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暴力犯罪
大学生暴力犯罪,缘何不断?
2011年04月20日 14:41 来源:光明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4月15日下午,宁波北高教园区一所大学大一姓杨的学生和同伴一起乘座由费伟东驾驶的1路公交车,因司机费伟东提醒他们买票,发生口角。姓杨的学生下车后在路边捡了一块砖头,砸向1路公交车司机费伟东,并叫嚣“打的就是你,我爸有的是钱”(见4月18日《钱江晚报》)。
“打的就是你,我爸有的是钱”这句话与前段时间风靡一时的“我爸是李刚”是何等的相似。在他们看来,只要有钱、有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就没有不敢做的事,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瘦骨”。叫嚣“我爸是李刚”的河北大学李启铭因醉酒驾车,导致两名女生一死一伤,虽然他爸李刚是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区分局副局长,但李启铭仍然以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而这次姓杨的学生也为此付出代价:由杨的家人赔偿司机费伟东3600元的医疗、务工等费用,并有可能治安拘留7天。以及颇受观注的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和前几天从日本回国的留学生汪某对前来接机的母亲顾某连刺9刀,等等。这些大学生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些本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让人扼腕叹息、痛心不已。这是心的滴血和无言的悲哀。
纵观这些犯罪的诱因,有的非常可笑甚至是荒唐之至:有的仅仅是因为一个一文不值的“面子”、有的仅仅是因为恐怕父母不再给钱花、有的仅仅是因为农村人难缠等等。从诱因的背后,我们看到是大学生自私、任性、暴戾、偏激、急躁的性格。这样怪异性格的形成,虽然有教育的缺失,更重要的原因是父母对孩子过度过溺爱造成的。“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的要求是百依百顺,孩子能想到的,父母也想到了,孩子没有想到的,父母还想到了,使孩子长期生活在真空中,没有学会独立生活、没有学会和别人相处、没有学会处置突发事件。孩子上大学后,由于父母不能陪伴,有时就连得到父母的一句问候也成奢望,更别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了。一切都要靠自己,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由于环境的变化、学习的压力、生活的不顺,使大学生经常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导致心中的怨恨与日俱增,使大学生的心理开始偏离了正常的轨道,由于老师和父母不能及时发现疏导扶正,使怨恨越积越多,就象火山一样达到一定的量后就会爆发,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在“蜜罐”里长大的,现在谈溺爱虽然为时已晚,但必竟对现在年轻的父母还是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溺爱不是爱,而是害。要避免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发生,除了家庭进行正确的引导外,学校有必要专门开设心理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保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国家的栋梁,这样的事情我们伤不起呀,有部门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日前,南开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乐国安指出: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变化,使得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他建议,在小学高年级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或专题讲座,来防患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第二篇: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问题研究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问题研究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暴力犯罪案件屡屡进入公众视线,未成年人犯罪日益突出,不仅案件数量急剧增加,而且犯罪成员在案件总数中所占比例也大幅度上升。未成年人犯罪,特别是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已成为当前刑事犯罪活动中的热点问题,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及构成的威胁,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社会关心的重大问题,因此,研究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特点,了解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原因,以更好的采取措施防止和减少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的发生,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暴力犯罪 犯罪低龄化 危害性 犯罪原因 预防
一. 暴力犯罪的概念
要研究暴力犯罪低龄化,首先要对暴力犯罪的概念进行理解。我国刑法的许多条款中都涉及到了使用暴力手段进行犯罪及应承担的刑事责任,但对于“暴力犯罪”的概念的界定尚有不同的阐述,大致有两种,即狭义与广义的暴力犯罪。
(一)狭义的暴力犯罪是指犯罪人实施了暴力侵害行为,侵害他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攻击型犯罪。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和抢劫罪等通常被认为是暴力犯罪的典型形态,一般是借体力实施的。此外,爆炸、枪杀、武装劫持、武装贩毒、武装走私、聚众械斗、组织**、纵火等则是使用更凶恶的暴力手段,造成更严重后果的暴力犯罪行为。
(二)广义的暴力犯罪是指犯罪手段上包含有暴力因素的一切犯罪行为。不仅指已经实施了暴力的犯罪,并且包括以暴力相威胁而达到目的的犯罪。尽管后者并未现实的使用暴力,但暴力的“待发状态”所产生的慑服效果是犯罪的要件之一。未使用暴力,是因为被害人无力反抗或者不敢反抗,被害人的懦弱使犯罪人感到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实际上,在有些抢劫、绑票等犯罪过程中,虽没有具体施暴的情节,但以强暴相威胁还是存在的,否则,犯罪则不可能得逞。
综上,我认为所谓的“暴力犯罪”或“暴力性犯罪”本不是刑法上的概念,而是犯罪学上的概念,因为在各国刑法中,尚无哪一个国家在刑法典中系统集中规定暴力犯罪这一类犯罪,而是泛指以暴力作为犯罪手段,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不管是广义的暴力犯罪还是狭义的暴力犯罪,只要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足以达到抑制被害人反抗、不能反抗、失去反抗能力的程度,其行为都可以认为是暴力行为。
二. 暴力犯罪所呈现出来的特点
以某市某区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情况为例,1999年-2002年9月份,该区人民检察院共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953件1115人。1999年232件251人,2000年249件274人,同比增长7.3%和9.2%;2001年298件360人,同比增长19.7%和31.4%;2002年1月-9月174件230人,比2001年同期下降了8.2%和14.8%。
从三年多的未成年犯罪数据来看,男性1020人,占91.5%;女性95人,占8.5%;本市人口有601人,外地打工和上学人员514人。大专6人,高中(包括职业高中和技校)266人,初中704人,小学124人,文盲15人。在校生348人,打工、农民及其他无业人员790人。在犯罪类型上,抢劫392人,盗窃289人,寻衅滋事166人,故意伤害107人,性犯罪63人,抢夺13人,敲诈勒索11人,贩卖毒品7人,绑架5人,贩卖淫秽物品4人,故意杀人3人,其他犯罪55人。从统计数据来看,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
