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腐败现象的文化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3 09:4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企腐败现象的文化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企腐败现象的文化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一篇:国企腐败现象的文化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国企腐败现象的文化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李 华

(广汽长丰汽车公司)

【摘要】当前,我国国企的反腐败工作形势仍然严峻,国企腐败的主体为领导干部,腐败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基于

此,本文重点分析我国传统文化及市场经济对国企领导干部行为的影响,探讨其行为与文化心理之间的内在关系,从法治、家

文化、家庭廉政文化、廉洁价值观等方面提出对策,以切实促进国企的反腐倡廉工作。

【关键词】国企 腐败现状 文化心理 廉政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97(2011)05—0049-02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国企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地发展壮大,促进社

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同时也相继产生一些腐败现象,给国家

和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当前国企反腐倡廉

工作的形势,从文化心理视角,分析国企腐败现象背后的原

因,探讨其对策建议。

一、当前国企腐败的现状

1、国企腐败案件数量逐年增多。近些年来,国企在健康

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的腐败现象也是层出不穷。据统计,2008年至2010年上半年,上海查获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

中,发生在国有企业的占案件总量的47%,而大要案却占了

94%,同比呈上升趋势。国企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表现出“集

体作战”的特征,他们与企业相关方或政府执法人员联合,相互包庇,共同作案,常引发出一些串案或窝案,使“集体

腐败”成为国企腐败区别于其他腐败的显著特征。

2、国企领导干部腐败造成的负面影响增大。统计数据

表明: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调

查国有企业案件71507件,涉及企业高管19698件。诸多案例

告诉我们,国企腐败的对象常为领导干部,而且多为“高

管”,涉及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令人震惊。

3、国企腐败的形式和手段更趋于复杂。如今国企腐

败的形式和手法在不断“翻新”。如权力“期权化”就是其

中的一种:有些领导干部在位时,利用职权为一些关联企业

及个人谋取非法利益,不求马上回报,而希望能在一个较长

时期内得以回报。此外,还有假赌送利、贿金经商等腐败形

式,表现出复杂性和欺骗性。

二、国企腐败现象背后的文化心理分析

腐败是一种政治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其腐败行

为的背后,除了社会环境、体制等原因外,还有一定的文化

及心理因素作支撑,所以探求国企腐败背后的文化原因和心

理状态显得十分必要。

1、我国传统文化中“性善论”的潜在影响。追溯人类社

条形图:用来比较数量。

曲线图:用于说明趋势。

五、PPT的整体风格和用色要统一,富有艺术感,使观众 赏心悦目

整个幻灯片编写完成后,就是如何装饰。这里最重要的 是配色,色彩能传递感情、激发情感,合适的颜色具有说服 与促进能力。研究表明色彩能够提高兴趣,改善学习过程中 的理解与记忆能力。

一般颜色可分为两类:冷色(如蓝和绿)和暖色(如橙或

红)。冷色最适合做背景色,因为它们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暖色最适于用在显著位置的主题上(如文本)。因此,我们在 做配色方案时选用冷色背景,暖色文字,配出你自己特色的 颜色方案。但如果您对配色没把握,可以用系统已有的配色 方案,或直接应用与主题相配的设计模板,那必竟是专业人 士设计的,效果不会差。

六、整个内容编排结束后,就是如果安排动画和放映的 问题

这里注意:PPT的动画效果不能太多。幻灯片切换以

及文字出现时的动画效果从头到尾要一致,不能将“回旋 式”“弹跳式”“玩具风车”“浮动”这些华丽的效果一一 用上。放映时灵活运用PowerPoint绘图笔,可以帮助我们更 好地演示PPT。操作方法:右击,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指针选 项”,选择一种绘图笔,鼠标指针变以笔状。绘图笔可以轻 易地在放映画面上画出各种提示符号,给讲解带来便利。

七、使用好超链接,让PPT的放映能够灵活跳转,更有条 理、逻辑性也更强

我们知道幻灯片是顺序播放的,而实际过程中常常需要 跳转,有的甚至要跳到其它应用程序,这就要用到超链接功 能。值得推荐的是:PPT里的超链接如果结合动作按纽使用效 果会更好,即通过“添加按钮”,然后设定“动作设置”来 完成。

八、文件的打包

所有内容、格式及动画、放映设置完成后,可以直接使

用PPT放映进行演示了,但有时要在一个没有安装PowerPoint 的环境的计算机上演示PPT,那就必须给PPT文件打包才行。具体操作: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包成CD„”打开 该对话框。在“将CD命名为(N)”的文本框中输入打包后 生成文件的名称。根据需要设置好后,单击“复制到文件 夹„”按钮,根据提示将其打包存放到硬盘上。这时硬盘上 会产生一个以刚输入的文件名命名的文件夹,里面存放着 PowerPoint播放器播放时所需要的全部文件。这时只要打开 其中的play.bat文件,播放器就开始自动按顺序播放包中的演示文稿了。我们只要将该文件夹复制到U盘或CD上,以后无 论到那里,不管计算机上是否安装有PowerPoint,幻灯片均 可正常播放了。

以上是我对PPT培训的一点感想,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并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以便共同提高。

9--50-

会治理腐败的思想文化源头,无论东方,或西方无外乎于自 律与他律两种基本模式,它们的理论源分别来源于人性中的 “性善论”和“性恶论”。

我国古代基本上倾向于“性善论”,封建王朝治理腐败 的主导模式表现为自律为主,他律为辅。至今,“性善论” 源在我国仍有广泛的影响。追溯源头,孔子的“人之初,性 本善”便是发端之一。孟子倡导性善论,认为人的天赋本性 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等“善端”,人们犯罪是因为放 松对“善端”的培养。荀子则提出“性恶论”,认为人之性 是本恶的,强调要法治。汉代董仲舒认为,人有贪仁之性,应当用“德”去启发其善性,用“刑”去威慑其恶性,但总 体上也倾向于“性善论”。

