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体系
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体系
今天众多商场在商品基本相同、环境大体相似、价格不相上下的竞争中,唯有服务水平的竞争是无止境的。要在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并壮大,必须改正国有商业企业服务意识淡薄的弊病,建立以顾客为中心,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但什么是优质服务?顾客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呢?
优质的服务是靠全体员工传递给顾客的,首先要将“顾客第一,永远第一”的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个员工的心中,服务才会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只有人的品质得到提升,才会有服务品质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优质的服务必须首先从人开始,从转变员工的思想开始。引导员工进行换位思考,反复教育员工不断更新观念,不以老经验自居,在思想上、工作上有所创新,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增强服务意识,使企业理念和服务观念深入每个员工之心,逐渐建立起统一的、适应现代市场的企业文化。其次要改善购物环境和服务设施,为顾客提供舒适方便的购物环境。
再就是要为顾客办理《公众责任险》,对在商城购物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的顾客进行保险理赔。
想要做好服务最关键的就是售后服务了。这是我们服务顾客的一个难点。我们应该将让难点变亮点,在企业中形成投诉预防机制、内部承诺机制、外部公开机制、授权机制、首问责任制、应急处理机制、外部仲裁机制、投诉分析机制、投诉考核机制。为处理投诉流程,要加强各部门间的协同能力。考核机制要形成统一口径。最好编印(客户投诉标准答复手册)、(典型投诉案列汇编)等。能有效的促进前台接待和首问员工的售后处理行为规范。在处理VIP顾客的投投诉时,要在限定时间内解决问题,提高顾客(VIP)的满意度。再说就是会员卡的办理,可以将会员卡下发到每个柜组,这样既可以提高办卡的量,也可以节省顾客的时间,不让顾客来回的跑,从而才可以真正体现出真正的以顾客为本的服务。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销售体系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对企业来说以市场为导向的方针越来越重要。来到金佰川后,更加深切体会到了这点。
现在的市场对我们鞋品的性能、质量、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就是市场给我们企业了一个发展的指导方向。不光要满足客户的需求,整个企业内部也要相互配合,齐心合力把工作做好。把销售做好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但如果没有内部强大后盾的支持,我们的工作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导购是我们的先锋队,内部体系是大部队。所以我们必须用市场指导我们内部工作,做好内外理,才能使销售渠
道保持畅通。团队精神和精心组织也显得特别重要。效益的获得是靠客户的支持。要长期赢得客户,质量、服务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做好内外配合工作,才能抓住市场,使企业获得更多效益。维护好自己的老客户,并且为其提供细心周到的后期服务,以次来获取这个老客户源源不断的后续消费。
再就是要对市场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调查研究,按照市场情况,针对不同的收入阶层、年龄层次、职业、性别、家庭结构等设计不同销售方案和促销内容,而且要有前瞻性。
从顾客的消费心态来说,在购物时总是喜欢直接到厂家拿货,认为这样才最正宗,价钱也最公道,一但有中间商介入,便觉得中间又有加价,价格不够优惠,或者货不够可靠。为了迎合消费者这个心理,在货品陈列上要动一下脑筋:
1.要突出厂家直销味道。
2.卖场要有特色和氛围
3.卖场中服务是关键
4.借力增加客源
5.走出店门主动销售
最重要的还是服务:第一次成交是靠产品的魅力,第二次成交则是靠服务的魅力。信用是销售的最大本钱,人格是销售最大的资产,导购们可以运用各种策略和手段,但绝不可以欺骗客户。做销售也是和种庄稼一样,平时基本上也是在做基础工作,和客户之间的根基做好了,那么销售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建立以员工为导向的管理体系
以人为本”的管理,已成为现代人类管理文明的基本标志。从相对静态的角度看,现代人本管理是一种典型的系统管理“。它是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各要素,按其严格的结构组合而成的管理系统。而人这个要素则在其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是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和最重要的要素。组织活动的进行、组织目标的实现等,无一不是由人所决定的。所以我们要建立职责岗位化、发展业绩化、管理制度化、利益共同化、薪酬市场化、保障社会化、组织目标与个人价值协同化等“栓心留人”机制。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要想做好以员工为导向的管理,要从以下几个工程做起:
1、领导者自律工程:企业领导人的德才学识,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那些全身心投入事业的企业领导人,其无私奉献精神和对公司的狂热,会使员工受到强烈感染,使整个企业充满朝气。即使是亏损企业,如果领导能与员工同甘共苦,也会激起员工的热情。
2、利益驱动工程: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是基本需求,因而对一般员工来说,利益驱动仍是最重要的努力因素。我国目前在企业内部,仍存在着平均主义倾向;在企业外部,社会上的分配不公和畸形现象,也必然影响到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包括:一是确定合理的工资差别,力求使每个人的收入与他们的实际贡献相称;二是实行弹性工资制,使员工收入与企业实际效益紧密相连;三是在利益分配上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使收入分配趋于合理化;四是以工资为杠杆,引导人们积极解决公司所面临的难题和关键问题,对解决这些问题作出显著贡献的人,加大奖励力度。
3、精神风貌工程:这不仅是指通过各种精神激励手段,如给予表扬、荣誉称号或肯定、尊重、信任、赏识等等,还包括更为广泛、丰富的内涵,如振奋人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事业心、责任感、职业道德以及树立良好的厂风和社会风尚等。
4、员工培育工程: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不断培育员工成长和进步,这是企业发展的长远大计,必须予以足够重视。目前在企业中职工整体素质较差,这种状况,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知识化、智能化社会的要求。这一问题必须引起每一企业的高度重视。
5、企业形象工程:企业形象是社会对企业的整体评价,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一种分析方法是,产品形象+人员(包括领导者与员工)形象+服务和信誉=企业整体形象。员工形象是企业形象最主要的因素。做品牌就要先做人,没有优秀的员工,造不出优质的产品。同时,现代市场竞争,也越来越重视信誉。
