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 人权保障 强制措施论文

时间:2019-05-13 03:3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取保候审 人权保障 强制措施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取保候审 人权保障 强制措施论文》。

第一篇:取保候审 人权保障 强制措施论文

取保候审论文: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取保候审制度的适用,可以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最大限度的人身自由,因而具有重要的人权保障功能。然而,受权力本位价值观念的影响,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存在定的问题,司法实践中也很难得到合理适用,大量羁押、超期羁押等现象颇为严重。如何完善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在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进行总体介绍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司法现状,运用法解释学、比较法学等法学方法,提出完善的建议。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第一部分,简要介绍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在对取保候审的基本内涵进行界定后,评析了取保候审的特征与功能。取保候审是一种临时性限制措施,体现了权利性特征,具有保障刑事被追诉人人权、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及实现刑事司法公正价值的功能。第二部分介绍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适用现状。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申请与决定程序、保证方式、保证期限、保证人的法律责任、被取保人应遵守的义务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该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取保候审国家权力的定位、取保候审狭窄的适用范围、取保候审单一的保证方式等等。取保候审存在上述缺陷的原因是多方而的,如立法观念有失偏颇、社...【英文摘要】Bail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can make

criminal suspects and defendants to maximize personal freedom,and thus has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However, by the power standard values of the impact of the bail system in China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judicial practice, it is difficult to get a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detentions, and extended detention and so on is quite serious.How to improve our bail system to solve problems in judicial practice is a standard resear...【关键词】取保候审 人权保障 强制措施

【英文关键词】bail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coercive measures

【目录】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研究4-5

Abstract5

10-14

摘要

第二章 我国

第一章 引言9-10

取保候审制度概述10-12

第一节 取保候审制度的涵义及特征

二、取保候审制度(二)权力性

一、取保候审制度的涵义的特征10-1211

(一)限制性10-11

(三)临时性11-12第二节 取保候审制度的法律功

二、保

能12-1

4一、保障刑事被追诉人人权的功能12

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功能12-13的功能13-14

三、实现刑事司法公正价值

第三章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现状14-24

一、取保候审的适用14

(二)不适用取

(一)第一节 我国取保候审的立法现状14-17范围14

(一)适用取保候审的情形

保候审的情形1

4二、取保候审的申请与决定14-1

5取保候审的申请14-15保候审的方式与期限15-16的责任1616

15-16

(二)取保候审的决定15

(一)取保候审的方式

三、取

(二)取保候审的期限16

四、违反取保候审义务

(一)被取保人违反取保候审义务的责任

五、取保

(二)保证人违反取保候审义务的责任16

16-17

候审制度的法律救济缺陷17-21

第二节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二、取

一、取保候审法律性质定位欠妥17

保候审适用范围较为狭窄17-18一18-19

三、取保候审保证方式过于单

(一)四、违反取保的法律责任不明确19-20

(二)保证人的法律责任

被取保人的法律责任19-20

五、取保候审配套救济措施不足20-21第三节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缺陷的成因21-2421-22

(一)权力本位观念的影响

一、立法观念有失偏颇21

(二)有罪推定原

二、社会

四、权

则的适用21-22诚信观念不足22-23

(三)诉讼功利思想的影响22

三、监督机制不够健全23

力分配不尽合理23-24善24-33

第四章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改革与完

第一节 取保候审制度改革的主要观点24-26

二、改革国内取保候审

一、全面移植西方保释制度的观点24制度的观点24-2626-28则26-27原则27-28

第二节 取保候审制度改革的原则

二、坚持无罪推定原

四、坚持诉讼效益

一、坚持人权保障原则26

三、坚持正当程序原则

第三节 取保候审具体制度的完善28-3

3一、重新定位取保候审的28-2929

二、扩大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

29-30

四、加强取保

三、增加取保候审的保证方式

候审的法律责任30-3232-33结语

33-34

五、增设取保候审的救济措施参考文献

34-35

致谢

35-36

个人简历36

第二篇:强制措施中的取保候审与监视居住

新刑事诉讼法学习

强制措施中的取保候审与监视居住

取保候审有关规定

一、取保候审的概念

取保候审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缴纳保证金或提出保证人,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或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二、修改的内容