据社会学者和未成年人问题专家研究,14-17岁是违法犯罪的高峰年龄,18-25岁成为违法犯罪的主力军,但犯罪低龄化的趋势却愈加明显。三年多以来,该区14-15岁的犯罪人数分别为39、61和87人,2002年1月-9月22人,占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4%、6.9%、9.8%和9.6%。他们参与的主要犯罪类型为盗窃、抢劫、寻衅滋事和故意伤害案,一些刚满15岁的少年甚至已经参与过多次作案。在一个5人抢劫团伙中,煮饭郭某被抓获时的实际年龄只有14岁7个月,而他竟“领导”着4个16、17岁的团伙其他成员在半年内作案20余起,还赢得了其他人的“佩服”。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未成年人的生理发育时间比50年代提早了2-3年,但他们的心理发育却明显滞后于生理发育,而现实生活的不断复杂化、客观环境的不良影响又使这种矛盾越发突出,加速了犯罪低龄化的趋势。
从2009年到2010年,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组织人员到18个省的未成年犯罪管教所、女子监狱,对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他们的抽样调查显示:1793名未成年犯中,未成年人犯罪暴力性日趋明显,严重暴力犯罪比例明显上升。近年来,犯抢劫、强奸、奸淫幼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五类严重暴力犯罪的未成年罪犯约占全部罪犯的50%左右,未成年人实施的重大恶性案件时有发生,相当一部分省份都出现了未成年人残酷杀害祖父母、父母及其他亲属的案例,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的暴力化恶性化程度加剧。比如,河北省唐山市年仅15岁的莫某因父亲长期虐待母亲和自己,为了让柔弱无助的母亲和自己能够得到解脱,莫某伙同两名男性未成年伙伴,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
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依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3岁。近年来,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下面是一些典型案例:
2004年4月20日,海口市美兰区大致坡镇金堆小学六年级女学生冯某在某游戏厅因拒绝给另一名女同学游戏币,被其猛踢腹部造成脾脏切除。
2004年11月某日,上海市陕西中学初一学生刘某,在多次对周老师公然谩骂之后,把年逾五旬的周老师从学校办公室里拖出来,在学校教学楼的走廊里,对周老师进行长达5分钟的殴打,造成老师“腹部软组织伤,肩胛骨有裂痕”。2004年11月3日,内蒙古商都县第一中学三女生郭某、王某、李某先后持刀抢劫学生49名,共劫得现金688元,手表2块。
2005年3月18日,甘肃省武威市第七中学学生公寓楼发生一起凶案。该校一名高二学生遭到6名学生的殴打后又被捅了两刀,造成重伤。
三. 暴力犯罪低龄化的危害性
(一)让孩子受伤
多少孩子为此葬送前途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受伤害最深往往是是孩子本身。
实施或参与犯罪的未成年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1.在校好学生。2.在校差等生。3.辍学生。但不论是哪个类型的未成年人,一旦实施或参与犯罪,被关进看守所,可以说对他的前途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就拿在校好学生来说,一旦受到坏学社的拉拢而参与犯罪,如果判了刑,他们会失去学习的机会;即使不判刑,他们也会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就很难在安心学习,无论是自尊心还是自信心,都会受到极大的伤害。他们中十有八九会从以前的好学生办成“问题孩子”。有时候,小时候的这一次犯罪经历会影响甚至葬送他们的一生。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少年犯的家长发来短信说,她的孩子5年前因为“哥们义气”帮一个同学打架,结果犯了伤害罪。孩子在看守所关了半年出来后,再也不愿意上学。孩子以前学习还不错,性格也比较开朗,现在跟变了一个人似的,啥也不想干,好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二)让家庭受伤 多少父母为此流干眼泪
一群孩子一天作案两起、打死两人,其中参与犯罪的10人中,有9人是未成年人。被打致死的也是未成年人。一名受害者的家长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几天不吃不喝,精神恍惚,几名亲友守着他,害怕他想不开。未成年人犯罪对受害人家庭造成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同样也对犯罪嫌疑人的家庭造成了伤害。就拿这起案件来说,参与犯罪的9名未成年人当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当他们的父母得知自己的孩子杀了人,可能要被关进看守所,寝食难安,有的感到很绝望。
(三)让社会受伤
未成年人往往对犯罪的后果,危害性估计不足甚至毫无认知,为达到犯罪目的而不顾一切,尤其是财产性犯罪中,经常使用非常低劣、破坏性极强的手段,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危机公共安全。一位孩子的家长说:“现在,晚上让孩子一个人回家,我真是放心不下。这常听说,这个孩子被打了,那个孩子被敲诈了。而且,现在有不少案件就是未成年人所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逐年增多,让人更加觉得没有安全感。我宁可辛苦些,也要每晚来接孩子。”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社会不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危害愈来愈大,而且,这种危害有逐年加大的趋势。
四.暴力犯罪低龄化的原因
(一)未成年人心理因素的剖析
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从年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方面来看,他们正处于由儿童到成年的转化过渡时期,生理上发生了急剧而显著的变化,他们的思想、行为也由幼年的依赖心理变得相对独立、成熟。但是,未成年人心理水平的提高相对缓慢,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缺乏合理调节和支配自己活动的能力,模仿、独断、叛逆心理悄然而生,缺乏社会经验,如果受到不良环境的熏染,加上教育失当,很有可能形成犯罪心理,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内在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能力低、辨别能力差
初中阶段以后的未成年人认识能力提高很快,能分辨一定是非,判断一些事物,但由于心理的半幼稚、半成熟状态,经常表现为认知上的片面性、表面性,且固执己见。当他们在家庭、学校或社会上遇到难题时,只相信自己、信任伙伴,而听不进家长和老师的话,被身边的不良朋友引诱的越来越远,愈来愈深,不能自拔。
2.盲目模仿强、行为传导快 社会把未成年人当“孩子”,而未成年人把自己看成大人,向往独立的进行各种社会活动。他们急迫地渴求了解社会、广泛地接触社会,而向大人学习和模仿是他们让自己长大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他们的社会阅历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反复性大,缺乏独立思考、动力活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他们的模仿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依赖性。而这种简单化和机械化的模仿又具有很大的传导性,如很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启蒙”老师都是自己的小伙伴。这种传导性在团伙犯罪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团伙中未成年人犯常以老带新,多面手带单面手,把自己违法犯罪的“技术”、“经验”传授给新伙伴。这种快速的传导导致犯罪团伙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社会危害性也愈发严重。
3.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
未成年人的情感比儿童成熟多了,但他们的情感世界强烈而脆弱,极易受外界刺激而迅速变化,容易冲动、感情用事。稚嫩的理智控制不住情感,激情导致行为上的盲动,容易产生偶发性犯罪。4.好奇心理强、逆反心理重
