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中的名人效应现象之探讨
旅游中的名人效应现象之探讨
【摘要】在当今旅游业的发展中,对历史文化名人和影视名人资源的开发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这也是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下面本文就重点来探讨一下当今旅游业中的名人效应现象。
【关键词】旅游 历史文化名人名人效应开发与保护
一、名人效应的概念
名人效应,是名人的出现所达成的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效应,或人们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的统称[1]。生活中最不乏名人,名人效应也影响着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从概念中可以看到名人效应产生的影响并不都是好的。笔者认为旅游中的名人效应主要是指地方、景区或景点利用当地的与历史文化名人或影视名人有关的资源向旅游者宣传并吸引旅游者到当地游览而产生的影响。而这一过程包括开发名人旅游资源、向旅游者宣传,然后旅游者来到当地旅游,从而产生更中影响。在旅游资源中能产生名人效应的主要有名人故居、名人纪念馆或博物馆、被名人留下足迹或墨宝等痕迹的自然景观,还有影视剧拍摄地。
二、旅游中的名人效应现象
1、自然景观中的名人效应现象
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就说明了名人效应于名山大川的影响。现在旅游者每游览一座山或一条河都可以听到与之有关的名人故事,而有些景点正因为有这些名人才出名的。例如连云港花果山之所以为大家所熟知就是因为名人齐天大圣孙悟空。而在三峡地区也有许多传说中的历史文化名人,其中最为著名的就属“神女”了。,据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墉城集仙录》所载,西王母幼女瑶姬携十一位仙女出游东海,过巫山,见洪水肆虐,于是“助禹斫石、疏波、决塞、导厄,以循其流。”[2]水患既平,瑶姬为助民永祈丰年,行船平安,默默伫立峡江北岸山头,日久天长,便化为了神女峰。[3]
2、名人故居类旅游资源开发热潮
名人的故居,指的是历史文化名人曾经生活过、居住过、学习过的地方。绍兴鲁迅故居的三味书屋,若无文豪鲁迅先生,也就可能不被世人所知;四川广安的那几间平房要不是因邓小平或许就不为人知;还有毛泽东故居,茅盾故居,屈原故里,王昭君故里等等。[3]这些就说明了名人故居的旅游效应,人们去他们的故居,是去瞻仰,去实现心中对名人崇敬的愿望,追求名人所未完成的目标,这通常是旅游者的主要旅游动机。而现在很多地方的政府和开发商为了经济利益,纷纷加入到开发民人故居、纪念馆和博物馆的热潮中。这使得无论走到哪里,耳朵里都充斥着名人故事,甚至多个地方都有着同一个名人的故居,这很容易造成旅游者的审美疲劳。
这其中上演的最激烈的当属名人争夺现象。例如诸葛亮的躬耕地, 有南阳卧龙岗和襄阳隆中之争, 美女西施出生地, 有诸暨和嵊县之争, 此外三国赤壁之争, 陶渊明的桃花源所在地之争等。名人户籍之争无疑抢的是名人效应。一些地方确实存在较独特的、待挖掘的历史资源, 其独特的人文景观鲜为人知, 利用举办!节.、!会.来扩大知名度, 提高经济、社会效益。但一些地方领导并未真正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规划, 而是为争夺历史名人的故里称号,不惜高薪聘请专家论证, 甚至与邻近地区打官司, 闹得九泉下的古人也不得安宁[4]。
3、影视旅游中的名人效应现象
很多不知名的旅游景点或者是历史古迹因为某一部影视剧在当地拍摄,由于影视剧中的角色的关系而使这个地方的旅游者络绎不绝,这就是一种名人效应。《印象·刘三姐》是一次与真象无关的艺术呈现,以山水圣地桂林山水美丽的阳朔风光实景作为舞台和观众席,以经典传说《刘三姐》为素材,集漓江山水风情、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及中国精英艺术家创作之大成,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印象·刘三姐 》自2004年首演以来火爆场面持续两年之久, 每年观众人数达六七十万之多。张艺谋的名人效应加上新颖的艺术创新, 再与旅游风景有机结合, 形成良性的旅游产业化多赢运作方式, 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迅速提升。
三、旅游中名人效应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单一
