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索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实践和思考
近年来,特别是自去年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们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的思路,不断提高认识,广泛问计于民,大胆创新实践,初步取得了建立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新成效。
一、创新实践的主要做法
在深入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坚持不断提高认识,精心严密组织,广泛问计于民,大胆创新实践,全面引深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要求,主要做法集中体现在“五个贯彻始终”。(一)坚持提高认识贯彻始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推动工作的动力。在提高认识上,我们着力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强化学习提高认识。在采取集中培训、笔记展评、考核竞赛、结对帮带、网络课堂等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实行外聘内请讲授学、外派挂职岗位学等方式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背景、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更加透彻。二是深入讨论提高认识。以“全民创业,共谋发展”为主题,在全县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论坛大讨论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对省、市、县情的把握更加准确、对科学发展的定位更加合理。三是深刻剖析提高认识。通过征求意见、谈心活动、召开民主生活会、撰写分析检查报告,使广大党员干部对影响和制约全县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查找更加准确、剖析更加深刻、思路更加明晰、措施更加得力。四是整改落实提高认识。坚持因时、因地、因事制宜和分类整改的原则,对拟采取的工作措施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改,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明显提高、为民谋利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二)坚持问计于民贯彻始终。
坚决贯彻群众路线、坚持开门搞活动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显著特色,也是解决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在每个阶段和各个环节都做到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效于民。在学习调研阶段,无论是“坚定信心再创业、创优环境促发展”活动主题和“全民创业、共谋发展”大讨论主题的确定,还是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制定以及38个重点课题的选定,都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与此同时,通过组建县四大班子领导、科局级领导、指导检查组人员、百名优秀青年干部和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人员五支队伍,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推动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在分析检查阶段,在深入开展谈心活动、认真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精心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基础上,积极组织部分党政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干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公示栏等形式,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从前一阶段我们组织的县委常委会分析检查报告评议情况来看,群众对县委班子在存在问题的查找、形成问题的原因分析、整改措施的制定上,满意率均为98%以上。在整改落实阶段,全县各参学单位都能按照整改方案的要求,采取多方征求意见、反复酝酿讨论、多次修改完善的方式,制定出各自的整改落实方案,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公示,充分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县委班子成员也分别向社会各界发出征求意见表242份,广泛征求对班子和个人的建议。(三)坚持创新实践贯彻始终。
创新实践是引深学习实践活动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力量和源泉。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各参学单位都能把工作是否创新作为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为此,我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不断创新实践载体,做到五个创新:一是开展“书香闻喜”全民读书活动。把每年的4月份确定为闻喜读书月,通过开办领导干部学习论坛、举办全民读书讲座和读书报告会等,引导全民开展读书学习活动。二是开展“三访三会两征求”和“进百企、入千户、访万人”大调研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党员群众等方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找准影响本单位和本部门发展的问题症结。三是举办科学发展论坛。选定经贸、发改、农办、城建、教育、宣传等六个单位,分别围绕“工业强县、招商引资、强农惠农、城市建设、科教兴县、文化强县”等论题,采用“一人发言、专家点评、群众问卷”的方式进行讨论。论坛的成功举办,在全县乃至全市引起强烈反响。四是开展百名干部下基层挂职锻炼活动。在学习调研阶段,就及早谋划,选派了134名优秀青年干部分赴新农村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进村驻企深入调查研究,为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阶段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与此同时,我们还选派10名优秀科局级干部到浙江省临海市挂职锻炼,进一步解放外派干部的思想、提升共谋发展的能力。五是组织开展科学发展“六谈心”活动。在谈心活动中,主要通过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形式,分别在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党员、一般干部职工、群众、服务对象之间进行了“六谈心”活动,从而使党员干部查找问题更加准确。(四)坚持解决问题贯彻始终。
解决突出问题是破解发展难题、促进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把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当作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存在作风漂浮、铺张浪费和公车私用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强作风建设,严肃工作纪律的规定》,对公车私用、大操大办、赌博、酗酒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严肃工作纪律,规范从政行为。针对金融危机下企业发展环境不优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减少审批事项和环节,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制定完善了《进一步创优环境应对危机支持企业发展的意见》,推行土地、税收、财政等多个方面的优惠政策,集中开展了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针对部分群众就业创业难的问题,全面启动“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低保倾斜政策,使农村大批劳动力上岗就业,生活得到保障。(五)坚持创新机制贯彻始终。
