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下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时间:2019-05-13 12:0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式下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式下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第一篇:新形式下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致得协同文档管理系统

高校基建档案是高校重要的档案资源,是学校基本建设活动中产生的重要原始凭证和依据。本文从高校基建档案的重要性入手,介绍了高校基建档案的内容、作用及其特点,分析了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可实施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的基本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随之而来的是高校园区、大学城、新校区建设如雨后春笋蜂拥而上,每个建设新校区的高校要花几个亿或十几个亿投入到学校的征地、建设、原校区旧房的维修与改造等一系列基本建设。高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教学、实验、办公、生活辅助用房及配套基础设施道路、地下管道和环境绿化等等,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有保存价值的基建档案资料,高校基建工程档案资料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高校基建工作真实记录,而且是以后高校发展过程中建设规划、管理及改扩建、维修的重要依据。它记录了学校建设发展的历史轨迹,其实际保存价值应该受到重视。

高校基建部门工程档案涉及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单位以及建设单位的主管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但建设单位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自然要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任何基本建设缺少工程档案,就缺少了日常维护和以后改造的依据,基建档案不仅能反映该建筑物的变化和发展,为学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历史记录,也对学校发展和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地上地下交叉工程提供相互要求的依据;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研究等提供素材,它不仅服务于今天更有利于将来,是高校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

从现在高校基建管理档案来看,高校基建部门现有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档案移交工作被动、管理滞后、归档制度不够健全、权责不明、档案意识不强、档案资料残缺不齐等等。因此,必须加强建设工程档案的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制约机制。

一、高校基建档案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高校基建档案作为高校建设活动中形成的第一手材料,是高校基本建设图纸、文字记录、工程价款结算书、审计结论以及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维修、翻修改造等有关技术资料。基建档案是指在基建管理和基建工程项目建设活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材料等。是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地上地下管线等基本建设,从立项准备到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直接形成的文件材料。一套完整的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包括了工程项目每一个环节的文字或图纸记录,其主要特点是:

(一)专业性

是指基建档案的形成领域和内容性质具有鲜明的、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专业特征。

(二)成套性

是指每一套完整的档案资料是以一个独立的工程项目为对象进行收集和归档。

(三)现实性

是指档案有很强的现实使用价值,不同于其他档案资料归档后是用来做历史查找,而基建档案在学校将来发展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使用价值。

(四)周期长

主要是档案要收集从项目的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结算等多个阶段形成的第一手资料。归档工作随着工程项目竣工结算才能完结,持续时间长,一般为1-2年,大型项目2年或更长时间,时间跨度不可预见。这些独有的特点决定了基建档案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二、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意义

(一)记录高校建设历史

基建档案承载了高校基本建设大量的信息,它真实地记载了学校内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地上、地下各种管线等基本建设的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维护等实际经过的详细资料。它是从征地、地质勘察、图纸设计、施工合同、监理合同、施工组织、竣工验收到各类来往文件、变更签证、图高效协同办公轻松企业运营—致得E6

致得协同文档管理系统

表、数据等第一手资料。

(二)对高校的续建和发展具有参考作用

完整系统的基建档案会给后来的建设者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技术人员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在新建、扩建、改建等工程图纸的设计工作中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建设过程不走弯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如某高校拟在原教学大楼上加层,该楼的基础设计承载7层的荷载,当时由于资金不足仅建了4层,那么可以直接查阅原始图纸资料,根据设计图纸直接施工。

(三)在建设过程中可以重复利用

档案的信息价值不仅是项目建设历史的真实记录,而且是工程使用过程中的维护、改造和将来学校建设的重要依据。工程建设档案具备这样的特征,可以重复利用或参考。工程设计档案已经过实践的考验,通用性很强的设计标准图整理归档后,重复利用不仅可以缩短建设时间,而且还能节省劳动耗费,同时也提高工作效益及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

