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文献综述(共5篇)

时间:2019-05-13 04:2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文献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文献综述》。

第一篇: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文献综述

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

1、引言

选题的目的:

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地球村”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人际交流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个体间的合作与交往能力日见重要。因此,合作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合作中求生存,谋求发展。具有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必然成为人们生存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重要品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这也意味着在未来教育工作中,不应只是关注教给学生多少固定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掌握生存的本领,塑造具有健全人格和适合未来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创新型人才。由此,人的合作精神将成为21世纪的时 他人的合作能力,是时代前进、社会发展对学校提出的要求。

选题意义

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教师往往依赖经验教学,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的数学演练,而忽视了数学的人文因素、学生的情感因素的培养及学生创新实践的体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这样必然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机械化,只能凭借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的、重复的、直觉的操作活动,只关注学习的直接结果即眼前的学习成绩。在这样的背景下,难以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从而难以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国务院2001年5月29日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提及合作学习,并对合作学习给予高度重视,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普通高中数学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论述明确了开展合作学习的教改方向,也为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措施。合作学习改变课堂中的一些沉闷的、乏味的知识授受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力弘扬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团体协作精神,创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创新、竞争等现代思想和公民意识,焕发课堂 的生命活力。

选题背景

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方式基本上是灌输式的讲授法,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听讲、模仿、记忆、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同时有些抽象程度很高的数学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下的直接结果就是遏制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这种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的教学活动,使得老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作为一名多年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师,迫切地感觉到陈旧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乘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觉得有必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了解,让其在教学中发挥优越性,给我们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这也是我课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2、正文

国外研究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目前这一策略己被广泛应用于美国、西德、荷兰、以色列、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的中小学课堂,因此关于合作学习的理论流派众多,各派合作学习理 论表述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有:

1.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卡甘(S.kagan)博士领导的合作学习中心提出的“合作结构法”;

2美国约翰逊兄弟(Davidw.Johns。andRobertT.Johnson)领导的明尼苏达大学研究小组设计的“共同学习法”和“小组教学法”;

3.美国斯莱文(Rober七Slavin)教授领导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小组创设的“小组分层计分法”和“小组活动比赛法”;

4.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育心理系的沙伦(5.Sharan)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创第1章绪论造了“团体调查法”。

5.德国R。IfBiehler等主编的《数学教学理论是一门科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的第三章“课堂里的相互影响”揭示了重视师生间的相互影响的潜在意义,并指出了课堂里数学交流形式对于构建数学知识的作用,同时展示了一些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实践意义。

6.代钦、葛斯勤著的《论日本信息教育改革及其意义》(甘肃教育学报,1998年第2期)论述了日本信息教育的新发展一CCV教育。由日本横地清教授组织发起的CCV教育系统研究,是一种能够相互提高学习水平和促进相互理解或国际理解的协同学习,学生通过通讯在不同的学校之间同时学习同类内容,学生通过电视屏幕能够及时了解对方的学习情况,也可以互相对话,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的实验项目。这项实验研究已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教育实验,编写出版了两卷几百万字的实验研究报告论文集。今后在日本进一步扩大教学实验范围,同时,也筹备着和德国等其他国家之间进行实验。

7.代钦的《试论日本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态—兼论日本中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教育学报,2006年第4期)结合广岛大学附属中学井上芳文老师的初中二年级“平面图形性质的利用”的课堂教学实例,详细阐述了日本的课堂教学的五个阶段,其中更是侧重于第三阶段的“学生独立或小组学习,分组讨论”,该内容完整地展示了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国内研究

我国关于合作学习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首先在浙江、山东等地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实验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合作学习理论的发展和本土化,如山东省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浙江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课堂教学交往与合作研究”、江苏的“合作教学初探”等全国有影响的一些重大课题。但真正的推广,乃是在新课程之后。国家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成为我国中小学课堂的一大“亮点”。许多教育工作者极力评价国外优秀的合作学习策略和案例,合作学习被认为是治疗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的优良方法和策略而被推崇和盛行,愈来愈多的一线老师尝试着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实施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经验论文不断出现在各类课程改革的刊物之中,如:

1.沈康的《高中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实施的设计策略与研究》(((数学通报》,2007一一一一一卫塾些坠丝燮坠丝文

年第3期)该论文简要论述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可以采取的三种实施策略以及合作学习与其他教学形式整合得到实施设计策略,但没有具体案例。

2.孙名符、温建红的《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数学教育学报》,2004年第4期)。该论文指出了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没有对合作学习的其它相关理论展开讨论。

