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鹤山子弟校开展教学常规听课活动
鹤山子弟校开展教学常规听课活动
为了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活跃教研气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按照学校工作计划,3月中旬,我校全体开展了本学期教学常规听课研讨活动。
为加强对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常规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正确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学质量问不要提高,在学校统一部署,教务处的精心组织下,从3月12日起,学校在6至8学年级组开展了教学常规听课活动。
对于此次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分管教学的闫瑞华副校长、教务处主任刘胜彪都积极深入各班课堂,认真听课、评课,了解教情、学情;学校其他年级和不同学科的教师也踊跃参加听课、评课,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
本次活动,中心校提前安排,让每位教师都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同时,一改以往只是由学校领导听、评课的方式,让全体教师都参加到这次教研活动中来。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让大家都能够分享他人的经验,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吸收他人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第二篇:鹤山子弟校教务工作总结(11-12上)
鹤山子弟校教务处工作总结
(2011---2012学上学期)
本学期,教务处全体工作人员在学校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提出的办学思路,科学安排,扎实工作,大胆创新,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充分发挥教务处指导监督、整合推进的功能,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构建“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求实创新、教书育人”的教学风气和“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好学上进、全面发展”的学习氛围,加强一至九年级的教学工作的全面检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期末将至,为了能够使今后的工作在质量上、效率上再上一个台阶,特就本学期工作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立足校情、狠抓常规促质量。
学校现有各教学班25个教学班,针对学校1至9年级教师数量多、前后楼办公室分散等实际情况,本学期,教务处坚持狠抓各项常规管理工作。
1、严格日常考勤管理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扎实做好常规工作,实行签到、坐班制度,坚持全体教师签到制度。坚持加强了晨读、早自习、晚自习教师出勤的监控工作。教务处和行政值日人员每天随时查课,随堂听课,登记教师上课、坐班、等情况,严格执行教职工请假制度,坚持做到每月张榜公布,学期末进行统计。
2、加强教学日常检查。第一、领导带头深入课堂,形成领导听课、评课经常化的习惯,以便随时掌握教学动向。加大教学工作管理力度,分管领导经常深入教研组、年段定期检查工作(检查教案、作业、听课笔记、业务笔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召开学科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征求意见,以便改进管理方法。通过听课、教师及学生反馈等各种形式,对每一位任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估,评估结果记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认真贯彻落实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考试等教学环节的常规管理。
3、认真组织每次月考试,做好质量分析。
本学期坚持了1至9年级月考试制度,其中大型期中考试一次,月考试共计3次。对每次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实行交叉编排,狠抓考风、考纪,对于违纪学生进行通报,对违反考试纪律和随便缺考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以警示学生。从考务安排、监考、评卷、成绩统计各环节,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真正实现竞争的公平公正,以考风促进我校学风。评卷工作结束后,任课教师要及时将成绩录入登分册备案;要及时对学生讲评试卷,讲评时,不仅要指出学生错误的结果,还要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启迪学生思维,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
对每次的考试都坚持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共召开学年组考试质量分析会15次(含小学三次),质量分析是我校提高教学的一个重要举措。本学期坚持开展了每次教学检测质量分析,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不断加强和调整教学管理。
4、加强音、体、美学科的教学管理,完善体音美的考核标准和评估方案。积极开展丰富 多彩的兴趣活动,本学期共成立英语、数学、语文、美术、音乐、体育、生物等11个兴趣小组,推进学生课外活动的正常进行,并注意安全教育,使音、体、美教学体现出新的特色。
5、充分重视家长会的作用,开好学生家长会和优秀学生表彰会。
