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滨海经济区今年以来发展动态以及我市园区建设存在问题和相关建议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滨海经济区今年以来发展动态以及我市园区建设存在问题和相关建议
市政府:
今年6月5日、6月17日,市委领导相继在市发改委《关于××*沿海经济区的情况专报》上分别做出批示。遵照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几个月以来,我们先是集中一段时间,对××*滨海经济区发展动态进行了较长时间跟踪
密访。尔后,组织专人相继到七个临港园区(产业聚集区)分别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又先后多次召开了有投资商、投产企业、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现将有关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滨海经济区目前发展概况
××*滨海经济区座落在××*县城西南沿海区域,与××*开发区东区和山海关出口加工区相毗邻,已定为省级经济开发园区,发展方向为辽西南沿海经济增长极。
(一)大手笔规划、高站位起步。××*滨海经济区总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起步区为30平方公里。早在三年前,葫芦岛市委、市政府就开始谋划该经济区。去年下半年以来,在辽宁省长陈政高同志亲自考察和推动下,该区进入了较快发展阶段。截止目前,经济区总体规划、区域环评、土地调规、各专业分区规划均已完成。省政府已投资七亿元启动,加上市自筹,区内主干道、次干道基本完成,其中主干道与我市开发区东区直接相通,主干道均为六车道,次干道为两车道,经济区干道已和葫芦岛市区、××*县城全部贯通。起步区内水、电、讯、气等配套项目正在陆续到位。该区涉及的村90%已完成拆迁,新农村生活区(含区内企业人员居住楼房)开始装修,明年上半年可入驻。该经济区沿海区域同时又规划了××*港口和沿海风景旅游度假区两个功能区,并已着手建设。可以说××*滨海经济区已经大规模、多功能快速起步。预计两年内,××*起步区将羽翼丰满,成为辽西南沿海经济发展亮点,也必然成为我市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二)组织得力,政策灵活。目前,××*滨海经济区管委会主任由县委书记兼任,书记、县长集中较大精力直接抓园区建设,市政府一位领导同志亲自联系和协调该园区工作。近一年来,该区已在北京、江苏、深圳等地开展了大范围宣传招商活动,同时也在我市做了大量的、有针对性地个别招商。在省、市政府支持下,××*滨海经济区一直采取了极为灵活而又敢于破格的政策。最突出的有三条:一是土地。对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每亩土地价格为4—8万元(开始为零地价)。二是税收。对科技含量较高项目,其所得税前三年100%奖励返还,后四年50%奖励返还。三是资金支持。该区为每家高科技企业提供贷款贴息不超过300万元,同时,为每家企业支持研发资金100—200万元。四是办项目十分简便。该区设专门人员为投资者登门服务,办理各种前期手续。投资商只管建设,不管手续。××*滨海经济区这些特殊的招商手段,已经产生了很好的效应。
(三)后生可畏,蓄势已发。自年初以来,仅仅不到一年时间,已经有50多家企业入驻××*滨海经济区。截止目前,从我市分流的公司(分公司)已有49家(企业清单附后),北京中关村、江苏、深圳入该区的高科技项目已有5家以上。这些项目绝大多数已经动工,有的已基本建成。照此势头,两三年内该区就将形成大气候。
二、我们应该认真反思的几个问题
(一)竞争意识。面对××*地域经济发展日益被边缘化的局面,我市上下的竞争意识、竞争手段、园区建设步伐,亟待有一个大的突破。如果有吃老本的思想,自我满足的意识,自我安逸的观念,终将失去大发展的时间和机遇。
(二)发展激情。当今事实证明,发展靠园区,核心靠项目,动力靠人的激情。××*滨海工业园的经验再次告诉我们,只有各级各方面协调一致,共同拿出超常的力度,在项目引进、项目建设上合心合力,形成人追项目走,才能形成项目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园区策略。对照××*滨海经济区做法,我市在园区(产业聚集区)建设与发展有三个问题值得研究。一是新兴园区扩容小、配套慢,满足不了项目引进的超前需求。二是园区政策趋于一般化,招商政策难以破格,甚至出现了有的大项目因后期操作不灵活而流失。三是有些园区的组织规格不高,办事环节多、程序多、效率低。在县区主要领导亲自抓园区方面,我们存在欠缺。
(四)服务环境。××*滨海经济区靠让投资商省心、满意的服务,大大增强了项目吸引力。而我市的项目服务环境,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单纯从本部门角度出发,为执法而执法,为管理而管理,为收费而收费,为处罚而处罚的现象时有发生,为园区、为项目服务的主动性、自觉性,促成项目的创造性亟待加强。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我市已有25年对外开放的历史,看自己,我们年年有发展;看首批其他十三个沿海开放城市和环渤海城市,我们属于落后;看周边,东有辽宁五点一线,西有天津滨海新区和曹妃甸,××*经济正在逐步被边缘化。在新一轮竞争面前,我们的园区(产业聚集区)怎么才能快发展?应该尽快认真研究,为此,我们特提出意见和建议如下:
