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天然气经营管理的通知江津府办发〔2009〕112号
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加强天然气经营管理的通知
江津府办发〔2009〕112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区管事业单位,各天然气经营企业:
天然气的正常、安全供应,是我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天然气经营企业管理,规范天然气企业经营行为,切实保护天然气企业和天然气用户的合法权益,根据《重庆市天然气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和政策,经区政府同意,现通知如下:
一、天然气经营实行特许经营。天然气经营企业必须取得天然气经营《资质证书》,严禁无资质企业从事天然气经营。区经委是全区天然气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按规定条件对新建天然气经营企业资质初审工作。江津工商分局对未取得《资质证书》的企业,不得发放工商营业执照或予以年检。凡在我区从事天然气经营的分公司,需按重庆市经济委员会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天然气企业分公司经营资质及其营业执照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渝经发〔2001〕187号)精神执行。
二、加强天然气供区管理。天然气经营的供区,由区天然气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和审批。未经规划或审查批准的,天然气经营企业不得擅自进入任何镇(街)发展新的用户。天然气经营单位供区转让,需经区天然气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三、严格天然气安装收费。场镇居民安装天然气,采取定额包干收费办法,天然气安装收费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文件执行。未经物价部门批准的,不得扩大收费范围,不得提高收费标准。
四、加强天然气初装费管理。按照重庆市经济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天然气初装费管理的通知》(渝经环资〔2006〕39号)精神,初装费遵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重点用于天然气调压箱、输气管道、储气站、配气站,以及与生产直接相关的管理设施等天然气工程建设、改造,各天然气企业不能将初装费作为经营性收入。具体实施办法由天然气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制定。
五、加强天然气管理行政执法。天然气行政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行政执法职能,查处违法行为,保障天然气经营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二○○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消防工作的通知(汕府〔2007〕5号)
【发布单位】汕头市
【发布文号】汕府〔2007〕5号 【发布日期】2007-01-19 【生效日期】2007-01-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汕头市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消防工作的通知
(汕府〔2007〕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和广东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全省消防工作的通知》(粤发〔2006〕15号),有效预防火灾,减少火灾危害,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的目标提供安全的消防环境,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消防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切实提高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一)落实各级政府消防安全责任制。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消防工作的法定职责,将消防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政府任期目标,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并督促检查本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认真履行消防工作职责。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作为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消防工作要亲自抓,各级政府分管消防安全工作负责人作为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消防工作要具体抓,其他业务分管领导对业务范围内消防工作负相应领导责任。各区县、镇(街道)、村(居)均应在2007年上半年之前建立防火安全委员会,各区县防火安全委员会主任可由政府分管消防安全工作负责人担任,各镇(街道)、村(居)防火安全委员会主任必须由主要负责人担任。市和各区县要建立消防安全飞行巡查制度,由防火安全委员会组织每月不少于一次的飞行巡查。各镇、街道要建立消防安全巡查员制度,在2007年上半年之前,确保每个村(居)和工业园区配备不少于2人的消防安全巡查员。要完善、落实消防责任考评制度,从2007年起,各级政府对一级政府和本级职能部门每年考评一次。
(二)落实部门依法监管责任。政府各部门应将消防安全工作内容列入本部门工作计划内容,并定期向政府汇报本部门开展消防工作的情况。教育、民政、铁路、交通、农业、文化、卫生、民航、广电、体育、旅游、人防等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工作领导机制和责任制,制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措施,定期组织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及时排查和整改火灾隐患。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将消防安全教育列为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内容,并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来落实。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行政部门要将消防法规和消防知识列入普法、培训和科普工作的内容。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开展消防公益宣传。民政部门要组织发动各民间组织将消防工作纳入民间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城管、电信等部门要加强对消防供水、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设施完好,水量、水压充足,信息畅通。要建立健全部门信息沟通和联合执法机制,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对涉及消防安全事项的审批项目,相关行政审批部门要严格依法审批,并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谁收费,谁负责”的原则,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凡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不符合技术规范并可能影响消防安全的单位、场所,有关部门不得予以审批、发证,工商部门要依法注销注册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有关部门对涉及消防安全事项的监督检查,应互相配合,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应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及时移送其他有关部门并形成记录备查,接受移送的部门应依法及时进行处理。