创新科学发展的机制,既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内容,也是巩固发展成果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初步形成了一批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一是制定百分制考核办法。为了保证学习实践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我们把学习实践活动每一阶段、每一环节中的工作步骤进行细化,并以分值的形式予以量化,在考核中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访群众”的方式,进行逐项打分评比考核。二是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针对部分党员干部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的实际,我们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大力推行“项目谋划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干部服务在一线、能力体现在一线、群众评议在一线、形象树立在一线”的工作方法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三是实行整改销号制。为了保证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件件有落实,我们在及时总结过去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建立了解决问题责任卡,坚持单位负责人和副职一事一卡,一般党员一人一卡,实行“改一销一,不改不销”的“销号”制度,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跟踪整治。从目前整改的情况来看,整改效果非常好,工作成效非常明显。四是建立定期督查制。为了严格督查考核、加大整改力度,我们组建了由县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和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组成的整改小组,通过定期、不定期对各单位整改情况进行督查,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二、实践创新的初步成效
由于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严密精心,措施可行得力,使学习实践活动活动取得了显著地成效,基本达到了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预期目的。一是党员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学习氛围更加浓厚,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通过封闭式集中培训、外聘专家学者讲学辅导、开办科学发展观论坛、鲁迅写作组竞赛平台和学习讲坛等学习的平台,特别是在全县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了“1264”读书活动和全民读书活动,使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意识明显增强,“享受学习,快乐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进一步形成,广大党员干部由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如今的“我要学”,“书香闻喜”的氛围更加浓厚。广大党员干部都能利用工作业余时间主动学习,认真撰写读书学习笔记;有500余名年轻干部都选修了函授教育,取得了大学本科学历;党员干部主动到郭家庄镇陈家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教育达5000余人次,作协任育才等同志主动请缨编写了《报告文学60年》,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使党员干部的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二是党员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明显增强,问计于民更加深入,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广大党员干部都能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坚持开门搞活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共发放征求意见表10万余份,征求意见38600余条,召开座谈会、分析会300余场次,下乡走访群众XX0余人次,领导班子成员共开展谈心活动350余次,党员开展谈心活动3000余次,“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已在全县蔚然成风。如他们根据群众反映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存在作风漂浮、铺张浪费和公车私用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后,县委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强作风建设,严肃工作纪律的规定》文件,对减少公务接待费用、降低车辆损耗和严禁公车私用、大操大办、赌博、酗酒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通过制度的推行,公务接待费用明显减少,公车私用、酗酒、赌博等目前没有发现查处一起。三是党员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方法更加科学,工作效率明显加快,驾驭能力明显增强。
县委面对今年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的实际,及时出台了《加快闻喜工业经济发展的八项措施》、《优化企业环境》等指导性,操作性都
第二篇:市委党校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建立情况总结
市委党校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建立情况总结
市委党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为使科学发展理念能够持久的深入人心,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全校工作的指导思想、领导干部的从政准则、党员干部的思维方式、人民群众的行为规范”,不断取得“科学发展上水平、社会和谐入新阶段、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新成就,从而持续有效推动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上新水平,为此我校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工作,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是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体察民情民意。