3.伏奋强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合作学习”模式》(中学数学教学,2001年第5期)该论文提出“主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及其实施方法。4.金小进的《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浅探》(数学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4期)该论文对合作学习的定义、理论依据、意义、实施原则、方法等方面列出了要点,但没有展开讨论。

5.白春元的《合作学习在中学数学中的合作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主要论述了数学合作学习及其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探索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但对于合作学习理论的历史发展和理论依据只作了简略介绍。

6.吴智敏的《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西南大学,2008年)主要针对小学数学的开展条件、影响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开展的因素作了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除以上论文外,还有一些著作也涉及到该研究。如:

1伍新春、管琳主编的《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是一部对合作学习深刻研究的专著,从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到研究的方法与技术,再谈到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实践与应用,最后对合作学习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2.高向斌主编的《走向合作性教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论述了新教学形态合作学习的操作步骤,结合案例提出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参照。以上这些研究一方面主要是理论层面对合作的价值等问题进行宏观的论述和探讨,但这些操作成果在操作性、适应性方面有一定的缺陷,很难为教师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具体指导;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学教师所进行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虽然积累了一些实际经验,但是对这些成果缺乏理论的升华和提炼。

合作学习的界定

迄今为止,合作学习已有着几十年发展与研究的历史,合作学习的实践也已遍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但对于什么是合作学习这一基本问题,目前学术界没有一个关于合作学习概念的统一认识。关于合作学习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斯莱文的定义。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2)约翰逊兄弟的定义。合作学习研究的代表人物、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研究中心(Cooperative Learning Centre)的约翰逊兄弟俩(Johnson,D.W.&Johnson,R.T.)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3)沙伦的定义。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Sharan,S.)博士认为:“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4)嘎斯基的定义。美国肯塔基大学教授、“合作掌握学习”(Cooperative masterylearning)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嘎斯基(Guskey,T.R.)对合作学习作了比较具体的阐述:“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heterogeneous group)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

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

(5)赖特和梅瓦里克的定义。英国著名教育学者赖特(Light,P.H.)和以色列著名教育学者、合作学习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梅瓦里克(Mevarech,Z.R.)女士根据斯莱文的上述定义,提出了他们对于合作学习的定义:“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

(6)宇的定义。我国教育学者王红宇认为:“合作学习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

(7)定义。我国教育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8)傅的定义。我国台湾学者林生傅在论及合作学习理论时,直接将合作学习称为合作教学(Cooperative instruction)。他指出:“合作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目的是使学习活动成为共同的活动,其成败关系团体的荣辱。”

从上述专家和学者对合作学习的定义来看,主要有如下两个共同点:第一,强调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载体的;第二,强调合作学习是以完成共同任务为目标的。但本人认为,他们的这些定义仍存在如下不足之处:第一,没有强调合作的连续性和持久性,使我们无法将合作学习与教学合作区分开来;第二,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我们无法将其与传统教育体制下学生的被动学习区别开来。

我认为合作学习可以作如下界定: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充分开发利用教学系统中的各种动态因素,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使学生在共同目标的引导下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并以小组成绩为评价依据,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进学生知识建构、良好心理品质和情感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数学合作学习则是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情境下的具体应用。

3、结论

合作学习存在的困难: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尤其是在我国普遍班额较大,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长期养成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这一现实状况下,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合作学习从理论到实践可以说是步履艰难。

合作学习的发展趋势:

第二篇:合作学习研究文献综述

合作学习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完善 ,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专家学者对合作学习进行了大量而广泛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与研究,本文试就这合作学习研究方面做一综述。

关键词:合作学习概念 理论基础 现状与问题分析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于8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合作学习,在80年代被介绍到了我国,90年代在一些学校中开始采用,但真正在我国引起重视还是在新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之后。《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这次改革促使国内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关注合作学习, 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几乎都能对合作学习有比较准确的认识, 课堂中越来越多的师生从合作学习中受益。笔者在中国期刊网以“合作学习”为关键词搜索到2001 年至今的论文2110余篇, 可见其影响的广泛。

一、关于合作学习的概念

关于合作学习的定义有很多,以下是国内外若干代表性的合作学习定义: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斯莱文认为 ,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根据他们整个小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著名学者,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美国肯塔基大学嘎斯基教授认为 ,合作学习是为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 ,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与互助的学习活动。英国著名学者赖特认为 ,合作学习是学生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沙伦博士认为 ,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并以自主与合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总称。[1]我国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王坦在《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中提出的定义较为权威以及达成了共识“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

从目前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文献来看,合作学习是一个复合性、多层面的概念。我国近些年来,也开展了不少以“合作”冠首的学习和教学改革。从这一角度看,合作学习可以说是对这些合作性教学改革实践的总称。另一方面,这些合作性教学改革实践,虽然大都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但在活动取向上却不尽相同。具体来说,可以归结为四类: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以师师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以及全员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

