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升内涵重实效创建特色求发展
提升内涵重实效创建特色求发展
旧县乡小学(2011年—2014年)学校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深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人享有良好教育为目标,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己任,以新理念引领,高标准定位,积极构筑教育持续发展新高地,和谐宜人新校园。我们将继续坚持“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办学宗旨,秉承“剪下生花、精微致远”的办学理念,以绩效考核为动力,强基固本,牢牢把握住新一轮发展机遇,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校本研究,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办学底蕴,凸现学校特色建设新亮点,彰显学校品位。
二、学校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力推进素质教育为主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高举自主创新的旗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基,为孩子的最优发展服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之路。以县教育局大力推进课改和学校特色建设为契机,全面开展“少儿剪纸艺术”教育活动,立足规范和创新,彰显教育特色,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成长的舞台。
2、办学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学校工作紧紧围绕“一切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来展开。坚持“夯实基础,提升学校教育内涵,塑造高素质学生群体,打造研究型业务型教师团队,构建和谐校园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努力办成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社会认可的现代化学校。
3、培养目标
坚持以“扬民族文化、育时代新人”为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掌握一些实用性较强的通用技能,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自立、自理、自强的“现代人”。
4、办学特色
在“剪下生花、精微致远”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坚持“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办学宗旨,发挥武胜剪纸项目上的优势,精心打造和培育我校“少儿剪纸艺术教育”办学特色。
1)特色项目年(2011、2-----2012、1)确定“少儿剪纸艺术教育”为学校特色项目。
2)特色创建年(2012、2-----2013、1)成为我县具有一定影响的特色学校。
3)品牌提升年(2013、2-----2014、1)以课题研究推动品牌学校打造。
第二篇:提升内涵重实效创建特色求发展
提升内涵重实效创建特色求发展
——马厂小学(2011-2014)学校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严肃工作纪律、提升工作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为着力点,沿着以管理促进规范、以规范提升质量、以质量推动发展的办学之路,大力创新学校管理制度,推进教育和谐发展,实施“科学、民主、规范、高效”管理,抓实过程,抓严细节,增强制度管理的约束力、学校精神的推动力、激励机制的驱动力、正面典型的影响力,营造和谐校园、书香校园,务实地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
二、工作回顾
1、学校现状
目前我们马厂中心小学下辖三所教学点,附设东、西两所幼儿园。小学共有3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72人,教职工136人,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06人,占教师总数的78%,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51人,占37.5%,学历合格率达100%。
2、成功经验
①提升品味。我校去年整体搬迁到原马厂中学校区,为营造新校区的文化氛围,我校用读书名言、励志对联等点缀花园的每根廊柱;用儿歌、三字经、成语故事、班级名片等点缀每一面墙壁;用“名人名言”灯箱点缀每一根灯杆,使师生在优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感悟人生。
②注重德育。我校以“养成教育”为特色,本着“教孩子六年,要为孩子的六十年负责”的理念,以弘扬文明和习惯养成为主攻方向,积极开展“好习惯标兵”评比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③强化责任。根据沭教办〔2011〕12号文件的要求,我校积极开展“责任文化专题活动”,要求全体老师认真学习并践行《带着责任去上班》。通过签订师德承诺书,面向社会公开承诺,强化教师责任意识,深化教师责任内涵,明确教师岗位职责,在深化责任教育内涵中引领学校发展,增强学校创造力、凝聚力,打造和谐校园。
3、制约我校发展的因素
①养成教育缺乏全校师生共识。
②教师素质提升有待进一步深化。
③教师的学校内涵发展的深化,必须依赖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为此构建学习型组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曾几何时时,教师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继续教育形式化、走过场。当前,学校团体学习、自主学习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教师学习、思考、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学习型组织内部自学的机制还不够完
