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师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师是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师是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师是学校制度的参与者,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教师更是自己幸福生活的创造者。”这样的教师不再以导师的身份自居,不再以先知先觉者的身份出现。而是走下“高高的”讲台,步入学生中间,做学生的朋友,做学生学习的伙伴,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按照肖川博士的理解,理想的老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宽容、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新。学会等待,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以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对学生永远都说“你能行”,给与学生的是切心的理解、充分的信任、无间的亲密。学会分享,做倾心的听者,走进孩子的内心,蹲下身子平视他们,分享孩子的喜悦,分担孩子的苦恼,用真诚的语言赞美,用美丽的心情对待。学会宽容,用开阔的胸襟、恢弘的气度对待孩子,敞亮自己的心智,灵活自己的头脑,活泼自己的思想,阔宽自己的眼界,尊重多样化,珍视个性化,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学会合作,对于不同能够理解,对于差异能够尊重,对于另类能够接纳,妥协与坚决并存,隐忍和张扬共处,退让与坚持同行,放弃和追求共振。学会选择,让教育走向民主化,走向个性化,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选择恰当的教育时机,选择最优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学会创新,从新的角度解释司空见惯的事物,以新的视界审读理所当然的的事物,对那些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警示,开放头脑,积极进取,主动探究,将教育的智慧变成信念和教养,落实在日常的、细微的教育行为中。
第二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课堂上教师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角色,我们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的去展现自我,去尝试,去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让其自主学习。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智能活动获得知识,培养情感,发展智能,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使他们生动和谐地发展。在课堂上,老师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题,立足文本,师生和谐探究、赏析,放心、放手、有效指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以及相关的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学观念。
第三篇:语文教师是语文学习的引领者
语文教师是语文学习的引领者
语文教师是语文学习的引领者,经过十多年的改革,语文教师在角色上有了非常大的改变。通过对传统课堂与新课程的课堂进行对比,我们比较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呈现不同的课程角色。但是最核心的一个思考应该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我们教师的价值是什么,教育的价值是培养人才,教师的价值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课程改革应该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样的思考可以破解改革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和负担的难题,开辟一条创新之路。
语文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学养和业务专长?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抓住最基本的语文要素,具备语文教学的基本素养,这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要找到有利于发挥自己优势特长的地方,在这个方向发展下去。这样,老师的才华,才可能在这个地方展示出来了。
教师是不是专业人才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语文教师的不可替代性就是教学技能,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呈现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参与,提问和解答,评价和反馈等。教师要有必要的学科知识,学科知识并不难,还要有专业知识,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的看家本领,这就是较高的语文知识素养、文学素养、文化素养、审美能力、语文应用能力。
语文教学要特别重视抓住哪些关键因素?
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语文学习要加强积累、在运用中积极调动自己的积累这一思想。最基本的读书、记诵、练笔等语文积累的策略应该是语文教师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工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还是要紧紧抓住读书这样一个环节,要想尽办法激励学生、诱导学生在这方面下工夫。如果学生都爱读书了,学生的语文水平不提高都不可能。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篇:校长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引领者
校长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引领者