我党在反腐思维上强调以德为本、以法为用,在实践中 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身作则,出发点 仍偏重于自律,法治居于其次。

2、我国传统“家文化”的现实影响。中国人最重的是 家,以家为纽带,安身立命,所以,“家文化”对我国影响 深远。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源于“家文化”的“小圈子 文化”非常受人们欢迎,因为它节省社会交往的经济成本和 信用成本。面对制度,人们讲究潜规则,以求灵活和变通,得益于最大的边际效应。国有企业里,掌握实权的领导干部 周围常会形成一些利益“追随者”,成为一个小圈子,在这 个圈内,领导俨然是家长,这容易形成“一言堂”的局面,滋生出腐败的土壤。

3、多元化的社会心态的外在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 深入和社会各层面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利益关系的巨大调整 引起人们心态的多种变化,常会聚焦房地产、教育、医疗等 问题,许多新的矛盾和利益问题暴露出来,造成人们心理失 衡,社会利益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国有企业在体制、产权 与结构上巨大变革,以及深层次的利益调整让职工群众滋生 出复杂的心理,在社会多元化心态的外在影响下,企业制度 上的不完善“真空”等客观现实成为领导干部腐败行为的心 理诱因。

4、党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滑坡对心理的影响。国有企业 在激烈市场中从事各种各样的经济贸易活动,其中有中外文 化的交流碰撞,也面临金钱、美女等多种诱惑。如果领导干 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放松对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严格 要求,就容易受到落后的腐朽思想的侵蚀,思想道德严重滑 坡,出现攀比心理和失衡心理,把手上的经营管理权力异化 为谋取个人利益的手段,逐渐走向堕落。

三、惩治与预防腐败的文化心理对策

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治理腐败的角度 而言,加强“法治”,表现是“硬”的有形之手;加强“德 治”,表现的是“软”的无形之手。笔者从文化及心理的源 头探求加强“无形之手”建设的对策。

1、加强惩治国企腐败的法治力度,弥补性善论的不足。今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强调:“坚决反对 腐败、严厉惩治腐败分子,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 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从党的高层道出要加强惩治腐败的力 度。在我国的现法律体系中,《刑法》对贪污罪、受贿罪等 一些犯罪有明确规定,但条文不多,针对国企的则很少,所 以,应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并要结合国企腐败的新形势,把“边缘腐败”出现的“新品种”纳入查处法治的范围。另 一方面,对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弱。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 国受党纪政纪处分的党员干部中,腐败罪行实际受到查处被 判刑的约为10%,国有企业则更少,所以惩处力度不大。

2、批判继承“家文化”的优良传统,建设和谐公正的企 业文化。当前,我国国企内部仍存在激励约束机制不强,员 工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受社会多元化价值观等影响,一些 不正之风仍在蔓延。国企要以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 性地扬弃, 对“家文化”扬长避短,注入新时代的内涵,积 极建设积极向上,和谐发展、彰显正气的企业文化,形成选 人用人和办事公正的清风正气。国企的领导干部,尤其高 管,应自觉抵御各种不良倾向的侵蚀,远离“小圈子”文 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3、重视家庭影响,加强家庭廉政文化建设。近些年,国内一些专家提出“家庭廉政文化”的理念,旨在重点加强 领导干部的家庭文化氛围建设,构筑廉政高墙。这是非常必 要的,因为领导干部不是孤立的,他们必须生活在社会与家 庭中。家庭环境对其影响,不仅是潜移默化,而且也非常 深刻。所以应充分利用好各种载体,营建家庭廉政文化的氛 围,把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向“八小时以外”延伸,防止个人 的生活方式的异化和情感行为的扭曲,有效提高抗拒腐败的 心理能力。

4、突出民生观,培育廉洁价值观。胡锦涛指出:“要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国企领导干部在生产经营中的各种管理活动中,应该树立一种科学的“民生观”。“民生观”源于“利义 观”,党员领导干部的管理行为所表现出的“义”和“利” 应一致,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西方腐朽价值观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拜金价值观容易侵 袭极少部分缺乏坚定信念的领导干部。国企党组织应狠抓领 导干部的廉政价值观的培育,促进其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

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等制 度,强化公仆意识,坚守“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原点,坚持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5、严以律已,加强心性修养。文化润其内,养德以固

本。国企的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重视思想 政治与人文知识的学习,加强品德磨砺和党性修养,率先垂 范,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其中关 键要加强心性修养,保持良好的心态,居要职而不显摆,创 佳绩而不炫耀,保持豁达的心态,自觉抵制外界的诱惑,做 到知足常乐,就会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王跃胜.国有企业腐败现象的新特征及对策研究 [J].理 论学习与探索 ,2008,(6).[2] 黄群慧.管理腐败新特征与国有企业改革新阶段 [J].中 国工业经济 ,2006,(11).[3] 陈建中.家庭廉政文化:一种独特视角的文化现象 [J].福建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3).[4] 中央纪委宣传教育室.反腐倡廉 10 个热点问题 [M].中国 方正出版社 , 2011.[5] 方绍伟.腐败的中国人.新浪博客,2011.3.[6] 人民网,国务院国资委网,中国监察网等网站

第二篇:新形势下官员腐败现象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官员腐败现象及对策研究

孙伟峰

摘要:本文探讨了腐败的表现,剖析了腐败产生的原因,包括心理原因,经济原因,监督机制不完善以及腐败成本太低等;归纳了腐败的危害,包括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破坏了正常的官场、市场秩序,损害了国家形象,加速了道德沦丧等;列举了反腐败的措施,包括加强思想教育,完善监督机制和改变惩处方式等;分析了当前反腐败工作遇到的难点,包括腐败的隐蔽性和长期潜伏性;“一把手”撑腰架空监督制度和腐败人员外逃和犯罪资产外流等都对反腐败工作造成了很大难度。

