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程中的向量教学研究(5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06:3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数学课程中的向量教学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数学课程中的向量教学研究》。

第一篇:中学数学课程中的向量教学研究

中学数学课程中的向量教学研究

刘兆辉

【摘要】: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发展起来的“向量数学”,以其在现代数学、物理学、工程学、空间物质结构中的广泛应用,而备受人们所关注,进而很快形成了一套具有优良运算通法的数学体系,现已被纳入中学数学基础课程中,成为这次数学新教材改革的一大闪光点。向量知识在许多国家的中学数学教材中,早就成了一个基本的教学内容。但在我国,因为其刚刚进入中学数学教材,各方面的研究都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特别是关于向量的教育价值研究与怎样实施教学方面的研究更是薄弱。向量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是沟通几何、代数、三角等内容的桥梁。它具有丰富的实际背景和广泛的教育价值,包括文化教育价值、智力教育价值及实践应用价值。向量的这种价值取向,决定了向量教学的重要性。向量引入中学数学教材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是教师如何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开展向量的教学工作,这是笔者在本文中着重探讨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采用文献法,对向量相关文献做出综述,了解了关于向量教学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利用调查法掌握了普通高中的教师和学生对向量教学的认识;用实验法对笔者设置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实验;行动研究使笔者所作实验的实施增加了信度与效度。实验过程中,笔者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实践,仔细研究,认真反思,对如何开展向量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从教学内容上说,向量的概念与运算是教学的关键,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从其产生的实际背景引入,并利用向量的几何作图展开;教学理念上适时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原则;教学方法上,要加强向量与现实的联系,并重视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特别是向量法在向量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核心地位。

【关键词】:向量 教育价值 向量教学 研究

第二篇:中学数学课程解读

《中学数学课程解读》课程期末考核第二部分教学设计稿要求

1、教学设计稿分为说课稿和教案两个部分,说课的要求15分钟,教案的要求20分钟。

2、每个小组的组员自己找时间找教室完成上课并要求拍下视频。

3、每个小组让两个人上去讲课,剩下的人员按照课程十大标准来进行点评,并且要打分,100分为满分,到时候把视频、说课稿、教案和打分交给学委。

4、每组人员选出1到2个优秀的人进行答辩。

5、群共享上面有教学设计稿选题,每本书有两个选题,其中第一个选题是一班同学做的,第二个选题是二班做的,选到选修1--2的组就写必修一的选题。

以上有不明白的请咨询学委。

第三篇:中学写作教学研究

中学写作教学研究

综合材料 2009-04-01 11:32 阅读233 评论

1字号: 大 中 小

领雁工程省骨干语文教师培训记录

(十二)中学写作教学研究

余永刚

宁波市北仑区柴桥中学

余永刚,就叫他刚哥吧,这是我这次对他的讲座记忆最深的一样东西,顺便还有这次讲座的衍生物《初中作文教学改革——写作的阶梯训练》,始终让我觉得他在推销他的这本书,或许是我对他误解了,但现在是我们误解了,可见刚哥对这本书的宣传力度确实盖过了他所要讲述的内容,这或许也是一种功力,能把一堂作文课上的像推销课,这其实让我们很多学员感到困惑。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对刚哥的推销还有点兴趣,很想看看这本书里面到底蕴含了什么精华以至让刚哥念念不忘,但到后来他在老师对这本书的疑惑的解答进行中,我想所有的老师都对他所深爱的这本书渐渐的失去了兴趣,以至到最后对他的这堂课失去了兴趣,即使我们很需要这种写作教学的讲座,但我们选择了消极视听。而真正把他的尴尬和我们的兴趣挑动起来的还是他在最后和我们所讲的“精神恋爱”,对于他的这种做法和想法我并不敢苟同,但作为茶余饭后的一种谈资也不愧是一个好的素材。刚哥,或许是我们太过挑剔了,或许是你太随意了,或许你并不明白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即使你也还是一名基层教师。

刚哥的幻灯片开场白是一段很长的自我简介。自我介绍:余永刚,中学高级教师。工作单位:宁波市北仑区柴桥中学 研究领域:中学作文教学。发表四十余篇教研论文,出版两本关于写作教学的专著。主持两个课题:“高中语文心灵写作的研究与实践”获宁波市优秀课题一等奖;“生命化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浙江省立项,正在进行时。其实刚哥大可不必如此,只要您的讲座对我们有启发,其实您就是没有读过书的农民,我们也是举双受欢迎。但刚哥不知道或许也没人和他讲过。接下来就进入正题吧!

首先他向我们抛出了一个问题:

一、什么是写作?当然答案肯定是自问自答:(1)写作是语文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的要求。这是性质决定论。(2)考试考作文。中、高考都有写作要求,且比重占40%以上,写作起决定性作用,写作好语文成绩就好,写作不好语文绝对拿不到高分。所以,作文跟中高考成绩密切相关,也跟每个学生录取学校、人生发展密切相关;当然也跟我们的老师考核有关。这是应试决定论。3.将来工作生活的需要,要用文字与周围的人交流。这是实用决定论。4.内心情感需要,不吐不快,是一种倾诉的需要。这是情感需要论5.写作是人的天赋,是人的本能。这是天赋决定论。语言是人的天赋权利。人是符号的动物,语言符号则是 “人类最惊人的符号手段”。没有语言的媒介,人就无法生存。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语言天赋;儿童天生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可以称之为语言习得机制。这种机制是人脑由遗传得来的,是人脑具有的理解和创造句子的机制。它使人区别于动物,是一种物种属性。人都有一本天赋的词典,具有分辨语词变化的能力,具有自我表现的动机。6.写作能够促进人的生命成长。写作不仅是倾吐,还是吸收、熔炼和提升。

