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法律问题研究(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09:5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法律问题研究(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法律问题研究(本站推荐)》。

第一篇: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法律问题研究(本站推荐)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法律问题研究

一、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中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仅从1979年算起,也已经二十年以上了。但除极少数以外,从总体上看,至今仍没有摆脱活力不强、效益不高的局面。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推进的重要方法:一是要采用多种形式,调整完善所有

制结构;一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要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组。这奠定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而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规范的公司制,能够有效地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明晰产权关系;使组织管理体制科学合理、权责分明、相互制衡,既能够有力地保障投资者的权益,又能够赋予经营者充分的自主权,从产权关系和财产组织方式上实现政企分开,解除国家对企业承担的无限责任,最终促使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然而,同西方国家所不同的是,中国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并没有经过业主制、合伙制的发展道路,而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肩负摆脱国企困境的历史重责直接跨越公司改造。事实上,尽管不少国有企业已转为公司制,但由于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致使现代企业制度未能达到其预期目标。“当前,面临着国有企业效益继续滑坡的现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其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转制过程中一个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1]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表明在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中,现代公司权力机构、决策机构及执行机构之间的制衡关系失控,国有企业并未真正建立起激励和制约相结合的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资本投资主体缺位

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以国家股和法人股为主体,难以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致使产权不能明晰,股东未能真正到位。国有企业在改组为股份制企业以后,一般是按照两种方式治理:一是行政干预的公司治理结构,这种企业制度是由政府委任董事长、总经理直接经营,法人的治理结构处于“政府控制”的治理方式;二是国家在实际上并没有对试点企业行使股东的权力,即使是政府作为主要股东也未能到位行使股东的权力,企业内部的国有股代表仅是形式或干脆由董事长、经理担任,企业处于“无所有者控制”的治理方式。由于国有资本的所有者难以真正到位,造成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责任、权限和利益不明确,结果只能是把政府“外部人监控”这种国有企业的原有弊端植入改制后的公司组织中,使得在公司法人治理机构中,股东和董事之间的委托信任制衡关系形同虚设。

2、董事会的决策职能模糊理想的董事会人选是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法律、财会和教育方面的专家。但《公司法》中对董事的任职资格规定粗糙,而且在我国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公司董事会的董事多是党政干部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的人员。《公司法》第68条第2款规定:“公司董事会成员为三人至九人,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国家授权的部门按照董事会的任期委派或更换。”董事会组成的不规范性造成了董事会的作用不是决策中心,而是管理委员会,董事长由上级主管部门委派,企业的决策机构带有浓厚的执行色彩。另外,由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缺乏规范性,政府对企业自主权的干预仍保持较强大的惯性。改制后的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决议仍然需要报主管部门审批,政府习惯以管理计划经济的审批方式干预公司的自主经营。这造成在公司法人治理机构中,“外部人监控”的现象不能被克服,董事会的决策职能被削弱。

3、公司法人治理机构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制衡作用,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

“内部人控制”是指“国有企业的经理或工人在企业公司化的过程中获得相当大一部分控制权的现象”[2]“国有股(包括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在公司中所占比例越大,公司的内部控制就越强”。我国国有企业中国有资本投资主体的缺位,更加加剧了内部人控制所带来的问题的严重性。由于缺乏来自外部的有效控制,执行机构的执行效率低下,甚至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在企业转制过程中,由于国有资本投资主体的不确定性,所有权主体被肢解,分散到各个不同的行政机关手中,使得政府对企业的控制即表现为行政上的超强控制,又表现出产权上的超弱控制。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国有企业的经理利用政府产权上的超弱控制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状况,企业行为的短期化,追求高收入和高消费,同时又利用政府行政上的超强控制推脱责任,转嫁风险,损害国有投资者的利益。

4、公司人事部门任免传统扭曲了执行机构的代理职能

《公司法》第50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对董事会负责,行使权利。董事会有权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根据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决定其报酬事项。

然而事实上,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化并没有建立层次分明的人事管理制度。长期以来,根据党管干部的原则,国有企业的厂长由组织部门任免。《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明确规定,厂长经理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免或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主管部门批准,最终决定权在主管部门。改制中的实际情况是,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仍由上级组织部门任命。“企业的法人代表在国家工商

