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材料12)以四大建设为主抓手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以“四大建设”为主抓手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和大企业建设,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与手段,也是增强区域发展后劲的一个重大战略抉择。我们台州市要按照省委的决策部署,发扬山海资源丰富的优质条件,理清思路、凝心聚力,以更强决心、更大力度、更细工作,克难奋进,加快推进“四大建设”。
一、推进大平台建设,拓展发展新空间。
一是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实施沿海开发大战略。依托96公里长的可开发港口岸线、总面积100万亩的成片海涂和华东地区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等优势,科学规划760平方公里沿海产业带,完善形成“一线十二点”的空间结构布局,建设“台州湾循环经济实验区”。“一线”,即拟建的沿海高速公路传动主轴线,“十二点”,即沿海产业带目前已形成的12个重点开发区块。
二是以改革试点为契机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出台《中共台州市委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决定》,开展民营经济企业市场准入“五放宽”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担保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消除制约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瓶颈障碍,实现民营经济发展的新飞跃。
三是实施城市群构建战略建设生态宜居家园。今 1
年主攻中央商务区等一批功能性项目建设,形成若干重要功能区块和城市综合体;以“多城同创”为主抓手,推进以“城中村”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动中心城市以建设为主向建管并重转变;深化“扩权强镇”工作,理顺中心镇财政体制,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使中心镇成为统筹城乡的重要节点。
二、推进大产业建设,提升发展新层次。
一是协调三次产业发展,提升三产整体层次。继续深化特色农业强县强镇强村工程,推进农业产业组织创新试点工作,加快发展生态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和循环农业,促进特色农业向规模化、园区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努力做优一产。坚持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和专业工业区块为平台,加快提升20个上百亿元规模的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努力打造以电力能源、船舶修造、装备制造、资源再生利用、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为主导的台州民营经济高地,突出做强二产。狠抓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坚持推进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转移,大力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保税仓储、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做大三产。
二是加快自主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进一批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发展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努力完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加快促进科技
成果应用转化。大力培育和发展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引入创投机制和孵化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更新装备。加大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加强对一线产业工人的技能培训。
三是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空间规模优势。全力主攻沿海,努力把沿海产业带建设成为今后优势产业的集聚地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预计到2015年,沿海产业带实现工业总产值2500亿元,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00亿元。
三、推进大项目建设,打造发展新引擎。
一是引进重大项目。加强整体推介,做好招商选资工作,着力引进具有竞争力、符合产业政策的龙头型和旗舰型项目,突出抓好总投资800亿元的浙江(台州)炼化一体化项目落地。重点抓好国家级医化园区、石化园区、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等建设,努力促进临港型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二是优化项目布局。根据各区块发展功能定位,优化项目布局,加强整合提升,实现错位发展。合理布局一批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推动产业互动发展和滨海新城项目建设。
三是狠抓项目落实。加快实施百项重点建设项目、百项重点工业项目、百项重点利用外资和内资项目、百项新兴产业项目和百项城乡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台州炼化一体化、沿海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
四、推进大企业建设,争创发展新优势。
一是重点扶持,培育大企业。紧紧围绕“六大重点特色产业”,加大支持力度,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大企业。加强政企合力,切实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力争每个县(市、区)每年至少1家企业进入辅导,每年全市新增5家报会企业,到2012年,上市公司在2009年的数量上翻一番,总数达28家,新增融资总额超60亿元。
二是强化招商,引进大企业。在大力引导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的同时,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尤其是央企到台州生根落户,加快与一批中央大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切实增强台州经济的发展后劲和抗风险能力。
三是营造良好环境,服务大企业。坚持在深化“企业服务年”和“项目推进年”活动的基础上,扎实开展“机关服务基层、干部服务群众”活动,积极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开放大度的人文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设施配套的投资环境。
第二篇: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福建省南平第二实验小学 谢秀闽
苏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质的最主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形成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由此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生正在人生发展的最初阶段,诸多方面都没有形成定性,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个时期,学校如果不加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势必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立人先立德”学校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扎扎实实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南平第二实验小学以养成教育为抓手,确立了“规范管理,科学训练,促进内化,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以加强常规 养好习惯 快乐成长为主题,以新“三好”评选活动为载体,以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自知、自爱、自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能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化、系统化、自觉化。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好教师师德教育,发挥表率作用
教师的思想、气质、品格总是通过多种渠道直接影响着学生,师德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教育潜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是一面镜子”,学生是教师品格最严格的评论家,也是最忠实的效仿者。
