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

时间:2019-05-13 09:3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

第一篇: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

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

2006-12-03 13:46

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

关于世界造园体系,国际园景建筑家联合会1954年在维也纳召开的第四次大会上,英利克在致辞时把世界造园体系分为:中国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体系。

中国体系:典雅且精致

中国古代造园活动最早始见于3000年前。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囿、圃、苑些延用至今的园林用词,但是,稍微分析一下,便能看出,这些字的甲骨文含义,与现代又

商朝末年,帝王和奴隶主开始圈地蓄养禽兽,种植刍秣,纯粹成为供他们狩猎游乐享样的场所称作“囿”。《诗经》曰:“囿,所以域养禽兽也。”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的记载,可以看出,殷代的帝王、贵族都喜欢狩猎。在田野中打猎,千军万马难免践踏庄愤,于是帝王和贵族开始圈地建囿。一般都是利用自然的山峦谷地围筑而成,范围很大。百里,诸侯的囿方圆40里。

公元前11世纪,周灭殷,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奴隶制王国。与此同时开始了史无模营建城邑和皇家囿苑活动。周文王在今西安以西曾修建过规模甚大的“灵囿”,方圆7有具体的描写:“王在灵囿,鹿攸伏。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鱼跃。”可白鸟、跃鱼等动物已成为观赏的对象。文王以后,囿的大小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政治地位界认为,囿是中国园林最初的形式,到了秦汉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囿的消退,观赏游乐功能成为主要目的。

秦汉时期,专为帝王游乐的场所又有了“苑”的名称。古代的苑、囿二字本意是相通禽兽、供打猎的场所而言。从秦开始,直到最后一个王朝——清代,仍将皇家园林称作“历史上,一般都将苑囿归入皇家园林,而把“園”归入文人士大夫和官僚富商的私家园林南园林志》中写道:園(园)之布局,虽变幻无尽,而其最简单需要,实全含于“園”字之内字图解之:“口”者围墙也。“土”者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囗”字居中为池。似石似树。古老的汉字多么奇妙!构筑园林的几大要素山、水、建筑、花木,都蕴涵在一“園”字,我们可以从众多的私家园林中找到诠释。

私家园林最早出现在汉代。《西京杂记》记载西汉文帝第四子、梁孝王刘武喜好园林的封地内广筑园苑,其中“兔园”,园中山水相绕,宫观相连,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时期,老庄哲学得到发展,隐逸文化盛行,士大夫钟情山水,竞相营建园林以自乐,私家园北魏首都洛阳出现了大量的私家园林,成为我国第一次私家造园的高潮。当时的园林虽已基楼榭、花木等造园要素,但园林不仅是游赏的场所,甚至作为斗富的手段,造园艺术尚处晋石崇的金谷园,是历史上著名的私家园林。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国力鼎盛的时代,园到一个新的高度,与当时的文化艺术并驾齐驱,园林创造追求诗情画意和清幽、平淡、质林景观,著名诗人、画家王维与辋川别业是那个时代的典型,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京兴建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工假山——艮岳。由于宋代重文轻武,官员多半文人,步文人化,促进了“文人园林”的兴起,特别是江南园林的发展,已基本形成自己的独特代,园林的发展由宋代的盛年期升华为富于创造的成熟期,特别是江南园林艺术达到了典完美的境界,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典范意义的园林,皇家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

林如拙政园、留园、何园、个园、瞻园、寄畅园、豫园等等,至今,在全国范围内保存完有百来座。

西亚体系:植物和水法

西亚体系,主要是指巴比伦、埃及、古波斯的园林,它们采取方直的规划、齐正的栽渠,园林风貌较为严整,后来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所继承,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主要传统。

西亚造园历史,据童寯教授考证,可推溯到公元前,基督圣经所指“天国乐园”(伊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伊拉克幼发拉底河岸,远在公元前3500年就有花园。传说中的巴比始建于公元前七世纪,是历史上第一名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相传,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博得爱妃的欢心,比照宠妃故乡景物,命人在宫中矗立圆柱,在圆柱之上修建花园,不仅栽植了各种花卉,奇花常开,四季飘香,还栽种了很多如花园悬挂空中。支撑花园的圆柱,高达75英尺,所需浇灌花木之水,潜行于柱中,水人工抽水机械自幼发拉底河中抽来。空中花园高踞天空,绿荫浓郁,名花处处。在空中花有一座耸入云霄的高塔,以巨石砌成,共7级,计高650英尺,上面也种有奇花异草,猛及金字塔还高。据考证,这就是《圣经》中的“通天塔”。空中花园和通天塔,虽然早已至今仍令人着迷。

作为西方文化最早策源地的埃及,早在公元前3700年就有金字塔墓园。那时,尼罗河很发达,原本有实用意义的树木园、葡萄园、蔬菜园,到公元前十六世纪演变成埃及重臣花园。比较有钱的人家,住宅内也均有私家花园,有些私家花园,有山有水,设计颇为精无花园,但也在住宅附近用花木点缀。