1、将刑诉法第51条修改为第65条 :规定了取保候审的适用对象与执行主体。

2、将刑诉法第55条修改为第68条: 规定了保证人的义务及违反法定义务应承担的责任。

3、将刑诉法第56条修改为第69、70、71条:规定了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保证金的确定、缴纳及退还。

三、理解与适用

以上关于取保候审措施的修改,除了将保证人“未及时报告”修改为 “未履行保证义务”之外,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的内容:

(一)进一步明确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扩大适用范围 1

(二)进一步完善被取保候审人应当遵守的规定

(三)进一步明确取保候审保证金的确定、收取和退还

四、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2、对同一被取保候审人,不能同时适用保证金和保证 人。

3、保证金由提供保证金的人存入执行机关指定银行的 专门账户。

监视居住有关规定

一、监视居住的概念

监视居住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为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而限定其活动区域和住所,监视其行动的一种措施。

二、修改的内容

1、在刑事诉讼法中增加了3条作为第72、73、74条: 规定了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与执行,监视居住期限的折抵。

2、将刑事诉讼法第57条改为75条:规定了被监视居住人的义务。

3、在刑事诉讼法中增加了1条作为第76条:规定了

监视居住的执行方式。

三、理解与适用

(一)将监视居住作为减少羁押的替代措施使用,应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第二,具有法定情形之一。

第三,其他特殊情形。

(二)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严格控制适用范围,并对通知家属和检察院监督做出明确规定

第一,再次确认了主要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监视居住的原则。

第二,对需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对象范围作了明确规定。将在指定的居所监视居住的对象范围严格限制在两类人:一是符合监视居住条件但无固定住所的;二是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这三类犯罪,在住处执行监视居住可能有碍侦查的。

第三,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批准程序、执行地点作了明确规定。

第四,对指定监视居住通知家属和委托辩护人作了明确规定。

第五,明确“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三)完善了被监视居住人的义务

(四)完善了对被监视居住人的监督手段

四、工作中注意的问题

1、自侦部门要充分灵活运用监视居住措施,严格把握监视居住的范围。

2、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不得在专门羁押场所、办案场所执行。

3、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由监所部门审查监督,监所部门要把握好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第三篇:老年人的人权保障

老年人的人权保障

对老年人的权利保障可以归纳为:第一,宪法对老年人基本权利的保障主要体现在我国宪法第44、45、49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老年人的退休和社会保障权;(2)老年人获得救济的权利;(3)老年人的医疗卫生保障权;(4)老年人的人身、婚姻、要求给付赡养等权利保障。第二,刑法特别打击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伤害行为,如虐待、拒绝抚养等,保护老年人的权利并规定“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来限制对老年人适用死刑;民法通则和婚姻法分别对老年人的婚姻和要求赡养扶助的权利保障。第三,我国1996年制定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专门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2年修订通过了该法),对老年人的权利进行保障。首次将“常回家看看”精神赡养写入条文,不常看望老人将违法。

世界上的养老保险制度有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统账结合”部分积累制,我国现今确定的是“统账结合”部分积累制,但是对于已退休的老人采用现收现付制,在统账结合制下,来自企业和职工个人的当年缴费收入一部分计入社会统筹,另一部分计入职工个人账户。社会统筹资金由政府统一管理运用,个人账户基金作为个人养老储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一部分来源于社会统筹,一部分来源于本人个人账户的积累。

我国养老保险主要存在转制隐性债务

1、个人账户出现“空账”、覆盖面不够广、难以应付通货膨胀等问题。对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可以参考英国,区别于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的由国家干预进行全面保障、充分就业和普遍性的模式,以及以“现代自由主义”为指导的减少社会福利待遇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到社会保险市场的模式的 “第三条道路”,主张逐步废除按固定年龄强制退休的制度, 延长老年人的退休年龄,有工作能力的继续工作,能够为社会贡献自己力量的人也尽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日本推迟养老金领取年限和限制高收入者的养老金领取的方式,对于退休后再就业的老年人的养老金领取给予一定的限制,从而部分缓解养老金支付的资金问题,也使得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合理。1所谓隐性债务,是指在养老金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或半基金积累制转变过程中,由于已经工作和退休的人员没有过去的积累,而他们又必须按新制度领取养老金,那么他们应得的,实际又没有“积累”的那部分资金。隐性债务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应继续付给新制度实施前已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总额;另一部分是新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的人员,在新制度实施前没有积累的养老金总额。我国的转制隐性债务被称为“达摩克利斯之剑”。