(一)加快土地整合配套和扩容。我市园区项目用地特点是土地少、村庄密、各类单位占点多,情况比较复杂。建议抓好三件事:一是搞好土地调规,尽量扩大建设用地;二是学习张家口等地经验,组织有实力的开发企业,通过市场运作,加快土地和村庄整合、园区配套和农村新城镇建设。园区同志较一致呼吁,我们应学外地经验,以土地换合作开发,特别是象北戴河新区这类配套难度大、投入大的园区,更应采取这种思路;三是采取得力措施,严格控制园区规划内农村宅基地和非园区项目用地,严格控制园区内农村土地出租。
(二)以大带小,以优带弱,配套辐射。辽宁的五点一线战略的核心目的是,以沿海城市群的优势带动内陆城市的发展,成效已经凸现。我市现有10个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包括国家级1个,省级6个,市级3个。目前总的情况看,一方面××*开发区地少项目来源较多且配套比较完备,另一方面,一些新兴工业园区有的缺项目,有的配套不足,影响了项目及时落地。大区与小区之间,优区(老区)与弱区之间优势互补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因此,建议抓好以下三件事:一是区区合作。坚持以项目为纽带,以利益共享为驱动,打破行政区划,实行毗邻合作,一切服从项目,土地收益、税收合理分成,其他指标不搞重复统计,就业统筹安排。二是园区配套。尽力不搞大而全、小而全,一般应由基础条件较好的区统一负责水、电、讯、暖、气、路、宽带、污水、垃圾等进行配套。可搞联合配套,可搞局部配套,但不能搞重复建设。其中,临港各园区的垃圾、污水处理应做区域配套,全市统筹。三是做好产业分工。市开发区东、西区和北部经济区,应提升产业档次,择优汰劣,不断优化结构,小区、弱区和远离港口园区,除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外,应搞好与大区(强区)的产业梯次承接。
(三)进一步提升招商政策的吸引力。总体上看,我国招商政策已进入国民化和普惠制阶段。但事实上,各地均有自己不同的打法,在政策的征收掌握上千差万别。象××*滨海经济区这类的新兴园区,地理区域条件与我们不同,在初始发展阶段,肯定要采取一些特殊政策,我们不便简单应付,但是他们的眼光与魄力,善于营造园区建设的政策环境的好经验、好做法,的确值得我们借鉴。对比××*等地做法,有几个政策问题值得我们研究突破。一是引资奖励政策。很多地区的引资奖励政策已坚持多年,花小钱受大益,而我市过去仅坚持三年就取消了。我们建议应立即恢复这一政策,各级公务员可不搞物质奖励,但成绩突出者,应予精神鼓励。重在大胆奖励中介人,项目质量越好,科技含量越高,越要提升奖励比重,以此充分调动国内外、市内外全员引资的积极性。中介人得奖,建议一律免税。二是引进项目政策。(1)招商一体化。我市各园区一致反映,在有些环节上,普遍存在着招商人不能当家,当家人不参与招商(或很少参与)的现象,有些项目洽谈中,就必然涉及一些硬事儿,如规划、土地、海域、税收等,招商人不可回避又不能确认,事后容易引起麻烦。因此,今后在洽谈重点项目,应考虑招商一体化,避免两层皮。(2)土地政策。我市沿海区域基准地价普遍高于××*,不能盲目竞争,也不能不应对。建议侧重“一个中心、三个基地”的产业定位,划分几个类别,属于鼓励类,赔本也要干,属于一般类别,也不能随意排斥,尽量优惠。其中属高科技类,应该特殊对待、一事一议。在10个园区之间,土地价格不宜按基准地价一刀切,应允许新兴园区、弱势园区、远离港口的园区研究自身的特殊政策。在园区项目土地招牌挂方面,各园区普遍要求,一定要灵活合理,不宜过严过死,大项目、好项目,可采取量体裁衣的做法,全力兑现土地,严防项目流失。(3)税收政策。建议对高科技企业和对我市实现产业定位贡献较大的鼓励类企业,应该考虑特殊的先征后奖政策。同时,为了扶植新兴园区,分期分批向省申报逐步实行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四税返还政策,以增强发展后劲。三是融资政策。对园区的高科技项目,应采取发展基金等方式,提供流动资金融资平台,有些好项目,应考虑财政定期贴息,鼓励发展。要多争取上级科研资金补贴,支持高科技企业。四是收费政策。对园区鼓励类项目建设的城市配套费、人防费应给予减免。各级各部门收费项目,均应组织一次清点,对鼓励类项目,应一律减免,体现支持。五是通关政策。对于外向型重点项目,请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部门提前介入,符合或基本符合进口设备免税政策的,及时给予免税,在企业原料、产成品通关中,实行分类管理,能绿色通关的,一律从简放行。六是用人政策。应为园区企业引进高技、高管人才提供方便,帮助其解决落户、子女就学等困难。特别是对鼓励类企业,可按投资额和进人标准分配一定的户口指标,由各园区统筹安排。
四、下大力优化服务环境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公务人员、垂直管理部门、垄断行业人员的宗旨意识教育。时刻把握好自己和纳税人之间的关系,坚持主动服务,热情服务,超前服务,文明服务,真正把纳税人作为我们的衣食父母。二是进一步落实项目领办服务制。建议凡属与项目管理直接相关的部门,都要明确一个专门的领办班子,对园区项目,应逐一明确责任,限期办结,宁可财政给一点办公经费,也不让客户自己跑手续。三是公共服务部门大力支持园区建设。建议组织全市电力、通讯、网通、热力、燃气、公交等公共服务部门,要拿出支持园区建设的新举措,进一步降低公用服务品供应价格,切实提供一流服务。公用服务部门要一切服务项目需求,一切服从长远效益。四是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凡属能到现场集体协调审批的项目,一律集体办公或成批项目现场办公,需要哪级领导、哪些部门出面,应及时出面办理。