这是写作教育决定论。

二、当前写作教学状况与困惑1.学生的写作动机困惑。福建师大教授潘新和曾经在浙、闽、苏三省10所高师、30所重点中学,作过一个关于“语文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对写作的态度统计结果是:很喜欢6.1%,喜欢39.6%,不喜欢的44%,害怕的10.3%。这样的统计数字还不是很难看,我们学校的统计数字比这难看。如果现在调查的话,还有下滑的趋势。也希望各位老师调查自己学生的写作态度。而动机不足的原因大致有:为应试而写、为分数而写是当前绝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动机。写作动机单

一、匮乏,学生“不愿写”“不喜欢写”,是当前写作活动的核心问题。应试动机被强化放大,却日益疲惫、后继乏力。当应试动机成为写作主要甚至唯一的动机后,我们的写作或写作教学就必然性地走向实用主义:追求文采,讲究技巧,脱离生活,轻视阅读,甚至张冠李戴,随便拼凑,胡编乱造。教师技术批发,学生技术实验。结果就是假大空流行,照抄套时尚,技术化泛滥。迷航于“技术化”的写作教育,把原本个性的心灵表达实用为简单的技术劳动,把原本精致的言语生命欲求异化为肤浅的技术写作,脱离人的发展,忽视人格养育。这种虚假浮华、功利实用的写作观正悄然冲击着广大中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文化人格,导致人文丢弃,个性丧失,人格卑微。写作与人格一旦隔离,其后遗症便是严重贫血、软骨缺钙、失魂落魄2.初中语文新课标中课程目标的困惑:初中写作课程目标有十条解说要点,分别从写作对象、情感体验、捕捉特征、表达方式、文体要求、训练方式、独立完成、交流心得、使用标点、训练数量等十个方面提出要求。这些要求是笼而统之,大而化之。严格地说,这不是写作课程目标,而是空洞的泛泛的写作教学要求。它缺乏写作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发展性和精确性(层次性:指课程目标有鲜明的等级差异。发展性:单项能力提升的逐层分解目标。精确性:指每一阶段发展能力的准确性表述,是否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科性学。)比如写作文体要求是:“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我认为这样的表述实在是不负责任,太轻描淡写了。首先这三种文体的轻重是有区别的。初中六册教材共三十六单元,记叙抒情类20个单元,说明文3个单元,议论文5个单元,其他实用类体裁8个单元;由此看出记叙文是训练重点,20个单元的训练怎能用一句“做到内容具体”概括得了呢?其重要性又体现在哪里?能力要求的层次性与发展性又体现在哪里?课程标准都没有回答。其次,这三种文体的能力发展是有先后次序的,记叙文主要依靠形象思维,初中生的形象思维发展最快也最完善,而议论文体所依赖的抽象思维是高中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在初中还只是初级发展阶段。这一点在课程标准

里也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课程目标的经验性的粗率的表述,就失去作为指导初中写作教学的纲领性文件的意义。从深层次说,这样的课程标准是造成今天语文教育、写作教育混乱的重要源头之一。谈作文教学改革,首先得从

语文课程目标处改革。

附: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

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

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

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3.新教材写作单元的困惑。初中语文新教材(人教版)的作文教程编写与老教材比,应该说有巨大的进步。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按照主题模块编写,突出写作与生活、社会、自然、艺术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联系,写作主题系统化,突出对人文素养的重视。二是基本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材料比较明确集中,即使需要补充也不是很困难。三是有一定的操作性,提供了写作教学的相关情境,有少量的操作步骤。困惑在哪里呢?首先是有训练项目的却没有训练目标,使写作教学陷于盲目,流于形式,失于效率。好比赛跑,只要大家跑起来,至于你跑多少跑到哪里是不管的,这叫什么训练?其次是没有精确的评价标准。什么情况达标什么情况不能达标,教材没谱,课程标准也没谱。结果只能老师说的算,一千个教师一千个标准,所以最终老师说的还是不算。一个没有评价标准的教学活动,只能以随意散漫收场。最后是单元写作专题由多项活动(写作 口语 综合性学习)交杂组成,围绕主题,相互渗透,彼此联系,逐步深入,对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是一种考验,既是挑战也是高标。因为有前面两种困惑,加之应试教育的干扰,写作专题活动往往得不到落实。四是写作主题与学生的生活有距离,或者学生有生活没体验,写作易陷入感觉的困惑。举例:第七册第三单元“感受自然”这一专题,有三个活动:介绍自然界的朋友,感受四季风景,心中的美景。这三个活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心中的美景”突出想象力;“感受四季风景”突出感受力与描写力;“介绍自然界的朋友”除了观察细致、说明有条不紊,还要有心灵交流。要组织这个写作活动,就要拟订不同的训练目标和评价标准,就要组织三种不同的实践活动,唤醒体验,促进交流。

工作量大,要求极高。4.语文教育写作教育的现实困惑。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在塌陷,写作问题到大学集中爆发,病根在中小学(当然有外部环境问题)。病因有:文体意识不清,五种基本表达方式有缺陷,尤其议论能力弱化,实用写作遗漏,缺乏写作动力,没有精神内核等等。——这是危机感。

“ 秦朝时,秦孝公运用管仲的„商鞅变化[注:原文如此]‟使国富兵强”;“ 战国

时 期的曹操,在赵文姬的帮助下一步一步走上历史政治舞台……最后终于和赵

文卓结为夫妻”; “李煜在唱:载不动,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宝钗吟道:你是风儿,我是沙;孔子从小读书勤奋刻苦,四书五经不知道背得有多熟,有一次进京赶考,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考上了”;“ 倘若不是蒙哥马利将军从失败中做出反省继续努力,又怎能在滑铁卢战役中大败拿破仑呢”;“东坡在北海放羊十九年;霍金曾经是美丽的女孩,年轻的时候很可爱,后来瞎了眼睛,写了《假如给我天光明》” 那个忧郁的大盗(2003年全国高考零分作文)

