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努力构建服务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
玉溪银监分局着力“三送”
努力构建服务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
2007年以来,玉溪银监分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发挥行业和人才优势,积极为新平县马鹿村委会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务,通过开展送教育、送科技、送物资活动,努力构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送教育,构建服务新农村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学校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着力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各类应用型人才。利用为吉林省培养“一村一名大学生”这一平台,积极向未来的“村官”和新农村科技致富的领路人们传授“三农”建设的最新信息和科技知识。据不完全统计,在已毕业的352名“一村一名大学生”中,有近20%的毕业生成为了村干部的后备军,30%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成为了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目前,仍有1100名“一村一名大学生”在校。学校教育学院和吉林省卫生厅积极协调,争取到了6个省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班的编外名额,为学员进行为期10个月的培训,学校为其承担学习、生活费用39000元。
二是送科技,构建服务新农村科技兴农长效机制。学校充分发挥学科特别是农业科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和综合优势,为农村进行技术指导,学校的科研人员、专家教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农村进行科学技术的介绍、示范、推广和运用。学校组织专家、教授深入长春、吉林、白城、松原、四平、延边等地,进行农业政策、农村建设、致富信息、科技促农等知识讲座、政策咨询和技术培训,有上万人次接受了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教育。为使教育支农、科技支农制度化,学校还建立了“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定期派科技人员为驻地农户进行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和政策服务。学校组织农学专家、教授深入农村,了解种养殖场(户)在生产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动物繁育专家张嘉保教授与吉林省畜牧兽医工作站和长春市家畜繁育指导站的有关人员一道,赴延吉、白城等地,就吉林省黄牛改良工作献计献策;预防兽医学专家张西臣教授多次带领寄生虫病实验室的研究生深入农安县万顺乡对饲养户饲养的猪、牛、羊进行寄生虫病检查和诊断;丁壮教授多次深入吉林省鑫达牧业有限公司和吉林省海天牧业有限公司猪场进行技术指导,并多次参加猪场重大疫情的诊断和救治工作;周虚教授多次到长春市双阳区走访农户,了解动物养殖情况,解决农户们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并就动物繁殖繁育新技术进行讲解;王庆钮教授、张世宏教授、闰飞副教授等人多次带领学生到松原市,为当地农户讲解农作物栽培、优良品种推广、农业新技术应用等知识和开展信息咨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专家教授和研究生多次赴梨树县,进行吉林省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现状调研,分析现行农村合作组织的优势与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三是送物资,构建服务新农村结对帮扶长效机制。2008年,学校承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镇由36个增加到59个。学校将与农村结对帮扶,作为建立党员受教育,农民得实惠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2008年,学校有17个学院、7个校级直属学生组织和10余支学生社团等近3的名师生组成的5支重点团队、1支分队先后奔赴6个帮扶村镇。为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学校成立了全国首家农村远程医疗咨询会诊中心合心医院服务站,作为以丰富优质的医疗资源服务“三农”的新尝试。通过视频交流,不用农民进城,就可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跨越了地域、时间上的限制,缩短了农村患者和大医院医学专家之间的距离,深受农村乡镇医院和农民的欢迎。在为农村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学校还号召广大师生员工将闲置的图书、计算机捐给农村建立图书室。2008年向长岭县永久镇葛平村小学等多所学校赠送教育图书,向6个帮扶村镇赠送了回收后重新组装的计算机。组织专家编写农村科技信息手册发放给农民,向吉林市船营区、长岭县等地农民赠送《家畜常用养殖技术》、《农作物栽培新技术》等技术手册。此外,还向农民赠送科研新成果,如向长春市绿园区农民赠送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的“军牧一号”种猪,为农民走依靠良种发家致富做出了贡献
第二篇: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010-01-07 09:00:20
1月3日,淮北矿业下发《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旨在以建设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目标,努力构建体系健全、机制完备、职责明确、管理科学、问责严格的“54321”安全生产体系,确保淮北矿业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实施意见》提出了淮北矿业进行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即坚持整合规范、创新提升;统筹谋划、重在建设;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基本原则,建设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施意见》指出,“54321”安全生产体系由安全支撑体系、保障体系、防控体系、操作体系和目标体系五个子体系15项要素构成。其中:支撑体系主要由安全理论、安全文化、安全素质、安全责任、安全制度五项要素构成;保障体系主要由安全技术、安全投入、安全环境、安全监督四项要素构成;防控体系主要由事故防范、隐患排查、“三违”整治三项要素构成;操作体系主要由自主管理、现场管理两项要素构成;目标体系主要由安全生产目标及责任层级分解、考核构成。
五个子体系及15项要素既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构成“54321”总体系脉络架构,又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在推进中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讲究方法。