6、凝聚力工程:凡是成功的企业,都是凝聚力很强的企业。影响企业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1)目标的共识;(2)明确的责任;(3)领导者的影响力和威望;(4)严明的纪律;(5)员工的参与度;(6)对人的责任与尊重;(7)利益共同体的形成状况;(8)企业绩效的增长;(9)员工的理想、追求与思想境界;(10)和谐的人际关系;(11)工作本身的吸引力;(12)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
7、创造力工程: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力,是开发人力资源的最高层次的目标。作为企业,需要塑造激发员工创造力的环境和机制:一是创造一个鼓励员工开拓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的宽松环境以及活跃和倡导自由探索的氛围;二是建立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重奖重用有突出业绩的开拓创新者,让那些墨守成规,无所作为的人难以立足;三是强化企业内的竞争机制,激励人们去研究新动向、新问题,并明确规定适应时代要求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具体目标;
四是要求企业必须组织员工不断学习以更新知识,并引导他们面对现实去研究市场的新变化、技术的新动向,研究现实经济生活所提出的种种挑战。
胡明举
2008.10.07
第二篇:以顾客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以顾客爲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以顾客爲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勿庸置疑,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已广爲所知。但人力资源管理正面对着的巨大的压力与挑战是: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究竟处於何种地位?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竞争优势的贡献究竟所在?如何证明?爲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寻找一种理论或模型来揭示这一过程,来证明人力资源管理的确爲企业提供了自己的独特的“産品”.传统的观点认爲,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可以吸引、开发和留住优秀的员工,而这些员工通过提供优质的産品和服务、高效率的工作、对市场需求的敏捷反应和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産品与商业运作的模式,从而使企业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和不断增长的利润。而以顾客爲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则从另外一个途径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人力资源管理诸职能通过对企业顾客、消费者和客户的关注、维持与发展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经营业绩。长期以来,企业的顾客、消费者、客户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良好的互动关系被忽略了,以顾客爲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则充分利用了、开发了这一巨大的、潜在的、隐形的价值。企业的顾客可以爲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重要的资讯(例如工作分析、绩效评价所需的资讯),企业的顾客也可以叁与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例如爲招聘和甄选薪酬方案的设计提供建议),而企业的顾客也可能成爲人力资源部门“産品”的购买者——接受人力资源部门的培训等。以顾客爲导向,就是从企业的顾客出发来重新审视人力资源管理的诸项职能,重新确认自己所负的责任和所担当的角色。表一比较了以顾客爲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诸项职能上的区别。不难看出,爲了实现以顾客爲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企业内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应该有过业务部门的工作经历,一定的工作轮换也是必要的。
表一 两种模式在诸项职能上重点的区别
HRM职能传统模式以顾客爲导向的模式
招聘、甄选与录用雇用适合某一职位的、资格最好的求职者雇用那些更能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员工薪酬设计奖励那些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务者奖励那些长期客户的发展者,长期业务的维护者
培训与发展培训员工如何适应变化,解决工作的难题培训员工如何让顾客、客户、消费者更好地使用、宣传、推介本企业的産品和服务
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的资讯反馈从企业内获得 顾客的评价和反馈是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例如360度绩效评价系统
劳资关系减少劳资冲突,降低怠工、罢工所导致的较高的损失发展劳资双方的合作,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增强顾客对企业的信赖和“忠诚”.顾客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四种角色定位及发展
按照顾客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互动作用的类型,可以将顾客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角色分爲四类:资讯资源提供者、生産合作者、産品购买者和産品使用者。
一、资讯资源提供者
■角色定位与HRM功能所谓资讯资源提供者,是指顾客爲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输入有巨大价值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战略性的、能够直接影响组织绩效的资讯资源。这些资讯资源包括影响、决定工作分析活动和工作说明书内容及工作再设计的资料,有关招聘渠道与甄选技术和方法的选择的资讯,薪酬方案设计所必要的资讯等。
顾客根据自己对企业所提供的産品和服务的使用与“消费”,可以提供下述方面更详尽的、宝贵的资讯:某项职位的工作职责是否过於“狭窄”或“宽泛”从而给顾客造成不便或利益的损失,工作流程的设计是否更有利於提高顾客满意度,某项职位上的员工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是否存在欠缺,爲顾客提供服务的员工应具备什麽样的素质和相关背景,哪些员工的表现应该受到奖励,同行业中该企业员工或组织的素质表现和形象如何以及有关中高层管理者甄选、发展和绩效评价的资讯等。
企业在利用、筛选这些资讯时应贯彻的一个标准是:这些资讯对企业的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能力、战略目标和经营业绩的贡献是否是重要的。
■角色开发和HR部门的任务
上述资讯对改善组织的绩效、提高企业生産率和增强企业员工应变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人力资源部门该如何开发、培育这一角色呢?人力资源部门又应该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发展自己的这种能力呢?