写的是一个小偷的经历:

我的职业与众不同。别人休息的时候,我工作;别人没有保管好的东西,我帮他保管,我就是这么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对于和我一样的职业的人,大家都称为“小偷”。我很不喜欢这样的名字,我既不小,也不偷小的东西。所以,我叫自己“温柔大盗”……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寻找我要的东西……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挥一挥衣袖,我带

走了很多的钱财。“最后说一句:老师,你就看着给个分数吧,只要你出则对得起天地间的浩然正气,入则经受得了良心深处的拷问,你随便给。不然也无可奈何,就算我在任何一条街上咒骂,也不能损你一根毫毛。”

这两段文字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有一定的代表性。存在以下问题:

1.张冠李戴、随便拼凑、胡编乱造。2.内容庸俗,歪用经典,玩世不恭。

3.许多学生知识储备亏空、文史常识匮乏、轻视阅读积累的现象是多么严重!这是极度的贫血,是软骨缺钙,是失魂落魄。徐江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教学为啥这样差?学生从小学到高中12年里,为学语文仅课堂时间就用了2800多课时,到头来文章写不通顺者还大有人在?……我们的语文教育教了太多太多没有用的东西,浪费了孩子们宝贵的时光。”他进而指出当下的语文教育是“无效教育”,是“愚民教育”。徐老的话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他确实击中了当下语文教育的弊端。我们认为,教育是高尚的事业,也是危险的事业,因为教育可兴国,亦可误国;教育可

育人,亦可害人。语文教育、写作教育滞后于中国当前的社会进步与发展,与中国古代灿烂文明、写作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这是我们的紧迫感。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捍卫汉语的尊严,守护人的精神价值,不跪着教书,对语文教育要有一片赤子之

心——这是我们的使命感。三.写作教育与人的成长——写作是慢教育。传统的写作观只关注写作的表达功能与表达技巧,而心灵写作十分重视写作的养育功能,因为心灵(人格)是写作之本,是表达之源。我们欣喜的发现,初中新教材的编写有了新的变化,以主题系列为编写方式迎合了心灵写作的要求。富人格学养,并不是一促而就的事情,而是慢的教育。这是因为,首先教育是慢的艺术。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养成,经常是一个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就像种子的生长,你无法打乱它生长的节律。我们经常要等待一个学生的成长: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某种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教育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有时确实不是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热情、对自我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珍视,以及更乐观的态度,一句话就是人格与学养。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这些成就就是人格放射出来的副现象。因而对人格来说,成就是第二位的。”所以,人格发展是心灵写作的根本任务。教育如此,写作教育亦不例外。如果从人的成长角度来看待写作教育,我们会获得新的开阔的视野。写作首先从阅读的慢滋养中开始。读书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源头之一。初中三年应该是读书的最好时光,是培养读书习惯的最佳时期。如果没有课外阅读,没有专题阅读,只读教材,只在语文课上读课文,甚至这课文也是教师代讲代读,并没有自己的解读与品味——严格意义上说,这算不上读书。课内的阅读教学往往只注重讲,而不注重读;只注重背诵,而不注重体验;只注重字词句篇,而不注重思想内蕴与哲理智慧;只注重应试,而不注重与学生人格成长的联系。长此以往,这样的学生既没有学养,也无法从读书活动中汲取营养获得人格成长,那么,他的作文也一定荒芜贫瘠。所以,写作的慢教育成长,必须从阅读的慢滋养中开始。慢教育须从寻找心爱的作家开始。林语堂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教育是储存、传播和再生产精神产品的主要形式,而读书就是储存、酝酿的过程。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这样他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一个人如无一个心爱的作家,则是迷失的灵魂。他依旧是一个未受胎的卵,一个未得花粉的雌蕊。一人的心爱作家或“文学情人”,就是其灵魂之花粉。写作慢教育须从文化与精神的沟通开始。读书主题讨论活动可以弥补教学活动中的缺陷,建立文化与学生精神的联络通道。如“孔子哲学”、“庄子哲学”、“生命哲学”等哲学专题,对学生的智慧启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大有裨益。丰厚的传统文化和当代许多先进的文化是促进学生文化人格发展的沃土。优秀的文化人格包括以下品质:追求真理,坚守原则;热爱祖国,善待生命;胸怀宽广,心忧天下;善于学习,积极向上;敢为人先,勇于担责;富贵而仁,贫穷有义等等。写作慢教育须从培植善良人格开始。朱光潜认为:“文学教育的第一件要事是养成高尚纯正的趣味。”心灵的陶冶、丰富和升华,即是写作的纯正趣味,是诗意的人格意识。这“高尚纯正的趣味”中许多最美好的因素,就始于对生命、对自身、对他人的垂爱与怜惜。孟子有言:“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没有恻隐之心,就谈不上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就是怜悯心、同情心,它是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一切良知的基础。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威廉?贝内特在他精心“编织”长达八百页的“美德书”把同情列在经典性的、不会随着时代与价值变迁而消逝的永恒美德的首位。中外哲人都认为,同情是人与兽区别的开端,是人类全部道德的基础。没有同情,人就不是人,人沦为兽,就是从同情心的麻木和死灭开始。由此下去可以干尽一切坏事,晚上可以听贝多芬,白天到集中营干他的勾当,成为暴徒,成为恐怖者。善良是区分好人与坏人的最初界限,也是最后界限。善良人格应包括以下美好品格:同情、悲悯、善良、羞恶、辞让、是非、感恩、宽容、博爱、敬畏。褚树荣老师曾讲:“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应该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语文教育与写作教育的使命,就是要使学生学会悲悯、学会怜惜,拥有一颗利他、向善之心。这样的人文关怀教育,就促使学生的言语人格从狭隘成长为宏阔,从自爱发展到他爱、博爱,从自我中心到推己及人,从卑下走向崇高,从为名为利升华到为人生、为人类,使学生成长为心灵丰盈、精神饱满、充满爱心的人。这就是语文教育写作教育所应给予的人文关怀。写作慢教育须从审美的构建开始。美最能打动人的心灵,故审美乃人生一大乐事。纪伯伦说: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是在沙漠的中心,你也会有听众。听李白的歌吟《将进酒》,我们既感觉到诗人那挟天风海雨迎面扑来的磅礴气势,也体悟到那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的巨人式的感伤。诗人以豪迈奔放之笔,赐予每一位读者惊心动魄的审美情趣。读杜少陵“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也不禁感时伤坏,思绪万千,与诗人同悲同戚。读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则有胸襟开阔,视野无限,目尽之处是苍凉静穆的壮美。审美是诗意的创造,诗意是审美的天眼。要欣赏美,就要有审美感受力、创造力、想象力,要有情趣、理趣和谐趣,能分辨崇高与卑鄙、优美与粗放、高雅与世俗。审美是超实用的。不美满的人生有了审美,也会流溢出超凡脱俗的美感。生活中有了美,人生就有了缤纷的色彩、无穷的趣味。但是,今天语文教育与写作教育,实用至上,应用第一,难有审美立锥之地,自然弃之如敝履。学生如此“成长”的代价,就是感觉的钝化,天真的丧失,审美“天眼”的闭合。这样,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有“劳绩”而无“诗意”的人。

