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的报告

时间:2019-05-13 03:1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某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某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的报告》。

第一篇:某某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的报告

关于把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伊塘镇列入第三批

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的申请报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永州市冷水滩区地处湖南西南部,湘江上游,毗邻两广,是永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和李达同志的故居,是湖南向沿海地区和港澳市场开放的前沿阵地,素有“湘西南门户”和“潇湘第一城”之称。现为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湖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区总面积1222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人,辖13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1个高科技工业园区和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伊塘镇位于冷水滩区东南部,是永州市国家农业科技园的核心区和湖南省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镇内共辖26个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3万人,总面积90平方公里,其中红壤土山地面积10万亩,水田3万亩。322国道纵贯镇内,“衡昆”高速、“二广”高速穿境而过,距永州机场、永州火车站都只有10余公里,离冷、零、祁的直线距离均不到2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境内有小Ⅰ型、小Ⅱ型水库六座,山塘2300余口,双牌灌区干、支渠纵横交错,水利资源丰富。中国农科院孟公山试验站、市柑桔研究所(示范场)、林科所、节水灌溉试验站、水产试验场、区水果示范场等市区涉农科研机构基本聚集于此。红壤土地面积多,产业发展来势好,目前发展有影响、受益广的“万”字号基地6个,即4万亩西瓜基地、3万亩柑桔基地、2万亩优质稻基地、1万亩油茶基地、1 1

万亩金银花、葡萄、草莓种植基地。特别是“黑美人”西瓜自1996年种植以来,面积年年递增,到2010年已经发展为连片的“十里西瓜长廊”3.5万亩(带动周边发展到 8万亩),现是全国最大的黑美人西瓜连片种植示范区,其“伊糖”牌西瓜产品已于2006年顺利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认证,享有“中国黑美人西瓜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我们把伊塘镇作为全区小城镇发展的重点,抓住政策机遇,加速推进小城镇改革和发展。一是强化规划意识,切实加强规划工作。以成功创建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为契机,顶层规划设计,先后编制和修编了《伊塘镇发展总体规划》、《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农村示范镇建设规划》等规划10多个,正在编制给饮水集中供给和污水处理等专项规划,为小城镇建设发展明确了定位和方向。二是充分注重农业产业在小城镇建设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搭建农业发展平台,走“现代农业强镇”的路子,切实为小城镇建设发展提供支撑,从几年来的实践看,镇内2大农业产业功能区块的发展对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相当明显,随着城市主导产业的逐步形成,城镇人气明显上升,城镇综合集聚效应充分凸现,市民对小城镇的未来预期不断看好,信心增强。三是科学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强化资源的集约配置,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增强城镇化建设的投资能力,大幅度地推动了城镇基础设施、功能性设施的建设改造,建成了较为完臻的基础设施体系,使城镇的品位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四是城镇化的外延辐射得到加强,按照统筹发展的思路,全面

推进农村环境、道路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的改造,有序启动中心村的规划建设,显著改善农村的面貌。通过几年来的运作实践,伊塘镇的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城镇功能设施不断完善、城镇的环境不断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2011年,伊塘镇紧借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的东风,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按照“坚持生态立镇,壮大绿色产业,培育新型农民,构建和谐伊塘”的总体要求,以永州国家农科园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创新工作机制,破解发展瓶颈,增创发展优势,努力将伊塘打造成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和湘西南地区的卫星镇。对照第三批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的申报标准,就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而言,我们认为伊塘镇是具有相当代表性和发展潜力的,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完全符合申报条件,今特申报第三批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如能入选,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领导,进一步调动激活城镇化发展的所有要素,加速实现城镇化的目标,切实为全国的小城镇建设发展起到带动示范作用。

特此报告,祈复!

