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夯实公安工作基础努力构建长效机制
文章标题:夯实公安工作基础努力构建长效机制
夯实公安工作基础努力构建长效机制
今年是公安工作基础年,抓好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是打牢整个公安工作根基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公安工作应根据公安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站在充分发挥基层基础工作的前提、先导、基础功能和为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塑造公安机关良好
形象的高度,积极推动构建基层基础工作长效机制。如何构建基层基础工作长效机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句话12个字着手:
下决心。各级公安机关要下定决心,树立信心,花一番真功夫,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工作,始终把基层基础工作置于突出位置,抓本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紧抓好、抓出成效。在下决心的前提下提高认识,把全体民警的思想统一到公安部党委的战略部署上来,克服基层基础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紧一阵,松一阵”、“破案任务硬,基础工作软”和无所作为的思想倾向。抓好基层基础工作的决心来自于进一步认清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否则,急功近利地忙着所谓的硬任务,对基础工作漫不经心,对基础工作无动于衷,对出现的问题置若罔闻,就不会有抓好基层基础工作的决心和动力。
想实招。基层基础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抓好,必须要实打实。应当看到,基层基础工作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比如基层警力配置不足,专项行动和非警务活动过多,民警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某些法律法规缺乏,群众工作难做,奖励机制不健全,经费紧张,工作条件差,这是客观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有了这些困难和问题,才需要我们去正视、去探索、去解决。“等、靠、要”等不来基层工作的加强,“怨天尤人”怨不来基础工作的牢固,“左右观望”也观不来基本功的扎实。当然,基层基础工作的问题是具体的,其成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抓好基层基础工作还是应当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拿出有针对性的思路、办法,只有思路和办法切实可行,其效果才会越好。
建机制。建立基层基础工作长效机制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层基础工作目标管理机制,对基层基础工作内涵、外延、总体思路、目标、方针的科学拟定和细化,建立和完善基层基础工作体系和各项措施;二是组织保障机制。加强对基层基础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提高基层领导班子和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基层所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上级管理部门要体现服务意识,设身处地为基层着想,帮助他们打好基础,苦练基本功;三是教育培训机制。创新教育培训内容、形式,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考核评估机制。定期考核评估,肯定成本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绩,查找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五是创新机制。不断创新载体,认真总结基层基础工作中形成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并将其转变为长效机制,还要对基层基础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研讨,指导实际;六是激励机制。全面建立基层基础工作激励机制,合理制定基层单位和基层民警的考评奖励制度,包括基础工作为侦查破案发挥作用的表彰奖励措施等;七是社会支持、群众参与机制。群众的理解和参与是我们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的必要条件,要不断赋予群众路线以新的内容和形式,使我们的基础工作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勇敢实践,大胆探索基层基础工作的新机制、新模式。
求实效。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目的在于增强基层实力、活力,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水平,为整个公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一定要务求实效,决不能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要取得实效,就不能满足于一般号召,开开会、讲讲话、发发文件,而必须应真抓实干、求真务实。要加强组织领导,树立持久作战思想,制定规划、建立目标、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常抓不懈。作为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下决心抓好,通过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断开创基层基础工作的新局面。
《夯实公安工作基础努力构建长效机制》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夯实公安工作基础努力构建长效机制。
第二篇: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010-01-07 09:00:20