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实现这一目标要有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支撑。校长应担负起学校发展的重任,努力做到正确把握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教师发展观,立足校本培训,创建“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专业成长氛围,打造教师专业化发展文化,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一、把握发展方向,理解教师专业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教师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教育影响源。知识信息时代,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不仅仅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而且要有较高的专业修养。一是教师要有以“学生为本”的专业精神。教育的核心是人,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又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教育是培养人的,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师要有责任感,具有乐业、敬业、和为专业奉献的精神。二是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提出:教师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三是教师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因为独生子女、问题学生的教育需要教师有把握教育时机和转化教育矛盾的机智。“填鸭式”、“满堂灌”教学,已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老黄牛似的苦和累,没能验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定律。打造高效课堂势在必行。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才能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才能领悟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不断学习、思考、实践,才能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使教师的职业人生成为“奋斗的人生,成功的人生,健康的人生,快乐的人生。”
二、立足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以校为本,研培结合。校长要重视教师的培训,面对新课程,人们缺的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教师的培训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因而必须与校本研修有机结合。通过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科研活动,研培结合,把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激发教师主动吸纳先进的教育思想、经验。促进教师修身敬业并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专项技能培训、教育教学业务培训。通过研培结合,教师能够把所学知识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对号,进而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处理。外出培训,国培学习,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教师回校后根据学习所得所悟做专题讲座或汇报课,让所有教师一起分享,从而实现专家引领,促进教师专
业化发展。2.有效课堂,听评结合。学校每学期开学初研制具体“听评课月”活动方案,以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展示课和其它学科教师常态课为载体,每听完一节课,及时组织听课领导和教师评课,共同商讨改进策略。听课的同时,教学领导在移动中查看老师教案、学生作业和听课记录。课后,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和听课体会发布日志,实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听评课活动,教师能主动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教研,促进群体教师专业成长。
3.读书交流,网研结合。一是制定读书计划,落实读书书目,开展网络研修。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积极倡导“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浸染校园”的理念。学校建立开放式图书馆,提供教师可读性书籍及学习笔记。每年利用寒暑假,教师自选有关说课评课、班级管理、名师与课堂等方面的书籍,如《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班主任最关键的管理细节》、《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小学数学卷》等书目,抽时间阅读。平时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学习课标、语文基础知识等。教师自觉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教育随笔,发布吉林省教育社区个人博客空间,与大家交流互动,分享读书收获与快乐。网络研修,让教师目睹了一些名师、专家的风采,也结识了很多名师、教育科研人员,他们先进的理念,睿智的思想,对所从事的事业情有独钟,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多启示。二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效果查验活动。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示会,学习心得、经验交流会,读书收获演讲赛等,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读书活动的积极性,使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三是开展论坛“每月推荐,教师阅读回复”活动。学校依托吉林省教育论坛版块“教师读书”栏目,每月推荐一篇文章,教师自主阅读、回复。如:《班主任工作漫谈》、《老师你会说话吗》、《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师魂不朽》、《会教的老师与不会教的老师的区别》、《浅谈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等篇章,从班级管理、师德修养、专业发展等不同方面精心推荐,引领教师怎样做最好的老师。每次推荐文章后,第一时间在学校QQ群发布,教师会自觉抽时间阅读、回复、交流;学校也会不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学习、交流研讨。由于所选内容贴近教师生活,案例真实可信,利于教师自身发展,深得教师喜爱。网络空间人人通,论坛每月推荐阅读,发帖、回复、帖内回复,教师的阅读、交流互动不知不觉将读书内化为一种行动,形