附: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伊塘镇第三批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申报材料

第二篇: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申报材料

一、概况 祝家庄镇位于岐山县城东北15公里处,东南西与本县京当乡、青化镇、益店镇、蒲村镇相邻,北与麟游县九成宫镇接壤。总面积6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5万亩,辖8个村57个村民小组,全镇人口2.14万人。境内山原相连,蕴藏丰富的石灰石资源,为发展工矿建材业、畜牧业、林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眉麟公路纵穿南北,关中旅游环线、岐青公路横贯东西,交通极为便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周文化的发祥地,镇内周原遗址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周太王陵,三王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祝家庄镇积极实施科教兴镇、城镇化发展战略,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依托境内蕴藏500亿立方米石灰石的丰富资源和北邻麟北煤田的地理优势,已建成矿产开发和建材加工等企业44个,年总收入5.01亿元,占农村总产值70%以上。

围绕畜牧大镇建设,引导成立了驸马庄养殖业协会、小强奶牛养殖协会,建成养殖小区26个,年产猪肉4500吨,产奶8000吨,畜牧业总产值6672万元。2007年全镇农村社会总产值7.14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1元,曾先后被省委评为“先进党委”,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小康镇”、“教育强镇”、“治安模范镇”称号。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镇坚持乡村城镇化、城镇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围绕城镇化建设和总体目标任务,把提高城镇服务功能,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切实加大镇区道路、排水、供电和环卫设施的建设力度,有效地改善了城镇基础设施环境,城镇综合功能进一步完善,促进了全镇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坚持高起点编制城镇发展规划。在全面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先后聘请长安大学设计院、宝鸡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完成了祝家庄镇建设总体规划、建材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和镇区综合建设的规划设计,为全面加快镇区建设,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强镇区道路建设。镇政府先后投资500万元,对镇区道路进行彻底改造,全面完成美阳路、岐青路、眉麟路、岐阳路拓宽硬化,共计3.2公里;硬化岐阳路人行道14000平方米,铺设道砖1.8公里。目前,镇区三纵四横的公路网络已初步形成,切实改善了镇区基础环境,为今后各项发展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三是加快镇区供排水设施建设。投资100万元,修建眉麟路两侧排水渠1600米,新砌美阳路、岐阳路排水渠2300米,加盖盖板7000多块,改造水厂一处,增加供水总量,有力改善了镇区面貌。四是加大环卫设施建设,按市级卫生乡镇创建标准要求,我们先后投资30万元,购置环卫车辆、清扫工具62台件,新建垃圾台5座,镇区环境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观。同时,镇区电力、邮政、通信、卫生、广电、教育等设施齐全,方便了群众生活生产,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

三、面临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还不完善。随着建材工业园建设,大型企业入驻,外来人口增加,现有设施不适应发展需要。外来人口子女入学、就医等形成压力,自来水供应,垃圾、污水处理,休闲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尚需完善,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二是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本镇辖区内水泥灰岩、石灰石储量丰富,品位较高,近年来虽兴办了一些料石开采企业,但由于规模较小,开采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较低,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能力缺乏。

三是农业综合效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镇是岐山县的粮油、苹果、畜牧养殖大镇,农产品量大质优,但农产品深加工转化方面发展滞后,产业规模较小,农业综合效益不高。

四是劳动力技能培训比较薄弱。由于我镇富余劳动力较多,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外地企业落户,就业岗位增加,现有富余劳动力文化科学知识,种养殖、务工等专业技术培训亟待加强,急需建立和完善相适应教育培训机构。

四、发展思路及奋斗目标

第三篇:2012复兴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复兴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复兴镇在2008年4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2011年,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三化联动、滨江突破、东进西联、外向带动、基础先行、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发展改革和扩权强镇试点镇的机遇和政策优势,紧紧围绕建设宿松“双核”和滨江新城的既定目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推动了复兴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明确发展改革的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任务

1、工作思路

抓住试点契机,在城镇化进程上有所突破;紧扣产业发展,在发展模式有所突破;围绕城镇职能,在空间拓展上有所突破;找准资源优势,在城镇特色上有所突破;促进全面协调,在和谐发展上有所突破。

