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就业率不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率不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大学生的问题,二是社会问题。
在大学生方面,大学扩招,导致大学生整体素质降低,这不得不承认。
在社会方面,也存在很大问题。比如,四年之后,社会总共需要5万个搞机械电子的,3万个学数学的,2万个搞生物工程的。但是当年全国的大学共招了5万个搞生物工程的,3万个搞机械电子的,2万个搞数学的。这样一来,四年之后,国家机电行业部门大量缺人,需要数学的行业也如此。但学生物工程的学生,5万人争2万个岗位,其他人只能失业,或者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工作。这就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一致产生的,不仅对个人有不益,这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有很大危害的。
话说回来,如果每个大学生毕业后都能找到好工作,那还有什么竞争啊,没有竞争,哪儿来的学习动力。如果是那样,全中国的学生都拼命啃书去了,考上大学就意味这一切。哼,到那时,到处是书呆子。这样真的好吗?
随着九十年代末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以来,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大学生就业不难才是怪事,“毕业即失业”成为中国大学生的普遍现象。
尽管如此,中国教育部决定继续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努力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表面上看,研究生扩招能提高大学生学历层次,可以缓解就业难。但是,如果不清理高等教育积弊,扩招研究生来应对就业难将是饮鸩止渴,使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由于大学毕业生多,市场需求少,要获得一个好的工作位置,就只有依靠社会关系,尤其是在报考和录用公务员方面。通俗地说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父母在社会上是有权有势有钱的,子女肯定能获得一个好的工作位置。虽然中央政府三令五申,不准妻儿等直系亲属到本单位工作,但是中央政府不能禁止朋友安排我的子女,我安排朋友的子女这样的友情交换。
自主创业之难
去年新上任的教育部长袁贵仁曾强调加强创业教育,优化政策环境。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以接受有补贴的创业培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还可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但是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是参与者少、旁观者多;从事的多是规模小的个体经营的行业,成功率低。而且,自主创业只适合少数人,具有创业素质和条件的人毕竟很少。依靠创业只能缓解就业难,要根本解决就业难问题基本上是天方夜谭。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历史原因。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如果就业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可能会引起社会不和谐、不稳定。
大学生职业规划不明造成“隐性”失业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从自我评估、职业定位、计划执行及评估反馈等环节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自我评价不够客观、期望值过高。一项调查显示, 62%的同学表示自己毕业两年后要成为部门经理;77%的同学说, 35岁之前要成为高级职业经理人。(2)职业规划过于“理想化”。很多大学生过于追求完美,总想一步到位,从而造成了许多“隐性”失业。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不高的原因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不高的原因及对策
众所周知,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大学生中不乏精英和骄子,作为国家的栋梁和未来,对这一群体的法律意识的关注和培养,将会直接影响我国法治化的进程。
有关部门对当代大学生对法律的了解程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网络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2份,调查对象主要是四川音乐学院,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三个学校,川音有46%的学生有一定法律意识;四川大学有61%的学生有一定法律意识;四川石油大学有64%的学生有一定法律意识。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法律法规意识了解程度不够,造成很多大学生已触犯法律,却不自知,还有大学生因心理因素而犯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中阶段缺乏法律课程,普法教育没有落到实处;
法律观点、法律观念是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它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的依据。它们与法律知识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大家看看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就会发现,除了数理化、语文、外语、地理历史之外,作为社会学科的政治,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还有文化生活,就是缺少了法律知识,我们的学生从小到大都没有接触过法律知识,法律知识的缺失造成了法律意识的淡薄,法律意识的淡薄造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而且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学生学习知识仅仅是为了考试,这种竞争甚至由高中辐射到了学前班,学生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加,引起学生在心理上的不适,难免会做出一些过激行为而引发犯罪。总之,因为课程设置中法律知识的缺失和考试压力的日益加大是引发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二、一些社会现象也是引起大学生法律观念淡薄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近些年来,社会上一些违法犯罪中现象日益猖獗,有些违法犯罪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法律的制裁,反而成了某些人炫耀成功的资本,非法经营,钻营等带来的一夜暴富成了人们眼中成功的典范;加之,司法机关执法不严,出现了一些冤假错案,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了信心,加之近年来权钱交易,一些官员的胡作非为而逍遥法外,使得人们认为权大于法,不再把法律放在眼中。以上种种原因,给世界观尚未完全成型的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大学生也想不劳而获,大学生更想坐享其成,把法律和道德置之脑后,使得犯罪呈高发态势。
三、道德滑坡冲击着大学生的法制意识;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唯钱是图,唯利是图,置道德于不顾,道德的滑坡导致大学生法制意识淡薄,依法治国本身与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的。
四、对法律的信任度不高,态度不坚决;
作为消费者当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应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会采取自认倒霉或过激的暴力手段;如在个人利益、亲情和法律面前,更多学生会选择前两者。纳税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但迫不得已时才交纳;大部分学生认为捡到的东西应物归原主,否则形成不当得利之债,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这由个人的道德决定,法律不应介入;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法律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相距较远,学好专业课就行了,只要不违法,法律就与自己没关系,对法律不太感兴趣,因而对《法律基础》课不重视,法律意识比较淡漠。这些都表现出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法律知识懂得不少,然而现实生活中,其行为与法律规定背道而驰,守法的自觉性较差,形成“学而不用”,“知而不信”现象。那么,针对以上现象,应该怎么办?
