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副校长常俊标:全面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时间:2019-05-13 18:5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郑州大学副校长常俊标:全面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郑州大学副校长常俊标:全面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第一篇:郑州大学副校长常俊标:全面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郑州大学:全面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常俊标

作为河南省唯一的“211工程”建设大学,郑州大学肩负着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为河南的发展和中原崛起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机制和方法,培养出一大批素质高、知识全面、创新能力强的毕业生,是完成这一重任的根本保证;深化改革,开拓进取,扎扎实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完成这一重任的内在要求。

学校充分发挥就业的导向作用,以就业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结构的转变,以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出发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学校将“一个确保、两个提高”(即确保较高的就业率、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和层次)作为就业工作的总体目标,经过多年努力,已初见成效:就业率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研究生、本科生就业率均在93%以上;就业质量和层次也明显提高,毕业生到国有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教育科研单位、部队以及考取公务员的比例不断提高,本科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保持在30%以上;研究生就业呈现出需求旺盛、质量层次高的特点;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呈现出了招生、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毕业生就业工作从多个方面获得突破,服务基地建设、就业基地建设和指导基地建设都取得显著成效。

一、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学校提出了“把握大学使命,彰显大学精神,努力把郑大办成一所理想远大、境界高远的大学”的宏伟目标,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要“严格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管理,努力把郑大办成一所人才培养层次高、质量高的大学”,提出要紧跟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更新步伐,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抓好招生、培养和就业等环节,为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提供优质的全方位服务,努力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的人才。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结构的转变,以高质量的人才赢得高层次的就业,以高层次的就业提高学校的声誉并吸引优质生源”的良性循环。

1.积极发挥就业对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

学校充分发挥就业的导向作用,通过就业了解当前社会需求、预测未来社会需求,通过就业调整培养结构和模式,通过就业状况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进而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根据需求调整招生数量。2004年,学校颁布实施的《郑州大学关于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对于就业率偏低的专业,要全面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对于由于社会需求不足造成就业率偏低的专业,要适量减少招生计划,甚至停止招生;对于社会需求较好,就业率较高的专业,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招生数量。学校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科学预测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结构,比如根据国家医疗改革的方向和大力发展社区医疗的政策增加培养全科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数量等。此外,学校还根据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和各地区经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人才需求存在差异化的特点,调整不同地区的招生计划。

着力培养高层次人才。学校根据河南省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缺乏的特点,近几年在保持本科数量稳定的同时,重点发展研究生教育,现在学校每年毕业研究生3000余名,约占全省毕业研究生总数的一半。学校还根据就业状况对培养结构进行及时调整,增加培养的针对性,有利于毕业生顺利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和层次,同时良好的就业状况也提升了学校的声誉,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在河南省内,学校前几年第一志愿上线率不满100%,2009年重点批次的第一志愿上线率达到132%,文史、理工、医学等专业备受广大考生青睐,超过重点线20分的考生占录取考生总数的50%,在省外多个省市录取分数高于当地重点线20分以上。

2.积极发挥就业对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导向作用

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取决于毕业生的素质,毕业生素质取决学校的培养质量,这就要求学校要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培养出更多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强的毕业生。

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和教育教学改革。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学校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推进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努力打造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已争取到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所有项目中的建设点,建设项目占全省高校的80%,立项项目共100项。“平台+模块+课程群”的新教学体系,已在水

利水电工程、新闻学等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进行试点。在省级质量工程建设中也取得了良好成绩,目前已建成省级项目59个,其中特色项目9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教学团队5个、精品课程10门。从2009年起,学校开始全面启动拔尖人才计划,为拔尖学生专门配备导师、拨出经费,鼓励拔尖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安排拔尖学生到国外名校交流,推荐拔尖学生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招生单位免试就读研究生,助推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学校搭建了研究生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平台,扩大了研究生国际化学术视野,建立了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学校投入专项资金成立了研究生创新中心,已培养出了一批创新人才,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学校还加大了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全校共建成26个共享实验室,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有12个。