《实施意见》强调,2010年为淮北矿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年。坚持总体推进、重点突出,以要素的构建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一季度,要在精心制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面谋划推进的同时,突出抓好安全目标、事故防范、安全环境、安全素质、现场管理、安全监督及“三违”整治;二季度,加大隐患排查、安全技术、安全投入、自主管理的推进力度;下半年,在巩固上半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安全制度、安全责任、安全文化、安全理论等要素的构建。2011年,在巩固完善、改进提高上下工夫,优化体系,丰富内涵,完善考核办法,同时在淮北矿业地面厂处、基建矿井、集团控股单位推进实施。《实施意见》要求矿区各单位要把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落实责任、组织上提供保障,确保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淮北矿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加强对体系建设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检查和考核。矿区各单位
要成立安全生产体系建设领导和工作机构,制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严格工作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各负其责,加强学习研究,创新思路方法,做体系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各级机关部门要深入把握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对机关的要求,对部门在安全生产体系中的管理职责、工作制度、业务流程、方法途径和考核标准等进行梳理、整合、调整和完善,准确定位职能,加大定责、履责、问责力度,推动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协调、顺畅运转。各单位要以推进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为契机,加大安全管理信息化力度,科学设计系统架构和各子系统信息化管理模块,与现行安全信息网络进行有效对接和融合,努力构建安全生产体系与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局域网等媒体,宣传栏、宣传牌板、电子屏等手段,大力宣传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内容、措施和要求,大力宣传各单位推进体系建设的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及时报道体系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和成效,努力营造推进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骆永祥)
全面启动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为矿区安全生产增添了多条保障线。矿区各单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完善体系建设方案,“54321”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宣传材料之一
2010-03-09 10:26:31 作者:李怀成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宣传材料之一
前言:今年既是集团公司“攻坚年”也是我公司实施专业化
施工起步之年。开年以来,矿区安全生产形势急转直下、霜雪袭面。为适应矿区跨越发展的要求,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1月19日,淮北矿业就加强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结合公司实际,党委宣传部将陆续在公司网站推
出相关宣传材料,望各专业分公司、管理部、项目部根据材料,充分利用宣传工具,面向广大职工进行宣传,做到全覆盖、无空白、无遗漏,推进公司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健康稳步发展。
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在安全生产中起着基础性、保障性作用。今年淮北矿业“1号文”提出,要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矿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随着“1号文”而提出的加强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共分为“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主要任务”、“注意事项”四个部分,要求从体系建设入手,着眼于长远,认真总结近年来安全生产管理经验,进一步创新管理方法,构建“54321”安全生产体系,通过今后三至五年的扎实工作,使矿区安全生产体系基础牢固、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保障有力。构建“54321”安全生产体系,主要内容是:夯实安全理论、安全文化、安全素质、安全制度、安全投入五项基础;抓住安全责任、安全技术、安全环境、安全监督四个关键;突出事故防范、隐患排查、“三违”整治三个重点;推进自主、现场两项管理;从而实现一个目标,就是重特大事故得到杜绝,零星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直至杜绝,原煤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努力控制在0.3以下,到“十二五”末力争控制在0.2以下,重大隐患得到有效整治,矿区实现安全发展。
指导意见还提出了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注意事项。一要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定方向,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要加大安全生
产体系建设宣传教育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二要明确任务。健全和完善以“54321”为核心的安全生产体系是一项长期性任务。要着眼于系统性,认真梳理总结,查漏补缺,使安全生产体系不断完善;要立足于实用性,把握阶段性安全特征,认真解决好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特别是解决好当前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好解决办法和措施;要统筹于科学性,学习借鉴、引进吸收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注重实践,勇于探索,不断推进管理创新,使安全生产体系更加丰富、更加科学。三要狠抓落实。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强化组织领导,对照体系要求,明确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措施,群策群力,务求实效。要加强学习研究,在坚持中寻求突破,在实践中夯实基础,以体系建设推动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各部门、各单位按照意见要求,系统思考,统筹谋划,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层层分解,逐级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文化长效机制构建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文化长效机制构建分析