要及时征集在建或投产企业存在困难和问题。凡属于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各垄断行业、各垂直部门应该帮助解决的问题,应限期解决。五是严格控制入区检查。各级执法部门到园区内企业检查应取得园区管委同意。必须要检查的,以正面帮助支持为主,尽量不要罚款,非罚款不可的,应向市纠风办上报说明,否则视为“三乱”。六是加强项目服务环境监察。请各级纪栓、监察、纠风部门牵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参加,对重点项目进展情况,逐个定期跟踪检查,多向投资者、运营者了解项目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督导有关方面认真办理,遇有违纪问题,应认真查处。同时对每个重点项目要分别进行一次对服务部门的满意度测评,好的部门和人员要进行表扬,差的部门应进行批评,甚至曝光。七是实行服务过程倒查制。请市委、市政府两办出面,组织有关方面,对每个重点项目服务工作实行全程挂帐监督,对少数人办事拖拉、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实行行政问责。八是建立投资环境服务热线。建议从各级党委、政府到与项目直接相关的服务部门,建立项目建设快速反应热线(网站),领导带头,明确专人专线,有询必答,有事必帮,快速办理。
五、进一步强化园区(产业聚集区)建设的组织领导
1、各级园区(产业聚集区)领导小组建立定期例会制。及时听取项目进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加快项目的协调推进。
2、分管领导协调推进制。建议各级分管(联系)重点项目的领导同志,进一步带头履行重点项目责任制,及时了解情况,在第一时间,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入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管领导与项目单位应实行热线联系。
3、严格落实开发区封闭式管理体制。各级各有关部门对市开发区继续给予全力支持,主动搞好服务。今后有条件的园区,应加快实现封闭式管理,减少层次,提高办事效率。
4、提升园区领导层级。考虑到新兴省、市级园区基础薄弱,困难较多,建议请所在地的县、区委、政府主要领导,应集中较大精力亲自抓园区建设和项目引进。必要时,应由一把手兼园区管委主任(工委书记),以加大领导工作力度。
5、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办法。建议将园区(产业聚集区)建设发展情况,列入所在县区领导干部每年的考核内容,以示激励。
特此报告,妥否,望研究。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滨海经济区今年以来发展动态以及我市园区建设存在问题和相关建议
第二篇:我市林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5月11日)
林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林业在涵养水源、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对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具有重
要意义。
一、我市林业发展现状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69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6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8,已建成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70万亩,保护区野生动物370余种,野生植物1100余种。“十五”期间,造林绿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森林资源管理有了长足进步,林业产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森林预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林权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同步增长。
二、目前在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生态脆弱问题仍然存在。森林资源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及土壤沙化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控制。在东部山区,柞蚕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现有的190万亩柞蚕场中有70万亩已经严重沙化,柞蚕场的生态改造及发展柞蚕的替代产业任务十分艰巨。此外,绒山羊产业发展较快,但随之而来的过度放牧问题日益突出,造成植被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台安西部,林农争地矛盾比较突出,有7个乡镇不同程度的存在土壤沙化问题,总面积近10万亩,占台安耕地面积的10,西部土壤沙化治理问题亟待解决。