行政管理总局注册前,必须得到党组织部门的任命和证明,甚至在股份有限公司也必须如此。”以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模式来管理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做法与公司法人治理机构根本不能相容,它打破了经理人员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破坏了公司法人的治理机构之间层层产生、层层制衡负责的机制,使得公司执行机构的情况出现了更为复杂的趋势。一方面,从执行机构的产生方式来看,企业经营人员主要由政府任命,经营者能否获得政治上的荣誉、能不能升迁,掌握在政府的手中,而不是取决于市场;另一方面,在固定酬金已定的情况下,经理人员会寻找工资以外的其他消费来增加自己的收入,或利用自己权力地位进行权钱交易。执行机构的执行行为不是取决于市场竞争关系,而是以政府主管部门的意志作为价值取向杠杆。

5、未能在法人治理结构中建立起良性的经理层人员成长机制

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委托人与代理人各自追求的目标往往是不同的。作为委托人的董事会,要求经理人员尽职尽责,以使股东收取更多的投资回报。而作为代理人的经理人员,所追求的是自身人力资本的增值和提供人力资本从事经营管理所取得的最大化报酬。事实上,由于市场发育的不完善、运行的不规范以及过多的行政长官色彩,造成了我国国有企业在转轨过程中,未能在法人治理结构中建立起良性的经理层人员成长机制。经理层人员的选拔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都存在空缺。[3]

二、完善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设想

笔者认为,现有的法律没有很好地解决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因此,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困境,就必须要克服企业改制过程中法人治理机构失衡的现象,建立权力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公司法人治理机构。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晰国有企业产权制度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需要做到的第一步即企业产权制度的明晰。根据十五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和对国有企业职能的定位,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四种不同分类来确定,即:

(1)、属于国家需要继续独资的企业。主要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等三种企业,应仍然由国家独资经营。

(2)、属于国家必须坚持控制的企业。支柱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要继续由国家控制。因为这类企业一般都是经济中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先导性的企业,其供应和价格是否稳定,对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支撑和导向作用。因此,国家一定要能够控制,但一般不一定要继续由国家独资,可以改为国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既有利于企业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减少补贴,提高效益,又大大降低了过去用独资办法来控制这些企业给国家带来的高昂成本开支与经济损失。(3)、属于国家可以参股的企业。主要指不包括在上述两大类以外的其他行业中尚有较大发展前景和国家还不愿意很快退出的企业,但也不必继续由国家独资或者控股,而可以改为国家参股。

(4)、属于国家应该退出来的企业。主要指上述三大类以外的其他大量企业,即既不需要国家独资,也不必由国家控制,而且又不值得国家参股的企业,国家就应该逐步退出来。退出的方法可以有多种,或者破产、倒闭、兼并;或者采用各种方式,有偿转让为非国有企业,包括集体、外资、私人和个体。退出的时间,宜早不宜晚。退出时,有三个问题必须要妥善处理好:一是不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或流失;二是不能造成职工的生活无保障;三是不能造成对银行的债务悬置甚至赖帐。

2、建立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法人治理机制

现代公司法人治理机制的实质是一种相互制衡的制度,它表现为公司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三者之间的分立制衡关系。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之间的分立制衡就是公司法人治理机制的基本内容。(1)、就股东会而言,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会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决策机关即最高权力机关。因此,要通过股权的多元化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明确国有股东,形成企业的动力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

(2)、就董事会而言,一方面,要克服股东干预董事行为而使董事职权受到削弱或流于形式的现象。股东出于信任,通过股东会或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组成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委托董事会,由董事会行使公司重大经营决策权。二者之间是权限的分工和协作,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另一方面,从制度上分立董事长依现有立法获取的过于集中的权力,将董事或董事会置于股东或股东大会的约束之下。要建立和规范可以追究董事责任的董事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强化董事会集体代表公司责任制,允许公司通过章程授权某一董事对外代表公司,禁止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两职兼任,彻底分开决策权和经营管理权,经理通过董事会的授权而拥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权,董事会和经理之间是决策和执行的关系,董事长与经理之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总经理必须对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而不是对董事长个人负责。(3)、要真正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就当前而言,要理顺董事会、监事会和党委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职能上看,董事会拥有决策指挥权,监事会是监督企业的正常合法的经营,而党委会则是保证监督国有企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三者的分工有显著区别。因此,在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机构中,要坚决杜绝多个决策中心的出现。此外,除监事的产生程序要通过公司法严格规范外,对监事的任职资格也要进行规范,确保监事会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另外,在国有独资公司中,除“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国有独资公司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外,还应增设公司的内部监事会机制,在现有的监事权限的基础上扩张检察权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对监事成员忠实和善管义务的约束机制。[4]