四.诗意的作文教育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每个人都是一座两层楼,一楼有客厅、餐厅,二楼有卧室、书房,大多数人都在这两层楼间活动。实际上,人生还应该有一个地下室,没有灯,一团漆黑,那是人的灵魂所在地。自己常走进这个暗室,闭门不出,日子久了,就有了一篇篇东西出来。”是啊,常走进心灵的“地下室”,就有了一篇篇东西出来,这就是心灵写作,就是诗意人生。写作应该是一种诗意的、审美的精神生活。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生活着,会使我们感觉到不曾经意的竹外桃花、荷尖蜻蜓、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可以遥看近却无的草色,可以闻琵琶而青衫湿,可以赏松间明月听石上清流而无比闲适,可以万里悲秋叹艰难苦恨而与诗圣同悲苦……诗意地栖居,让我们每一个心灵都蕴藏着朴素的诗,面对大千世界,即使是苦难,它也是人生的财富;即使是磨砺,它也弥足珍贵。心灵生活是写作的主要土壤。每个人都生活在两种世界里,一个是现实的世界,纯客观的,物质的,表象的;一个是心灵的世界,纯主观的,精神的,内敛的。写作需要的生活主要不在前者,而在后者,即人的心灵世界是写作者的主要土壤。所以我们曾经认为,只要客观地观察、贴近生活,生活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文章。其实这种观察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只是浏览生活的表象,因为他们观察的只是现实的世界,只是物质的表象,而缺乏对心灵世界的充实、改造甚至扣问。席慕容看到贝壳这样感叹道:“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造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既而又联系到自己:“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这就是心灵生活,就是开悟,就是诗意。平凡生活也能显出珍珠的光辉。我们不必用羡慕的眼神去追逐外面世界的精彩,也不必寻寻觅觅走“千里路”去捡拾别人的生活。只要打开心灵的天线,接受生活的频道,就能走进生命的湿地,捕捉生活的喜怒哀乐。即使是平凡的东西,只要你用心灵抓住了,它就能显出珍珠的光辉来。不是吗,梵高用心灵挥洒向日葵太阳般的热情;达芬奇用心灵洋溢着蒙娜丽莎幸福的微笑;朱自清用心灵感受年迈而潦倒的父亲的背影;史铁生在地坛用心灵体悟生与死的意义。他们的作品之不朽,是因为他们用“心灵”写作,从平凡的生活中悟出诗意。即使是枯燥、抽象的科学研究也有美,也有诗。数学家克莱茵就讲:“一切精彩巧妙的证明,精神上近乎一首诗。”日本数学家冈洁先生曾经说:“欣赏田野上绽放的一朵紫罗兰之美的心就是数学。”多么有诗意呀!写作缘自生活,又超然于生活,表达生活。有一首诗这样写道:我拾起一片叶子/秋天脱下的红羽毛/不知道今年/它要飞到哪里去/会不会又来/我的心里做窝/孵出一堆/唧唧喳喳的忧愁/叫我无法/在雨夜里安眠诗人把拾起的一片叶子想象成一只鸟,让它停驻心间,然而这只不安分的小鸟,像“两个黄鹂鸣翠柳”般,唧唧喳喳地做窝、孵蛋,孵出的却是叫“我”无法安眠的忧愁。从诗中我们读出了相思或乡思,读出了离愁与别绪,也读出了诗的鲜活的生命力。写作就是这样缘自生活,又超然于生活,表达生活。真的好作品,是把黄金的粉尘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就写作本身而言,没有大作家、小作家之分,只有大细节、小细节之别。观察得细致,想象得生动,感悟得别致,你心灵的世界就丰富多彩,你心灵的土壤就丰厚肥沃。用生活滋养你的心灵,用心灵捕捉生活的细节,写作的诗意就会长流不息。五.介绍名家写作教育实践与研究。名家的写作教育思想与理念是我们学习的重要资源,他们的研究思路与过程是我们借鉴的重要经验。下面介绍李镇西、毕淑敏、赵谦祥、韩军等几位特级教师或专家的作文教学实践与理念。