第四篇:监狱服刑人员人权保障

监狱服刑人员人权保障

摘 要: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文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监狱服刑人员的人权保障是人权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狱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保障服刑人员人权十分必要且势在必行。文章对我国监狱服刑人员人权的构成、保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保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监狱;服刑人员;人权保障

引言:2004年宪法修正案写入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从而将人权保障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监狱服刑人员作为特定的主体,一方面,它拥有未被法律剥夺和限制的一些基本公民权利以及法律专门赋予服刑人员的特殊权利,另一方面,也因为其“服刑人员”这一特殊身份丧失了一些本该属于公民的权利,或者某些权利的行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由此可见,其人权保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在此就如何保障监狱服刑人员的人权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服刑人员概念与范围界定

服刑人员是指依法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缓期执行或者管制,缓刑,暂予监外执行,假释和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依法被关押于看守所,监狱或者在社区服刑的人员。根据我国《监狱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依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监狱内执行刑罚。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一年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可见,“在监狱执行刑罚的服刑人员的范围是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余刑超过一年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犯罪分子。”①

二、监狱服刑人员权利的内容

关于监狱服刑人员的权利这一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我国刑法学者屈学武教授的观点,监狱服刑人员的权利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平等权。监狱服刑人员作为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平等权。这是由我国法律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指导原则所决定的。既包括了作为 ①金鉴主编《监狱学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783页。自然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一系列的权利,也包括了立法的平等、司法的平等和守法的平等。它体现了作为公民,既要平等地享有权利,也要平等地履行义务的立法精神。

2.政治权利。政治权利又称为参政权。它是指依照宪法规定,公民参加政治生活的民主权利和在政治上享有的表达个人见解的意愿的自由权。监狱服刑人员的政治权利指的是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监狱服刑人员所应当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权利,最常见的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根据1983年3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监狱服刑人员可以行使选举权,但因监狱服刑人员正在接受侦查、起诉、审判,经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决定可停止其行使选举权。而被选举权和担任国家机关职务及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则由于监狱服刑人员人身自由的剥夺而受到限制,其他政治权利则处于停止行使状态。可见,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监狱服刑人员还是享有政治权利的,只是基于其人身自由被剥夺而暂时停止行使罢了。

3.人身权利。人身权利是公民一切权利的基础,公民的人身权利得不到保障,其他权利都无法行使。公民的人身权利是指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与人身有关的其他权利和自由受法律保护,不得非法侵犯的权利。在我国,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和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监狱服刑人员虽然被判处剥夺了人身自由,但是其他与人身相关的权利还是享有的。如:生命权、健康权、不受刑讯和体罚的权利、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通信权、知识产权中的发明和创造中的人身权利以及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三、我国监狱服刑人员人权保障的现状

我国基本保障了监狱服刑人员的人权,“首先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宪法》为基础,以《监狱法》为核心,并由《刑法》《刑诉法》《法院组织法》《法官法》《检察院组织法》《检察官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民法通则》《民诉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运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司法解释所共同构成的法律保障体系。”②此外,还签署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如《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为我国监狱服刑人员人权的实现和保障提供了必要的法律基础。其次,建立了各种有效的管理制度,如民警直接管理、深入服刑人员生活、学习和劳动三大现场、安全防范措施等,对服刑人员实行依法、严格、文明、科学管理,从根本上保证了监所改造秩序稳定,包括创建现代化文明监所等,为服刑人员的人权实现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②参见邵名正主编《监狱学》,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160页。