作者:郦娃娜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7期
摘 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全力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本文在分析了新农村文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加大投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农村文化形式、建立长效机制、培养优秀文化骨干等措施,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 文化发展 文化建设
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和目标,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利用和依靠文化、教育和科技等力量。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减少城乡差距,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基石,“基石”牢固与否是完善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关键所在。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虽然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进步,但文化建设,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是目前最薄弱、最复杂的一项工程。目前,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基层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在社会建设过程中,有限的财产往往需要应用于社会建设各个领域,文化事业投资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偏低,加之政府对农村与城镇投入政策的倾斜,对农村的投入总量远远落后于城镇投入总量。导致目前新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文化活动发展滞后,文化设施落后,文化资源严重匮乏不能满足现代农民的文化需求,制约着农村文化的发展[1]。目前,许多农村文化站建设受场地、经费的限制,文化建设的发展基本处于进展迟缓甚至停滞状态,造成基层文化资源严重匮乏,人民活动仍然仅限于扭扭秧歌,看看电视,翻翻报纸等传统单一枯燥形式。文化部门举办的舞台艺术进农村演出也不多见。新时期下许多富有时代气息为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在农村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2.重物质轻文化现象严重
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文化生活。较低的文化水平制约了其对文化的需求。分析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多数农民过分的追求物质享受,对文化生活的消费投入极其有限,常常误把对订阅报刊、看戏看电影的投入费用视为一种奢侈与浪费;二是多数人并未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有些孩子成绩不好,就直接辍学打工,不再继续接受教育,造成教育的恶性循环;三是有些读书学历较高的人,基本都脱离农村而不会继续呆在农村扶持当地教育,从而造成农村文化建设后继乏人的状况。由此可见,当前的教育方式和农民对教育的理解与认知程度严重阻滞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步伐,致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备力量严重匮乏。
3.文化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的质量,农民尤其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和文化科技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和长期受落后观念的影响,基层宣传思想干部队伍存在知识结构陈旧,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由于缺少必要的教育培训,自身不加强学习,对党的路线与方针政策理解不准,开展工作时常提不出思路,抓不到要点。乡镇事业机构改革后所建的文化站处于无人负责境地。基层一些老的宣传文化工作者逐步退出队伍同时,新人员补充不及时,形成了宣传文化工作上的漏洞。即便有人在从事该项工作,往往也是身兼数职,难以把精力放在文化中。不少负责人下去包村屯,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组织辅导功能,使农村文化活动处于散乱、无组织状态。因此,目前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基本上处于老化、弱化的状况。
二、新农村文化长效机制构建的措施
充分理解农村文化对于立足研究农村文化长效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构建的问题逐步得到我国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高度发展的农村经济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产生的了较强的文化冲击力,使农村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多数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逐步从温饱即满、闭关自守转变为面向市场、勇于竞争,大批农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出现偏差。适时更新传统建设理念,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能使农民物质生活丰衣足食,而且使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得以提高[2]。而如何合理构建农村文化长效机制,正是当前农村工作重要而迫切的任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农村文化长效机制:
1.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要充分发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对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合理整合,逐步增加农村服务的资源比重。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网络、电视、电影、农村远教网络等现代媒体的作用,积极发挥宣传思想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体系,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确保信息传播“村村通”长期有效运行。