2、主要目标任务

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复兴镇建成区(含临江产业园)达到5平方公里以上,镇区人口达到5万人以上。建成较为完善的供电、供水、道路、通讯、广播电视、绿化、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健康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大幅提高,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设施基本满足发展的需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指标均居全市领先水平,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乡风文明,社会和谐。

二、发展改革试点中上级政府支持我镇的具体政策措施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复兴镇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复兴镇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经考核工作实绩突出的,按副县级高配,并在本镇连续工作5年方可交流调整;增设一名党委副书记专职负责临江产业园有关工作;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经考核工作实绩突出的,享受正科级待遇;适当增加复兴镇编制,现退居二线人员3年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可不占编,腾出的编制专门用于招录新进人员;设置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加挂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建设环保分局、财政分局(以上五个机构为副科级建制)和城镇综合执法大队;加强复兴镇国土资源管理分局建设,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在每年的公务员招录计划中,专项安排一定数量指标用于复兴镇。县直派驻复兴镇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应事先征得镇党委同意,并参加镇政府考核;对工作不力的,镇党委可以提出调整建议。

2、扩大管理权限。按照“能放则放、责权统一”的原则,将相关部门的行政审批许可和处罚权,通过授权或委托的形式逐步下放到复兴镇。①简化项目审批服务环节,需上报国家、省和市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项目,由复兴镇办理预审,报县发改委“见文行文”,予以转报;其他项目由复兴镇办理备案预审,报县发改委“见章盖章”,予以备案。②镇建设环保分局受县建设、规划、环保主管部门委托,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负责确定镇区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核发镇区建设工程的规划许可证;核发村庄规划区内建设工程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负责本辖区范围内违法建设的查处;履行环保相关职能职责。③县发改委、工业委、建设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民政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下放到复兴镇的职能权限,由县直相关部门与复兴镇政府签订委托协议书,赋予相应的管理权限,并由复兴镇承担相应的责任。鼓励县直其他单位按照“依法下放,应放尽放,能放则放”的原则,积极向复兴镇下放职能权限。所有下放、委托给复兴镇的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一律进入镇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

3、强力推进临江产业园建设。加快临江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培育新型建材、重化工业、机械(船舶)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以及物流等产业,力争三年成型、五年见效,将临江产业园建设成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之一。临江产业园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4、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成立复兴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协调小组,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制定更为具体的实施细则,明确分阶段的目标与任务,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努力使试点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三、发展改革的主要成效

1、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发展势头良好。复兴镇党委、政府抢抓机遇,努力探索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复兴镇的整体功能,不断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4亿元,同比增长30.1%;全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5亿元,同比增长42.2%;财政收入2830万元,同比增长29.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35元,同比增长22.1%。镇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400型棉花加工企业3家。总面积79.44平方公里,总人口5.7万人,镇区人口2.1万人,城镇化率达35%。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壮大了棉花加工产业集群,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了持续发展的后劲。招商引资成果喜人,引进龙华精细化工、亿嘉仁棉业有限公司、华茂农业有限公司、浙江东阳定达皮具有限公司、鑫一明(晋江)鞋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市场前景良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成为镇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商贸流通非常活跃,市场不断繁荣。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政策机遇不断涌现,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复兴镇凭借厚重的历史文化,坚实的工作基础,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资源禀赋,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发展改革试点镇。2009年又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全省第一批扩权强镇试点镇。2010年镇域内省级开发区——宿松县临江产业园获省政府批准筹建。2011年荣获全省优秀旅游乡镇。这一切成绩的获得彰显出复兴镇广阔的发展空间,拥有更多的先试先行权和率先发展的机会,形成加快复兴发展的强大推力。在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复兴镇又被确定为宿松县两城八镇“双核”之一,县域经济的副中心,“滨江新城”的起步区。面对这些难得的发展机遇,镇政府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先后邀请专家修编了复兴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制定2010年-2015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形成了“一轴三区一带”的布局结构和科学合理的城镇发展框架。