(一)李镇西的作文教学实践与特色

李镇西作文教学的最大特色是指导学生办报纸。李镇西喜欢指导学生办报纸,乐此不疲,走到哪儿办到哪儿,先后办了三分报纸,第一份报纸叫《未来日报》,因为在乐山一中带的班级叫“未来班”,故名《未来日报》。第二份报纸《玉林日报》是在成都玉林中学办的,第三份叫《石室早报》,在成都石室中学。学生办报,积极性高,踊跃参与,每一份报纸都是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李老师认为自办报纸给语文学习带来了不少好处,收到多方面效果。主要表现在:

(1)促进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比如关注周围生活、写日记、查字典等(2)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自己办报,就是一块“作文自留地”,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编辑能力、阅读扩展及其他方面的社会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3)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社会视野。比如时事评论、热点讨论都是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拓宽学生的关注视野,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和责

任感。

(4)延伸语文课堂教学。比如介绍语文小知识,引伸课文内容,探讨课文

观点。(5)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比如介绍其他学科学习方法、自然现象、社会知识等。

(二)毕淑敏《我的成长我做主——心灵快乐游戏》 毕淑敏有这么几个头衔: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内科主治医师,注册心理咨询师。她的“心灵快乐游戏”,其实就是一个作家与心理学学者结合的产物,是一份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写作教材。举例:书中第二个游戏叫“枫叶档案”。游戏分个人玩法和集体玩法。这里介绍集体

玩法。有四个步骤:

1.拣一片叶子。

2.看叶子,画叶子。注意它的大小、颜色、轮廓、柄的长短、叶脉的走向

以及有无残缺。

3.把班上所有同学的叶子都汇聚在一起,然后让同学们再一个个找出自己 的那片叶子。一般都能找得到,个别粗心鬼可能一时难找。

4.看着你的叶子,谈谈你的感想……

5.请同学们谈自己曾经自卑的经历。并举例一些名人曾经自卑。这个游戏很简单也引人思考:世上有没有标准的叶子呢?没有。世上有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呢?也没有。叶子是渺小的,是不是该自卑呢?不是。每一片叶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珍贵的,这一片不能代替那一片。这便是叶子哲学。联系到人,就有如下结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不能代替的,都是无比珍贵的,一个人不比另一个人高贵,不因他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自负或

自卑。这就是人生哲理。

从写作教育看,这是游戏式作文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整个教学过程清晰简易,便于操作。

2.游戏有趣味性、生动性,学生易进入,符合学生的心理期待。3.思考有启发性、深刻性和针对性,容易开悟,突出人文性。

4.贯穿各种能力训练:观察力、思考力、口语表述力。

(三)赵谦祥:绿色作文

赵谦祥的“绿色作文”概念是与“灰色作文”相对应的。灰色作文也就是应试作文,就是照抄套假大空。那么绿色作文的内涵有哪些呢? 1.以人为本。就是扎扎实实地教育人发展人,让写作教育成为人的成长平 台,而不仅仅是升学的敲门砖,是应试的成绩单。赵谦祥老师曾写过“„人‟之我悟”的四句话:一撇一捺互支撑,一灵一肉两相成。一情一理为双翼,一言一行赖悟功。以人为本,要有“三动”:心动、笔动、行动。2.以活为源。活,首先是鲜活、灵活,与“死”相对。教师要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学生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活,还指生活,生活是写作之源。“把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美国文艺复兴领袖、散文大师爱默生。3.以悟为魂。赵谦祥老师认为题材是文章之肌肉,而悟性则是文章之灵魂。没有悟性就无法对写作素材加工制作,就无法提炼创造,只能照抄套,玩空手道。对“悟”字,赵老师也有自己的解读:从左往右看,乃“思之吾也”;从右往左看,乃“吾之思也”。“思之吾”,旨在做一个思想者;“吾之思”,旨在求一种独创性。故此,“悟”,乃追求个性鲜明的创造思维之谓也。

4.以真为纲。即以倡导“真话”为其纲领,说真话,抒真情,写真感受,真中有“我”。写真话,才是提纲挈领,才是抓住“绿色作文”的牛鼻子。5.以导为脉。“导”重在导悟,就是开导、引导、诱导、指导,类似于雅斯

贝尔斯的“摇动”与“唤醒”。

(四)韩军关于文言与写作 网上流传一段口头禅,说中学生学语文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