1921年7月,一个伟大的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个党,诞生在民族危机的生死关头,诞生在内忧外患的废墟中。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就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殖民统治为己任,以建设新中国,建立共产主义为目标,以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为根本宗旨。正是她将中华民族的生存大计、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国社会的未来与自身的命运紧密相连,经历了军阀割据的混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中国共产党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从建党伊始的几十个人,发展到拥有七千多万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大党,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更离不开我党一代又一代杰出领导集体对党建工作的重视。

中国共产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将党建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都非常重视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党建的理论和措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领导核心,更是将党的建设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将党建工作作为一个专题进行报告。

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党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而腐败,是腐蚀党的群众基础、降低党的群众威望、削弱党的执政能力、丧失党的执政地位、毁灭党的前途命运的最大敌人。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个世界性的痼疾,也是社会公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关系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系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坚定立场和一贯主张。

一、腐败的表现及特征

根据腐败发生的层次,可划分为权力腐败、行业腐败和社会腐败;根据腐败性质的严重程度可将腐败分为:官僚主义,违反党纪、政纪和违反法律但不构成犯罪,触犯刑律构成犯罪;根据腐败主体的数量不同将腐败分为个人腐败、制度腐败和整体腐败;根据腐败主体的目的可将腐败分为:拜金型、拜物型、徇私型、享受型、贪色型、庇护型、报复型、图名型等。

根据国家科委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党风党纪”课题组和中国社会调查研究所抽样调查,可将目前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划分为以下十五种类型,即:

(1)利用职权、贪污受贿;(2)为自己或亲友谋取私利;(3)在经济活动中,玩忽职守或瞎指挥、乱拍板,造成重大经济损失;(4)选拔干部任人唯亲,拉帮结派;(5)办事拖拉、推诿、扯皮;(6)限制民主、打击报复、诬告陷害;(7)弄虚作假,搞浮夸,骗取荣誉;(8)用公物公款送礼,为自己谋取私利;(9)公款挥霍,摆阔气,铺张浪费;(10)思想僵化,反对改革;;(11)搞团团伙伙,破坏党内团结;(12)赌博,嫖娼;(13)婚丧嫁娶大操大办;(14)搞封建迷信活动;(15)反对四项基本原则,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

随着党和政府打击腐败力度的不断增大,腐败又表现出了新的特征,例如,家族式腐败,集团式腐败,跨部门腐败,跨地区腐败,甚至出现了联合腐败现象。

二、腐败的危害

腐败带来的危害有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有以下几种危害:

一是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

党和政府的官员,绝大多数都是党员。腐败行为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书记实际是党在地方的形象代表,是党的政策的发布者和执行者,更是党的纪律的模范执行者。当前“书记”腐败已经形成特色,因为书记是其所在地方的绝对权力拥有者,对属下干部的政治生命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且很多还掌管重大工程的归属,绝对的缺少监督的权力必然造成绝对的腐败,所以以书记为特色的大肆卖官,疯狂收敛财物,横行霸道,胡作非为等早已屡见不鲜。从根本上讲,官员的腐败行为考验着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也考验执政党的奋斗目能否以实现。贪污腐败的行为侵犯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损害了政府的威信,一个贪污腐败的政府机构必然导致其领导权威的降低,导致政令不畅,经济发展滞后,社会矛盾加剧。

二是破坏了正常的官场、市场秩序。

腐败直接导致干部任用的时候,任人唯亲,任人唯钱,任人唯色。腐败的领导干部在任用和选拔干部的时候,首先考虑到是送礼较多的,关系亲密的,听话乖巧的干部。那些有能力、有胆识、有魄力的干部,如果想升迁,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与他们拉拢关系,甚至还需要送点礼。这直接导致了官员整体执政能力的下降和下一轮腐败的滋生。

腐败的领导干部会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达到为其亲属、部下甚至情妇、二奶等谋取利益的目的,不惜干扰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到处吃拿卡要。

三是损害国家形象。

根据联合国有关部门调查,目前中国的清廉指数远远排在世界后面,在很多腐朽的资本主义国家后面,甚至落后于香港,台湾、澳门。具有崇高理想的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的清廉指数排位落后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上直接损害了国家的形象。

四是加剧社会矛盾。

腐败官员为了某些人的利益,势必会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往往是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政策执行的偏颇,司法的不公,能力低下的干部等,公众往往把对某个官员的不满,扩大为对某地方官场的不满,甚而至于扩大到对政府的整体不满,严重的腐败会加剧官民矛盾。在很多地方,官民的矛盾急剧激化,甚至导致武力冲突。例如,鹰潭的“砸毁龙舟。禁赛龙舟”事件,贵州的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等,这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除了政府机构处理不当之外,恐怕也是当地各种矛盾激化的一种表现方式吧。

五是加速道德沦丧。

腐败直接导致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以罚代管。最典型的就是在食品安全领域,几乎找不到一种能够让人放心食用的食品。近年来,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例如苏丹红,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等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中国的道德沦丧已经很严重了,人人为了经济利益,可以置他人生命健康不顾。更不要说其他的了。这些问题各地的政府部门难道就没有提前察觉? 腐败导致信任出现危机,诚信出现偏差,信仰缺失。腐败长此以往,将会使国家政治失信,经济崩溃,国防空虚,法律成白纸,民族正气丧尽。当国家遭受外来侵略的时候,那些腐败的官员必然是第一批逃离。长期的腐败会导致整个民族丧失自尊,失去民族信念。

腐败还会导致人们质疑那些英雄事迹、那些先进分子,总之,腐败会导致人们对一切文化和观念丧失信心。人们将不相信一切,除了金钱。最终,将导致人们思想的空虚和信仰的崩塌。

