历时两个多月,深入到全省所有地(市)国土资源部门,对全省13个地(市)及省厅派出机构辖区内的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同志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培训针对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用按地(市)集中讲解、集中操作、座谈答疑等方式进行。针对省厅确定的大庆、佳木斯等试点单位,在集中培训、分片培训的基础上又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第三次培训,即重点培训。通过三次培训,解决了在工作开始后遇到的问题,保障了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强化措施,建立机制,使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得到全面落实

2004年,我省抓住了巩固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的契机,把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和巩固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结合起来,重点治理整顿不利于土地供应和交易过程中信息公开的审批程序、内部规定和低价出让土地行为。在各地自查整改的基础上,省国土资源厅利用处、执法监察总队联合组成抽查组,抽查了全省13个地(市)、3个派驻机构、30多个县(市)的土地供应和交易过程中信息公开和土地供应收益情况,对存在问题的市县进行了通报。

在治理整顿的基础上我们又建立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开展情况问询机制和目标考核机制。所谓问询机制就是业务人员通过网络查询发现工作开展不利的单位,将这些单位的名单报给省厅土地利用处,省厅土地利用处及时提出该单位动态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单位负责人说明开展不利的原因并限期整改。所谓目标考核机制就是省厅将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纳入对市县及省厅派出机构班子的目标考核体系。

通过这些措施和机制的建立,使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得到全面落实。截止到2004年底全省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的供应和交易工作覆盖面达到了82%,2005年初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实现了全省的全面覆盖。

四、抓住重点,健全制度,是规范落实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的基础 落实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制度建设是重点,是基础。我厅在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429号),建立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运行制度中,通过调研、座谈等方式,了解到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落实困难的几个主要问题,即人员不稳定、部门难协调、上报数据不及时、上报数据准确性全面性不高等。我们及时研究,分析原因,制定了六项制度,即《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信息员管理制度》、《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信息上报审批制度》、《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信息汇交上传时限制度》、《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信息保密制度》,在大庆、佳木斯等地(市)应用试点修改完善后,通过发文的形式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同时,我们还代省政府起草了《党政领导干部违规批地责任制度》,强调了公开信息、阳光行政;起草了《划拨、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事后监督及部分工业用地实行招拍挂制度》,对动态监测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信息员管理制度》详细地规定了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人员的培训、上岗、离岗要求,明确了上岗、离岗实行上一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审批制,工作考核由上一级国土资源部门土地动态监测办公室负责。通过这项制度,强化了对信息员的管理,稳定了人员队伍;《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信息上报审批制

度》明确了信息上报和审核责任,即按部门职能划分,建立信息谁管理、谁上报、谁审核的信息上报制度。通过这项制度,明确了部门责任,解决了部门配合问题,确保了上传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了上传数据的全面性;《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信息汇交上传时限制度》,按照信息的种类,依据国土资源部11号令、21号令等文件的要求,详细地规定了各类信息的上报时限,解决了上报数据不及时等问题;《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目标考核制度》,详细规定了上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将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纳入对下级国土资源部门的目标考核体系。通过以上制度的建立并具体落实,有效地保证了我省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五、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促进了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得到规范落实 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它涉及部门多、采集数据量大、技术难度高,可以说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省厅经过认真讨论,决定采取“鼓励创新、培育典型、以点带面”的方法,规范落实全省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运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

为了提高工作的有效方式,我们经过积极支持、认真指导,树立了以大庆市局和佳木斯市局两个试点单位,形成了大庆模式和佳木斯模式,大庆模式的特点是土地利用部门负责协调管理、事业单位(地价评估所)承担日常事务性工作、按业务职能划分配合部门的运行模式;佳木斯模式的特点是成立了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办公室(设在市局市场科),办公室主任为主信息员,其他科室配合人员为分信息员的运行模式。随着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的开展,这两个典型单位的运行模式都被证明是合适的。

这两个典型单位虽然运行模式不同,但都通过工作实践摸索出具有将土地市场动态监测数据的获得行为与日常土地管理工作结合起来的路子,将这种行为嵌入土地审批的各个环节,变被动为主动,改变过去事后统计、数据缺失等被动局面。为此,这两个局在内部审批时建立了建设用地审批联系单制度,将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作为审批工作的一个环节,嵌入到发文发证工作的前一个环节,保证了土地市场数据获得的全面、及时、真实、准确。经过一个时期的运行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创新是保证落实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的治本之策。为了推广佳木斯、大庆的工作经验,检查督促各地市工作进度,2005年初省厅在佳木斯、大庆分东西两片召开了全省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会议,会议上我厅向全省推广大庆和佳木斯经验,引导各地按要求开展工作,规范各地土地市场动态监测运行工作。

六、充分发挥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功能,促进土地利用工作升位

在我省,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在促进土地市场建设方面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功效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信息平台功效。通过系统的建立和使用,一方面为各地政府间进行信息沟通,相互借鉴,提供了信息平台,另一方面为用地者提供了公开竞争的信息平台。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运行前,各市、县的土地供应与交易市场信息只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发布,限于发行范围、收视人群及发行播放时间,影响范围小,限制了一部分土地投资者获得土地信息,使部分土地投资者丧失了参与竞争的机会。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运行后,省厅发文规定,各市县的土地出让计划、出让公告、出让结果公告等信息必须在土地市场网上发布,否则,视为违纪。作为土地供应信息发布专业媒体,土地投资者只需查看网络就可以了解我省各地的具体土地供应情况。使我省各地土地招商信息跨越了空间限制,走向了世界,创造了土地需求,促进土地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二是监督平台功效。这个系统的建立使得供地更加公开透明,使政府的供地行为公开化,有利于阳光行政,有利于行政监督和群众监督,促进了土地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保障了土地收益稳步提高。

三是研究分析平台功效。由于系统是庞大的信息载体,对大量信息的分析,更加有利于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掌握土地市场走势。运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可以随时随地的统计出新增、存量土地在土地供应中所占的比例、各用途土地供应结构、批而未供土地面积等。2005年我们运用这些数据形成了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分析报告,在报告中指出了哪些地(市)批而未供土地面积过大、普通商品住房土地供应比例不高、土地收益工作还有待于提高等问题后,省厅做出了加大各地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调整,加大对普通商品住房土地供应的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对参与国家宏观调控促进我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截止到今年下半年,我省土地供应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用地结构基本保持了均衡,存量土地得到了盘活,批而未供土地面积正在大幅度减少,普通商品住房土地供应充足,社会商品住房价格稳定,实现了土地供应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

实践证明,我省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的运行,有利地促进了土地利用工作,促使管理更加科学,行政行为更加规范,土地市场更加公开、公平、公正。

我省的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还刚刚起步,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几年来,在部领导和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兄弟省市的帮助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离规范管理的需要,距离部利用司的要求和兄弟省的工作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借本次会议的东风,全面推进我省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

下载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市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软件部署培训工作的通知(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市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软件部署培训工作的通知(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