3、基础建设步伐加大,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维修改造了各电力排灌站,对后湖圩堤进行了除险加固,加强干渠、斗沟清淤,顺利完成中棚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改善了田间排灌体系。完成了占峦村土地复垦项目,投资830万元的水利血防项目进展顺利,投资2669万元的梁公、中棚土地整理项目正在积极组织实施。认真做好土地置换工作,完成了2007、2008年置换面积273亩,完成了先行复垦项目92亩。扎实推进占峦、王营油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进一步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加快城镇建设。加大了城镇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力度。逐步健全完善了镇区道路、排水、供水、绿化、美化及亮化工程,强化了规划建设的宣传,加大了执法力度,增强了干部群众的规划意识,规范了城乡建设行为。华复新村和书香苑建设初具规模,东区建设稳步推进,西区建设有序启动。加大城镇管理力度,创新了城镇管理方式,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2008年荣获安庆市城镇建设“宜城杯”竞赛三等奖,2010年荣获全县“城乡建设突破年”活动三等奖。2011年荣获“松滋杯”小城镇建设二等奖。以小孤山为依托,精心打造旅游品牌。完善小孤山风景区卫生环境,加强绿化建设,改建和扩宽复小公路,进一步便捷交通。利用位于长江优势、位置条件,与龙宫洞、石钟山串起精品旅游线,并大力发展农业休闲观光产业。改善交通环境。五年来,完成了“村村通”建设工程和复小公路改建工程,积极实施“一事一议”民生工程,五年共投入资金约5700万元,改善了农村道路,基本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城乡电网改造取得成效。积极实施农网改造工程,加大了固定资产投入,切实改善了用电环境,满足了发展需求和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临江产业园征地拆迁稳步推进。依法做好征地拆迁安置工作,成立了临江产业园拆迁安置办公室,抽调专人组成专班,强力推进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共交地1970亩,保障了临江产业园的建设顺利进行,为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奠定基础。

4、“以人为本”,民生工程快速推进。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及时有效。城乡困难群众实行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到2011年年底,全镇城市困难群众享受低保146户、219人,农村低保678户、1814人农村五保对象202人,年发放保障金共449.97万元。自2008年以来,连续投入资金共150余万元,加强敬老院建设,现敬老院的供养能力已达到100个床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逐年扩大。多年来,我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任务完成率均为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连年均达到98%以上,连续多年受到县政府表彰。同时还实施医疗救助,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返贫的问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施以来,全镇上下大力宣传,积极实施,参保人数已达29465人,参保率90%以上,60岁以上老人均按时领取了养老金。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城镇居民廉租房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共投入资金349万元,为446户困难群众实施了危房改造,其中新建353户,改造93户。发放廉租房补贴72万元。大大改善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按计划完成农饮项目工程。经过多年来的共同努力,共解决4474户21225人饮水困难,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健康。逐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改厕工程。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着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改厕工程,美化了群众的居住环境,提升了群众的生活水平,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5、多方协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口计生水平明显提高。认真落实“村为主”的工作机制,加大计生投入,广泛宣传人口计生政策,夯实计生工作基础。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及时兑现人口计生优惠政策,依法行政,优质服务,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连续几年位居全县先进行列。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复兴镇中心卫生院成功申报“宿松县第三人民医院”。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全镇村村覆盖,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有效推进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全面实施新农合政策,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加大血吸虫病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力度,2010年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实施教育资源整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了复兴、华农两所高级中学合并,基本完成农村小学的合并和中心小学的搬迁,整合了教育资源,改善了办学条件,壮大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学质量。着力加强校安工程建设,完成了各学校的危房改造。文化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积极筹集资金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镇综合文化站建成投入使用,免费向社会开放。“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实现了全镇村村覆盖,进一步满足了群众对文化科技知识的需求。篮球队、太极拳队、腰鼓队等组织的群众集体活动深受社会各界好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依法治镇工作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圆满完成,“六五”普法顺利启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信访维稳工作取得新成效,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优化,连续多年考核均名列全县先进行列。安全生产警钟常鸣,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顺利完成第七届、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基层民主不断扩大,村民自治工作进一步完善。阳光村务工程,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和三资清理工作扎实推进。第二次经济普查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全面完成。人民武装、统战、妇女儿童、工会、民政优抚、统计、保密、档案、老干部等工作都有新的明显进步。