三、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资料收集不齐全

基建档案涉及建设方、招投标、监理、施工等多个部门、施工程序复杂、时间跨度大,直接导致基建档案成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滞后点和难点。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个主体单位,只重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硬性指标的效果,对表示工程形象进度的阶段性资料不收集、不整理。在项目竣工接近验收时采取补救措施,按照以往工作惯例编制资料,交到建设单位的资料不能真实反映施工现场实际数据。例如建设单位在施工时不慎将地下管道挖断的事经常发生,不是因为技术人员不懂业务而是没有反应施工现场的真实记载资料可以参考。好多学校地下管网经过多年的建设后,逐步丰富和错乱起来,自来水管线、天然气管线、电缆管线、暖气管线、雨污水管线等相互交错形成一个蜘蛛网,到最后没有一套完整的综合所有专业的管网图。建设历史悠久的学校,管网图成了某些技术人员脑子里的记忆,随用随想,时间久了,当年的现场技术人员退休后,这样的记忆信息就丢失了,给后期的维修和日常使用带来很大的麻烦。

(二)档案资料编制质量不高

大多数高校对基建档案的管理没有严格的标准、规范或制度可以执行,普遍存在管理意识较差的现象。如果参建的施工单位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高,工程资料归档意识薄弱,对于要归档的资料纯属应付竣工资料的要求。竣工图是工程竣工验收后,真实反映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结果的图样,它是真实、准确、完整反映和记录各种地下和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的技术文件。许多施工单位不配备专职资料员,整理资料时也不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导致归档资料质量不高。多数竣工图没有按实际施工程序进行修改,造成竣工图与实际竣工项目不相符,存在数据误差是一定的;竣工图纸上相关责任人审核没有签字,竣工图纸漏缺竣工图章,或者有竣工图章没有签名,竣工图编制不规范、标识不统一。有的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资料还不能及时归档,严重影响了后期档案的完整性。

(三)档案资料的数据内容缺乏准确性

施工过程中临时发生的变更,没有将这些变更的数据及时反映到竣工资料中,变更执行的程序也不规范,导致竣工资料存在误差或失实。档案管理人员只懂档案知识,没有工程项目建设相关的技术知识,难以确定归档资料能否反映工程竣工时的实际情况,判断不清是否图物相符,不能准确识别数据可靠性。

(四)档案资料使用手段有待更新

传统的基建档案主要以纸质、实物为载体,易损坏也不便于管理和使用。建立基建档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目前高校基建档案的利用,一般是使用者到档案室查阅或借阅,使用者登记借出档案原件。这种使用方法的弊端是,原件借出不能保证安全,一旦丢失不可补救;另一方面频繁使用,原件会破损。因此,传统的档案使用手段无法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四、加强基建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

学校主管基建的领导、基建部门以及工程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校领导要重视和支持。只有领导加强档案建设意识,思想上要认识到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

致得协同文档管理系统

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实现规范化的管理,才能切实有效保证基建档案管理和归档工作的积极性。

(二)增强学校基建部门收集档案的责任感

只有提高档案管理意识才能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学校要建立以基建处为责任主体的组织机构,明确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基建部门作为基建工程管理者和基建档案的形成者,应有专门负责人分管此项工作,并有专职档案员负责收集资料。工作中要坚持基建档案“三个同步”原则,即基建工程一开始就与建立档案工作同步进行;工程建设过程要与竣工材料的积累、整编、审定工作同步进行;工程竣工验收与提交一整套合格的竣工图同步进行。

(三)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

档案管理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让管理人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领会现代化管理的业务要求标准,鼓励档案管理人员从思想上接收新方法、新理论,摈弃传统的陈旧管理模式。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了解基建专业基础知识,更要熟悉工程项目建设流程,知道基建档案中四大部分资料即工程准备阶段资料、监理资料、施工阶段资料和工程竣工阶段资料是如何收集和整理的。

(四)明确职责、及时收集,确保档案工作有效落实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高校基建部门甲方工地代表要密切注意工程变更,及时查验、监督监理和施工单位做好技术变更记录和竣工图绘制。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要把完整的、系统的、准确的施工变更数据和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甲方工地代表,确保基建工程竣工档案是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五)逐步完善基建档案现代化管理

