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区别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区别
【皇家园林的兴造特点】
1.规模宏大
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与经济上的雄厚财力,占据大片土地面积营造园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所可比拟。中国最早皇家园林灵囿,方圆35千米,秦汉的上林苑,广150余千米。隋朝的洛阳西苑,周100千米,其内为海,周5千米。唐朝长安宫城北面的禁苑,南北16.5千米,东西13.5千米。北宋徽宗时的东京艮岳,是在人造山系——万岁山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山周十余里”,北则俯瞰,有“长波远岸,弥十余里”的景龙江。元代大都西御苑太液池,“广可五六里,加飞桥于海中,起瀛洲之殿,绕以石城”,明代在此基础上,扩建成南海、北海、中海。清代所建避暑山庄,其围墙周长10千米,内有564公顷的湖光山色;圆明园占地200多公顷,长春、万春二园150多公顷;最晚建成的颐和园,占地约287公顷。显而易见,皇家园林的规模是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所望尘莫及的。而且其规模大小,基本上与历史的向后延续成反比。皇家园林数量的多寡、规模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朝代国力的兴衰。
2.园址选择自由
皇家园林既可以包络原山真湖,如清代避暑山庄,其西北部的山是自然真山,东南的湖景是天然塞湖改造而成;亦可叠砌开凿,宛若天然的山峦湖海,如宋代的艮岳,清代的清漪园(北部山景系人工堆叠而成)。总之凡是皇家看中的地域,皆可构造为皇家园林。
3.建筑富丽
秦始皇所建阿房宫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汉代未央宫“宫馆复道,兴作日繁”,到清代更增加园内建筑的数量和类型,凭借皇家手中所掌握的雄厚财力,加重园内的建筑分量,突出建筑的形式美因素,作为体现皇家气派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从而将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推倒了无与伦比的高度,论其体态,雍容华贵;论其色彩,金碧辉煌,充分体现浓郁的华丽高贵的宫廷色彩。
4.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
在古代凡是与帝王有直接关系的宫殿、坛庙、陵寝,莫不利用其布局和形象来体现皇权至尊的观念。皇家园林作为其中一项重要营建,也概莫能外。到了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皇权的扩大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在当时所修建的皇家园林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其皇权的象征寓意,比以往范围更广泛,内容更驳杂。例如圆明园后湖的九岛环列,象征禹贡九州;东面的福海象征东海;西北角上的全园最高土山“紫碧山房”,象征昆仑山,整个园林布局象征全国版图,从而表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权寓意。
5.全面吸取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北方园林模仿江南,早在明代中叶已见端倪。北京西北郊海淀镇一带,湖泊罗布,泉眼特多,官僚贵戚们纷纷在这里买地造园,其中不少即有意识的模仿江南水乡的园林风貌。这种风气自然也影响到了皇家的造园。康熙年间,江南著名造园家张然奉诏为西苑的瀛台、玉泉山静明园堆叠假山,稍后又与江南画家叶洮共同主持畅春园的规划设计,江南造园技艺开始引入皇家园林,而对江南造园技艺更完全、更广泛的吸收,则是乾隆时期,乾隆在位60余年,六下江南,由于他“艳羡江南,乘兴南游”,凡他所中意的园林,均命随行画师摹绘成粉本,作为皇家建园的参考,从而促成了自康熙以来皇家造园之摹拟江南、效法江南的高潮,他们把北方和南方、皇家与民间的造园艺术来一个大融汇,使其造园技艺达到了前所未见的广度和深度。
私家园林的特点
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
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
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
3.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
4.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