加强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接轨。为加强教学与社会的需求接轨,学校提出了“就业工作提前”的理念,让毕业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知识,尽快适应工作环境,积累工作经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各院系合作筛选了一些技术实力强、人才需求量大、对毕业生培养管理比较热心的用人单位,根据这些单位的岗位需求选派一定数量的毕业生提前上岗,在工作岗位上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写作这个环节,使其中的一大部分毕业生完成实习的同时就可以实现就业。

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将创业教育纳入到教学体系中来。2007年,学校成为河南省第一所开设KAB选修课的学校;2008年,学校成立了河南省第一个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3年来,学校主办了 36期“郑州大学大学生创业论坛”、6期“SK-诺基亚青年创业大讲堂”、39场“与大学生面对面”活动,邀请76位国内知名企业家参加,先后有1.6万余名大学生受益;几年来,学校还在企事业单位建立83个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以创业为导向,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学校各院系均开展了以提高毕业生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如信息工程学院创立了“以创业为导向,嵌入企业行为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该实验区由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每届200名学生参加,作为一门正式课程列入教学计划。每10人一个小组,一名专业老师指导,从项目论证、产品研发、产品营销等方面完全模拟公司经营模式,学生真实体验了从开发一个产品到经营一个

公司的全部过程,锻炼了学生的产品开发能力、自主创业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自主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努力实现“一个确保、两个提高”的工作目标

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和毕业生就业情况,学校提出了“一个确保、两个提高”的工作目标,即保持较高的就业率、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为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学校以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使就业服务水平连上台阶,形成了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学校对外大力开拓培育就业市场,形成了学校知名度不断上升、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的良好局面。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给毕业生就业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毕业生需求减少明显。2009年4月,学校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达成了“认识非常时期、强化非常责任、领导非常重视、采取非常措施、完成非常任务、取得非常成效”的共识。学校领导为就业工作提出了“稳主流、扩途径,双管齐下,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方针,并提出要动员一切力量,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就业指导,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确保顺利实现2009年就业工作目标。

学校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全年给6000家用人单位寄送了学校的简介和毕业生生源情况,是往年的2倍,用人单位陆续反馈需求信息6万余个,比往年有大幅度的提高,共有2000多家单位到校参加招聘会;继续加强以就业服务大厅为主体的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招聘学校毕业生。此外,学校还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通过有效的指导提升毕业生的求职竞争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改版升级了就业信息网,与河南校信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为毕业生免费开通了信息平台,提升了就业信息的实效性。

在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同时,学校还通过提升就业单位层次,鼓励毕业生考研、考公务员,努力实现专业对口等途径,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层次。学校每年都要联络省内外大型国有企业、知名国际企业、高科技企业和科研事业单位2000多家,并组织教师走访了其中近百家。此外,学校还和国内一些知名的专业招聘机构合作,通过他们吸引高层次单位。现在越来越多的高层次用人单位已把郑州大学作为招聘高校,学校针对高层次的专场招聘会每年已超过1000

场。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到2009年12月底,学校研究生就业率达到了93.39%,本科生达到了92.48%,专科生达到了80.53%,和往年同期持平,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也在稳步提高。

三、“三个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在毕业生就业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主要狠抓了就业服务、就业指导和就业招聘等三个方面的工作,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基地”建设。“三个基地”的建设,抓住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并以此带动了就业工作的全面发展。

1.服务基地建设

把服务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对用人单位提供优质的服务,巩固原有的就业市场,并不断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前来招聘毕业生;通过给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降低他们的求职成本,让更多的毕业生不出校门就能够就业。据对近几届毕业生进行的调查显示,有近60%的毕业生是通过学校提供的信息实现就业的。

依托就业服务大厅建设服务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建成了“一站式”就业服务大厅。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手续办理、信息查询和针对用人单位的招聘宣讲、考试面试、签订协议等环节的工作全部在就业服务大厅完成,所有过程配备有工作人员给予专业指导和帮助,大大方便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