(鲁迅作品),三怕文言文。学生普遍害怕文言文,觉得枯燥、难懂、无用,如果不是高考要考,文言文肯定无人问津。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文言是汉语的根,是白话的母亲。白话绝大部分来源于文言,大部分双音节词是由文言的附缀演绎而来;绝大部分鲜活的成语源自文言典故。汉语的“整齐、精练、优雅”“讲究审美,讲究联想,讲究神性与灵性”,指的不是白话而是文言!没有文言博大精深的根,就没有白话的枝繁叶茂;没有文言母体的滋养,就没有白话的茁壮成长。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汉民族的心灵寄托在方块字,寄托在文言里。中国文坛在20世纪上下半叶有一个鲜明而令人深思的现象: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坛的上空升起一片璀璨的群星,他们是鲁迅、胡适、梁实秋、郭沫若、老舍、巴金、曹禺、林语堂、穆旦、张爱玲等,他们光华四射,文采灼灼,风流儒雅,他们学贯中西,鉴古知今。他们的作品90%用白话写成,灵动的驾驭白话,垒筑起白话汉语的华彩篇章。他们可以说是运用白话的语言大师。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文坛却顿失光彩,黯然失色,再也没有像20世纪上半叶那样以群星方式涌现一个灵动地驾驭白话的大师群体,能够堪称“白话大师”的寥寥无几。形成如此反差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无法忽视的,就是这些文化旗手在少年时期都受到严格的文言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可是,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小学阶段开始截断了系统的文言教育的血脉,使得20世纪下半叶成为文坛主流的文人们在少年时期就断奶了,从白话学白话,不是通过文言学习白话。有研究表明,阅读和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古文,打好文言根基,再运用白话来表达,写出的文字就比较简洁、干净、纯粹、典雅、形象、传神,而通过白话来学习运用白话,写出的文字难以达到以上境界,反而可能拖沓、冗长、烦琐、欧化、罗嗦。所以,通过白话学习白话,似近实远,事倍功半;通过文言学习运用白话,似远实近,事半功倍。是文言教育造就了白话大师,文言学习形成纯粹、典雅的汉语语感,文言是白话的根基。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褚树荣老师曾有过文言仿写教学实践,见于他的专著,这篇案例叫《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堂仿写课上出了文言之趣味、真味,仿写体例丰富,有绝句,有歌词,有文言名篇;有学生写,有教师写。把文言的简洁、干净、纯粹、典雅、传神等特点比较完美的展现出来,既有实效,又妙趣横生。

六.作文教学关注事项与教学情境的创设

1.就写作教学过程而言,一般包括前作文、中作文、后作文三个阶段。前作文就是教师的辅导、学生的酝酿与腹构,中作文是学生独立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后作文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评讲与修补过程。三者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作文教学过程。教学实践中,一般比较重视前作文,忽略中作文,不太重视后

作文。2.前作文的核心问题,是对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写作目标空白的填补。有四个空白。以第七册第三单元“感受自然”专题为例。这是一篇记叙文写作。首先课标中关于记叙文的课程目标是“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这样的课程目标实在太简单太廉价,这是一个空白(?)。其次,“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也是课程目标中的一个要求,如何捕捉?自然的特征有哪些?这是第二个空白。第三,教材的写作单元是按主题编排的,也就是按人文素养专题编排,却没有写作能力写作技术的专项要求与训练——这是一个麻烦,以前是只有技术训练没有人文素养的训练,现在全反过来了,这是写作能力目标空白。第四,这堂作文训练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没有,评价的空白。这四项空白我们必须要填

补、要明确。

例如第七册第三单元“感受自然”专题,空白可做如下补充:

课程目标(人文素养):通过感受自然、亲近自然,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对自然的审美能力。训练目标(技能目标):检测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联想力;感受力与描写力;语言技巧组织力(譬如“介绍自然界的朋友”就要有拟人的技巧)等。评价目标:是对上述两项目标的达成的评价。例如对自然的情感是真是假是深是浅是柔软是生硬,文字是骗不了人的,一目了然。想象与联想是否具体细致

丰富? 3.后作文评讲要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写作的优点和缺点,要有步骤有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以鼓励为主,即使批评也是鼓励性的批评。李镇西老师作文评讲课做得好。他的作文评讲课一般有六个环节:榜上有名,佳作亮相,片段欣赏,出谋划策,恕我直言,老师试笔。4.写作教学情境的创设,作用是激发动机,增强感受,唤醒体验。原理是以“境”激“情”,以情发辞,以辞促思,层层递进,相互联动。教学情境的创设手段是很丰富的,有图画、音乐、游戏、语言以及生活现场等。下面以2006年浙江省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张全民老师一堂音乐感受课为例,说明

写作教学的情境创设的方法与作用。

课题:感受?唤醒?表达——关于一次自由写作的对话

主讲人:张全民 主要环节的四个层次:

(1)对马思聪《思乡曲》的初步感知,学生表达听后感。(2)教师“现身说法”:朗读自己作品《这个世界很美——关于马思聪<思 乡曲>》的三个片段,然后谈自己的写作体验:欣赏艺术,感受人生,需要文化的介入,需要知人论世,方能触及灵魂。

(3)对马思聪《思乡曲》的深度感知:课堂里《思乡曲》缠绵感伤的旋律再次响起,学生一边听一边进入写作状态。曲终,学生再次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

(4)课堂小结与祝愿。

这堂课除了张全民老师比较出色的个人素养、流畅的教学组织,有两点做得特别好:一是音乐选择好,《思乡曲》有很强的感染力,最大程度满足现场学生的想象与个性化体验;二是教师的下水文章能够唤醒学生体验,开启学生思路,从课堂表现看,教师的现身说法是起到了唤醒的作用,学生确实进入“悱恻”状态,写出了很多动情的文字。因此,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摇动与唤醒,需要多层

次的组合与呈现。

最后刚哥给了我们一次再回首:再回首,写作,是人的自我确证与自我实现。言语是存在的家,是生命的寓所,是幸福的彼岸。也衷心的希望刚哥能圆满的顺利的达到他所到达的彼岸。祝愿是真心的,即使收获是甚少的。因为我们知道不管这堂课是好是坏它都是您的劳动成果,而我们会尊重它,我想这是我们每位有道德修养的老师所具备的。我们还是真心的谢谢这堂付出了您劳动力的课。