1月3日,淮北矿业下发《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旨在以建设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目标,努力构建体系健全、机制完备、职责明确、管理科学、问责严格的“54321”安全生产体系,确保淮北矿业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实施意见》提出了淮北矿业进行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即坚持整合规范、创新提升;统筹谋划、重在建设;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基本原则,建设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施意见》指出,“54321”安全生产体系由安全支撑体系、保障体系、防控体系、操作体系和目标体系五个子体系15项要素构成。其中:支撑体系主要由安全理论、安全文化、安全素质、安全责任、安全制度五项要素构成;保障体系主要由安全技术、安全投入、安全环境、安全监督四项要素构成;防控体系主要由事故防范、隐患排查、“三违”整治三项要素构成;操作体系主要由自主管理、现场管理两项要素构成;目标体系主要由安全生产目标及责任层级分解、考核构成。
五个子体系及15项要素既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构成“54321”总体系脉络架构,又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在推进中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讲究方法。
《实施意见》强调,2010年为淮北矿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年。坚持总体推进、重点突出,以要素的构建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一季度,要在精心制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面谋划推进的同时,突出抓好安全目标、事故防范、安全环境、安全素质、现场管理、安全监督及“三违”整治;二季度,加大隐患排查、安全技术、安全投入、自主管理的推进力度;下半年,在巩固上半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安全制度、安全责任、安全文化、安全理论等要素的构建。2011年,在巩固完善、改进提高上下工夫,优化体系,丰富内涵,完善考核办法,同时在淮北矿业地面厂处、基建矿井、集团控股单位推进实施。《实施意见》要求矿区各单位要把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落实责任、组织上提供保障,确保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淮北矿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加强对体系建设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检查和考核。矿区各单位
要成立安全生产体系建设领导和工作机构,制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严格工作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各负其责,加强学习研究,创新思路方法,做体系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各级机关部门要深入把握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对机关的要求,对部门在安全生产体系中的管理职责、工作制度、业务流程、方法途径和考核标准等进行梳理、整合、调整和完善,准确定位职能,加大定责、履责、问责力度,推动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协调、顺畅运转。各单位要以推进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为契机,加大安全管理信息化力度,科学设计系统架构和各子系统信息化管理模块,与现行安全信息网络进行有效对接和融合,努力构建安全生产体系与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局域网等媒体,宣传栏、宣传牌板、电子屏等手段,大力宣传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内容、措施和要求,大力宣传各单位推进体系建设的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及时报道体系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和成效,努力营造推进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骆永祥)
全面启动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为矿区安全生产增添了多条保障线。矿区各单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完善体系建设方案,“54321”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宣传材料之一
2010-03-09 10:26:31 作者:李怀成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宣传材料之一
前言:今年既是集团公司“攻坚年”也是我公司实施专业化
施工起步之年。开年以来,矿区安全生产形势急转直下、霜雪袭面。为适应矿区跨越发展的要求,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1月19日,淮北矿业就加强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结合公司实际,党委宣传部将陆续在公司网站推
出相关宣传材料,望各专业分公司、管理部、项目部根据材料,充分利用宣传工具,面向广大职工进行宣传,做到全覆盖、无空白、无遗漏,推进公司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健康稳步发展。
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在安全生产中起着基础性、保障性作用。今年淮北矿业“1号文”提出,要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矿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随着“1号文”而提出的加强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共分为“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主要任务”、“注意事项”四个部分,要求从体系建设入手,着眼于长远,认真总结近年来安全生产管理经验,进一步创新管理方法,构建“54321”安全生产体系,通过今后三至五年的扎实工作,使矿区安全生产体系基础牢固、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保障有力。构建“54321”安全生产体系,主要内容是:夯实安全理论、安全文化、安全素质、安全制度、安全投入五项基础;抓住安全责任、安全技术、安全环境、安全监督四个关键;突出事故防范、隐患排查、“三违”整治三个重点;推进自主、现场两项管理;从而实现一个目标,就是重特大事故得到杜绝,零星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直至杜绝,原煤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努力控制在0.3以下,到“十二五”末力争控制在0.2以下,重大隐患得到有效整治,矿区实现安全发展。