随着高校办公系统信息化与网络技术的普及,高校档案馆的管理模式也在逐步现代化,基建档案归档形式必须更新。因此,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从传统手工作业方式向信息化管理过渡。采用科学、先进的应用软件进行档案信息的存储和利用,传统的纸质载体档案材料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转化为可以自动检索、网络化运用的技术。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成果除纸质的蓝图还要有电子版图纸;施工单位的工程变更可以直接在电子图纸上修改、标志,交存电子版竣工图纸;与建设有关的文件进行电子存档,建立电子目录。建筑项目的相关信息如工程名称、立项批文文件、工程规划建设许可证号、工程施工许可证号、施工单位名称、合同价、审计决算价、交付使用时间、竣工面积等内容,以建筑物为单位,逐一形成电子表格。在后期档案使用时可以直接检索、统计和查阅,同时可以实现远距离传递档案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篇:新形式下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思考(院报)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思考

唐振宇,张艳娟

(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关键词:高校党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就业渠道呈现多元化,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或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或自主创业,或复习考研。[1]其中的一部分毕业生党员,由于单位基层党组织的缺位、不健全,或者是暂时的未就业,以致毕业后不能及时转出党组织关系,只能暂时挂靠在学校,成为了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毕业生数量不断的增加,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也在逐年增加。就广西中医学院而言,2006年毕业生党员数为351人,毕业生流动党员数为51人;2007年毕业生党员数为510人,毕业生流动党员数为83人;2008年毕业生党员数为656人,毕业生流动党员数为119人,毕业生流动党员数一直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比率也是逐年上涨。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理已成为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和保持党员先进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加强这部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使他们在流动期间能及时参加党的生活,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与监督,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成为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1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特点

1.1流动党员数量大、分散广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高校的持续扩招,使得党员发展力度也不断增加,高校党员数量在逐年增加,但由于毕业生就业的复杂性、多样性和艰难性,就使得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数量不断增加。又由于经济的多元化、就业渠道的增多、就业方向的广泛,大学生毕业的择业空间越来越大,就使得毕业生流动党员的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越来越分散。

1.2流动时间长、频率高

2002年,教育主管部门及人事部门下发的有关毕业生就业政策文件中规定,自主创业或暂时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可将户籍、档案留校两年。由于就业岗位的限制及单位基层党组织的缺位与不健全,很多毕业生党员就选择了将党组织关系挂靠在学校而成为流动党员,而他们很少主动回校办理党组织关系的转接手续,相当部分的毕业生党员为了省事,就把党组织关系一直挂靠在学校,最后导致的结果是按自动退党处理。而且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很多毕业生党员为了自身的发展,频繁的变换工作单位,就使得毕业生党员的流动频率越来越高。

1.3流动党员党龄短、素质高

大部分的学生是在上大学以后才全面接触党,才开始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到了大

三、大四才开始被发展的。虽然流动党员的党龄较短,但是他们的综合素质较高。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全国高校学生中党员比例为8%。高校发展学生党员要求其思想素质、政治觉悟、专业能力等都要突出,对实现共产主义具

1有坚定的信念,对党和国家具有坚定的信心,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因此虽然流动党员步入社会以后,不能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但只要党组织对他们稍加教育和引导,就能很快提高其党性修养和对党的认识。

2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分析

2.1毕业生流动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由于毕业生年纪轻,党龄短,在校接受党组织教育的时间较短,党性意识比较薄弱,步入社会以后,又要适应社会和自我定位,且有些流动党员因为经济、环境等因素而频繁更换工作,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加上时间的限制,使得这些流动党员离校以后像一只“断线的风筝”。部分流动党员在离校后只注重业务能力的提高而淡薄了组织观念,逐渐放松了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参与党组织生活的主动性,完全忘记了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变动工作后也不及时通知学校党组织,长期游离在党组织之外;少数流动党员成为“三不”党员,从不参加党组织生活,不按时递交思想汇报,不按时交纳党费,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已经无从谈起了。