总的来说,我镇发展和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我镇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凝集方方面面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建设繁荣富裕文明的滨江新城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柳林镇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申报材料1

柳政发【2011】13号

柳林镇关于第三批全国小城镇 发展改革试点镇申报材料

柳林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实施“稳定农业基础、发展民营经济、繁荣商贸文化、稳步推进城镇建设”的发展战略,努力打造经济强镇、文化旅游名镇,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这次申报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必将使我镇能够在各项优惠政策的保障下,继续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申报全国小城镇发展和改革试点镇符合我镇发展实际,我们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并积极申请成为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单位。现将我镇自然概况、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汇报如下:

一、柳林镇发展慨况

柳林镇地处冠县的东北角,是东昌府、冠县、临清三县市区的交界地段,东与东昌府区斗虎屯镇和梁水镇接壤,南与范寨乡、西与甘屯乡毗邻,北与临清市尚店乡相接。全镇辖50个行政村,5.3万人。全境南北长9.7千米,东西宽10.6千米,总面积70.01平方千米。201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8.8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3亿元,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3.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5亿元;财政收入1680万元;镇区人均生活费收入3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00元。储蓄余额3.8亿元。镇区内新建楼房36栋,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先后获得山东省环保旅游名镇、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城乡建设、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3年在聊城市实施的强弱乡镇改革发展试点工作中,被列入经济强乡镇试点单位。

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柳林是“中国名镇”、省级中心镇、山东省环保旅游名镇,正在申报中国文化艺术名镇。平民教育家、希望工程鼻祖武训先生和农民起义领袖宋景诗就诞生在这里。有驰名中外的武训纪念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林花鼓”和“降狮舞”。临莘公路、堠码公路、京杭运河在镇区穿过,地理位置优越。境内有多处自提水扬水站和完善的排水系统,旱能浇、涝能排。

经济门类齐全,物产资源丰富。纺织、制糖、轴承、绳网、镀锌板、假发六大主导工业产业初具雏形。全镇规模以上企业25家,投资过千万元企业15家。柳林轴承有限公司产品荣获山东省著名商标。拥有五十万枚纱锭、一百万吨糖果、三百万套假发、一千万套轴承项目的生产能力。固定资产投入、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年均增长30%以上。着力培植蔬菜、畜牧、花生、林果四大主导产业,花生、蔬菜、水果面积3万多亩,全镇畜牧业收入达一亿多元。

商贸物流发达,市场繁荣活跃。粮食、蔬菜、服装交易量大,800个商业网点遍布全镇,门市房面积达6.7万平方米。2010年全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3.8亿元,是冠县东部区域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完备的供电、通讯设施和发达的客货运输,为柳林镇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筑风格独特,设施日臻完善。镇驻地以武训先生生活的清朝后期时代背景为建筑风格,一街一色,一区一品,打造古色古香历史文化名镇。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载体,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切实改善群众居住、生活环境。清馨苑社区、武风文韵社区、梨园头社区、政府社区、三里屯社区等五个中心社区和主要街道沿街房屋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完成拆迁面积15万平方米,建设面积30多万平方米。实现了村村通网络、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车、村村通有线电视。教育、卫生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二、柳林镇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思想、目标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振兴和发展关键时期,《柳林镇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规划出既振奋人心又切实可行的建设蓝图,动员全镇人民集中力量把经济工作搞上去,对于实现打造经济强镇、文化旅游名镇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全力建设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深化改革,加大开放力度、广度和深度,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服务业为先导,以工业为主体,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条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2、建设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增长速度要达30%以上,农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要达10%以上,各项经济指标平均每年要递增长30%以上。到2015年末,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要实现18亿元,财政收入达5000万元,平均每年增长20%;社会商品零售总额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0%;农村人均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要有较大比例增加。本着突出重点、提高效益的原则,5年中要在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重点完善和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纺纱、轴承、制糖、假发、镀锌板等,使之形成一定规模;以武训