四、对进一步加强我国服刑人员人权保障的探讨

服刑人员在监狱服刑期间,一般要经历入监初期阶段,监狱服刑阶段和出狱前阶段三阶段。而服刑人员的内心转变最关键的时期在入监初期阶段。一般情况下,服刑人员在进行必要的入监检查之后,都会经历为期三个月入监教育。在这三个月时间里,服刑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监狱制度,认真学习监狱监规,认清自己的现有身份。“监狱狱警形象的把这些内容总结为明身份,习规范,学养成,吐余罪。”③由于入监教育是每个服刑人员进入监狱服刑的必经阶段,因此,这一阶段的学习与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这一阶段最难做到的,往往是第一点:明身份。很多服刑人员虽然人已身陷囹圄,但是,对自己的现有身份不愿意承认或者是不敢承认。往往被沦为阶下囚的滋味是常人难以忍受的,他们不仅仅要克服身上穿的这身囚服所带来的痛苦,更要克服的是人在监牢,自由这一最基本权利受到剥夺之后的心灵伤害。可以说,要承认自己的身份,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监狱狱警要随时关注服刑人员的情绪波动与心理变化,必要时,给服刑人员提供心理辅导与心理疏导,而不应当强迫服刑人员承认自己的身份,有损他们的人格尊严,如果这样,有些服刑人员会对监狱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极大的影响改造。监狱可以设立服刑人员心理辅导室,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平台,尽快转化他们入监之后扭曲的心理状态。

入监教育之后,服刑人员则被分到监狱之下各个班中。监狱下设若干监区,监区下设若干分监区,分监区下设若干班,每个班都有责任民警负责。服刑人员在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参加生产劳动,表现好的服刑人员有机会加分,评选劳改分子会见家属等。当然,这期间,也有表现不积极的甚至抗拒改造的现象出现。服刑人员积极改造的,应当允许他们参加监狱文体活动,允许他们同家属会见通信,保障他们应有的权利,抗拒改造的,应当先查明他们抗拒改造的原因,而不应当盲目将他们禁闭或用语言伤害他们,例如,有些服刑人员是因为家人生活问题无法解决,和同监舍的服刑人员之间有矛盾或者其他影响服刑人员改造情绪的问题而导致他们情绪不稳而将情绪转嫁于劳动改造过程中。监狱狱警应当定期做服刑人员的家访工作,了解服刑人员的家庭情况,子女上学就业问题,父母养老安置问题,了解他们的生活所存在的困难,并且为他们解决好必要的生活费问题,劝他们不要有思想压力,了解他们对服刑人员的需求与愿望,并定期安排他们会见,不方便会见的,为他们录制视频或录音,并将这些交给服刑人员观看和收听,以利于他们在改造过程中能够专心,放下思想包袱,保证改造的顺利完成。

由于服刑人员长期生活于高墙内,对外面的社会完全陌生了,而他们迟早还是要走出监狱,重新生活的,因此,为避免他们长期生活在监狱与世隔绝所带来的今后出狱后完全不适应这个社会,监狱可以决定让服刑期间表现好的服刑人员出狱接触社会,当然,这种接触社会的方式是有严格限制的,监狱可以将服刑人 ③参见盛桂英《中国监狱工作人员分类问题探讨》,《犯罪与改造研究》2003年第6期。员置于警车中,只让他们在车内活动,通过车窗观察外界,同时,可以为他们配备相应的心里辅导,使他们不至于对外界社会充满恐惧与陌生,为即将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尽早回归社会、适应社会做好铺垫。服刑人员服刑期满前三个月是监狱服刑的最后一个阶段。这期间,监狱应当为服刑人员出狱做好必要的工作。

例如,出狱前三个月,允许服刑人员不再剃头发,即给予服刑人员三个月的长发期,在身体上逐渐让他们了解他们与现押犯的微妙区别。这期间,监狱狱警应当为服刑人员讲解出狱后户口落户问题,必要时对工作问题,也给他们适当安排,因为,服刑人员出狱后会受到诸多歧视,找工作难于一般人,为解决生活困难的家庭的生存问题,可以为他们安排工作,以便于他们维持生计。服刑人员的权利,并不仅仅限于法律明文规定的,例如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依法获得减刑权等,更重要的是服刑人员作为一个人,应当具有的权利。监狱,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权利,并保障服刑人员这些基本权利,为服刑人员积极改造创造必要条件。服刑人员也是弱势群体,这一点应当予以考虑。

五、关于监狱改造工作其他问题

服刑人员虽然在入监之前给国家,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是,经人民法院依法审判之后,被羁押在监狱之后,反而身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虽然说,这是犯罪分子罪有应得,但是,在现代文明社会,不能因为犯罪分子之前所犯下的罪,就将他们所有的权利都予以剥夺,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因此,监狱狱警在犯罪分子入监之后要做的,更多的是教育,是感化,让他们从内心上真正认识到他们所犯下的罪刑,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去洗刷罪恶的双手,而不是报应,不是一味剥夺他们的权利,他们仅有的一点权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服刑人员也是弱势群体,监狱应当能够保障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利益,帮他们实现他们应得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金川.罪犯权利的缺损与救济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2]幕亚平,周建海,吴慧.当代国际法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3]吕世伦,文正邦.法哲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4]王果纯.现代法理学—历史与理论[M].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5.