古波斯的造园活动,是由猎兽的囿逐渐演进为游乐园的。波斯是世界上名花异草发育以后再传播到世界各地。公元前五世纪,波斯就有了把自然与人为相隔离的园林——天堂园内种植花木。在西亚这块干旱地区,水一向是庭园的生命。因此,在所有阿拉伯地区,敬仰,到了神化的地步,它也被应用到造园中。公元八世纪,西亚被回教徒征服后的阿拉他们继承波斯造园艺术,并使波斯庭园艺术又有新的发展,在平面布置上把园林建成“田轴线分作四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置中心水池,把水当作园林的灵魂,使水在园林中尽具体用法是点点滴滴,蓄聚盆池,再穿地道或明沟,延伸到每条植物根系。这种造园水法利,更演变到神奇鬼工的地步,每处庭园都有水法的充分表演,成为欧洲园林必不可少的欧洲体系:规整而有序

欧洲体系,在发展演变中较多地吸收了西亚风格,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最后形成自序”的园林艺术特色。

公元前7世纪的意大利庞贝,每家都有庭园,园在居室围绕的中心,而不在居室一边柱园”,有些家庭后院还有果蔬园。公元前3世纪,希腊哲学家伊比鸠鲁筑园于雅典,是文人园。公元5世纪,希腊人通过波斯学到了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宅院内布局规整的把欧洲与西亚两种造园系统联系起来。

公元6世纪,西班牙的希腊移民把造园艺术带到那里,西班牙人吸取回教园林传统,大马士革风格,以后又效法荷兰、英国、法国造园艺术,又与文艺复兴风格结成一体,转化西班牙园林艺术影响墨西哥以及美国。古罗马继承了希腊规整的庭院艺术,并使之和西亚相结合,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山庄园林。公元2世纪,哈德良大帝在罗马东郊始建的山庄,公里,由一系列馆阁庭院组成,园庭极盛,号称“小罗马”。庄园这一形式成为文艺复兴规则式园林效法的典范。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花园最重要的位置上一般均耸立着主体建筑也同样是园林景物的轴线;园中的道路、水渠、花草树木均按照人的意图有序地布置,显

性色彩。

欧洲其他几个重要国家的园林基本上承袭了意大利的风格,但均有自己的特色。法国在15世纪末由查理八世侵入意大利后,带回园丁,成功地把文艺复兴文化包括造法国,先后在巴黎南郊建枫丹白露宫园、巴黎市内卢森堡宫园。路易十四世于1661年开经营凡尔赛宫,到路易十五世王朝才全部告成,历时百年,面积达1500公顷,成为闻名园。

英国在公元五世纪以前,作为罗马帝国属地,萌芽的园林脱离不了罗马方式。首见载纪英国修道院寺园,到十三世纪演变为装饰性园林,以后才出现贵族私家园林。文艺复兴林仍然模仿意大利风格,但其雕像喷泉的华丽、严谨的布局,不久就被本土古拙纯朴风格世纪的汉普敦宫,是意大利的中古情调,十七世纪又增添了文艺复兴布置,十八世纪再改绿化。十八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造园艺术被英国引进,趋向自然风格,由规则过渡到自然运而生,被西方造园界称作“英华庭园”。之后,这种“英华庭园”通过德国传到匈牙利一直延续到19世纪30年代。

此处还要顺便说一下美国园林。从十七世纪初,英国移民来到新大陆,同时也把英国美洲大陆。美国独立后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本土特色的造园体系:“园景建筑”,造园作为美国影响深远,并使美国今日“园景建筑”专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第二篇: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

世界著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

新闻来源: 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0-03-12 瑞士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

著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创立了20世纪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这个已有将近上百年历史的音乐教育体系对20世纪后来相继出现、形成的各种音乐教育改革的思想、体系都具有深远影响。达尔克罗兹方法能教给孩子们理解复杂的韵律。听到音乐时,孩子们会随着节奏起舞。通过统一调动其视觉、听觉、感觉,并随音乐而动,孩子们会得到完整的音乐体验,同时孩子们还需要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达尔克罗兹的教育原则也构成了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的基础。

达尔克罗兹还强调即兴活动在创造性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即兴活动是即时作出音乐表现、音乐判断的创造性音乐行为。在即兴创作或表演中,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灵敏的反应能力和流畅的音乐思维。要对同时出现的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等问题给以权衡和处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听觉判断、灵敏性和创造性。这项学习内容体现了音乐学习的本质,也体现了音乐教育对人类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性能力培养的作用。

今天的即兴创作已不仅仅是在钢琴上的即兴作曲,它已经成为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伴随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培养想象力、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即兴的音乐活动可以始自孩子音乐学习的第一天。活动中,成人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孩子进入状态、引发兴趣,最终使他们能够出于自发、自然的情绪创造出自己的想象、表现,这是即兴音乐活动的目的。从实践中可以看出,即兴的音乐活动在孩子音乐潜能开发训练中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育