纪念地开发为契机,着力发展文化旅游,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加大市场建设力度,规范完善商贸设施,增强幅射能力,力求形成具有柳林特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能够充分发挥三县五乡交界优势的开放型、高效益的经济结构。

三、建设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的具体措施

1、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全民创业两大工程。认真把握“抢抓机遇上项目、科学务实谋跨越”这一工作基调,大力实施大招商促进大发展战略。一是加快重点企业发展,进一步放宽搞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其早日做大做强。二是强化服务,营造环境,多服务、不干预,帮助企业全程办理各种手续,让外来投资客商来得放心、创业安心、生活舒心。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亲情、友情招商,以商招商。坚持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各种经贸洽谈会、项目推介会等。四是注重激发全民创业激情,特别是劳务输出返乡劳动力,制订优惠政策,鼓励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

2、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惠农政策,在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提高产业化水平。一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制定扶持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好的管区、村庄给予奖励和资金扶持。同时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年终与工资挂钩。二是继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根据市场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大幅度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重点建设如畜牧业、蔬菜、育苗生产基地,逐渐形成合理的农业结构;组织干部群众到产业调整较先进的地方参观学习,提高农民的结构调整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重点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持粮食、多种经济产量稳定增长。四是开展科技兴农活动,成立农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由农技站、科协、畜牧等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科技服务队,为种植、养殖户提高全方位的技术、市场信息服务。邀请省、市、县农技专家讲解分析结构调整发展前景,传授防病、管理技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努力提高农民素质。

3、以武训纪念地开发为契机,稳步推进城镇建设。以武训纪念地开发和建设为契机,把农村新居建设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按照“政府统筹、科学规划、农民自愿、市场运作”的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工作方针,稳妥有序地推进农村新居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柳林镇新农村建设五年总体规划》、《梨园头社区规划》、《乔庄社区规划》、《柳林镇给排水系规划》等。镇驻地分为9个功能分区,即行政中心、文化旅游区、工业仓储区各一个、商贸金融区、居住生活区、文化教育区各两个。重点突出古镇特色和武训纪念地的旅游特点,同时建设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设施和文化长廊。建设与武训文化相结合,以仿古式楼房建设为主,打造古色古香历史文化名镇。

着眼农村发展,以完善农村新型社区配套设施为载体,提升和加快全镇新农村建设上水平,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柳林镇党委、政府将紧紧抓住申报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与发展试点镇这一有利契机,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开放步伐,充分发挥我镇的各项优势,强化措施,加速发展,把我镇的经济社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冠县柳林镇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七日

第五篇:复兴镇2009年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复兴镇2009年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复兴镇在2008年4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2009年,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全镇广大干群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工贸兴镇”的发展思路下,继续抓“农业基础,民营主体,商贸带动,城镇突破”四个工作重点,推动了复兴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明确发展改革的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任务

1、工作思路

抓住试点契机,在城镇化进程上有所突破;紧扣产业发展,在发展模式有所突破;围绕城镇职能,在空间拓展上有所突破;找准资源优势,在城镇特色上有所突破;促进全面协调,在和谐发展上有所突破。