建校二年多来,学校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了“四示范”活动,即“仪表着装示范”、“语言示范”、“教育行为示范”和“基本功”示范。在学校中努力落实“二实小教师行为规范十条”,提出“忌语、忌事八条”,制定“教工岗位仪态”和“岗位意识”两个目标,并且向每位教职工印发,自觉对照,指导行动。各室在工会的统一领导下,在室长的带领下制订《文明公约》,积极参加学校“我爱我家”文明办公室的评选。平时要求学生进行打扫教室内里的卫生的同时,要求教师办公室里首先做到物品摆放整齐,桌面、地面、窗
台无积灰;要求学生进校就讲普通话,教师们先做到坚持在课上、课下、谈心、都用普通话;要求学生在升旗仪式上精神饱满,队列整齐,高唱国歌,必先要求教师全部到场,并指定列队。
二、营造行规“内化”氛围,促进行规内化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情景中,能熏陶学生的情感,锤炼学生的意志,促进学生行规的内化和个性的健康发展。为了让学校四周和空间产生无声的教育效果,学校刻意优化校园环境。两年来,在区教育局等上级有关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无论是从整体的设计布局还是从局部包括教室内的布置都注重“美”和“育”,让每一面墙壁都发挥育人的功能,从而把外在的影响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素质。如学校楼梯边的《小学生守则》、每层楼梯上的规范警示语、操场边上的《小学生行为规范》,让孩子们一早进校就接受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大楼上“崇德、博学、尚美、创新”的校训,各班教室门前的“展示我的风采”,每班教室里的“勤奋、自主、乐学、善思”的学风,时时鼓励孩子们要为树立二实小新形象而努力;还有各班自设的“学习园地”、“雏鹰争章园地”、图书角、信息角、作品展示角、教师赞美角、荣誉角等,体现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氛围,树立班级形象。这些无声的教育,使学生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思想情感或行为上受到教育,并在无形的推动下,激发学生的品德行为,抑制不良动机,克服和纠正品德发展中的缺陷和偏差。
在养成教育中,学校始终不忘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创设能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条件氛围,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提高。同时,建立了学校、班级、年级的评价网络,通过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自我评价和学生自评,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发挥学生在行规教育中的自觉性、主动性。
三、加强行为规范培养,完善规章制度
养成教育是“养行为、成习惯”的教育,是在“教”的过程中注入“养”的模式。学校坚持明理在先,导行在后。成立了德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主管副校长、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每月进行一次会议,小结前一阶段的活动情况,并讨论下一阶段工作。各年段、各班级结合学生的特点根据学校提出的“说准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养成好习惯”的要求,脚踏实地开展“新三好”——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教育活动,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携手互动教育平台,广泛开展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每学年开学的第一周固定作为一年级常规教育周,举办为期一周的入学常规教育活动。教育活动做到统一内容、统一教案、统一时间、统一要求。促使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安全习惯以及文明礼仪等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学校注重并加强说准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训练,经常性地开展写字、朗读、讲故事等竞赛活动。大力开展“书香校园”建设,除要求教师加强学习外,把学古诗、诵古诗作为学生课堂学习之余的必修课程。培养孩子们学习古代文学经典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利用进校时间、早读、课前三分钟等由语文教师或班主任下班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运用班级多媒体让学生结合课件演示、动画表演理解诗词含义。同时鼓励孩子在家自学、回班交流。建立班级书库,鼓励孩子大量进行课外阅读,做好好词佳句的积累。学校设立学习专栏,开辟“每周一诗”、“天下大事”等专栏。开校二年多来,我校建立并逐步完善班主任例会制、评星制、流动红旗评比制、行规检查和抽查考核制、礼仪示范员队伍制、一日教育教学视导制、值日护导教师检查评比制等一系列制度。从加强管理、评比考核、特色活动、教育训练等方面在纵向、横向上形成了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学校行规和校风建设。
为了使行为规范教育能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开展得扎扎实实,学校在贯彻制度时还讲究系统性,注重阶段性和连续性。在抓学生每日常规的同时,我们每周专门设定了二至三个重点行规教育内容,结合时事,结合学校实际,对学生加强教育,进一步推进行规工作的开展。
四、注重校内校外实践,实现自我教育
学校注重规范训练内容的整体性,并注重内容上的交叉与渗透,使“重点”和“主线”形成一个整体,如学校根据“规范”制定了《南平第二实验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按照学生一日生活的顺序,把规范的二十条分为十个方面:即“仪表”、“进校”、“上课”、“课间”、“集合”、“卫生”、“活动”、“离校”、“在家”、“在社会”的行为要求,并根据年级特征把它编成儿歌让每个学生都容易记住,确保了内容要求上的整体性。为了便于量化,我校还制定了“南平第二实验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则测评表”,分别由老师评、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等栏目。这样,有要求、有督促、有检查、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在校内,少先队活动是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的载体,是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舞台,我们把少先队活动看作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组成。学校每年举办“四个一”大型活动,它们是:元旦的一歌(歌咏比赛活动)、清明节的一诗(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六一节的一演(艺术节)和国庆的一展(书画展)。培养和提高了孩子们的审美、动手和组织能力;每年一次的体育运动会,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了勇于拼搏、吃苦耐劳的品质。日常开展的写字比赛、口算比赛、朗读比赛、绘画比赛和各种的兴趣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之余尽情释放自己潜能,展示自己特长,实现自我教育。还有是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养成教育的系列活动。如:书香校园建设、“写规范字说标准话”活动、爱国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体验、感受、教育,从而养成各种好习惯。
在校外,一是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利用家长学校上课、家长会讲座、班级博客、家校通、教师家访等渠道了解学生在家、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情况。二是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也是行为规范教育内化的有效途径,能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创造更为广阔的舞台。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社区资源,组织学生以雏鹰假日小队等形式深入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社区活动中不断内化行规。
五、加强师生考评,促进行为养成为形成德育工作全体成员齐抓共管的,做到人人育人,事事育人,处处育人,时时育人,每个学期学校进行“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教学能手”的评比,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对有问题的教职工予以应有的批评教育。同时,学校将之与师德群体争创活动结合起来,在平时的工作中互相提醒,互相督促,规范教师的行为规范。其次,加强教职工的德育意识的考评,检查班主任是否将班队活动、晨会课、思品课、卫生健康教育课等的内容与行为规范的要求结合起来;科任教师、职工是否将自己教的学科、自己的工作与学生的行规教育结合起来,以督促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