指导意见还提出了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注意事项。一要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定方向,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要加大安全生
产体系建设宣传教育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二要明确任务。健全和完善以“54321”为核心的安全生产体系是一项长期性任务。要着眼于系统性,认真梳理总结,查漏补缺,使安全生产体系不断完善;要立足于实用性,把握阶段性安全特征,认真解决好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特别是解决好当前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好解决办法和措施;要统筹于科学性,学习借鉴、引进吸收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注重实践,勇于探索,不断推进管理创新,使安全生产体系更加丰富、更加科学。三要狠抓落实。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强化组织领导,对照体系要求,明确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措施,群策群力,务求实效。要加强学习研究,在坚持中寻求突破,在实践中夯实基础,以体系建设推动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各部门、各单位按照意见要求,系统思考,统筹谋划,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层层分解,逐级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篇:努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努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为及时、准确了解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践证明,我国坚持不懈地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促进世界人口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不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密切相关,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全党务必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负责的高度,坚持不懈地做好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我国农村生产力还不发达,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群众生育意愿尚未根本转变,基层基础工作发展不平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缺乏有效手段,稳定低生育水平面临诸多困难,人口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愈益突出。因此,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农村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将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开创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
第四篇:夯实基础,开拓创新,努力构建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平台
本期刊登南京市房管局周葵撰写的《夯实基础,开拓创新,努力构建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平台》一文,该文对房地产市场系统构建、系统应用、防范风险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各地房地产信息建设工作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请各相关单位及市局相关科室根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以致用。
夯实基础 开拓创新
努力构建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平台
南京市房管局产权市场处 周葵
对照国家建设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纲要》和《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的要求,我处全力推进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在不断完善房产测绘管理、交易权属一体化和房产档案管理三大基础业务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完成了商品房网上备案、存量房网上交易、抵押业务网上办理、市场从业主体管理、统计分析及房地产价格指数、信息发布等系统平台的设计、开发和应用。信息系统建设的突破性进展,全面提升了交易与权属登记管理规范化,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为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精神和省、市各项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一、房地产市场信息建设工作情况
(一)、加强房产交易与权属管理业务系统建设,业务管理全面实现信息化
1、全面整合交易权属业务系统建设