2.2用人单位存在的问题

从高校毕业生历年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来看,一些单位在挑选人才的时候只看重能力、水平和专业,而忽视了政治素质,这种导向作用使得部分毕业生党员党性淡化,个人价值取向产生偏移,并对自己的政治追求产生了怀疑,把党员的身份看得可有可无,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而且一些用人单位由于本身基层党组织的缺位与不健全,使得毕业生党员无从转出组织关系,无奈成为流动党员,加上用人单位对员工政治生活的忽视,从而导致毕业生流动党员的党员意识淡薄和纪律涣散,使得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更加难以开展。

2.3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①教育管理观念存在的问题。由于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数量大、分布广、流动频繁的特点,使得很多高校党务工作者在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上在着“畏难”情绪,他们认为流动党员外出后游离不定,鞭长莫及,情况较为复杂,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信心。因此在做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时一般都流于形式,拿老办法应对新问题,由于没有必要的调查分析,拿不出针对性较强的新举措,以致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一直停滞不前。

②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在传统党建中,党员管理制度较为健全完善,如“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目标管理制度等,但这些党员管理制度通常不适应流动党员群体的管理。[2]因此,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体制上还存在着很大的漏洞。有些学校的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工作制度,没有明确党委组织部门、各院系基层党总支部对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上各自承担的责任,从而造成管理上的脱节,使得这些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呈现“盲点”。再有,高校党务工作人员的编制较紧张,流动党员的管理机构还不健全,教育管理缺少专人负责,管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例如对毕业生流动党员离校之前该填写的应有信息,由于责任分工不明和人手的缺乏,致使他们的去向不明,现状不清,成为“名册党员”,“口袋党员”。因此,如何创新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制度成为党建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③教育管理手段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内容僵化、形式单一。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不能按照传统党建的教育手段,因为对他们无法行使组织约束和纪律约束。大学生党员在毕业步入社会以后,接触了许多新鲜事物,视野也变得开阔,其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更加注重自身发展,而一些学校党组织在对其的教育内容上却较单

一、空泛,空讲理论,与生活实践脱节,与流动党员的切身利益不相关;又由于流动党员活动范围的扩大,从事行业的不同,不同年龄层次的党员对党课内容需求也不一样,但高校在流动党员的教育模式上却忽视了流动党员需求的多样性,流动党员与校内党员的教育方式仍采取相同模式,最后导致流动党员不愿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管理。

3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

3.1教育引导,提高素质

离校前,针对毕业生流动党员进入社会以后,参与党组织生活的主体意识不强的的问题,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开展多种形式对毕业生党员进行党性教育。通过党性教育,让毕业生党员在毕业后牢记自己党员身份,增强党性观念,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觉履行党员义务,主动加强与党组织的联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具体可以组织毕业生党员重温党规党章和入党誓词,牢记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帮助了解学校党组织关系转出程序、手续,告知流动党员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专人及时与流动党员进行谈话,明确其基本情况、基本流向和联系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种活动引导毕业生党员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指导他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化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自觉同社会不良现象做斗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离校后,由于流动党员的分散性和流动性,高校党组织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联系与沟通,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应该重视全程性,突出经常性,应该建立长效规范的工作运行体制。党组织可通过寄发党课教育资料、电话联络、网络平台等方式与流动党员进行交流,鼓励流动党员无论在何方,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流入地的党组织生活,按期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3.2注重沟通,加强协作

高校党组织要与毕业生党员用人单位进行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共同管理好毕业生流动党员。高校党组织应与学校就业服务部门加强合作,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政治修养好、思想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毕业生党员,努力扭转用人单位重能力轻政治素质的观点。对具备建立党支部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建议其及时建立党支部,接收流动党员,做好日常的教育管理,这样就能解决很大部分流动党员,尤其是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高校基层党组织还要经常与用人单位交流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对流动党员进行跟踪管理和教育,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心、爱护和温暖,从而在工作实践中发挥更大的的作用;对于毕业生预备流动党员应给予重点关注,可参照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来评价其思想表现、作风表现、工作表现,从而决定其是否能按期转正。