(三)落实单位消防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单位消防安全第一责任,建立健全“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接受监督”的管理体制。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负责,并对本单位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或火灾事故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经济和行政责任。各单位要依法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明确并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确定主管负责人和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还应聘请专职保安消防员,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整改机制。切实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定期进行全面的防火检查,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消防水源要保障充足,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有效。营业性场所要留有足够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且保障畅通,并向顾客宣传防火、灭火、逃生自救常识。
二、加强火灾预防工作,确保公共消防安全
(一)健全和完善我市消防法规体系。要加快《汕头市消防条例》的立法步伐,力争2007年上半年能够颁布实施。争取2007年底前颁布实施《汕头市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消防责任制规定》。
(二)切实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消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进一步抓好城市社区消防组织、制度、宣传、检查、设施、档案建设等六项基本工作的落实。发挥城市社区警务室和居委会专职工作队伍的作用,依靠物业公司、社区保安队、联防组织等专业性和社区治安志愿者等义务性防范力量做好社区消防工作,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对发生火灾事故和消防工作不达标的社区,今后不得参评“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和“示范社区”。建立健全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将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纳入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和谐村镇建设和平安建设活动。构建“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管、村(居)委组织管理、村(居)民共同参与”的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大力加强村镇消防规划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将消防安全布局、消防水源、消防通道、消防设施与村容村貌改造、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工程、能源建设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实施,切实从根本上改善农村消防安全条件。在农村建立以建制镇专(兼)职消防队为主,集镇、村群众义务消防队或志愿消防队为补充的农村消防队伍网络,提高农村抗御火灾的能力。广泛深入开展“消防宣传进农村”活动,指导农民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提高农民群众识灾防灾能力。提倡和鼓励城市、城镇家庭配备常用灭火器材,高层住户应配备逃生器材,农村家庭也应根据需要,自备相应消防器材,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三)提高消防工作的科技含量。建立城镇消防安全评价体系,对城镇消防安全布局、重大火灾危险源、区域火灾风险、公共消防设施优化配置、城镇消防力量和灭火救援能力、消防经费保障等方面作出科学评估,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按“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由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出资,力争在2008年完成火灾监控系统建设,实现对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状况的动态监控和火灾的早期预警。对全市公众聚集场所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三层及三层以上的出租屋等场所逐步推广应用智能报警逃生门锁、多用途消防救生梯、简易喷淋、独立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新技术新产品,提高防控火灾能力。
(四)努力建立新的火灾保险制度。紧紧抓住加入WTO、开放保险市场的有利时机,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积极推动建立新的火灾保险制度,适时实行公共场所火灾公众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定被保险人投保前应具备的消防安全条件,强化承保前的风险评估,明确承保后保险人开展防灾防损的职责,促使投保单位自觉改善消防安全条件,提高自身防范火灾能力。并明确保费收入用于防灾减灾、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的投入比例,发挥保险经济杠杆调节火灾风险的作用,努力形成消防与保险的良性互动机制。