很多地方开发名人故居,仅仅是让旅游者看一看、逛一逛名人居住过、学习过或工作过的建筑,在此过程中由导游人员介绍一些名人的故事。其中严重缺乏了可以让游客参与的产品,很容易让旅游者觉得枯燥无味。
(二)开发不当
1、开发力度不够
一些旅游地历史文化名人旅游资源丰富,可是当地政府对名人效应的认识不足,导致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造成资源浪费。还有在名人争夺的过程中,很多政府仅仅是争夺,对于“争来”的名人旅游根本不晓得去来发利用,将其搁置一边,这就完全失去了花大力气去争的意义。
2、开发过度
对于到哪里旅游哪里有名人这种现象就属于开发过度,这容易导致旅游产生审美疲劳甚至是厌烦情绪,这就有悖于旅游的初衷。一些景区对于某一处名人故居过于开发,使得其附近都是商业街和商铺,就使得名人故居失去了原本的文化内涵。还有一些景区的管理机构过分追求商业利益,对于景区的客流量没有加以控制,是故居遭到严重破坏,这就是对于资源的保护不到位。
四、针对以上问题的对策
(一)尽量保持景观的原汁原味,做到开发与保护得当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在开发的时候,不能过度的追求经济效益,要将对景观的保护放在第一位。
首先名人故居类景观的周围的商店数量不能多,在其建筑和装饰上风格要与其相融,不能破坏了景观本身的文化内涵。另外,要限制景区的可进入性。通过对景区所能承载的客流量进行科学的计算,管理机构要将每天的参观人数控制在这之内以加强对景观的保护,使其可持续发展。
(二)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增加可参与性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根据名人本身的特点适当的开展一些活动,例如名人纪念日。山东曲阜近年利用孔子这一名人资源, 每年在孔子诞辰时举办孔子文化节, 开展多姿多彩的仿古祭孔乐舞、孔府文物展等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从而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游客, 将这位世界级历史名人真正推向世界。还可以在景区内开展一些文娱活动,可以将名人当年生活的情景以话剧或戏剧的形式进行情景再现,这样既可以加深游客对蒙人文化内涵的理解,还可以增强娱乐性。
(三)旅游从业者充分发挥作用
首先,景区要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将景区的开发进程和开发的新产品及时的通
知旅行社,让旅游社进行宣传。而旅行社在设计旅游路线时要合理。很多名人旅游资源是分散的,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旅行社可以设计一些名人足迹旅游专线,即将一些名人旅游景点穿起来,使游客可以欣赏的尽兴。如湖南精品线----楚湘 文化旅游线, 借助屈原的“ 名人”.品牌和岳阳楼记 的“ 名文.” 品牌进行策划, 增强了线路的旅游吸引力, 并注重线路的延伸, 从长沙延伸到韶山、花明楼, 将毛泽东、刘少奇故里连接起来, 往北延伸到赤壁、荆州、宜昌、武汉, 形成跨省旅游通道, 将荆楚文化与湘楚文化融为一体, 打造!楚文化.旅游品牌, 吞吐南北旅游客源。[5]
另外,导游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要加强旅行社导游和景区讲解员的素质,让他们对当地的名人文化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既能做到对旅游者进行详尽的讲解还能更能好的宣传名人文化旅游资源。
五、结语
名人的作品、名人故居、名人的言行都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旅游地要充分利用名人效应,大力开发名人旅游资源,提高当地的旅游文化层次以满足旅游者高品位高质量的旅游需求。但在开发的过程用要做到用之有道、取之有节,走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http://baike.baidu.com/view/42467.htm
[2] 李昉等.太平广记·女仙·云华夫人.第五十六[M].北京:中华书局,1961.[3]赖伟臣.旅游业中的历史文化名人效应.[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6).[4] 王辉,陈光.刍议名人效应对旅游地开发的影响、问题及思考.[J].商业研究.2007(01)
[ 5]郑晓祥.论区域文化景观的旅游开发--以湖南名人名胜资源为例[ 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卷第5期.