第五篇:中国监狱人权保障

中国监狱的人权保障

半个世纪前,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是一个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性文献。监狱的人权保障,往往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的文明与进步程度,是整个人权事业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在纪念《世界人权宣言》通过50周年时,研究监狱人权保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研究监狱人权保障,首先要解决采取什么样的视角问题。就是说,不能只着眼于对罪犯合法权益的保护,而应当同时肯定,国家依法惩罚犯罪分子,是对广大公众人权的有力保障。人权,首要一条是多少人的人权?是少数人的人权,还是多数人的人权,全国人民的人权?我们不能只是站在罪犯的角度来谈监狱的人权保障,而应在强调保障罪犯权利的同时,更要站在人民群众特别是受害人的角度,明确认识到,依法惩罚罪犯,正是为了伸张正义,维护法纪。正如邓小平所说的:“要讲人道主义,我们保护最大多数人的安全,这就是最大的人道主义。”惩罚是正义的,合理合法的,当然,惩罚也绝不是为了报复,而是要在惩罚的前提下,依法保障罪犯的权利,切实实施有效的改造。

中国政府历来把犯罪的人当作人,对他有希望,对他有帮助,当然也要有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罪犯虽因犯罪被判处刑罚,但他仍然是“人”,是中国公民,这正是中国监狱人权保障的出发点。罪犯是人,监狱就应保障他作为一个人所必须享有的权利;罪犯还是公民,监狱就应保障他作为一个公民理应享有的由宪法规定而又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公民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根据我国一贯注重人道主义的行刑思想,结合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时代要求,对罪犯的权利作出广泛而具体的规定。《监狱法》共78条,直接或间接涉及罪犯权利的就有33条,并且把罪犯处于监禁状态下需要予以特别保护的权利写进了法的总则。法律规定的罪犯权利计有:人格不受侮辱权,人身安全不受侵犯权,合法财产享有权,申诉权,辩护权,控告权,检举权;入监时有携带生活必需品的权利,入监后有获知监狱是否通知其家属的权利;释放后获得当地政府帮助安置权,依照条件获得救济权,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通信权,会见权,依照规定接受物品和钱款的权利,获得包括衣、食、住、医疗等必要的生活保障的权利;获得行政或物质奖励的权利,依法获得减刑权,假释权,离监探亲权,受教育权,参加体育文娱活动权;劳动权,休息权,参加劳动的罪犯依照规定获得劳动报酬权,获得劳动保护、劳动保险权;享有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包括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享有选举权。此外,对女犯、未成年犯和少数民族罪犯,还规定一些特殊的权利。有些权利,虽然《监狱法》 未作规定,但实际是予以保障的,如宗教信仰自由、财产继承、专利申请以及婚姻、家庭方面的权利等。这些权利,既有法律、诉讼方面的,又有社会、文化方面的;既有政治方面的,又有经济方面的;既有基础性的物质生活,又有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既有服刑期间的权利,又有刑满释放回归社会后的权利。可见,中国监狱对罪犯权利的保障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

法律在规定罪犯享有广泛权利的同时,还规定了他们必须严格履行的义务。中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罪犯作为被判处刑罚的公民,更应严格履行特定的义务。《监狱法》不仅保障罪犯个人的权利,也要保障罪犯这一特殊群体的权利,强调罪犯个人对集体、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因此在法的总则中也规定了罪犯的主要义务,即“罪犯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规纪律,服从管理,接受教育,参加劳动”。在其他条款中,还规定了罪犯的相应义务。众所周知,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享有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基础,履行义务是实观权利的保障。罪犯只有严格履行义务,才能保证个人权利的充分实现;如果不认真履行义务,而是胡作非为,甚至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权利,那么自己的权利也就很难得到保证,甚至可能会受到部分的限制或剥夺。