2.指导基地建设

通过给毕业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形成了以专业化的指导为主体、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就业指导体系,就业指导工作实现了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和信息化。

学校整合校内专业力量成立了职业规划教研室,承担全校的专业化就业指导。现在,就业指导课已列入必修课,占38个学时、2个学分,并有专业教师17名。职业规划教研室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专业优势和就业指导中心的实践优势,通过共同备课和审定教学计划等方式确保就业指导课的专业性和实效性。此外,学校还积极发挥120名一线从事就业工作的辅导员的作用,开展兼职指导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就业基地建设

学校对用人单位进行科学管理,把用人单位从高到低划分为核心合作单位、密切合作单位、一般合作单位和潜在合作单位等4个级别,签订合作协议的为核心合作单位,来校参加招聘会的为密切合作单位,提供就业信息的为一般合作单位,对学校暂没有招聘意向的为潜在合作单位,学校针对每个层次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保持“高级别用人单位”,促进“低级别用人单位”向“高级别用人单位”发展。

学校每年都向用人单位发布毕业生信息,2009年发布毕业生信息的用人单位有6000多家,其中有2000多家到校参加招聘会。学校每年还派出工作人员走访用人单位,特别是到高层次的用人单位了解人才需求、毕业生发展状况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并和部分用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在信息互通、实习基地、科研合作等方面进一步深度合作。

就业基地的建设,使学校毕业生的需求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高层次、高质量的毕业生数量不断增长,为学校实现“一个确保、两个提高”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郑州大学副校长)

责编:路童

第二篇:再接再厉 开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新局面

国务院在京隆重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表彰大会,表彰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总结交流近年来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这是全国首次对再就业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深切关怀,必将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极大地鼓舞再就业工作战线上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近年来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这一过程中,全国涌现出一大批有突出贡献、感人事迹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他们中有胸怀大局、脚踏实地、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先进工作单位;有满腔热情、兢兢业业、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下岗失业人员排忧解难的先进工作者;有响应号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先进企业;有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的再就业先进个人。我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工作。我们一定要大力倡导和弘扬他们的精神,总结和推广他们的经验,始终坚持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坚持在经济发展中扩大就业,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促进就业道路,始终坚持全党动手、全社会动员、齐心协力、共同参与这一政治优势和制胜法宝,再接再厉,开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新局面。开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新局面,既要充分肯定已取得的成绩,又要清醒地认识我国就业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的压力仍相当大,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仍将长期存在。我们要客观分析形势,统一思想认识,按照执政为民的要求,进一步把工作做实做细,把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开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新局面,各地方各部门要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求真务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要高度重视,亲自抓,负总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这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真正挂在心上,多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百姓疾苦,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开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新局面,各地区各部门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关系,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形成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政策合力;注意把握改革调整的力度和节奏,切实做好失业调控工作,保持就业形势稳定。开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新局面,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各方面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社会要多关心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多为他们献爱心、送温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类企业要努力开发更多就业岗位,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劳动者个人要在就业政策扶持帮助下,自强自立,努力实现就业再就业。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抓好这项工作,就是讲政治,抓大事。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深入贯彻会议精神,共同努力,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开创全镇纪检工作新局面

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努力开创全镇纪检工作新局面

-----中共庙子镇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庙子镇第十六次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各位代表:

我受庙子镇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委托,向中国共产党庙子镇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五年来的主要工作和今后的工作建议,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第十五次党代会以来,镇纪委在市纪委和镇党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党章规定的职责和任务,集中力量抓好党纪,管好党风,用党的纪律保证和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狠抓党风党纪教育,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利用镇党校、村党员活动室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性党纪教育,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同时结合创先争优、三联工程等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能力。

(二)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是建立健全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层层签定责任书,使党风建 1