一、高中应开设法律常识课,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 高中学生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学生是次品,学生除了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之外,还应该有健全的人格和丰富的社会科学素养,尤其是要有一定的法律素养,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正当防卫?什么是防卫过当?什么是激情犯罪?等等,这样就会对违法犯罪现象有一个后果的认识,不至于因法律知识缺失而引发犯罪。
二、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法律知识教育;
如今大学教材已经把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合二为一了,每周基本上只有一节课程,或许各大高校可以尝试一种“课时少,内容多”的教学方式,不仅在深化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更加体现在关注法律基础教育方面。开展课堂积极讨论,丰富课余活动,调动学生对这个方面的积极性和互动性,从而提高大学生们的法律意识。
三、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大学生违法犯罪是因为法律意识的贫乏,而法律意识的缺陷是由于其心理发展不成熟。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具有较强的意志力、稳定的情绪、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北京大学精神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凤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有16%至25.4%的有心理障碍,尤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等为主。如在云南大学发生的“2.23”特大杀人案,马加爵于3月15日晚上在海南省三亚市被抓获。云南人力资源中心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惠主任说,从提供的资料来看,马加爵可能是一个有人格障碍的人。这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属分裂性质,表现在他性格内向、孤僻、不爱与人打交道;另一方面则属攻击性质的人格分裂,表现在从提供照片上看,马加爵蛮有攻击性。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以看出他平时很压抑,如遇上某些事情的话,就有可能爆发,且喜欢报复打击。当今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良情绪占主导地位,而不良情绪源自于家庭、社会及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低下,社会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家庭过高的期望值与自身能力差异所产生的压力,有的找不到正确的方式排解,久而久之,使他们有可能通过犯罪的方式而释放出来
四、全社会应大力推进依法治国,营造良好法律氛围。
社会和学校应加强法制氛围的制造:社会应该通过多种媒体,宣传法制观念,进行普法教育。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让互联网同样也成为法律宣传的一个新平台。摒弃网络弊端,发扬网络平台的广泛性。加强社会注意荣辱观的教育,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氛围,进而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大学是一个学术重镇,要有活跃而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宽松而自由的创新环境,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最后要有良好的文化环境。让大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还很低,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因此,高等院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篇:大学生为什么上课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大学生为什么上课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事物的成因都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下面主要从学生自身以及大学的学习环境两方面来说明。
自身原因:
1、经历过小学、初中、高中一系列强压式的应试教育之后,学生们感觉终于得到了解放;还有高中时老师、家长们一直说的那一句“现在好好弄,到大学之后就解放了”的话语也使很多学生在潜意识里觉得大学就是一个休养生息、颐养天年的地方。
2、缺乏明确的目标是造成现在大学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以前有一个“要上好的大学”的非常明确的目标指引着很多同学去认真学习,但是到大学后,很多同学迷失了自我,整天没有目标的人云亦云着。大多数同学压根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也不知道所学的东西将来有什么用,更不知道自己将来大学毕业后做什么?是考研、考公务员还是直接就业?绝大多数同学都在一直迷茫中思考着,思考中逃课,逃课中浪费着大学的时光。
3、加入了很多组织,在那些组织身上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上大学后,很多同学都加入了院学生会、校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各种各样的社团、创业团体等等等等不同的组织,这些组织都无一例外的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经营”。而在学习与工作两者发生冲突时,由于课程管理很松,逃课很容易,而工作却由于有很多人监督因此不好意思拒绝,所以就选择逃课而去忙所谓的工作,久而久之,就会发现在工作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而逃课也越来越频繁。
4、逃课很容易,也没有什么后果,所以让很多同学认为逃课也没有什么不好的,甚至觉得理所当然的。对于上课,没有相应的课题考评机制以及相应的惩
罚机制。
5、兴趣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一些同学压根对于学习就不感兴趣,当初迷迷糊糊的就报了这个什么都不了解的专业,上了之后才发现一点兴趣也没有,但是又没有办法改变,于是就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去了,比如说参加一些兴趣小组,参加协会、学生会等。
6、很多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花费大量时间,导致不去上课。很多同学沉迷于dota、三国杀、英雄联盟、梦幻西游等各式各样的网络游戏,并且被里面的等级排名等虚拟的名誉所裹挟,形成网瘾,所以为了升级、换装备而整天呆在寝室里,一直盯着电脑屏幕,在连续不断的敲打键盘中花费了大量的上课时间,甚至于有的人成天到晚都呆在寝室,连吃饭时间都一起用在打网游上,一学期下来,出寝室的时间都少之又少,更别提去上课了。
大学的学习环境:
1、整个大学的学习环境都不是很好,理工科的还相对好点,文科院系的就普遍不好了。整个大环境都不是很好,一届一届遗传一下的糟糕的学风,导致大家普遍不愿意去学习。还有寝室以及班级同学的影响,看到其他同学,尤其是同寝室的同学们都不去上课、学习的时候,潜意识里面也就没有了继续去上课学习的动力了。在一些寝室,甚至于整个寝室的同学同时保研的情况,但也有同时挂科、英语四六级同时没有通过的事情,这些都是群体环境影响的结果。
2、教师的个人魅力也占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部分老师的教学水平有限,所讲的知识不是非常落后。跟不上时代,就是毫无吸引力的。一些老师上课的时候,一直抱着课件念,根本就不和同学们互动,所念的课件又是没有吸引力的;一些老师所讲的知识在五六年前都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可是现在还在用着……老师的个人魅力其实对于学生是否去上课占有很大的影响,可能学生去上课就是因为觉得这个老师特别有意思。
3、一些老师所用的教材也是参差不齐的,比如说某些老师出于某些原因、为了某些目的,放着非常棒的教材不用,却非要去选用一些质量不高的教材,比如说自己编写的、自己学校编写的、跟自己有某些关系的人编写的等等,这些教材让学生们一看就没有学习的欲望。
4、教室的设备也是一个原因。比如说我们学校,教室里面的投影仪是在是不敢恭维。绝大多数的教室里面的投影仪播放出来的效果约等于没有播放,这样的设备,还怎么让老师教学、同学学习?