三、腐败产生的原因

1、心理因素是腐败产生的根本。贪念是人性中的弱点,是与生俱来的弱点。导致腐败的心理因素主要有6种。一是失衡心理。一些拥有绝对权力而且有政绩的领导干部,与老同学、老同事相比,甚至与企业主、大款、外商、发达国家公务员攀比,认为收入与贡献不相符,心态严重失衡,认为通过手中权力谋取一定利益作为补偿。二是侥幸心理。相当一部分违法犯罪的领导干部自认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组织不知,群众不知,风险小,保险系数大,心存侥幸。三是贪婪心理。有些领导干部从小打小闹开始,随着贪污的数目越来越大,贪污的胆子也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形成一种贪污的习惯性心理。四是法不责众的心理,或者称为集体安全心理。在近几年查处的领导干部腐败犯罪案件中,串案、窝案越来越多,关联犯罪的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一种贪污网络,相互包庇,相互开脱。五是消极从众心理。一些领导干部,尤其是中层领导干部,在集体腐败过程中,已经意识到腐败的危险性,主观上并不想参与,但因种种利害关系,“无可奈何”,混迹于腐败分子之中,同流合污。六是怕得罪人心理。一些人认为收受红包是朋友之间、单位之间的礼尚往来,尤其是在婚丧嫁娶、生病住院、出国考察、逢年过节时,认为拒收红包,不近情理,怕得罪人,拉不下脸。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受红包的数额越来越大,自己也习以为常,逐渐滑向腐败对深渊。

2、经济根源为腐败提供了环境。

一是政府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干预易引发腐败。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仍然有计划经济的身影,特别是在微观经济领域,在颁发经营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价格管制、贷款审批等活动中容易产生腐败。二是多种经济成分的不规则竞争容易诱发腐败。现在的经济成分非常复杂,有外资,民营的,乡镇的,国有的,在他们的相互竞争中,公职人员担任着裁判员和监督者的角色,各种经济实体必然会向公职人员行贿,以达到其目的。三是国家公职人员收入相对较低。市场经济的规则之一是按劳分配,公职人员的付出往往难以计算,导致收入相对较低。在加上各种豪华消费的出现,都刺激着公职人员的神经,加上理想信念的滑坡,从而导致腐败。

3、权力监督机制不完善为腐败提供了空间。

一是缺乏对权力的有效的监督机制。虽然我们有五大监督体系,包括党内监督,其主要力量是党的纪律委员会、检查委员会、党委会、各级党组织和部分普通党员;党外监督,主要是民主党派和政协;法律监督,主体是各级人大,法院、检察院等;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五大监督体系仍然存在着缺陷。现在纪委监委的作用发挥得比较好,存在的问题是监督没有日常化。发现贪官的地方,纪委、监委都没有定期的汇报制度和监察制度,也没有监督力量来促使监督机构完成监督职能。现在发挥作用最弱的是党委会、各级党组织,有的已经丧失了监督作用。在党内监督里面最失效的是普通党员的监督。例如,干部一年一度的年终考核,基本情况是领导干部述职之后,所有人都填考核表,领导没有回避。这就使得群众监督大打折扣。大家投票以后,箱子上锁,然后很严肃的拿走了,表面上很民主。但是结果基本上是不公示的。二是监督体制运行不畅。很多常设的监督机制形同虚设。三是监督手段不够硬。党政监督机关和司法监督机关的监督手段都各有优势,又都略显不足。党政监督机关缺乏有效的司法手段,而司法机关对党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权力监督和制约的不足,为腐败提供了生存空间。

4、腐败的成本太低,变相鼓励了腐败的发生。

腐败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腐败官员的严重程度。目前的监督体系,能够查处的腐败官员,大多数经过数年甚至几十年的经营才被查处的,即使被查处了,这些官员的亲属、家眷、联袂也都已经沐浴“恩泽”很长时间了,贪官自身的财产即使全部被没收,他们也许还有海外资产,隐形资产等财产,而且承受他们“恩泽”的这些裙带人员还是得到了天大的好处。况且,被查处的贪官只是贪官群体当中的一部分,还有侥幸逃脱党政国法惩罚的贪官,他们的收益就非常大了。

四、反腐败措施

尽管我党在反腐败问题上,从不手软,但是,腐败现象依然严峻。经过长期的反腐败斗争,我们党逐渐意识到,在加大力度打击腐败的同时,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必须标本兼治,治本工作尤其重要。反腐败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针对腐败的高发人群,定期进行反腐败思想教育,定期检查他们参加各种组织生活的情况,按时听取他们的思想汇报,引导他们当好人民的公仆,让他们意识到,腐败终究难逃党纪国法的追究,只有请政廉明,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爱戴,才能不负党和国家的重托。

二是完善监督机制。现行的监督机制,有很大一部分都已经丧失了监督功能,因此,建立自顶向下的独立的监督机制,权力和任免相对分离的政治体制,畅通普通党员群众的监督举报渠道以加强和完善对各种权力的有效监督。

三是改变惩处方式。现在对腐败官员的惩处多是首先进行党纪处罚,然后是司法处罚,包括罚没个人财产,判刑等,然而,这种惩处方式,没有将纪检委等失职单位纳入惩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监督体系的效能。应该改变这种惩处方式,将贪官及对其负有监督职能的纪检委主官一起惩处,或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五、反腐败的难点

腐败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古今中外的腐败既有相同的特点,也具有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特点,因此,反腐败斗争还面临着许多难点,主要包括:

一是腐败的隐蔽性和长期潜伏性。

腐败官员大多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经营,腐败行为具有隐蔽性。从官员开始腐败到被进入党政国法的惩处,这期间有很长的时间。而且,腐败行为本身也是需要证据的,随着反腐败工作的开展,腐败行为本身也愈加隐蔽,难以发现。