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加强与顾客的关系,让顾客意识到他们的支援会得到相应的回报,还应该让顾客了解某些HR活动过程并具备必要的知识;另一方面,在设计企业的培训方案时,应该加强员工对顾客行爲的观察和心理的分析,强化员工对顾客需求的敏感和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技巧。
二、生産或业务合作者
■角色定位与HRM功能所谓生産或业务合作者,是指由於使用或“消费”本企业的産品和服务而加入到企业的生産或管理活动,成爲企业的“准员工”.例如顾客可能叁与到新産品的设计与研发过程中。
作爲生産或业务合作者的顾客对企业HRM的意义在於减少一定的用人数量而相应降低用人成本、由於观察生産或管理活动过程而可以评价或改善某些员工和组织的行爲,通过对企业高素质员工的行爲和高效率的组织行爲的考察而增加对企业的信赖和忠诚等。
■角色开发和HR部门的任务
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电子商务的发展等都会使生産或业务合作者的数量增加。虚拟组织的概念越来越成爲本世纪企业行爲的特徵之一,企业的诸多行爲已经延伸到组织外部,从而使企业行爲带上诸多的“无边界”的色彩。爲了开发生産或业务合作者这一角色,企业必须保持弹性化的组织结构,必须在人力资源制度设计上鼓励、支援顾客成爲企业的生産或业务合作者;作爲顾客,他们必须知道如何叁与才能使双方建立和谐的互惠关系,他们必须得到人力资源部门的培训而具备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绩效;企业的绩效评价应鼓励员工与顾客的合作,工作描述和工作说明书应体现这方面的要求。
三、産品购买者
■角色定位与HRM功能作爲産品购买者的顾客,他们决定了是否购买一个企业的産品和服务、是一次性性购买者还是长期的购买,他们也决定了在变化了的情况下(经济周期的波动、市场竞争的环境恶化等)是否继续合作以及怎样合作。对人力资源管理而言,该部门也有维持和发展长期互惠合作的顾客、用户的责任,除了加强员工在发展长期客户、忠诚顾客的能力方面的培训外,如何在其他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加强创新也是企业值得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角色开发和HR部门的任务对一个企业而言,拥有持久的、保持互惠合作关系、大量的忠诚顾客和长期客户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如何让自己的産品和服务在顾客或客户心目中留下一个品质优良、服务至善至佳的形象,如何培养顾客或客户对本企业産品或服务的信赖和忠诚,也是HR部门不可推御的责任。HR部门有必要通过必要的市场推广、商务叁观等将自己优秀的员工、绩优团队、精湛的技艺、高效率的组织行爲展示给顾客或客户,以增强顾客或客户对本企业的信心,从而提高员工在建立长期客户关系,提高顾客满意度方面的技能,这无疑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四、産品使用者
■角色定位与HRM功能市场导向强调对市场需求——最终是産品的使用者和消费者的需求的满足和引导。産品使用者和消费者决定了企业的産品和服务的种类与规格、分销渠道、创新周期等。一般来说,通过顾客满意度的高低来评价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但顾客满意度决定於多维的变数因素。HRM必须深入研究作爲産品使用者这一角色的顾客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作用。例如,産品使用者在360度绩效评价系统等方面的作用较爲突出,因爲産品使用者的感受和反馈是至关重要的。
■角色开发和HR部门的任务
爲了充分开发産品使用者这一角色在HRM活动中的价值,员工必须密切关注使用者和消费者的实际状况及变化,员工必须认真面对使用者和消费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认真负责地给予解决并建立追踪服务。营销部门、研发部门等关於消费者市场的研究资料对HR部门有极大的叁考价值,这些资讯对於制定面向産品使用者的人力资源规划、甄选与配置、绩效考核、培训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具有很大意义。因此,员工必须被培养成爲面向産品使用者的高效的决策者、谈判者、问题解决者及産品和服务的全方位的“专家”.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经营业绩和竞争优势的贡献
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引入四种角色类型的顾客,用一种全新的观点解释了HRM对企业经营业绩和竞争优势的贡献。
对顾客提供的培训会使顾客更好地使用该企业的産品和服务,更好地开发利用该企业産品和服务的价值,并享用、欣赏优质产品所带来的独特魅力。培训也会使顾客对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形成长期的信赖和忠诚。作爲生産合作者角色的顾客在一定程度上加入了到企业的工作小组和团队中,更能建立顾客的忠诚和长期信赖。同样道理,作爲资讯资源提供者、産品购买者和産品使用者的顾客的这些角色,引入到HRM活动中,使企业在以顾客爲导向的战略竞争中处於不败之地。
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提出和发展使企业的管理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然而,时代进入了21世纪,资讯技术驱动下的Internet等的发展爲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企业经营的市场环境的变化更加迅速,而且这种变化的内容也是前所未有的。而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决定下的人力资源部门作爲一个内部管理部门而对业务部门提供服务和支援的,由於对公司所经营的业务缺乏深入了解的机会,缺乏对整个公司的运作和走向的洞察力,因此,人力资源部门一般在业务部门提出需求以後,才去采取一些设法满足业务部门需求的静态的行动,而这种行动是一种被动的反应,不是一种主动的战略规划。这显然无法满足企业战略发展的需求。以顾客爲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则要求对客户、业务和市场进行深入的接触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做出人力资源规划和战略决策。