设有制度、有要求、有布置、有检查,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抓好党风的自觉性。二是进一步修定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使党风廉政建设做到了有章可循。三是认真纠正党内不正之风和不良现象,有效地杜绝了不正之风现象的发生。四是大力加强村级廉政建设,强化了管理,堵塞了漏洞,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坚持从严治党,严肃查处党员违纪案件。五年来,共协助市纪委立案查处党员违纪案件12起,现已结案12起,其中镇纪委自办案件9起。在具体办案过程中,镇纪委严格以中纪委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标准,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纪为准绳,使查办的每一起案件都达到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的要求,既维护了党的纪律,又挽救了犯错误的同志。

(四)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强化党内监督。一是对执纪执法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进行重点监督,形成了一整套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约束机制。二是镇纪委每年还组织对村、镇直部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发现问题责令限期整改。三是全面加强了对镇直部门、站所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杜绝了单位部门设帐外帐和“小金库”现象,从根本上铲除了“吃喝风”存在的土壤。

(五)拓宽党与群众的联系渠道,认真做好纪检信访工作。进一步健全了镇、管区、村三级信访网络,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五年来,镇纪委共收到来信来访15件次,对这

些来信来访,镇纪委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处理的原则,妥善进行了调查处理,处结率达到100%。

二、五年来工作的主要体会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纪检工作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就必须坚持两手抓,做到两手硬,就必须不断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监督,保证党组织和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必须把握四项职能辩证关系。把保护、惩处、监督、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严肃执行纪律,保护党员的民主权利和合法利益,又要把着眼点放在防范上,尽可能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靠制度和纪律搞好党风建设。几年来,我们在抓党风建设中致力于搞好制度建设,使各项权力的行使都能置于制度的规范约束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

(四)党委的支持是做好纪检工作的保证。镇党委始终把纪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

三、今后五年纪检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我镇纪检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从严治党方针,加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违纪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反腐败三项工作落实的力度,开创全镇纪检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纪律保证。

(一)强化教育,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继续按照“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要求,一是注重教育引导。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突出“廉洁奉公、执政为民”这个主题,不断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纪律道德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政绩观。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约束管理力度。三是形成监督合力,进行重点防范。在强化党内监督的基础上,支持和保证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制度的落实。

(二)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重点是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和工作部署搞好督查,保证落实。一是对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村级事务契约化、制度化、规范化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二是对各党支部得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三是对各党支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政令畅通。

(三)加大执法力度,维护群众利益。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注重查办侵害人民利益的案件,对与群众工作接触较多的站所,重点查处执法不公,乱收费乱罚款,吃卡拿要和刁难群众等问题,消除因不廉洁和工作方法不当引

发的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围绕上级纪委确定的纠风工作重点,紧密结合实际,抓好措施的落实,巩固和扩大已取得的成果。把纠风的重点放在经济发展软环境上,加大对“三乱”案件的查处力度。继续开展“双评双述”活动,更好地促进机关转变作风,改进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纪检队伍的自身建设。首先,要大力加强思想建设,使纪检工作人员的思想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其次,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尽快使自己成为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再次,要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做党的忠诚战士。

同志们,今后五年,全镇纪检工作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抓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工作,用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为实现庙子镇十六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全面开创广播电视工作新局面