本文所指的合作学习是以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合作学习。虽然各个研究群体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和表述有所差别,但在合作学习内涵和活动取向上,具有共同的认识。即认为:合作学习是“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相互作用的弊端,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普遍性,将合作性的团体结构纳入了课堂教学之中,构建了以生生互动为基本特色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群性的协同发展”。[2]基于这一共同性认识,结合美国约翰逊兄弟以及我国主体合作学习研究者对“合作学习”的理解,本文将合作学习界定为“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3]

二、关于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理论和策略,有着深厚而宽广的理论基础。众多关于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由于价值取向各不相同,其理论基础的侧重点也不一致,但每一种理论都从不同角度给合作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持,丰富了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关于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

罗伯特·E·斯莱文[美]在《合作学习与学生成绩》一文中介绍了六种理论。我国陈云英博士认为合作学习理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认知理论、自控理论、集体动力理论和课堂教学理论。

吴向丽在《新课程倡导的十种教学策略丛书:合作学习》一书中认为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群体动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和、社会互赖理论。[4]

“根据国内外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对现代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加以探索。” [5]

王坦在《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中认为“合作学习主要奠基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等学科之上,其理论基础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互赖理论,选择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动机理论,凝聚力理论,发展理论,认知精制理论,接触理论。[6]

上述所列,都是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总的来说,合作学习理论基础来自于社会学、心理学及建构主义,其中社会学部分以社会互赖论

(The social interdependence perspective)为主;心理学部分则包括认知发展论(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及行为学习论

(The 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 perspective)。

三、国内外合作学习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美国是合作学习的发源地。无论在合作学习的理论成果还是实践经验方面,美国都为我国的合作学习研究与实验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在对美国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方面,我国学者主要对美国成熟理论及实验成果进行了介绍和评价。例如,杭州大学的盛群力教授发表于1992 年2 月和3月《外国教育资料》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革新评述》,较早对国外合作学习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其后的此类研究还包括:《西方合作学习研究述评》(刘振中.上海教育科研,1997.4)、《合作学习的新进展——FCL 教学方案述评》(姚国.山东教育科研,1998.6)、《美国一项合作学习实验研究评介》(高向斌.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1)、《STAD 型合作学习简介:目标、模式、实施及评价》(何李来.外国教育研究,2005.1)等。

另外,我们还应当看到,国外丰富的研究成果中也存在某些不足,其中较为突出的有:①合作学习的适用条件没有清晰的界定。②缺乏对合作学习系统化的评价体系。

(2)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开始探讨合作学习。从浙江杭州大学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到90年代中期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以及近年来主体性教育实验对小组合作的探讨,这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代表性的有:《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王坦.学苑出版社,2001)、《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裴娣娜.学科教学,2000,2)、《主体合作学习:教学影响方式的结构性改变》(周林.四川省主体教育文集,2005.9)、《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曾琦.学科教育,2000.6),分别从合作学习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目标意义、基本要素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或系统的研究,旨在探讨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问题。这些研究成果,为合作学习建构起完整的理论框架。通过这些研究,合作学习的价值逐渐被教育系统内部成员所认可,不少学生从中受益,教师们在实践中也开发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与此同时,一些突出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缺乏合作教学的能力与技巧。

2、研究者与教师缺乏密切合作。

3、忽视教师与家长的合作。[7]

四、合作学习的目的与意义

主持我国“主体教育”课题的裴娣娜教授认为,“合作学习的目标是:通过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主体合作与交往,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学生社会化进程”。[8]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合作学习的两个重要目标: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王坦在《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中认为合作学习的目的与意义有如下五个方面的新开拓:

1、合作学习开拓了我国现代教学的新领域。2、合作学习丰富了我国教育生态理论和教学互动理论。3、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的情意功能。4、合作学习探索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5、合作学习建立了师生角色的科学定位。[2]

五、结语

从国内合作学习的发展历程来看 ,经历了从不成熟到成熟 ,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近几年 ,国内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都趋于成熟 ,合作学习的研究者们在发展其理论以及实践策略的同时 ,还注重与其他相关教学理论进行交流和融合 ,使合作学习拥有了越来越广泛的理论基础 ,也使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完善 ,合作学习理论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理论的丰富内涵、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 ,对于提高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以及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都具有深刻的意义。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 ,教学理论将得到不断的完善 ,合作学习理论作为其中之一也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合作学习理论的未来前景也将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 王 坦.合作学习的理念和实践 [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2] 王 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 [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5

