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及学时计量标准
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及学时计量标准
一、规范性培训是指县及县以上的规范性培训;灵活性培训是指校内各类培训;
两类学时每学年达80学时。
二、继续教育学时计量标准:
1、听课者,每小时一学时;担任主讲者,(省)
9、(市)
7、县(区)
5、(校)2学时。
2、每学期师德修养心得计10学时,中心、自学笔记和自学心得计10学时。
3、参加职业技能训练合格计20学时,优秀计30学时,良好计25学时。
4、参加课题研究:国家级40学时,省级30学时,市级20学时,县级10学时,校级5学时,参研人员按主研人员的三分之一计算。
5、参加学历教育每及格一科计15学时,正在进修的每学科计1学时。
6、论文获奖、发表,国家级20学时,省级15学时,市级10 学时,县级8学时,校级4学时。
7、承担教师进修提高的指导教师,计10 学时。
8、参加教育教学方面的竞赛获奖者,国家级一等奖20(省
15、市
10、县8)学时,二等奖15(省
10、市
8、县5)学时,三等奖12(省
8、市
5、县3)学时,校一等奖3 学时、二等奖2学时。
9、计算机C级合格计10 学时,B级合格计15 学时。
10、普通话等级检测达二级甲等者计15 学时,二级乙等者计15 学时。
11、参加五项技能合格者计15 学时。
12、暑期参加校本培训计25 学时,参加学校教研、备课活动计40 学时。
三、参加各种上级培训发有学时证书的按实际核定的学时计算。
第二篇:继续教育学时核定标准
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工作,根据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部长令第25号)和《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继续教育证书管理暂行办法是规范继续教育证书管理,促进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继续教育内容分为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
第四条 公需科目是指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政策法规、基本理论、技术、信息等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培养、现代科技知识、职业道德教育、团队协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内容。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确定,集中或分级组织实施。
第五条 专业科目是指本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行业专业新理论、技术、信息,以及行业内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研究科研、生产、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等。专业科目由各部门、各行业根据行业专业发展需要统一确定,集中或分级组织实施。
第六条 参加和接受继续教育是每个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80小时,其中专业科目不少于56小时,公需科目不少于24小时。在继续教育内,学习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现已实行学分制的行业部门,学分与小时的转换由各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办法。
第二章 证书发放
第七条 《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印制管理。
第八条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级各部门按照继续教育证书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和《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管理号编码规则》(见附件),负责本辖区、本部门继续教育证书的申领、编号、签发、备案、审验和发放管理工作。
第九条 继续教育证书由专业技术人员本人或单位集中保管。证书丢失、损毁以及登记填满后,应按发证渠道及时申请补发或更换继续教育证书。
第三章 证书登记
第十条 继续教育实行证书登记制度。证书登记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小时、内容、形式、起止时间、考核结果、施教机构等。
第十一条 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取得的各种有效证件,是继续教育证书登记、审验和复验的依据。参加由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认可的下列继续教育形式之一的,凭相关有效证明,在继续教育证书上登记:
1、参加继续教育基地和单位主管部门举办的进修班、研修班、培训班;
2、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实习进修;
3、参加相应的学历教育或攻读学位;
4、参加国内外学术讲座、学术会议;
5、出国进修;
34567-
第三篇: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参考标准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专业技术人员 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参考标准(修改稿)
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时间登记可以采用“学时”或“学分”两种形式:
1、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学习,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按20学时认定,经培训但考试未合格者按10学时认定,未参加培训者不能参加考试。
2、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以增新、补充、拓展、提高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各类继续教育短期培训学习,按实际学习课时认定。没有明确授课时数只有授课天数的培训学习,按每半天3学时认定。
3、参加各类非学历培训,凭培训合格证书按4学时折算1学分,凡集中培训学时超过56学时的,凭培训合格证书登记14学分。完成市级、区县(自治县)课程培训并考试(含补考)合格,每科计3学分。校本培训按4学时折算1学分。
4、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攻读学位或课程进修,凡考试考核合格,按每门课程规定学时数认定。由于本人未达到工作岗位学历要求而参加的学历学习,其学时不予认定登记。
5、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部委举办的学术会议认定6学时,报告论文者,2000字以内另加5学时;2000字以上另加8学时。参加省级学术会议认定5学时,报告论文者,2000字以内另加3学时;2000字以上另加5学时。