3、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个人责任制

首先,我们要尽快建立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经营者市场。

经营者特别是优秀的经营者,即一般所说的企业家,在我国是一种很稀缺的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包括经营者资源的配置,都有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基础。因此,要搞好国有企业经营者制度的创新,首先必须培育和建立起一个有利于经营者优化配置的市场。综观一些发达国家和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他们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标准,无论是年薪也好、奖励也好,还是期股、期权等,一般都有不是在上岗以后才定的,而是在市场选聘时通过谈判确定的。对经营者的约束最主要的也不是在上岗或者经营不好以后的事后约束,而是在选聘过程中的市场约束。因为,一个经营者只要过去的经营业绩好,其市场信誉就高,在市场上就有人或单位愿意以更好的职位和更优厚的待遇去聘请他,反之就可能做个一般成员也没有人要。这正如国外包括我们在香港的国企中一些非内地调去的优秀经营者所说的:我为什么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力争把工作做得更好,既不是为了政治抱负,也不是为了忘我奉献,而是一种经营者的自我价值观,也就是在市场竞争中如何得到更高的报酬在迫使我这样干。这就足以说明,尽快培育建立一个经营者市场,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个基础和前提,要实现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制度创新和建立起一套对经营者的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很困难的。

其次,我们要建立起对经理层人员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机制。

我们必须根据经理层人员的经营管理绩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实行基本工资、年度奖金、长期激励(如股票期权)相结合的薪金报酬制度。彻底改变旧的用人机制,从根本上打破旧的“干部任免”式的传统。实践表明,国家通过控制公司人事权,并没有有效地防止董事经理的腐化失职行为和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还要建立良性的总经理为首的一元领导体制。在公司法人治理机构中,作为代理人的经理层人员和个人负责制与作为公司决策机构的董事会集体负责制有着重要区别。在公司执行机构中,为了增强公司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必须建立以总经理为首的一元化领导体系,这是防止改制后的公司陷入无人负责与内耗之中的有效手段。基于经理层人员拥有的巨大权力,在现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的现状下,必须通过公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将经理层人员行为置于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中,通过股东的诉权、董事会的决策权及监理会的监察权,约束经理层人员在执行过程的行为无序状态。

最后,我们要建立和加强对代理人的监督机制。

我们应建立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及考核制度,即规定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人员的任期制度、定期考核制度,以其任职期间的业绩作为其是否继续任职的标准,业绩不佳者必须撤换或解聘,触犯法律的应予严惩。此外,还应实行渎职追究制度。董事、经理尽管正常履行职务,但在经营管理中因重大失误给国有资产造成损失,还应追究其经营管理中的个人责任,包括行政处罚、经济赔偿及刑事责任。

第二篇:论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

论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在我国的逐步建立,做为我国经济体制中主力军的国有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明显的弊端:发展后劲不足,亏损严重,没有活力等等,使人们开始怀疑国有企业到底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现在它是不是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阻力?改善国有公司制企业的产权所有制度;完善公司制国企的人事机构设置制度;保障改制国有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加强公司制企业的资产监督制度等等。

关键词:公司制 产权 现代企业制度

一、国有公司内部建设探讨

1、公司制企业的权力构成我国公司法规定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机构都有三个即:股东会,董 事会及总经理,监事会。它们分别代表公司行使公司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公司内部各机构间关系:

1、股东作为所有者掌握着最终的控制权,他们可以决定董事会人选,并有推选或不推选直到起诉某位董事的权利;但是,一旦授权董事会负责公司后,股东就不能随便干预董事会的工作。

2、董事会作为公司法人代表全权负责公司,具体委托经理人员负责日常经营管理事务,并有对经理人员进行监督的责任和确定对经理人员的激励的权利;但是,董事会最终要对股东负责。

3、经理人员实际上是董事会的下属机构,是公司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负责执行董事会的决策,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但经理人员只有在董事会授权的范围行使职权。经理人员直接对董事会负责。