(五)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各级政府要将消防宣传教育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每年制订并组织实施消防宣传教育计划。确定每年的11月为我市的消防安全宣传月,11月9日为消防安全宣传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法制宣传日”、“科普活动周”、“安全生产活动月”等主题宣传活动应当有消防安全宣传的内容。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采取专版、专栏、专题等多种形式,曝光消防违法行为和重大火灾隐患,广泛开展公益消防宣传,大力宣传消防中心工作、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常识、消防科技知识、消防部队参与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等情况,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专职、义务消防队员,消防设计、施工人员,维修保养、监理、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易燃易爆场所管理人员,消防产品检验维修人员,必须接受消防安全培训,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培训合格上岗制度。各事业、社会团体、企业、个体工商户必须对员工进行上岗前消防培训,并每年对员工进行不少于一次消防培训,对未落实消防培训责任的单位、场所从严从重实施行政处罚。
三、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增强抗御火灾能力
(一)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各地要根据公安部、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消防规划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的通知》要求,抓紧完成城镇消防规划和消防队(站)、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任务。各重点(中心)镇应在今年底前完成消防规划编制,其它镇也应积极创造条件,抓紧编制。由各区县政府责成各乡镇(街道)根据已编制消防规划或建成区道路情况,清理市政消火栓的欠帐情况,制定建设计划,组织实施。可按照企业“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采取多种形式,在2007年底前使澄海、潮阳、潮南区、南澳县行政中心所在地,以及东里镇、莲下镇、谷饶镇、外砂镇、陈店镇、关埠镇、两英镇、陇田镇、和平镇、贵屿镇等玩具、毛织、内衣、染布、电子、音像等产业集中的镇(街道)的市政消火栓严重欠帐的现状得到根本好转。中心城区市政消火栓建设由市城管部门组织实施,相关经费按规定列支,争取2007年6月底前100%达到应建标准。
(二)加强消防装备建设。各地要根据城市、城镇建设规划要求,预留消防队站建设用地。2007年底前完成消防水上中队、金平一、二中队和潮南区消防大、中队营房的改造建设,2008年底前完成黄厝围消防中队的营房建设,2009年底前完成特勤消防大队的营房建设。市中心城区2007年购置抢险救援车2辆,国产消防举高车1辆,2008年购置消防举高车1辆,水罐车4辆,2009年购置高喷车1辆,并按标准型消防站标准配齐黄厝围中队车辆装备。澄海、潮阳、潮南三地在2008年底前完成消防举高车、高喷车和多功能消防车的配备。在2006年省消防总队配齐11种个人防护装备的基础上,至2009年,全面更新个人防护装备及消防员特种防护装备。2007年配齐各公安消防大队防火监督检查设备和各中队车载台、基地台、对讲机通信设备;2008年按照省要求配齐主战消防车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和一套灭火救援现场实时图象记录传输设备。
四、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维护社会稳定
(一)加强消防审核、验收工作。各地要大力加强消防审核、验收工作,彻底遏制未经消防审核、验收,擅自施工和投入使用的风气。对不符合城镇消防安全布局要求的建设项目,城市规划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未经审核合格的,建设部门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对按照国家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验收资料中没有消防验收合格文件的,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颁发房屋权属证书。
(二)用铁的手腕推进消防安全“一畅两会”专项行动。各级政府、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消防安全“一畅两会”专项行动,认真履行整治职责,结合国务院安委部署的火灾隐患普查整治工作,全力消除各类火灾隐患。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负起抓专项行动的主要责任,对于小娱乐场所和既有建筑,各级政府要督促其整改,并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补办消防手续,对于小作坊和小档口,各镇(街道)要组织落实整改措施,并对其整改情况作出结论性意见。全面整治阶段结束后,各级政府必须将所摸查场所清单和已整改场所清单经领导签名盖章后逐级如实上报,谁漏报、瞒报或上报情况不实,便由谁负责任。清理整治过程中,对于拒不整改隐患的钉子户,当地政府要采取相应的行政强制措施,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整治结束后,各区县要及时将未能达到消防整改要求的单位、场所名单汇总至市政府,由市政府以通告的形式发布,要求各相关部门撤消相关批准文件或终止其生产、经营资格(资质)。各部门对本系统、本行业的有关单位、场所要责无旁贷地负起督促清理整治的责任,对不依法整改的单位、场所要动用所能动用的各种手段予以处理,确保隐患得到消除。清理整治结束后,市政府发布的未能达到消防整改要求的单位、场所,各职能部门要撤消相关批准文件或终止其生产、经营资格(资质),并依法作进一步处理。
(三)加大重大火灾隐患的整治力度。进一步贯彻省政府《广东省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制度》(试行),继续对各区县政府实施挂牌督办量化考核。对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各区县政府分管消防工作领导要亲自牵头督促整改,并落实具体的整改责任单位,在督办期内无法改正火灾隐患的,一律实施停产停业。各级安监部门要将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纳入重点监督管理范围,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工商管理部门要督促重大火灾隐患单位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并对逾期未整改合格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依法注销注册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五、大力加强消防队伍建设,提高灭火和抢险救援能力
(一)加强现役公安消防队伍正规化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支持,逐步增加我市现役消防力量。坚持从严治警,认真贯彻部队条令条例,严格部队正规化管理,保证队伍稳定统一。狠抓大练兵长效机制建设,实施全面练兵、岗位练兵和科学练兵,严格落实“三个必训”,提高官兵综合素质。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切实纯洁公安消防队伍。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消防职业特点,逐步提高消防官兵岗位补贴和其他福利待遇,建立和完善消防官兵意外伤亡保险制度,对因公伤亡和病残的消防官兵进行抚恤,对消防部队转业干部、退伍士兵要采取措施,开辟渠道,优先安置。