中国园林主要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种,两汉时以前者为主,成就高于后者;唐宋以后私家园林的水平渐高;到了清代,皇园转而要向私园学习了。它们虽具有共通的艺术性格,但私家园林更多体现了文人学士的审美心态,现存者以江南地区成就更高,其风格清新秀雅,手法更为精妙;皇家园林主要在华北发展,现存者以北京一带最集中,规模巨大,风格华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比较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大类型,二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都是人工营造出来的山水环境,在功能上都是游乐、休息的场所,但是因主人生活内容的差别和对园林要求的不同,在功能上也有差异。私家园林多附属于住宅,所以在园林中必然包括有主人居住、待客、读书、游乐等功能。而在皇家园林,除了有这些功能以外,往往还有供帝王祭祖、拜佛的寺庙部分;在离宫型园林中,因为帝王久住其中,所以又增加了供帝王上朝听政的宫廷部分。另外,同为游乐部分,皇家园林里的大戏楼、买卖街、观看放焰火的亭台、供耕种的田地、植桑养蚕等部分是私家园林不大有的。
在园林的规划布局与造景手段上,二者都采用模拟象征等手段,在有限的范围内经营出具有自然山水形态的园林环境。但是由于园林占地大小的差别和二者追求园林意境的不同,其景观效果也各不相同。私家园林大的几公顷,小的几十亩,有的甚至只有几亩地,通常采取小中见大的手段,道路求曲折,景点求隐蔽,充分利用假山、空廊、小墙分隔出多变的空间,大至一轩一亭,小至一石一竹皆可成景,以便在微观中体验宏观的意境。
但皇家园林则不同,除了宫城内部的御园,面积至少在几十公顷以上,西苑约110公顷,清漪园290公顷,圆明园350公顷,避暑山庄564公顷,在这样大的范围内营造环境需用大手笔,有的利用已有的真山真水,有的大规模挖湖堆土筑堤,创造出具有不同特征的大景区。在这里,皇家园林与多数私家园林表现出的那种自然、雅致、淡泊的意境不同,景观多开阔而畅朗,建筑多宏伟,充分体现出皇家园林的雍容大度。
在上面介绍的皇家园林里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有不少景点模仿江南名胜或者某一处著名私家园林而建。作为皇家建筑,它吸取或采用各地的建筑技艺并不足怪,因为皇家建筑必然要集中全国最好的技术和人才来为它服务,博取众家之长。明永乐皇帝为建造紫禁城曾征集10万工匠,其中就包括许多南方召来的能工巧匠;清朝廷在紫禁城中专门设立造办处,负责宫殿的装修、制作家具和御用品,其中也有不少技艺精湛的各地工匠。园林自然也是如此。康熙在北京西北郊建造清廷的第一座皇家园林畅春园时,就有江南山水画家叶洮参加规划,江南叠山名家张然主持园内的叠山工程。正是通过这些匠师,江南一带的建筑与造园技艺传至北方,并与北方技艺相互融合。但是在皇家园林里出现完整地模仿江南某一园林景点,就不是普通工匠所能做到的了,这需要了解园主或园林规划者的刻意追求。在这方面,不能不看到清朝康熙与乾隆这两位酷爱园林艺术的皇帝的作用。尤其是乾隆,正是在这位皇帝主持圆明园、避暑山庄增建、扩建工程时,出现了大批模仿杭州和苏州名胜、名园的景点,也正是在他主持兴建的清漪园中,出现了模仿无锡寄畅园的谐趣园。皇家园林与皇家宫殿建筑一样,正因为它们有条件吸取融合全国各地的精湛技艺,征召多方面的能工巧匠,才能创造出高水平的作品,在技术和艺术上达到一个时代的高峰。
第二篇:论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
论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
摘要: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关键词:皇家园林、苏州园林
(一)建筑的概念
建筑是人们用土、石、木、钢、玻璃、芦苇、塑料、冰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造的构筑物。建筑的本身不是目的,建筑的目的是获得建筑所形成的“空间”。广义上来讲,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在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的范畴里,建筑是指兴建建筑物或发展基建的过程。要成功地完成每个建筑项目,有效的计划是必需的,无论设计以致完成整个建筑项目都需要充分考虑到整个建筑项目可能会带来的环境冲击、建立建筑日程安排表、财政上的安排、建筑安全、建筑材料的运输和运用、工程上的延误、准备投标文件等等。
(二)中国传统园林的整体概述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具体来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是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的:
1、构架山水。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大自然怀有特殊的盛情,尤其是对山环水抱构成的生存环境更为热爱,山与水在风水理论中被认为是阴阳两极的结合。而孔子曾指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而把山水与人的品格结合起来。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背景孕育出的山水观对中国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难怪中国人如此狂热地在自然的山水
中营造园林,或是在都市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
2、模拟仙境。