同时,我国社区基层党组织已经初具规模,正发挥着巨大的战斗堡垒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也可协同用人单位利用社区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管理的模式,将流

动党员安置到常居地党组织内对其进行管理,从而保证毕业生党员能够及时转出党组织关系,及时参与党组织生活,及时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3.3更新观念,思想重视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该消除“畏难”情绪,转变以往的工作观念,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新时期流动党员的客观必然性和加强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做好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高校党组织必须转变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做好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加大对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的研究力度,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要深入分析,对将要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防范;为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切实做好保障工作;定期对相关的党建工作者进行培训,改进他们的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党建管理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抓到实处,抓出成效。

3.4健全机制,强化管理

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要从制度上完善和规范科学的流动党员管理体制,高校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坚持“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的基础上,针对流动党员管理的特点,创建灵活有效、有章可循的教育管理体制。

[3]一要建立专人负责制度。学校要明确党委组织部门、各院系基层党总支部对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上各自承担的责任,抽调专人设立毕业生流动党员党支部,把组织关系暂留在学校的毕业生党员编入该支部,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联系这些大学生党员,经常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及时通报党组织的活动安排,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对其中的预备党员,联系人还要考察他们在预备期间的表现,及时填写《预备党员考察表》,负责在其预备期满时向党支部提出是否能按期转正的意见。二是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在党务信息管理系统中作用,在毕业生党员毕业的前期要摸清他们的基本情况,对毕业生流动党员登记造册,建立毕业生流动党员档案,对其入党时间、转正时间、联系方式等情况进行详细登记,以便定期与之联系,并及时根据他们的流动情况变更信息登记,保证及时、准确把握流动党员情况。三是建立监督管理制度。毕业生流动党员党支部要监督毕业生流动党员及时提交思想汇报,及时向党组织汇报他们的工作、学习、思想动态;保持与用人单位经常联系,反馈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参与组织生活的情况,对长期不汇报思想、工作情况,不履行党员义务,不按时交纳党费,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的流动党员及时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按照党的有关纪律和规定严肃处理,并将处理意见和结果通报给毕业生流动党员所在单位。

3.5充实内容,创新方式

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数量大、分布广、流动频繁的特点决定了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内容要多样化,方式要灵活化。首先,充实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内容。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以党的方针政策和理论学习为重点,同时还要结合他们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知识技能教育和就业指导,例如可以开设网上技能培训课程,增强他们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激励毕业生流动党员奋发进取,建功立业。其次,创新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方式。除了传统党建的管理教育方法外,网络的迅猛发展与普及,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4]。利用现代化网络快捷、方便的特点,高校可以向流动党员及时发布党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关于流动党员的各类信息;

毕业生流动党员可随时登陆学校网站,查询自己所需要了解的各种信息,并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状况等。具体可开设网上党校,实施网上远程教育,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网上培训,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建立毕业生流动党员QQ群、BBS论坛等,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工作和生活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党建工作的新课题,如何使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更加科学、完善、有效,还需党建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马智勇,姜村.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思考 [J].基层党组织建设,2004(5):27~29

[2]陈文光,彭柏林,雷建等.论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J] .理论与改革,1994(11):36~37

[3]沈密婷.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初探 [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5(11):119~120

[4]张衍前.利用互联网络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 [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1):58~60

注:该文章为广西中医学院2008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编号:P2007044)“探索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和新方法”的阶段性成果。

第三篇:如何创新社保档案管理工作

如何创新社保档案管理工作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人数越来越多,由于参保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这也增加了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在社保档案管理工作量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如何有效的规范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努力提高社保档案管理水平已成为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文中从社保档案的内容和特点入手,分析了社保档案管理的现状,并进一步对创新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社保档案;管理;内容;现状;措施