[3] 裴娣娜.发展性教学 [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1

[4] 吴向丽.新课程倡导的十种教学策略丛书:合作学习[M].青岛出版社,2006.8

[5] 沈 权.现代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探索 [J].中国教育学刊,2003.7

[6] 王 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 [J].课程· 教材 ·教法 2005.1[7] 曾 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J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3)

[8] 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 [J].学科教育,2000.2

[9] 史铭之.中美合作学习的对比研究 [M] 四川:四川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0] 黄政杰.合作学习[M].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 2004.[11] [美]R.E.斯莱文.王坦译.合作学习的研究:国际展望 [J].山东教育科研,1994,(1)

[12] 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13] 丁桂凤.合作学习研究的基本走势 [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7)

[14] 李家黎、谢芳.合作学习:历史发展、现状及展望 [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11)分享到新浪微博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

内容摘要:

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课堂中出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这种学习法并非在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运用。

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课堂中出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这种学习法并非在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运用。

一、研究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但由于教师认识上的不够,在具体操作时出现了以下问题。1.组合缺少科学性

一般合作学习,就是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其中在生生合作中,可能有的小组能力较强,有的小组差一些,这样容易失去平衡。2.内容缺少实用性

许多没有合作必要的问题去让学生合作学习,摆空架子,缺乏实效,都是为了形式而合作。3.课堂难以控制

这点主要针对新教师提出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你一言,我一语,回答很积极,这时不好制止他们发言。但是,要完全让他们自由去说,又会影响进度,课堂容易失控,造成了“放出去收不回来”的后果。4.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好学生参与的机多,困难学生成了听众,他们越过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益甚微。

二、研究过程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根据学生差异,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灵活组合。1.确定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性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确定好学习目标,并让学生明确。制定的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含糊不清,漫无边际。2.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1)优化组合,增强合作信心。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不同的学习小组。这样分好学习小组,缩小了组际差别,从而使学生真正体验在合作的基础上的竞争。

第四篇:基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的研究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基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的研究

作者:高尹

摘 要: 高中数学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未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学效果不佳。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在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练习、单元考核等各个教学环节中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分层教学 分层辅导 练习单元考核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特别是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针对性不强,易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因此,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改进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人为本,依据学生个体差异和认知能力的不同层次,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进行相应的练习,积极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分层教学的基本前提。学生之间存在学习能力及认知的差异。此外,还有兴趣和爱好,以及思想道德方面的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学生分层,要立足学生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并要灵活机动地根据学生的学习变化情况进行分层。

二、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因为学生的学识水平不同,掌握知识的程度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一般以讲授为主,辅以合作学习、研究学习等其他方式。讲授时可多提问,尽量照顾到好、中、差三种学生,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和批改学生作业、考卷时,要注意评价的及时性,公正性、激励性。如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时,可帮助学生归纳出同位角找字母“F”,内错角找字母“N”,同旁内角找字母“I”,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若是采用合作学习法,教师应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每组4—8人,配好、中、差各两人,选定一名小组长,给组员分配任务,提问后尽量留时间让各组组员参加讨论,举手发言,也可提问,使每位组员都有机会发言,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意识,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帮助者和教学的调控者,这样,才能真正使合作学习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辅导

在分层教学法中,分层辅导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辅导和练习,辅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针对后进生的辅导,要特别注重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从根本上培养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要进行综合练习和指导,必须体现分层教学的特点,在练习准备阶段,根据不同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习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在练习中温习知识点。

四、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练习时,可以分层次、有梯度设置练习和作业,对学习后进生布置概念、公式简单应用题,对中等生布置一些概念、公式的变式题,对优等生布置一些综合应用题或探究题,解决“吃不饱”或“吃不了”的问题,保护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例如,学习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后,教师可设置三类题供学生选做:(1)证明等边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形成什么图形?(2)证明等边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形成几个菱形?(3)证明平行四边形四边中点的连线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各类学生经过努力或辅导,都能独立完成任务,体会到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

五、对不同的学生分层进行单元考核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在每次考核后,每层次的人员应作适当变动,如A、B层中成绩最好的两名学生分别升为B、C层,而B、C层中成绩最差的两名学生分别降为A、B层。这样一来,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奔头,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地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摒弃传统的单一制讲授法,勇于创新,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实行因材施教。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的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在未来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精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用自己的言行感染每一位学生,关爱所有学生,相信只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自己的真情和智慧,因材施教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沙向前.浅谈高中数学的分层次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5).[2]王春辉.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27).