第四篇:大学生为什么上课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大学生为什么上课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学生厌学”总是一个避免不了的话题。教育局头疼、校长头疼、老师也头疼,学生说他们更头疼。有谁能够忍受得了一堂如坐针毡的课?老师想赶快离开,学生恨不得马上跑出去,这样的课堂真的是谁都不愿意碰到的,无论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哪怕是一个旁观者也无法忍受。
上课是作为一个学生的天职,就像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一样,所以上课不仅是学生受教育权利的体现,而且更是自己承担对家长,对自己,对社会的责任问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大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上课出勤率很低,对所学知识缺乏内在强烈追求的动力。具体表现为:一,逃课现象严重。大学生逃课形式主要有:无理由逃课,找理由逃课,游击逃课,选择性逃课,事出有因逃课,为未来学习逃课,隐形逃课。针对不同的逃课形式,存在内部深层的原因。逃课特点:大学生上课缺勤主要有以下特点:(1)男生缺勤状况较女生严重。(2)缺勤率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高。(3)专业课的出勤率明显高于选修课。(4)隐性逃课现象严重。(5)专职教师的出勤率高于兼职教师。(6)优秀教师的出勤率高于普通学生。(7)逃课目的明确。;
二、即使去上课,那么上课的积极性不是很高,缺乏明确的目的性,通过看其他书、玩手机等电子设备度过上课时间 ;
三、上课团体说话现象严重,课堂纪律不是很好。这一问题如果不解决,从个体层面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时间上的投入不能产出应有的学习效果;从学校层面,则浪费学校设备等物质资源和教师的学术资源。
学生也不想厌学,老师更不想让学生厌学。但为什么这种现象偏偏就发生了呢?厌学的学生很多也不是所有的科目都讨厌,有的在数学课上无精打采,有的在英语课上百无聊赖,而在其他科目上却极有精神。有人分析过学生厌学的原因,听来很有道理.在校大学生上课出勤率低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普遍存在且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问题,因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而一直无法解决,导致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高等教育的质量,所以关于在校大学生上课出勤率的问题是一个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和解决的大问题。在校大学生上课出勤率低这一问题所产生的主观、客观原因包括对高校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发育状况等生理原因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心理等大学生个人的原因,以及学校因素(学校环境、教育思想、模式,高校管理方式、教师质量、教学的质量和对学生学业评估方式、后勤保障),家庭因素(教育观念,家庭健全状况,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 事物的成因都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下面主要从学生自身以及大学的学习环境两方面来说明。自身原因:
1、经历过小学、初中、高中一系列强压式的应试教育之后,学生们感觉终于得到了解放;还有高中时老师、家长们一直说的那一句“现在好好弄,到大学之后就解放了”的话语也使很多学生在潜意识里觉得大学就是一个休养生息、颐养天年的地方。