1988年,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在全世界进行了测试,来评估14岁孩子的科学水平。结果位居前3名的国家分别是匈牙利、日本与荷兰,这个成绩正是得益于这些国家从幼儿园到高中,音乐训练一直是基础课程的一部分。这也促使美国在2000年修订教育法案时也将音乐课程作为基础课程的核心学科之一。其中,匈牙利的音乐教育采用的就是柯达伊教学法。并且,他们的孩子没有过多地排练就能够用美妙的声音进行合唱,是令人难忘的。

佐尔丹·柯达伊(Zoltan Kodaly,1882-1967年)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柯达伊教学法”是当代世界影响深远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他的教育体系有深刻的教育哲学思想,有高标准的艺术、审美要求,并且探讨了一系列音乐教育观念和实践中的根本问题,例如,艺术教育与人的自身成长、全面发展的关系;音乐文化在全部知识文化中的作用;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继承本民族传统与学习人类优秀艺术文化的关系;如何借鉴前人的、国外的优秀传统等等。柯达伊在几十年中为不同程度孩子所写的上千首歌唱、读谱练习,在匈牙利被称为“黄金储备”。从60年代起,这种教学法迅速地传播,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他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对于世界各地的音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教学法主要内容是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节奏和唱名的简记法。

匈牙利的学校开展音乐课教育已有久远的历史,近百年来其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普遍采用了柯达伊教学法。他们的音乐程度广博而精细,因为匈牙利人认为音乐是孩子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在常规学校里,孩子们每周都有两次音乐课,音乐学校里,每天都有音乐课,孩子们有机会学习一种乐器。音乐课程同样也包括倾听、即兴创作、识谱等等。匈牙利的教育工作者们坚信,音乐与数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他们相信,音乐对孩子们的逻辑性和批判思维有所帮助,学习音乐的过程能够发展完整的人格。因此,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创建。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元素性的音乐思想。他认为元素性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而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语言为一体的整体的艺术。通过这些整体的艺术活动,加上鼓、木棰、木块以及钟等节奏感强的乐器,孩子们学会了音乐结构,以及如何保持同一个节拍。这种方式是团队体验,孩子们通过歌唱、游戏、合韵脚、跳舞等活动学会了参与团队工作。

奥尔夫体系中最突出、最重要一项就是即兴的原则。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奥尔夫的教学活动通过孩子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孩子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

奥尔夫强调了音乐教育所应重视的是创造过程对人的影响和审美经验给人带来的感受、体验。这正是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区别。在音乐创造性活动中没有对错,而是能够使他们体验到发现、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表达了自己的独创、个性,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在采用创造性活动的研究中我么也发现,凡是能够自由地表达、表现自己,情感得到充分宣泄的孩子,他们容易解脱心理的紧张压力,获得情感的自由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这会给他们带来终生的快乐、自信和成功。这也是柯达伊与奥尔夫的创造性音乐活动给我们带来的最有价值的启示。

奥尔夫的元素性思想使音乐真正回归于人的本性的追求。奥尔夫的家乡是德国,因此,许多教学活动是以他家乡的语言、童谣、谚语,民歌和舞蹈为基本教材的。他提出每个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应采用这种方式。看来两者都是很注重民族民间音乐的运用的。目前国内有许多幼儿园采用奥尔夫音乐教学。

第三篇: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斯坦尼拉夫斯基体系

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Stanislavski,Konstantin 1863~1938)原姓阿列克赛耶夫, 艺名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1898年与聂米罗维奇-丹钦科创立莫斯科艺术剧院,他们联合执导的契诃夫名剧《海鸥》获得轰动性成功,标志着一个新的现实主义戏剧流派的诞生。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中国话剧舞台的影响

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进步文艺阵营中展开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夏衍按照中国共产党关于加强对文艺工作领导的指示,在中国话剧史上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1930年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直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的话剧运动进入了左翼戏剧时期。左翼剧联在许多城市建立了分盟或小组,在工农群众中开展演剧活动,推动建立一批剧团,演出众多的进步话剧作品。后来,出版界出版了专业的戏剧刊物和论著,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介绍进来,在其理论的影响下,探讨中国话剧运动的经验教训,开始了中国话剧的理论建设。

中国第一代导演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导、表演理论有所借鉴。如《娜拉》的导演章泯在排练时,拿出导演笔记,给大家念了这样一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话:“在舞台上,不可能用一套千篇一律的刻板公式、舞台脸谱和角色类型来表现先进的苏维埃式的人物。在舞台,要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人那样地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

这是中国话剧界第一次用“斯坦尼”体系来指导话剧艺术的舞台实践。演员们边理解边排练,章泯循循善诱,终于第一次使中国的演员们接受了这位大师的理论。布莱希特体系

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 1898-1956)

布莱希特戏剧是20世纪德国戏剧的一个重要学派,他对世界戏剧发生着很大影响。这个学派在它的形成过程中,一方面继承和革新欧洲及德国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借鉴东方文化,尤其是日本古典戏剧和中国戏曲。