4、监事会主要职责是监督董事会及经理人员的业务,以加强对股东权利的保护

三者形成公司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和制约、共同协调工作的公司组织机构体系。

3、公司党委制度的改革

管理人员无论是否党员只要有能力就可以担任从高级管理人员到一般管理人员的任何职务。公司党

委可设可不设,如果设立则应明确党委的活动范围。它只能像企业工会那样有一定的建议权,严禁

党委及负责人干涉正常的经营活动。

4、国有公司管理层的选聘

在国家主管机构直接控股的大型国有公司实行管理人员国家化是必然的,这也有利于实现国家

对企业的控制,但在大部分下级国有公司中建议在经理人员一级中废除公务员制度,保留董事监事

人员部分由国家派出的方式,以实现国家对企业信息掌握。经理人员与民营企业一样完全向社会公

开招聘,能上能下。并建立一整套对招聘人员的考核方法,保证招聘的公开透明度。同时也能选择

到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管理人才。

二、国有企业公司改制应当注意的问题

1、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大部分是指国有企业资产。改革开放后,经过数次企业政策调整,以及国企自身发展变化,国有资产流失显得尤其突出。

2、国企领导待遇标准不完善。领导特权现象普遍。国企公司制改革后,许多国企实行国企老总年薪制,少的几万多的上百万。在办公用具配置方面,有的国企领导用奢华来形容一点不为过。还有各种出差费、接待费等由于没有一个限制企业承担的此类费用非常沉重。

3、国企在公司改革中,监督机制失灵。企业的监事往往由任命董事的机关派出,同样受一个上级领导监督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公司法规定的职工监事由于非专职且其监督对象又是自己的上级也不太合理。导致公司法规定的监事制度失灵,企业领导为所欲为。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是一个需要大量细致繁琐工作的过程,我们是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公司制度的改革,必然会经历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但只要我们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国有公司制改造必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赵涛 《股份制-----现代企业的重要形式》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7年年出版

2、作者: 于潜 姜晓薇《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出版日期:1995年1月第1版

3、作者: 张东新 连艳萍《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与公司制建立操作指南》出版日期:1998年8月第1版

第三篇:加快区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加快区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贯彻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辽委办发〔2017〕29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办发〔2017〕115号)精神和《大连市体制创新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加快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工作的通知》(大体创字〔2017〕1号)、《大连市体制创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工作的通知》(大体创办字〔2018〕10号)要求,结合新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全面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公司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区属国有企业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全部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二、工作内容

1.按照省市有关要求,新区已于2017年底对区属一级企业

— 1 — 进行了清查梳理。企业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对自辖的区属全民所有制企业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政策要求实施改革,于2018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一级企业公司制改革工作,将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不含金融、文化企业以及“壳企业”和正在事转企的企业)。

2.按照“一企一策”原则,部分区属全民所有制企业拟进行混合所有制或其他形式改制的,可以按照国家、省市企业改制政策及新区企业改制工作流程操作,争取在2018年底前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

3.对新区其它二级及二级以下区属国有企业采取分类推进的方式进行改革。各企业主管部门要根据下属企业具体情况,可以参加本次企业公司制改建,也可采取重组、出售、改造和兼并等多种改制形式,按照国家、省市企业改制政策及新区企业改制工作流程,争取一至两年内全面完成改制工作。

三、规范操作

1.制定改制方案。各企业主管部门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改制方案,明确改制方式、产权关系、股权结构、债权债务处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安排、职工安置、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事项,并按照有关规定起草或制(修)订公司章程。

2.确定注册资本。对于2018年6月30日前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全资子公司,可以上一经审计的— 2 — 净资产值作为工商变更登记时确定注册资本的依据,待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认缴期限届满前进行资产评估;如企业没有上审计报告的,由企业主管部门负责抽取有资质中介机构实施清产核资与财务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如企业净资产值小于原注册资本金时,应以原注册资本金为基础确定,不足的部分由企业主管部门出资,企业认缴出资。工作程序:进入改制程序、制定改制方案、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意见、报批、工商变更登记。

3.改制为股权多元化的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履行进入改制程序、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制定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意见、报批、进场交易等各项程序,并以资产评估值作为认缴出资或作价的依据。

四、政策支持

对于2018年6月30日前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全资子公司的,按照下列政策执行:

(一)划拨土地、房产的处置。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实行授权经营或具有国家授权投资机构资格的企业,其原有划拨土地可采取国家作价出资(入股)或授权经营方式处置。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全资子公司,其原有划拨土地可按照有关规定保留划拨土地性质。改制企业符合土地收购储备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条件的土地,按规定优先纳入土地收购储备计划,优先安排出让,简化审批手续。同时,对改制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土地、房产,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