3、移天缩地。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内涵。清代圆明园中的九州清虽则是将中国大地的版图凝聚在一个小小的山水单元之中来体现普天之下莫非壬土的思想。
4、诗情画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山水画深刻表达了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因此,山水诗和山水画的意境就成了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目标之一。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所建草堂则倾心于仰观山,俯听泉,旁魄竹树云石的意境。在园林中,这种诗情画意还尤以刻石的方式表现出来,起到了点景的作用,书法艺术与园林也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园林不可或缺的部分。
5、形式独特。中国传统园林在布局上看似并不强调明显的、对称性的轴线关系,而实际上却表现出精巧的平衡,对称意识和强烈的整体惑。在这种自然式园林中,仿照自然的山水水势,永恒、奇特的建筑造型与结构,多彩多姿的树木花草,弯弯曲曲的园路,组成了一系列交织了人的情感与梦想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园林空间。
6、造园手法高超。中国古代造园师在园林创作活动中,首要的工作是相地,即结合风水理论,分析园址内外的有利、不利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上立意,即所谓的的构思,确定要表现的主题及内容,因境而成景。接下来就是运用惜景、障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对造园四要素进行合理布局、组织空间序列,最后对细节进行细致推敲。此时造园师要巧妙处理山体的形态、走向、坡度、凸凹虚实的变化,主峰、次峰的位置,水池的大小形状及组合方式,岛堤、桥的运用,建筑单体的造型及群体的造型和组合方式,园林植物的种类与种植方式,园路的走向及用材等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当然,一个好的园子还会有一个好的名字;要有几副佳联传世。懦家学者向来是讲究“微言大意”的,一个好的名字可以意味深长,品尝不尽。如苏州网园,所谓 “网师”乃渔父之别称,而渔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既有隐居山林的含义,又有高明政治家的含义。住联点景抒情使眼前的景与心中的情溶为一体,园林更加魅力穷的。
(三)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的不同
(1)皇家园林的特点是:l,规模都很大,气势雄伟,以真山真水做 造园要素;2,景点更多,景区范围更大,景观也更丰富,博采众家之长,荟萃天下美景于一地。3,功能内容和活动规模都比私家园林丰富和盛大得多,它是宫殿和苑囿相结合的帝王宫苑,皇帝除在园内游乐外,还可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召见大臣等;4,风格侧重富丽华采,色彩鲜艳强烈,尽显雍容华贵,一片皇家气象。
例:著名的颐和园。颐和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外,距京城约15公里。这座巨大的园林占地293公顷,水域面积(昆明湖)占全园的3/4。湖四周有各种建筑。湖中有岛,由十七孔桥与岸相连。湖的西部有仿杭州西湖的西堤,堤上有六座造型优美的石桥。与昆明湖相对应的是著名的的万寿山,山水相连,自成一色。万寿山的前山正中,是一组庞大的建筑群,自山顶的智慧海往下为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一条中轴线,山下便是有“世界第一廊”之称的“长廊”。长廊之前即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昆明湖的东北面是一组富丽堂皇的建筑群:乐寿堂、德和园,仁寿殿、玉澜堂等,是帝王们勤政、居住的地方。万寿山后山与前山的景色迥然不同。前山的风格是宏伟气派,而后山则是幽静清闲。后山景区原来是庙宇林立,建筑富丽堂皇。现在颐和园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园林之一。
(2)而江南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风格迥然不同,是私人住宅和花园的结合,面积较小,但布局灵活紧凑,以达到“园中有园,小中见大”的效果。游览者不管站在何处,看到的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建筑精巧秀丽,色调素雅,一般是灰色屋瓦,白色墙壁,褐色的门窗,不施彩绘,常有精致的砖木雕刻作装饰,显得朴素清雅,玲珑精致;有独特的叠石造山手法,园林中往往用奇形怪状的石头堆叠众多假山,给人峰峦回抱、洞壑幽深的感觉;富有江南水乡特色,“以水取胜”,明媚秀丽。
例:著名的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南方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园林中以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为著名,被誉为苏州四大古代