他要求建立一种适合反应20世纪人类生活特点的新型戏剧,即史诗戏剧。这种戏剧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突破了“三一律”编剧法,采用自由舒展的戏剧结构形式,多侧面地展现生活宽广多彩的内容,让读者通过众多的人物场景,看见生活的真实面貌和它的复杂性、矛盾性,促使人们思考,激发人们变革社会的热情。

布莱希特演剧方法推祟“间离方法”,又称“陌生化方法”,是他提出的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又是一种新的演剧理论和方法。它的基本含义是利用艺术方法把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但就表演方法而言,“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梅兰芳表演体系

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

梅兰芳(1894-1961)的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代表和标志。他在唱、念、做、舞、化妆、服饰等方面进行创新,使中国古老戏曲在歌、舞、剧三结合形成了梅派艺术独创风格。把青衣、花旦、闺门旦、贴旦、刀马旦等旦角各行的唱腔和表演艺术全面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花旦这一新的行当,大大丰富了旦角唱腔的优美旋律,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他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表演艺术确实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京剧表演的高度技术性决定京剧演员训练必然严格、严谨、严酷,这通过科班制度得到了保证。京剧的大师辈出、流派纷呈证明了这一方法和制度的有效;不同流派又都有代表人物手中的绝活撑持门面。

第四篇:浅析岭南文化与岭南造园艺术

浅析岭南文化与岭南造园艺术

论文摘要:岭南造园艺术,有独特的地域风格和非常鲜明的地域色彩。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既由它形成的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同时也受到岭南文化思想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岭南文化、兼容性、岭南文化影响、岭南造园艺术

一、岭南文化的形成I、兼容海内三大文化体系

古代,由于交通工具落后,限制了广东与中原的沟通,南海又将广东与大洋彼岸隔开,因而,其封闭性和落后性是可想而知的。在封闭条件下形成的百越文化便是岭南文化的底本,比起中华民族各先进的文化体系来说,实在是底薄本微,于是渴望吸收其他文化来充实自己。

秦以前,岭南属楚地,荆楚文化正是不囿中原礼制传统,开放地博采众长,富于创新的文化,非夷非夏,亦夷亦夏。无羁的想象和浪漫的激情,飘逸流畅的动态。岭南与荆楚山水相连,历来交往密切,岭南从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面,都吸取荆楚文化。荆楚文化对岭南文化的影响,胜过中原文化对岭南文化的影响。

三国时,岭南与吴越同属东吴,吴越自古是中华富庶地,文化发达,对岭南的语言、艺术、园林、建筑等方面都产生相当影响。

秦汉以来,中原文化凭自身的先进和中央集权的推力向全国辐射。随着秦汉、晋、南北朝和南宋4次中原人口向岭南的大迁徙,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至宋、元时,中原文化与先后融入的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和作为底本的百越文化,共同构筑起岭南文化体系。

2、吸收海外诸类文化

东吴时,佛教传入广东;南朝梁代,禅宗始祖达摩来广州传播印度佛教文化,后来在潮汕和徐闻形成两大佛教中心。唐代,阿拉伯商人传入伊斯兰教文化;明、清时,西方传教士将天主教、基督教传入岭南。这些外来的宗教文化在岭南比较顺利地传播和发展,建起了许多寺院、教堂,将各自的宗教建筑形式、雕塑、图案、彩画等艺术随之传进来。

可见,岭南文化是土著文化、各个时期的移民文化以及海外文化在交流、碰撞、激荡、整合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样的大融汇,必然以兼容精神为前提,是兼收并蓄的结果。正是由于岭南文化能对各种不同的文化流派甚至异质文化保持较为开放的态度,敢于和善于吸收各种文化的养分以丰富自己,所以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发展。也正是因此,岭南文化虽然是一种年轻的文化形态,却能够在古老而壮观的中华文化大系统中展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辉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兼容性是岭南文化的生命所在,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二、岭南文化对岭南造园艺术的影响

岭南造园以清新旷达、素朴生动取胜,造园构意新颖,布局平易开朗,较少江南园林那种深庭曲院的空间构设。在园林的总体布局、空间组织、建筑造型、色彩运用、叠石理水和花木配置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形成不似北方园林之壮丽、也不似南方园林之纤细的一种通透典雅、轻盈畅朗的岭南格调,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