2、缺乏明确的目标是造成现在大学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以前有一个“要上好的大学”的非常明确的目标指引着很多同学去认真学习,但是到大学后,很多同学迷失了自我,整天没有目标的人云亦云着。大多数同学压根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也不知道所学的东西将来有什么用,更不知道自己将来大学毕业后做什么?是考研、考公务员还是直接就业?绝大多数同学都在一直迷茫中思考着,思考中逃课,逃课中浪费着大学的时光。
3、加入了很多组织,在那些组织身上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上大学后,很多同学都加入了院学生会、校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各种各样的社团、创业团体等等等等不同的组织,这些组织都无一例外的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经营”。而在学习与工作两者发生冲突时,由于课程管理很松,逃课很容易,而工作却由于有很多人监督因此不好意思拒绝,所以就选择逃课而去忙所谓的工作,久而久之,就会发现在工作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而逃课也越来越频繁。
4、逃课很容易,也没有什么后果,所以让很多同学认为逃课也没有什么不好的,甚至觉得理所当然的。对于上课,没有相应的课题考评机制以及相应的惩罚机制。
5、兴趣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一些同学压根对于学习就不感兴趣,当初迷迷糊糊的就报了这个什么都不了解的专业,上了之后才发现一点兴趣也没有,但是又没有办法改变,于是就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去了,比如说参加一些兴趣小组,参加协会、学生会等。
6、很多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花费大量时间,导致不去上课。很多同学沉迷于dota、三国杀、英雄联盟、梦幻西游等各式各样的网络游戏,并且被里面的等级排名等虚拟的名誉所裹挟,形成网瘾,所以为了升级、换装备而整天呆在寝室里,一直盯着电脑屏幕,在连续不断的敲打键盘中花费了大量的上课时间,甚至于有的人成天到晚都呆在寝室,连吃饭时间都一起用在打网游上,一学期下来,出寝室的时间都少之又少,更别提去上课了。
大学的学习环境:
1、整个大学的学习环境都不是很好,理工科的还相对好点,文科院系的就普遍不好了。整个大环境都不是很好,一届一届遗传一下的糟糕的学风,导致大家普遍不愿意去学习。还有寝室以及班级同学的影响,看到其他同学,尤其是同寝室的同学们都不去上课、学习的时候,潜意识里面也就没有了继续去上课学习的动力了。在一些寝室,甚至于整个寝室的同学同时保研的情况,但也有同时挂科、英语四六级同时没有通过的事情,这些都是群体环境影响的结果。
2、教师的个人魅力也占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部分老师的教学水平有限,所讲的知识不是非常落后。跟不上时代,就是毫无吸引力的。一些老师上课的时候,一直抱着课件念,根本就不和同学们互动,所念的课件又是没有吸引力的;一些老师所讲的知识在五六年前都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可是现在还在用着„„老师的个人魅力其实对于学生是否去上课占有很大的影响,可能学生去上课就是因为觉得这个老师特别有意思。
3、一些老师所用的教材也是参差不齐的,比如说某些老师出于某些原因、为了某些目的,放着非常棒的教材不用,却非要去选用一些质量不高的教材,比如说自己编写的、自己学校编写的、跟自己有某些关系的人编写的等等,这些教材让学生们一看就没有学习的欲望。
4、教室的设备也是一个原因。比如说我们学校,教室里面的投影仪是在是不敢恭维。绝大多数的教室里面的投影仪播放出来的效果约等于没有播放,这样的设备,还怎么让老师教学、同学学习?