名园。从总体上说,它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造园图景摹仿自然:以自然山水为主题,因地制宜地利用人工去仿造自然景致,沿阜垒山,洼地建池,巧建亭榭,点缀树木,讲求诗情画意。二是造园注重淡雅幽静:造园图景小中见大,内外借景,画中有画,布局自然,秀丽庄重。三是建园突出民族风格:园中的古代建筑用绘画、书法、诗文等艺术手法将其综合在一起,景中有诗,诗中有画,为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结晶。
(四)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的相同点
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等这些建筑都将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庭院、廊桥及楹联匾额等精巧布,使得山石流水处处生情,意境无穷。大致都体现了中国的治世境界、神仙境界和自然境。园林总体布局、组合合乎自然,与自然相融。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都合乎自然规律。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发展是相互影响一脉相承的。他们都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高峰和杰出代表,他们其中深深地蕴涵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美学思想,同时他们也都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个人发展的和谐现代的观点。
(五)中国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风格不同的原因
(1)服务对象不同:北方皇家苑囿是为封建帝王服务的,江南园林则属于私家园林,园的主人不同,各自的要求不尽相同;
(2)规模及所处外部环境不同:北方皇家苑囿规模大,占地广,多处于自然风景优美的山林、湖泊地区,江南私家园林规模小,多处于市井之内;
(3)气候条件不同:北方气候寒冷、干燥,江南则较温暖、湿润。它们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平面布局、建筑外观、空间处理、尺度大小以及色彩处理等五个方面。
第三篇: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异同
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异同
摘要: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大主要流派,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本文主要阐述了对两者的规模、特点、功能、园内建筑和园林整体布局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两者的异同点。
关键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园内建筑、整体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其中,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两大主要流派, 二者间具有一定相似性,同时各自又在规模、布局、选材及对构景要素的处理上自成体系, 形成差异化的园林风格。
相似性: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均是由六大要素构成: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与刻石。在不同的园林中,所有建筑的形、神都与天地等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之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差异性:
规模:
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皇家园林园主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决定了其园林的规模和档次。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与经济上的雄厚财力,占据大片土地面积营造园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所可比拟。清代所建圆明园占地200多公顷,长春、万春二园150多公顷;最晚建成的颐和园,占地约287公顷。显而易见,皇家园林的规模是私家园林所望尘莫及的。
私家园林——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创造能力,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留园占地三十余亩。
特点:
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