第五篇:合作学习中组织的研究

合作学习中组织方式的研究 前言: 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人文精神的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基石。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具体目标之一,而合作学习也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成为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我校顺应教育形式的发展,遵循素质教育的规律,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及时而广泛地开展了“合作学习中组织方式的研究”的课题实验活动,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等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和追求目标。过去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失去了它的市场,一个“自主、合作、探索”的教风与学风正在形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激发,自主学习的时空渐趋拓宽,与此同时,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到了发展,物理素养也得到了提高。下面把我们课题组三年来的实验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一、选择课题

1、现状调查

在国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两年后,2003年秋季我校也使用了新课程实验教材,并且我校被定为济宁市新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新课程改革,教师课改热情高涨,但是在实验教学中发现,旧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为使改革更具有针对性,我们决定对全体初

二、初三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细致的调查。经过课题组成员商讨我们确定了三种调查方案:对学生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召开教师座谈会。参加调查的人数360人,收回问卷360份,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其中,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不合理的占89.7%。

2、选题理由

我们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大致归纳为五点:

1、学生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学生基本不会用;

2、合作学习中只有少数学生产生影响力,多数学生不能或不敢表达自己的认知水平;

3、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直接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4、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意义、操作流程认识不清,存在认知上的误区;

5、教师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奖励机制。针对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不难看到,学习方式的滞后成为新课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大阻力。为此我们选定“合作学习中组织方式研究”作为实验的课题。

3、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①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标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经常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但在具体应用时往往偏重于形式,而没有准确深入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没有追问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等活动实施的本质问题。同时,在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往往不是贯穿于整节课的始末,它常常和其他的教学组织形式:诸如教师的演示、讲授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相结合。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对于这一做法的充分肯定更加坚定了我们信心。深入地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律,探索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利用学生喜欢交流和互动的天性,喜欢探索和发现的年龄特征,借助于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物理教学“动”起来,“活”起来。

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处于真正具体落脚点的地位,具有综合、集结的性质。教学组织形式的沿革,反映了教学理论的深化和教学实践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它在增加学生的交往、促进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的发展以及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也因而成为西方当今最受欢迎的教学策略之一。本选题针对我国实际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实验研究,在理论上企图吸取国外教学理论的精华,从而丰富、深化和完善我国教学理论,尤其是教学组织形式理论;在实践上,企图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移植,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本土化,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②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推动本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大面积提高我校理科教学成绩。③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究物理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具有经验方法上的借鉴。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把“合作学习中组织方式研究”作为物理课程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来进行研究、探索和实验,也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课题预期的目标: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力求体现如下目标:

(1)全面性。素质教育第一要旨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都能受益。

(2)主动性。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学习的需要变为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求,变被动式的吸收为主动式的探索,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探究性。教学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4)合作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相互沟通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总之,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使下一步便于检验实验效果我们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值:

①80%的学生能恰当地用合作的方式解决学习中的困难问题,60%的学生能应用多种合作方式进行学习;

②及格率由目前的60%提高到85%;优秀率由现在的20%提高到45%;③85%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研究实践过程 1现代科学原理和方法(1)现代科学原理

本实验课题的理论依据,是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等教育理论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总目标,更新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课题组成员需认真完成《走进新课程》、《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当代教育新理论》、《物理新课程标准》等理论数目的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于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将社会心理学中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社会技能的进步。(2)研究方法:

学习小组合作的实施方式:可以取开放式、半开放式和集中式三种。①、开放式

基本式:这类组织方式的特点是,各组研究题目完全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小组研究课题互不重复,其成果丰富多样,选题领域广泛,学生同社会的联系面比较宽。变式:每一个研究题目至少有二个小组各自独立地开展研究。便于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②、半开放式

基本式:各小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但具体题目互不相同。特点是,学生必须在统一的主题范围内,自主选择研究题目。变式:与基本式的区别就在于小组研究的题目可以重复,每个题目都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小组独立开展合作研究。③、集中式基本式

由全体同学讨论或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一个引起广泛兴趣的研究题目,作为唯一的研究题目,各合作学习小组独立开展研究。这种组织方式研究的视角、方法、过程及至结果各不相同,差异性大,“组间竞争“可能比较激烈。例如:政治课就“科索沃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课余收集大量有关资料,各组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交流研究结果。

2、实验的主要流程

(1)建立领导机制,确立实验班级。在上级教育部门的亲自指导下,学校成立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部分专家组成的实验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工作的管理、指导工作,并确立了实验班级和实验老师。领导组下设指导组、管理组,由市教研员负责课题研究的学术指导;管理组由学校中层以上领导组成,田校长任课题组组长,负责课题研究活动的组织及协调工作。

(2)加强指导

①课题组制定实验方案和实验计划,分阶段进行实验。

②举办课题实验讲座,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明确实验的理论指导,步骤和方法,提高科研能力。