(二)大力发展消防协管员队伍。应对现役消防警力不足的实际,发展事业编制消防人员,由市政府组织逐年招聘一批消防协管员,充实到除消防执法岗位和灭火指挥岗位之外的其他消防行政岗位,如内勤、财务、房产管理、业务受理、档案管理等等,把有限的消防警力充分运用到执法和消防执勤岗位。消防协管员可采用事业单位编制,采取逐年招聘充实的办法,争取2007年招聘20人,2008年招聘30人,2009年招聘20人,三年内达到70人。
(三)加快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步伐。坚持公安消防力量为主体,2007―2009年3年分别招收70、80、100名合同制消防队员,充实到各消防中队。加强专(兼)职消防队伍的建设,2007―2009年,全市每年新建20支镇村专(兼)职消防队伍,其中全市中心镇、重点镇和工业总产值10亿元以上的镇(街道)必须在2007年底前建立政府专(兼)职消防队,每支队伍人员配备不得少于10人。达到《消防法》规定的建队要求的企业,必须在2007年底前建立专职消防队,其他企业必须在2008年底前建立义务消防队,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企业应设置专职保安消防队员,2007―2008年全市分别发展126、168、126名专职保安消防队员。
汕头市人民政府
二○○七年一月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发2011-92号】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
加强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通知
(黔府办发〔200〕92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及其桥梁、隧道和渡口,下同)是全省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对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出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为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确保农村公路畅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确管理养护目标
坚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系,以县级人民政府为管理主体,落实管理养护责任、资金、人员,2012年实现县、乡、村道全面管理养护;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常态化和规范化,2014年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运行机制,实现有路必养、养必优良,有路必管、管必到位。
二、落实管理养护责任
(一)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制定全省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编制下达养护计划,监督检查养护计划执行情况,统筹安排养护资金,指导管理养护工作。省公路局负责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技术指导,监督检查管理养护质量,参与编制养护计划,监管养护资金,监督管理养护工作。
(二)市(州、地)交通运输局负责编制上报辖区内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监督检查养护计划执行情况,统筹安排和监管养护资金,指导、监督管理养护工作。市(州、地)公路处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管
理和业务技术指导,监督检查管理养护质量,参与编制养护计划。
(三)县(市、区)人民政府是辖区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所属交通运输管理机关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和编制养护建议计划,筹集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落实管理养护任务,检查验收管理养护质量,组织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县(市、区)公路管理所具体承担辖区内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负责拟订养护建议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负责公路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保护。
(四)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乡道管理养护工作,监督、检查和指导村民委员会做好村道的管理养护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各乡(镇)应通过内部编制调剂,设立农村公路管理站,配备专、兼职管理养护人员,具体负责本辖区内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养护,协助县(市、区)公路管理部门开展乡道的路政管理。有条件的乡(镇)可从本级财政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三、加强养护资金筹措使用管理
(一)通过国家扶持引导、政府主体投资、群众捐资投劳等方式筹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筹集渠道主要为国家和省级补助,市(州、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依法筹集;社会捐助及其他方式依法筹措。
(二)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通过验收接(列)养的农村公路,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1000元的标准安排,集中用于农村公路的大中修、水毁抢修及修复、桥梁的改建加固、安保工程等养护工程。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本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际需要,统筹本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正常养护,村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600元、乡道泥路每年每公里不少于1000元、乡道油路每年每公里不少于3000元、县道泥路每年每公里不少于2
000元、县道油路每年每公里不少于6000元,集中用于农村公路的小修保养等养护工程。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和地方财力的增长,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财政资金逐步增加。