二是“一把手”撑腰架空监督制度。

很多贪官都是单位的一把手,纪委、司法等监督部门都置于他的领导之下,而且,腐败本身也朝着集团化发展,往往是窝案,查处难度大。

三是腐败人员外逃和犯罪资产外流。

腐败人员外逃和犯罪资产外流给反腐败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对于这些外逃的贪官,需要各个国家建立引渡机制,需要拓宽反腐败在国际上的合作。然而,有很多国家我们并没有建立这种合作机制,还有些国外金融机构,并不是实名制,这也给反腐败工作带来了困难。尽管我国为此采取了一系列国际合作措施,但在司法协助、合作执法、人员引渡、人员遣返、资产追回、与国际刑警组织合作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六、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坚定不移。从建国初期对刘青山和张子善判处死刑,到对成克杰、陈良宇、郑筱萸和张敬礼等的惩处,无不显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和勇气。但是,随着腐败和反腐败双发的博弈,腐败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反腐败工作也必须与时具进,对官员的思想教育、党和国家的监督体制机制、以及对腐败官员的惩处方式和力度上等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保证将腐败置于可控制的范围。

参考文献

[1] 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http://。

作者简介:孙伟峰(1978-),男,硕士,讲师,西安通信学院一系,研究和工作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

第三篇:国企的人才流失分析与对策研究(本站推荐)

国企的人才流失分析与对策研究

性格差异与员工压力管理

公司招聘体系/培训体系/薪酬体系研究

国有大型企业薪酬设计及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动态战略规划研究

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

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的关系-一家企业的调研报告 国有企业绩效考评问题研究

新进员工企业内部社会化模式研究

职业生涯管理分析(可以某公司为例)

浅析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或其他类型企业)薪酬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思考

员工培训、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某公司为例)

企业文化

第四篇:新形势下官员腐败现象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官员腐败现象及对策研究

孙伟峰

摘要:本文探讨了腐败的表现,剖析了腐败产生的原因,包括心理原因,经济原因,监督机制不完善以及腐败成本太低等;归纳了腐败的危害,包括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破坏了正常的官场、市场秩序,损害了国家形象,加速了道德沦丧等;列举了反腐败的措施,包括加强思想教育,完善监督机制和改变惩处方式等;分析了当前反腐败工作遇到的难点,包括腐败的隐蔽性和长期潜伏性;“一把手”撑腰架空监督制度和腐败人员外逃和犯罪资产外流等都对反腐败工作造成了很大难度。

1921年7月,一个伟大的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个党,诞生在民族危机的生死关头,诞生在内忧外患的废墟中。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就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殖民统治为己任,以建设新中国,建立共产主义为目标,以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为根本宗旨。正是她将中华民族的生存大计、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国社会的未来与自身的命运紧密相连,经历了军阀割据的混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中国共产党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从建党伊始的几十个人,发展到拥有七千多万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大党,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更离不开我党一代又一代杰出领导集体对党建工作的重视。

中国共产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将党建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都非常重视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党建的理论和措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领导核心,更是将党的建设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将党建工作作为一个专题进行报告。

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党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而腐败,是腐蚀党的群众基础、降低党的群众威望、削弱党的执政能力、丧失党的执政地位、毁灭党的前途命运的最大敌人。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个世界性的痼疾,也是社会公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关系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系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坚定立场和一贯主张。

一、腐败的表现及特征

根据腐败发生的层次,可划分为权力腐败、行业腐败和社会腐败;根据腐败性质的严重程度可将腐败分为:官僚主义,违反党纪、政纪和违反法律但不构成犯罪,触犯刑律构成犯罪;根据腐败主体的数量不同将腐败分为个人腐败、制度腐败和整体腐败;根据腐败主体的目的可将腐败分为:拜金型、拜物型、徇私型、享受型、贪色型、庇护型、报复型、图名型等。

根据国家科委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党风党纪”课题组和中国社会调查研究所抽样调查,可将目前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划分为以下十五种类型,即:

(1)利用职权、贪污受贿;(2)为自己或亲友谋取私利;(3)在经济活动中,玩忽职守或瞎指挥、乱拍板,造成重大经济损失;(4)选拔干部任人唯亲,拉帮结派;(5)办事拖拉、推诿、扯皮;

(6)限制民主、打击报复、诬告陷害;(7)弄虚作假,搞浮夸,骗取荣誉;(8)用公物公款送礼,为自己谋取私利;(9)公款挥霍,摆阔气,铺张浪费;(10)思想僵化,反对改革;;(11)搞团团伙伙,破坏党内团结;(12)赌博,嫖娼;(13)婚丧嫁娶大操大办;(14)搞封建迷信活动;(15)反对四项基本原则,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

随着党和政府打击腐败力度的不断增大,腐败又表现出了新的特征,例如,家族式腐败,集团式腐败,跨部门腐败,跨地区腐败,甚至出现了联合腐败现象。

二、腐败的危害

腐败带来的危害有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有以下几种危害:

一是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

党和政府的官员,绝大多数都是党员。腐败行为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书记实际是党在地方的形象代表,是党的政策的发布者和执行者,更是党的纪律的模范执行者。当前“书记”腐败已经形成特色,因为书记是其所在地方的绝对权力拥有者,对属下干部的政治生命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且很多还掌管重大工程的归属,绝对的缺少监督的权力必然造成绝对的腐败,所以以书记为特色的大肆卖官,疯狂收敛财物,横行霸道,胡作非为等早已屡见不鲜。从根本上讲,官员的腐败行为考验着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也考验执政党的奋斗目能否以实现。贪污腐败的行为侵犯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损害了政府的威信,一个贪污腐败的政府机构必然导致其领导权威的降低,导致政令不畅,经济发展滞后,社会矛盾加剧。

二是破坏了正常的官场、市场秩序。

腐败直接导致干部任用的时候,任人唯亲,任人唯钱,任人唯色。腐败的领导干部在任用和选拔干部的时候,首先考虑到是送礼较多的,关系亲密的,听话乖巧的干部。那些有能力、有胆识、有魄力的干部,如果想升迁,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与他们拉拢关系,甚至还需要送点礼。这直接导致了官员整体执政能力的下降和下一轮腐败的滋生。

腐败的领导干部会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达到为其亲属、部下甚至情妇、二奶等谋取利益的目的,不惜干扰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到处吃拿卡要。

三是损害国家形象。

根据联合国有关部门调查,目前中国的清廉指数远远排在世界后面,在很多腐朽的资本主义国家后面,甚至落后于香港,台湾、澳门。具有崇高理想的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的清廉指数排位落后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上直接损害了国家的形象。