— 3 — 的原则,按现状审验后,补办相关手续,并由集团公司提出登记申请,不动产登记机构按规定予以发放(更换)不动产权证。

(二)税收优惠支持。公司制改制企业按国家税法和相关政策规定享受改制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兼并重组、土地变更登记和国有资产无偿划转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

(三)工商登记变更。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全资子公司,母公司可先行改制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其所属子企业或事业单位要限期完成改制或转企。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股权多元化企业,应先将其所属子企业或事业单位改制或转企,再完成母公司改制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

(四)资质资格承继。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全资子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其经营过程中获得的各种专业或特殊资质证照由改制后企业承继。改制企业应在工商变更登记后1个月内到有关部门办理变更企业名称等资质证照记载事项。

公司制改建企业不改变职工身份,不涉及职工安置。改制后企业,如需重新确定出资人的,由新区管委会授权相应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做好组织推进工作。国有企业改革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此次公司制改革工作涉及企业数量较多,情况较为复杂,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企业改革工— 4 — 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积极推进。

2.强化监督,严格依法依规操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改制工作要严格按照本方案及相关改制工作要求实施,新区企业改制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分工负责组织指导推进。各企业主管部门作为责任主体牵头组织实施下属企业的改革工作,确保精心组织,按时完成。

3.区属集体企业参照执行。街办、村办企业不执行本方案,按原有改制工作流程实施。

第四篇:我国国有企业激励机制改革研究

一、我国国有 企业 激励机制中存在的 问题

1.激励不足

激励不足是 目前 国有企业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建立 现代 企业制度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物质货币性激励方面即工资、薪金等,在事实上仍然是“一刀切”。一刀切说明收入分配上的大锅饭仍然存在,使得个人收益没有和工作绩效挂钩相结合,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搭便车”现象在国有企业中有了存活的“沃土”。

除了物质激励外,精神激励作为辅助手段,也是不可或缺,它即是对业绩的评价,也是对管理者本人的肯定。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东方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人们对荣誉都给予高度的重视,许多人把荣誉等看得比实际的物质奖励更重,因此,精神激励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在现实中,各种荣誉的授予面较窄,存在严重的论资排辈和“轮流做庄”现象,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存在“黑箱操作”,使激励效果受到 影响。

2.激励形式单一

激励的形式包括有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成就激励、成长激励和文化激励等等。但是在我国大部分的国有企业中,激励的形式往往只有两种即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其中,物质激励还是以几十年前分配 经济 条件下的奖金或者奖品为主,没有能和现代市场经济相结合,发展 例如股权分配等新的物质激励形式;精神激励也只是形式上的,在有的企业中所谓的精神激励干脆只是一纸奖状,对员工根本没有任何激励作用。

3.反馈机制滞后,评价机制不公

只有当员工的某一行为之后立刻得到应有的奖励,那么对他所起到的激励作用才是最大的,最有效的。但是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还是采用奖励,季度奖励的办法,由于对行为的反馈滞后而丧失了最佳的激励时间。

评价机制的不公平也在很多程度上阻碍了激励机制发挥其作用。我国国有企业因为国家体制以及“大锅饭”的影响,其评价体制大部分都可以说是形同虚设的。纵向上和外资企业、三资企业比缺乏竞争性,横向上国有企业职工工资基本相同,员工通过比较认为自己的付出和收益不成比例,就会感到强烈的不公平,从而挫伤工作积极性。

4.国有企业用人制度僵化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一直沿用分配经济模式下的用人模式,即国企领导人论资排辈而不是以才用人,领导人能上不能下,用人采用指定方式而不是应聘制度,从而导致管理者在其位不谋其职,缺乏紧迫感、压力和上进心,混日子的现象在部分管理者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整个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二、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现存激励机制的改革

1.改革国有企业的用人制度

(1)实行轮岗制

对人员实行轮岗制,就是指员工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职务的调换,以此来保持员工对工作的敏感和创造性。首先轮岗制能帮助员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对于个人能否胜任某个岗位光看个人履历和各类证书是不够的,关键看的是实践能力,轮岗制恰恰能提供这样的机会,使员工找到最感兴趣和最合适的岗位。其次,轮岗制能使各个管理者和管理部门增强理解和沟通。我国国企管理者长期从事某种单一部门的工作,各部门间职责不明确,也缺乏良好的沟通理解,造成搭便车、扯皮现象屡见不鲜,轮岗制能使干部在不同部门间横向移动,开阔眼见,扩大知识面,并与各部门的同事广泛交往接触,对企业业务有全面了解和全局性认识,还能使各个部门明确各自的职责,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最后,轮岗制有利于破除“能上不能下,能升不能降”的错误观点。在轮岗制中,所有的下级干部都是上级职务的潜在接班人,能否晋升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工作成绩和能力水平,因此企业的职工都能埋头努力工作,竭力争取好成绩,以便在常时间的晋升竞争中取胜,也使企业“内定接班人” 现象消失。