采取多种形式,系统学习了规定的内容书目,撰写学习心得60余篇,记录学习笔记20余万字,召开座谈会12场次,发放问卷调查30余份;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先后到临夏市南龙镇妥家村、马家庄村,城郊镇陈方村进行了调研,4位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按调研课题分别撰写了4篇调研报告;开展了为民办实事、送温暖活动,到南龙镇的妥家村走访看望、慰问了部分老党员、老干部;围绕如何服务科学发展和自身如何科学发展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同时按市委要求,选派4名教学骨干组成宣讲团,分赴各乡镇、市直单位专题宣讲科学发展观,作辅导报告70余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是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析检查突出问题。经过深入学习、实践调研、开展思想大讨论等几个关键环节,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县委党校领导班子成员按照“三查三看三要求”要求认真准备,及时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认真分析查摆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形成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在党校“学习园地”上进行公布,并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群众满意度达100%。三是健全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抓好整改落实。按照“四明确一承诺”的要求,针对查摆出的各类问题或建议3类12项,确定整改重点5项,公开承诺5项,集中制定了13条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对查摆出的5个突出问题,采取一览表的形式,按性质分解到每位领导班子成员,限期整改落实到位。为督促整改见成效,建立了三本“台账”,并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监督。修改完善并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出台了13个新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学习实践活动长效机制,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了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到实处。
中共临夏市委党校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代)2009年8月28日
第三篇:建立老干部工作长效机制实践与思考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做好老干部工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政治上关心好老干部,在生活上照顾好老干部是党和政府赋予老干部工作部门的重要职责。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老干部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好新时期的老干部工作,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不断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老干部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老干部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为了使老干部工作不因工作人员的变化而变化,切实保障各项政策制度、服务措施落到实处,并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机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市在老干部工作中不断总结完善,探索建立起“两谈、三访、四落实”工作机制,对进一步做好老干部管理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老干部在“三个文明”中的作用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推动了老干部工作整体上台阶,全面上水平。
一、建立“两谈”机制,理顺老干部情绪
老干部政治思想素质好,工作经验丰富,阅历深厚,他们虽然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仍然十分关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关心地区的发展。让老干部积极参与到经济社会建设中来,为他们提供表达意愿的途径和方式,这是对老干部们政治上最大的关心。因此,定期召开座谈会,举行谈心活动,是工作部门与老干部加强思想沟通,了解老干部所思、所盼、所议的重要途径,是做好服务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一是定期召开座谈会。定期座谈会的内容只有一项,就是专门征求老干部对市委、市政府和老干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请他们为**改革和发展出谋划策。专题征求意见建议会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召开一次,会前发出书面通知,让参会老同志作好充分的准备;会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专题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建议;会后由市老干局及时整理,送领导审阅后交有关部门落实。对市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如城市规划、工业园区建设、农业产业化等,我市还举行专项征求意见会,让老同志集思广益,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各部门、各单位也都定期召开征求本单位老干部意见座谈会,鼓励老干部为**和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建言献策。
二是加强与老干部交心谈心活动。给老干部讲清政策法规,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基础。我们建立了定期谈心制度,联系老干部的各级领导和老干局的同志,至少每季度要与老干部谈一次心。凡是老干部的重大政策出台、重要节日等都要进行思想沟通,了解老干部们的真实想法。同时,我们加强了“来访回复”和“出访宣讲”工作。部分老干部由于对政策法规不完全理解来访的,我们都认真细致地做好解释、疏导工作,让他们带惑而来,释怀而去。对重大的政策执行之前,提前考虑各方面的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有目的地采取上门解释、集中答疑、印发资料和征求意见方式,把工作做在前头,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2003年我市老干部在贯彻《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关于提高部分离休干部享受厅局级、县处级生活待遇的通知》落实生活待遇以及人事部、财政部《关于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增加离休费和执行“三个保障机制”方面,没有发生一起不满意而上访的事件。
实践证明,只要定期坚持举行座谈会和谈心活动,真诚地与老干部沟通思想,交流意见,就会得到老干部的理解和支持。一些地方出现部分老同志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主要还是没有把“两谈”机制落到实处。
二、形成“三访”制度,为老干部送去温暖
随着岁月的流逝,老干部普遍进入高龄化、高发病的“两高”时期,加之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子女下岗失业,孙辈上学就业压力大,这些都给老干部生活上带来了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落实好“三访”制度,及时了解并解决好老干部家庭面临的具体困难,确保老干部怡享天年。
一是拜访。在重阳节、中秋节、春节等重大节日,市级领导都要带上慰问品到所联系老干部的家里进行拜访,嘘寒问暖,了解身体、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各镇(街)、部门和单位也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老干部制度,每到重大节日都要登门拜访。