谢谢。

第四篇:试析数学课程的民汉融合式实践教学研究

试析数学课程的民汉融合式实践教学研究

论文摘要:随着民汉一体化教学在新疆高校的全面展开,数学课程的民汉融合式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本文从优化师资,开设民族预科班的专业数学汉语,改革教学模式,组建优秀学生的业余“教师”组、科研小组等方式对大学数学课程民汉融合式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民汉融合式教学;新疆高校;实践教学;民族教育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小学“双语”基础教育迅速推进,这使得民汉一体化融合式教学有了可行的基础。新疆财经大学为最终实现民汉一体化教学,各族学生培养口径的同一性,大力开展基础课程的民汉学生选课制。作为数学课程民汉融合式教学的实践者,在多年的具体工作中,形成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数学课程民汉融合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发展,推进“双语教学”。新疆高校除了发展双语教学,在民汉一体化教学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但问题也出现了不少。一方面,经济发达城市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往往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富有理论素养、掌握高级工具、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够进行复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往往来自热门专业。另一方面,热门专业往往需要较高的数学基础,涉及较多较深的数学工具。民族学生本身数学基础较薄弱,又受限于汉语言的表达、沟通,对数学有畏难情绪往往选择文科和社会专业。以至于大部分民族学生虽然渴望毕业后能留在大城市,从事薪资较高的工作,却受限于自己的专业和复合技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这使得数学课程的民汉融合式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必须加大加快实践教学的改革,重视民族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缩小民汉学生的学习差距,取得民汉一体化教学的进一步成果,服务各族学生,促进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和稳定。

二、数学课程的民汉融合式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师资方面,民族教师自身力量薄弱,汉族教师与民族学生在数学课程的表达、沟通方面存在障碍。1)随着现代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化教学已经融入高校教育。而少数民族自身的师资力量存在明显不足,从事数学专业课教学的少数民族教师也是屈指可数,学生反映他们教学方法单一,整体的学历、职称都有待提高。2)由于维吾尔语与汉语的文化背景和语法组词不同,汉族教师在民族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沟通有歧义,专业知识的讲解与学生的理解存在误差等。

(2)数学课程本身注重逻辑抽象思维,课程难度较大。少数民族学生入校的高考数学分数普遍较低,进入大学以后,他们面临着双重学业压力:汉语言的表达、理解和数学理论知识的高难度。这时的民汉混班教学和汉族教师直接给民族班级授课,民族学生往往会产生学习数学的畏难心理和厌烦情绪。

近几年,大批民族学生已经和汉族学生一起参加公共数学课的选课,或者已经被编入汉族班。我们深刻感触到民族学生有极强的求知欲,勤勉的学习态度,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汉民语言的转换、数学基础较差、数学课自身的难度等因素,他们学习很被动,而且效率不高。很多民族学生从最初的满腹热情到后期只是消极被动地听说,这一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三、数学课程民族融合式教学的具体改革措施和建议

1.扩大师资的培训范围,鼓励数学教师积极参与融合式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对从事数学课程教学的少数民族教师继续加强“双语学习”,不能仅局限于HSK的考试学习,要根据数学课程现阶段民汉一体化教学的具体情况,有目的、有方向、有选择地进行重点的、专业的汉语学习。让他们意识到作为大学教师,提高汉语水平的意义重大,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2)对从事数学课程民汉融合式教学的汉族教师进行民族史、民族风俗、民族生活习惯、民族特点等民族理论的学习。(3)在数学课程民汉融合式教学的师资结构优化方面,可优先考虑汉考民、民考汉的教师。根据调查,学生对这两类教师很认可。他们既有流利、清晰地汉语表达、交流,同时也很容易抓住民族学生的性格特点,了解他们的民风民俗,控制课堂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2.重视民族学生的预科班教学,增加数学专业汉语课程,减轻未来数学课程民汉融合式教学的压力

根据民族学生的生源不同,汉语水平差异很大。很多学生虽然已经过了HSK的7级甚至8级,但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上依然存在很多表达和沟通上的困难。我们除了选派汉语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外,更应注重预科班的教学。

目前,预科班的课程设置重点关注汉语扫盲,侧重于识字和识记内容,没有考虑到学生未来专业方向的实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民族学生认为汉语教学效果好的不到一半,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数学课程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民汉融合式的教学方式让他们感到和汉族学生一起学习很吃力,产生了极大的畏难情绪。所以我们必须提高民族学生的数学基础,增强数学素质教育。在预科班阶段,增加学生的数学专业汉语教学,减少他们在大学数学教育阶段的沟通障碍和理解歧义等。