中国法律不仅规定罪犯享有的权利,还规定了实现这些权利的条件和手段,并且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监督机制。为了保障罪犯的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等权利,《监狱法》明确规定监狱人民警察不得有“刑讯逼供或者体罚虐待罪犯”、“侮辱罪犯的人格”、“殴打或者纵容他人殴打罪犯”等九种禁止性行为,并且规定,监狱人民警察如有所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应当予以行政处分”。中国的《刑法》也专门规定了“刑讯逼供罪”、“虐待被监管人罪”、“徇私枉法罪”、“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等,并且规定了相应的刑罚。为了保障罪犯的申诉、控告等权利,《监狱法》规定:“罪犯对生效的判决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对于罪犯的申诉,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处理。”“罪犯的申诉、控告、检举材料,监狱应当及时转递,不得扣压。”“监狱在执行刑罚过程中,根据罪犯的申诉,认为判决可能有错误的,应当提请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监狱提请处理意见书之日起六 个月内将处理结果通知监狱。”为了保障罪犯的生活,《监狱法》规定,罪犯生活费“列入国家预算”,“罪犯生活费标准按实物量计算,由国家规定”,“罪犯的被服由国家统一配 发”,“罪犯的医疗保健列入监狱所在地区的卫生、防疫计划”。为了保障罪犯依法获得减刑、假释权,《监狱法》列举罪犯有“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等六项重大立功表观的,作出“应当减刑”的法律规定,并且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减刑(或假释)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 月”。为了健全监督机制,《监狱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对监狱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依法实行监督。”中国所有的监狱,都有人民检察院的派出机构。在实际工作中,还建立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视察、监督制度,以及监狱内部的监督体系。事实表明,将罪犯的权利以及对侵犯权利者的追究,以法律形式昭告于天下,不仅世人知道,而且罪犯及其亲属也清楚,充分体观了中国对罪犯权利保障的真实性,也反映了中国政府光明磊落的态度和坚定不移的信心,这正是有力量的表观。

同世界许多国家一样,中国监狱重视罪犯的物质生活保障。监舍力求坚固透光,通风保暖,整洁有序;监区环境力求绿化、美化、净化。据1997年统计,全国罪犯每人每月平均伙食费为102元,实际消耗粮食21.96公斤,食油0.72公斤,蔬菜25.09公斤,肉食1.9公斤,鱼、畜、蛋、豆类1.42公斤,每人每日从食品中摄取的热量为3343千卡。近几年来,由于农副产品价格放开,为了保证罪犯生活水平不下降,许多监狱为罪犯食堂划出菜地,建立禽圈,发展“自种、自养、自加工”,产品扣除种籽(幼畜)、化肥、饲料等必要的成本后,全部提供罪犯食用。为了维护罪犯的身体健康,中国监狱系统形成了由省监狱局中心医院、监狱医院和基层医务室组成的三级医疗、防疫网络。1997年,罪犯每千人拥有医师数为3.7人,每千人拥有医院病床数为12.76张,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于一个还有5000万人口没有脱贫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对罪犯物质生活能保障到这样的程度,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不仅如此,中国监狱还规定了保外就医制度,对身患严重疾病、监狱医院难以治愈的罪犯,经监狱当局批准,予以保外就医。1995年至1997年三年中,全国有3500余名保外就医罪犯经社会医院治疗得以痊愈或基本恢复健康。1997年底,全国尚有保外就医罪犯2.7万余名,约占在押犯总数的2%。

中国监狱不仅保障罪犯的生存权,而且更为重视罪犯的发展权。监狱实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方针,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和合格的劳动者,是监狱一切工作的归宿。为实现这一目的,中国监狱在依法实行严格、文明、科学管理的同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高度重视对罪犯的教育。中国监狱当局认为,监狱不应只是惩罚机关,更应当是教育改造犯罪分子的学校。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监狱系统开展了大规模的“办特殊学校”活动,对罪犯进行比较系统、正规的思想、文化、技术教育。受教育不仅是罪犯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义务。思想教育以法制、道德、形势、政策、前途教育为主要内容,约95%以上的罪犯接受这类教育。文化教育以普及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为主,1997年全国监狱共开设各级文化班1.26万余个,53万余人入学。自办学以来,经考试,累计已有222.4万余人次获得教育部门颁发的从脱盲到大专的学业证书,其中获脱盲证书的达70.6万余人次。技术教育根据 监狱生产和罪犯释放后就业需要统筹安排,1997年全国监狱共开设各类技术培训班1.33万余个,75.2余万人入学,经考试、考核,累计有213.2余万人次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各类、各级技术等级证书。全国监狱共配备各类教师6.4万余人,其中包括一部分具备教学资格的罪犯担任文化、技术教师。监狱系统的办学活动,被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称誉为“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一条特殊渠道”。