(三)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规定,严肃财经纪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县(市、区)、乡(镇)应当设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专户,用于归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专户只办理和核算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的拨入和拨出,不得发生其他资金的收支。专户资金按进行逐级结算核销,有结余的,结转滚存至下一使用。各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应健全管理养护资金申请、拨付、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按规定及时拨付资金,并加强资金使用动态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县级及以上审计、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的监管。村道管理养护资金的使用情况应在村务公开栏公示。
四、健全管理养护机制
(一)推行多元化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模式。专业化管理养护。原则上聘请专业养护单位对县道和重要乡道实施管理养护;鼓励公路养护部门作为专业养护单位,承担县道、重要乡道和旅游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承包管理养护。推行班组或个人承包对乡道、村道实施管理养护,承包管理养护模式应以公平竞争方式,就近组建管理养护班组或确定管理养护人员。认养。对于主要为企业服务的农村公路,积极引导受益企业认养;地处偏远地区、交通量小的乡道和村道,可由公路沿线农户认养,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鼓励个人参与认养。一事一议管理养护。鼓励以投工投劳、义务养护或轮流养护等一事一议方式组织养护农村公路。
(二)鼓励有资质的养护单位参与农村公路大中修及桥梁改建加固养护工程的招投标,择优选择养护单位,促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市场平等竞争。
(三)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养护标准管理养护农村公路,确保农村公路保持良好运行状况。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实行“以养定建”,省根据各县(市、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到位、养护质量等情况,确定
各县(市、区)下一公路建设任务。通过小修保养确实不能满足通行要求,每公里修补面积超过600平方米的农村公路项目,可申请纳入省大修养护工程计划。
五、完善管理养护考核体系
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强化措施,制定实施方案,确保工作顺利实施。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将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纳入对相应下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考核,明确养护目标,签订养护责任书。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负责督促所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时、足额到位日常养护资金。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乡(镇)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将农村公路养护质量纳入对各村民委员会、各村干部的目标考核,分解目标、落实责任、责任到人,鼓励村民自发组织参与村公路养护。省每年组织一次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检查,市(州、地),县(市、区)每年组织一次以上检查。乡(镇)、村级可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开展检查工作。对养护资金足额到位且养护质量好的县(市、区),省在公路建设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对养护资金未足额到位且养护质量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削减下一公路建设项目;对养护资金未到位造成公路失养情况特别严重的,不安排下一公路建设项目。对县、乡、村三级养护机制、资金、人员不落实的,暂缓拨付所在地的公路建设项目资金,并予以通报批评。
二〇一一年七月三十一日
第四篇:重庆市经济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天然气初装费管理的通知
重庆市经济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天然气
初装费管理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市)天然气行政主管部门,重庆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凯源石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中梁山煤电气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渝川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各区县(自治县、市)天然气公司:
《重庆市天然气管理条例(修订)》于2006年3月31日经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自5月1日起施行。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条例》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天然气初装费管理,促进重庆市天然气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经与市审计局、市监察局研究,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重庆市经济委员会作为全市天然气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市天然气初装费(以下简称“初装费”)筹集、管理及监督使用,各区县(自治县、市)天然气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初装费筹集、管理及监督使用。
二、初装费是依据《条例》收取的天然气工程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天然气调压箱及其前端的天然气输气管道、储气站、配气站及与生产直接相关的管理设施等天然气工程建设、改造。
三、各天然气公司必须严格执行物价部门确定的初装费收费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提高初装费收费标准或减免初装费。
根据市政府相关规定,需要减免初装费的,天然气公司须报送市经委审查批准。
四、各天然气公司对用户交纳的初装费必须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不作为经营性收入。
五、使用初装费必须经天然气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批准。按工程项目投资额度,实行分类管理。
投资在100万元以下的,天然气公司书面报告主管部门审批。