未成年人随着脑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心理上的探求能力和好奇心加速发展,好问、好动、好猎奇,其表现形式往往是家长、学校越禁止什么,他们就非要做什么,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反叛心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重要位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是半幼稚、半成熟状态,是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从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此时,他们的知识不多,社会经验也很少,但他们已经逐渐树立了“自我意识”,自我感觉是“大人”了,想脱离监护人独立行事。不过,他们又经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内心渴望得到他人的指点。他们在心理上经常处于矛盾状态,境遇不好时更是如此,这种痛苦在同年龄段或者比自己稍大的人那里比较容易获得理解和沟通。一些未成年人就是在这种心境下,找伙伴“排忧解难”,进而结伙犯罪。5.道德观念淡薄、法律知识匮乏
未成年人的文化知识处于积累储备阶段,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和生活规则的了解还很肤浅,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正在形成初期。一些自身素质较差、家庭教育较差的未成年人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不畏法;社会道德、行为准则体系在他们的心目中还没有建立起来,失去了起码的道德水准。人们厌恶的事,他们却赞美;人们赞美的事,他们却反对。如有人在失恋后,竟向女朋友泼硫酸,认为是开玩笑;有的人认为持刀劫钱是小事一桩。这种心理道德水准的失调,导致了行为上的犯罪。即使有一些人建立了初步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但这些理念只限制在理念层面上,并没有成为他们个人的内心需要和行为动机。因此,这些初步的理念在理智与感情、控制与放纵的考验面前就显得非常脆弱。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剖析
作为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因子,家庭历来承载着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的职责,家庭的和美稳定除了血缘和亲情的纽带作用之外,家庭教育的作用也同样重要,家教的好坏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面从以下五个方面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1.家庭的破裂或者解体
夫妻关系是家庭存在的基础。当夫妻双方感情破裂,或者因为离婚、死亡、服刑以及其它原因失去了夫妻中的一方或双方时,家庭的完整性便遭到破坏。一方面,残缺的家庭会给子女的心理造成一定伤害。无论离异的父母是否抚养孩子,未成年人都会感到缺乏必要的关爱;另一方面,残缺的家庭会给子女的家庭教育造成严重的缺陷,离异的父母经常将教育不当的责任互相推诿、埋怨,有的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就拳脚相加,甚至撵出家门,结果造成家庭关系不和。相当多的孩子因此产生深刻的情绪障碍,悲观失望、痛恨父母、嫉妒他人、不满现实,形成一种反社会的心理,很容易误入歧途。2.父母的不良恶习
父母的言行是子女的楷模。母亲是子女的第一位导师,母亲的贤惠、善良、正直的品行会给子女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基础;父爱是一种权威性的爱,能给家庭带来一种安全感,可以帮助子女形成对守法与违法的敏感性。但是,如果父母有酗酒、盗窃、卖淫嫖娼灯不良恶习或者犯罪史,都会给子女以暗示的影响,并刺激他们模仿大人的不良行为行事,在其心灵中孕育下违法犯罪的种子。3.盲目溺爱或者疏于管教
父母对子女管教的方式不得当,往往会适得其反。有的父母过分溺爱,使孩子在家中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一概满足。以致孩子从小养成好吃懒做、贪图享受、好逸恶劳、自私自利、专横霸道、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等坏毛病。一旦孩子认为父母不能满足他们的无理要求和过高的物质欲望,就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地干坏事,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只知道使自己的孩子衣锦食美,却忽视给他们以良好的精神食粮,没有履行法定的监护管教子女的义务,不关心孩子的道德培养、心理健康和精神需要。
4.过于严厉的家教
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应该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生活环境,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发展个性,家长除了在原则性问题上加以把握之外,不应该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但是,面对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非常高,墨守“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条,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打骂、不让吃饭、罚跪、拷打,甚至赶出家门,造成孩子和父母感情破裂,形成情绪对立、互不信任的局面。他们在心理上视父母为敌,变得性格孤僻冷漠、脾气暴躁、自卑自私甚至演化为暴力和攻击,很容易流落到社会上去找小兄弟取得“同情”、“温暖”,有的在教唆犯的引诱、威胁下,堕落成罪犯。5.教育内容单一
父母应该是孩子的良师益友,父母不仅应该关注儿女的学习成绩、品性好坏,还应该密切注意孩子的身体心理变化和精神需求,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其进行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性知识的教育。但我国的大部分父母自己还对此问题羞涩的回避,更没有意识到这项教育内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导致教育空白。这与未成年人生理早熟的趋势和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非常不适应,外界的不良因素极易影响和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和思想。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学校因素剖析
学校是未成年人时期最主要的生活场所,未成年人在学校度过的时间甚至比家里还要多,因此,学校环境的好坏、学校教育的成败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凡的意义。
1.重智轻德导致未成年人道德水平低下、法律意识薄弱。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基地,应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未成年人。但是,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现阶段还没有完成,始终没有最终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很多家长、学校和社会成员仍然把学生文化成绩的优劣、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学校和教师水平的硬指标甚至唯一标准。因此很多学校片面强化智力教育,忽视思想品德、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只教书不育人。即使是开设了相关课程的学校,也有不少流于形式,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形式呆板单调,未成年人难以接受。其结果是未成年人的道德水平低下、法制观念极其淡薄,缺乏对违法犯罪的防范意识和自我抵御能力,没有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加之他们的认识、辨别和控制能力本来就不强,因此很容易被外界不良因素引诱、影响和腐蚀,不知不觉走上犯罪的道路。2.缺乏适当的心理卫生教育和引导。
未成年人被社会学者称为人生的危险期,其行为具有明显的二重性,既容易学好也容易学坏。如果善于引导,他们充沛的精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就可以转化为智慧和才能;如果疏于教育引导,他们的盲目、模仿和冲动就会发展为对社会不利的消极因素。