成一种习惯。
厚积才能薄发,各项读书活动的开展,拓宽了教师读书形式,丰富了教师读书内容,有效提升了教师理论水平和教
育教学能力。
校长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能自觉充当“导师”与“助手”,善于发掘教师的潜能,发展教师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队伍才能实现专业化、知识化,这所学校才会健康发展、长远发展、科
学发展、优质发展。
第五篇:做学生思想的引领者
2011级高二年级班主任专业提升学习材料(1)
做学生精神世界的引领者
我们平时总是感叹:学生是越来越聪明了,却又越来越难教育了!常常抱怨他们缺少自省意识和责任意识,抱怨当今社会的种种流弊在他们的心灵扎根萌芽,抱怨传统美德从他们的精神世界失落。却很少思考: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班主任又可有怎样的作为;如何去扭转种种不利于学生精神成长的局面;如何去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诚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引导和纠改,当是班主任常抓不懈的事务。但班主任不只是到班上转转,不只是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宣讲,不只是对学生的简单管理,更不只是关心学生的成绩。
周国平说过:德育是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所以我认为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应是参与学生精神世界的构筑,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
学生精神成长的历程,是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整合成型的过程,是一个充满酸甜苦辣的过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碰到许多困惑:如何在学业的沉浮中炼就不骄不馁的镇定?如何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赢得普遍的赞誉?如何与父母保持流畅的沟通?这些困惑,会导致学生情绪失落,心智低迷。如果我们对此不加以关注,很可能引发学生情感上的挫伤,进而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错位。那么,如何去构筑学生精神世界,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
要能真正做到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引领,首先必须改变错误的教育方式。
1、要变灌输型为引导型。
“重道德规范灌输、轻选择能力培养”是长期以来德育模式的特征。这种倾向偏离德育的培养目标,缺乏道德选择能力。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不是只灌输一种道德规范和标准,而是要提供两种以上的可能性,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判断和选择。
在去年高一开学的第一次班会上,我并没有宣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更没有约法三章,而是以“迎接挑战”为题作了一个主题发言,其中有这样几段:
高中生活直接决定你们人生的规格和品位,决定你们的前途和命运,决定你们的事业和成就,决定你们荣辱和福祉。在此刻,只想对大家说,要准备迎接挑战。
你们要学会接受失败。你们每个人都一直是当地的佼佼者,在小学、初中和家庭中都受到种种特别的关怀和照顾。能来到九江一中,更可能使你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你们身上往往承担着沉重的社会预期和自我预期。但是来到一中,你们会发现,这里真正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同学都可能比自己在某一方面更为优越。因此,你们中的很多人,都将在一中迎来你们人生对自己能力和预期的第一次反思。你们当中,全班除一人外,不可能总成绩全班第一;甚至你们不大可能指望自己在某一门课能保持全班第一,你们更不可能在学习以外的其他所有方面都全班第一。挫折当然不仅会来自学习,而且还可能来自生活以及其他方面。因此,你们必须从现在起就调整自己的心态,必须准备坦然接受这一切,甚至准备接受“失败”,学会如何坦然地面对这种“失败”。
你们还必须有更高的人生理想和人生境界。著名哲学家 冯友兰先生曾经概括出四种人生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对人生毫无觉解,浑浑噩噩,混混沌沌,对外界不知不识,糊里糊涂,一切任其“自然”。功利境界,对人生有所觉解,但都是为己,一切行动都以求利为目的。道德境界,对人生的义务和意义有清楚的觉解,能正确处理人我群己关系。天地境界,对社会人生、宇宙万物有彻底的和最高的觉解,不仅能知天事天,而且能乐天同天。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论虽然不无局限,但他提倡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是有积极意义的。作为一个优秀的一中人,你准备选择哪一种人生境界?
这个主题班会,对刚进一中的农村班学生是一次很好的思想冲击和精神滋润。有一位学生在他的周记里曾说:这次班会使我有醍醐灌顶之感,让我清醒地认识自己,明白了以后的路该怎么走,这种影响可能波及到高中三年乃至一生。
2、要变耳提面命型为平等对话型。
有一种错误的教育观念认为:主体是以一种“我——它”关系为前提的,即“我”总是以一种权威的方式去对待“它”,“我”对于“它”拥有决定支配权。因而把教育沦为一种权力主义。他们不知道应蹲下身子,以平等的目光和心灵来面对学生;不知道应从学生角度去考虑,自觉地拒绝教师的权威的诱惑。