四是加剧社会矛盾。

腐败官员为了某些人的利益,势必会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往往是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政策执行的偏颇,司法的不公,能力低下的干部等,公众往往把对某个官员的不满,扩大为对某地方官场的不满,甚而至于扩大到对政府的整体不满,严重的腐败会加剧官民矛盾。在很多地方,官民的矛盾急剧激化,甚至导致武力冲突。例如,鹰潭的“砸毁龙舟。禁赛龙舟”事件,贵州的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等,这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除了政府机构处理不当之外,恐怕也是当地各种矛盾激化的一种表现方式吧。

五是加速道德沦丧。

腐败直接导致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以罚代管。最典型的就是在食品安全领域,几乎找不到一种能够让人放心食用的食品。近年来,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例如苏丹红,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等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中国的道德沦丧已经很严重了,人人为了经济利益,可以置他人生命健康不顾。更不要说其他的了。这些问题各地的政府部门难道就没有提前察觉? 腐败导致信任出现危机,诚信出现偏差,信仰缺失。腐败长此以往,将会使国家政治失信,经济崩溃,国防空虚,法律成白纸,民族正气丧尽。当国家遭受外来侵略的时候,那些腐败的官员必然是第一批逃离。长期的腐败会导致整个民族丧失自尊,失去民族信念。

腐败还会导致人们质疑那些英雄事迹、那些先进分子,总之,腐败会导致人们对一切文化和观念丧失信心。人们将不相信一切,除了金钱。最终,将导致人们思想的空虚和信仰的崩塌。

三、腐败产生的原因

1、心理因素是腐败产生的根本。

贪念是人性中的弱点,是与生俱来的弱点。导致腐败的心理因素主要有6种。一是失衡心理。一些拥有绝对权力而且有政绩的领导干部,与老同学、老同事相比,甚至与企业主、大款、外商、发达国家公务员攀比,认为收入与贡献不相符,心态严重失衡,认为通过手中权力谋取一定利益作为补偿。二是侥幸心理。相当一部分违法犯罪的领导干部自认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组织不知,群众不知,风险小,保险系数大,心存侥幸。三是贪婪心理。有些领导干部从小打小闹开始,随着贪污的数目越来越大,贪污的胆子也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形成一种贪污的习惯性心理。四是法不责众的心理,或者称为集体安全心理。在近几年查处的领导干部腐败犯罪案件中,串案、窝案越来越多,关联犯罪的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一种贪污网络,相互包庇,相互开脱。五是消极从众心理。一些领导干部,尤其是中层领导干部,在集体腐败过程中,已经意识到腐败的危险性,主观上并不想参与,但因种种利害关系,“无可奈何”,混迹于腐败分子之中,同流合污。六是怕得罪人心理。一些人认为收受红包是朋友之间、单位之间的礼尚往来,尤其是在婚丧嫁娶、生病住院、出国考察、逢年过节时,认为拒收红包,不近情理,怕得罪人,拉不下脸。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受红包的数额越来越大,自己也习以为常,逐渐滑向腐败对深渊。

2、经济根源为腐败提供了环境。

一是政府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干预易引发腐败。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仍然有计划经济的身影,特别是在微观经济领域,在颁发经营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价格管制、贷款审批等活动中容易产生腐败。二是多种经济成分的不规则竞争容易诱发腐败。现在的经济成分非常复杂,有外资,民营的,乡镇的,国有的,在他们的相互竞争中,公职人员担任着裁判员和监督者的角色,各种经济实体必然会向公职人员行贿,以达到其目的。三是国家公职人员收入相对较低。市场经济的规则之一是按劳分配,公职人员的付出往往难以计算,导致收入相对较低。在加上各种豪华消费的出现,都刺激着公职人员的神经,加上理想信念的滑坡,从而导致腐败。

3、权力监督机制不完善为腐败提供了空间。

一是缺乏对权力的有效的监督机制。虽然我们有五大监督体系,包括党内监督,其主要力量是党的纪律委员会、检查委员会、党委会、各级党组织和部分普通党员;党外监督,主要是民主党派和政协;法律监督,主体是各级人大,法院、检察院等;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五大监督体系仍然存在着缺陷。现在纪委监委的作用发挥得比较好,存在的问题是监督没有日常化。发现贪官的地方,纪委、监委都没有定期的汇报制度和监察制度,也没有监督力量来促使监督机构完成监督职能。现在发挥作用最弱的是党委会、各级党组织,有的已经丧失了监督作用。在党内监督里面最失效的是普通党员的监督。例如,干部一年一度的年终考核,基本情况是领导干部述职之后,所有人都填考核表,领导没有回避。这就使得群众监督大打折扣。大家投票以后,箱子上锁,然后很严肃的拿走了,表面上很民主。但是结果基本上是不公示的。二是监督体制运行不畅。很多常设的监督机制形同虚设。三是监督手段不够硬。党政监督机关和司法监督机关的监督手段都各有优势,又都略显不足。党政监督机关缺乏有效的司法手段,而司法机关对党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权力监督和制约的不足,为腐败提供了生存空间。

4、腐败的成本太低,变相鼓励了腐败的发生。

腐败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腐败官员的严重程度。目前的监督体系,能够查处的腐败官员,大多数经过数年甚至几十年的经营才被查处的,即使被查处了,这些官员的亲属、家眷、联袂也都已经沐浴“恩泽”很长时间了,贪官自身的财产即使全部被没收,他们也许还有海外资产,隐形资产等财产,而且承受他们“恩泽”的这些裙带人员还是得到了天大的好处。况且,被查处的贪官只是贪官群体当中的一部分,还有侥幸逃脱党政国法惩罚的贪官,他们的收益就非常大了。

四、反腐败措施

尽管我党在反腐败问题上,从不手软,但是,腐败现象依然严峻。经过长期的反腐败斗争,我们党逐渐意识到,在加大力度打击腐败的同时,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必须标本兼治,治本工作尤其