1、儒家美学思想与岭南园林

在岭南文化的研究中,许多学者认为由于岭南远离中央集权,受北方儒家思

想影响较少,因此导致岭南文化具有远儒性。其实早期岭南文化受先秦儒家思想和楚文化的影响都很大,特别是孔子美学思想和屈原楚骚思想。孔子及儒家“文之以礼乐”的美学思想,一方面是指对人而言,通过美育对人的提升,是本质上的升华;另一方面是指对物,通过对物的美饰,反过来又作用于人,同样使人得于美育的熏陶。在岭南的建筑及园林中,最能体现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就是孔子美学思想和屈原楚骚思想中的“文”饰和“好修”。例如广州的陈家祠,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手法,前后三进,包括9座厅堂、10座东西斋、6个庭院,建筑群主次分明,虚实相间,庭院与建筑紧密结合,体现出传统四合院建筑严谨规整的整体美感。祠堂中大量运用木雕、砖雕、石雕、陶雕、灰塑、铁铸、铜铸、壁画以及书法对联等艺术装饰,各种装饰工艺充分发挥了材料的性能特质,给人以巧夺天工之感。还有广东四大名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东莞可园和顺德清晖园的园林建筑的装饰同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道家“朴素自然观”与岭南园林

道家崇尚自然之旨,对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和园林建筑等方而都有巨大影响。在园林上表现为崇尚自然山水,沉醉其中达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境界。虽然山水创作不是道家才有,但园林审美的自然观则是道家的总结:“人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岭南的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岭南人喜欢户外生活,居住场所常选择既生活方便而又景色优美的环境,所以,山水环境的格局成为生活空间的首选。粤西肇庆城的城市布局将七星岩湖光山色和西江小三峡连成一片,比起桂林来也好不逊色。在岭南传统园林发展进程中的南汉造园时期,就将园林景观与城市的自然环境形态结合起来了,古代广州城的布局是“青山半入城,六脉皆通海”[2],北面为山,南面为海(江)。城内的白云山、与城北明代城墙相连的越秀山、城墙外的番山、禺山、东山、西山,使广州古城内融入相当面积的青山绿地。

3、岭南园林造园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具有实际性与实用性。

岭南园林受商业实利思想的影响,强调生活的跟进性,园林的布局构成和造园立意受某一阶段的社会思想潮流影响很大,因此园林的变动性较大。岭南造园的思想立意与北方、江南园林有所不同,虽然也叠山理水,但园主人并不刻意追求山水,也并不完全陶醉于山水园林的享乐中,在岭南人眼中,园林生活只是全部生活的一小部分,所以,不刻求园林某些细部的精雕细琢,不居于某一园的终生享用,而强调园林的随见性和环境的怡人性。因此,园林不仅存在于私园,也存在于城市公共活动区域之中,如惠州西湖、潮州西湖和荔枝湾等,以及公建园林,如酒家、茶楼、戏园园林等。

4、岭南园林造园结合岭南的地理气候特点。

岭南造园比较周密地考虑了气候的因素,非常注意朝向、通风条件和防晒。其中庭园布局比较特别的是粤中庭园,常见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前疏后密型,以顺德清晖园为代表。清晖园的前部(南面)布置庭园,后部是密集的建筑群,通过庭园、天井院落、巷道以及敞厅等形式来组织自然通风,夏目的主导凤,无论从平面布局或纵面的设计布置,都能吹到后院的每个角落。另一种是连房广厦型,以东莞可园、广州小画舫斋为代表。岭南园林喜用庭园或庭院的园林布局方法,除了岭南地处丘陵地区、农耕地少、土地价贵而造成园林用地狭小之外,最为重

要的原因是受气候条件的影响,用建筑围合而成的庭园或庭院可利用建筑的楼宇和廊墙来减弱强风暴雨对园林的侵袭,将强风对园林景观植物的破坏尽可能地减少。

5、西学东渐的思想,中西合璧的审美观念。

西方文化对岭南近代建筑园林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建筑的外观造型和园林的造园手法上。民国以后,留学回国的工程师、建筑师日渐增多,广州开始出现中西风格融合的一般建筑和高层建筑,20世纪初,由于广州开始开辟马路,西方古典建筑中的券廊等形式与广州传统形式相结合,演变成广州的“骑楼”建筑。“骑楼”是跨人行道而建的,建筑之间互相连接形成有遮蔽的人行道长廊,适合亚热带气候,方便行人,成为广州商业区街景的主格调。位于商业中心的各大茶楼,其外观形式无论偏重传统特色还是模仿西洋古典风格,但多以折衷糅合为主,形成岭南饮食文化市井风情的特有形式。立园的水池造型,也是采用西方几何形的喷泉池形式,水池四周用栏杆围合,这与中国传统造园的山石池岸做法大相径庭。岭南建筑除了外观造型外,建筑细部、装饰装修等方面业吸取外来建筑形式河技术,如拱形门窗、外廊式阳台、铁枝花纹栏杆等等。

三、小结

岭南造园艺术深受岭南文化的影响。从岭南园林造园所体现的美学思想看到,它是个多方面的有机综合体,既有孔子“文之以礼乐”的儒家思想,又有老庄“原天地之美” 的道家思想,因此岭南园林在造园环境的取向上崇尚自然,追求山水田园风光,园林建筑的表现上则突出“文”饰的人工艺术性。明代以后,对着