善,教师办公室合作、协调学习基础还未形成,学校面向未来发展还缺乏高素质教师团队的支撑,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停留在面上,没有深入人心,并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三、学校发展总体目标
(一)发展定位
良好品行与求真求趣融为一体,具有内涵优势的现代化城市学校。学校应具有开放、创新等优秀品质,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考虑学生实际发展状况,实现良好品行与求真、求趣的融合。学校应具有发展的前沿意识,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学校应具有弘扬、创新传统文明的文化意识,形成传承优秀文化与创新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模式。学校要以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为支撑,广泛吸纳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学校人文氛围,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共同成长、自主成长、快乐成长,具有内涵发展优势的现代化城市学校。
(二)指导思想
以教育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校内涵建设统领全校各项工作,用责任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和谐发展,用文化凝聚学校精神,引领学校成长,全面深化教育内涵,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优化管理体制,实现引领安居小学教育科学发展。
(三)办学理念
办学目标:健康快乐全面发展学有特长
教育理念:和谐发展科学育人
校训:知行合一向善向上
校风:民主崇真博学、创新
教风:德优、艺精、爱心、责任
学风:敏学、静思、自主、合作
(四)分类目标
1、办学条件:完善迁建工程和教学设备设施,建立校园网,打造数字化校园,美化学校环境,形成富有审美气息的校园环境;
2、师资队伍:构建高效的学习型组织,以校本培训为依托,创新教师培养方式,打造名师队伍,形成研训文化;
3、办学质量:创新德育模式,狠抓行为养成,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保持优异教学质量,发展艺术、体育校本体系,形成教学特色;
4、学校文化:深入推进以低碳生活为主要载体的行为养成文化、环境文化和精神文化,创建2-3个特色项目;
四、目标行动指南
(一)办学条件
1、优化学校环境,美化校园,把学校打造成城区最有文化韵味的地方;
2、打造数字化校园,实现教学条件现代化,配齐学校各个教室、功能室的现代教学、办公设备;
3、完善教育教学设备,根据学校日常基本需求及学校个性发展需求,配备各种教育教学设备,完善体音美器材及图书等资料配备;
(二)师资队伍
1、师德教育人文化
(1)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团队学习,使我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有成效、有典型;
(2)建立责任教育长效机制,推行学校岗位交流体验活动,不断增强教师责任意识,增强学校创造力、凝聚力;
(3)开展感动学校人物评选,使树身边人物,学身边人物成为学校风气;
2、教师培训校本化
(1)推进学校青年教师研修班创新发展,形成教师业务提升主体平台;
(2)根据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探索建立分层次的校本培训新模式;
(3)打造精品教研组,依托校本培训,发挥教研组功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创新教师业务交流方式方法,构建教师博客、网络群聊、青年社团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方式;
3、教师发展多元化
(1)定期举行教师课堂教学、业务技能、基本素质等竞赛活动,不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2)促进学校各学科综合发展,使各学科都有优秀的专业人才;
(3)开展跨学科交流活动,树立大学科观念,培养一批教师成为全面人才;
(4)打造一支学校专家型教师队伍,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完善激励机制,组织学校骨干工作室;
4、教育科研优质化
(1)完善教育科研操作程序和奖励办法,设立教育科研优秀项目奖,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2)引导教师自觉地把科研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提高通过科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研究型教师成长搭建舞台,且在培训经费、资源使用、绩效考核等
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5、教师评价主体化
探索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注重教师自我评价和过程评价,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突出反馈调节功能。
(三)办学质量
1、创新德育模式
(1)扎实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创新德育模式,使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成效、有亮点;
(2)深入做好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书香校园建设,用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
(3)创新班主任管理模式,充分发扬班主任德育工作主阵地作用;
(4)开设班主任论坛,搭建班主任交流沟通平台;
2、提高教学效益