二是探访。老干部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病住院在所难免。凡遇老干部生病住院,市领导和市委老干局的同志都要带上慰问品到医院探访,协助医院、医保所做好住院老干部的医护工作,鼓励他们战胜疾病,早日康复,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三是走访。对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各级领导和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同志,深入家中具体了解,立即落实,不能解决的立即向分管领导汇报。近年来,全市就解决了老干部的特殊困难100余件,深受老干部们的好评。
老干部工作部门是党和政府服务管理老干部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形象,代表着党委、政府的形象,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体现着党和政府的关怀。因此,落实好“三
第四篇:探索建立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问题的思考
探索建立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问题的思考
随着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取得可喜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要使创先争优能够持久的深入人心,真正达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就必须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的经常性工作。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对于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生机活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对于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对于推动党的建设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中心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一)必须遵循继承创新原则。要巩固和扩大创先争优活动成果,就必须把继承与创新有机统一起来。既要继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好思路、好办法、好机制,又要注意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及时总结、提炼和概括创先争优中的新经验、新方法。应注意从那些反复出现、普遍存在的问题着手,从中找出应对的办法和思路,不断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供制度保障。
(二)必须遵循突出重点原则。要巩固和扩大创先争优活动成果,必须着力在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民生保障及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上建章立制。要以解决突出问
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定位点和突破口,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
2、建立党员学习教育机制。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把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作为长期主题,常抓不懈,不断深化对创先争优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认识。按照“五种能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以及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的要求,充实完善《党员学习培训规划》,建立健全《党员学习制度》、《党员述学、考学、评学制度》、《党员教育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积极推行领导带学、专家讲学、典型引学、讨论促学、考核查学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丰富完善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党员轮训、自学等学习形式,使学习融入到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之中,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
3、建立表彰激励机制。研究制定与党组织职能和党员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奖励措施;制定争创“五个好”先进党组织和争当“五带头”优秀党员的具体奖励办法。在综合日常督查、半年检查和年终考核的基础上评先定优;通过典型事迹报告会、“七一”表彰会、总结表彰会、以及通报表扬等多种形式,对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通过大力倡导和多形式开展比学习、比工作、比服务、比奉献,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实践活动,广泛营造创先争优浓厚氛围,激发广大党员敬业奉献,争创一流的工作热情,使创先争优成为广大党员、群众乃至全社会的价值取向。
4、建立党员管理机制。制定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建工作督导检查制度》、《定期研究党建工作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和考核制度》、《党员思想汇报制度》、《党籍、党费管理制度》、《流
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出承诺,并采取多种方式向群众公开承诺内容,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并将履诺情况作为年终目标考核及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2、建立领导联系点机制。党员领导干部每人确定若干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适时深入联系点了解开展党建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现场指导和检查。建立联系点信息沟通与工作协调制度,帮助解决问题,明确努力方向。指导联系点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求突破,在加快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做法上求创新,在工作业绩上创一流,下大力把联系点培育成为党建和创先争优活动的示范点。
3、建立领导点评机制。建立并认真落实领导点评制度,可通过召开工作会议、深入基层调研、开展督促检查等经常性工作和支部党员大会、民主生活会、党员活动日、党员学习培训、“三会一课”等经常性活动,重点围绕推动中心工作、取得的成绩、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情况及联系服务群众、履行职责、承诺践诺、发挥作用等方面,对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点评,确保领导点评工作全覆盖,使领导点评成为查找问题、推动工作的经常性动力,切实让群众看到点评带来的新变化。