学生方面,坚持定期检查、定期考核、定期评比,形成制度。随时到班上听课、询问学生、听家长反映以及观察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对管理和活动开展较好的班级及班主任予以表彰。每周以年级为单位选出“摘星班”,颁发流动红旗;以班级为单位评选“校园之星”帖相片张榜表扬。每月在全校范围内以班级为单位,选出小标兵、示范员,进行张榜表扬。每学年评出学校新“三好”,文明班、示范班,并授予奖状。
学校开办三年多来,学校扎实开展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学生在各方面的习惯有了可喜的变化,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学生行为守纪,校园规范有序,文明、规范、和谐的育人环境已基本形成。
福建省南平第二实验小学谢秀闽(邮编 353000)
联系电话:0599-8623795***
电子邮箱:npxxm777@163.com
第三篇:建设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建设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建议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和落实十二·五规划中高度重视企业文化软实力作用,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承德经济跨越发展。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上世纪80年代西方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并很快传入中国,被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的迅速扩张,迫切需要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撑。
一、加强承德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同时文化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决定一个企业的兴衰,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体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承德市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承德市是拥有五千年文化积淀的文明之城,和谐之城,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推动承德社会前进的先进文化力量。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1)有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的小康社会和有利于建设学习型、节约型、创新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
(3)有利于企业建立高素质员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有利于企业全面创新,持续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5)有利于提升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含量,在满足广大消费者物质需求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6)有利于承德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塑造形象和品牌,从而使承德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国内国际两种市场,推动企业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管理的内涵和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的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哺育。企业与文化,如同鱼和水、水和舟的关系。一个成功企业在激烈的商战中屡战屡胜的原因,往往不是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隐含在商品和销售后面的文化才是其发展强大的主要调节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实力。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将会成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立足之本和力量源泉。
2011年是承德市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年,也是承德市转变经济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必须加快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壮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质量水平和整体竞争力,但政府实施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广大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思想观念转变如何。而企业家思想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提升就会极大的促进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的增长,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转变承德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问题是企业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提升企业家们的经营理念,转变思想价值观念,建设先进企业文化。思路决定行动,行动决定财路。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
目前,承德市有近三十万个体私营工商业者和民营企业。如果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广、普及,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使其中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人提高综合素质,转变发展观念,那将为承德市创造出多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又会直接影响和带动社会上多少人提升思想道德观念,改良行为,讲求诚信,促进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共同来营造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推动承德国际旅游名城建设。
1、构建学习型组织,有意识地培育员工的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等,陶冶员工的情操,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文化素质,综合素质,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保证企业的生存,使企业组织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企业组织的竞争力。
2、制定员工行为规范、服务规范,编制《员工行为规范手册》,内容涵盖仪表仪容、岗位纪律、工作程序、待人接物、环卫与安全、素质修养等方面,并组织职工进行讨论和学习,使之成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并进而逐渐成为广大职工的共同习惯。在下一年还要开展员工自检和自查活动,建立员工行为规范的考核制度,促进员工行为规范的推进和落实。
3、以人为本,突出管理,用优秀文化推进企业发展。企业要形成“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文化纽带,必须要把握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围绕企业中心任务,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不动摇,创新管理,稳健经营,提升素质,增强实力,确保企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4、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着力建设和谐企业有机统一。企业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和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统领企业发展,变革职工思想和行为,决定和谐管理的深度,影响和谐建设的力度.大力贯彻实施政府“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决策部署,贡献和谐社会;关注职工诉求,拓宽参政渠道,建设和谐企业,以上下和谐、内外和谐构建企业的全面和谐,实现企业、员工和社会的高度和谐统一。