按照规范化、一体化的要求,2005年对02版的交易与权属登记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结合楼盘数据整合工作,交易权属业务系统已建成基于楼盘表的数据组织和管理模式。一是进一步规范了业务流程定义,以楼盘表为核心,实现了业务流程、业务管理和业务数据的一体化,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
二是统一、规范了业务操作界面。对各类登记的类型进行了梳理调整和归并,规范了各业务细类的业务流程和受理内容。
三是实现了基准共享数据的规范完整。
四是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增加了业务档案摘要等模块,优化调整近40个功能模块。
五是在采用信息技术保障房产交易登记安全方面的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权证加密、现场人像采集、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房产短信平台、公证书网上查询等新软件相继研发成功并投入应用。
六是对系统的多维分析模块进行了升级,新版本的分析系统功能更强,使用更方便,能较好的满足各类上报报表与日常统计工作的需求。
七是配合国家各项涉房税收政策,完成了存量房交易地税征管系统和价格评估体系的建设,完善了与契税征收系统的数据交互访问接口,防止了国家税收流失。目前,系统已建立了与财政、地税、物价、公积金中心、金融、公证等部门的业务接口,实现了房产登记信息跨行业应用。
八是配合《物权法》的实施,完成了预告登记、异议登记等业务系统的研发工作。
2、房产测绘系统建设
2004年,完成了房产测绘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基于GIS下的全市基础地理信息和房产专题图层的空间数据管理。系统具有高效快捷、信息全面、使用方便的特点。系统实现了房产分幅平面图与数字化的房产分层分户图的无缝对接,使得房屋属性信息可以共享,互相补充完善,真正做到了“以图管房”。建立了房产图属合一的数据管理模型,实现了对房产测绘业务的流程化管理。
3、房屋租赁备案系统建设
按照全市房产租赁备案和地税统一代征的要求,2005年对房屋租赁备案系统升级改造。06年1月份开始,全市各区租赁办均使用统一软件平台,实现了全市房屋租赁备案和租赁代征税业务的统一管理。目前全市在册房屋租赁管理户达11万户,在册管理面积1500万平方米。
(二)、加强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房地产市场更加公开透明
2004年12月,“南京网上房地产”开通,拉开了我市全面推行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网上管理的序幕。“网上房地产”开通以来,内容不断丰富,为市民在房屋交易中提供了大量资讯与便利,也为开发企业、经纪机构、评估机构、银行等提供了综合服务和信息平台。
1、网上政务公开和便民服务
发布系统及时发布各类房地产政务信息,公布办事流程、收件内容、收费标准、办理进度查询等,提供各类合同、委托书、表格下载。网站还设立了契税、地税、测绘、公证、评估、律师等栏目,开通了网上投诉系统,投诉和处理情况均在网上公示。
2、商品房网上备案实现全覆盖
2004年起,我市商品房销售全面实行网上认购、备案登记,使全市商品房销售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依托可实时动态更新的楼盘系统,“网上房地产”不仅实时公示全市商品房的供应总量、供应结构、供应均价,以区位、板块按房屋用途实时公示当日、月、年商品房的可售、认购和成交情况,并通过项目、许可证和楼盘表三级管理,实时公示每套商品房的位臵、各类面积、户型、类型、预售价格、销售状态等相关信息。公示各物业类型本月、本周、当日的销售排行榜。05年上半年,我市将三郊区两郊县全部纳入商品房网上备案平台,实现了对全市在售项目的全覆盖。目前该平台运行稳定正常,管理着全市541个商品房在售项目。累计入网总面积3122万平方米,31.72万套,并实现了2428万平方米,23.64万套商品房的预(销)售管理。
3、存量房实行网上交易监管
2006年,开发了“存量房网上交易监管系统”,并上线运行。市民二手房出售可以委托经纪机构或直接到房地产交易市场办理信息发布手续。在房屋成交后通过系统打印有关的交易申请表,并上传到管理部门进行交易登记。该系统实现从经纪机构和经纪人的入网认证到存量房房源定义、安全验证、房源发布、网上备案以及成交的网上管理,实现了与权属登记系统数据的交互和登记受理工作的衔接。通过该系统,可对经纪机构从资质、人员到日常交易行为的管理,有效防范了经纪机构违规行为的发生。
今年7月,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南京市存量房网上交易管理办法》,我市主城区存量房买卖将全部实行网上交易管理。目前,我市已有90家经纪机构办理入网手续,35家机构入网发布房源信息,进行网上交易。系统运行以来共定义、发布5759条房源信息,完成网上房源交易登记1911套,成交金额9.68亿元。目前“网上房地产”二手房频道开辟了多个功能区。公布了经纪机构及月度成交、挂牌套数排行榜;经纪人及月度成交、挂牌套数排行榜。设臵了按区属、价格、楼层、面积等条件任意查询的房源搜索引擎,并提供按价格区段快速查询的通道。
建立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制度。今年4月23日我局和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房地产经纪与交易结算资金帐户管理的通知》,要求交易资金通过结算资金专用账户存储和支付。
4、抵押业务网上办理
经过7个月的试运行,今年5月8日,“房产抵押登记网上办理系统”正式全面投入使用。该系统实现了抵押登记材料与贷款基本资料由银行或开发企业的远程录入、定义,登记受理人员只须核对抵押书面材料与上传数据是否一致,就可以完成受理,大大减少了市民办理及窗口排队等待的时间。同时,贷款银行通过该平台可以获取拟申请抵押贷款房屋的商品房合同或产权办理的相关数据,在贷款人申请时就可以准确、及时、全面了解拟抵押房产的权属或限制等登记信息。在抵押贷款业务办理过程的每个环节,均可进行安全验证,杜绝了贷款申请人隐瞒抵押物瑕疵的可能,提高了放贷的安全性。目前全市15家商业银行已全部入网,通过网上共受理抵押登记1.6万件,商品房按揭1.2万件,涉及抵押贷款金额242.95亿元。
此外,建立了房地产评估网上管理系统,实现了估价机构资质网上申报、估价人员资质网上管理和估价报告网上备案。
5、市场从业主体诚信管理机制初步建立
目前已经实现了对开发企业/销售人员、经纪机构/经纪人、评估机构/评估人员的全面管理,实现了市场从业主体从执业资质、基本信息、培训情况、入网操作权限到从业记录的管理。市民只要到网上查询就能了解相关机构和执业人员的信息,有无违规记录。结合已建成的网上投诉、网上发布,我市房地产市场从业主体的诚信管理机制初步建立。
6、房地产市场信息监测及数据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高 我市充分利用业务数据资源,通过对业务数据的分类、统计、分析,编制适合指数系统的数据采集软件和各类统计报表软件,实现了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微观分析和定期发布市场动态研究报告的目标,并可按月、季、年统计、分析、发布房地产市场信息,编写市场动态报告,供市政府决策。能按建设部要求,坚持数据月报制度,按时给建设部上报每月的房地产市场数据和市场监测报告。