私家园林:规模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出淡雅素净的色彩。
功能:
私家园林:多附属于住宅,有主人居住、待客、读书、游乐等功能。皇家园林:除了具有私家园林的功能外,往往还有供帝王祭祖、拜佛的功能;在离宫型的园林中,因帝王久住其中,所以又增加了供帝王上朝听政的功能。
园内建筑: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建筑多为宫式,严肃而堂皇壮丽。除了早期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部分皇家园林建筑外,大多用灰瓦卷棚顶,斗拱尺度和出檐深度较小,侧脚和梁、柱的比例加大,屋顶呈现平缓的曲线,墙体厚重,各种雕饰中图案严谨、体形粗壮。所有的这些形成了皇家园林建筑庄重沉稳的形象特征。此外,雍容华贵的体态,金碧辉煌的色彩,也充分体现浓郁的、华丽高贵的宫廷色彩。再者,皇家园林中众多的园林建筑小品,如牌楼、华表、石狮等,它们对园林建筑整体风格的形成起着补充作用。
私家园林:活泼而典雅、玲珑空透,在建筑的外观上讲究线条的曲折、流畅、轻盈,结构上一般用穿斗式或穿斗式与台梁式的混合结构,建筑的外墙一般较薄;厅堂内部根据使用功能不同,用隔扇、屏风等自由分隔;而厅堂顶部的天花都做成各种形式的“轩”,秀美而富于变化。房屋外部的木制部分用褐、墨等颜色与白墙灰瓦相结合,色彩淡雅宁静,给人以空灵、飘逸的感觉,极易与自然的山水相协调。另外,园中主体建筑、景物紧凑多变,用墙、垣、漏窗、走廊等划分空间,大小空间主次分明、疏密相间、相互对比,构成有节奏的变化,它们常用多条观赏路线联系起来,道路迂回蜿蜒,主要道路上往往建有曲折的走廊,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大多采用不规则状,用桥、岛等使水面相互渗透,构成深邃的趣味。
整体布局: 皇家园林: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形成的传统思想。在皇家园林中,这种礼制思想直接导致了“园中园”格局的形成,所以在皇家园林中我们既可看到玲珑秀美的江南私园,又可见到别具风韵的民族建筑,甚至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的“西洋景”。各种园林流派和造园思想在这里汇聚和积淀,从而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皇家园林体系。另外在建筑布局上,皇家园林出于整体宏大气势的考虑,需要安排一些体量巨大的单体建筑和组合丰富的建筑群。在布局中将比较明确的中轴对称关系或主次分明的多重轴线关系带入到原本强调因山就势、巧若天成的造园理论中来。如以宏大的佛香阁及其主轴线控制全景的颐和园,就突显了“皇权至尊、天子威仪”的礼制思想。(以颐和园为例)
1、效法自然的布局。
园林整体的景色以自然山水为主并顺其自然,以曲为美。湖山结合,是颐和园的一大特点。高达五十八米的万寿山位于广阔的昆明湖北岸,好像一座翠屏峙立在北面。清澈的湖水好像一面镜子,把万寿山映衬得分外秀丽。湖山景色密切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古代的造园艺术家和工匠们,在设计和建造这座园林的时候,充分利用了这一湖山相连的优越自然条件,适当地布置园林建筑和风景点。如抱山环湖的长廊和石栏,把湖和山明显地分离而又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伸入湖中的知春亭,临湖映水的什景花窗,建造在湖边山麓的石舫等等,都巧妙的把湖山结合在一起。
2、对比鲜明的布局。
鲜明的对比手法,是颐和园园林布局的另一大特点。在颐和园中,不仅可以看到有建筑壮丽、金碧辉煌的前山,还可以看到建筑荫蔽、风景幽静的后山;不仅可以俯瞰浩荡的昆明湖,还可以漫步恬静的苏州河(后湖);不仅有建筑密集的东宫门,还有景物旷野的西堤和堤西区。处处有阴阳转换,时时有矛盾开展,才觉山穷水尽,忽又柳暗花明,使游人心情随着抑扬顿挫。
3、园中有园的手法。
在颐和园万寿山东部,原来就有一处地势较低、聚水成池的地方。造园工匠就利用了这一地形,布置了一处自成格局的小园——谐趣园。当人们从万寿山东部的密集宫殿区或是从后山的弯曲山路来到这里的时候,进入园门就好像来到一个新的园林,建筑氛围、风景面貌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这种“园中有园”的设计布局增加了园林的变化,丰富了园林的内容。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习惯于在有限的空间将景象无限地拓展和延伸。它们或临街而建,或枕水而居,在园中则是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有着千变万化的空间组合。建筑布局不求对称,而是依山就势,随水而曲。私家园林总体的风格是曲折深邃、清新雅致,突出宁静致远的氛围。在这里,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百姓各自从中体味到了他们所寻觅的线条、哲理、诗情和韵律。(以留园为例)
1、山林野趣、朴实的自然美。
留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个石峰;北部具有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2、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