教务处时刻注重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努力搭建家校共建的平台,力争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本学期6至9年级共召开学年组全体学生家长会各1次,每个学年组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在期中考试家长会上,请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和进步突出的学生上台畅谈自己的学习的心得;让学生家长代表上台发言,一起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立足课堂,开展教研促提高
本学期,教务处会同有关部门坚持“立足课堂,开展教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系列教研活动。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学流程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观,切实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抓紧抓好。为此,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的作用,教研组长是该学科的带头人,要对本学科的教学质量负责,组织和带领本学科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展好教研组工作,研究教材,分析考纲,制定计划,统一要求,安排活动,做好教研组活动记录,便于学校定期检查。
2、各教研组以务实教研为宗旨,带领教师加强业务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信息交流,共同提高。教研活动以教材、考纲、教法和学法为重点,积极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各教研组按规定推出一定数量的学科特色课,安排一项学科特色教研活动。可以根据本组实际拟定评课标准,开展客观公正的评课活动,教研组每周要有活动记录,期末要有教研总结。
3、学校的骨干教师担当着学科教学质量提高的艰巨重任,是学校发展必须紧密依靠的中坚力量,骨干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做到学用一致,在教学活动中要起示范和带动作用,各教研组在安排公开课时,力争让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或研讨课。青年教师应该虚心向骨干教师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务实进取、提高青年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快教师专业化培养进程。
4、注重年轻教师的成长。
学校现有一大批青年教师,他们将是鹤山子弟学校的中坚力量。本学期教务处与教研室一同积极开展李威、吕元元、龙海燕、金欢欢等年轻教师的帮扶工作,共组织老教师帮扶指导新教师常规课8次,责成各教研组长和结对子的老师开展20余次面对面帮扶和指导工作,并力争做好材料的手机和整理工作。
5、扎实开展全体教师听评课活动,努力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本学期教务处、教研室和各教研组共组织开展听评课130余人次,其中教务推门课18节,活动教师之间能互相听课,要求全体教师听课都在32节以上,教师每次听课都能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基本上都有听课评议及反思。在听课过程中借鉴别人的经验,以具体的课例为载体开 展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研活动。
6、加强教师多媒体应用技术的培训,发挥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
学校现有16给我教学班配臵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充分发挥其功能和实效,学校9月末邀请了专业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并组织教师实践操作,现场答疑,鼓励教师合理、充分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并指导督促检查教师使用现代电教设备,并及时做好班级设备的保养与维护。
三、加强毕业班工作。
九年级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切实提高毕业班的教学质量,提升我校办学效益和声誉。使毕业班工作制度化、系列化。本学期召开了三次毕业班教师工作会议,一次毕业班全体学生会议,做到毕业班工作抓早、抓实、抓细。并要求毕业班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拟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年级检查督促此项工作,不定期开展九年级教师思想工作。加强对毕业班工作的指导,努力提高服务意识。本届学生整体较好,备受学校重视,毕业班年段备考工作将按计划认真落实,毕业班教师要在抓好每轮复习的同时,注重信息分析与整合,注重团结合作,协同作战,相互配合,同时认真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培养学生稳定的应试心理和应试能力,实施“重点战略”,使本届九年级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教务处在本学期对九年级工作着重做好服务,做好信息搜集与整理,安排好初四九年级的各类模拟考与分析。
四、继续开展了教师档案和学生学籍的管理工作。
本学期教务处以教育年检和示范化建设为契机,克服重重困难,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业务档案的填写和整理工作,做到教师档案完整规范。此外本学期还继续加强了对学生的学籍档案管理,做到学生既有电子档案又有文本档案。建立了新生的入学档案、学籍档案的填写发放。建立新生学籍卡、新生花名册、辍学生花名册、毕业生花名册等相关材料。做好变动学生的情况登记,规范借读、休学和转学的有关手续,对已经毕业学生的档案进行了归类和整理,及时地为升学学生转档提供帮助。做到资料齐全,规范合格。