积极配合和参加建设部“城房指数”的研发工作,作为建设部开展“城房指数”工作的试点单位,为更好地在我市推进这项工作,安排了3名专职人员,1人负责系统的运行和维护,2人负责数据的校核、因素修正、市场调查等工作,并开发设计了市场信息系统与“城房指数”软件的接口。目前,该项工作已进入常态运行。
(三)、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我市所有的权属登记档案都以扫描的方式建立了档案电子图像库,在全国率先实现登记档案电子化管理,实现了权属登记档案图像计算机调阅。06年7月,启用电子登记公示簿查询系统,通过电子触摸屏对外提供查询服务,方便了公众查询房产登记信息,受到群众好评。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最近,我们又在原电子登记公示簿的基础上完成了房屋登记簿内容和软件的重新设计。目前已建立了65万户权属电子登记簿供对外查阅,今年底将达80万户以上。
(四)、基础信息数据进一步夯实
一是测绘数据整合圆满完成。至去年9月,我处历时1年半时间,对“数字房产”平台下我市江南八区房产平面图进行了全面数据整合,共整合图幅达4850余幅,涉及整合房屋近20万幢。测绘数据整合使测绘系统各项数据达到信息完整、编码规范,统一了房产测绘作业要求,进一步理顺了房产测绘、权属登记及档案管理的关系。
二是开展楼盘数据整合。在测绘数据整合的基础上,对现有系统中无楼盘的房屋进行清理整合,重点整合系统中非商品房的业务数据,共完成2.2万幢、85.3万套楼盘数据的清理整合。通过整合,我市各类房屋实现了业务系统由案件管理模式向楼盘表管理模式的转变。至今年9月份,楼盘数据整合工程基本完成。
三是数据清理正常化、制度化。对原有楼盘及电子档案信息进行了清理,共清理抵押注销案9万余条,清理拆迁数据信息3万余条。
二、市场信息系统应用在市场监管、防范风险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市场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为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落实政策措施、防范各类风险、信息公开透明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市场信息系统是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 在房地产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的情况下,前几年我市商品房市场一度出现了投机炒房、违规销售、囤房惜售等现象。在全市实行商品房网上备案管理后,杜绝了无证销售、一房两卖、重复按揭(抵押)等行为的发生。结合开展的多次专项检查,商品房售楼现场公示的销售价格、销售进度也能与网上公示基本一致;商品房销售人员和经纪人在业务过程中出现违规行为,当事人都可通过网上投诉进行举报;对违规企业的停盘处理和经纪机构(经纪人)的停业处理,也是通过在系统中对其项目或机构的权限控制加以实现。市场信息系统已成为营造主体诚信、行为规范、监管有力、市场有序的房地产交易市场的重要手段。
(二)市场信息系统是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的技术保障
近几年,我市房地产市场管理的政策措施的落实,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市场信息系统的运用加以实现。从限制期房炒作政策的执行,到《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管理的规定》的两个“十条”规定,以及商品房“一房一价”政策的实施,都离不开系统的技术支持。我市实行的“一房一价”政策,在物价局对新的项目进行核价时,都要由系统统计周边商品房楼盘近期的销售价格数据等信息作为参考。价格核定后,开发企业通过商品房网上备案系统申报预销售许可时,逐套定义核定的价格供管理部门审核。领取预销售许可证后,定义的核定价格对开发企业锁定,并在楼盘销售公示表中公示。销售过程中,在定义合同时系统自动判断其销售单价是否超过核价,对单价超过核价的合同不予生成合同信息。
(三)市场信息系统是防范风险的有力武器
抵押业务网上办理与权属登记系统的数据交互以及抵押登记受理业务的衔接,房产部门可有效防范假抵押、假按揭、假注销等风险;金融部门通过对房产信息的利用,在对抵押标的物的权属进行安全验证的同时,可了解到抵押标的物的抵押历史和评估历史数据,使房产贷款审批和发放更安全。
权证加密系统、现场人像采集、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房产短信平台、网上公证书查询系统等技术的应用有效地防范了假冒行为的房产交易欺诈事件,保障交易及权属转移安全。
在交易资金通过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存储和支付上,系统通过对办理环节控制,严把资金进出关,保障了交易双方的利益。
信息系统在满足司法限制、行政限制等常规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在防范市场风险方面发挥出了更多、更好的作用。
(四)市场信息系统是信息公开、政务透明的重要窗口 南京网上房地产公示系统不仅向社会公示预售商品房预售许可、商品房预售状态、预售数量、预售进度等数据信息,发布网上存量房源信息,而且发布存量房成交情况、租赁备案情况、抵押及注销情况、登记受理情况和催领产权证等相关信息的发布。实现了全市所有房产经纪机构、评估机构和入网房地产开发企业档案信息上网公示。发布系统现已成为市民全面了解全市房产交易信息以及相关法律政策的窗口。
三、下一步工作
1、认真学习、贯彻《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技术规范》标准,结合《物权法》的实施,进一步推进市场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查缺补漏,在完善系统功能的同时,拓展系统的应用面。积极探索房地产市场管理的新模式,尝试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努力为全国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积累经验。
2、树立大房产的观念,将我市三郊区和两郊县房地产交易权属登记和房产测绘系统统一到市级业务应用平台上,推进网上存量房交易系统、网上抵押业务办理等系统在三区两县的应用,完善全市房产信息数据集中管理,切实达到业务平台统一、数据信息共享的目标。
3、进一步拓宽数据采集的渠道,实现与更多部门的数据信息共享;继续做好业务基础数据整合工作,力求数据信息的全面、及时和准确。
4、进一步加强预警预报体系的研究,优化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的方法和模型,提高数据监测、分析的能力和水平,做好“城房指数”的编制工作。