四种角色类型的顾客分别在HRM活动中的不同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无与伦比的战略作用。贯彻以顾客爲导向的思想是HRM活动创新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它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发展HRM的职能,赋予了HR部门以新的角色和任务,而且对於如何提高顾客满意度,它也提供了一种迥然不同的思路。
第三篇: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 打造链条式服务体系
近年来,***市国税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找准纳税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症结,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从转变服务理念入手,改进工作机制,搭建服务平台,积极构建链条式纳税服务体系,即以为纳税人提供最优质服务为目的,打造领导为基层服务、机关为一线服务、行政管理为业务服务、后台为前台服务、前台为纳税人服务、全局为税收服务的格局,实现各部门、各环节紧密衔接,谁的工作谁负责、谁的任务谁完成,牵一发动全身,带动整体工作上水平。
一、找出存在的问题,是打造链条式服务体系的前提
近年来,我们在纳税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税收征管质量和纳税人遵从度的提升。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在服务理念,还是服务机制、服务手段和措施上还有很多不足,与形势的发展和纳税人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在问卷调查中,对“你对当前税务部门的服务质量是否满意”问题,“很满意”15%,“基本满意”68%,17% “不满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纳税服务的理解和认识存有偏差
有的对于纳税服务的认识层次较低,局限于一杯热水、一个笑脸、一个座位,局限于微笑服务、热情服务,而认识不到纳税人的真正需求。有的对于纳税服务存在片面理解,在我们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有58%的税务人员认为纳税服务只是办税服务厅及其人员的事,税收管理员、稽查人员不用考虑纳税服务的事。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纳税服务是税务部门的法定义务,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征收、管理、稽查等各个环节,和全局的税务人员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在税收理念方面有一个根本性变化。
(二)不能满足纳税人对服务环境的需求
服务环境包括服务软环境和服务硬环境。软环境指的是全社会的纳税意识,硬环境指的是税务部门为方便纳税人办理各项涉税事项所提供的硬件设施。在软环境方面,主要是纳税人偷、逃、骗、抗税等违法行为依然存在,“依法纳税光荣,偷税行为可耻”的氛围尚未形成;税务人员纳税服务的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征纳双方在日常工作中仍存在许多不文明现象等。在硬环境方面,部分县局办税服务厅面积较小,各项办税设施摆放比较拥挤,受条件所限,无法再在厅内划分出等侯区、自助区等各项纳税服务区域,不能给予纳税人更好的服务。
(三)不能满足纳税人对内在服务质量的需求
在问卷调查中,对“你认为税务部门在服务方面的质量标准是什么?”这一问题,95%的纳税人选择了“快速、准确”,而不满意的原因也主要存在这两个方面。部分税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在纳税咨询、税收辅导、税务检查时经常出现解答不准、处理不当甚至不合法的现象,影响了纳税服务质量。纳税服务时效性不够强。办税程序比较复杂,部分项目审批
环节较多,涉税事项流转时间长;职责不明确,管理不规范,部门之间容易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资源没有实现充分共享,先进信息化手段和网络技术应用于纳税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四)不能满足纳税人对互动沟通服务的需求
当前,税务部门和纳税人主动沟通的意识还不强,在税务人员的潜意识中,管理的成分仍然大于服务的成分,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从内心不愿意接受由纳税人评价自身工作这一事实。我们曾尝试开展了“一线干部向纳税人述职述廉” 活动,在纳税人和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反响,但税企平等交流、互动沟通的手段欠缺,日常性的互动沟通机制和接受纳税人服务需求与评价的平台还未真正建立。
(五)不能满足纳税人对维权服务的需求
《税收征管法》赋予纳税人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等一系列权利。但是,目前税务部门和税务人员自觉维护纳税人权益的意识还不强。税务部门采取的许多征管措施往往只考虑管理需要,缺乏充分考虑纳税人的权益,从而不自觉地损害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税务部门缺乏有效的管理规范,只注重提起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的权益维护,对日常管理中的权益问题有所忽视。如对同样的税收违法行为,不同单位、同一单位不同时间处罚尺度轻重不一,在实质上损害了纳税人的权益。此外,在考核管理上存在偏差。只强调不严格对纳税人管理、造成偷税行为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却忽视了对于损害纳税人权益的责任追究。我们经过深刻剖析和反思认为,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意识方面的原因,又有管理方式上的不合理;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既有纳税人的原因,也有税务机关的原因。为此,要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抓住当前纳税服务工作的主要矛盾,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和完善纳税服务工作,推动国税事业的发展。