5、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有的放矢做好新时期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握企业文化的“道德灵魂”,实施社会形势进班组、企业决策进现场和讲解身边感动人事的经典党课形式,坚持职工思想动态排查,积极营造和谐稳定发展环境,优化企业人文素质。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关键是重视人的发展。为此,我建议承德市委、市政府出台政策积极支持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支持企业文化建设行业协会的发展工作。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文化促进会为推动,企业家共同参与的市场格局,来促进和加快企业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2010年11月25日
第四篇: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试论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以企业目标为基础,以广大职工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共同理想,行为准则,基本价值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创造的精神财富,对企业职工具有极强感召力和凝聚力。积极和谐的企业文化能够最大限度的将广大职工统一起来,确立共同目标,坚持信念,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是职工文化建设。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企业与职工沟通的桥梁,联系的纽带。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是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坚实的推动者和监督者。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实行民主管理,参与企业建设
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一项行之有效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对开展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企业可以与员工共同协商涉及企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员工的集体利益诉求也可以通过工会和职代会得到理性表达,从而实现劳动关系双方价值共赢。
工会坚持利用职工代表大会的形式参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企业的民主管理。今年年初,公司召开首次职代会,听取并审议总经理的工作报告,总结上一年的工作成果,制定今年的工作计划;为响应政府号召,实现“十二五”节能降耗的目标,公司开展“成本多降一个百分点”合理化建议活动,广大职工积极参与,集思广益,提出了许多切实降低公司运营成本的好方法;工会还组织召开了工资集体协商会会议,并经职代会表决通过。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对企业进行民主管理,加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赋予职工话语权与表决权,使得职工将个人价值与企业目标,企业精神相结合,使职工围绕企业的共同目标,凝结成极大的群体合力,产生奋发向上的集体意识。
二、实现监督职能,保障职工权益
工会的监督职能主要有监督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协助和督促行政方面做好劳动保险、劳动保护工作。工会参与企业安全管理的各个层面实施全过程监督,在协助中促进维权监督,协调与企业安全监督体系的关系共同发展,积极参加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查处,发挥监督参与职能的作用,加强与企业行政的沟通协调,以协商的形式更多的在劳动保护方面为职工争取权益。
工会在协助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同时,完善职工诉求表达机制,建立一个传递收集、逐级反馈、分类答复、上门回访职工诉求表达的闭合体系。做到及时了解,及时解决,把各类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从根本上维护企业和职工权益,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双赢。
工会积极开展“安康杯”活动,吸引广大职工积极参加。“安康杯”不仅仅是一个活动,更是工会落实切实维权,实现监督职能的工作载体。把工会劳动保护的工作内容纳入其中,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不断完善,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健康发展。
三、开展劳动竞赛,调动职工热情
“十一五”圆满落下帷幕,“十二五”处在新形势新阶段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人类劳动的日益知识化、先进化是企业面临的最主要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
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知识经济的市场竞争中,单靠手中的物质资本,无法取得市场优势,只有靠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的精神之力能量,才能使企业赢得具有创新性的竞争力。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工会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努力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促进职工个人增长和提升,督促职工学习创造社会财富和
发展科技生产力的本领,发挥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推动企业和社会的发展。
工会开展了“五比一创”劳动竞赛,引导和帮助职工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推进职工知识转化进程;评选销售冠军,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职工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增强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素质
广大职工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工会肩负着帮助职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提升竞争力的重任。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是发展的源动力,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发展引领了方向。工会要做到把握时事,与时俱进,时刻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把握正确方向。
在建党90周年之际,工会组织广大职工观看《建党伟业》,在学习回顾共产党建党之艰的同时,增强广大职工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观影过后,通过总结交流观影感想,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良好职业风尚,形成文明、团结、友爱的良好风气。
五、开展丰富活动,创造和谐氛围
工会在关注职工科学文化与思想道德发展之余,更致力于构建和谐工作环境。工会多次与其他企业工会联合组织足球赛,羽毛球赛,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职工们在比赛中加深了解与感知,在竞技中促进沟通与配合,在活动中实现团结与统一。
工会积极建立职工之家,备有乒乓球、桌上足球、台球等设施,丰富职工午休时的娱乐生活,工会还每年组织职工到全国各地旅游,寄情于山水,使职工开阔视野,调整心情,陶冶情操。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有时紧张,有时放松,有劳有逸,宽严相济,使职工在紧张的工作中得到休息与调整,以崭新的面貌面对工作,迎接新的挑战。
六、传递工会温暖,提高幸福指数
为切实发挥工会组织的特点和优势,从服务企业和关爱职工入手,工会领导带队走访了企业基层单位广泛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在夏季高温期间,走访了2家基层单位,慰问了50多位一线职工,并赠送慰问品。开展基层女职工免费体检工作,受到广大女职工的欢迎。