第五篇: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构建农村党建长效机制(最终版)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基础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这既是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的根本任务和重要职责,也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县委牢固树立起“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大事、要事、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事”的工作理念,以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为目标,以解决“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为工作重点,精心安排,强化措施、完善机制,下大力抓农村党建工作,实现了“能管好事”、“能办成事”、“能真理事”的农村党建工作新格局,在全县上下构建起促进农村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机制。
一、围绕“有人管事、能管好事”,建立用人机制
新形势下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突破,必须建立一支政治过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素质过硬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实现有人管事,能管好事,真正实现好、维护好、落实好农民群众的利益。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上,我县本着“选好、教会、管住、用活”的工作方针,不断完善用人机制,实现了干部队伍的风正、气顺、心齐。
1、拓宽思路,选准用好。“农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叫得响,关键在班长”。建好班子,选好支书,是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的关键,也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因素。工作中,按照选准人、选好人、选能人的标准,开阔选人视野,拓宽用人渠道,打破界限,广开门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建立起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一是认真坚持“两推一选”、“两推直选”的办法,不断扩大党内民主,公开选拔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党员进入村党支部。二是不断完善回请、下派的办法。对村班子老化、弱化、无人管事、管不成事的村庄,通过回请在外工作的人回村任职,从乡镇下派有经验的脱产干部进村任职的方式,带动村班子,培养新人。三是积极探索选派、兼任的用人方法。对于无人可选,选不出人的村庄,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通过公开考选的方式,在全县范围公开选拔村支部书记。通过建立联村党总支,从强村选人兼职弱村支部书记。通过几种方式,有效解决解决“怎样选人、如何选准人”的问题。
2、搞好培训,提高素质。农村党员干部作为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推动者和落实者,既是战斗员,又是指挥员,只有做到政治上立场坚定,思想上与时俱进,能力上高人一等,服务上要周到全面,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服务群众。为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在农村干部中间我们提出“向素质要战斗力 ”的口号,以把党员培养成村致富能人,把农村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培双带”活动为载体能力,灵活多样地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培训。充分发挥县乡党校的作用,每年对村“两委”成员进行培训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管理等内容的集中培训。全县投资1千万元,建立起覆盖全县村庄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利用现代化的传媒,对农村党员群众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点对点的分散培训。依托县、乡、村三级科技示范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农村科技大王”的实践经验、专业技术人才的理论优势和现场手把手的传授优势,面对面地对党员干部进行实用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全县60岁以下的农村党员中,80%以上的都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50%以上的党员户成为科技示范户,30%的村成为科技致富示范村。
3、激发内力,永保先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只有激发出活力,才能为群众做出表率、干出样子,当好榜样,才能团结群众、带动群众、影响群众,做到永保先进性,确保党执政基础的长久稳固。为激发农村党员的责任意识,我们推行了践诺责任制,村干部任前向群众公开做出承诺,签订践诺责任书,每年组织村“两委”成员对照承诺内容进行述职,由群众评议,并将评议成绩与村干部工资奖励挂钩。开展了以“树立好思想、发扬好作风、掌握好本领、创造好业绩、发挥好作用”为主要内容的争创“五好”党员活动,开展“十星级党员”评选活动。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实行党员联户,建立党员帮扶机制,通过推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建立起表彰激励和自我纯洁机制。通过一系列制度,激发了党员干部一必一意为民的热情,争先恐后干事的激情,脚踏实地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二、围绕“有钱办事、能办成事”,建立保障机制