5.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数学以及英语厌学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就有人把原因找到了课程设置的问题上。认为,中职学校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学到实用的技术和能力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去学几何函数呢?数学本来就难,学了还没用,不厌学才怪呢?!
抛开学习数学对培养人才素质及思维能力的贡献,抛开开设这门学科的必要性来谈,我们的老师喜欢数学吗?觉得数学有趣吗?有热爱数学的心吗?自己都不喜欢的事情,光倡导别人去做是没有说服力的。记得谢惠雏老师说她的课学生蛮爱听,我想是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的。
有很多人也不喜欢历史,但是易中天讲的三国却吸引了很多这样的人,哪怕他们之前很讨厌看《三国演义》、《三国志》之类的。
6.老师失去了教学的新鲜感与动力——职业倦怠
近年来的教育研究也对整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至于原因我就不在此赘述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般现象,但并不是不可避免、无能为力的。处于职业倦怠期的教师,对教学没有激情,不愿意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不愿意去关注学科最新的进展,讲课内容千篇一律自然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自身不能很快调节的情况下,外力的干预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比如,学校组织参加进修学习(非形式性的)、外出观课、与外校教师交流等等,都能较好地改变倦怠。一个充满希望、想要去试一试、满带激情、博闻强识的教师,必定会影响到学生,感染到学生。魏书生的课就能给人这样的感觉,让人很期待他的课,很期待他这堂课上可能会讲到的内容和理念,而整天不出校门、闭门造车的教师则很难达到这种效果。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形式的多样必定会从根源减少学生的厌学现象,再加上一位爱学生爱教育的教师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相信学生厌学现象将会得到根本的改变。
“认真听讲”一直以来是老师对学生的课堂要求,是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是的,要求学生认真听讲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作为老师的你想过没有,你的课是否具有让学生认真听讲的魅力呢?一提到“认真听讲”,我们的眼前马上就会浮现这样一种场景:老师在讲台前口若悬河地讲,学生在下面规规矩矩地坐,两手背在身后,坐得端端正正,老师提问时,学生“刷”地举起右手,等待老师点名,然后毕恭毕敬地回答。谁要是说说小话,做做小动作,立刻就会招来老师的一顿训斥。这样的情景深深地印在我们每一个成年人的记忆里。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具有绝对权威,俨然像个“讲师”,只顾声嘶力竭地讲,生怕漏掉某个知识点,生怕学生听不懂,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讲解。而学生就像听话的“观众”,正襟危坐,俯首静听,噤若寒蝉,偶有发言的机会,也要看老师的心情如何。他们始终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不管老师的课是否中听,都得在那安静地待着,想不走神都难啊。曾经年少的我不也被这样的课逼得神游四海、熏得昏昏欲睡过吗?可以想象,这种“认真听讲”的课堂,学习效果肯定是微乎其微的,长此以往,学生不想听、听不懂也是必然的。
既然这种只关注“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在教育实践中不受欢迎,我们就应该摒弃这些传统的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做法,学会转换角色,让自己变“主导”,使学生变“主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思、自己想。学生有事做,有问题想,开小差的概率自然就低了。一个心中有学生的老师应该努力追求最佳的教学境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积极创设各种学习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身主动的学习探究大胆地展示、交流自己的观点,想办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捕鱼”的方法。如此的课堂才是真正充满活力的课堂,如此的教学才是学生乐意倾听的教学。
根据原因分析的结果,结合对比国际国内在此问题上的研究现状、成果与经验教训,从现有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实际条件出发,研究解决在校大学生出勤率低这一问题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也从学校、教师、家庭、学生四个方面,针对解决在校大学生出勤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包括:
1、从学生出发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上课出勤率(提高身体素质、树立在校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理解教育目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在校大学生本身思想道德修养等);
2、从学校出发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上课出勤率(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制定和落实合理的高校管理制度、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定制完善的教学计划、合理的设置和安排课程、改革教学质量的评估考核标准、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设立针对高校新生的心理咨询机构等);