6、专业技术人员应邀讲授继续教育课程,按实际授课时数的两倍认定学时;讲授学术报告或讲座,按实际学时数的3倍认定学时。
7、专业技术人员出版著作(译作)或发表论文,编写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正式出版的教材、专著,按每万字(本人所编写部分)6学分计算;参加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编写,每门计3学分,主编、副主编、参编依次递减0.5分。撰写论文在报刊上发表,凭报刊原件按国家级、市级(院刊)、区县级第一作者分别计4、3、2学分,第二、三作者依次递减0.5分;论文评选(其级别以刊号为准,其它以主办单位的层次确定,教育学所属各专业委员会应降低一个层次确定)凭获奖证书,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4、3、2学分,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3、2、1学分,区县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2、1、0.5学分,区县级教育专委会一、二、三等奖分别计1.5、1、1学分,校级一、二等奖分别计1、0.5学分,同一论文或著作多处发表或出版,只按其中的最高学时认定,不得重复登记。
8、科研成果获奖、项目鉴定、验收、立项按等级分别折算登记学时,如下表: 获奖成果(单位:学时)获奖等级 学时 类别
特等
一等
二等
三等
大型企业级、院级
500 300 200 100
厅、局级、区级
800 600 400 200
省、市、部级
2000
1000 800 500
国家级
3000
2000
1500
1000
鉴定、验收、立项的项目(单位:学时)类别 学时 等级
鉴定
验收
立项
大型企业级、院级
60
30(10/年)
厅、局、区级
200 150
120(40/年)
省、市、部级
300 200
150(50/年)
国家级
1000 500
300(100/年)
注:(1)国家级奖项是指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社科规划奖和国家级教育科研成果奖;市(省)部级奖项是指市(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务院各部(委、办、局)所设奖项;区级奖项是指区级人民政府或市(省)级政府的各部(委、局、办)所设奖项。
(2)成果的主要贡献者,记该项成果全学时,其他参与者按顺序依次减20%(以获奖证书为准)。
(3)结合实际工作进行的技术改进成果、管理成果或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其成果虽未获奖,但经单位证明有明显效益的,可按4—10学时登记。(4)逐级评审的成果,按最高等级登记学时。
9、专业技术人员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撰写的学术论文、专题(专业)调查报告等虽未经正式发表,但经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认定确有使用或参考价值,可按6-12学时认定。
10、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以及各类职称资格、职业资格考试合格者,按初级30学时、中级40学时、高级50学时认定,参加了考前培训但考试未合格者按其1/2学时认定。
11、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援藏、援外、国外学术活动,按每半年60学时认定。参加三峡库区、武陵山区专业技术服务,按每个月30学时认定。
12、取得专利者凭专利证书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分别计10、5、2学分。
13、到企业顶岗实践锻炼者凭过程资料和企业合格鉴定证明每月计4学分。
14、带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教师凭过程资料和企业证明每周计2学分。
15、参加学校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与运转工作者凭学校证明按贡献大小分别计2、1学分。
16、参加与企业的联合科研项目攻关或产学研项目研究者凭项目合同计6学分。
第四篇:4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办法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办法
为适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事业发展需要,规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育部第7号令)、《省人民政府转发省教委关于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意见的通知》(鄂政发【1999】36号)、《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及“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要求,结合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对象为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职业中学以及其它教育机构的教师(以下统称“中小学教师”)。
第二条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与管理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由各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具体组织实施。
第三条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工作的业务指导及省本级集中培训学时登记工作。市(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负责本级教师培训学时登记,并对所辖县(市、区)教师培训学时登记与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抽查。县(市、区)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负责本级教师培训学时登记,同时对中小学校教师培训学时登记进行审查,建立本级教师培训档案。中小学校负责本校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及远程网络培训学时登记,受理校外培训登记,建立本校教师培训“台帐”。第四条 纳入学时登记的培训包括: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
2.各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或同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教师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
3.中小学校组织开展的校本培训。