求真务实,开拓进取

努力开创我市广播电视工作新局面

郴州市广播电视局

200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广播电视工作实现了九个突破的目标。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新闻宣传工作有新的突破。我们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和团结、稳定、鼓劲的基调,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经济强市、旅游名市、生态大市的目标和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郴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精心策划,周密部署,成功地组织了二十余场重大战役性报道,唱响了主旋律,打好了主动仗,为宣传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工作重点提供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为郴州改革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重点推介了市人防办党组、郴州华明发电公司总经理欧阳建国、临武县“香芋大王”陈桂成等一系列先进典型;电视理论栏目《今日视点》成功开播,实现了郴州广播电视理论宣传的新突破。二是精品带动,创新栏目,广播电视宣传质量有新的突破。按照“三个贴近”的要求,新闻综合、经济生活、音乐交通、时政综合等广播电视频道准确定位,努力改版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天天播报》、《今晚八点》、《市民热线》等栏目进一步凸现了平民特色和人文关怀,加大了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力度和报道力度,增强了吸引力和影响力。积极实施精品战略,不断推出精品力作。电视消息《有困难找政府》、广播专题《殷切的关怀》分获中国广播电视一、二等奖;有9件作品获得湖南广播电视奖,其中一等奖3件;另有5件作品获得郴州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全年在中央电视台上稿20多篇,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稿5篇;在省电台各 频道上稿250余篇,在省电视台各频道上稿500多篇,上稿数量、质量均大大好于往年。宣传创优和向上级台供稿工作继续保持了全省三强位置。三是注重大局,强化指导,城区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有了新突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稳妥地做好了北湖、苏仙两区广电局和乡镇广播电视站人、财、物、事、网的上收工作,为整合城区网络、做大做强郴州广播电视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着眼发展,慎重选择,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通过长期艰苦的谈判,与电广传媒签订了合作协议,组建了郴州电广宽带信息网络有限公司。该项目总投资8317.35万元,其中引进资金4100万元,为郴州广电网络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五是创新思路,拓宽渠道,经营创收有新的突破。克服“非典”带来的负面影响,调整创收方向,规范创收管理,培育市场,拓宽渠道,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经营创收任务。其中广告创收在全省市级广播电视媒体普遍下滑的情况下,首次突破了2000万元大关。六是保质提速,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的突破。已初步建成中心城区可寻址收费系统;城区网络改造进展顺利,全年完成网络设计37000余户,改造安装35000余户,新安装5400户;配合市政府十路改造和“三大中心”的建设,完成了十条路段的管线地埋和城区20公里光缆、电缆下地改造任务;为全市广播电视数字化制定了进度时间表;实现了安全优质播出;基建征地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已买好10余亩土地,并就增购30余亩土地达成了意向,为搞好郴州广电中心大楼周边土地开发、建好广播电视多功能演播厅等配套工程奠定了基础。七是明确目标,严格责任,内部管理有新的突破。对局(中心)各部门进一步加强了目标管理,并首次对各县(市)广播电视局、直属分局实行了目标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局(中心)各项改革配套措施,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并抓好了落实,使全局管理日趋规范。八是转变作风,讲求效率,服务质量有新的突破。抓好了采访报道、网络维修安装、网络稽查收费、服务态度等四个重点环节,进一步强化了行风建设,提高了办事效率 和服务质量。九是创优班子,带好队伍,党务工作有新的突破。进一步抓好了包括科室、部门、媒体在内的各级班子建设,形成了合力。各级班子和班子成员无论是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在抗击“非典”、防止“法轮功”的破坏等突发事件中,都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2003年,局(中心)获得全省宣传系统“三创一争”先进集体和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2004年,我们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全面开创我市广播电视工作新局面。

1、抓好宣传,提高质量,努力提升广播电视宣传引导水平。一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与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新中国成立55周年、五四运动85周年等活动的宣传结合起来,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不断提高人们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引向深入;二是坚持“三贴近”的原则,从内容到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办好办活广播电视节、栏目和频道,增强广播电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三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宣传经济建设和三个文明建设,突出宣传全市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四是大力抓好宣传创优和外宣工作,确保在全省广电系统的“三强”位置;五是抓好广播电视理论宣传,进一步办活办精电视理论专栏《今日视点》,提高栏目质量,增加播出次数;同时要积极研究,创造条件,推出广播理论栏目,实现广播理论宣传的新突破。

2、积极推进数字电视进程,加快网络建设、改造和扩容提质步伐。一是要按照广电总局和省广电局数字电视整体平移进度时间表,积极稳妥地推进数字电视进程;二是要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多形式分步实施市县联网工程,年内至少完成十字构架和临近县市的联网工程;三是要重点考察,认 真研究,精心求证,科学搭建数字电视平台;四是要认真调研,培育市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广播电视增值业务。

3、健全机构,配置人员,尽快推进郴州电广宽带信息网络公司的正常运营。一是要继续抓好城区网络改造,为推进数字化进程和更好服务用户打好基础;二是要积极发展城区有线电视用户,努力拓展阵地;三是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发展数字机顶盒业务,更好地适应发展形势,满足群众需求。