留园的面积约2公顷,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3、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
一进大门,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凡响: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园内精美宏丽的厅堂,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台燠馆、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使园内每个部分、每个角落无不受到建筑美的光辉辐射。
通过分析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纵观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特点和整体布局,我们可以得知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限于造型、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满足人们对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精神追求,从而达到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生命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路红.园林艺术[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
[2]张浪.中国园林建筑艺术[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邵骥顺.中国旅游历史文化[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 [4]罗兹柏,张述林.中国旅游地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第四篇: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的兴造特点】
1.规模宏大
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与经济上的雄厚财力,占据大片土地面积营造园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所可比拟。中国最早皇家园林灵囿,方圆35千米,秦汉的上林苑,广150余千米。隋朝的洛阳西苑,周100千米,其内为海,周5千米。唐朝长安宫城北面的禁苑,南北16.5千米,东西13.5千米。北宋徽宗时的东京艮岳,是在人造山系——万岁山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山周十余里”,北则俯瞰,有“长波远岸,弥十余里”的景龙江。元代大都西御苑太液池,“广可五六里,加飞桥于海中,起瀛洲之殿,绕以石城”,明代在此基础上,扩建成南海、北海、中海。清代所建避暑山庄,其围墙周长10千米,内有564公顷的湖光山色;圆明园占地200多公顷,长春、万春二园133多公顷;最晚建成的颐和园,占地约287公顷。显而易见,皇家园林的规模是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所望尘莫及的。而且其规模大小,基本上与历史的向后延续成反比。皇家园林数量的多寡、规模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朝代国力的兴衰。
2.园址选择自由
皇家园林既可以包络原山真湖,如清代避暑山庄,其西北部的山是自然真山,东南的湖景是天然塞湖改造而成;亦可叠砌开凿,宛若天然的山峦湖海,如宋代的艮岳,清代的清漪园(北部山景系人工堆叠而成)。总之凡是皇家看中的地域,皆可构造为皇家园林。
3.建筑富丽
秦始皇所建阿房宫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汉代未央宫“宫馆复道,兴作日繁”,到清代更增加园内建筑的数量和类型,凭借皇家手中所掌握的雄厚财力,加重园内的建筑分量,突出建筑的形式美因素,作为体现皇家气派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从而将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推倒了无与伦比的高度,论其体态,雍容华贵;论其色彩,金碧辉煌,充分体现浓郁的华丽高贵的宫廷色彩。
4.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
在古代凡是与帝王有直接关系的宫殿、坛庙、陵寝,莫不利用其布局和形象来体现皇权至尊的观念。皇家园林作为其中一项重要营建,也概莫能外。到了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皇权的扩大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在当时所修建的皇家园林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其皇权的象征寓意,比以往范围更广泛,内容更驳杂。例如圆明园后湖的九岛环列,象征禹贡九州;东面的福海象征东海;西北角上的全园最高土山“紫碧山房”,象征昆仑山,整个园林布局象征全国版图,从而表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权寓意。