重要。反腐败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针对腐败的高发人群,定期进行反腐败思想教育,定期检查他们参加各种组织生活的情况,按时听取他们的思想汇报,引导他们当好人民的公仆,让他们意识到,腐败终究难逃党纪国法的追究,只有请政廉明,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爱戴,才能不负党和国家的重托。

二是完善监督机制。现行的监督机制,有很大一部分都已经丧失了监督功能,因此,建立自顶向下的独立的监督机制,权力和任免相对分离的政治体制,畅通普通党员群众的监督举报渠道以加强和完善对各种权力的有效监督。

三是改变惩处方式。现在对腐败官员的惩处多是首先进行党纪处罚,然后是司法处罚,包括罚没个人财产,判刑等,然而,这种惩处方式,没有将纪检委等失职单位纳入惩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监督体系的效能。应该改变这种惩处方式,将贪官及对其负有监督职能的纪检委主官一起惩处,或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五、反腐败的难点

腐败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古今中外的腐败既有相同的特点,也具有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特点,因此,反腐败斗争还面临着许多难点,主要包括:

一是腐败的隐蔽性和长期潜伏性。

腐败官员大多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经营,腐败行为具有隐蔽性。从官员开始腐败到被进入党政国法的惩处,这期间有很长的时间。而且,腐败行为本身也是需要证据的,随着反腐败工作的开展,腐败行为本身也愈加隐蔽,难以发现。

二是“一把手”撑腰架空监督制度。

很多贪官都是单位的一把手,纪委、司法等监督部门都置于他的领导之下,而且,腐败本身也朝着集团化发展,往往是窝案,查处难度大。

三是腐败人员外逃和犯罪资产外流。

腐败人员外逃和犯罪资产外流给反腐败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对于这些外逃的贪官,需要各个国家建立引渡机制,需要拓宽反腐败在国际上的合作。然而,有很多国家我们并没有建立这种合作机制,还有些国外金融机构,并不是实名制,这也给反腐败工作带来了困难。尽管我国为此采取了一系列国际合作措施,但在司法协助、合作执法、人员引渡、人员遣返、资产追回、与国际刑警组织合作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六、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坚定不移。从建国初期对刘青山和张子善判处死刑,到对成克杰、陈良宇、郑筱萸和张敬礼等的惩处,无不显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和勇气。但是,随着腐败和反腐败双发的博弈,腐败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反腐败工作也必须与时具进,对官员的思想教育、党和国家的监督体制机制、以及对腐败官员的惩处方式和力度上等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保证将腐败置于可控制的范围。

参考文献

[1] 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

作者简介:孙伟峰(1978-),男,硕士,讲师,西安通信学院一系,研究和工作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

第五篇: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系部: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内容提要....................3

一、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4

二、当前腐败现象的对策分析„„„„„„„„„„„„„„„„„5

(一)构筑“以德倡廉,不想腐败”的道德防线„„„„„„„„„„„„„„„„5

(二)建立“监督保廉,不能腐败”的权力运行机制„„„„„„„„„„„„„„„„5

(三)创造“以法护廉,不敢腐败”的法律环境„„„„„„„„„„„„„„„„6

(四)提供“俸禄养廉,不愿腐败”的经济条件„„„„„„„„„„„„„„„„6

内容提要

近年来,腐败现象迅速滋生和蔓延,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腐败现象根源于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它与我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对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严重的破坏性。

一、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

首先,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当前,在社会转型期,由于道德理想的迷失、道德观念的错位、道德准则的失范,引起道德行为的失序。这种失序反映在政治生活方面便是权力的腐败,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现象相当严重。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治伦理建设,就是要以德倡廉,强化人们的道德观念,筑起“不想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从而抑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其次,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

一。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失控失监。改革开放以来,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乘隙而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从而致使某些党员干部视党纪为“摆设”,视政令为“白条”,把中央的三令五申当成耳边风,你禁你的,他干他的。

再次,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突击搞运动、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通过把外在的价值标准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行为有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一般政策性规定所起的作用也有限。十几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各行各业发布的反腐倡廉的文件、通知等数不胜数,腐败之风并无收敛之迹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论说服教育还是道德约束,都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为后盾,一般政策性规定的强制力也十分有限。而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规范,它不仅有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不少法律条例本身就是道德规范)的功能,也有内化的特性,可以使只顾个人需要而不顾法律的规范要求的行为受到惩处。但是,由于我们缺少执法守法的传统,致使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所以,一方面造成人们思想的极度混乱,对一些现象失去了辨别是与非、罪与非罪、违法与合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当前的反腐败斗争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手段。

最后,缺乏俸禄养廉的经济条件。俸禄养廉是一个有异议的话题,但这是回避不了的。许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出现严重的政府腐败,重要根源之一就是那些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因为收入太低无法维持一般的生活水平而不得不利用其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从表面上看,低工资政策好像缩短了政府官员与人民之间的距离,达到了反对特权和实现公正的目的。其实则正好相反,它反而助长了特权思想和各种不公正行为。在大多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政府官员滥用特权、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等行为正好成为低工资的一种合理而不合法的补充。而反腐败比较成功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政府则坚决摒弃了许多发展中国家那种貌似反对特权,实际产生更多特权的低工资政策,对政府工作人员实行比较优惠的工资政策,让他们得到比私人部门稍高的收入。

二、当前腐败现象的对策分析

(一)构筑“以德倡廉,不想腐败”的道德防线

在加强政治伦理建设时,我们要弘扬优良的德政传统,唤醒权力主体的自律意识,培育廉洁自律的政治氛围。要弘扬儒家“民贵君轻”、“民为邦本”的为民富民的民本意识,继承我们民族、我们党的公正、廉洁、自律等观念,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朴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好“人民公仆”,从而淡化权欲,诚心为民。加强政治伦理建设,目的是要以德倡廉,强化公职人员的廉政、勤政意识,引导公职人员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塑造一批廉政、勤政的道德楷模,发挥榜样的影响和辐射作用,通过树立公职人员廉洁公正的道德形象来形成全社会廉洁的风气,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二)建立“监督保廉,不能腐败”的权力运行机制