(1)继续保持学校学科教学质量在全区小学的领先地位;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突破传统课程教学模式;
(3)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民主、对话、活跃”课堂氛围,使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主渠道。
(4)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深化作业改革,探索建立高效的作业模式;
3、推进艺术体育教育
(1)深入开发校本课程,以“经典诵读”、“兴趣小组”、“快乐课间”等活动为载体,扩充课程内涵,开发艺术类、运动类、实用技能类、学科延伸类的校本课程;
(2)发展完善艺术、体育校本体系,改革传统艺术、体育竞技培养模式,吸引全体学生参与艺术体育活动,树立大艺术、大体育观念;
(3)挖掘民间传统艺术文化,弘扬竹竿舞、空竹、踢毽、腰鼓等民间经典艺术活动;
(四)学校文化
1、环境文化
(1)教室文化: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牌、寄语牌、班训、班风、班级特长等教室文化;
(2)墙廊文化:具有学校特色的楼梯、走廊、围墙、栏杆、宣传窗等艺术设计;
(3)网络文化:展示学校特色、宣传学校形象的学校网站、红领巾广播站、班级网页等内容,吸引家长社会关注;
(4)生活文化:倡导低碳生活、节约环保的厕所、办公室、辅助用房等文化内容;
2、行为文化
(1)课堂行为文化:展示课堂教学风采,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课堂行为准则;
(2)教师行为文化:通过责任教育、创先争优等方式提升教师道德素质,形成教师个人修养特质;通过校本培训、组内研修、同课异构等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教师教学艺术特质;
(3)学生行为文化:搭建校园社会实践、兴趣爱好引领、体艺特长培养等平台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技能水平;凭借低碳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书香校园活动、心理健康辅导、留守儿童关爱等途径,规范学生行为;
(3)学校管理文化:转变管理行为,理顺管理模式,优化管理体制,形成团队协作、分工明确的现代学校管理文化,激发教师热情、激发校园活力。
3、精神文化
(1)精神文化构建:有清晰的办学目标、教育理念、校风等应当共同遵循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并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同和追求。
(2)精神文化渗透:建构清楚的理念识别系统,能把精神文化持之以恒的贯彻到全校其它所有文化建设中。
五、实施发展规划的保障体系
1、宣传发展规划,凝聚发展共识
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讨论、制订,充分把握学校发展理念,正确引导学校发展方向,集中全体教师智慧,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形成发展规划后,组织全校教师集中学习,通过学习、反思、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意义,使全体教师的行为自发转移到学校规划发展上来,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2、形成发展氛围,培育发展环境
深入优化学校的人际心理环境,增强学校的精神凝聚力;健全学校的组织体制和规范制度环境,鼓励教职工遵循共同的价值基础和标准化规范,不断协调和完善学校现代管理体制;积极营造学校的科研探究环境,搭建学术舞台,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空气,形成浓厚的发展氛围,使学校全体师生在发展规划引领下,自觉完成学校各项目标;优化、绿化和美化学校的设施环境,促使学校硬件建设和人文发展相统一,艺术性与教育性相结合,为学校的规划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和人文环境。
3、发挥规划功能,完善实施机制
强化发展目标引导功能,高度重视发展目标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把学校文化发展目标作为制定重点专项规划、分配学校资源、落实计划的重要依据。并针对规划落实情况,实行计划、总结报告制度。
完善发展目标实施机制。提高维护和执行发展目标的自觉性、有效性,共同推进发展目标的实施。加强目标执行情况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目标的调整机制。通过教职工大会等多种渠道,鼓励全体师生员工有效参与文化发展目标的实施与监督。
4、加强后勤支撑,保障规划落实
完善学校后勤服务支撑,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优化校园环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最佳的服务条件;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完善校园信息化、现代化、规范建设,发挥学校发展规划蕴涵的效益;建设节约型校园,教育师生员工树立大局观念和节约意识,保证学校各项建设资金充足到位;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维护学校稳定,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顺利施行提供和谐平台。
第三篇:提升内涵重实效创建特色求发展
提升内涵重实效创建特色求发展
——小南小学(2011-2014)学校发展规划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教育正在面临一场新的改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发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立足深化学校内涵建设,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彰显教育功能优势,促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决定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作为学校未来三年发展的办学方向。