五、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如今,鹤山子弟学校正处于教育教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学工作要一如既往地保持积极向上、奋勇当先的精神,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勇夺佳绩的必胜信心,精心策划全校教学计划,落实各阶段工作,及时改进发现的问题,提高管理效能,为实现新目标而不懈努力。
(一)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师缺少敬业精神,有上课迟到和早退现象。
2、备课组活动的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个别教师的合作意识、教学行为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引导和规范。
3、个别教师上交、上报材料还不够及时。
4、自习课秩序个别班级还不是很理想。
(二)努力的方向
1、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力度,进一步扭转教师的教育观念。
2、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奖惩方案,还要进一步探索并加以完善。
3、针对部分班主任工作缺乏活力,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有必要进行调整和充实。
4、积极联系兄弟学校联考,横向比较了解自身不足,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期做得更好。
尽管我们处处谨慎,努力工作,但是工作中也存在许多不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教务工作是非常实在的,具体的,也是非常烦琐的,它需要不断学习。如今鹤山农场的教育事业正迎着农场发展的东风发生着巨变,而教学工作更是彰显鹤山子弟校学校发展的一面亮丽的旗臶。过去的一年,教务处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与上级领导和部门职能的要求尚有很远的距离,我们一定正视不足,继续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鹤山子弟校教务处 刘胜彪
第三篇:子弟校中学部教学一日常规
子弟校中学部教学一日常规
1、认真钻研教材、教法,研究课程改革标准,科学合理保质保量的完成超周备课和教案的书写的任务。
2、认真做好课前的实验设计,课件制作,教具准备,练习设计,作业的设计
和教案准备工作。
3、课前提前一分钟到达任课班级,等待学生上课,不迟到。
4、课上组织严谨,科学务实高效充分发挥45分钟的效益,不讲与教学无关的内容,不善自离开教室,不早退,不压堂。
5、没有极特殊情况,不误课,不随意串课、调课,有特殊情况应提前请示说
明,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6、要善待学生,正视差异,积极做好学习困难生的工作,不岐视,不讽刺挖
苦,不体罚和变项体罚学生,更不允许随意将学生哄出课堂。
7、认真执行学校关于“减负”的要求,不随意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允许布
置书面作业的科目要严格控制时间,不能布置书面作业的科目,不得以任何形式布置书面作业,年级组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
8、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督促改错,集中讲评共性问题,适当增加面批,要有
激励、指导性的评语,要有作业日期和批改日期。
9、认真履行下午第三节课及晚自己的辅导答疑职责,当天的问题力求当日解
决。
10、认真完成课后记的填写,和预习任务的布置。
第四篇:开展常规比教学活动总结
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是我校基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以我校原有的集体备课模式和师带徒“青蓝工程”为基础,于二○xx年启动的一项常规教学比武工作,至二○xx年底,我校已成功举办四届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
活动背景
当前,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和社会文化思潮的冲击,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受此影响,常规的教学教研已因参与人员少、活动方式单一而渐入死胡同。怎样调动教师们参与教学教研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实验中学拥有的教师团队优势,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模式,经教师们充分讨论、教务室精心筹划、校长会拍板定夺,《实验中学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方案》应运而生。
我校的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本着“激励老师参与,培养团队精神,促进教师发展”的原则,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方式,从第二届开始,构建团体参赛、多方位比武的模式,将备课、说课、讲课、课后反思、评课等基本功元素纳入到比武之中,同时针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和现代教育理念等要求,就黑板板书、普通话、教师授课风采等方面设置单项奖励,有效地避免了教学比武活动形式单一、机械的做法。广大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特点,积极踊跃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流程
我校“课内比教学”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上半个学期的常规听评课活动,为教学比武热身;二是下半个学期集中组织中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开展教学模式、教育理念的对撞。