③加强学生学法指导,组织学部的骨干教师合作创办编写《学生合作创新学习手册》,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写出心得体会,嘉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创新毅力。④课题组成员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实验动态,并及时给予指导,定期检查,进行调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制定方案

在课题实验过程中,与市教研室密切配合,开展以说、讲、评、议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广泛听取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4)建立综合档案

建立综合档案(内容包括前期资料、过程资料、评价资料),为实验提供准确、科学、全面的数据,增强实验的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5)定期总结

每月,课题组均应根据可靠数据,总结阶段性成果。各实验教师也应及时总结经验,撰写教研论文。

3、实验步骤和过程:

制定课题研究的整体计划:整个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3年9月--12月份,现状调查,组内分工,制订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2004年1月----2004年12月份方案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2005年1月---2006年9月份方案实施与调整,理论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课题研究分工情况

课题实验:李淑文、李萍、岳隆煜、刘艾丽、焦立新、韩加旺 课外辅导:焦立新、刘艾丽、李淑文 调查统计:韩加旺、刘欣晶

信息收集:田绪海、刘宝忠、焦立新 理论研究:焦立新、田绪海、刘宝忠 成果收集:李淑文、焦立新 制定实施方案

首先,合作学习是一种现代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它冲破了传统教学理论的很多束缚,对教学过程给予了重新的界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毋庸置疑,教师的有效组织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因而,如何引导教师逐步澄清自己头脑中内隐的合作学习观,真正认同并形成科学的合作学习观,并有效地运用这一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制定实施方案一: 实施方案一: 其次,合作学习是针对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学习中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和课题研究活动中,常常需要分组指定研究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但是从目前学生的情况来看,对于合作学习的精髓并没有深刻的理解,为此,我们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实施方案二: 实施方案二:

为了保证两个方案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的策略:

1、重视理论学习,提高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组织参加实验的教师学习国内外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使实验具有较高的理论起点,防止实验流于形式和经验。

2、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合作教学能力 合作学习的研究表明,合作能够有效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因此,在以“合作”为核心的学习环境中,所有参与者——教师、学生及课题组成员的合作对于提升研究的质量、推动研究的深化就具有尤为突出的价值。因此,促使教师在合作中研究合作,是提高教师合作交往能力、运用合作学习的能力及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1)加强教师间的合作

加强教师间的合作是确保教师提升合作学习质量的前提。由于教师缺乏合作学习的能力与技巧而不能依据学生特点、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灵活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更不能为学生的合作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大大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效能。要提高教师运用合作学习的质量,必须首先引导教师学习合作,尽可能地为教师间的合作创造机会,搭设舞台。教师视自身不同情况,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互研互促,充分挖掘合作学习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点,在相互学习中促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每个研究小组可由不同年级的教师,实行同伴观课制度,使教师间相互借鉴、吸收其它学科一些好的做法、经验,进而激发教师的研究灵感,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学科的教学中。实践证明,教师间的合作中不仅使教师加深了对合作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其合作能力及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2)密切教育专家和实验教师间的合作 从课题研究情况看,无论在哪个研究阶段,专家的专业引领都至关重要。在研究的初始阶段,专家对一些问题的点拨,诸如小组成员如何分工、时间如何控制、评价次数有无一定之规等,都能帮助教师快速掌握合作学习的操作要领,使合作学习具备了基本的“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专家对探讨合作点的创设、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等一些深层次内容的引领,会使教师解除对实验中的困惑,更会激发出极大的创造热情,使合作学习真正做到“形神兼备”。由此可见,走专家与实验教师合作之路,可以为教师提供智力支持,引导教师深入思考合作学习中理论与实践及其将二者相结合的一些问题,实现教师及其所参与的课题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提升教师运用合作学习质量的关键。(3)在探究中激趣导学,实现师生互动合作。合作学习理论强调师生之间应该以民主平等为基础。事实上,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关系中才有可能实现学生的充分参与、充分的合作和互动,进而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因而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争取到学生的信任。除了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及时沟通,在课外与学生的交流也是十分必要的,它能使学生真正认识教师、接受教师,与教师进行情感沟通,建立和谐规范化的师生教学关系。此外,在知识迅速更新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同样是新知识的学习者。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民主、和谐、人本的教学环境,并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人际合作关系过程”,必定会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稳固师生合作的成果,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当教师和学生每一个人都是课堂教学行动的能动体时,合作学习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4)提倡合作探究,树立课堂榜样,实现生生互动。

课堂教学过程,是若干个体共同协作,相互提升和影响的过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也是一样,树立好的榜样能够形成一定程度的辐射力。对于一般中学来讲,物理基础较差的学生较普遍,若利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对这些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深入实验班级,在充分了解实验班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之后,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具体分组方法:(1)为每个小组制订小组概况表。