2、主要目标任务

力争到2015年,使复兴镇率先成为规划科学、功能齐全,经济繁荣、居民富裕,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现代化“工贸型”小城市,成为皖江沿线一流强镇和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副中心。具体目标是:

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复兴镇建成区(含临江产业园)达到5平方公里以上,镇区人口达到5万人以上。建成较为完善的供电、供水、道路、通讯、广播电视、绿化、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0%以上;

二、三产业比重显著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设施基本满足发展的需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指标均居全市领先水平,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乡风文明,社会和谐。

二、发展改革试点中上级政府支持我镇的具体政策措施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复兴镇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复兴镇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经考核工作实绩突出的,按副县级高配,并在本镇连续工作5年方可交流调整;增设一名党委副书记专职负责临江产业园有关工作;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经考核工作实绩突出的,享受正科级待遇;适当增加复兴镇编制,现退居二线人员3年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可不占编,腾出的编制专门用于招录新进人员;设置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加挂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建设环保分局、财政分局(以上五个机构为副科级建制)和城镇综合执法大队;加强复兴镇国土资源管理分局建设,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在每年的公务员招录计划中,专项安排一定数量指标用于复兴镇。县直派驻复兴镇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应事先征得镇党委同意,并参加镇政府考核;对工作不力的,镇党委可以提出调整建议。

2、扩大管理权限。按照“能放则放、责权统一”的原则,将相关部门的行政审批许可和处罚权,通过授权或委托的形式逐步下放到复兴镇。①简化项目审批服务环节,需上报国家、省和市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项目,由复兴镇办理预审,报县发改委“见文行文”,予以转报;其他项目由复兴镇办理备案预审,报县发改委“见章盖章”,予以备案。②镇建设环保分局受县建设、规划、环保主管部门委托,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负责确定镇区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

设计条件;核发镇区建设工程的规划许可证;核发村庄规划区内建设工程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负责本辖区范围内违法建设的查处;履行环保相关职能职责。③县发改委、工业委、建设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民政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下放到复兴镇的职能权限,由县直相关部门与复兴镇政府签订委托协议书,赋予相应的管理权限,并由复兴镇承担相应的责任。鼓励县直其他单位按照“依法下放,应放尽放,能放则放”的原则,积极向复兴镇下放职能权限。所有下放、委托给复兴镇的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一律进入镇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

3、强力推进临江产业园建设。加快临江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培育新型建材、重化工业、机械(船舶)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以及物流等产业,力争三年成型、五年见效,将临江产业园建设成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之一。临江产业园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产业园在等待批准筹建。

4、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成立复兴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协调小组,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下一步将制定更为具体的实施细则,明确分阶段的目标与任务,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努力使试点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三、一年来发展改革的主要成效

1、城镇建设见成效。复兴镇党委、政府抢抓机遇,努力探索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复兴镇的整体功能,不断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3.28亿元,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同比增长41%;财政收入1286万元,同比增长31%;农民人均收入4048元,同比增长19%。

镇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400型棉花加工企业3家。总面积105平方公里,总人口5.7万人,镇区人口2.0万人,城镇化率达35%。临江产业园区建成面积8公顷,园区道路建设1.5公里。村村通工程36公里。

加快城镇规划编制和城镇建设。规划是龙头,规划是建设的奠基性工程。请省经济研究院为复兴镇 量身制订了《复兴镇2010年-2016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要求,细化阶段性任务。请安庆规划设计院专家,在临江产业园概念性规划的基础上,对镇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规划成“一轴三区一带”的布局结构。所谓一轴三区一带:是指以安九公路为发展轴,镇区、临江产业园区、孤山旅游休闲区和滨江绿色生态带,在镇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启动规划编制临江产业园起步区控制性规划、镇区控制性规划及镇污水处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做好临江产业园起步建设,构筑产业集聚区。为筑巢引凤、打造产业集聚基地、整合资源、盘活用地、开发长江黄金水道。起步区正在抓紧建设,水、电、路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同步规划,将为产业向园区集中提供良好的生产场地和优越的发展环境,给未来的发展留下充足空间,为复兴镇的发展定位规划好了蓝图。