4、加强对苏仙、北湖分局的管理和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村广播电视事业。一是要根据效益优先的原则,积极发展区乡联网;二是要加大干线网进村入户工作力度,力争两区农村有线电视用户数有较大增长。

5、广辟财源,努力创收,增强广播电视发展后劲。网络创收和广告创收都要有较大增幅。

6、抓好广电中心大楼周边土地征地工作,确保广播电视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用地需求。

7、积极招商引资,搞好产业开发建设。要尽快动工兴建广播电视演播中心大楼和职工住宅楼群,力争用二年左右的时间将广电中心大楼周边建成生态园林小区。

8、依法加强管理,确保安全优质播出。一是要依法加强对境外卫星接收设施的管理,二是要抓好节目制作、播出和传输的管理。要通过建章立制、严格管理,实现安全优质播出。

9、加强学习,认真教育,严格管理,切实抓好局(中心)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队伍;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完善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作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广播电视队伍。

第五篇:解放思想 开拓进取,全面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解放思想 开拓进取

全面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中共固镇县委

2002年以来,固镇县委、县政府始终围绕“外抓招商引资,内抓个私经济”的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固镇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据统计,2002年,全县已签约项目248个,协议资金80770万元、2430万美元,其中已实施项目198个,协议资金57457万元、40万美元,累计到位资金13294万元、6万美元。吸引了丰原生化集团、丰原药业集团、上海中油企业集团等三家上市公司到我县投资兴业。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面营造招商引资工作的良好氛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县委、县政府立足本县实际,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以“解放思想,优化环境”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组织全县干部到江苏盱眙等地学习,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形成“人人关心招商引资,人人都是固镇形象”的良好局面。突出“打破两个禁锢、反对两个主义、提倡四种精神”,即打破计划经济思想、自然经济思想的禁锢,反对教条主义、本位主义,提倡艰苦创业精神、自力更生精神、求实创新精神、开拓进取精神。这项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固镇各级干部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使全县干群牢固树立了招商引资是发展固镇经济第一要务的观念,强化了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意识,形成了“不抓招商引资就是不抓经济,不会招商引资就是不懂经济”的良好氛围,为推动全县的招商引资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

二、加大环境建设力度,努力塑造固镇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环境是招商引资的第一资源”,经济的发展已不仅仅是依托物资资源和高新技术,更主要的是软环境的较量。因此营造“开放兴县”的氛围,就必须为发展开放型经济创造更为宽松的投资环境。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建设良好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工作环境、市场环境、交通环 1

境、基础设施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治安环境、舆论环境等“十大环境工程”。在具体工作中,抓住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的机关服务环境整治,以坚决禁止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为重点的行政执法环境整治,以打击黑恶势力为重点的社会治安环境整治,以城区综合执法管理为重点的文明创建环境整治,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人文环境建设,彻底根治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顽症”,确保将我县建设成为外来客商到皖北投资兴业的最佳选择地。

三、建好工业园区,为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载体和平台

工业园区是招商引资必要的载体和平台,有利于企业发挥集群效应,形成产业体系。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形成了发展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就是引导全县视点聚焦工业园区,举全县之力建设工业园区,靠政策优惠招商工业园区,凭真心实意服务工业园区的发展思路,把发展工业园区作为带动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我县在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上,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的原则。园区以蚌埠丰原油脂公司为中心,南到桃花埂路,北到马铺路,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在S101省道以东。园区是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械制造为主的工贸型特区,兼顾物流和服务业,鼓励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区内分设食品加工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三产服务业等不同分区。目标是力争将园区建成全省“门槛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效益最佳”的投资热土。对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实行“八项承诺”,即“土地价格在安徽最低,财政扶持在安徽最多,规费征收在安徽最少,办事效率在安徽最高,治安环境在安徽最好,媒体宣传在安徽最优,利益保护在安徽最佳,服务档次在安徽县级最高”,使工业园区真正成为我县政策的“洼地”,投资者的“高地”,实现企业、技术、资金、人才的集聚,产生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目前,来我县工业园区的外来投资企业已达28家,进资总额3亿元。2002年,实现产值3.8亿元,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实现财政税收1000万元。