一、社保档案的内容及特点

(一)社保档案的内涵。社保档案主要以文书、文件、会计凭证、音像及实物等为主,是对参保人基本资料的原始,能够有效的反映参保人履行缴费义务及享受社保待遇的真实情况。可以说社保档案是做好社保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参保人员可以通过社保档案来有效的维护合法权益,同时社保部门也需要依赖于社保档案来努力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当前社保部门管理的社保档案大致可分为六类,即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业务档案、基建设备档案和实物档案。由于档案门类不同,因此在档案材料整理归档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遵循安全保管和方便利用的原则,依照国家相关的档案管理规范要求来对社保档案进行整理和管理。

(二)社保档案的特点。(1)数量庞大。近年来,我国社保制度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参保人员已开始向农村拓展,实现全民参保的步伐不断加快,这也使社保档案数量呈现出迅猛增加的特点,社保档案数量越来越庞大。(2)动态变化。参保人员的社保档案,在其工作发生变化时,会随着工作关系发生转移,同时个人工资发生增减变化时,各项社保缴费情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社保档案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3)以人为本。社保档案作为个人参与社保的重要原始凭证,个个是其最基础的形成单位,因此社保档案也是维护个人利益的重要凭证。(4)规范性强。社保档案具有统一的办理程序和缴付费标准,利用规范的记录卡、登记清册及报表,所形成的材料与所属哪个单位无关,具有一致性和规范性。

二、社保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对社会保险档案重视不够。社保档案不仅数量十分庞大,而且工作环节繁琐,一旦对其重视度不够,那么在软硬件及人员配置方面会存在不到位的情况,相关信息管理也会出现混乱现象,存在较强的随意的性,从而对社保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带来较大的影响。

(二)社会保险档案多头管理。由于社保档案涉及面较广,不同类别的社保档案其管理部门也不同,这也导致多头管理问题存在,不同档案分属于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配合,部分社保经办机构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将各类档案分开在不同科室进行管理,不遵循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而且管理方法各异,这为个人查询和利用档案带来了许多不便。

(三)缺乏专业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标准和规范。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缺乏国家标准,造成社会保险档案的各地管理办法不统一。在社会保障档案的不一样专业类别中,管理的规范和水平也不一致。哪些资料需要整理归档,如何进行整理归档;哪些资料不需要归档,如何销毁;哪些资料需要分类、分级管理;哪些资料需要集中统一管理,如何管理;客观上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工作秩序。主观上也需要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

三、创新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社保档案工作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宣传渠道,广泛宣传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每一位公民的社会保障意识,加大对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对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加大资金及人力投入,切实解决社会保险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人员匮乏、资金短缺、库房紧张等现实问题,为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险档案工作创造良好氛围和有利条件。

(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程序,理顺社保档案工作管理机制。对每一类档案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构建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依法建档。对各门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存档等要有一个明确的程序,做到既符合工作进程,又符合档案管理要求。平时工作中形成的文书材料、业务报表、台帐、图表、会计帐簿等,要及时立卷归档,遵循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避免社会各保障职能部门间交叉重复而造成的浪费,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的集中管理。

(三)加大经济投入,使管理更加规范化。应尽快制定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办法,将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管理办法应就社会保险档案存储的内容及范围、档案室的配套设备、档案室的管理、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等作出较为详实的规定,以彻底改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上的无序状态,逐步形成上下管理一致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体系。

(四)大胆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各级社会保险部门应克服资金紧张的困难,购置先进的微机设备装备档案室。在机型上在一个省内要尽力做到统一,以便为下一步计算机联网及共享社会保险档案数据奠定基础。同时应着力进行档案管理的软件开发工作,实现档案的自动快速编目及档案信息的自动检索;可以实现对档案资料的快速统计,实现系统的网上互联。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不断完善,社保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加快观念的更新,大量创新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社保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提升,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加快对社保档案管理新模式和新途径的探索工作,加快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水.浅论社保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02-20.[2]胡友凤.关于社保档案管理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4-02-05.[3]刘志刚.浅谈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价值工程,2015-01-18.