第二篇:旅游中的不诚信现象
旅游中的不诚信现象
On Dishonesty in Tourism
Nowadays,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富有起来。当人们有了财富,他们便想要开始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FOR INSTANCE,他们去环球世界看看大千世界的美景,买文学诗集来充足自己的内心世界(INNER WORLD)and so on。基于此,近年来旅游行业中不诚信现象比较普遍,许多旅行社代理欺骗顾客,一个不诚实的方式挣钱。我认为出现这种不诚实的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第一,旅游社尽最大努力骗取消费者来得到很多钱,使得自己的旅行社能够在众多的旅行社中存活下来,有一片立足之地。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advance of age, people increasingly become richer than before.When people become wealthy, they may want to enrich their spiritual world.For instance, they buy plenty of Literature books or spend a lot of time traveling around the world to enrich their inner world.Basic on these, many dishonesty has became common in tourism recently.In my perspectives, there are many reasons to cause the dishonesty.Firstly, travel agency try their best to gain money and trust from consumer by cheating.In order to make themselves can survive in many travel agencies, and have a foothold.Secondly, they make enough benfits for themselves.We should use the consumer’s rights to defend ourselves.In addition, when we decide to have a trip,we can chose a travel agency which we trust.
第三篇:广告中的名人效应
广告中的名人效应
名人是人们生活中接触比较多,而比较熟悉的群体,名人效应也就是因为名人本身的影响力,而在其出现的时候达到事态扩大、影响加强的效果,这就是名人效应。在广告方面,几乎大部分的广告都在利用名人效应,因为受众对名人的喜欢、信任甚至模仿,从而转嫁到对产品的喜欢、信任和模仿,这是典型的利用名人效应的方法。
用名人拍广告,选择当红的艺人自然地被受消费则关注。用名人做广告常常回被看作是企业产平人格化的一个体现。产品的性能和所体现的服务精神及企业理念是抽象的。
一、对名人广告的认知
名人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或者还有相当的美誉度,以及特定的人格魅力等,借此参与广告活动特别是直接代言产品,与其它广告形式相比,可能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可信度,有助于引发受众的注意、兴趣和购买欲,同时体现品牌实力,进一步提升企业和产品的社会形象力。
随着产品与市场竞争的加剧,名人广告也以各种形态存在于生活中。除电视、报纸、杂志、广播、户外路牌等传统媒介外,也包括网络、游戏软件等新型媒体,以及各类商业推广与促销活动。在各类名人广告中,电视广告和平面广告仍然是最主要的表现形态。此外,一些品牌由明星作为形象代言人,又有更多的表现方式和空间。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名人参与广告或代言产品,都属于商业交易行为,收取的佣金是比较高昂的。对于广告主来说,如此之高的成本投入应当产出更大更多的利益回报,但是期间也增大了风险。
二、名人代言产生的的问题
名人广告的负面效应是比较典型的,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喧宾夺主:在广告传播过程中,如果广告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诉求点作支撑,广告受众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到名人身上,导致只记住名人,而忽略产品的现象出现,消费者会沉湎于名人风采而忽略了品牌本身。
个性不符:各行各业都有名人,但权威、偶像的崇拜及其影响力往往只发生在特定的领域之中,脱离这一领域,权威效应就会锐减甚至荡然无存。广告主与广告商过于追逐名人效应,不但付出巨大代价,还可能会事与愿违。
过度转换:许多名人不顾自身形象与所代言产品有无关联,随意迎合,频繁转换,过渡曝光。这不但无助于广告效果,品牌含金量稀释,名人自身的价值也会受到贬损,消费者对其认知度虽然增加,但美誉度却会因边际效应的下降而越来越低。