投资在100万元及以上的,天然气公司须编制项目建议书,报主管部门审批立项;批准立项后,天然气公司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工程概算报主管部门审批。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主管部门在立项审批时确定是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管部门在受理天然气公司书面的天然气工程项目立项申请或初步设计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审查符合国家和我市规定条件的予以批准;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并书面说明理由。
六、每年一月底前,天然气公司书面向主管部门报送公司当年工程建设项目、初装费使用计划。七月底,结合计划执行情况,报送中期调整计划。
凡未列入计划和调整计划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审批。特殊项目需专题报告。
七、各天然气公司要在每季度的第一个月15日前,将上季度公司财务报表和初装费的征收、使用、结余情况报送当地天然气行政主管部门。在1月15日前,将上使用初装费的项目投资计划实施完成情况和初装费征收、使用、结余情况书面报送主管部门和同级审计机关。各区县(自治县、市)主管部门在1月25日前将当地上初装费征收、使用、结余情况报送市经委备案。
八、重庆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括所属子公司)、重庆凯源石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中梁山煤电气有限公司、重庆市渝川燃气有限责任公司使用初装费建设的天然气工程项目报市经委审批,并按第五、第六、第七条规定,向市经委报送工程建设、初装费使用计划和调整计划、工程项目执行情况、财务报表和初装费征收、使用、结余情况。
市经委环资处具体负责初装费管理和使用初装费建设天然气工程项目的承办审批工作。
各区县(市)天然气公司使用初装费投资的工程项目,由当地主管部门按本通知要求进行审批。
九、天然气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初步设计、施工设计、施工、安装必须由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并严格按照国家、市的有关标准、规范和招投标规定实施。
十、在天然气工程实施过程中,主管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对工程施工、监理、工程进度及初装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和初装费的合理使用。
十一、利用初装费的工程项目竣工后,天然气公司要及时上报主管部门组织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按规定转入固定资产和正式投入使用。主管部门也可委托天然气公司组织验收。
天然气公司要严格按照规定实施竣工决算审计,对工程验收和决算审计等资料要按规定存档,并报主管部门审查备案。
十二、市经委会同市审计局每年定期组织对天然气公司初装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检查。
十三、请各天然气公司按照市经委《关于加强天然气初装费管理的通知》(渝经资源〔2002〕34号)和本通知规定,对2002年至2005年间天然气初装费的征收、使用、结余情况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材料连同附表报经当地县级天然气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签署意见后,在8月30日前报送市经委环资处。
重庆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其子公司)、重庆凯源石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中梁山煤电气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渝川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将自查材料连同附表,在8月30日前直接报送市经委环资处。
特此通知
第五篇:山府办发[2012]全县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府发„2012‟ 号
巫山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2012年全县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根据2012年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会议精神,现将《2012年全县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主题词:农资打假 专项治理 方案 通知 抄送:市人民政府、市农委
发: 农委、工商局、县质检局、县公安局、县法院、县检查院、县经信委、县纠风办和县供销社
巫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3月2日印发
2012年巫山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根据2012年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2012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今年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目标任务,以净化农资市场为主线,以维护农民利益为根本点,严厉打击各种销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逐步建立健全农资打假的长效机制,持续提高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基础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各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的共同努力,努力确保不发生因假劣农资和禁限用农业投入品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农业生产损失,假劣农资重大案件查处率达到100%,农资生产经营行为更加规范,农资信用体系更加完善,农民群众质量安全意识和维权能力明显提高,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农资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2
农资市场秩序持续稳定好转。
三、主要任务
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要在春耕备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集中力量抓好种子打假、饲料监管、禁用农药查禁等工作。二是加强农资生产源头把关,严格农资产品生产主体资质审查、强化生产过程检查。三是强化农资县场整顿,严查产品标签、广告宣传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四是狠抓农资案件查处。五是积极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
四、监管重点
(一)重点产品
种子: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假劣种子、套牌侵权、无证生产经营、未审先推、包装标签不规范等违法行为。