在这方面,我有过一次深刻的教训。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在2006年4月1日的早上,我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班上,同学们也像往常一样差不多到齐了。我来到讲台前,发现干净的讲台上,散布着几枚面值不一的硬币,我习惯性地去整理,却发现硬币粘在上面,无法拾起,这时下面的同学都在抿嘴而笑,我意识到有人在搞恶作剧,原来硬币是用强力胶粘在讲台上的。我一时处在难堪的境地,于是情不自禁地板起了脸,声色俱厉地说道:“谁放上去的谁自觉地把它拿下来。”下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大家都悻悻地看着我,没有人主动上来,我又一次大声说道:“请赶快上来!”这时一个男生红着脸走上来用小刀把硬币弄了下来。大家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班级气氛有些压抑。我却依然用训斥的口吻说道:“讲台是公共财物,不准随意损坏;讲台更是神圣的地方,不许随意践踏。”然后愤愤地离开教室。事后我才知道,这天是愚人节,学生本想给我开个玩笑。但我的这些不冷静且不理智的做法,一下子拉开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之后一位直率的同学在周记里说:“你的这一做法,使你的形象一下子暗淡很多,觉得你是一个没有情趣的老师,我们都不敢与你亲近了。”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利用班会课,公开向大家道歉,坦诚地与大家交流,真诚地希望大家指出我工作中的不足。但这种负面影响并不会一下子完全消除。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开始全面反思我的教育方式。
纪伯伦曾说:“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
周国平也说过:“与大人相比,孩子诚然缺乏知识。然而,他们富于好奇心、感受性和想象力,这些正是最宝贵的智力品质。与大人相比,孩子诚然缺乏阅历。然而,他们诚实、坦荡、率性,这些正是最宝贵的心灵品质。相反,有那么一些童心已经死灭的大人,执意要把孩子引上自己的轨道。在他们眼中,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行,一切都要大人教,而大人在孩子身上则学不
到任何东西。”
作为一个教育者,只有明白这些,才能真正做到放下权威与学生平等对话,才能发自内心地去爱每一个学生。
要能真正做到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引领,还必须转变落后的育人观念。
1、不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精神健康和全面发展。
周国平说过:“教育应使受教育者现在的生活就是幸福而有意义的,并以此为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看教育是否成功,就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蒙田在《论教育》中也有一段形象的描述:“如果我们灵魂的步履不怎么安祥,如果我们的判断力不怎么健全,我宁愿我的学生把工夫用在打网球上,那样至少他的身体会比较灵活些。试看他‘研究’了十五六年学问回来,却再没有比他更不会干事的了。你发觉他惟一的长进,就是他的希腊文和拉丁文使他变得比离家时更骄矜,更傲慢了。他应该带一颗丰盈的灵魂回来,却只带回一颗膨胀的灵魂。这些教师,是自诩为最有益于人类的人;他们不仅没有把人家交托给他们的学生予以改善、提高,反而把人给带坏了,并且还要人酬报他们的毁坏。”
这些话精辟地道出了教育的本质,而我们的教育现实却与这一教育本质渐行渐远。
面对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夹缝中生存的教育现状,班主任工作要做到回归教育的本质,显得尤其艰难。但越是艰难越显重要和珍贵。因此,我们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智慧去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为学生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
基于这一认识,在班级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精神健康和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关注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我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我们班有三位同学参加了模联活动,有五位同学参加了校舞蹈队,有六位同学参加了学校新一届学生会和团委工作,参加奥赛班的有三十多位,参加学校其它兴趣小组的也有很多,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且在各种活动中,都有不俗的表现。开始我也担心过多的活动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但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我班有个叫姜梦莹的女同学,她参加的社会活动是最多的,模联活动她参加了,校舞蹈队她参加了,奥赛班她也参加了,并担任了新一届校团委的组织部长,在各种活动中她都认真投入,得到了指导老师的一致好评。她的学习成绩也十分优秀和稳定,一直保持在班级前
十、年级前五十的位置。这些有益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她的能力,而且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不仅使她现在的学习生活变得幸福而有意义,也为她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
2、不只是关注学生的现在,更要关注学生的未来。
要能真正做到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引领,班主任必须是一个智者。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清,有洞察世事的眼力和判断力。任何一名学生都向往成功,任何一名家长都期待孩子成才。所以一个好的班主任必须帮助学生设计明天的蓝图,帮助学生规划人生,设计未来。尤其是我们高中的班主任。高中三年,学生要面临很多关键的人生选择,都需要我们作一些充满智慧的引领。比如高一结束时的文理分科,我先从三个方面给学生加以引导:一是理想前途,一是兴趣爱好,一是个人实际。道理讲清之后就完全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我班十二位选择文科的同学,在申请表的选择理由栏里,写下的大多是“我的理想是做一位哲学家”“我喜欢法律”“我的目标是北大文学
院”,很少有人写“我理科不行而选择文科”的。这十二位同学,在我班排名前十的有四位,排名前二十的有六位。在新高二农村文科班中,前十名中来自我班的有五位。他们的离去,对十六班的整体实力的确有很大的影响。尽管心里有很多的不舍,但为了他们的明天,我能做的只是为他们祝福。他们也是怀着难舍的心情离开十六班的,记得在分班上课的第二天晚自习快结束的时候,十二位同学一起回到十六班,他们一个个抱着我和其他同学失声痛哭。那种场面至今想来仍让人感动。
因此,我们如果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能够充分感知学生的乐哀好恶,能够真正与学生建立起同呼吸共成长的关系,无疑是将自己的工作提升了一个高度。
如果学生的精神世界开始弥漫阴霾,我们就及时送去几缕阳光;如果学生心灵的天空刚刚飘起雨丝,我们就让雨中升起一道彩虹,这样的教师是何等幸福的教师!如果学生情智的花园萦绕着鸟语花香,我们就让自己做花下悠闲的青草;如果学生信仰的高地枝繁叶茂,我们就让自己做树间无声的溪流,这样的教师,是何等精神富足的教师!