(2)给学生排名次。要求把实验班上的全体学生按其以往的学业成绩从最高排至最低。这种排列要做到完全客观。

(3)确定小组数目。两个实验班的学生接近40人,每组4人。

(4)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到各小组。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每组都应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②应使全班各组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③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防止出现组内同质的现象。④应注意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搭配。⑤每小组设小组长1名,并隔一周轮换一次。⑥填写小组概况表。(5)结合物理学科特点,组织多种方式的合作学习。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个好的物理老师往往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这将为学生学好物理创设良好的实验情景,提供充足的感性体验。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实验,获取每一个数据,课堂教学的时间明显不足,这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小组合作,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意义。有些物理知识较为抽象、深刻,有些开放性的甚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由于学生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单靠某个学生独立思考会出现困难或回答不全面。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1)基本式。基本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师精讲和小组成员互助合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合作学习形式。其具体流程为:

①教师精讲。这是在课的起始阶段进行的。在这一阶段,教师应用生动、直观的手段,扼要讲解所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其中的关键内容加以提示和点拨。②小组成员进行互助性合作活动。这是在教师精讲学习材料后,小组成员通过组内的互助性合作,掌握教师精讲的内容。小组合作活动有以下几条规则:一是每个学生都有责任保证他们的小组成员学会教学内容。二是只有在所有小组成员都掌握了学习材料后才能算完成学习任务。三是在请教老师之前要先请示小组所有成员的帮助。四是小组成员可以小声地讨论。③形成性测验。对学生进行形成性测验的目的是检查各小组每一成员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同于前一阶段的是,测验不允许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助活动,而必须由个人独立完成。测验的试卷可由不同小组交换批阅。

④小组奖励。与传统教学的个人奖励不同,小组合作学习实行小组奖励。即对测验中个人成绩较好的成员以及均分较高的小组进行奖励。基本式小组合作学习这种侧重奖励优胜小组的做法,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⑤在实施基本式合作学习5—6周以后,应对学生重新进行分组,这样可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并使学生有机会同别的同学合作,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气和新意。(2)拼盘式。拼盘式就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之后,把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各小组的各个成员负责掌握其中的一个部分。然后,将分在不同小组中学习同一部分任务的学生集中起来,组成一个个专家组,共同学习和研究所承担的任务以至熟练掌握。然后全部学生都回到自己的小组中去,分别就自己掌握的那部分内容都教给同组其他同学,从而全面掌握全部的学习任务。一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验,检查每个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每个学生的测验成绩单独记分,小组之间不进行比较。拼盘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显著特点在于,由于任务的关联性很强,大家对其他同学的学习都会产生兴趣并表示关心,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教,从而共同掌握学习内容。

(3)游戏——竞赛式。游戏——竞赛式与基本式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游戏——竞赛式以学业竞赛代替了基本式的测验。在游戏——竞赛式中,学生都作为不同小组的代表,同以往成绩与自己相当的其他小组成员展开竞赛。游戏——竞赛式的教学流程是:①教师精讲。②小组合作活动。③游戏与竞赛。其中①②与基本式前两个步骤基本相同。游戏通常与教学内容有关。游戏以3人一张竞赛桌的形式展开。竞赛桌的3位选手由每小组推选产生。游戏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抽出一张带有数码的卡片,就必须回答与数码相应的问题。按照竞争的原则,参赛者可对别人的回答进行质疑或提出自己的答案,正确者记分,错则扣分。游戏——竞赛式通常是在一个单元结束之后,在每周的周末进行为宜。可根据竞赛的成绩对参加竞赛的选手进行调整,尽量做到使组内每个成员都得到参赛的机会。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1、阶段性的成果。

教师方面,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能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真正发挥了一个组织者、创设者、帮助者的作用。能有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完成了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化。在三年课题研究中,我们物理组共撰写的论文,有20多篇在国家、省、公司获奖。我教师在济宁市、公司所举办的教学比赛中多人获奖。学生方面,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下作业、作业批改、课下探究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强的合作意识,掌握了合作的方法与技能,合作学习的效果较好。在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对比中,实验班的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等方面均好于非实验班,05、06级毕业生升学考试物理成绩优异。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唤醒,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使课堂教学活动呈现出勃勃生机,学生的创新见解层出不穷,创新意识得到培养。新的学习方式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畅通,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实验年级学生的物理及格率达到96%。社会效益方面,我们组的实验成绩得到广大家长一致认同。公司在我校举办的两次新课程教学示范课,我组李淑文老师所采用的“小组教学法”、“探究教学模式”均获得广泛好评,并在公司内推广使用。在市教研室新课程阶段视导时,我组的课改成绩得到专家领导的充分肯定。