第五篇: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法律问题

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法律问题

河南文丰律师事务所王登巍

一、国有企业的范围

语境不同范围不同,但在国资监管层面尤其资产处置和产权转让层面包括了:国有独资(法定性),国有全资(包括全民所有制),国有控股。法律管制不同。

二、国有企业对外投资行为管制的123

1、保值增值是底限:任期责任审计,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

2、程序和实体双重审查:

3、合法合规合理三个评价标准:公有性(国有和集体)与公共性(资本市场)。

(1)违背法律文件是违法甚至涉嫌犯罪,违背规范性文件、政策性文件是违规(2)业务主管部门(与国资监管的并行)报批报备的违反;目标公司的增资或股权收购价格确定(净资产而非PE法)(3)单方股东提供借款(某城中村改造项目);非对称增资的净资产确定(审计还是评估,某医药项目)。对合理性的违反可能也是涉嫌犯罪的线索(某光电公司增资项目),或者构成资本市场的实质性障碍(如党的纪律文件)。

三、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路径和形式

1、股权投资

并购:收购股权,吸收合并,换股;评估,交易行为;尽调,涉税(先分红 后交易)。

增资:溢价功能、利益封闭功能;评估,非交易;不涉税但尽调;等比例、非等比例。【某合资项目的增资、收购、关联交易路径的简化】

新设:非交易,无实物不评估。债权债务的屏蔽。【某仓储项目,合作开发变实物出资】【某两路一桥项目,新设项目公司实现轻资产】

股权出资的价值:

资本的再资本化(用股权出资是报表直接放大,不同于对股权增资的收益间接放大);节约现金流实现重组和架构搭建【兄弟公司变母子公司,母子、兄弟公司之间再重组,以及非关联企业的任意关联化,某保税项目】;产权交易变非货币投资【从交易中心到工商局,平顶山某国有企业的资产保全】;可用于投资前的内部重组【某石化项目】;税收利益(一般是5年分摊,国有企业为了上市重组免税)。

2、债权投资:借款,委贷,名股实债【回购的问题:单方减资】。

3、其他投资:基金份额【LP】,金融产品。

四、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程序管控

1、内部程序

公司法下一般程序:董事会,股东会。公司控制权的问题。

三重一大特殊程序:201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

2、外部程序

国资监管程序:报批、报备(事前、事后)、核准。批准主体包括国资监管机构和人民政府。行业监管程序:按权限。

其他一般性企业监管程序:发改委、商务、外汇„„

3、准外部程序

集团管控程序。委派董监高的履职管控【事先报告,事后报备】。

4、法律程序与国资监管程序的关系:【某一级开发项目的控制权之争】国有及国有控股均应属于国资监管的范畴,特别法与普通法的关系,如国有资产处置程序、三重一大程序、经济责任审计、对外再投资的管控等。如国有独资和控股的未经批准董事长不得担任总经理,重要的国有控股重大事项报经人民政府批准,国有控股企业改为非国有控股公司的属于改制等。

国有控股企业中提出(委派人员)、推荐(董事长、副董事长、监事会主席)、建议(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人选)的区别,董监高的五年(造成国资重大损失被免职的)及终身禁入(特别重大损失或贪腐犯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刑的)制度。

5、投资效力与违规投资的关系:法律和行政法规中的强行性效力性规范才导致无效,否则民商事行为有效,但不影响追究国资监管责任甚至是刑事犯罪的责任,但投资行为本身是犯罪的除外。【某集团的房地产合作项目,代持股权、连环交易】

五、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流程及风险管控

除了国家的一般性规定外,更多的是要遵循河南省的特别性规定:

作废:《河南省省属企业重大投资事项备案程序(试行)》豫国资文【2005】162号;2011年1月,省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管企业投资管理工作的通知》。

1、《河南省省管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2、2015年3月5日,省国资委《关于加强企业国有产权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3、2015年3月10日,省国资委《关于完善省管企业股权类投资项目备案程序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一)投资原则