二、转变服务理念,是打造链条式服务体系的核心
(一)树立服务纳税人就是服务经济发展的“大服务”理念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税收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税收环境。为此,国税部门应站在关系国计民生、促进国税事业和谐发展的高度,树立“服务纳税人就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型服务理念,按照纳税人自觉、主动、及时、完整的办理各项纳税手续的合法合理期望,为纳税人提供各项规范、全面、便捷、经济的纳税服务。在此基础上,国税部门要把办税服务厅作为工作链条上的起点,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相互联系沟通和协调配合,努力消除各种认识误区,从思想观念上祛除制约服务水平提升的深层次问题。
(二)树立办税服务厅就是税务工作全部的理念
评价国税部门服务质量好坏的标准,主要靠纳税人的外观判断,比如办税环境是否舒适,办理涉税业务是否及时、准确等。“事物外观的表现均来自于事物内在的本质”。服务质量的好坏,是国税部门自身建设的直接体现,也直接关系到国税部门的形象。因此,打造链条式服务,就必须真心诚意地关注纳税人之所思、所想、所急、所愿,树立“在纳税人眼里,办税厅就是国税局,就是国税工作的全部”的理念。让纳税人在办税厅得到满意的服务,就要在服务质量、服务时效、服务环境等方面下大气力,建立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协调高效的链条式新型服务体系,达到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提升国税机关整体效能、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目的。
(三)树立“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
税收的产生来自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需要,即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税收来自于纳税人的收入和所得,并用于国家为纳税人提供公共产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家成为公共产品的供应商,而纳税人成为国家的顾客。税务部门是国家的行政部门,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也就成为税务部门的法定职责和应尽义务。换句话说,税务部门的“产品”是优质的服务,“顾客”是纳税人,因而我们要树立“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这一服务理念所指的服务对象既包括纳税人,服务主体是直接面向纳税人的工作部门或人员,如办税服务厅、税收管理员等;也包括税务机关内部各工作部门之间由于协作关系而产生的服务行为,服务主体是协作关系的上游部门,例如:“办税服务厅向纳税人销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政部门向办税服务厅及时提供专用发票”这两项业务中,纳税人是税务部门的服务对象,办税服务厅是税政部门的服务对象。
三、强化以人为本,是打造链条式服务体系的保障
“造物先造人”。要想给纳税人提供“优质的产品”,首先要有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良好的服务态度、高超的服务技能、丰富的服务知识,是服务于纳税人的基础和保证。良好的服务态度是第一位的,它能反映出一个人内在品质,是优质服务的基础;服务技能和服务知识是优质服务的保障。只有三者具备,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纳税人。为此,必须强化人本理念,注重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一是引导干部提高自身修养,注重习惯养成。通过国税文化建设,培养积极主动、多赢思维、以终为始、勤俭节约、自主学习等良好习惯。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正确认识对待自己、他人和工作,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二是努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开展和提倡依法行政、文明服务活动,努力营造高效、快捷、优质的环境和氛围。教育大家自觉树立超前意识、环境意识、公仆意识,杜绝对立心态、对等心态、补偿心态,认清自身与纳税人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切实摆正位置,充当好角色,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赢得纳税人的信任,真正激发纳税人自觉纳税、诚信纳税的光荣感和自豪感。三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与更新。努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既要积极为年轻同志成长进步铺路搭桥,又要
鼓励老同志搞好“传、帮、带”,激发大家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优化工作机制,是打造链条式服务体系的关键