中国监狱还十分重规罪犯的精神生活,各监狱普遍建立图书馆、阅览室,举办墙报、黑板报,组织歌咏队、文艺演出队,开展各类体育比赛,大力加强监区文化建设,让罪犯生活在一个健康活跃、积极向上的氛围中。

第二,实行劳动改造制度。法律规定,凡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劳动。组织罪犯劳动,不是为了折磨他们,也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引导他们养成劳动习惯,树立劳动观念,矫正犯罪恶习,强化组织纪律性,学会生产技能,掌握谋生手段。监狱根据罪犯体力和技能状况,合理安排劳动,实行与社会职工同样的劳动保护和劳动保险制度,执行国家规定的劳动工时制度,保证罪犯享有法定节日和休息日的休息权利。许多罪犯正是通过劳动实践和技术培训,成为熟练的劳动者,有的还成为技术专家和业务能手。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罪犯获国家专利129项,获地、市以上政府组织的科技评比奖859项,(其中国家级113项),完成发明创造项目488项,完成技术革新8904项。监狱给6896名罪犯评定内部技术职称,并发给相应的技术津贴。许多罪犯正是由于在监狱内学会了技术专长,释放后被社会企业聘为技术员、工程师,有的还当上了厂长、经理,被推选为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从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自立于社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实行感化政策,让罪犯在希望中改造。考虑到罪犯中35岁以下的占80%左右,中国监狱要求监狱人民警察象父母对待子女、老师对待学生、医生对待病人那样,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们,耐心细致地教育他们。罪犯有病,工作人员亲自照料;逢年过节,工作人员与他们共度节日;罪犯思想有波动,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跟他们谈心;改造表现好的,允许他们回家探亲,或与配偶同居,等等。使他们看到希望,感到有出路,有前途。近几年,罪犯受到表扬、记功、物质奖励的,每年都占在押犯总数的一半以上。1995年-1997年,罪犯获减刑、假释奖励的,分别占在押犯总数的23.64%,23.59%和24.65%。

第四,动员社会力量,搞好对罪犯的帮助教育。改造罪犯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只靠监狱部门是难以完成的,必须依靠全社会的支持。社会参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协助监狱搞好对服刑罪犯的教育改造,从国家领导人、各级党政机关负责人、社会知名人士到罪犯亲属和在社会上作出显著成绩的刑满释放人员,都经常给罪犯做报告,讲形势,送温暖,提希望,使他们感到 社会的关怀,家庭的期待,从而进一步稳定情绪,树立信心,提高责任感。二是做好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帮教、安置工作。《监狱法》规定:“对刑满释放人员,当地人民政府帮助其安置生活。刑满释放人员丧失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和基本生活来源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救济。”目前,全国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由党政领导人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帮教工作协调小组,积极帮助刑满释放人员解决生活、就业、婚姻、学习等实际问题,并在思想上继续给予关心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免疫力”,防止走回头路。

中国监狱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一批又一批目无法纪,道德低下、精神空虚、愚昧无知、游手好闲的罪犯,改造成为守法纪、讲道德、有文化、会劳动、懂技术的人,成为无害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从而真正实现做人的尊严,自身的权利也最终得到全部恢复。西方有些人往往对中国改造罪犯工作不以为然,指责中国监狱强迫“洗脑”,强制劳动,是“侵犯人权”。我们不否认改造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强制性,我们同时强调引导罪犯由被强制到半自觉直到自觉地改造自己。这就如同医生治疗病人一样,医生的根本职责是确保病人恢复健康,但在治疗过程中,有时也必须采取诸如隔离、绝对卧床、禁食或忌食直至施行手术等强制措施,当然谁也不会因此而指责医生。同样的道理,中国监狱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最终目的正是为了使罪犯以一个守法公民的身份回归社会,这对于他们个人及其家庭,以至对社会、对国家,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怎么能说这是“侵犯人权”呢?倒是在有些发达国家的监狱里,罪犯长年无所事事,可以不学习,也可以不劳动,逍遥自在,甚至是随心所欲,看起来似乎享有了充分的“权利”,但回归社会后不久又重蹈覆辙,不得不再一次回到监狱,形成囚禁——释放——再囚禁的恶性循环,让可贵的生命白白地消耗在狱内,既给公众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又给自身的权利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由此,我们想起了周恩来总理说过的话:“把罪犯改造成为新人,这就是人道主义精神。”应当说,这才是对“人道主义”最精辟的阐述,最准确的界定。