第四篇:1档案管理工作创新

档案管理工作创新

提要高校档案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是高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的重点工作之一,特别是高校的档案管理错综复杂,就需在创新上下功夫。

关键词:高校;档案工作;管理创新

近几年来,高校的档案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地位逐步提高,其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知识经济的提出和社会现代化的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高校教育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传统文献领域的高校档案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时期档案工作者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水平,促进高校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确立档案工作在高校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高校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决定了服务创新的必然性

档案作为的记录、知识的载体之一,汇集着大量的信息,且是最原始、最可靠的信息,具有不可估量的开发利用价值。高校作为国家科研的重要基地、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在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实践中产生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并成为高校档案部门保存的数量最大、最丰富的馆藏档案。这些档案资源只有开发利用起来,才能体现它们应有的价值。档案工作者的任务就是科学地管理档案,有的放矢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以满足学校各类人员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然而,目前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在高校仍占主导地位,各高校的档案利用率仍很低,多数珍贵的档案资料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阶段,掩埋在历史的灰尘之下。高校档案的价值在于被利用,这需要通过人的劳动,通过一定的科学的工作方法来管理、开发才能发挥出来。为此,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必须以新时期高度发展的电子科技为依托,实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从社会需要、学校需要的角度出发,以学校内外的利用者为服务对象,以库藏档案信息为服务内容,以多种服务方式为手段,为档案的开发利用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加强档案管理创新体系建设

(一)模式创新。目前,高校档案馆(室)虽属机关部门,但大多挂靠校办或党办之下的非独立结构,其职能主要是执行而非决策。这种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面向办学的要求。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应当改变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将档案馆从校办或其他部门分离出来,独立起来,升格为直属单位,变成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由被动执行变为主动决策,将对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变革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注重学校的未来方向,把握前瞻性的特点,在档案资源、档案人力、档案开发、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这样才能使档案机构高效、安全、到位,才能实现高校档案工作的超越,呈现高校档案事业不断发展的前景。

(二)思路创新

1、管理理念创新。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变过去盲目追求“小而全”、“大而全”,以藏为主,重藏轻用,被动服务,各自攻破,封闭自导的状态,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把满足全社会用户和学校的需求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价值走向,以创新理念和创新行为来加强档案管理,开辟档案管理发展的新途径。把档案管理的知识化、科技化、信息化、社会化作为档案工作的管理目标。

2、管理内容创新。档案馆虽然收藏有学校文献资源,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文献资源收藏齐全。人们至今仍然会感到馆藏资源的不足。单凭本馆馆藏难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必须

调整,充实馆藏内容,提高馆藏质量。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采集用户需要的档案资源,并对档案文献资源不断地进行优化、组织、集成,使其系统化、规范化、有序化,及时、准确、高效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3、管理方式创新。通常档案管理的好坏往往要通过对管理水平的评价来确定,如单纯地看档案管理场所、设备和馆藏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主要应看档案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效果。档案馆的管理工作重心要转向对用户和档案员的管理,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人才资源创新。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要针对档案专业人员成长和工作特点,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信息理解的良好环境,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作风正、工作实、纪律严的专业人员。要完善档案干部终身体系,不断提高档案培训质量,提升现职档案人员的文化和专业程度,切实增强档案干部和馆员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要加大对优秀青年档案工作者的培养力度,加强多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在实践工作中培养锻炼人才。

(三)手段创新。长期以来,高校的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传统性的倾向,其管理方式或利用手段是手工的,严重阻碍了档案的管理水平和利用程度。因此,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要积极参与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做好库藏条目录入工作,实现档案条目检索自动化,解决文档一体化问题,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主动地把档案工作重点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为教学、科研服务,使高校档案管理走上主导地位,实现管理手段方式的社会化、多元化和优质高校化。

(四)实践创新

1、加强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管理。发挥馆员主观能动性,内凝外联,改革创新,整体推进。要强化校内宣传,取得学校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不断把学校档案工作推向新层次、新台阶。

2、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开展资源整合。优化馆藏,提高档案利用率。强化信息技术利用。及时购买档案管理软件,扩大对于数字信息的发掘、整理、组织以及使用,设计一个多功能并具有吸引力的网站来指导用户直接使用各种有用的网上资源。