二是对邻近村舍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合理整合,组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村文化活动室,配备专职人员进行管理。高效利用农村中小学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使其定时向群众开放,把中小学校建成宣传、文化、信息中心。
2.建立良好的文化教育机制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扩展培养新型农民的内涵,强调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挖掘与发挥农村知识群体的灯塔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文化建设[3]。
一是要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创新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使中小学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实现有机结合,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体制与制度的保障。树立“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发展乡土文化事业”的全新理念。此外,通过在乡村建立文化室,培训农村文艺骨干,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人们的文化创造活力,引导农村文化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之路。
二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推进农村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造就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较好的物质条件、师资保障和教学环境。并重点建设集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法制教育和家长学校六位一体的乡镇文化中心,形成开放式的社区教育新格局,有力地促进乡村文化建设。
3.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素质建设
繁荣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培养一支有高度政治素质与文化素质的文化骨干领路人[4]。定期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与考核,以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培养农村文化骨干队伍要形成制度,制定出计划,常抓不懈。
一是改革用人制度,建立健全和拓宽农村文化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渠道,形成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才成才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面向社会广纳贤才,吸引高层次文化人才,建设一支对农民群众感情深厚、长期扎根基层的文化组织者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培养文化骨干,解决文化事业单位干部青黄不接问题。以确保各层面工作有人管、有人做,保障农村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二是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农民文化骨干进行定期的绩效考核,实行社会群众监督制,力促村干部改进作风、干事作为、创先争优。此外,充分发挥民间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5]。积极宣传农村文化工作者扎根基层、服务农民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总之,以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经济发展是中心,文化建设是关键。健全科学发展观背景下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多方面力量,不断深化改革,使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创新性有机结合,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文化发展中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着力提高群众的文化生活品位,使大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更好地建设出广大农民群众深受教益的文化阵地。
参考文献
[1]郑风田,刘璐琳.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1):112-115.[2]阳耀芳,孙静.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843-13844.[3]陈冲,李新中.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J].职教研究.2009,12(1):65-68.[4]郭国祥,丁建芳.近年来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学术论坛.2009,35
(7):133-136.
第四篇:市妇联服务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总结
市妇联服务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
会总结
市妇联服务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总结
市妇联服务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工作汇报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离不开广大妇女的参与。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xx市妇联大力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在“生产发展”中创佳绩
我们把组织广大农村妇女“学文
化、学科技,比发展、比贡献”,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科技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农村妇女掌握增收致富实用技术,特别是学会利用网络获取科技信息。树立和宣传妇女创业先进典型,“三八”节期间,评选表彰了20名“十佳创业女明星”和“优秀创业女明星”,3月7日,举行了xx市首届“十佳创业女明星”颁奖晚会,请市领导为女典型颁奖。大力开展示范基地建设,使其示范效应更加增强,巾帼示范基地——金福农业开发公司程香莲成绩突出,被评为江西省“三八”红旗手和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5月10日,为全国“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金鹄生态农业园举行揭碑仪式。该基地的王曼丽董事长多次被省报、省电视台报道,通过她的事迹宣传,带动了广大农村妇女积极投入生产行列。