一、学校发展规划意义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教育规划,是建立在分析学校发展状况基础上,明确学校发展理念,制订学校发展目标,解决学校发展问题,规划有序地深化学校内涵建设,促进学校主动成长,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校发展规划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及教育形势需要,立足于当前社会及教育大背景,结合学校实际状况,应对学校发展内外环境变化,明确学校发展目标与方向,寻求和解决学校发展问题,凝聚师生共识,挖掘教育资源,创建品牌学校,推动科学发展而通过制度形式加以落实的规范性纲要。
二、学校发展环境分析
1、学校概况及校园环境
小南小学历经多年的艰苦创业,积淀了深厚的教育底蕴,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学校现占地面积5余亩,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除小学本部外,还附设1所幼儿园,共有6个教学班,在校小学生200人,专职教师20人,全校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7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学校地处城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量大幅增加,一方面外来民工众多,另一方面本地居民外出经商也成为当地村民主要的谋生手段。特定的地理位置及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直接反应到学校层面上的就是我校外来民工子女学生和留守儿童学生众多,约占全校学生数的20%
2、学校成绩及经验简介
(1)提升品味,在学校创建中优化学校办学条件,加大学校设施建设,优化学校办学条件。先后获得了诸多荣誉。
(2)把握关键,在深化责任教育内涵中引领学校发展。我校紧紧把握教师责任教育及业务素质提升这个学校发展关键,通过多种措施,狠抓教师责任教育,强化教师责任意识,深化教师责任内涵,明确教师岗位职责,破解绩效考核问题,增强学校创造力、凝聚力,打造和谐校园。
(3)注重德育,在弘扬文明和习惯养成中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有健全的网络及丰富的成效。
三、学校发展总体目标
(一)发展定位
良好品行与求真求趣融为一体,具有内涵优势的示范性村小。学校应具
有开放、创新等优秀品质,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考虑学生实际发展状况,实现良好品行与求真、求趣的融合。学校应具有发展的前沿意识,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学校应具有弘扬、创新传统文明的文化意识,形成传承优秀文化与创新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模式。学校要以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为支撑,广泛吸纳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学校人文氛围,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共同成长、自主成长、快乐成长,具有内涵发展优势的现代化城市学校。
(二)指导思想
以教育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校内涵建设统领全校各项工作,用责任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和谐发展,用文化凝聚学校精神,引领学校成长,全面深化教育内涵,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优化管理体制,实现引领小南小学教育科学发展。
(三)办学理念
办学目标:健康快乐全面发展学有特长
教育理念:和谐发展科学育人
校训:知行合一向善向上
校风:民主崇真博学、创新
教风:德优、艺精、爱心、责任
学风:敏学、静思、自主、合作
(四)分类目标
1、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备设施,建立校园网,打造数字化校园,美化学校环境,形成富有审美气息的校园环境;
2、师资队伍:构建高效的学习型组织,以校本培训为依托,创新教师培养方式,打造名师队伍,形成研训文化;
3、办学质量:创新德育模式,狠抓行为养成,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保持优异教学质量,发展艺术、体育校本体系,形成教学特色;
4、学校文化:深入推进以低碳生活为主要载体的行为养成文化、环境文化和精神文化,创建2-3个特色项目;
四、目标行动指南
(一)办学条件
1、优化学校环境美化校园,把学校打造成有文化韵味的地方;
2、打造数字化校园,实现教学条件现代化;
3、完善教育教学设备,根据学校日常基本需求及学校个性发展需求,完善体音美器材及图书等资料配备;
(二)师资队伍
1、师德教育人文化
(1)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团队学习,使我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有成效、有典型;
(2)建立责任教育长效机制,推行学校岗位交流体验活动,不断增强教师
责任意识,增强学校创造力、凝聚力;
(3)开展感动学校人物评选,使树身边人物,学身边人物成为学校风气;
2、教师培训校本化
(1)推进学校青年教师创新发展,形成教师业务提升主体平台;
(2)根据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探索分层次的校本培训新模式;
(3)打造精品教研组,依托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创新教师业务交流方式方法,构建多种形式的交流方式;
3、教师发展多元化
(1)定期举行教师课堂教学、业务技能、基本素质等竞赛活动,不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2)促进学校各学科综合发展,使各学科都有优秀的专业人才;
(3)开展跨学科交流活动,培养一批教师成为全面人才;
(4)打造一支学校专家型教师队伍,加大名师培养力度;