3、建立档案管理人才竞争机制,鼓励馆员轮岗,带动知识在馆内流动,在工作中学习、成长。对那些通过写作、出版、讲座,或以辅导方式与他人共享自己隐性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组织文化。同时,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以保证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扩充,防止其老化或停滞不前。同时,鼓励馆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如计算机课程培训、归档文件整理、相关档案法律文件、保密知识等。

总之,档案工作者应该不断更新观念,创新理论;更新知识,创新管理,掌握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树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意识,与时俱进,以服务为宗旨,以创新为主题,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科学化。

主要:

[1]夏晴.高校档案的系统管理[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2]卢慧军.浅谈数字化时代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3]梁守英.关于高校档案工作创新的思考[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6.

第五篇:基建档案工作汇报

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汇报和下一步思路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首先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我将努力工作,不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接手基建档案工作后,为了将档案管理工作做的更好,处领导请档案室陈曦老师对我进行了指导。通过学习,我掌握了高校基建档案建设的特点和作用,了解了高校基建档案的管理办法,归档要求及档案整理规范;认识到基建档案的重要性和建立基建档案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我开始接手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后与益鸿伟老师、对原有基建档案261项、新校区一期建设工程的8个招标项目、新校区一期图纸559张、新建第六学生公寓档案材料170项,进行了交接;同王爽老师对新校区四个项目的招标档案,进行了交接;在原有档案管理材料的基础上,按照高校基本建设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的要求重新进行了分类、编码、整理、共整理了141盒。

基建档案是高校基本建设工作的真实记录和历史凭证,也是今后维护、管理、改扩建和资产评估的重要依据,为了有利于对其实施动态管理,在下一步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一)规范档案入库管理。将实施档案入库管理,这样可以增强档案的保存价值和使用价值,按规定的档案柜位置存放,确保档案目录、档案名称、档案存放位置、与计算机管理总目录保持一致,以便于查找、使用档案。

(二)严格履行借阅手续,确保档案材料完整,不丢失。

(三)不断地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使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化。更加认真地做好基建档案资料的整理、保管、统计和利用工作,维护基建档案的完整和准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我接触这项工作经验不足,在工作中如有不当之处,希望领导和各位老师给予谅解和指正。

下载新形式下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式下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高校后勤基建管理工作

    关于高校后勤基建管理工作 王灼英 西昌学院 615013 摘 要:高校后勤基建管理工作 关键词:凉山 农村建筑 抗震安全 现状......

    基建管理工作述职

    基建管理工作述职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2011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科室员工的积极配合下,我恪尽职守、兢兢业业,风里来、雨里去、战高温、斗酷暑坚持奋战在我矿基建工......

    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范文)

    龙源期刊网 http://.cn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作者:刘煜妍来源:《职业·下旬》2012年第08期高校档案的管理水平是衡量高校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尤其是在当前改革开放不......

    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精)(五篇范文)

    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 基本建设项目实体质量、外观效果因其更为直观,往往被人重视。与之相比,基建档案工作作为“幕后”部分则常被忽视。其实基建档案是工程建设过......

    对新形式下如何做好农村交通管理工作的一点想法

    对新形式下如何做好农村交通管理工作的一点想法高平市公安局副局长 交警大队长 崔鹏近年来,随着山西省经济的发展,从城市到乡村,从乡镇至村庄,逐步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农村......

    档案管理工作

    管理工作(25分) 1 管理措施 (3分) (1)学习、宣传、贯彻《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对档案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奖励措施。 1 听汇报、实地考核,查看有关......

    高校继续教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继续教育越发的普遍,所以继续教育档案的重要作用逐步为人们所认识。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特点及目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解决档案......

    基建科档案整理要求

    A1——B6平面图档案整理: 1、学校面积;学校校园四周围墙的长度。 2、名称。每栋建筑物正面照1张,A4纸打印出来。 3、校舍统计表。基建科通过公文交换下发的均衡发展校舍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