道德风险:名人的兴衰是不可预料的,比如名人的道德素质出现问题,名人的潜力有限,年龄增长,突然变故等。名人突然变成失势人物,其推荐的产品也会受到牵连。名人缺乏应有的自律,是名人广告道德风险的主要导因。
虚假违规:近年来虚假、误导广告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其中有不少就是名人广告,特别是涉及医药用品与医疗服务方面,造成的危害及恶劣影响更大。因为名人广告的性质属于证言广告,更加强化一种责任感和守法意识。当然,首先是广告主、广告商责任;其次发布媒体的失察或纵俑;再者有关部门监管不力。但是参与其中的名人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起码是见利忘义,推波助澜。
总之,“名人”与“广告”两相和谐才会产生积极效应,否则,其负面效应将会作
用到广告主、广告商、消费者,也包括名人自身。社会过于追捧、盲目趋从名人效应的现象应有所抑制。
三、如何控制名人代言产生的负面效应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名人广告涉及多方面利益和关系。作为一把“双刃剑”,其积极效应与负面效应都很突出,关键是正确认识,积极把握,运用得当,严格自律,加强监管。
慎选名人:选择名人是广告活动的起始点,应该慎重其事。所选择的名人是否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是否有一定的美誉度、名人与所宣传的产品是否有关联性。另外,名人本身的形象,特长,个性魅力等,是否与广告所要沟通的目标消费群相和谐,也是要慎重考虑的。因为在采取名人策略时,除了借名人之光提升产品知名度外,还要赋予产品独特品位,形成格调和威望的品牌光环。
讲求创意:和一般广告相比,名人广告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也许更容易被挑剔。因此一个好的广告创意应该比广告的名人选择、投放量等更加重要。缺乏创意或创意失当,“名人广告”就会变成“广告名人”,甚至令人反感。
法规监管:名人广告的性质属于证言广告,而证言广告的性质本身也就决定了名人必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必须对宣传的企业承担相应责任。
从加强法制的角度入手,对于抑制名人广告的负面效应,最具力度。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尽快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切实加强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同时也包括参与广告活动的名人自身。
理性消费: 消费者对于产品从关注到购买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路去走,而这段路并不能以广告作为消费者前进的动力。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完善,消费理念越来越成熟,单纯追求广告轰动效应的做法将很难再起到多大作用。
通过以上的分析,名人广告、名人代言现象还有诸多的非理性因素,它所带来的问题不容忽视。重要的是厂商、名人、受众(消费者)和管理者都应该尽快理性起来。
第四篇:复读现象之分析
安徽省考生复读现象之分析
高考已经结束了,面对高考成绩,历年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自然是那些考试超常发挥的人,他们在最关键的一次考试时,破天荒的考出了历史最高分,自然欢喜;忧愁的,是那些自认为考试失常,自己的盖世才华没能得以充分展现的人,也许用“怀才不遇”来形容此时的他们再恰当不过了,他们自然是要忧愁的。
这些怀才不遇的郁闷者们,由于对自己的高考成绩不满,消沉数日后,垂死病中惊坐起,振臂高呼——“我要复读”,决定再上一年高中,寄希望于来年考上理想的大学。由于抱有这种心态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云集出一支庞大的有生力量——复读生,正是这股力量,威胁着中国三年制的高中政策。
我省高考报名人数共57.2万人,比少了近4万人,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复读生人数减少幅度较大。据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介绍,我省高考命题主要体现在自主命题科目的改变、命题范围的改变、录取模式的改变三个方面的变化,再加上新课改,这都让14万复读生很不适应。2010年还要继续加大高考改革,使之更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这对2010年复读生参加高考将更加不利。——安徽省省教育厅在举行的2009年7月3日高考电视电话会议摘要
一、现状
“知道高考成绩后,我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省城一所高中学校校园里,一位家长说到自己目前的处境形容是“左右为难”。
陈先生的女儿今年的高考成绩是514分,比文科二本线高出1分,属于典型的“兜底”考生。“我的想法是二本尽量填那些保底的,三本填些好的。”陈先生说,“毕竟明年的高考形势谁都不知道,能走尽量走。”