4、教育科研优质化
(1)完善教育科研操作程序和奖励办法,设立教育科研优秀项目奖,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2)引导教师自觉地把科研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提高通过科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研究型教师成长搭建舞台,且在培训经费、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5、教师评价主体化
探索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注重教师自我评价和过程评价,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突出反馈调节功能。
(三)办学质量
1、创新德育模式
(1)扎实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创新德育模式,使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成效、有亮点;
(2)深入做好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书香校园建设,用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
(3)创新班主任管理模式,发扬班主任德育工作主阵地作用;
(4)开设班主任论坛,搭建班主任交流沟通平台;
2、提高教学效益
(1)继续保持学校学科教学质量在全区小学的领先地位;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突破传统课程教学模式;
(3)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民主、对话、活跃”课堂氛围,使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主渠道。
(4)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深化作业改革;
3、推进艺术体育教育
(1)深入开发校本课程,以“经典诵读”、“兴趣小组”、“快乐课间”等活动为载体,扩充课程内涵;
(2)发展完善艺术、体育校本体系,改革传统艺术、体育竞技培养模式,吸引全体学生参与艺术体育活动;
(3)挖掘民间传统艺术文化,弘扬踢毽、腰鼓等民间经典艺术活动;
(四)学校文化
1、环境文化
(1)教室文化: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牌、寄语牌、班训、班风、班级特长等教室文化;
(2)墙廊文化:具有学校特色的楼梯、走廊、围墙、栏杆、宣传窗等艺术设计;
(3)网络文化:展示学校特色、宣传学校形象的学校网站、红领巾广播站、班级网页等内容,吸引家长社会关注;
(4)生活文化:倡导低碳生活、节约环保的厕所、办公室、辅助用房等文化内容;
2、行为文化
(1)课堂行为文化:展示课堂教学风采,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课堂行为准则;
(2)教师行为文化:通过责任教育、创先争优等方式提升教师道德素质,形成教师个人修养特质;通过校本培训、组内研修、同课异构等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教师教学艺术特质;
(3)学生行为文化:搭建校园社会实践、兴趣爱好引领、体艺特长培养等平台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技能水平;凭借低碳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书香校园活动、心理健康辅导、留守儿童关爱等途径,规范学生行为;
(3)学校管理文化:转变管理行为,理顺管理模式,优化管理体制,形成团队协作、分工明确的现代学校管理文化,激发教师热情、激发校园活力。
3、精神文化
(1)精神文化构建:有清晰的办学目标、教育理念、校风等应当共同遵循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并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同和追求。
(2)精神文化渗透:建构清楚的理念识别系统,能把精神文化持之以恒的贯彻到全校其它所有文化建设中。
第四篇:提升内涵
提升内涵,加快发展,努力创建寄宿制品牌学校
——香泉镇孙家村小学“名校孵化工程”实施方案
香泉镇孙家村小学
一、基本校情
孙家村小学地处香泉镇南4公里孙家村,是一所西部山区寄宿制小学,现有6个教学班,172名学生,教师15人。学校是市、区校长教师交流活动虢镇小学对口交流学校。教师中有特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4人,区级教学能手4人,女教师7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过硬。学校现有教学楼、师生宿舍楼各一幢,少队部、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等“一部十室”齐全,有各类仪器2182件,拥有藏书4692册。
二、目标任务
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努力创建高质量,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山区寄宿制品牌学校。
三、创建思路
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三个提升。围绕一个目标,即紧紧围绕创建陈仓名校这一目标;突出两个重点,即突出教育质量和环境建设这两个重点;实现三个提升,即在区局“六大工程”目标指引下,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努力提升办学条件,努力提升队伍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最终实现建陈仓名校,办人民满意学校目标。
四、主要工作
1、制定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在区局《“名校孵化工程”实施方案》指导下,学校依据校情制定实施方案,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学校成立领导小学,具体抓好工作落实。
组长:张来生
副组长:赵志英