良好的工作机制可以发挥服务主体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最大限度地利用服务资源为纳税人做好服务工作,提升国税部门的整体效能。当前,国税部门应建立“上游服务下游,下游评价上游”的工作运行机制。该机制主要由四部分内容组成:服务内容、服务时限、服务标准、服务评价。服务内容明确服务主体的工作内容,包括对纳税人的服务内容和对下游部门的服务内容两部分;服务时限明确服务主体完成某项工作内容的时间;服务标准明确了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向纳税人提供的“产品”是否合格,上游部门为下游部门提供的“产品”是否合格,要由服务标准这把“尺子”来衡量;服务评价主要解决由谁来拿这把“尺子”的问题。我们主张以“下游”满意为标准,如果每一个“下游”都能满意“上游”的服务,那么我们提供给纳税人的最终“产品”也肯定是令人满意的。
在实践中,为确保这个工作机制正常运行,要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并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绘制办税业务“路线图”,明确各个“节点”的先后顺序和办结时限,制定各“节点”的“硬约束”,哪个“节点”出现延误时间或质量不合格的现象,就严格追究哪个“节点”人员的责任。
五、搭建服务平台,是打造链条式服务体系的基础
我们认为,打造链条式服务体系,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工作,要通过构建三个服务平台,拓宽服务渠道,完善服务措施。
(一)优化办税服务厅服务平台
办税服务厅是税务部门进行纳税服务的“主战场”,其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国税部门形象。要加大服务设施投入,把最好的设备配备给办税服务厅,给办税服务厅创造一个较好的工作条件。重新规划办税服务厅功能区,在保持现有基本窗口设置和职责不变的情况下,在农村分局增设综合服务窗口,切实方便较远地区纳税人办税。着力提高服务内在质量上,重点是简化办税程序。增加即办事项,适当下放审批权限,取消或合并审批环节,集中或合并调查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对纳税人需要报送的各种资料进行详细统计和梳理,避免让纳税人重复提供有关证件的复印件;严格执行限时服务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
(二)完善科技信息应用服务平台
要不断优化税收网站。拓宽网站功能,方便纳税取得各种需要的政策信息,引导纳税人从税务机关被动取得向自主自动取得转变,使纳税人不进税务机关就能问得到、问得清、取
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同时,在网络上实现办理纳税申报、税务登记、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等涉税业务,并通过网络为纳税人网上投诉、案件举报提供平台。完善12366功能,建立和完善监督评价制度,加强12366纳税服务信息、监督举报、咨询答复等方面的记录、汇总、统计分析、信息反馈等工作,据此对全局的纳税服务进行有理有据的评价,不断改进纳税服务工作。积极探索通报通缴、专用发票通抄通认、发票通验通售等方式,真正实现办税信息化、多元化。
(三)搭建税企互动沟通平台
税企互动交流是和谐征纳关系的基础,具体可通过以下三种服务实现:一是政策性服务。可通过办税服务厅、网站等向社会发布税收政策、征管制度和日常管理服务情况的同时,税收管理员在日常管理中加强与纳税人交流,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类专业知识培训班、开展税收交流沙龙、开办案例说法会等方式,实行与纳税人面对面的交流。二是评价性服务。在办税服务厅内设置“服务评价器”或“服务反馈箱”,由纳税人现场对税务部门或人员的服务行为进行评价。同时,可采取问卷调查、税企座谈会、定期回访等形式开展服务评价,并及时反馈相关部门,持续改进。此外,还可采取第三方评价或监督的方式,建立健全社会各界对纳税服务工作的评议制度。三是维权式服务。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是最大最根本的服务。要清理和梳理现有的各种制度办法,对权益性服务内容作出具体规定,对于合法不合理的“规定”应纠正或取消,如规范统一处罚尺度,尽量减少税务人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和运用;下大气力解决多头评估,多次下户、重复检查的问题。多税种的纳税评估要搞好统筹安排,纳税评估工作和税务稽查工作要相互协调好,没有特殊情况不能重复检查;设立投诉箱、举报箱,畅通处理渠道,压缩处理时间,使纳税人的权益切实得到保障。
第四篇:如何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如何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万物皆出自然,就如竞争必会带来更优秀的企业和更实用的管理那样,将竞争引入企业,同样会起到相同的作用。那么,如何建立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解决观念问题。绩效管理就是对员工行为和产出的管理。因而,绩效管理的原动力关键来自于企业高层,如果没有企业领导人的推动,绩效管理就难以开展到位,相关考核工作容易出现走过场、做样子的现象,从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最后导致工作不了了之。
二、提供制度保障。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考核制度应包括如下要素:考核目的、考核原则、考核对象、考核组织、考核周期、考核方法、考核流程、考核结果运用与反馈等内容。在这些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制定出良好的工作考核机制、工作流程制度和奖惩激励机制等相关配套措施。
三、完善技术工具。对任何企业没有一套现成的绩效管理立马可用,也没有一套绩效考核方案能够“包打天下”,因而,只有立足企业实际,摸索自身规律,建立科学指标,选用有效工具,并且与本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紧密相结合,绩效管理才能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永动机”。