4、建立群众评议机制。进一步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畅通群众意愿表达渠道,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建工作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机关部门联系基层制度》、《党组织和党员征求群众意见制度》等。采取述职测评、设置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进行网络评议、发放调查问卷、召开群众评议会、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党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也可组织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评议。同时,认真梳理汇总评议情况,提出整改措施,以整改的实际成效提升
员评优、公务员年终考核、干部选拔任用、单位年终综合目标考核评定等工作中,对评定为优秀等次的进行逐级表彰;对评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党组织和个人要取消评先选优资格,进行通报批评,并对党组织主要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
2、建立监督评价机制。一是做好党内民主监督,重点围绕党员民主权利、党务公开、党员廉政行为、承诺履诺情况等进行党内评议;二是做好党外群众监督,通过群众满意度调查、行风评议,督查通报等监督评价方式,把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置于广大群众监督之下,使创先争优活动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三是通过向报刊、电视、网络、服务对象等公开党组织和党员承诺履诺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的全方位监督。
撰稿:王建勋
单位:宁夏海原县教育体育局 联系电话:***
第五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探索建立残疾人扶贫解困的长效机制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探索建立残疾人扶贫解困的长效机制
我国改革和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经济社会正面临着重大的转型,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不仅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而且强调了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体现了我们党对包括残疾人事业在内的各项事业的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残疾人与健全人一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科学发展残疾人事业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这里的人民群众当然包括残疾人在内。“以人为本”应该是发展残疾人事业中“新残疾人观”的核心。残疾人事业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残疾人为本,在发展过程中要尊重残疾人,解放残疾人,塑造残疾人;坚持以残疾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从广大残疾人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使残疾人事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让广大残疾人共享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坚持以残疾人为本,要求我们要树立以“平等、参与、共享”为核心的新残疾人观。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营造有利环境。全面发展就是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文明、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发展理所当然应该包括作为社会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全面发展”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五个统筹发展”的实质,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平衡与和谐,努力改变区域、城乡、人群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状况。残疾人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身的身体缺陷,与健全人在教育、就业等很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协调发展必将带动残疾人这一群体的发展。另一方面,残疾人事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各个方面也应得到协调发展,再不能走许多社会事业以前那种“畸形”发展的模式,而应促使残疾人的各方面状况同步得到改善。“协调发展”是残疾人事业的内在需要。
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要求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恶劣的环境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增加残疾发生的机率和加重残疾程度。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对预防残疾、减少残疾的发生十分有利。“可持续发展”为残疾人状况的改善提供保障。
二、新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也为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这是因为:第一,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社会治理理念进一步明确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意义,增强了政府和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第二,新思想、新理念带来的政府职能转变,必将使身为弱势群体的残疾人越来越被政府所关注和重视,中共中央历史性第一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和部署残疾人事业发展就是具体体现;第三,科学发展观推动的各项事业发展必然对残疾人事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残疾人作为全体社会成员的一部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一样贯穿到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然是新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指针。
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探索建立残疾人扶贫解困的长效机制
发展残疾人事业既有难得的机遇,又有严峻的挑战,能不能抓住新机遇,从残疾人的基本需求出发,解决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解决残疾人现实基本需求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不断实现残疾人在物质文化上的需求,是对我们残疾人工作者的重大考验。
根据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结合我省的现状来看,239.2万残疾人中,农村贫困残疾人有40多万人,在92.2万户农村贫困人口中残疾人占有很大比例,残疾与贫困几乎是相联的,往往家中一个残疾人,就使全家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因残致贫、因残返贫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解决残疾人的贫困问题,满足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是我们当前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