抓好建设投入,创新投入机制。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创新融资机制,积极筹建复兴镇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多元化筹措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小城镇载体功能。试点这一年来我们投资300多万对镇区复兴路十字路口的人行道、下水道进行了改造,亮化了街面,华复小区的开发建设得到了安庆市农行银行的大力支持,成为全省首个在乡镇一级办理按揭买房的小区。为复兴镇今后的城镇化建设及房地产开发带来了资金的支持。

2、商企繁荣,市场活跃。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建成了果品干菜批发市场、农机销售市场、建筑材料批发市场、工贸市场和农贸市场。建成了两个大型百姓超市,解决了一批下岗人员的就业问题。加强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利用资源禀赋,认真做好万亩粮油示范基地建设,聘请了农业专家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和农民技术培训。积极发展和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支持和鼓励棉花和油菜加工纵深发展,延伸产业链,实现订单生产,有43家棉花加工作坊,12家油菜加工厂和820余个商业网点遍布全镇,是皖西南区域内较大的商品集散地。

3、按照市场化动作机制,积极招商引资,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我镇坚持“发展抓项目”的方针,把抓好项目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中。我镇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引进了上海德正化工、东林磁性、泰丰棉业、生威纺织、盛丰棉业等发展潜力大、联动性和辐射性强的外商企业,为镇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带动了全镇的快速发展。2009年镇域工业企业20个,吸纳农民工就业6300人,外来务工人员3200人。

4、以小孤山为依托,精心打造旅游品牌,完善小孤山风景区卫生环境,加强绿化建设,改建和扩宽复小公路,进一步便捷交通。利用位于长江优势、位置条件,与龙宫洞、石钟山串起精品旅游线,并大力发展农业休闲观光产业。

总的来说,我镇发展和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的努力。镇党委、政府将会克服重重困难,争取把我们复兴镇建设成为长江边上一颗璀璨明珠!

下载某某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某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申报材料(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最终5篇)

    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申报材料 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 (2011年9月) 一、基本概况 柳林镇是千年古镇,西凤酒乡,位于凤翔县城西8公里处,是中国四大名酒—西凤酒原产地、古丝绸之路上......

    若羌县若羌镇申报第三批全国城镇改革试点材料[范文大全]

    若羌县若羌镇申报第三批全国城镇改革 试点材料 为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战略部署,不断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探索中心城市和小城镇践行科学发......

    总报告: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经验总结

    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经验总结:总报告 2013年04月22日 15:01来源:城市中国网 [打印本稿][字号 大 中 小] 编者按:由国家发改委组织开展的服务于城镇化工作的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

    XX镇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经验

    农村税费改革是中国农村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改革。这项改革依法调整和规范国家、集体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将农村的分配制度进一步纳入法制轨道,堵住了......

    第一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名单

    第一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名单 北京市: 昌平区北七家镇、大兴区西红门镇、昌平区小汤山镇、怀柔区北房镇、顺义区后沙峪镇 天津市: 大港区中塘镇、西青区张家窝镇 河......

    关于xxxx镇水利改革发展的报告

    关于古尔图镇水利改革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1年11月4日) 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非常欢迎各位领导来我镇调研,我代表古尔图镇党委、政府,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年,我镇......

    XX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汇报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基层服务创新 ----XX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经验介绍 黄花镇位于英德市西南面,距市区70公里,总面积220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和11个村委,有27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2......

    镇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汇报及下一步打算

    **镇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 汇报及下一步打算 县委县政府提出“一城三镇”率先突破发展试点的宏伟战略后,**镇高度重视,超前谋划,强添措施,奋力推进,效果显著,现将近期开展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