二、在“生活宽裕”中建新业
组织妇女参加来料加工,广辟妇女增收渠道。近年来,我市民间已陆续承
接一些来料加工业务。接渡工艺品厂厂长xxx就是我市从事来料加工较早的经纪人之一。她组织接渡镇的农村妇女进行绗缝被加工,使她们在家中可以赚取手工费。全镇几乎每个家庭的妇女都参与绗缝被加工和虾笼编制中,每人年均收入为4000元左右。目前,我市承接来料加工的乡镇已扩展到镇桥、乐港、众埠、吾口等镇及城区的各个居委会,来料加工已成为妇女从事家庭型创业的主要方式。我们也认为来料加工这类业务对技术要求不高,劳动强度较小,生产方式灵便,不受时间、天气、场地限制,非常适合妇女在家中就业创收,况且加工市场潜力非常大。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将来料加工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引导鼓励全市农村妇女在家中创业致富。4月中旬,市妇联领导带领全市各乡镇妇联干部到浙江义乌考察来料加工,并专门就农村妇女
劳动力转移、输出与来料加工等问题走访了相关人员。
三、在“乡风文明”中做贡献
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3月份xx等4户家庭被评为省“绿色家庭”,xx家庭更获xx省“学习型家庭”和全国“环保型家庭”的殊荣。大力开展妇女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5月底组织41名小学生参加景德镇市“金色童年摄影杯”少儿绘画大赛,有29名同学获奖;6月2日举办了“明星之夜”爱心联欢会。基层妇女组织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组建了女子腰鼓队、农民铜管乐队等,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妇女健身活动,丰富农村妇女和家庭的文化生活。
四、在“村容整洁”中显身手
大力开展“妇女•家园•环境”宣传教育,深化“三八绿色工程”活动。塔前镇马家村妇代会主任石银华在山上种植了萘李、柿子和板栗等60亩;名口镇全国“三八”绿色奖章获得者占细女多年来开发荒山、植树造林500多亩。榜样的
行动引导着农村妇女,使她们积极参与循环生态农业建设,名口镇100多户村民加入了荒山造林行列。积极参与“村容整洁”行动,开展“洁净家园,美化环境”卫生大整治。清理卫生死角,整治厕所,为群众提供了宣传咨询、义诊、帮困助残等为民服务公益性活动,改变村容村貌,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
xx省xx市妇联办公室
2006年9月24日
市妇联服务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总结
第五篇:市妇联服务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总结
市妇联服务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
会总结
市妇联服务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总结2007-02-06 09:57:50
市妇联服务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工作汇报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离不开广大妇女的参与。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xx市妇联大力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在“生产发展”中创佳绩
我们把组织广大农村妇女“学文化、学科技,比发展、比贡献”,提高农
村妇女素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科技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农村妇女掌握增收致富实用技术,特别是学会利用网络获取科技信息。树立和宣传妇女创业先进典型,“三八”节期间,评选表彰了20名“十佳创业女明星”和“优秀创业女明星”,3月7日,举行了xx市首届“十佳创业女明星”颁奖晚会,请市领导为女典型颁奖。大力开展示范基地建设,使其示范效应更加增强,巾帼示范基地——金福农业开发公司程香莲成绩突出,被评为江西省“三八”红旗手和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5月10日,为全国“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金鹄生态农业园举行揭碑仪式。该基地的王曼丽董事长多次被省报、省电视台报道,通过她的事迹宣传,带动了广大农村妇女积极投入生产行列。
二、在“生活宽裕”中建新业
组织妇女参加来料加工,广辟妇女增收渠道。近年来,我市民间已陆续承接一些来料加工业务。接渡工艺品厂厂
长xxx就是我市从事来料加工较早的经纪人之一。她组织接渡镇的农村妇女进行绗缝被加工,使她们在家中可以赚取手工费。全镇几乎每个家庭的妇女都参与绗缝被加工和虾笼编制中,每人年均收入为4000元左右。目前,我市承接来料加工的乡镇已扩展到镇桥、乐港、众埠、吾口等镇及城区的各个居委会,来料加工已成为妇女从事家庭型创业的主要方式。我们也认为来料加工这类业务对技术要求不高,劳动强度较小,生产方式灵便,不受时间、天气、场地限制,非常适合妇女在家中就业创收,况且加工市场潜力非常大。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将来料加工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引导鼓励全市农村妇女在家中创业致富。4月中旬,市妇联领导带领全市各乡镇妇联干部到浙江义乌考察来料加工,并专门就农村妇女
劳动力转移、输出与来料加工等问题走访了相关人员。
三、在“乡风文明”中做贡献
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3月份xx等4户家庭被评为省“绿色家庭”,xx家庭更获xx省“学习型家庭”和全国“环保型家庭”的殊荣。大力开展妇女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5月底组织41名小学生参加景德镇市“金色童年摄影杯”少儿绘画大赛,有29名同学获奖;6月2日举办了“明星之夜”爱心联欢会。基层妇女组织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组建了女子腰鼓队、农民铜管乐队等,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妇女健身活动,丰富农村妇女和家庭的文化生活。
四、在“村容整洁”中显身手
大力开展“妇女 • 家园 • 环境”宣传教育,深化“三八绿色工程”活动。塔前镇马家村妇代会主任石银华在山上种植了萘李、柿子和板栗等60亩;名口镇全国“三八”绿色奖章获得者占细女多年来开发荒山、植树造林500多亩。榜样的行动引导着农村妇女,使她们积极
参与循环生态农业建设,名口镇100多户村民加入了荒山造林行列。积极参与“村容整洁”行动,开展“洁净家园,美化环境”卫生大整治。清理卫生死角,整治厕所,为群众提供了宣传咨询、义诊、帮困助残等为民服务公益性活动,改变村容村貌,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
xx省xx市妇联办公室
2006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