商业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经世致用的造园理念和西学东渐的造园手法也融入到了岭南园林造园之中。所以,岭南园林既有北方、江南园林的影子,也有极强的地域特征。国外文化和国外园林的影响下,许多外来的建筑符号和造园手法也被用在岭南园林中,在各处岭南园林的造园艺术中,既有其共性特征,也有很强的个性特点,同时造园既有一定的严谨性,也有很大的随意性。

由此可见,岭南地区所创造出的这种具有极强地域特征的文化体系,和开放、兼容、多元、创新等文化特征,将使岭南园林的造园能不断求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李锦全等编.岭南思想史.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3.[清]黄佛颐编.广州城坊志.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4.刘管平. 岭南古典园林. 建筑师(2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5.张家骥. 中国造园史.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6.陆琦.岭南造园与审美.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O05

第五篇:江南园林的造园艺术

楼在江南园林中的布局一般位于园的边侧或后部,以 证中部园林空间的完整,同时也便于因借内外和俯览全园景色,如沧浪亭园的看山楼,政园的见山楼、倒影楼,留园的明瑟楼等。

阁楼的一种,除能登高远眺外,主要用于藏书、藏经等。阁的原形为栈道上有覆盖的小屋,下面是木柱支撑架空的平台或通道。阁 正式名称见于史书则是“干阑”,也有称“阁 ”的。早期的功能是庋藏食物,后来进一步发展 把藏书画的楼甚至供佛的多层殿堂也称阁。清代民间出现的奎星阁,虽是风水说法的极度发展,但实际功能也是用于远眺。

江南园林中的阁与楼相似,常常楼阁并用。《园冶》曰:“四阿开四牖”,即是一种四坡屋顶、四面皆开窗的建筑物。平面常作方形或正多边形,立面以扇取代墙壁,平座斗拱出挑,上部多重檐。造型高耸凌空,较楼更为完整、丰富。阁在园林布局中 由于体量大,造型突出,常常设在 要位置,或建筑群的中轴线上,成为园中的主景和空间序列的高潮。

亭只有屋顶没有 的小屋。古人把亭与停止通意,是供人停下来休息和集合的地方。在园林中常用来点景、观景、供游人驻足小憩、纳凉、避雨。其特征是玲珑轻巧,从各个角度观赏都有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建筑形象。

亭由屋顶、柱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屋顶形式 样,最富于变化。可归纳为重檐、攒尖顶、歇山顶、顶、平顶及组合顶。柱身部分通透、空敞的居多,也有装窗棂的。台基一般与亭的平面形状相同,常见的有方、长方、五角 六角圭、八角、扁八角、圆、扇、十字、字、方胜、套圆、套方、梅花、海棠等形式。

亭的结构与构造以及屋顶的做法南北有别,显示出各自的风格。北方浑厚稳重,江南则纤巧秀丽。亭的选址在江南园林中十分讲究,“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是园林中的构景要素,为了观景,通常先选择好观景角度和距离,使亭在园林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江南园林中,亭多作为组景的主体而位于假山之巅、池水之涯、松柏之荫、幽篁之林,运用“对景”、“借景”、“框景”等手法,创造出多层次的风景画面。

园林运用亭的最早史料是隋唐时代的《大业杂记》:“隋炀帝广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今洛阳)……其中有逍遥亭八面合成,结构之丽,冠绝古今。”明 两代,亭的形成则是园林建筑中形式最丰富的内容,江南古典园林中现存的亭子大多是这一时期的遗物。

平面为三角形,三立柱,一般做成单檐攒尖顶、飞檐翘角、轻盈舒展的称“三角亭”。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柱间四壁敞开或辟门窗,做成攒尖顶、歇山顶、卷棚顶、平顶等,立面上有单檐、重檐的称“四边形亭”。这种亭造型最丰富,运最灵活,并可创造出轩、榭、堂、馆等多种空间境界。如拙政园绣绮亭雅正有厅堂之韵致。屋顶形式为攒尖顶,坡度做得很大,陡峻高耸,具有强烈的向上集中感的多角亭,其中八角亭是常见亭中边角最多的一种。多角亭在江南园林中有着突出的主景作用,如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平面圆形,支柱呈圆形轮迹排列,顶部为 尖顶,外观上没有屋脊,形如草笠的称“ 亭”,其特点浑硕丰润,无明确的方向性,观赏面完整,在园林布局中多设在山野花径,融合在自然环境中。江南园林中多用单檐,质朴秀丽,如拙政园笠亭,留园舒肃亭等。平面扇形,外曲面柱间敞开,内曲面及两侧面开门辟窗;屋顶二坡,外有两脊,脊角起翘外展;风格清逸淡雅,有明确的方向性的亭称“扇面亭”。如拙政园与谁同坐轩外侧环水,内侧背山,前方隔水与别有洞天相呼应。秋霞圃补亭立于山巅,达到四面有景、处处入画的效果。与其他建筑物组合在一起构成自然残缺的亭称“半亭”。这类亭子一般用在附属园墙,或与花榭组合在一起,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如网师园入口半亭,也有布局在墙的角隅的,以避免转角空间的闭塞感,如狮子林的扇面亭,半园的半亭。还有一种称“组合亭”的建筑,或相同形体的重复组合,或主体与一个或若干个附体的组合,或为亭群。其特征为富于变化,相互衬托,共为一体。如煦园鸳鸯亭即为相同形体的组合,内部却连同一体。