成员:王亚飞焦红文石万海韩利锋刘俊杰
作为重点工作,依据总体目标和实施方案,由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确定成员具体职责。组长全面负责学校“名校孵化”全局工作,副组长负责硬件建设及协调工作,德育主任王亚飞负责“师魂”工程及师生教育,教导主任负责“质量工程”及“高效课堂”实验等教科研工作。总务主任负责后勤保障,工会组长、大队辅导员协同师生全面参与相关工作,各方联动,齐心协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2、强化重点工作,落实“三个支撑”。
“名校孵化”工程是一项涉及学校办学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作为寄宿制小学,要提质量建名校,必须强化骨干,带动整体。因此,我们把环境提升、质量提升、队伍提升作为实现创建陈仓名校的“三个支撑”将全力抓好。
(1)实施“三大工程”,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2)推进“高效课堂”,持续提升教育质量。
(3)开展“师魂工程”,努力提高队伍素质。
3、整合积极因素,促进“孵化”工作。(虢小、社会、创强、关怀、宣传)
五、
第五篇:优化资源创特色 提升内涵促发展[定稿]
优化资源创特色 提升内涵促发展
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是实现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甘肃省高台县南华初级中学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首,质量为先”的办学理念和“全心全意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成才”的办学宗旨,深挖农村学校教育的实质和内涵,砥砺出了“厚德、励志、笃学、明责”的校训,孕育了“崇真、扬善、守纪、创新”的优良校风,树立“做有理想的教师,办有灵魂的学校,为学生的终生成长奠定基础”的办学目标,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办学愿景,大胆探索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课改育人、活动育人、成果育人六大途径,实现了育人资源的最优化,为学校内涵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大环境。
一、创新管理模式,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15年8月,原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合并,建成了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下辖六个校区,一个农村中心幼儿园。为了能让这种“一校多区、集团办学”的模式科学发展,学校领导班子广泛考察、集思广益,确立了“统分管理、条块结合”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我们把具有共性的工作放到一起统一管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财务管理,统一工作安排,统一学校德育、后勤工作。在管理中,始终坚持九年一贯的原则,如规章制度,管理职责,教职工考核及评估办法,各项工作的规范与要求,师生在校常规,安全系列制度,都实行九年一贯。同时,针对中小学、幼儿园工作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分部管理。相对应的教学教研、教师工作量、教师职称评定、教学评价等都是分开组织。这样又能充分尊重学校的个性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均衡,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为使这一管理模式制度化、常态化,学校组织各处室重新制订了合并后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各项制度重新进行修订完善,使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做到一切有章可依。有力保障了学校内涵发展工作稳步开展。
二、优化教师结构,为学校内涵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积淀者。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要,以学校整合为契机,以师德建设为基础,以专业化发展为抓手,以骨干教师为引领,以校本研修为平台,以课程建设为途径,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激励机制形成为保证,学校注重树立教师的职业理想,促进教师的自我进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分学段磨合培养教师实力梯队,激发教师的创造智慧,锤炼教师的行为能力,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准,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现有甘肃省农村骨干教师7名,张掖市骨干教师11名。多名教师各类课题成果、微课、优质课、科技创新等在省市竞赛中获奖。教师的整体发展为学校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德育网络,为学校内涵发展拓展有效途径。学校把立德树人、以德治校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团委会、大中小队委会、学生会等多项德育管理机构。为预防青少年犯罪,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分类教育矫治,学校专门成立了“虚拟工读学校”,经常邀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到校开展讲座。完善了“校长—分管副校长—政教处(团队办)—班主任—任课教师、职工队伍—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立体交叉德育管理网络,并形成了学校、村社(社区)、家长“三结合”的校内外整体推动的德育网络。学校以团队为阵地,利用活动类课程时间及其它课余时间,持之以恒的开展了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和养成教育系列活动,德育工作卓有成果。2016年我校荣获”甘肃省中小学德育示范校”称号,是对我校德育工作的充分肯定。