陈先生的困扰代表着当前很多考生和家长的心理状态。2009年的高考改革不但改变了考试的模式,也影响了今年一批考生的报考心态。“复读”已经不仅仅意味着花费一年的时间、金钱和精力,还意味着要承担比以往多几倍的风险。
在一所补习学校的招生办公室,记者发现登记的考生人数寥寥无几。据招生老师介绍,目前虽然接到不少咨询电话,但是考生都不大确定。对于个中原因,这位老师同样归结于新课改后高考的改革,他形容改革为“老虎”,拦住了考生的复读路。
据了解,2010年以前,我省的高考报名人数都会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到2010以后,这种增长趋势才会逐步减缓。这意味着今年的复读考生在明年依然会面临和今年一样的风险,即高考录取率不会较大提高,竞争压力丝毫不会降低。
——2008年07月02日08时01分
来源:新安晚报
二、复读的风险
1、新教材内容新
对于考生来说,摆在眼前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新教材的学习。“考生选择复读,肯定会遇到一些障碍。尽管新增的内容所占比例并不大,但由于很多内容是复读考生没接触过的,因此还是需要考生拿出额外时间来应付。”合肥一中政治老师张大勇说,“以政治为例,高二阶段学生基本已经将四个模块学习完了,高三开学后就是复习。而在必修模块中有一个模块就是以前所没有的,复读考生就得花费额外的精力来学习。不仅是教材内容有区别,复读生对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内容以及学习方法甚至命题思路都很陌生,将影响他们的学习。
2、复读生优势减少
学习时间短、压力大也是复读考生必须正视的问题。以前复读,考生可以算是学习了四年,相对于应届学生来说是个优势。但今年不同了,很多内容考生都得重新学,这些新内容复读生只是学习了一年,而应届考生则学习了三年。目前,应届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即将结束,下学年开学后即可投入复习,复读考生却得额外花时间学习和适应新的教材。
3、高考对应届生将会更加有利
新课程倡导新的教学理念,提倡自主合作交流式的学习,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这方面应届生有先天的优越性,复读生没有接触过新课程,对此比较陌生,要尽早接触新课程,了解新理念,摒弃死记硬背的传统理念,改变传统的复习方式。
传统的题海战术、死做题不一定有效,因为新课程更注重创新实践上的考查,同样一个知识点会在新情境下呈现。——2009年安徽省高考命题设计专家、合肥六中的牛和荣副校长
4、复读生高考心态远远不如应届生
很多复读生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不是很明确,较为应届生,甚至更加迷茫,虽然有着背水一战的激情,但又有身逢绝境的压力,多了成熟稳健,却少了探索。其实高中所有考试最需要的是探索精神,考试的本质就是对知识的衍生应用,就是求索过程,复读生在心态上会更加稳妥,导致更加容易患得患失,所以在这方面上不如应届生般虽然经验不足,但是初生牛犊。还有最大的劣势将会导致很多复读生最终没有提高多少,当复读的时间过去相当长时间(如一学期),成绩没有明显进步,每次考试测验都给自己带来失望的,容易情绪低落、对自己失去信心,导致本来坚持一下就能突破的,变成因为“失望”而看不到自己的前进轨迹,最终的结局可想而知,然而,这些群体在复读生中,是最为庞大的。
5、高考重大改革的延续
项目设置的变化先不说,高考统考科目考查的是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该科目必修与选修I的内容。其中选修I的分值不低于10%即75分,均为必做题,这部分学习对于复读考生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再加上录取模式上省考试院提供给高校的电子成绩单上,将不仅仅是统考成绩,还将包括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统考科目成绩相同的情况下,高校可以优先录取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达到A等级数多的考生。学业水平测试每科都达到C级或合格以上、综合素质评价6个目标都达到C级或合格以上的毕业生,方具备被二本院校录取的资格。6、2010届高考应届生整体高素质
2010届应届学生实力非常高,当时不给收借读生,学生基本上是凭分考上的,整体学习水平较以往高,明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复读困难比往年要更大。
7、复读成本太高
复读一年,不仅是对考生和家长的一场严峻考验,也要付出不菲的代价。一年的复读费用在6000~7000元不等,有的复读班还要求在本科线下、专科线上这部分基础比较薄弱的考生必须参加“额外”的查缺补漏,为此还需要多付出1000元左右。如果是外地的学生还要包括食宿费用,一年不少于5000元。这还不包括参加高考需要购买的各类书籍、材料费、报名费等等开销。这么算下来,复读一年的成本不低于1万元。
复读更是浪费青春,这一年失去的太多:时间、经济、电影、聚会、体育活动、郊游、朋友这些本来应该属于青春的东西……
考生已成人,应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而不是继续依赖父母。