四、操作能力的确保。推行绩效管理,其制定方案即使再好,不懂得如何落实,则方法还是方法。因而,绩效管理除了文件的记录、分数的评核等外,绩效管理制度还要与企业的教育训练、沟通机制、人才培育计划连结起来。
第五篇:3654-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 打造链条式服务体系
精品讲座下载网:
近年来,***市国税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找准纳税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症结,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从转变服务理念入手,改进工作机制,搭建服务平台,积极构建链条式纳税服务体系,即以为纳税人提供最优质服务为目的,打造领导为基层服务、机关为一线服务、行政管理为业务服务、后台为前台服务、前台为纳税人服务、全局为税收服务的格局,实现各部门、各环节紧密衔接,谁的工作谁负责、谁的任务谁完成,牵一发动全身,带动整体工作上水平。
一、找出存在的问题,是打造链条式服务体系的前提
近年来,我们在纳税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税收征管质量和纳税人遵从度的提升。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在服务理念,还是服务机制、服务手段和措施上还有很多不足,的服务质量是否满意”问题,“很满意”15%,“基本满意”68%,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纳税服务的理解和认识存有偏差
有的对于纳税服务的认识层次较低,一个座位,局限于微笑服务、热情服务,在我们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有58%管理员、纳税服务是税务部门的法定
软环境指的是全社会的纳税意识,硬环境指的在软环境方面,主要是纳税“依法纳税光荣,偷税行为可耻”的氛围尚未形成;税务人员纳税服务的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征纳双方在日常工作中仍存在许多不文明现象等。在硬环境方面,部分县局办税服务厅面积较小,各项办税设施摆放比较拥挤,受条件所限,无法再在厅内划分出等侯区、自助区等各项纳税服务区域,不能给予纳税人更好的服务。
(三)不能满足纳税人对内在服务质量的需求
在问卷调查中,对“你认为税务部门在服务方面的质量标准是什么?”这一问题,95%的纳税人选择了“快速、准确”,而不满意的原因也主要存在这两个方面。部分税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在纳税咨询、税收辅导、税务检查时经常出现解答不准、处理不当甚至不合法的现象,影响了纳税服务质量。纳税服务时效性不够强。办税程序比较复杂,部分项目审批精品讲座下载网:.海量管理资源下载,40000多讲培训视频,最新最全!联系QQ:815250251
环节较多,涉税事项流转时间长;职责不明确,管理不规范,部门之间容易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资源没有实现充分共享,先进信息化手段和网络技术应用于纳税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四)不能满足纳税人对互动沟通服务的需求
当前,税务部门和纳税人主动沟通的意识还不强,在税务人员的潜意识中,管理的成分仍然大于服务的成分,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从内心不愿意接受由纳税人评价自身工作这一事实。我们曾尝试开展了“一线干部向纳税人述职述廉” 活动,在纳税人和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反响,但税企平等交流、互动沟通的手段欠缺,日常性的互动沟通机制和接受纳税人服务需求与评价的平台还未真正建立。
(五)不能满足纳税人对维权服务的需求
门和税务人员自觉维护纳税人权益的意识还不强。管理需要,缺乏充分考虑纳税人的权益,同时,税务部门缺乏有效的管理规范,对日常管理中的权益问题有所忽视。如对同样的税收违法行为,同一单位不同时间处罚尺度轻重不一,在实质上损害了纳税人的权益。此外,只强调不严格对纳税既有思想意识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既有纳税人为此,要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抓住当前纳税服务工作的主要矛盾,改进和完善纳税服务工作,推动国税事业的发展。
(一)树立服务纳税人就是服务经济发展的“大服务”理念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税收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税收环境。为此,国税部门应站在关系国计民生、促进国税事业和谐发展的高度,树立“服务纳税人就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型服务理念,按照纳税人自觉、主动、及时、完整的办理各项纳税手续的合法合理期望,为纳税人提供各项规范、全面、便捷、经济的纳税服务。在此基础上,国税部门要把办税服务厅作为工作链条上的起点,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相互联系沟通和协调配合,努力消除各种认识误区,从思想观念上祛除制约服务水平提升的深层次问题。
(二)树立办税服务厅就是税务工作全部的理念
评价国税部门服务质量好坏的标准,主要靠纳税人的外观判断,比如办税环境是否舒适,办理涉税业务是否及时、准确等。“事物外观的表现均来自于事物内在的本质”。服务质量的好坏,是国税部门自身建设的直接体现,也直接关系到国税部门的形象。因此,打造链条式服务,就必须真心诚意地关注纳税人之所思、所想、所急、所愿,树立“在纳税人眼里,办税厅就是国税局,就是国税工作的全部”的理念。让纳税人在办税厅得到满意的服务,就要在服务质量、服务时效、服务环境等方面下大气力,建立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协调高效的链条式新型服务体系,达到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提升国税机关整体效能、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目的。