无论对哪个年龄段的学生都一律简单地要求认真学习、遵守纪律,极少关注未成年人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动向,学生即使发生了如大吃大喝、出入娱乐场所、大把花钱、谈情说爱,或看淫秽录相、接触毒品等违禁物品等不良行为的倾向,老师和学校也没有针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错过了教育引导的最佳时期。此外,很少有学校关注学生的生理卫生教育,即使开设了相关课程,也故意把讲解性知识、性行为及性心理的部分删除,未成年人并不了解真正的性科学,对性的神秘感越加强烈,不会用科学的性知识保护自己的健康。
3.学校对后进生的鄙视和疏于教育加速了他们走向犯罪的步伐。
目前在校的未成年人普遍存在学习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和厌学情绪加剧的情况,学习缺乏趣味性、学校活动单调,不少学生从讨厌学习到拒学逃学,成绩较差,成为后进生或者单差生,他们因为在学校是“失败者”就脱离正常的未成年人群体,极易受不良因素的引诱,对这些学生,学校和老师不是耐心细致地帮助教育,而是嫌弃、歧视,以粗暴简单的办法对待,动辄训斥、辱骂、体罚、轰出教室,甚至勒令退学或者开除学籍,将学生推向社会。其结果必然造成后进生的自卑和逆反,激起他们对学校权威的挑战,将学生推向犯罪的泥潭。
4.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给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良好的“空子”。
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自己就解脱了,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反而去指责老师和学校“失职”。而部分教师和学校也认为,他们只负责知识教育,孩子的思想、品行应该有父母负责。学校与家长之间缺乏稳固的联系渠道、缺乏经常的信息沟通、缺乏必要的信任和配合,当未成年人出现问题时,家长和学校互相指责和推诿,使未成年人学生对双方都产生了怨恨,认为自己是学校和家长的负担,被抛弃的对象,因此他们对学校的抵触情绪和对家长的逆反心
理日益加重,其结果是谁的话都不听,流向社会,加入违法犯罪的行列。
五.如何防治未成年人暴力犯罪
(一)构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司法预防体系,严把法治关。一是完善青少年刑事法律制度,构建统一的、自成体系的青少年犯罪法典。二是成立专门青少年犯罪侦查、审查、审判机构,由专人负责办理青少年刑事案件。三是对青少年犯罪要贯彻特殊的刑事政策,即对青少年扩大缓刑适用范围、放宽减刑和假释条件,对服刑的青少年实行与成年人分开关押、改造,避免“交叉感染”。四是对青少年犯罪予以刑事处罚、关押或服刑的,做好帮教工作,减少重新犯罪率。
(二)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观念。要根据当代青少年学习各种知识的现代化途径不断增多、社会知识传播手段呈现扩散性的特点,积极利用各种合法有效的传媒工具,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法制,培养其法制观念,提高其自控能力。公安、司法机关可以在中小学开设法制课,由公安、司法机关选派人员协助学校把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纳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安全教育计划中,采取多种方式,教育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普法学习,把有关青少年保护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落到实处,形成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公安机关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净化社会环境。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供适合其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控制各种可能影响、诱导其违法犯罪产生动机、决定及实施犯罪行为的环境。一是在加强日常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公安机关必须严厉打击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或者为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方便、条件的违法犯罪活动。二是公安机关应与有关部门配合,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大“打黄扫非”工作力度,坚决杜绝不健康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电子出版物流入社会,毒害青少年;要大力加强对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戏室、“网吧”及其他相关场所的治安管理,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经营活动。三是公安机关要深入查禁“黄、赌、毒、娼”等社会丑恶现象,坚决切断青少年与一切不良诱因的联系,净化育人环境,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丑恶现象对未成年人的危害,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四)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处理上要强调社会效益。对涉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件,既要发挥公安部门职能作用,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侦破查处力度,又要按照“教育、感化、挽救”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其生理、心理的特点,分析其违法犯罪的原因,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理。并及时与学校、家庭取得联系,及时开展拦头帮教,消除其违法犯罪苗头。
(五)构建家庭与学校教育、预防体系,把好育苗关。察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蛛丝马迹,家庭成员责任重大。抓好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就是抓住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源头。同时,加大力度惩处行使未成年人监护权不力的父母,增设对父母或监护人处罚的法律规范,以督促父母(监护人)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学校应加强青少年的理想、道德、纪律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加强青少年自身修养的培养,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增强对各种不良风气诱惑的抵抗力。
(六)要加强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作。要加强对失足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不能出现空白点,要争取将有偷窃、打架斗殴、淫乱、吸毒等不良行为和经公安机关打击处理的未成年人全部纳入帮教范围。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派出所”四位一体的帮教责任制。要充分发挥和拓展工读学校、少管所和劳教所的职能作用。对已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坚定不移地进行教育、挽救和感化,要依靠多方力量,把打击犯罪同预防犯罪结合起来,惩办与教育结合起来,将失足未成年人从泥坑中挽救起来,使他们重新做人,有效遏止他们向惯犯、累犯和重刑犯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成:《暴力犯罪的增长原因与治理对策》.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二期.[2]操学诚: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动向数据报告》.2010年9月.[3]张文潮,张文雄: 《青少年暴力犯罪低龄化令人深思》.福建科技报,2001年10月.[4]俞丽娜: 《我国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及对策》.法制与社会报,2009年1月.[5]林维: 《青少年法律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报,2010年第3期.