四、改革课堂教学,为学校内涵发展确立质量核心。
质量提高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为了将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推向深入,学校成立了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在经过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确定进行“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模式课改实验,将课堂分为课前自学、课堂互动、课后检测三个环节,以“教学内容问题化”为主线,以“开放和生成”为特征。通过学校领导、教研室、教研组长听课等方式,督促教师采用“三段式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变得越来越想说、敢说、会说,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变成了在老师指导下的提前预习,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加,学习氛围空前浓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要我学为我要学开始逐渐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五.促进特长培养,为学校内涵发展提升特色品位。特色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真正灵魂。为推进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坚持在“特色”上下功夫,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班一特”活动,艺术特色以班级为单位,每班确定一个器乐和体育特色项目,学校三至九年级17个教学班开设了竖笛、陶笛、葫芦丝、巴乌、口风琴、排箫、口琴等器乐演奏课程,通过不懈的努力,现已达到了“班班有乐器、人人会演奏”的效果。学校开设了戏曲、彩绘、美术、剪纸、刺绣、书法、舞蹈等8种以传承民族艺术为导向的校本社团课程,组织开展了19个乡村少年宫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在全面伸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面向全体、人人参与,让社团成为学生百花齐放的花园,个性成长的摇篮,让每个孩子都有艺术理想,快乐健康成长。2016年,我校荣获“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校”,为我校内涵发展又添新的动力。
六、加强文化建设,为学校内涵发展构建和谐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底蕴,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首先,我们时刻用先进文化覆盖整个校园。通过“墙壁文化”、“走廊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行为文化”、“红色文化”、“校本文化”等建设,让校园的名人雕塑、诗文图像、一草一木都能“说话”,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文化就在身边,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其次,我们积极挖掘我县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确定了“西路军精神伴我成长”的红色校本课程,让西路军精神如同一棵四季长青的大树,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田中,让红色的革命精神在他们生命中浸润,让红色的时代精神滋养他们成长,给学生打下了红色的人生精神底色。再次,学校坚持每天在学生中进行晨诵、午读、暮醒、练字活动,定期开展校园文化节等文化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和谐的育人环境。
七、实施“新教育”实验,为学校内涵发展注入活水动力。
近年来,我校积极加盟“新教育实验学校”,开展新教育实验工作。我们以“新教育”为载体,以“五大行动”为抓手,努力打造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阳光校园和幸福校园,努力实现全校师生共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在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中,重点做好五大行动:一是以晨诵、午读、暮省为突破口,营造书香校园;二是师生共写随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是构建理想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四是立足学校实际,研发卓越课程。我们开发《我的家乡是高台》系列读本,本系列教材包括《乡土风韵》《表氏春秋》《西路军魂》《黑河湿地》四本地方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五是建设数码社区,加强网络学习、交流。学校通过扎实推进新教育实验,使新教育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理想舞台,学校由此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我们刚刚起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要按照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坚定不移地去实施,就一定会梦想成真。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相信岁月,相信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