5.全面吸取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北方园林模仿江南,早在明代中叶已见端倪。北京西北郊海淀镇一带,湖泊罗布,泉眼特多,官僚贵戚们纷纷在这里买地造园,其中不少即有意识的模仿江南水乡的园林风貌。这种风气自然也影响到了皇家的造园。康熙年间,江南著名造园家张然奉诏为西苑的瀛台、玉泉山静明园堆叠假山,稍后又与江南画家叶洮共同主持畅春园的规划设计,江南造园技艺开始引入皇家园林,而对江南造园技艺更完全、更广泛的吸收,则是乾隆时期,乾隆在位60余年,六下江南,由于他“艳羡江南,乘兴南游”,凡他所中意的园林,均命随行画师摹绘成粉本,作为皇家建园的参考,从而促成了自康熙以来皇家造园之摹拟江南、效法江南的高潮,他们把北方和南方、皇家与民间的造园艺术来一个大融汇,使其造园技艺达到了前所未见的广度和深度。
第五篇: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建筑区别
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建筑区别
总的来讲,皇家园林一般总是带有均衡,对称、壮严豪华以及威严的气氛。而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多建在城市,并与住宅相联。占地甚少,小者一、二亩,大者数十亩。在园景的处理上,善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有较大的变化,巧妙地组成千变万化的景区和游览路线。常用粉墙、花窗或长廊来分割园景空间,但又隔而不断,掩映有趣。通过画框似的一个个漏窗,形成不同的画面,变幻无穷,堂奥纵深,激发游人探幽的兴致。有虚有实,步移景换,主次分明,景多意深,其趣无穷。如苏州拙政园,园中心是远香堂,它的四面都是挺秀的窗格,像是画家的取景框,人们在堂内可以通过窗格观赏园景。远香堂的对面,绿叶掩映的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亭的四周遍植腊梅;东隅,亭亭玉立的玉兰和鲜艳的桃花,点缀在亭台假山之间;望西,朱红栋梁的荷风四面亭,亭边柳条摇曳,春光月夜,倍觉雅静清幽。国内植物花卉品种繁多,植树栽花,富有情趣,建筑玲珑活泼,给人以轻松之感。
具体而言,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的区别主要表现为风格上的差异。造成风格上的差异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服务对象不同:北方皇家苑囿是为封建帝王服务的,江南园林则属于私家园林,园的主人不同,各自的要求不尽相同;
(2)规模及所处外部环境不同:北方皇家苑囿规模大,占地广,多处于自然风景优美的山林、湖泊地区,江南私家园林规模小,多处于市井之内;
(3)气候条件不同:北方气候寒冷、干燥,江南则较温暖、湿润。它们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平面布局、建筑外观、空间处理、尺度大小以及色彩处理等五个方面。从平面布局看,江南园林由于多处市井,所以常取内向的形式,因为在市井内建园,周围均为他人住宅,一般均不可能获得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借景条件。北方皇家苑囿由于所处自然环境既优美,又开阔,所以多数景点、建筑群均取外向布局或内、外向相结合的布局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广为借景,而且本身又具有良好的外观。少数园中园,虽取内向的布局形式而自成一体,但多少还要照顾到与外部环境的有机联系。
从建筑物的外观、立面造型和细部处理来看,江南园林远比北方皇家苑囿轻巧、纤细、玲珑剔透。这一方面是因为气候条件不同,另外也和习惯、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翼角起翘,对于建筑物的形象、特别是轮廓线的影响极大,北方较平缓,南方很跷曲;墙面,北方园林建筑显得十分厚重,江南园林则较轻巧;其它细部处理,江南园林不仅力求纤细,而且在图案的编织上也相当灵巧,北方园林则比较严谨、粗壮、朴拙。
从空间处理看,江南园林比较开敝、通透,内、外空间有较多的连通、渗透,层次变化也比较丰富。北方园林则比较封闭,内、外空间的界线比较分明。南、北园林建筑在尺度方面的差异也是极为悬殊的。
南、北园林建筑的色彩处理也有极明显的差异。北方园林较富丽,江南园林较淡雅。江南园林建筑最基本的色调不外三种:(1)以深灰色的小青瓦作为屋顶;(2)全部木作一律呈栗皮色或深棕色,个别建筑的部分构件施墨绿或黑色;
(3)所有墙垣均为白粉墙。这样的色调极易与自然界中的山、水、树等相调和,而且还能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感觉。白粉墙在园林中虽很突出,但本身却很高洁,可以借对比而破除沉闷感。
在堆山叠石以及花木配置方面,北方园林的山石一般较凝重浑厚,江南园林则较虚幻空灵。花木配置方面如以品种的多样而论,江南园林远胜于北方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