一、团队参赛,各司其责
每个参赛团队由一名高级教师或骨干教师牵头,组织同学科不同年龄层的三到四名教师组成代表队,代表队由牵头人冠名。牵头人为该代表队指导老师,负责指导本组成员完成包括备课、说课、讲课、评课、反思等一系列活动;一名主讲人,负责本组主讲一节比武课并作好课后反思;一名主评人,负责对主讲人的比武课进行评价,并作好全组评课人的评课记录;同时根据本组情况指定一人为说课或备课人,负责教案的设计、说课稿的撰写。每一次活动我校都有二十多支代表队报名参赛,参与到此项活动中的老师近百位,确保了中青教师的全员参与性。
二、设计新颖,组织严密
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从十一月下旬至次年元月初,历时一个半月,活动由教务处统一发出,原则上除担任评委的高级教师、骨干老师外,其余高级教师、骨干教师都应领队参赛;教务处根据报名情况编制活动秩序册,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学校分文科组和理科组成立评审委员会,分别在两个周时间内完成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的评审工作,每位教师讲课,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甚至其他年级同学科、不同学科的老师也参与听课、评课。每届比武活动参与听评课的教师达六百余人次。并针对小组的比武活动写出小组工作小结,教务处根据以上小结对本教学比武工作作出总结;十二月底元月初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对比赛优胜代表队和“最佳授课奖”、“最佳板书奖”、“最佳教案奖”、“最佳说课奖”、“最佳风采奖”、“最佳反思奖”等单项奖予以表彰。
三、资料完备,为后阶段工作提供范本
教务处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活动结束后形成《教学比武资料总编》、《教学比武资料汇编·教案》、《教学比武资料汇编·说课稿》、《教学比武资料汇编·评课记录》、《教学比武资料汇编·课后反思》等。同时,《实中教育科研》杂志为为教学比武开辟特刊,将比武活动中优秀的课例、教案、说课稿和精彩的点评予以刊载,以此辐射和影响教师,使活动的组织有始有终,高潮迭起。
以上各项资料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了参考性极强的范本,也为我校将教学比武这一活动进一步常规化提供了保障。
四、效果明显,促进了学科教学业绩的提高
由于在活动组织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对我校相对薄弱的学科提高了关注度,近年来,长期困扰我校发展的典型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
如针对我校历年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重理轻文”现象,跨年级发动全校思品、历史组老师形成“大文科组”共同参与听课、评课活动,让这些学科中教学经验相对较差、工作年限较短的老师,本着学习、探讨的精神,与老教师一起共同就某一问题进行磋商,一批年青老师迅速得以成长,历史学科逐步改变了以往由少数老师“独霸毕业班”的现象。同时一批年青老师充实到毕业班后,我们有意识地将经验丰富的教师配置到七、八年级中担任“掌门人”,这样的安排对全校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近两年的中考和期末质量测评质量显示,我校历史学科已逐步进入全市优秀行列。
活动反思
在对课堂有效性探索的工作实践中,我们真切地体会到,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艰难的工作,要让教师们成为一名思想者,首先教务工作者就应该多思考,而不能让教务管理部门成为一个仅仅是以完成某项任务的事务性部门。将教学比武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还需要我们根据学校发展的特点和老师、学生在工作、学习中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创新地开展工作。
一、教学比武不应该是运动,而应该是常规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讨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长期的、始终贯穿于学校管理工作和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主线。新时期社会对教育质量要求上的变更,群众对教育不断更新的需求,必将引导学校教育朝着均衡化、全员化发展。对于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因素是可取的,哪些因素逐渐在成为制约学生发展和老师发展的绊脚石,应该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而课堂教学比武正好能进一步增加课堂的透明度,将教师的每一课堂细节置于全体老师监督之下,有助于老师之间的相互讨论和学习。虽然组织每年一度的中青年老师基本功比武,具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于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却还犹显不够,只有将课堂比武纳于常规,让课堂研讨成为一种习惯,才能真正地提高每一堂课的有效性,为下一步实现高效课堂打下基础。
二、教学比武不能局限于课内,对课堂有效性的监测应该是多方位的一节让学生受益的好课,其中蕴涵了教师自身的诸多基本功:让学生学到多少东西、解决多少问题并不重要,学生由课堂而延伸至课外的学习激情、学习方法却会影响学生终生,这样的课堂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一个老师教学的基本功。所以说,真正的好课功夫并不全在课堂上,真正的好课,功夫在课外。
如果我们对于课堂有效性的监测仅限于课内,必然会分散管理者的精力,也会形成一种当前“课内比教学”已经遭遇的“做秀”局面,所以对课堂有效性的监测应该有更多的可控维度。进一步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充分发挥自己教学的个性特长,给老师们更多的课堂“自由度”,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三、比武的内容应更宽泛,所触及面应该延伸至教育的各个层面