8、外企歧视复读过的大学毕业生
在国外千万不要提及复读,否则会将你作为高考落榜看待,他们根本不可能理解复读的含义。尤其是你在大学毕业后,想到外企工作,那么你提供的档案上必将会有高中4年的记录,这在外企招聘员工方面,是非常歧视的。
9、国家政策不支持复读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教育部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教育部明确提出,为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从2002年秋季开学起,各地公办高中不得占用学校正常的教育资源举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也不得招收高中毕业生插班复读。——《北京青年报》
总结弊端: “复读”就是“服毒”。正如毒品,少数人用作药品,用于麻醉,是有些好处的,但大多数人是用来吸食的,这就极为有害了。远离毒品、真爱生命、拒绝复读!有关教育专家统计,近50%的考生复读一年后成绩变化不是太大,将近30%的考生复读一年后成绩反而倒退了,只有20%左右的考生在复读一年后成绩提高了一些或者很大。放弃复读,实际上就增加了一年的社会实践和相关工作经验,这些东西都是花多少金钱所买不到的,而且早工作一年就早给家里减轻一年的负担。你用5年的时间来完成别人用4年时间就能完成的事,赔了自己的美好年华,迟1年出来工作、就业压力大,得不偿失。在单位里年龄比别人大一岁,会被别人怀疑能力有问题。案例——“高四生”当了三年
高考成绩公布了,明明成绩离二本录取线还有一大段距离,却一心要读本科;成绩达到二本录取线的,却望着一本高校兴叹;刚过一本录取线的,却非北大、清华、复旦、交大不读。每年高考成绩放榜前后,总会出现一批“线上线下”的“摇摆族”。
女生小璐前年参加高考时,分数只够上专科。小璐不甘心,参加了一所非常有名的高复班。复习一年后再考,去年的高考成绩提高了100多分,够上了一般本科线,但由于填报志愿不当与心仪的院校失之交臂,被省内一所一般本科录取。不甘心的小璐又在高复班中奋斗一年,结果令人失望的是,今年的成绩与去年完全一样,没有任何提高,而且随着今年的高招录取线“水涨船高”,小璐最后只得勉强填报了三本院校的志愿,但心里却非常后悔:如果去年就去上学,现在她已经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了。
有关专家分析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分数提高幅度最大的都不是去年高考成绩最好的学生,但也不是去年高考成绩最差的学生,而是在一般本科线(本二线)上下15分这一分数段,处在中等位置的这部分学生。
哪些人适合复读?
1.在考试中发挥严重失常,高考成绩低于平时模拟成绩100分左右的考生。2.在高考时出现意外,比如生病、受伤,从而影响考试的考生。3.填报志愿失误,导致落榜的考生。
4.有基础、有潜力,但在最后时期没有全力投入的考生。
5.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心理承受力较强,能够克服复读的艰苦的考生。哪些人不适合复读?
1.自制能力差的考生,他们经不起诱惑,容易三心二意。2.自己不想再努力的考生,老师、家长勉强他也没有用。
3.学习习惯不够好、学习基础很差的考生,仅有一年是很难改变面貌的。4.没有心思学习、缺乏学习动力的考生,复读的成功机会也不大。5.成绩在三本线左右接近二本线的考生(提升分的空间很小)。
三、考生该如何选择?
复读还是低就?这是个问题。何谓“低就”,没被第一志愿录取就是低就吗?从一本的分数滑到二本的学校就是低就吗?从二本划到三本或者选择其它高等教育方式就是低就吗?——张放天,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
我们英才学院的03届一名毕业生,现就职于一名企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她的事业非常成功,她却把这归结为高考“低就”。她高考成绩567分,但是不幸二本“撞车”而落榜,结果选择了山东英才学院自考本科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她作为我们学校最优秀的学生,各种最好地机会都给了:学生会主席、中共党员、考研、推荐工作等。当然,我认为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入校后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积极努力地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
我们英才学院的在校生实践课程自考本科试点,学制四年,实行专本连读,相当于“1+3”模式。招生对象为一本、二本落榜,但是又不愿意选择三本和专科的考生。入校后签订正式就业协议。成绩合格者,可拿到大专毕业证书和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由主考院校颁发学士学位。在校期间学校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组织考取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这种招生类别是考生最好的选择!