工会还深入开展“阳光帮扶行动”,全面提升工会送温暖、再就业、办实事的效能和水平。充实帮扶救助的职责和内涵,提高帮扶救助的标准,创新群体收益,规模受助的载体和渠道,借助和整合社会的资源优势,确保此项工作的社会效果。切实保证不让一户困难职工生活过不去,不让一户困难职工子女辍学,使广大职工都能及时享受到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进一步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有效机制和方法,加大广大职工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也一直是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今后的工作中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的理念和要求,全面贯彻到工会的各项工作中去,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推动企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第五篇: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更是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内形成企业凝聚力,对外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一、和谐企业文化的新特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将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特点:一是和谐性。和谐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和谐文化更是当今企业界一直追求和崇尚的管理理念。和谐文化包含企业内部自身的和谐、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两部分。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企业,构建和谐企业离不开和谐车间、和谐班组、和谐家庭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竞争性。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快速、稳步发展,除了要拥有核心技术、人才储备以及出色的资本运作能力外,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必不可少。我们都知道,当今世界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而要把品牌、技术、人才培育凝聚起来形成强大的生产力,就离不开企业文化。三是时代性。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需要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使企业永葆青春和活力。
二、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形成一支团结向上的员工团队。二是和谐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有利影响。三是和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建设和谐企业文化重在建设上下工夫
建设和谐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建设上下工夫,在创新上做文章。
首先,在思想上要树立“四种意识”:一是要树立科学发展意识。发展是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物质基础,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层次和高度的标志,只有企业兴旺发达,员工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二是要树立竞争意识。企业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内市场的竞争,而且还要应对国际市场的残酷竞争,如果不牢固树立竞争意识,眼光只放在小圈子内,就很难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企业就很难持久地发展下去。三是要树立创新意识。要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四是要树立“人本”意识。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经营的第一理念,把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大力营造“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好氛围,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会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其次,在行动上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协调的组织关系。尤其是改制企业首先要处理好“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和“老三会”(党委会、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协调问题,可以说这一问题是许多改制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如果这一关系处理不好,必然影响到企业的稳定与和谐,影响到企业文化建设。二是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劳动关系,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利益关系之一,是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关键环节。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体现在企业凝聚力强、职工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与
企业效益同步增长、确保职工的劳动就业权利、劳动环境良好4个方面,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对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将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因此,务必抓紧抓好。三是公正的企业与员工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公平合理的关系上。这一利益关系处理得妥善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和谐和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企业改制,其经济成分变了,员工在企业的民主管理权利、主人翁地位不能变,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企业有关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按规定都必须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落实员工的民主管理权利,要把企业办成员工之家。四是和谐的人际关系。企业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员工中积极倡导团结友爱、互相理解信任、互相关心帮助、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人际关系。
第三,在规范上要健全“四种制度”:首先要健全机制,成立由党委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企业文化工作格局,共同倡导、策划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其次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用方方面面的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引导广大员工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做到工作有章法,办事有尺度。其三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其四要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制度,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研究,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心,细化研究内容,创新文化内涵,指导企业发展。
第四,要发挥好“三个作用”:首先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企业党委主要任务是立足于企业的工作大局,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领导,集中精力把好方向、抓好大事、出好思路、管好队伍。其次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有着得天独厚的群众基础,在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工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使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工会担负着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职责,通过实施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高职工的参政议政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其三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通过开展“党建带团建”“导师带徒”等活动,团结和带领青年积极投身企业经济建设,构建和谐企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激发广大团员青年立足本职,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