第三篇:中学生预防暴力犯罪法制教育讲稿
中学生预防暴力犯罪法制教育讲稿
加强防范意识 远离校园暴力
吴忠市公安局利通区分局 苏军
各位同学们:
一、校园暴力的涵义、种类及巨大的危害
近年来我们市的中小学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勤奋好学努力向上‛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与这一主流相悖的暗流校园暴力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所讲的校园暴力特指发生在学校及其周边地区由同学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生理或心理实施的、达到一定伤害程度的侵害行为。这也就是我们理解的通常意义上的‚校园暴力‛我们称之为狭义的‚校园暴力‛。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要向大家汇报的就是这种狭义的校园暴力。
我们先看看校园暴力的种类我个人认为目前的校园暴力主要有以下5种:
肉体伤害。如打架、欺负弱小同学。甚至伤害老师。校园凶杀。如马加爵。校园抢劫。如高年级或辍学在家的在校园周边对弱小同学实施的一种以价钱为接口的抢劫行为。
校园性侵犯。此类暴力一般多发于团伙表现为对女同学的性方面的侮辱。
校园黑社会。校园暴力越来越集体化而更多地带有黑社会性质。如帮派、收取保护费等等具有组织形式的校园暴力。
下面我们结合几个例子来了解一下校园暴力的巨大危害。例一:19岁的尚某在学校操场和几名男女同学一起打篮球。同学苏某嫌尚某有犯规动作几次说他不会打球尚某感觉在女同学面前丢了脸心中很不舒服。当苏某又一次说尚某打手犯规时二人发生了争吵。尚某挥手打了苏某一个耳光猝不及防的苏某倒在地上死亡。例二:工读学生金某入校前不满十四周岁。某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在校期间经常携带管制刀具称王称霸,以黑社会老大自居。一天由于与邻班的一个男生发生口角,两人约定在男厕所决斗。他带着管制刀具赴约见到那个男生后疯狂的向那个男生身上捅去,那个男生见势不好扭头就向教室跑去,可他还是没有放过这个男生,一路追过去一直到教室门口他还用管制刀具扎那个男生。那个男生最后因为失血过多死亡。而金某因为不满14周岁而免予刑事处罚,被送到工读学校学习。可是他的父母却因为民事赔偿责任而背上了10万元沉重的债务巨大的精神压力。
例三:某职专的张姓男生丢了一笔钱便怀疑是隔壁班的孙某偷的。于是张某把孙某叫到自己的宿舍让他交出偷走的钱。孙不承认自己偷了钱。结果张某就和同宿舍的其他6位学生先是对他进行辱骂然后就打他的耳光、踢他的身体、撞他的头。接着又逼他喝下满满一瓶白酒,目的是让他酒后吐‚真言‛。孙某被折磨了整整一夜后只好承认自己偷了钱并答应双倍偿还。事后张警告孙某不准将这件事告诉老师和家长。然而事情还是因孙某的伤势过重而很快败露。
例四:前不久某市公安局破获了一个抢劫团伙其主犯是一个16岁的在校高中生。自去年2月份以来这个团伙连续作案30余起抢劫对象大多数是中小学生抢劫财物价值共计2000多元。一位学生家长说他的女儿在上初中女儿足球踢得比较好,一次体育老师在其他四位同学面前表扬了女儿,不料老师的表扬却给女儿带来了祸害,其他四位同学在老师离开后把女儿痛打了一顿。
一位学生家长气愤地说自己上初中的儿子从来不抽烟,可是他竟发现儿子经常偷拿他的烟,经询问儿子竟哭着说是给‚校霸‛上的供……
一位家长很无奈地说他正上五年级的儿子和同学一语不和竟被对方一拳打破鼻子。
有一位王姓的女士说她的孩子不敢去上学因为在校门口经常有人向他诈钱。
我想用不着多举例了校园暴力这个毒瘤的确在给学生、学校和社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给施暴者和受害者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校园暴力在很多受害者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但是这 种不良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
施暴者的危害:
1、走上犯罪道路。那些常在中小学打架特别是加入到暴力帮派的学生。很多都走上犯罪道路。学生李旭亮的例子。
2、社会遗弃。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社会归属感长期得不到满足最后仇恨社会危害社会最终被社会遗弃。
3、‚捷径‛意识。喜欢畸形发展道路做人不会脚踏实地难以感受到小成功的激励。最后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
受害者的危害:
1、肉体损伤或者残疾、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
2、使受害者更加懦弱。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缺乏信心和勇气。自卑。逃避。
3、痛苦。心灵的阴影和伤害。可能一辈子也挥之不去。根据有关部门的分析校园暴力呈现出团伙化的趋势青少年的模仿性强他们的暴力活动具有突发性、随意性、报复性和无目的性的特点但暴力手段却成人化。
经我们研究发现下面七类学生容易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1、发型、衣着怪异者
2、有吸烟、酗酒等恶习者
3、思想变态心理扭曲者
4、常在校内拉帮结派勾结社会闲散人员者
5、没有学习兴趣成绩低下者
6、学习生活中感觉压力大无处发泄者
7、单亲家庭父母疏于教育者。
有这几种情形的学生你们要注意虽然你们现在可能没有实施校园暴力但是如果你们不及时的改正你们的心理、行为上存在的问题一定会走上违法甚至是犯罪的道路到时候悔之晚矣。
二、导致校园暴力产生的主观也就是学生自身原因
我们不否认学生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学校、社会对校园暴力要负主要的责任但是我们不能说学生本身对校园暴力的产生没有一点儿责任。事实上绝大多数施暴者本人就是学生。那么今天我们就找找发生校园暴力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是忍气吞声助长施暴者的气焰。有记者花了近近两个月时间采访直接间接接触过校园暴力的人。令人遗憾的是被采访的人当中绝大多数发出这样的议论‚遇到这种事儿给施暴者一点儿钱就是犯不着挨顿打。‛‚对这种人咱惹不起躲得起少理他们那一套就是。‛‚像他们这种‘大错没有小错不断、气死公安恼死法院’的人你反抗又能怎样,弄不好还会越陷越深。‛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学生遇到这种事都是乖乖给钱。事后他们不但不敢告诉家长或老师更不敢报警甚至警方在破案过程中找到他们时他们也不敢出面作证。实际上正是受害者这种软弱的态度助长了施暴者的淫威。令人担忧的是逆来顺受的学生们长期忍气吞声除使财物遭受更多的损失外,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更大的伤害。有的因身体受伤而需要治疗,有的因过分恐惧而精神失常,有的性格发生变化整天沉默寡言、孤僻古怪……这种伤害对他们来说是终生的。同时由于精神长期处在恐惧状态中他们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情绪不稳、心情压抑、学习积极性锐减。同学们,我们为什么不拿出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请你们记住我们是正义的邪恶永远惧怕正义。