近年来,我们围绕加强监督机制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但从全局来看,还缺乏一个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完善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和措施。

因此,为了确保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加强监督机制建设,以监督保廉,从而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权力运行机制,塑造一个勤政、廉洁、高效的人民政府形象。当前,我们要完善监督机制,尤其要加强监督机制的总体协调,强化以权力互相制约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监督机制,建立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权威性的监督机构。

要加强监督机制的总体协调。我们要切实加强人大、政协对党政机关的监督;要重视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使“举报箱”、“举报电话”、“领导接待制度”等监督措施真正发挥作用;要强化职能部门的监督,使得同级党委及其成员的监督检查名副其实,切实解决一些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防止个人说了算和个人专断;要全面推广和落实“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把群体监督的威力性与舆论监督的曝光性有机结合起来。总之,在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要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和纪律检查机关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加强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对我们党的监督,建立健全党内和党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监督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强有力的监督网络,发挥监督的整体效能。

要强化以权力互相制约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核心是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关键是干部权力不能太大、太集中。不能把具有相互制约的职责和权力集中于一个部门或一个人,权力应进行适度分解和有效的制约,改变一个人说了算的权力结构。对掌管人、财、物等容易产生腐败、滋生不正之风的重要岗位、环节和部位,在定期进行岗位轮换的同时,还要加强岗位内部的制约机制建设,强化业务和分工的制约,设计必要的权力运行程序,不经过有关权力运行的制约程序,权力就不能生效,形成互相制约的权力格局。也就是说,要以权制权,即通过在个人、群体和不同机构中合理配置权力,达到权力的相互启动与适度分散及平衡。

要建立具有相对独立性、高度权威性的监督机构。这一机构应具有相对独立性并拥有充分的自主权,依照法律法规行使其独特的监督使命,才能有效地防止和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邓小平同志指出,加强监督,“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

查”。

(三)创造“以法护廉,不敢腐败”的法律环境

惩治腐败,建设廉政,是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教育的、行政的、法律的多种手段,才能取得成效。而在这诸多手段中,法律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手段。

要大力加强和完善廉政立法。也就是说,要以法律形式明确界定是非,用客观标准确认廉政、腐败的内涵和外延,用法律规定衡量国家公务人员是否违背人民的意志,是否有违法乱纪、徇私舞弊等腐败行为。廉政立法的目的在于规范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行为,这是将廉政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的前提条件和重要环节。

要严格执法。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它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和发展正常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因此,再好的法律,如果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现,也会失去存在的价值。一般意义上的法的实施,一方面要求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必须守法,另一方面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严格执行法律,适应法律,从而保证法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破除“教育从严,处理从宽”的传统认识,坚持教育惩处并重,把惩处腐败分子作为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从严治“长”的重要措施来抓。

(四)提供“俸禄养廉,不愿腐败”的经济条件

为国家公职人员提供较高的工资收入和其他福利,一方面,可以促使优秀人才流进政府机构;另一方面,可以使一般公务员能够靠其正当的工资收入来维持中等或中等以上的体面生活,使他们较少有生活上的压迫感和危机感,从而能尽忠职守,比较能够抵制一些物质利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国家公职人员的劳动提供较高的工资收入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分配公正原则的。国家公职人员较高的社会角色地位与较高的薪金收入之间的一致性,有助于在这一阶层中形成“社会公正”的判断。

所以,在一个存在分化的市场经济社会里,没有高薪是难以养廉的。但高薪只有与严格、完善的法制相结合才能对国家公职人员的廉洁行为产生真正有效的影响。这是因为,高薪与严格、完善的法制相结合,实际上是加大了国家公职人员的成本和风险。在生活风险日益增加的当今社会,国家一方面给公职人员较稳定、较好的生活福利以及较高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国家又通过有效的法律监督其行为和财产收入,一旦被发现有越轨行为,不仅会失去得到的一切,而且还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俸养廉,提供“不愿腐败”的经济条件。

综上所述,通过以德倡廉、监督保廉、以法护廉、俸禄养廉,为防范权力腐败筑起一道思想道德防线,提供一定的经济条件,建立一套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从而使为官者、掌权者“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不愿腐败”,进而达到防止权力滥用、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目的。

下载国企腐败现象的文化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企腐败现象的文化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内腐败现象及其对策措施初探

    党内腐败现象及其对策措施初探 摘要:中国共产党走过了近90年的历程,由于监管机制的欠缺,党内潜规则的盛行,司法系统的纵容使得党内腐败滋生,极大的损害了党的光辉形象。剔除腐败,......

    绩效考核在国企中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绩效考核在国企中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国企的改革与发展,绩效考核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现,但大多数国企经营者对绩效考核仍普遍存在困惑,因此,进一......

    高职院校心理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心理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姓名:严娟学号:53012109 摘要: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的各种因素影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心理健康问题,如自卑、......

    人才流失分析及对策研究

    人才流失分析及对策研究 熊 海 滨越来越多国有企业人才流向知名民营企业,笔者近几年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经过对所在企业流失的部分人才进行调查研究和梳理总结,体会到一......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及克服策略研究》课题成果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家长的关注,学生在智育教育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之,学校片面追求升......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方东升 课题组成员:朱顺堂闵成张辉罗正祥詹桂梅 柳长新方华祥徐南丙王恩荣雷艳兰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的进......

    新中国建国初期腐败现象分析

    新中国建国初期腐败现象分析 【摘要】从历史角度看去,中国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农业大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小生产者的思想意识根深蒂固,很多人还有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包括......

    关于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其分析

    2013-2014年第二学期《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透视》科目考查 卷 专业:班级:任课老师: 姓名:学号:成绩: 关于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其分析 【摘要】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腐败是各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