4.中小学教师参加提高学历层次(幼儿园教师参加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小学教师参加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中学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教育)的培训。
5.经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教育科研机构依据业务职能举办的集中培训。
第五条 本省范围内各级各类培训机构举办的集中培训须在年初向同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纳入培训计划;年终须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报告培训情况。各培训单位须在培训通知中标明培训学时并切实采取措施达到承诺的时间与标准。
中小学校依据学校教学实际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因地制宜组织校本培训,校本培训计划报同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备案。
第六条 中小学教师参加集中培训结束后,由培训单位对培训合格人员据实发放“中小学教师培训学时登记卡”(以下简称“登记卡”)。“登记卡”是中小学教师在其任职学校申请登记学时的唯一依据,由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统一格式,各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印制,并根据各培训机构考核合格名册核发。“登记卡”遗失可向培训单位申请补发。第七条 国家级、省级培训的学时登记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培训业务管理机构转发的培训通知及学员“结业证书”为依据进行登记。
第八条 中小学教师培训每5年为一个周期。在培训周期内须完成360学时的培训任务,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180学时。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须完成120学时培训,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60学时;在完成试用期培训任务后,应继续参加5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并完成规定的学时。班主任教师每五年须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培训者及培训管理者每年学习研修时间不少于72学时。
第九条 教师参加集中培训每天按6学时计算,不包括报到与返程时段;远程网络培训按照课程计划所设学时进行登记。
第十条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是记载教师参加培训活动的有效凭证,是教师考核、职务聘任、晋级、教师资格证书登记注册、年审的必要依据。《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由省教育厅统一制定标准格式,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印制发放给每位中小学教师,用于学时登记。
第十一条 中小学教师培训学时登记实行检查制度,由各教育行政部门教师管理(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培训周期结束,完成周期学时任务的教师,由各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在其《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上加盖“周期学时完成”专用章,由教育行政部门教师管理(培训)机构验印。
第十二条 中小学校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将教师培训的原始资料、证明材料等纳入教师业务档案进行管理。
第十三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培训学时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对违反规定、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者,视其情节予以严肃处理。
第十四条 附则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折算标准参考《省教委关于印发<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鄂教师【1998】024号)执行。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办法。
2.实行网络登录培训学时的,按网络管理系统授权的有关规定办理。网络登录的学时与“中小学教师培训学时登记卡”和《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登录的学时具有同等效力。
3.本省范围内的各类集中培训发放“结业证书”的,须在证书上注明培训学时。
4.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2013至2014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规定
2013—2014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规定
一、学时登记审核资料:
本学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审核以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建设(公需科目)、课程标准解读培训与考核和其它灵活性培训资料为依据。
二、登记范畴:2013年9月1日——2014年8月31日期间完成的继续教育活动。
三、学时要求:
本学内试用期教师及前两年考入的特岗教师继续教育总学时不少于120学时,其中规范性培训不少于60学时;其他教师继续教育总学时不少于100学时,其中规范性培训不少于60学时。(学总学时=规范性学时+灵活性学时)
四、本学规范性学时组成
本规范性培训学时=“师德教育”培训学时+“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建设”培训学时+“正课教研”培训学时+学历提高学时+参加国家、省、市、县级其它规范性培训学时(大于或等于60学时)
(一)“师德教育”培训
1.学时:该项目属规范性培训,经检查和考核合格者每学年计10学时。2.要求:在教育教学岗位上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每学期有一篇师德教育心得(每篇不少于500字),无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如有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受到通报及以上处分的不予登记学时。
3.登记审核资料:学校检查记录。
(二)“正课教研”培训
1.学时:该项目属规范性培训,考核合格者计24学时。
2.实施:各中小学校继续教育登记员按本校活动开展情况登记学时。
(三)“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建设”培训