残疾人扶贫解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战略任务,只有将残疾人融入到各项事业发展中,综合运用多种资源和手段,全面提高为残疾人综合服务的能力,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发展,才能根本上解决残疾人基本需求。残联要积极探索,建立残疾人扶贫解困的长效机制,帮助残疾人摆脱贫困。
(一)深化和推进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把扶助残疾人工作纳入政府扶贫开发工程中整体推进
1、坚持将残疾人扶贫开发纳入各级政府扶贫开发计划,统一安排,同步实施,根据国家扶贫开发的新形势、新要求,以及贫困残疾人的特殊要求,进一步突出重点,明确分工,协同作战,落实责任。
2、采取有效方式,扶持到户到人。残疾人扶贫开发,坚持到户到人,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残疾人的收入。以直接解决农村残疾人温饱的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为重点,选择适合市场需要、兼顾残疾人特点的项目。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选择最有效的扶贫方式,与地方支柱产业相配套,积极推行“公司加农户”和订单农业,为残疾人发展生产提供服务。同时要在规范的基础上,继续稳妥地推行小额信贷。大力发展“庭园经济 ”,这是适合残疾人特点、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3、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提高贫困残疾人的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推进残疾人扶贫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短期培训班和社会现有的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大力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残疾人掌握实用技术的能力和文化素质,做到每个受训的贫困残疾人都能掌握一项或多项实用技术,培训后能适应农业生产劳动的需要。同时,要积极采取措施,鼓励科研机构、各类农村合作机构直接参加残疾人扶贫开发项目,发挥他们的作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4、加大扶贫投入,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继续加大对残疾人扶贫开发的投入,是完成新阶段扶贫开发任务的重要保证。在制定中央和地方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计划时,都要安排一定数量,重点用于贫困残疾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不断增加残疾人扶贫的投入。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残疾人扶贫。“帮、包、带、扶”贫困残疾人户,是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重要的成功经验之一。积极倡导、动员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党员、团员、志愿者和其他社会热心人士,开展扶贫结对活动,单位包村、个人包户,帮助筹措资金、落实优惠政策、选项目、学技术,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为贫困残疾人献爱心、送温暖”的氛围,通过各种形式扶持、带动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
6、为贫困残疾人提供完善的服务,并不断强化和完善社会服务。为贫困残疾人提供有组织、有计划的完善的生产服务,是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关键环节。在充分尊重贫困残疾人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切实为贫困残疾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完善服务。
7、努力改善农村贫困残疾人居住条件。多方筹集资金,分步实施残疾人安居工程,充分发挥好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补助资金的效果,把危房改造项目与贫困人口的搬迁扶贫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在今年全省一万零八百户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和2009年全省铺开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发挥好各级残联积极的作用。
(二)健全残疾人就业保障体系
通过近一段时期下基层学习、调研。我认为全省残疾人面临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困难和障碍有以下七个方面 :(1)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一是人口因素。我国人口总量多、基数大,在过去的20年中,已转移了农村上亿劳动力,其中的难度和问题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不会遇到的。人口总量决定了就业方面供大于求,将在我国长期存在。二是结构性因素。从我省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拉动并不明显,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不快,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国企改革深化,大量工业企业不仅创造新岗位有限,而且还减少了很多劳动力。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比较突出,残疾人就业压力将会更大。(2)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热心不够。一些企业和单位对残疾人有歧视,更多的企业和单位不了解残疾人能干什么,对残疾人就业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纷纷议论:健全人还要解决吃饭问题,残疾人就业则是难上加难。所以有些单位宁可缴纳保障金也不肯录用残疾职工。怕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助残”变成了停留在嘴上的口号。(3)企业转制没有调整好必要的劳动关系。中小企业转制虽然提高企业生产力和运转能力,然而企业主的社会责任淡薄,劳动关系弱化,残疾人就业受到最直接冲击。(4)福利企业的内在隐忧不容忽视。福利企业是国家和社会兴办的以集中安臵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为目的的、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特殊企业,国家对社会福利企业有扶持保护政策,在管理上有优惠照顾,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在解决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的就业上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企业经营运作有了很大变化,现在的福利企业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社会福利企业,国家的税收优惠流失不说,更糟的是,对残疾人就业实际上也存在很多问题。甚至出现了以残疾人名义兴办福利企业将残疾人拒之门外的情况。(5)残疾人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由于残疾人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自身综合素质状况的相对低弱,使残疾人群体在追求效率的市场竞争中成为弱者,被迫退出竞争行列。同时,传统的就业观念和滞后的择业观念,影响着残疾人的就业,有的残疾人眼高手低,能从事的工作不愿做,一张口要做坐办公室领高工资的工作,使企业经营者见到为残疾人联系工作的人就怕,影响了社会对残疾人的看法。(6)残疾人就业体系不完善,就业市场建设滞后。