二是以暴制暴制造新的校园暴力。‚他们能抱成团儿我们为什么不能‛‚他找人打我,我也找人打他看谁能打过谁。‛‚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迟早我会让他在我手里栽跟头‛。这 种以暴制暴的心理在不少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是那些长期忍气吞声的学生这种心理更加明显。面对校园暴力受害的学生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自然是愚蠢的因为它不但不能让暴力远离自己反而会使暴力离自己越来越近,直至使自己完全滑进暴力的泥潭中无法自拔。这种恶性循环的链条越长校园暴力的发展越迅猛,其影响也就越恶劣。话虽这么说以暴制暴的所谓‚黑道原则‚还是悄然侵入了某些学校占领了一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阵地。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一些学生开始‚拜把子‛在此之后如果再受人欺负他们就不再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而是通过拜了‚把子‛的兄弟或姐妹自行解决。同时一些学生在受到高年级同学的欺负后也往往会依赖‚拜把子‛后形成的团伙力量变本加厉地在低年级同学身上寻找‚补偿‛。勒索他们的财物向他们收‚保护费‛。有家长担心这些在校园内外为非作歹的 学生帮派会不会一步步演变成少年‚黑社会‛。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法学家皮艺军说‚一般的青少年犯罪团伙和黑社会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但青少年团伙是典型的黑社会组织的基础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其外围组织。比如台湾的‘竹联帮’就经常到校园寻找自己的发展对象他们所寻找的对象一般不是单个的孩子而是青少年团伙。通过双方的接触他们很快将青少年团伙发展为黑社会组织的一部分。一旦青少年团伙这种松散的组织被黑社会利用的话很容易让本来只是不良少年的孩子变成真正的罪犯。‛
三、校园暴力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我们还是从施暴者和受害者两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对于施暴者。这样的学生要悬崖勒马,要不断提高法律意识,要弄明白那些行为违法那些行为犯罪,不要等真正的犯罪后再痛哭流涕,那个时候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同 时要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做一个文明的学生。最后要加强心理调节,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三思而后行。比如和别人吵架了我们要退一步明天再和他谈,因为到了明天火气消了,彼此交流也比较顺畅,也就避免了暴力事件的发生。这里我想对老师们说几句对于这样的孩子他们自控能力不强,容易冲动,道德体验不足,如果自尊心过强身强力壮就可能打架。出现这种情况简单的批评和惩罚作用是不大的,不合适的惩罚还会把孩子推向深渊。要让他们承担责任、道歉处罚对损失负责。靠自己的行动来补偿损失。为他们规划寻找更有利的发展方式和回报渠道。同时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纠正不良习惯和不良认识培养更好的行为模式。
对于受害者。同学们,老师告诉大家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法制的社会,我们的学校是一个神圣的殿堂,出现任何问题我们一定要及时的与家长、老师和学校沟通。如果这些都不能沟通,我们还可以诉诸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绝对不能产生以暴制暴的想法这种想法不会解决任何问题,请同学们切记。再有同学们是未成年人,在遭遇校园暴力的时候不提倡你们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你们用特殊的方式一样可以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那就是在你的身上或者在你的身边发生类似情况,首先不要慌张不要害怕,要保护好自己不受肉体上的侵害,巧妙周旋脱离险境,然后及时的向学校的老师、家长等成年人报告或者拨 打110求助。一定要说清人物的外观特征和地点,通过这些方式我们一样可以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使这些犯罪分子没有藏身之地、没有可乘之机。只有这样同学们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学习环境使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最后如果感觉自己的心理受到了伤害那么一定要做心理调适。在教育心理老师的帮助下消除心理阴影。
防范恐怖袭击三准则
RUN.When an active shooter is in your vicinity: 逃离。当枪击案在你周围发生时:
If there is an escape path, attempt to evacuate.如果有逃生路径,努力逃离现场。
Evacuate whether others agree to or not.无论别人同意与否,尽管逃走。Leave your belongings behind.别管你的财物了。
Help others escape if possible.如果可能,帮助别人逃离现场。
Prevent others from entering the area.阻止人们进入案发区。
Call 9-1-1 when you are safe.确保安全之后打电话报警。
HIDE.If an evacuation is not possible, find a place to hide.躲藏。如果没办法逃离,找个地方藏起来。Lock and/or blockade the door.锁上门并用东西挡住。
Silence your cell phone.将手机调至静音。
Hide behind large objects.藏在尺寸较大的物体后面。Remain very quiet.保持安静。
Your hiding place should: Be out of the shooter’s view.Provide protection of shots are fired in your direction.Not trap or restrict your options for movement.你的藏身处应该满足以下几点条件:在枪杀者视线范围之外,阻挡射击而来的子弹,不限制你的行动。
FIGHT.As a last resort, and only if your life is in danger: 反击。这是最后一招,慎用,命悬一线之用。Attempt to incapacitate the shooter.反击枪杀者使之不能开枪。
Act with physical aggression.击打对方身体。
Improvise weapons.留意身边可用作武器的东西。Commit to your actions.给出你的致命一击!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校园暴力的涵义、种类及巨大的危害导致校园暴力产生的主观学生自身原因校园暴力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祝愿我们的同学都能高高地举起法律的盾牌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做一个守法的中学生,加强防范意识远离校园暴力,平安、健康、茁壮的成长。最后祝领导、老师们工作顺利、阖家欢乐,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健康快乐。
谢谢大家!
第四篇:地区处置大规模暴力犯罪工作预案
芦家地区处置大规模暴力犯罪工作预案