1.学时:该项目属规范性培训,经考核合格者计26学时。
2.实施:在学校辅导教师的指导下,经培训且考核合格者计26学时,(四)学历提高(或第二学历)
1.学时:该项目属规范性培训,函授学员每学期计15学时,一年计30学时;自考学员每合格一科计5学时;离职进修学员每学期计40学时,每学年计80学时。
2.要求:按“十二·五”规划:50岁以下的小学(幼儿园)教师专科学历达80%以上,45岁以下教师本科学历达20%以上,45岁以下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75%以上,高中教师本科学历达98%以上,研究生学历(含课程进修)达15%以上。符合上述条件者方可纳入继续教育学时登记范畴。
3.登记审核资料: 非自考生凭录取通知书、学籍档案进行登记;自考生凭课程成绩单进行登记;离职函授者凭毕业证或学校证明进行登记。
(五)参加国家、省、市、县级其它规范性培训: 由负责培训的机构按实际培训情况折算并登记学时。
五、本学灵活性学时组成
本学灵活性学时=职业技能学时+其它灵活性培训学时(大于或等于40学时)
(一)职业技能学时,主要指本学培训合格的职业技能(普通话、信息技术、教学技能、三笔字、简笔画、教具制作与使用、组织教育活动等项目)学时。
1.学时:普通话水平测试达二级甲等计8学时,达二级乙等计4学时;其他项目经培训合格者每项计4学时。
2.登记审核资料: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二)其它灵活性培训学时
其它灵活性培训学时=业务自学学时+科研成果学时+教育教学研究学时+教育教学竞赛获奖学时+指导新教师学时
1.业务自学
①学时:每学期计10学时,一年计20学时。
②要求:教师按制定的学专业发展规划和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学校的统一安排,有“专业发展规划”、“自学笔记”和“自学心得”,自学笔记每期不少于5000字,自学心得每期一篇,每篇不少于500字。
③登记审核资料:学校检查记录、《继续教育学习簿》,考查教师专业发展变化情况。
2.科研成果
①学时:参见《学时折算标准》
②登记范畴:出版教育教学专著、出版教辅读物、承担课题研究、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交流教育教学论文(经验)
③登记审核资料:成果原件、获奖证书。3.教育教学研究
①学时:参见《学时折算标准》
②登记范畴:讲、听、说课活动,讲、听继续教育专题讲座。③登记审核资料:听课、听讲座由任职学校统一安排检查,并在学时审核时提供听课汇总表;《继续教育学习簿》中“公开课教学设计”部分,如属讲座,应有安排文件及培训讲义。
4.教育教学竞赛获奖
①学时:按获奖级别计算学时,参见《学时折算标准》
②登记范畴:经学校同意,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业务部门举办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竞赛并获奖;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
③登记审核资料:获奖证书原件、指导学生获奖证书原件。5.指导新教师
①学时:每学期可计10学时,一年计20学时。
②要求:根据学校安排,承担新教师进修提高的指导工作,有指导计划、有具体活动、有实际效果。
③登记审核资料:学校安排文件、指导计划、指导记录。
苍溪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学时
2013—2014学登记审核办法
一、审核程序及实施要求:
学时登记审核必须遵循“登记员登记——任职学校初审——教师进修学校复审——教育局监督”的程序进行。
1.登记员登记:
⑴按市、县继续教育要求,在每学年开学一个学月内完成以下事项: ①在“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选择“样表打印”,打印出“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师个人信息登记表”,分发给所有教师填写,填写后由登记员在系统中更新教师基本信息;
②在群共享中下载“调入/调出教师信息表”规范填写好于2014年4月4日前发送至1139603582@qq.com中,由具有权限的县教育局管理员负责更新;退休教师,在办理了手续后可以从系统中删除。
③将本校本的校本研修计划登记到系统中的“培训计划”模块中。⑵按月收集、整理好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资料的原件或复印件,并装入教师继续教育个人档案;在每学月(开学第二学月起)1——15日期间根据上学月的校本研修计划在系统中进行培训登记(内容必须据实填写,开始时间不得与其他培训班相重合),每学月16日——当月底由进修校管理员在网上审核,待培训信息审核后,登记员在系统中将学时信息登记到每个教师人头上。另:对到校支教及借调到本校的教师,登记员为其提供学时信息,每学期结束时由教师本人送回原学校并登记。
⑶终结审核时,学校登记员按教师进修学校通知的时间和地点参加学时审核(必须按时进行审核,在规定时间内不进行审核的学校,不再进行补审,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登记员负责),审核时必须带齐下列材料:
①、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建设(公需科目)考核合格证书; ②、课程标准解读培训考核合格证书;
③、《学校继续教育活动档案》(学校校本研修安排计划、校级公开课安排文件、教师听课节数汇总表、指导新教师安排文件);
④、“个人学时统计表”和两份学校的《学时报表》。将系统中的“学时信息统计”模块中的“按个人统计学时”(时间段为2013年9月1日——2014年8月31日)打印出本校所有教师的“个人学时统计表”和两份学校的《学时报表》(时间段同上),“个人学时统计表”要和学校的《学时报表》相吻合。
2.任职学校审核:
各中小学校长作为继续教育学时审核的第一责任人,在本学年结束时,须对本校教师学时情况(个人档案)进行逐一审核,确认无误后在《学时报表》和教
师《个人学时统计表》上签字盖章。
3.教师进修学校审核:
教师进修校管理员在开学后第一学月将全县教师变动信息予以更新,从第二学月起,每学月15日——当月底在网上审核各学校培训班的信息,终结审核时,审核各学校相应资料并收齐各学校的《学时报表》一份存档,对合格的教师个人学时信息加盖学时审核印章。
4.教育主管部门监督:
县教育局人事股不定期登录“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对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审核情况进行监督。
二、登记资料的保存:
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审过程核资料及学校的《学时报表》由学校档案室统一保管;教师的个人学时信息表退还给教师本人保管,用于职称评定和填写教师考核表;每教师档案资料有效期五年。
三、学时登记证明的使用
1.教师评职、晋升、评优选模需用学时证明时,教师自己提供已审核合格的个人学时信息表,遗失者到教师进修学校重新打印“教师继续教育学时通知表单”,加盖审核印章;
2.教师填写考核表时,“继续教育工作”栏内“规范性培训情况”和“灵活性培训情况”项目内容、学时数应与“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中经审核合格后的内容与学时数相符,若未完成学规定学时量,教育局考查审核时将作降等处理(在原学校评定等级基础上下降一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