严格执行企业投资管理制度和决策程序(报国资委备案);三级及以下子企业不得进行产权收购和股权投资,确需投资的须报省国资委同意。

禁止投资范围:与信誉不佳、资产质量差或明显缺乏投资能力的企业合资合作,向产权不清、存在重大或有负债风险的企业投资,向本企业及子企业董监高及其近亲属所有或实际控制的企业投资或合资,向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子企业增资或注资、注股(经国资委批准除外)。

限制或控制投资范围:非金融类企业审慎对证券、信托、保险、期货、基金等金融产品及衍生品;控制非主业、非生产经营性和计划外投资。

(二)立项

1、可研:3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项目,委托资质工程设计咨询单位编制。重大和境外项目应招标选定可研编制单位。

2、投资分析:产权收购和股权投资项目编制投资分析报告,产权收购还应有尽职调查报告(内外均可)。

2、论证:3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应进行专家论证。

3、法律意见书:产权收购、合资合作、境外投资项目,必须有法律意见书(内外均可)。

4、决策:董事会决议,监事会列席。(三重一大)

(三)评估:

范围:涉及企业产权变动,涉及非国有的交易,涉及非货币资产。

《企业国有资产法》:国有全资及国有控股企业合并、分立、改制、转让重大财产、以非货币财产对外投资,清算或者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规定应当评估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

第三条 国有资产占有单位(以下简称占有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资产评估:

(一)资产拍卖、转让;

(二)企业兼并、出售、联营、股份经营;

(三)与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开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或者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四)企业清算;

(五)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国务院国资委《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2005)12号令: 第六条 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对相关资产进行评估:

(一)整体或者部分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二)以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

(三)合并、分立、破产、解散;

(四)非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股权比例变动;

(五)产权转让;

(六)资产转让、置换;

(七)整体资产或者部分资产租赁给非国有单位;

(八)以非货币资产偿还债务;

(九)资产涉讼;

(十)收购非国有单位的资产;

(十一)接受非国有单位以非货币资产出资;

(十二)接受非国有单位以非货币资产抵债;

(十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事项。

第七条 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不对相关国有资产进行评估:

(一)经各级人民政府或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对企业整体或者部分资产实施无偿划转;

(二)国有独资企业与其下属独资企业(事业单位)之间或其下属独资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合并、资产(产权)置换和无偿划转。第八条 企业发生第六条所列行为的,应当由其产权持有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四)评估的核准和备案

1、政府批的是核准,其他属于备案。

第四条 企业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

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经济行为的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分别由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核准。

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经济行为的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备案;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所出资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批准经济行为的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由中央企业负责备案。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所出资企业的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管理工作的职责分工,由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自行规定。

2、核准两环节:评估前报告,评估后核准。

第十二条 凡需经核准的资产评估项目,企业在资产评估前应当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下列有关事项:

(一)相关经济行为批准情况;

(二)评估基准日的选择情况;

(三)资产评估范围的确定情况;

(四)选择资产评估机构的条件、范围、程序及拟选定机构的资质、专业特长情况;

(五)资产评估的时间进度安排情况。

第十四条 资产评估项目的核准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企业收到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后应当逐级上报初审,经初审同意后,自评估基准日起8个月内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提出核准申请;

(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收到核准申请后,对符合核准要求的,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审核,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评估报告的核准;对不符合核准要求的,予以退回。

3、备案只是事后:

第十七条 资产评估项目的备案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企业收到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后,将备案材料逐级报送给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其所出资企业,自评估基准日起9个月内提出备案申请;

(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所出资企业收到备案材料后,对材料齐全的,在20个工作日内办理备案手续,必要时可组织有关专家参与备案评审。

河南的规定(2015-19号文):国资委批准的事项,国资委备案;一级企业及其子企业批准的事项,由一级企业备案。

4、核准和备案的效力:第二十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下达的资产评估项目核准文件和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所出资企业备案的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是企业办理产权登记、股权设置和产权转让等相关手续的必备文件。第二十一条 经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使用有效期为自评估基准日起1年【交易环节设计和期限的把握】。第二十二条 企业进行与资产评估相应的经济行为时,应当以经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为作价参考依据;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原经济行为批准机构同意后方可继续交易。【立法本意的交易公允,作为相对方时超出评估结果时也应当经过批准】

5、河南省的公示要求

《河南省省属企业国有资产评估行为规范》,将评估结果主要内容包括评估前后的资产、负债、净资产价值等公示不少于10天。

6、特殊估价方法的操作障碍:PE法,流量法等。

(五)项目的备案

范围(2015-21号文):对外产权收购,参与其他企业的增资扩股;与其他企业合资合作。一次备案改为两次备案:资产评估备案和项目备案。流程:

1、投资项目请示;

2、批准后出具启动前期工作的意见;

3、前期工作:投资分析报告,尽职调查及报告;审计和资产评估(结果备案);拟订协议文本草案;拟定交易价格;法律意见(内部法务外部律所均可);专家论证意见(外部专家三分之二以上,不含关联方);董事会决策(重大项目不得传签代替现场董事会,否则应决议中说明理由);

4、项目备案,出具备案意见后方可进行实质性投资或签署有约束力文件。备案除外:省管企业为优化资源配置进行的内部收购,决策后实施。

事前备案:不涉及资产评估的股权类投资项目;省管企业1亿元以上或超过上年净资产10%以上的固定资产类投资;事前报国资委备案。

备案后还需批准:境外投资项目备案后报省政府同意后实施。

(六)投资计划备案

未列入计划的投资项目投资项目,无论何种项目均需要备案。

(七)中间报告及后评价备案、报告

六、关于私募基金

1、什么是基金

私募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境内,以非公开方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的投资基金”,投资于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或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则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2、为什么设立基金

各方资源的对接需要、利益分配特殊性需要(如公司制的局限、外商投资合伙的便利);投资规划的需要:投资主体规划(谁可以做主体、哪一级管控)、投资分类(产业分类、控股与参股分类)规划;投资平台规划。

国有属性的改变:募资通道;国有退出的简易性:退伙不是产权转让。

3、设立什么基金:种类及分类价值

(1)法定分类:私募证券基金(公开交易市场),私募股权基金(非公开交易市场),特定商品的私募基金(红酒、艺术品等),创业投资基金。监管定位和监管程度不同。(2)业务分类:

业务方向:产业基金,并购基金,引导基金,创投基金,双创基金等,【光大新产业基金、郑州市产业引导基金】

业务阶段:天使,种子,初创,发展,PRE-IPO。

(3)组织形态分类:公司制(局限性),有限合伙制(不是法人),契约制(信托、资管计划等,不是企业)。

身份不同,权利属性(政治权利、经济权利)不同,控制力不同,杠杆程度不同。

3、有限合伙PE的1:99意味着什么

(1)有才人找有财人:能找到钱(区别于一般经营主体),不仅仅有钱(募、投、管、退,区别于金融机构)。

(2)杠杆功能:募是起点,没有募资的基金不是真基金。(3)资本放大功能:管是核心,管不好钱的基金不是好基金

4、国有单位做不做GP(1)谁不能做GP:

《合伙企业法》第三条规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

(2)GP无限责任的“伪”命题

(3)做GP的股东:2+20%的分享,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共享,现金流与浮盈的共荣。【某市的某基金,某投资平台的双创基金,个人建议的架构】

5、私募的合法合规性:对象特定化是根本是第一圈,对象的合格 化是限制是第二圈,手段的封闭性是表现。

下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法律问题研究(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法律问题研究(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有企业改制法律问题分析

    一、主体 二、对象 三、方法 1、资产转让拍卖 2、营业转让 分拆 3、不分存量分增量 4、 5、 6、 ,产权转让, 程序性要求 1、清算评估债权债务清理,资产清单,会计帐簿,股东会议记......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投资设立公司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

    对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投资新设公司相关问题的法律研究 一、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定义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第七条的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研究综述5篇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研究综述摘要:产权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解决的难题。本文则对众多学者关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演......

    企业会计监督体系论文:浅谈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时期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

    企业会计监督体系论文:浅谈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时期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时期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国有企业会计监督面临的问题;其次,从国有企......

    婚约法律问题研究

    婚约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笔者认为需要对婚姻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如今在法律不保护婚姻和婚约不会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的状况下,如何解决婚约问题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

    浅析国有企业改制的几个法律问题(5篇)

    国有产权公开上市挂牌交易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广东智洋律师事务所 谢俊林 内容摘要:本文对国有企业以产权上市挂牌交易方式进行改制所出现的资产评估、债权债务承继、职工安置......

    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研究(合集五篇)

    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研究 作者:中央党校第30期中青一班一支部第二课题组 2011年05月30日来源:学习时报[2011-05-30] 浏览次数:0 文字大小:【大】 【中】 【小】写给......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研究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______行政管理(专)______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 目: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