3.充分了解民族学生的数学基础,探索适合数学课程民汉融合式教学的教学体系

我们可根据民族学生的高考数学分数,做相应的基础测试,了解他们的数学基础,制定相应的课程建设材料。定期对民族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效果进行汇总,对民族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特征做适当分析,对教学模式、方法、技巧等不断探讨,并付诸实际教学,以民族学生的汉族导师制为辅,不断提高、完善融合式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抽样调查民族学生高考数学成绩,做相应的数学基础知识测试,做定量分析,了解学生在数学概念、逻辑、推理、抽象思维以及数学应用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从而对现有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等做修订,在民汉融合的班里,可对课程做基本内容和深层内容两部分划分,民族学生可参考基本内容。(2)了解民族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特征,鼓励学生积极地与教师、同班同级的汉族同学进行教学实践互动,大胆给教师提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们进行针对性的鼓励和引导,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创造性学习。(3)根据民族学生的起点较低、一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的特点,教学过程应坚持“厚基础、宽专业”的原则。众所周知,数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如实变函数、泛函分析等,民族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时候往往要求举一些很具体的例子,而这样的例子很少,有的知识点是没有具体例子的。这时,我们就应该注意民族学生前期基础课程的学习,注重向学生介绍这些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其他应用型数学课程之间的联系,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既专精于数学专业的应用型课程,又有宽厚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以及数学素质。(4)民汉融合式教学应突出民族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应根据民族学生现有的基础和民族特色进行适当调整,内容力求简洁、通俗易懂,课程设置要充分尊重民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社会需求,找到民汉学生的平衡点。在必要条件下,可采用自选、自编教材,择优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多样,使学生能听得懂、读得明。对一些具体数学专业课程,以汉族学生原有的教学大纲为参照,根据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民汉一体化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做调整。2)由于民族语言与汉语言在文化构词上的差异,汉族教师在给民族学生上课时要充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技巧、方式,培养浓厚的师生感情。3)对于较难的数学课程,尽量采取小班授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民族学生的基础不同、数学素质的差异,知识吸收的快慢等将学生分组,教师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4)根据民族学生HSK水平的不同,数学公共课可采用分层教学,如分为基础和提高两个层次。对于汉语言水平有限的民族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他们了解数学的宏观思维,会计算,能够用数学方法、思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对于汉语言水平较高的学生,他们不存在民汉语言之间理解和表达上的障碍,可鼓励他们参加数学的提高班,与汉族学生一起混班学习,教学目标与汉族班一致,同时鼓励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参加数学建模,报考研究生。(5)进一步在数学学院加强和推进汉族教师的民族学生导师制。1)通过导师制,稳定民族学生的数学专业思想。民族学生普遍认为数学专业较难,部分学生甚至将课程难度夸张化。作为民族学生的汉族导师应该给学生做合理解释,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稳定民族学生的数学专业思想。2)通过导师制,减少学生学习数学专业课程的盲目性,进行因材施教。数学专业的民族学生,有的数学软件方面的程序设计能力较强(如MATLAB、数学建模等),有的只喜欢学习经济应用型的数学课程(如概率论、统计学、运筹学、博弈论、精算数学等),还有的只愿意学习较简单的基础类数学课程,这时的导师,作为民族学生的信任对象,其工作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及时进行补缺补漏,促进数学素质教育。从而促进民族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鼓励成绩优秀的民族学生成为业余辅导“教师”,成立科研小组,参加数学建模,报考研究生等,起到互帮互助、模范带头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自发学习、主动克服困难的积极性

在汉族教师给民族班授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汉语沟通较好,数学基础牢固的少数民族同学能很快适应融合式教学的课堂节奏,学习效果很好。但40%的民族学生似懂非懂,存在疑惑。我们鼓励课堂反应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重复,他们理解得很快。课后,学生自发组织课堂内容的互帮互助大讲堂,效果很好:一方面,学生完成了当堂课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通过成绩优异学生的讲解、沟通,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效果逐渐有了较大的好转。

民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都很强烈,关键是我们教师必须给他们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许多学生由于从小在民族学校学习,数学基础较差,因而在大学期间学习往往受挫。我们可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设计学习计划、科研项目和深度,专项辅导他们的数学建模课程,鼓励他们去创造性、实践性地学习,在一步步努力中慢慢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和综合技能。

目前新疆高校数学课程的“民汉一体化”班级仍停留在汉族学生人数多,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少,多种特殊政策协调平衡的实验阶段,真正意义的“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仍未形成。希望数学课程民汉融合式实践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能为其他课程的“民汉一体化”教学提供经验和有效参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学质量。

论文来源及知识扩展阅读:http://www.xiexiebang.com/lunwen/

第五篇: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教学研究作业(江惠玲) (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教学研究作业(江惠玲)

请给出平面向量知识结构示意图

答: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在高中教材中,平面向量章节内容主要有几个方面:⑴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⑵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⑶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⑷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⑸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此外,教材安排了扩展内容,主要是向量几向量符号的由来,向量的运算(运算律)与图形性质。这些知识既有不同又紧密联系,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联系与比较,并通过实际解题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我用FreeMind设计了一个向量知识结构图:

我认为上面制作的这个图表基本上反映了高中数学中的平面向量的知识结构。

揭东县梅岗中学 江惠玲

下载中学数学课程中的向量教学研究(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数学课程中的向量教学研究(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一)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一)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绍兴阮真著 序近年以来,西洋各国因心理学教育学的发达,对于各科教法教材上都经科学的研究而大有进步。中国的教育制度改革了没有几年,各......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推荐五篇]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策略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让教师基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实践和研究。因而任何有帮助的研究者应高度重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过......

    《中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

    中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 目 录 摘要„„„„„„„„„„„„„„„„„„„„„„„„„„„„„„„„2 导言„„„„„„„„„„„„„„„„„„„„„„„„„„„„„......

    中学诗歌教学研究综述

    中学诗歌教学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中学诗歌教学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诗歌教学的概念有了明确界定,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以教师为主导的诗歌教学也逐渐开始关注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昭阳区田坝中学数学课程实施方案

    昭阳区田坝中学2016年秋季学期 数学课程实施方案 1、结合初中数学大纲和田坝中学的实际情况,就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要通过对教材完整的分析和研究,理清和......

    中学数学课程教研论文写作格式(新)

    中学数学课程教研论文写作格式(新) (下面是老师今天用一节课的时间讲的,所以比较复杂繁琐,大家一定要认真看清楚. 严格按照这个格式写期末的论文. 文章中的句号一般用实心的.) 一......

    中学数学课程教研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中学数学课程教研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题目 作者(居中) (学院 班别 学号(序号)) 摘要: 关键词: (空一行) 正文 参考文献:(字数不少于3000字,打印版,下星期四(19号)上课时交。)......

    在数学课程中渗透环保意识

    在数学课程中渗透环保意识 合肥市第六十二中学 王冬梅 人类离不开自然这个大环境,人类与自然之间有着亲密无间的关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提高。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