3、从教师出发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上课出勤率(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加深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程度等);
4、从家庭出发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上课出勤率(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父母的表率作用,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等)。近些年来,许多高校的出勤率出现了下降趋势,一些课程的听课率很低,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而且对学校的学风产生了很坏的影响,如何解决大学生上课率不高及学习积极性问题是当前校方和学生所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首先,学校应当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将出勤率当做一个重点问题来对待,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学校的上课出勤率很能反映出这个学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风为核心的校风和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学校应当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学校及相关学院领导应当加强考勤,狠抓纪律,严格要求学生上课时间等。另外,学校应当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一列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授课老师需要提高授课水平,增加一些趣味性实用性和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内容,老师也应当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不仅仅要通过课堂讲授来传授知识,更需要加深与学生的交流,这样学生学到的内容才更加贴合实际,而不单单是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学习到了实在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最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当明白自己的任务和目标。虽然进入了大学的校园,学习压力远远没有从前那么大,但我们所面临的潜在压力却依然不能忽视。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大学招生人数的增加,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一致在增加,而市场需求却没有那么大,很多大学生不能就业。所以我们不能贪图这四年的安逸而失去未来的竞争力。我们应当树立起危机意识,确立自己的目标,把学习做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来对待,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从而使自己在未来能够从容的面对挑战。
第五篇:浅析“两新”组织党员发展质量不高的原因
笔者近期走访“两新”组织xx家,私营企业主xx人,了解到目前在“两新”组织中发展的党员,存在考察不准、发展不当、质量不高的问题,这一现象应引起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重视。主要原因是:
一是从业人员入党动机不端正。从业人员存在功利型、虚荣型、盲从型、被动型等多种不正确、不成熟的入党动机,尚未把对党的事业和宗旨、使命建立在深刻、科学、理性的认识基础上。
二是推荐标准异化。主要是“两新”业主左右了新党员推荐工作。由于“两新”组织员工从业的不稳定性,私营业主在人才聘用上常采用非常手段,甚至以“党票”为承诺干涉党员发展工作。
三是组织考察接触对象家族化。“两新”组织大都以家族为纽带,形成盘根错节的血缘关系。在党员发展中,公司党员由于受共同利益和家族关系的制约,从推荐到发展“一条龙”的对考察过程进行“封口”,回避甚至隐瞒了某些有悖于发展条件的事实。
四是基层组织职能弱化。由于业主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本质要求未变,从业人员追求生存技能提高的热情往往高于追求政治进步的热情,而身边党组织关心帮助、启发引导不足,党员干部示范帮带不够,员工表达入党愿望、与党组织交流的沟通途径不畅,“入党无门、培养无人”等情况在“两新”组织比较明显。
进一步做好“两新”组织党员发展工作,提高新发展党员的质量,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完善发展工作体系,多途径选苗育苗。各级组织部门要进一步整合社区、群团组织等基层政治资源,以各类学习、活动吸引更多的“两新”组织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拓展“两新”组织从业人员联系组织、交流沟通的渠道,接受组织上有意识的渗透教育。
2、健全举荐工作机制,全方位培养考察。一是要选配好合适的入党联系人。积极分子确定后,党组织要迅速明确入党联系人,通过入党联系人的工作,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指导,使之成为一名业务精通、思想活跃的优秀员工。二是要完善民主推荐、群众监督、组织把关的党内与党外相结合的考察机制。
3、强化基层组织职能,多层面教育提高。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合“两新”组织自身特点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充分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同时还要采取压担子、交任务等办法,有意识地让新党员承担一些急、难、险、重任务,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不断增长才干,加强党性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