榭供人游憩的水边敞屋,主要起到观景与点景作用。最早的榭只是高台上的木构亭状

物。明清时进一步发展为园林建筑的专用名字。《园冶》曰:“榭者,借也。借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江 古典园林中的榭大多为明清时期的遗物。榭多设在水边,实为干阑式建筑的一种,这类榭的基本形式是:在水边架一平台,一半伸入水中,一半架立于岸边,上面建木构的建筑物。平面多为长方形,四周柱间设栏杆或鹅颈靠椅 立面空透畅达,尤其临水面特别开敞屋顶常用卷棚歇山式样。如拙政园的芙蓉榭、秋霞圃的依依小榭等。舫水边或水中的船形屋,由于不能动,又称“不系舟”。船的原形为江南彩舟,是一种在水中荡漾游玩的小船。江南园林中的水面小,不能划船,便在岸边仿船的轮廓造木石的舫,供人在内游玩饮宴,观赏水景,身临其中,有泛舟水面之感。其建筑形式还引喻范蠡急流勇退的典故,表示园主退隐之志,故在江南园林艺术意境的创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通过建筑语言,形象地体现了所谓“烟波钓徒”的清高理想及其诗情画意。

舫的构成分前舱、中舱、后舱三段。前舱较高,做成敞棚,具有亭榭之特征;中舱略低,类似于廊,是主要休息、游赏、宴客的场所;后舱为二层,接近阁形,可登临远眺。三部分高低错落,虚实相间构成了舫轻盈舒展的造型,通常为园林中重要的风景点。如拙政园的香洲,怡园的画舫斋,狮子林的石舫,环秀山庄的补秋舫,煦园的不系舟,豫园的亦舫等。还有一种舫是在旱园之中,“船”头或两侧有水纹铺地,似行驶在水浪之中,如豫园的船厅、退思园的旱船等。

轩地处高旷,环境幽静的小屋。园林中多作观景之用。在古代,轩指一种有帷幕而前顶较高的车,“车前高曰轩,后低曰轾”,从轩中外望,有“欲举之意”。

轩在建筑上,则指厅堂前带卷棚顶的部分。《园冶》说:“轩式类车,取轩轩欲举之意,宜置高敞,以助胜则称。”园林中的轩,特征是轻巧灵活,高敞飘逸,多布局在高旷地段,踞岗临下,是园内的主要观景点之一,如留园的闻木樨香轩;也有布局在池畔的,形式与功能都与水榭类似,但一般不像水榭那样伸入水中,如留园的绿荫轩、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就属此类。另外,还有一些环境清幽、安谧的小院也称轩,如留园揖峰轩,拙政园的听雨轩等。廊有覆盖的通道,一般用作建筑室外与室内空间的过渡和建筑物之间的连接。有遮风避雨、联系交通等实用功能。其基本特征是窄而长,可“随形而弯,依势而曲”。在江南园林中通常作为组织空间序列展开的重要手段,用来划分空间,起到似隔非隔,隔而不断的效果。与各种建筑物组合在一起,可使内外空间相互渗透、融合,形成生动、诱人的过渡空间,达到丰富空间层次的效果。

廊的具体组合方式有沿园界占边布置,以打破园墙的板滞和闭塞,并起到组织导游的作用,如何园的楼廊,留园的曲廊等;也有在园中穿插布置,利用廊的穿插、迂回,将大的园林空间划分为若干个景区,使得各景区既有相对的独立和完整,又可互为因借,相互衬托,构成统一多变的整体效果,如怡园复廊。

廊的设置“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蜿蜒无尽”。根据不 的自然地势,创造出特殊的环境气氛。建在山间坡地的爬山廊,左右曲折,上下起伏,穿楼过殿,构成一种磅礴的气势。建在水中岸边的水廊,轻盈自如,倒影入水,虚处传神,别具风韵。

廊的种类很多,按横剖面分,有以下几种。檐下两侧 柱无壁的廊称“空廊”,漫步其中如看山水长卷。留园曲廊采用占边的布局手法,在空廊与墙之间让出一个个小天井,点缀巧石翠竹,优雅闲适。单面的空廊称“半廊”,如半园的东西半廊。凡附属于建筑物的又称“廊轩”。柱间有墙的廊,常在墙上开设各种漏窗和窗洞,随意取景,布局多结合墙设在庭院的边缘,空敞的一面朝向主空间,另一面透出园外景物,有扩大园内空间的特殊效果,如留园古木交柯前的半廊,墙面上的漏窗隐约显出园中的山容水态,预示着空间的展开,手法极妙,言简意赅,为半廊的成功应用。