2、教研成果丰硕

(1)田绪海校长被评为“全国煤炭基础教育先进工作者”

(2)在第十四、十五届全国初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许继珂、王磊、张钊、牛健等多名参赛选手获一等奖,刘艾丽、李淑文被授于“全国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3)在公司第三次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中,李萍被评为初中物理教学能手。

(4)在济宁教研室“新课改”调研时,我校物理组的教改成绩获物理教研员张金华老师的充分肯定。田绪海同志在“新课改”推进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5)在山东省物理课件评比中,焦立新老师的课件《直流电动机》获二等奖,刘艾丽老师的课件《电和磁》获二等奖。

(6)韩加旺老师被评为公司级优秀教师,李淑文被评为矿优秀教师。

(7)刘艾丽、刘欣晶等多位老师撰写的论文分别在公司、济宁市、省教研室的论文评比中获一、二等奖。

(8)2006年公司教学能手评比中,李淑文获公司教学能手称号。

(9)2006年焦立新老师撰写的论文《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获全国基础教育科研优秀论文一等奖。

3、顺利地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我们看到:

①85%的学生能恰当地用合作的方式解决学习中的困难问题,72%的学生能应用多种合作方式进行学习;②及格率由实验前的60%提高到89%;优秀率由26%提高到51%;③94%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跟踪与反馈

1、尽管我们的课改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理论水平的原因和教学实际情况的限制,还有很多困惑急于解决:

困惑一:关于具体操作问题。虽然通过讨论实践,对教师角色的转化和合适有效的定位达成了共识,对新型教师角色、如引领者、激励者、促进者、对话者的实施方法等有了一些设想,但是如何使这些设想系统化,如何以理论去体现,怎么在总结报告中体现出来,这将是下阶段我们关注的重点。

困惑二:关于资料问题。面对适应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全新教育课程,我们感受到身边原来已有的资料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盼望能有联系教材内容的丰富资料供教学时参考,以便老师恰当地运用生动、有趣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好奇、探索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且使教学更有生气,更具灵性。

困惑三:关于评价问题。学生的发展是多元的,这也必然带来评价的多元,但是在这其中,有很多东西是无法量化的,很多事情的改变有可能是感性的隐性的,也就是说非理性非表面化的,那么到底如何评价研究的得失,又是一个重要问题。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已经打算着手商讨解决方案,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会把这些问题解决好。

2、努力方向

为更好地巩固已经取得成果我们还必须努力作好如下的工作:

(1)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改水平。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将继续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改水平,使课题实验顺利进行。

(2)严格要求,勇压担子。严格要求青年教师,对他们勇压担子、加砝码,要求青年教师把压力变为动力,努力钻研业务,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3)加强培训,促进群体。

鼓励教师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完善自己,并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参观、研讨,开阔眼界,学习先进,改革教学,将多邀请教育专家来校讲座、听课、教研,使全体老师都能受益,促使课题实验更有利地开展。(4)探索实验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一些没有预测到的问题,我们将及时发现、探讨实验方法,及时调整实验方案,使课题实验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在自主探索的学习中享受到浓浓的乐趣,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潜能就会尽情地释放,我们的课题实验目标将更为充分地体现出来。

以上是我们对于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由于理论水平的限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重点提高与改进的地方。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以实践为主,以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把我们的课题研究推向深入发展。

合作学习中组织方式的研究

--山东省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新课标下教与学行为的转变》子课题结题报告 山东省兖矿集团兴隆庄矿校 物理课题小组

下载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文献综述(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文献综述(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中学数学教案】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椭圆的标准方程》 一、案例概述: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每天都在上课,因此也应该每天都去思考如何更为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为......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椭圆的标准方程》 一、案例概述: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每天都在上课,因此也应该每天都去思考如何更为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为此我和同行们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精选]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先行组织者” 我国新一轮课改的核心理念强调“重视科学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概念是组成科学知识的基本单元,也是科学素养的基本构......

    合作学习教学流程研究之一“合作设计”

    合作学习流程 —“合作设计”的研究平度市南村镇亭兰中学 张瑞祥朱洪河 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其研究之所以充满活力,是因为它具有“优差互补、合作探究、互动......

    关于高中数学函数教学的研究[范文]

    关于高中数学函数教学的研究 今天,数学已渗透于各行各业,这充分说明了数学的可应用性,它对我国现代化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深刻的、富有成效的,而且往往是其他方面所不能替代......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的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的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对合作学习展开了广泛的探讨,试图将社会学、团体动力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从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