四、实施全民动员,大力拓展招商引资的渠道

人力资源是最大的财富。为充分挖掘全县招商引资的潜力,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激励政策,广泛动员,全员发动,挖掘潜能,使全社会积极关注招商引资工作,参与招商引资工作,以迅速拓

展招商引资渠道。在采取政策措施、市场手段的同时,辅之于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如推行干部实行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县四套班子领导和县直各部门、各乡镇分别下达招商引资任务,全面落实招商引资项目首办首问负责制、领导帮办制和限时办理制,完善招商引资项目行政首长负责制、“一把手”重大招商项目推进制、重大招商项目现场办公制以及招商引资投诉追究制度,把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标准严格考核,实行重奖重罚,从而将招商引资工作扎实稳步推进,把招商引资工作一以贯之地开展下去,这些措施的实行,给全县干部招商引资工作增加了压力,增强了动力,充分调动了他们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突出重点,不断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方式

招商引资必须因地制宜,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认真研究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特点和投资动态,大力拓展上门招商工作。实践告诉我们,要使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必须以产业招商、以资源招商、以特色招商,同时要不断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方式方法。我县为了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精选了一批固镇籍在外工作人员以及曾在固镇工作过的人员,在全国各重点城市建立了招商代理点,实行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中介组织招商,培育了一支招商引资经纪人队伍;加强与友好县市的交流与合作,实施联动招商;大力发展以商招商、网上招商和参加经贸洽谈等新的招商引资方式。同时我们积极探索节日招商等新的形式。2002年9月,我县精心组织,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固镇花生节。通过这次花生节,吸引了全国各地300余名客商云集固镇,共达成合作协议44个,协议资金3.4亿元。

六、加强招商引资人才队伍建设,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招商引资人才队伍,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保证。为加强招商引资人才队伍建设,县委、县政府实施了招商引资人才工程,建立了招商引资人才档案,对县招商引资机构、县工业园区实行人才优先选用制,凡县招商引资机构或工业园区选中的人才必须去工作,不去的予以免职处理,确保将优秀的人才优先放到招商引资工作领域。同时,加强对招商引资人才的培训力度,通过轮训、印发简报、讲

座等形式,对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了包括县情知识、政策、经贸知识、谈判技巧等招商引资基本技能培训,增强了招商引资的针对性,提高了招商引资的成功率,造就了一批专业招商人员。招商人员能够谙熟招商项目与国内招商动态,具有“钉子”精神,看准的项目就步步为营,紧盯不放,一盯到底,以诚感人。

七、强化服务,建立规范高效的招商引资服务体系

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以服务招商、以服务引商、以服务留商的服务体系。一方面,建立了招商引资服务机构,成立了招商局,负责招商引资工作的管理、协调、政策咨询、监督等工作;成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和经济110以及投诉受理中心,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另一方面,建立了招商引资服务制度。一是实施招商引资工作“一把手工程”。二是建立招商引资有效服务机制。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首问负责制,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领导帮办制和跟踪服务制度,对招商引资的有关事项,本县权限内能理办的手续,实行24小时限时服务制度,实行服务内容、申报要求、办事程序、承诺期限、收费标准“五公开”。三是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确保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一口式”收费工作制度,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有急必救、有诉必查、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吸引客商、感动客商、留住客商。对外商实行人性化服务,主要领导树立了“一把手”是外商的第一服务员意识,对外商进行包揽式服务,积极主动为外商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003年是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县招商引资年。我们将继续按照“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工作思路,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切工作围绕招商引资、一切工作服务于招商引资,走跨越式发展的强县之路。

下载郑州大学副校长常俊标:全面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郑州大学副校长常俊标:全面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