农药:严厉查处非法添加高毒农药等未登记成分以及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等假劣农药,依法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和使用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无证生产、一证多用、套用或冒用登记证等违法行为。
肥料:严厉查处复混肥料、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水溶肥料及秸秆腐熟剂等产品中有效成分不足、未经登记、一证多用、假冒伪造登记证、肥料产品标称具有农药功能等违法行为。
兽药:严厉查处制售假劣兽药、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疫苗、3
使用违禁药物等违法行为。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假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严查在饲料加工和养殖环节添加“瘦肉精”、“蛋白精”、莱克多巴胺、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
农机: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和质量调查工作,突出对财政资金补贴购置机具的监管,联合相关部门着力清查农机及零配件“三无产品”,坚决打击制售假劣农机、零配件以及盗用冒用转让农机推广鉴定证书、证章等违法行为,加大农机质量监督力度。
水产苗种:加大水产苗种生产监管,严厉查处水产养殖过程中特别是苗种生产阶段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氯霉素和孔雀石绿等违禁药品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提高水产苗种质量。严厉打击以次充好和销售带病水产苗种的行为。
渔船船用产品:加大渔船救生设备等船用产品质量监管,开展对渔船救生设备等船用产品生产企业质量抽查,对装船使用的救生设备质量抽查,依法查处劣质船用产品,推进优质渔船救生设备等船用产品上船使用,着力完善监管长效机制,保障渔业生产安全。
(二)重点区域
农资主要销售和使用主要乡镇,农资问题突出、反复发生的地方,假种子、假劣农资重大案件多发地段。
五、强化对农民的服务指导
充分发挥“12316”三农服务热线的作用,做好投诉举报受理工作,为农民群众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体和手段,通过举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现场会、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普及农资法律法规,推介诚信企业和产品,曝光典型案例,传授农资识假辨假和科学使用知识,引导农民群众科学、理性购买农资产品,提高农民群众质量安全意识、识假辨假维权能力和科学安全生产的水平。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监管责任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进一步健全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责任体系,完善反应迅速、协作有力、运转高效的指挥系统。要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农资打假和监管责任要分解到具体机构,落实到岗、到人。要加强对基层农资打假工作部门的监督指导,及时落实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经费,保证农资市场日常监管、监督抽检、大案要案查办工作的正常开展。要自觉接受纪检监察机关对农资打假工作的监 5
督,对国家工作人员参与、包庇制假售假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要坚决依法依纪查处。
(二)强化综合执法
今年要在完成县、乡农业综合执法目标任务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农业综合执法在农资打假方面的作用,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执法能力建设,不断改善执法条件。加大执法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健全信息报送、投诉举报受理、监管工作记录、案件查处督办等各项工作制度,加快农业执法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执法监管效能。
(三)强化联动协作
县农委要在县委、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履行牵头协调职责,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协作,完善农资打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健全部门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整体联动优势,形成打假工作合力。完善案件通报、协查、督办和大案要案联合查处等制度,利用典型交流、内部通报、经验介绍等方式,促进农资打假工作上下联动、横向互动。
(四)强化宣传引导
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在农资打假中的导向和监督作用,积极宣传农资打假工作成效和进展情况,组织有关新闻媒体进行报 6
道。既要加强正面宣传,又要曝光反面典型,对工作出色的要表扬,对工作不力的要批评,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资打假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强化督查考核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打假责任制,加强对农资打假和监管职责落实情况的督查考核。对种子打假的情况要专项统计,专项报告。要坚决打击地方及部门保护主义,对农资市场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监管不力、工作失职、造成重大损失和责任事故的,在查办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案件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对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要表扬。
六、重点工作安排
(一)2月28日,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收看2012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部署2012年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
(二)3—4月,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春季行动。
(三)3月,组织开展 “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四)4月,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春季督查。
(五)7月,召开农资打假工作座谈会。
(六)9—11月,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