在空廊的中间加一道墙的廊称“复廊”,又称“里外廊”,这种廊两侧都可以通行,形成两道并列的半廊。它以隔为主,但多在隔墙上开设精美的漏窗,行于一侧可不断地观赏另一

侧的景物。在园林中多布置在两侧景物特征各不相同的地段,作为景区的过渡,尤为自然。如沧浪亭园的复廊 在水际山崖之间,怡园的复廊分隔东西两景区,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双层的廊,用以联系不同高度的建筑或景物。游人通过上下交通,可多层次、多角度地欣赏园林景色的廊称楼廊。布局常依山傍水,或高低曲折地回绕于厅堂、住宅之间,成为上下交通的纽带。如何园的楼廊由半廊、复廊等各种形式的廊组成,运用灵活自然,巧而得体。从总体造型及其与环境结合的角度考虑,又有直廊、曲廊、回廊、爬山廊、叠落廊、波形廊、水廊、桥廊等。

桥架空的道路,用来沟通园路,驻足赏景及作为组景的手段。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功能,并把造型艺术与周围环境的结合放在更突出的地位。在江南园林中,常利用桥划分水面,以增加水面空间的层次和进深,显示出水面的弥漫、深远。《园冶》曰:“疏水若无尽,断处通桥。”由于园林尺度小,桥的造型多质朴轻,接近水面,步足其上有凌波信步之感。此外,桥还常设在沟壑断崖之上,《园冶》曰:“绝涧架其梁,飞岩假其栈。”取其危桥高架,凌空飞渡之势,以衬托山势的峭拔、幽深之意境。江南园林中桥的类型丰富,造型各异。

外形简单,有直线形和折线形,结构有梁式和板式的桥称为“平桥”,常 于较小跨度。板式桥有时只用一块石条或木板架于两岸即成,江南园林中有许多这类桥,有的凌波贴水在峡口源头,有的凌空飞渡于沟壑山间。条石上的苔痕,木板上的霜迹,使人联想到海上的神话,山中的岁月,意趣盎然,野味横生。为了取得变化,克服长而直的单调感,一般在墩处弯曲,形成三曲、五曲、九曲,通称“九曲桥”。其目的是要延长游览行程和时间,以扩大空间感,在曲折中变换视线的方向和角度,做到“步移景异”的目的。上海豫园大门口的九曲桥是成功之作。

以拱作为桥身主要受力结构的桥称“拱桥”。这种桥造型优美,形式丰富,有驼峰突起的陡拱,有宛如皎月的坦拱,有玉带浮水的纤道多拱,也有长虹卧波,形成自然纵坡的长拱桥。江南园林中因水面较小,拱桥以简朴小巧为主。网师园的引静桥以古雅的造型、较小的尺度与周围的山水树木配合得体。

桥面上置亭的叫“亭桥”,筑廊的称“廊桥”,可供游人纳凉避雨,驻足赏景,又增加了桥的变化。其代表为与两岸楼阁相连的拙政园小飞虹,西接得真亭,东通小沧浪水院,其形态纤巧优美,朱红色桥栏映入水中,水波荡漾,宛若飞虹,是古代廊式风雨交通桥在造园中的巧妙运用

下载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世界造园艺术的三大体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浅谈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浅谈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滋生与东方文化的土壤中,对自然之景加以概括、提炼,形成了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鲜明格调,成为了世......

    煤矿三大体系

    平禹煤电公司一矿 评估爆破队 安全质量标准化三大体系 第一章 爆破员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体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安检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体系 ...............

    世界三大兵书 经典语录

    世界三大兵书: 《孙子兵法》《五轮书》《罗马兵法》 一、中国《孙子兵法》作者:孙武 二、德国《战争论》作者:克劳塞维茨 三、日本《五轮书》作者:宫本武藏 《孙子兵法》......

    三大汽车集团供应链体系研究(★)

    《物流战略与策划》第一次作业 课 程 所 属 所 属 学 生 名 称 物流战略与策划 学 院 经管学院 专 业 物流管理 学 号 侯 建 20090572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商......

    三大绩效考核体系的分析

    三大绩效考核体系的分析 本文将对以下三种绩效考核体系:战略导向的平衡计分卡考核体系(简称为BSC考核体系)、流程导向的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考核体系(简称为SCOR考核体系)和财务......

    建设公司三大体系培训管理制度

    建设公司三大体系培训管理制度1.目的 为实现公司经营战略目标,满足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需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配臵、培训开发,提高......

    世界三大质量奖简介2008

    世界三大质量奖简介2008-2-18 8:29:00| By: 赵培刚___卓越绩效的耕耘者 推荐美国马尔克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 美国前总统里根于1987年签发的美国《公众法100--107》,确立......

    世界三大宗教简介:基督教

    世界三大宗教简介:基督教 世界三大宗教简介:基督教基督教是以《新约全书》和《旧约全书》为圣经,信仰人类有原罪,相信耶稣为神子(耶稣为救世主)并被钉十字架从而洗清人类原罪、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