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抓住发展经济不放松,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现群众的增收,实现农村的和谐持续快速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好有钱办事、能办成事,才能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1、抓调整,增强“有钱办事”的实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村级发展上,必须做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要找准路子,选准突破口。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毫不动摇地走特色化路子,坚定不移地搞好结构调整,坚持因地而宜,因村制宜,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特,坚持走优质、高效、生态的发展新路子,在全县农村形成了林果、苗木、黄瓜、花生、灵芝、大蒜、畜牧等十多个产业群,并以此为龙头,延长产业链条,在农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较好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增长,实现了“小富”。
2、抓民营,拓宽“有钱办事”的途径。民营经济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农村走向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快速发展、富民强村的支柱。在农村“小富”的基础上,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现农村经济增长的跨越的突破口,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借助内力寻求突破,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出台鼓励政策,制定奖励措施,按目标高定位、招商高层次、发展高速度、质量高标准的原则,通过自身优势扶持一批,抓好典型辐射带动一批,招商引资兴建一批,使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幅在15%以上,集体经营收入三万元以上的村每年增幅在10%以上。
3、抓服务,构建“有钱办事”的平台。搞好服务,是实现有钱办事的落脚点。村集体通过政策性、生产性、经营性服务,构建起“有钱办事”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群众的增收,村集体经济的壮大。通过政策性服务,把党在农村中的政策,贯彻实际工作中,用政策的引导群众致富,利用政策的优惠帮助群众致富;通过生产性服务,推广新技术,改善基础设施,为群众增收奠定基础;通过经营性服务,售后服务,及时掌握信息,搞好产品增值。在搞好服务的同时,村集体也通过抓社会化服务、盘活集体资产等方式,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进一步提高了有钱办事的能力。
三、围绕“有章理事、能真理事”,建立起约束机制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实现规范、有序、统一,真正实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必须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持之以恒地做到有章理事和能真理事。
一是建立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农村基层党组织民主化建设必须有制度作保障。我们制定了《村级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从村务公开的形式内容,党支部、村委会职责和议事制度,党员群众议事制度、财务管理、民主评议村干部、村规民约等八个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力求每件事都有章可循,并坚持推行“五有十全”即:“墙上有制度、会议有记录、议事有地点、公开有专栏、资料有档案;村级组织健全、负责人齐全,议事会健全、议事记录齐全,党员干部评议制度健全、评议记录齐全,政务、财务制度健全、公开记录齐全,理财小组健全、签订手续齐全”。通过抓村级制度建设的规范化,做到了依法建制,以制治村。
二是完善决策程序。在村级重大事务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保障,每一项决策都真实地反映群众意愿、表达群众心声,代表群众的利益。坚持保证群众的事前选择权,事中的参与权和事后的监督权,坚持和发挥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级重大财务支出评议等一系列的决策办事程序,做到透明决策,阳光理事,减少误解,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
三是规范村级管理。在村级管理上,大力实施“五项规范”:规范了村级领导体制和组织设置,理顺村级组织关系。加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明确细化村“两委”职责分工。大力提倡交叉兼职,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人兼”最大限度减少干部职数;规范村级议事和决策程序,强化村级民主自治管理。重大事项的决策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规范村级干部的管理,切实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严格控制村干部职数,严格控制享受固定补贴的人数;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着力解决村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村村建立公开栏,村里的重大事项、财务收支及群众关心的事情及时进行公开,内容真实、全面;规范村级民主理财。村村成立了由群众代表推举的,由党员、村民代表、村会计组成的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定期审查村里的收支帐目,对村里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督;通过推行“五项规范”,优化发村级班子,减轻了农民负担,形成了文明、和谐的新风。
四是积极探索创新。村级班子的管理 是动态的,是一个常抓抓常新,不断创新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抓,持之以恒地抓。着眼于为扩大先进村数量,在全县推行了联村自治的新路子,以先进村、强村为龙头,通过强弱联合,以强带弱,发挥先进村的影响力、带动力,努力扩大先进面;着眼于减少后进村,坚持不懈地治理整顿后进村,实行倒排次序、定期销号,推动后进村转化升级,不断缩小后进面;着眼于上下联动,开展了部门帮村包户,结对扶贫,发挥部门优势,开展五五帮,“帮人员、帮项目、帮技术、帮信息、帮资金”,切实解决群众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推动班子升级、群众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