其实,我们每一个都可以成为这样幸福和精神富足的人。
读后感:
2011级高二年级班主任专业提升学习材料(2)
做学生思想的引领者
有这么一位班主任从未见她与学生高分贝音量说过话,但学生都愿“诚服”于她;从未见她手把手的指导班级活动,但她所带班级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均能取得最优异的成绩;从未见她被问题学生搞得焦头烂额,但再特殊的学生到她班上都会“全新亮相”……。她就是被学生昵称为“段姐”的段雪爱老师。
段老师是06年进入园区校,自进校以来一直担任我校的高中班主任,常困惑于她的带班“法宝”是什么?常想从她身上“偷师”些技巧来轻松应对班级的“疑难杂症”。利用北京夏令营的机会,与段老师进行了一次深度交流后,感觉自己好渺小,其实外人看来的“法宝”“技巧”在她的实践中无非就是以下几点:
一、用心交流,理性沟通
高中学生已经走过了初中的懵懂期,逐渐在形成自己的完善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力求长大的心理让他们不再需要初中班主任式的“管头管脚”的教育,他们需要一位灵魂工程师给予人生的引领,需要成年人式的对话,需要用道理令他们折服。段老师深知这一点,所以她从不会勒令学生做什么,总是希望他们做什么,然后告诉他们希望的理由,道理何在。就如班级卫生管理,各自为营是高中班级的“通病”,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段老师的方法是以寝室为单位,一个寝室分管班级卫生一周,看似劳动强度很大,其实不然。每个寝室四位同学,一周的班级卫生都承包给他们,责任心油然而生。而且因为是朝夕相处的同学,他们能自我分工,自我督促,自我调整时间,俨然把班级卫生当做自己寝室般对待。再加之段老师有关成年人责任心教育,组织能力锻炼等提升高度的道理解析,学生心悦臣服的接受如此的安排。而事实证明,施行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虽然一周中对他们的精力有所牵制,但要近二个月才轮岗一次,都欣喜不已。令多数老师头痛不已的班级卫生问题在段老师的稍加点拨下迎刃而解了。由此引申到班级其他事务的管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同学关系的协调等具体事宜,只要把道理讲通、讲透,用成年人的理性与之沟通,学生自然会诚服于你。
二、提升思想境界,营造良好班风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当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精神境界达到一定高度后,行动便变得轻松而且主动;当一个班集体成员整体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境界提升到一定高度后,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就形成了。段老师带的是理科班,班上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是聪明调皮的男孩子,要做他们的“山寨之王”真是不容易。段老师认为与其使他们被动的“听命”,不如发挥各自的优势为班级的“独占鳌头”做贡献。所以,班级在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后,把它转换成响亮的口号张贴在班级的醒目位置,同学、老师每天都能看到,久而久之,成为一种精神引领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大家在做每件事时都会以此为标杆。篮球赛、运动会、红歌会等学校的各项大型比赛,他们永远跑在了最前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为可贵的是,所有活动从筹备、排练到正式演出,段老师只要指明一个方向,学生立即会去贯彻实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无须老师过多参与。这让我想起著名教
育家,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在其《新基础教育》中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四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 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有效的诠释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班级管理更应该如此,班级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才是班级各个活动的具体参与者,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引领者,大可不必面面俱到、越俎代庖。作为班主任不能过分注重自己的个人权威,要通过健康舆论将自己班级管理的个人意愿转变为集体的意志,使班级由“我的”变为“我们的”,这样班主任的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三、给予学生信任,成为学生朋友
就像每位班主任一样,段老师也会遇到特难缠的“问题学生”。留长发,懒散,心思不集中,对老师的教育置若罔闻等等行为无不挑衅着你的教育,训练着你的耐心。段老师是名数学老师,她运用数学中迂回曲折、另辟蹊径的求解方法来应对这些学生。小A在初中阶段就是学校出名的难调教对象,穿着另类,早恋,玩世不恭,对老师的教育采取“刀枪不入”之法应对。段老师居然无视他的这些缺点,光看到他对数学的敏锐性、整齐美观的作业本、接受新事物的迅速度、对未知领域的浓厚兴趣。因此,作业本的展示有小A同学,合唱比赛的音乐合成是小A同学,篮球场上的主力又是小A同学。某一天我在走廊上遇到小A惊呆的发现原本像“鸟巢”的发型居然变换成清爽的学生头,把这喜讯告诉段老师居然了解到他在其他方面的改变,热衷于班级活动,学习兴趣的急速上升,寝室卫生的捍卫者……我想段老师当然不会没有看到小A先前的缺点,无视的目的是因为她要放大他的优点,布置任务就是给予信任。所谓信任赢得理解,理解赢得尊重,尊重赢得参与。学生们当然也已看透了老师的求解方法,“段姐”的昵称正是对这种方法的喜爱的反馈,这正是他们成为朋友的信号。
当我们发现在学生后面拿着鞭子驱赶学生或苦苦哀求学生向前无用时,不如跑到他们前面为他们树立一个目标,并带领他们向前冲。
学生处评语: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人是卑微而脆弱的,如一棵苇草,但因有了思想他就坚韧而强大起来。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一定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将学生凝聚在他周围,学生在他的引领之下一定会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断进取,思想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提升,灵魂得到塑造。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