为有效预防和处置暴力恐怖份子和对社会极端不满人员使用恐怖、暴力手段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灯暴力犯罪以及社会骚乱事件,避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全街整治安定、社会稳定,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结合我街实际,特制定此预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中央“力争不出大事,尽量少出小事,有事妥善处置,把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的要求,以创建“平安南岗”为目标,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坚决防止发生恐怖暴力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骚乱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努力维护全区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以下以暴力手段引发的重大犯罪案件或重大事件:
1、采取打砸抢烧、爆炸等暴力手段袭击党政军首脑机关、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公共场所及人群密集地区的;
2、采取暴力手段破坏水电气和通讯等设计国计民生,给社会秩序、国家生产、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和后果的;
3、采取暴力手段袭击、劫持警卫(保卫)对象、党政领导干部、社会知名人士和大规模袭击、劫持群众,造成严重后果的;
4、因群体上访问题引发的各类群体事件,演变成大规模社会骚乱事件,影响社会稳定的;
5、其它恐怖袭击及严重暴力犯罪群体性突发事件。
三、组织领导和工作程序
一旦发生大规模暴力犯罪事件,应在第一时间启动处置预案,指挥部成员和各有关部门领导立即按照分工到达指定位置,迅速投入工作,有效进行处置。
(一)全街处置大规模暴力犯罪总指挥部: 总 指 挥:张焱煜 街工委书记
副总指挥:李 艳 街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陈 琳 街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
吕文华 办事处副主任 曾 薇 办事处副主任
牛红霞 街道武装部长 成员:温海滨
宣庆派出所所长
郑晓光
芦家派出所所长 刘小力
宣西派出所所长 庞淑华
党群办主任
刘志辉
财经办主任
孙
斐
城管办主任
陈
玮
社会事务办主任
徐淑梅
司法所所长
雷
扬
行政办公室主任
陈丽华
社区服务中心副主任
各社区书记
处置大规模暴力犯罪应急指挥部设在办事处综治办办公室。指挥部的主要职责:
1、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确定各社区、部门(单位)应急处置工作职责及分工;
3、决定事件处置决策和应对措施,指挥、协调相关社区、部门(单位)应急处置;
4、研究决定事件的舆论导向和新闻发布等事项;
5、研究决定处置过程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6、向区应急指挥部提出相关建议,完成区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重大事项。
(二)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 现场总指挥:温海滨 宣庆派出所所长
郑晓光 芦家派出所所长 刘小力 宣西派出所所长
成 员:驻街三个公安派出所各警种及
现成应急指挥部设在案发地、附近场所或现场指挥车。现场印记处置工作主要以公安部门为主,其他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提供相应支持和保障。
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主要职责:
1、按照总指挥部的工作部署,下达现场处置指令。
2、具体组织实施现场处置工作,依据现场情况,指挥相关警种进行处置,协调和落实现场处置中的具体工作事宜。
3、组织机动力量及物资装备,做好应急和增援的行动准备。
4、全面掌握事态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及相关情况,及时向总指挥部报告情况,提出具体处置意见,为决策提供依据。
现场处置工作职责分工: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设相应的现场处置工作组。
1、指挥调度组:以宣庆、芦家、宣西指挥中心为主。主要任务是:(1)根据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达的指令,科学部署和调配警力并安排任务。(2)积极查清事件的性质、起因、规模、危害程度和事态发展,及时向指挥部提供决策信息。(3)掌握事件动态,随时向现场应急指挥部和总指挥部报告情况。(4)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及时传达总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的指令,协调其他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工作。(5)及时与军队、安全、武警等部门加强情报沟通,保证各部门的有效衔接。
2、交通管制组:以综治办为主。主要任务是:按照指挥部的指令,实行区域性交通管制,迅速疏导车辆和行人,快速引导事件处置和抢险救援人员、车辆的进出。
3、现场突击组:由驻街派出所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按照现场指挥部的指令,抓捕已经确定的犯罪嫌疑人,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犯罪,遏制事件蔓延,根据现场情况,迅速设卡盘查一切可以人员、车辆和物品,加强街面巡逻,控制事件现场。
4、调查取证组:由事发地派出所有关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迅速开展现场调查和事件侦查,手机、固定证据,控制、审查和追捕犯罪嫌疑人。
5、排险排爆组:由办事处市政科组成。主要任务是:迅速组织排险排爆人员进入现场,及时排除爆炸装置和处置可以物品。
6、情报信息组:由各派出所有关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迅速围绕事件收集情报信息,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查明事件原因和涉案人员,及时向现场应急指挥部反馈报告各类相关信息。
7、综合保障组:由办事处市政科、社会事务办等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车辆、医疗救助、信息、通信、物资、装备等支持。
8、备勤增援组:由驻街各派出所相关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根据指挥部指令,保持24小时备勤状态,做好各项增援准备工作,随时根据指令执行增援等各项任务。
9、宣传报道组:以办事处行政办、综治办为主协调各媒体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客观地报道事件情况,统一宣传口径,严格控制各大媒体进入现场采访。
四、处置原则
1、坚持统一指挥原则。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公安部门依据工作预案,组织各警种充分发挥作用,密切配合、快速反应,高效稳妥地开展处置工作。
2、坚持将就策略原则。从维护稳定大局出发,将就处置策略,积极、果断、稳妥地开展处置工作,力争多数群众、孤立和打击少数、尽快平息事态,切实把恐怖和严重暴力犯罪处理在萌芽状态,确保一方平安。