教师作为教育者,其职责并不限于知识的传授,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是一个育人的导引者。我校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增设一个“最佳风采奖”就是想借此倡导一种全新的育人理念,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无一不是对课堂有效性的一种无形之辅助,有效利用这些影响课堂的积极元素,于师于生,意义深远。下阶段开展教学比武,我们拟增加如班会课比武等项目。当然,如何有效地将这些元素纳入比赛项目,还有待于今后工作中的探索。
我校的“课内比教学”工作经四个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已初具模型。但是我们认为,作为一项旨在提高全体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教学研讨活动,我们还需要发挥教务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上将这一活动进一步丰富。针对当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和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针对学生学习理念的变化,逐步引导全体教师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改革课堂模式,促使更多的教师主动地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确保教育的科学发展,是教育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五篇:开展常规比教学活动总结
开展常规比教学活动总结
教学比武 触发理念对撞 团队作战 助推素质提升
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是我校基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以我校原有的集体备课模式和师带徒“青蓝工程”为基础,于二○○九年启动的一项常规教学比武工作,至二○一二年底,我校已成功举办四届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
活动背景
当前,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和社会文化思潮的冲击,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受此影响,常规的教学教研已因参与人员少、活动方式单一而渐入死胡同。怎样调动教师们参与教学教研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实验中学拥有的教师团队优势,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模式,经教师们充分讨论、教务室精心筹划、校长会拍板定夺,《实验中学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方案》应运而生。
我校的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本着“激励老师参与,培养团队精神,促进教师发展”的原则,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方式,从第二届开始,构建团体参赛、多方位比武的模式,将备课、说课、讲课、课后反思、评课等基本功元素纳入到比武之中,同时针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和现代教育理念等要求,就黑板板书、普通话、教师授课风采等方面设置单项奖励,有效地避免了教学比武活动形式单
一、机械的做法。广大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特点,积极踊跃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流程
我校“课内比教学”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上半个学期的常规听评课活动,为教学比武热身;二是下半个学期集中组织中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开展教学模式、教育理念的对撞。
一、团队参赛,各司其责
每个参赛团队由一名高级教师或骨干教师牵头,组织同学科不同年龄层的三到四名教师组成代表队,代表队由牵头人冠名。牵头人为该代表队指导老师,负责指导本组成员完成包括备课、说课、讲课、评课、反思等一系列活动;一名主讲人,负责本组主讲一节比武课并作好课后反思;一名主评人,负责对主讲人的比武课进行评价,并作好全组评课人的评课记录;同时根据本组情况指定一人为说课或备课人,负责教案的设计、说课稿的撰写。每一次活动我校都有二十多支代表队报名参赛,参与到此项活动中的老师近百位,确保了中青教师的全员参与性。
二、设计新颖,组织严密
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从十一月下旬至次年元月初,历时一个半月,活动由教务处统一发出报名通知,原则上除担任评委的高级教师、骨干老师外,其余高级教师、骨干教师都应领队参赛;教务处根据报名情况编制活动秩序册,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学校分文科组和理科组成立评审委员会,分别在两个周时间内完成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的评审工作,每位教师讲课,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甚至其他年级同学科、不同学科的老师也参与听课、评课。每届比武活动参与听评课的教师达六百余人次。并针对小组的比武活动写出小组工作小结,教务处根据以上小结对本教学比武工作作出总结;十二月底元月初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对比赛优胜代表队和“最佳授课奖”、“最佳板书奖”、“最佳教案奖”、“最佳说课奖”、“最佳风采奖”、“最佳反思奖”等单项奖予以表彰。
三、资料完备,为后阶段工作提供范本