市场经济条件下,减员增效是企业的内在要求,企业在经营状况良好时通常会创造新的岗位,但企业也有可能为了提高竞争力,即使在效益增长时还减少劳动力,这些都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我省就业机制尚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用工信息和渠道不畅通,市场服务范围狭窄,再加上残疾人固有的自身就业信心不足,工作网络还有待形成,所以使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减少了就业机会。(7)没有形成规范性的残疾人就业工作机制。历史欠账太多,就业改善还需时间。尽管各地政府都关心残疾人工作,但因为工作规范性没有形成,工作大多停留在就事论事上,遇到一件处理一件,所以历史性欠账太多,新的问题又在不断出现,残疾人的就业改善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建立健全和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保障残疾人充分就业,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稳定就业是残疾人摆脱贫困的直接方式。要实现残疾人充分就业,就必须健全和完善残疾人劳动就业保障体系。
1、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体系。第一,依法保障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利。一是立法保障。完善和修订残疾人保障法的同时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细则,明确相应的责任,特别是当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权利受到严重伤害时,法律应有可操作的条款,使伤害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是行政保障。要加强行政立法,制定《残疾人就业条例》实施细则时,把法律规定的原则变成可操作的行政规章,规范残疾人就业工作;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不履行相应义务,侵害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利的用人单位,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和处罚。第二,实施促进和保护政策。一是奖励政策。对于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工作业绩突出的残疾人,服务残疾人就业的机构和个人进行奖励和表彰。二是惩罚政策。对没有履行相应义务、侵害残疾人劳动权利的用人单位,给予相应行政处分和处罚。第三,扶持多渠道就业协调发展。具体说来,一是调整政策,稳定集中就业,对福利企业要制定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中的保护政策。二是完善法规,充分发挥按比例就业的主渠道作用。三是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残疾人灵活就业,协调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就业形势发展,优化和细化扶持政策,加强对残疾人职业培训的投入和补贴,加强残疾人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与服务,扩大公益性就业岗位,利用加强城镇建设和社区建设的机遇,促进残疾人在社区就业。四是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劳动就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历史机遇,逐步统筹城乡残疾人就业。扶持农村残疾人在城镇从事服务业,创造条件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2、建立残疾人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努力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就业服务。发挥非政府组织、残疾人组织的作用,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残疾人就业,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化就业援助体系。
3,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在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残疾人逐步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城镇残疾职工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并按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待遇;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残疾人按政府的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建立和完善社会医疗救助和社会救助等制度,帮助解决无业贫困残疾人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问题。
4、建立残疾人教育和培训制度。教育是残疾人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提高残疾人教育水平是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不论从社会整体角度,还是从残疾人个体角度,残疾人教育投入有很高的收益率。树立终身学习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加大对残疾人教育的投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扩大残疾人受高等教育机会,全面提高劳动素质和就业能力,为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创造准备性条件,形成教育、培训和就业相结合的机制。
(三)保障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接受教育
要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残疾人的素质要靠教育来改变和提高,必须充分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首先要保证残疾人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这是基本的基本。对于肢残人,他们都能与健全人一起学习,但必须为其创造无障碍的学习、生活环境,包括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辅具。其他类残疾人,采取随班就读和进入特教学校(中心)相结合的方式。残疾人家庭大多是贫困的家庭,为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国家实施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儿童实施免书本费、免杂费、补助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保障了残疾学生普遍接受义务教育。其次,要提高残疾人接受教育的质量。不能只从形式上把他们送到学校,也不能只从数量上看到100%都在受教育,关键还要看他们能学到多少知识。从我们调查情况看,随班就读与办特教学校(中心)相比,前者要肤浅得多,效果也要差得多,个别地方所谓随班就读纯粹是随班混读。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尤其要提高特教老师的水平。特殊教育是全民教育中的一部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应特别加强和发展。第三,逐步建立和完善助学制度,帮助贫困残疾人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子女完成高中、中专和大学学业,增长知识才干,使残疾人家庭从根本上摆脱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