(三)树立“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
税收的产生来自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需要,税收来自于纳税人的收入和所得,国家成为公共产品的供应商,而纳税人成为国家的顾客。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也就成为税务部门的法定职责和应尽义务。优质的服务,如办税服务厅、税收管理员等;也包括税务机关内部各工作部门之间由于协作关系而产生的服务行为,“办税服务厅向纳税人销售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两项业务中,纳税人是税务部门的服务
它能反映出一个人内在品质,是优质服务的基础;服务技能和服务知识是优质服务的保障。只有三者具备,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纳税人。为此,必须强化人本理念,注重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一是引导干部提高自身修养,注重习惯养成。通过国税文化建设,培养积极主动、多赢思维、以终为始、勤俭节约、自主学习等良好习惯。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正确认识对待自己、他人和工作,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二是努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开展和提倡依法行政、文明服务活动,努力营造高效、快捷、优质的环境和氛围。教育大家自觉树立超前意识、环境意识、公仆意识,杜绝对立心态、对等心态、补偿心态,认清自身与纳税人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切实摆正位置,充当好角色,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赢得纳税人的信任,真正激发纳税人自觉纳税、诚信纳税的光荣感和自豪感。三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与更新。努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既要积极为年轻同志成长进步铺路搭桥,又要
鼓励老同志搞好“传、帮、带”,激发大家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优化工作机制,是打造链条式服务体系的关键
良好的工作机制可以发挥服务主体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最大限度地利用服务资源为纳税人做好服务工作,提升国税部门的整体效能。当前,国税部门应建立“上游服务下游,下游评价上游”的工作运行机制。该机制主要由四部分内容组成:服务内容、服务时限、服务标准、服务评价。服务内容明确服务主体的工作内容,包括对纳税人的服务内容和对下游部门的服务内容两部分;服务时限明确服务主体完成某项工作内容的时间;服务标准明确了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向纳税人提供的“产品”是否合格,上游部门为下游部门提供的“产品”是我们提供给纳税人的最终“产品”也肯定是令人满意的。
在实践中,为确保这个工作机制正常运行,并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绘制办税业务“路线图”,明确各个“节点”制定各“节点”人员的责任。
我们认为,要通过构建三个服务平台,其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国税部门形象。把最好的设备配备给办税服务厅,给办税服务厅创造一个较好的工作条件。重新规划办税服务厅功能区,在保持现有基本窗口设置和职责不变的情况下,在农村分局增设综合服务窗口,切实方便较远地区纳税人办税。着力提高服务内在质量上,重点是简化办税程序。增加即办事项,适当下放审批权限,取消或合并审批环节,集中或合并调查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对纳税人需要报送的各种资料进行详细统计和梳理,避免让纳税人重复提供有关证件的复印件;严格执行限时服务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
(二)完善科技信息应用服务平台
要不断优化税收网站。拓宽网站功能,方便纳税取得各种需要的政策信息,引导纳税人从税务机关被动取得向自主自动取得转变,使纳税人不进税务机关就能问得到、问得清、取
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同时,在网络上实现办理纳税申报、税务登记、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等涉税业务,并通过网络为纳税人网上投诉、案件举报提供平台。完善12366功能,建立和完善监督评价制度,加强12366纳税服务信息、监督举报、咨询答复等方面的记录、汇总、统计分析、信息反馈等工作,据此对全局的纳税服务进行有理有据的评价,不断改进纳税服务工作。积极探索通报通缴、专用发票通抄通认、发票通验通售等方式,真正实现办税信息化、多元化。
(三)搭建税企互动沟通平台
税企互动交流是和谐征纳关系的基础,具体可通过以下三种服务实现:一是政策性服务。可通过办税服务厅、网站等向社会发布税收政策、征管制度和日常管理服务情况的同时,税收管理员在日常管理中加强与纳税人交流,开展税收交流沙龙、开办案例说法会等方式,实行与纳税人面对面的交流。反馈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社会各界对纳税服务工作的评议制度。三是维权式服务。要清理和梳理现有的各种制度办法,对于合法不合理的“规定”应纠正或取消,设立投诉箱、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