教务处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活动结束后形成《教学比武资料总编》、《教学比武资料汇编·教案》、《教学比武资料汇编·说课稿》、《教学比武资料汇编·评课记录》、《教学比武资料汇编·课后反思》等。同时,《实中教育科研》杂志为为教学比武开辟特刊,将比武活动中优秀的课例、教案、说课稿和精彩的点评予以刊载,以此辐射和影响教师,使活动的组织有始有终,高潮迭起。
以上各项资料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了参考性极强的范本,也为我校将教学比武这一活动进一步常规化提供了保障。
四、效果明显,促进了学科教学业绩的提高
由于在活动组织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对我校相对薄弱的学科提高了关注度,近年来,长期困扰我校发展的典型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
如针对我校历年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重理轻文”现象,跨年级发动全校思品、历史组老师形成“大文科组”共同参与听课、评课活动,让这些学科中教学经验相对较差、工作年限较短的老师,本着学习、探讨的精神,与老教师一起共同就某一问题进行磋商,一批年青老师迅速得以成长,历史学科逐步改变了以往由少数老师“独霸毕业班”的现象。同时一批年青老师充实到毕业班后,我们有意识地将经验丰富的教师配置到七、八年级中担任“掌门人”,这样的安排对全校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近两年的中考和期末质量测评质量显示,我校历史学科已逐步进入全市优秀行列。
活动反思
在对课堂有效性探索的工作实践中,我们真切地体会到,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艰难的工作,要让教师们成为一名思想者,首先教务工作者就应该多思考,而不能让教务管理部门成为一个仅仅是以完成某项任务的事务性部门。将教学比武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还需要我们根据学校发展的特点和老师、学生在工作、学习中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创新地开展工作。
一、教学比武不应该是运动,而应该是常规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讨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长期的、始终贯穿于学校管理工作和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主线。新时期社会对教育质量要求上的变更,群众对教育不断更新的需求,必将引导学校教育朝着均衡化、全员化发展。对于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因素是可取的,哪些因素逐渐在成为制约学生发展和老师发展的绊脚石,应该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而课堂教学比武正好能进一步增加课堂的透明度,将教师的每一课堂细节置于全体老师监督之下,有助于老师之间的相互讨论和学习。虽然组织每年一度的中青年老师基本功比武,具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于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却还犹显不够,只有将课堂比武纳于常规,让课堂研讨成为一种习惯,才能真正地提高每一堂课的有效性,为下一步实现高效课堂打下基础。
二、教学比武不能局限于课内,对课堂有效性的监测应该是多方位的一节让学生受益的好课,其中蕴涵了教师自身的诸多基本功:让学生学到多少东西、解决多少问题并不重要,学生由课堂而延伸至课外的学习激情、学习方法却会影响学生终生,这样的课堂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一个老师教学的基本功。所以说,真正的好课功夫并不全在课堂上,真正的好课,功夫在课外。
如果我们对于课堂有效性的监测仅限于课内,必然会分散管理者的精力,也会形成一种当前“课内比教学”已经遭遇的“做秀”局面,所以对课堂有效性的监测应该有更多的可控维度。进一步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充分发挥自己教学的个性特长,给老师们更多的课堂“自由度”,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三、比武的内容应更宽泛,所触及面应该延伸至教育的各个层面
教师作为教育者,其职责并不限于知识的传授,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是一个育人的导引者。我校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增设一个“最佳风采奖”就是想借此倡导一种全新的育人理念,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无一不是对课堂有效性的一种无形之辅助,有效利用这些影响课堂的积极元素,于师于生,意义深远。下阶段开展教学比武,我们拟增加如班会课比武等项目。当然,如何有效地将这些元素纳入比赛项目,还有待于今后工作中的探索。
我校的“课内比教学”工作经四个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已初具模型。但是我们认为,作为一项旨在提高全体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教学研讨活动,我们还需要发挥教务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上将这一活动进一步丰富。针对当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和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针对学生学习理念的变化,逐步引导全体教师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改革课堂模式,促使更多的教师主动地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确保教育的科学发展,是教育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