中国监狱对罪犯权利的保障,从总体上讲,符合《世界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也符合联合国“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的基本要求。但勿庸讳言,由于中国是一个基础比较薄弱 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一部分监狱人民警察法律意识、人权意识不强,政策、业务水平不高,在罪犯权利保障方面,确实还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诸如:有些监狱罪犯生活较差,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有些罪犯的申诉、控告未能得到及时处理;少数监狱劳动条件较差,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个别监狱警察违法乱纪,打骂罪犯,甚至致死、致残。对此,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又要客观地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由于监管工作人员与罪犯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监管工作人员侵犯罪犯权利的现象,世界各国几乎普遍存在,中国也在所难免。如何评价这个问题,关键看三条:一是国家法律是如何规定的;二是发生案件的数量和严重程度;三是一旦发生这类案件,国家是如何处理的。按照这三条来评估中国监狱的人权保障,如果不抱偏见,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中国法律明确规定罪犯享有广泛的权利,明令禁止一切侵犯罪犯权利的行为,并在法律上作出准确无误的规定;在中国,侵犯罪犯权利,虐待罪犯的案件年年都有发生,但数量不多,而一旦发生,中国政府都一一严肃查处。我们从不掩饰存在的问题,但西方某些人士所描绘的中国监狱酷刑充斥,黑暗一片,绝对是无中生有的蓄意歪曲。

监狱管理历来是国家的内政,体现着国家的主权。监狱人权保障理所当然也应属于国家的主权,罪犯的权利由国家依法作出规定,实践中发生的问题也由国家作出处理,毋需别人指手画脚,妄加评论。我们在实践中还体会到,罪犯权利保障不能脱离国情,不能割断历史,而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尽管现阶段中国监狱人权保障还存在某些不足之处,但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行刑思想,坚持正确的方针政策,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中国对罪犯权利的保障,也必将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转载自《中国人权网》

www.xiexiebang.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

下载取保候审 人权保障 强制措施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取保候审 人权保障 强制措施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反恐中的人权保障

    论反恐中的人权保障 【摘 要】国际反恐怖活动是一种正义的行为,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保护国际人权的,然而恐怖主义犯罪是一种极端的犯罪形式,各国政府对于恐怖主义犯罪普遍采取......

    中国人权保障的发展

    中国人权保障的发展 摘要:人权问题是当代国际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从自己的历史和国情出发,根据长期实践的经验,对人权问题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并......

    对人权保障原则的理解

    人权保障原则 人权保障原则:宪法在确认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确保公民享受各种平等的权利和自由。人权是指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平等享有的权利......

    浅议强制执行中对人权的保障

    长期以来,对被执行人基本人权的保护,在执行法官的心目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执行程序中因公共权力的扩张而对被执行人的人权侵害已屡见不鲜,这种行为与整个社会的法治文明的进程......

    关于人权的一个小论文

    从平等权角度浅谈中国人权的社会实现情况平等,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待遇,否认世袭的阶级差别或专断的特权,也历来是人类社会不断追求的......

    依法治国与人权保障(于俊文)

    依法治国与人权保障 于俊文 大家好,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依法治国与人权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新中国法治发展史上和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

    创新公安工作机制尊重保障公民人权

    创新公安工作机制 尊重保障公民人权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 11:04来源:《求是》期号:2005.4作者:武长顺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新修正的《宪法》,体......

    刑事羁押制度与人权保障观念

    山东大学法学院 白广亮享有充分的人权,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中国人权状况》对公民的荣誉、财富、生命越重视,诉讼程序就越多。——孟德斯鸠严格的刑事诉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