第五篇:心理学中的现象
心理学中的现象、定律、效应、模型和范式
1.2.3.4.5.6.7.8.9.10.11.12.13.14.15.16.地板效应:天花板效应又称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的情况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例子:老师为了测试一下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出了一份卷子,如果这份卷子过于简单,结果是学生普遍取得了高分。从而无法从分数中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水平。那么这种现象就叫“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又称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的情况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全或无现象:指不论何种性质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在同一细胞所引起的动作电位的波形和变化过程都是一样的。并且在刺激强度超过阈刺激以后,即使再增加刺激强度,也不能使动作电位的幅度进一步加大。
社会促进现象:指个体因为他人的在场而提高活动效果的现象。社会懈怠现象:是指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视为一个总体时产生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现象。
去个性化现象:指个体把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融入群体情境的现象。听觉遮蔽: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
错觉性结合:在不注意的情况下,向被试呈现的不同客体的特征发生彼此交换的现象。
马赫带现象:指在明暗交界处使人感受到明处更明,暗处更暗。暗适应现象:由亮处到暗出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明适应现象:由暗处到亮处视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视觉遮蔽现象:在某种情况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对之前闪光的觉察。
声音遮蔽现象:一个声音由于受到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得听觉阈限的上升。
普肯耶现象:当人们从锥体视觉向棒体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不同的变化,这种现象就叫普肯耶现象。
缪勒—莱尔错觉:两条长度相等的线段,假如一条线段两端加上向外的箭头,另一条线段加上向内的箭头,则前者要显得比后者长得多
注意瞬脱:指在很短的时间内(约50ms)序列呈现两个目标刺激时,被试对第二个目标正确报告率显著下降的现象。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Stroop效应:Stroop效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视觉任务。该效应是指,当词的印刷颜色与词的意义相冲突,而任务是命名印刷颜色时,被试的反应要慢。
系列位置效应:影响系列学习和回忆的最主要因素是每个项目在系列刺激材料中的位置。系列中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项目通常学习得快些,而且错误少一些,而中间位置的项目学起来难得多。启动效应: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得对这一刺激加工得到易化。
艾姆斯房间错觉:是属于“大小恒常错觉”的应用,在这个房间中(房间背景是错误的),若两个身高完全一样的人站在房间的左边和右边,竟然会产生高度差距明显的错觉。Tau效应:时间对空间产生影响。
Kappa效应:时间知觉受空间事件影响。
Φ现象(动景现象):物体本身并未移动而只是刺激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和空间间距条件下连续交替呈现所产生的运动知觉现象。运动后效现象:当观察者对一运动物体连续注视一段时间后转而凝视另一不同质的静止表面时,会感到这表面似乎在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参照效应指人们一般是依据某一参照点来定义价值,而不是依据纯价值进行决策。
捐赠效应是指对于获得本不属于自己财产的东西,人们倾向于给予高的评价。
FOK范式: FOK就是知道自己能解决问题的感觉,属于元认知范畴,可以作为猜测标准中外显测试的指标。
鸡尾酒现象:当你在拥挤的室内正和某人交谈,忽略了别人的谈话声和一般噪音,突然别人谈话中提到了你的名字,马上会引起你的注意。
偏侧疏忽现象:意识不到身体的另一边的存在,注意不到另一边的信息。
双加工调节模型:包含前注意加工和注意加工。前注意的自动加工快速、平行发生,这种加工能觉察非注意信息的物理特征,但不能辨认出意义或相互;注意的控制加工较晚发生,按顺序进行,耗费时间和注意资源,能辨认出特性之间的关系,把片段综合为某个客体的心理表征。新的、难度大的任务通常需要控制加工,而经常做的简单而熟悉的一般属于前注意的自动加工。
习得性无助感:指个体经多次痛苦的折磨所养成的绝望心态,即使有摆脱痛苦的机会也没有勇气去争取。
比较效应:如果个体以前经历过奖赏,那么他们会把当前的奖赏33.34.35.36.37.38.39.40.41.42.43.44.与之联系起来进行评价。
科尔萨克夫综合征:长期酗酒会导致的,这种病人的海马严重受损,患有遗忘症。
稀释效应:家庭越大,分给每个孩子的时间和关注会相对减少。“罗森塔尔效应”即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的预期要求。
灰姑娘效应是指代继子继女受到其继父母虐打、性虐待、忽视、谋杀和其他虐待的比率明显高于那些受亲生父母抚养的孩子这一现象。
焦点效应:也叫做社会焦点效应,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
透明度错觉:是以为自己的表情会清楚地表现出自己的情绪并会被在场其他人注意,实际上别人并没有发现。
虚假独特效应:是指在能力方面,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成是超乎寻常,以满足自己的自我形象的一种现象。
虚假一致性:过高地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的现象。
定势效应 :有准备的心理状态能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向、程度以及方式。
投射效应:个体认知他人时把自己的特性归属到他人身上。负性效应:Fiske在1980年提出。指人们在形成整体印象时,对负性信息比对正性信息给予较大的权重,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负性特质对印象形成的影响比正性特质大。
曝光效应: 人们对其他人或事物的态度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变得更积极的一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