3、坚持快速反应原则。恐怖和严重暴力犯罪来势凶猛、破坏程度大,影响面广。各参战单位、科室应快速反应,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果断措施,有效控制事态。
4、坚持内紧外松原则。恐怖和严重暴力犯罪社会影响极坏,在处置过程中要注意严格保密,内紧外松,正确引导舆论,及时开展新闻发布,防止造成社会恐慌。
芦家街道办事处 2011年1月17日
第五篇:严打暴力犯罪 维护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
增强安全意识
严打暴力犯罪 维护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
41中:王玉山
一、时事背景
(一)近一年来,疆独分裂势力暴力恐怖犯罪活动频繁。1、2013年4月23日。新疆喀什巴楚县发生一起严重暴力恐怖案件,造成民警、社区工作人员15人死亡、2人受伤,处置过程中击毙暴徒6人,抓获8人。2、2013年6月26日早晨,新疆鄯善发生一起严重暴力恐怖犯罪事件,造成24人遇害。暴徒手持大刀沿街砍杀,袭击当地派出所和政府机构,放火焚烧警车。共造成24人死亡,其中维吾尔族16人、汉族8人,2名女性,另有21人受伤。3、2013年10月28日12时许,乌斯曼〃艾山等3人驾乘吉普车闯入北京长安街便道,沿途快速行驶故意冲撞游人群众,造成2人死亡,40人受伤。嫌疑人驾车撞向金水桥护栏,点燃车内汽油致车辆起火燃烧,车内的乌斯曼〃艾山等3人当场死亡。其他5名在逃涉案人员全部抓获。4、2013年12月30日上午6时许,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公安局遭到9名暴力恐怖分子持砍刀袭击,暴恐分子投掷爆炸装置,纵火焚烧警车。公安民警果断处置,击毙8人,抓获1人,警方没有任何人员损失。5、2014年3月1日晚9时20分,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8 人暴力恐怖团伙统一着装,在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经调查,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现场被公安机关击毙4名、击伤抓获1名(女),其余3名已落网。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二、教材链接
1、我国的民族国情及民族关系现状: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长期以来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3、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
4、作为公民,要知道如何去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对国家尽责任。内容涉及九年级第三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九年级第六课中的“维护国家安全”。
5、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略。
三、试题模拟
材料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新疆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落后,发
展处于停滞状态。当时的新疆,没有一寸铁路,没有农场和成规模的良田,工业企业几乎全是私营小作坊,人民生活贫困不堪。2008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达4203亿元人民币,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5年)前的1952年增长了86.4倍,新疆全区各方面事业都得到了巨大发展。
材料二:近年来,个别“疆独”不时制造恐怖活动,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2014年
3月1日晚9时20分,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8 人新疆分裂分子,在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制造恐怖。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他们暴力恐怖行径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强烈谴责。
1、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①坚持了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②实施了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利益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④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国家实施本部大开发战略; ⑤得益于国家和全国人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力扶持。等
2、党和政府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有哪些? ①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我国处理各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④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3、长期以来,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已形成了什么民族关系? 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4、“疆独”分裂子所制造的暴力恐怖事件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①侵害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②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③制造民族分裂,伤害了民族感情,破坏了安定和谐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 ④破坏国家统一,危及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
5、暴力恐怖事件的罪恶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分裂中国、破坏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完整、破坏民族团结。
6、作为一个公民,你会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安全? ①宣传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
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③与身边的各族同胞和睦相处、互帮互助;④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⑤发现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行为及时报警;⑥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