(二)林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尚需及时跟进。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明晰了林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经营林业的积极性。林权制度改革后,现有的管理体制不适应林地、林木合理经营和流转的需要,缺少森林资源评估、林权登记管理、林业科技法律信息咨询等机构,不利于对林业资源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三)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基础薄弱,林业产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主导产业的优势不明显,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林业产业现在仍以粗放式分散经营为主,缺少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力水平较低,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对农民增收贡献不大。
(四)矿山复垦速度缓慢。矿山开采对林地破坏较大,造成水土流失,粉尘扬沙,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采矿后的林地恢复十分困难,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部分业主只管采矿、赚钱,不愿复垦、绿化植树。据统计全市尚有矿山开采破损的11.8万亩林地亟须恢复治理。
(五)村屯绿化工程尚待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尚未得到彻底改善,乡镇特别是村屯周围的林网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城建、农业、水利、林业整体协调不够;绿化品种单一,适于绿化、美化的品种较少,远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三、建议与对策
建议各级政府把林业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民利益,为农民谋福祉,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加快林业资金投入,推进生态建设步伐。农村税费改革后,部分地区集体经济薄弱,对林业发展投入能力不足。由于林业投入大、见效慢、回收期长、比较效益低,农民对林业发展的认识不足,不愿意在林业发展上增加投入。特别是林业有较强的公益性质,需要建立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以社会力量、农民投入为辅的融资机制。“十一五”期间,全市实施林业六大工程,需要资金近10亿元,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林业的投入,确保生态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二)全面推开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深入贯彻市政府《关于推进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将这项改革推向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逐步建立起“产权清晰、主体落实、责任明确、保障严格、流转规范、监督到位”的林业产权制度,真正使广大林农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实现森林增量、农民增收。在推进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山林权属承包到户后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三)继续实施和完善林业重点工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林业重点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一是绿色走廊建设工程。以千山区为重点在城市周边建设绿色走廊,提高沈大高速公路两翼绿化及环境治理水平。二是百万亩优质林基地建设工程。以国家荒山荒地工程、人工促进封育造林工程和省东部果材林富民工程为载体,在岫岩和海城东部山区建设100万亩优质林基地。三是防风固沙林网建设工程。以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为载体,在台安西部加强防沙林网建设,加速生态恢复。
(四)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直接
带动作用。要大力培育林业新兴产业,拓展产业发展领域,重点扶持发展有农村特色、有市场潜力的林业产业。立足于我市资源条件优势,着力抓好“板栗、榛子、山野菜、食用菌、中药材、养鹿、养狐、养林蛙”八大产业基地建设。特别是紧紧抓住举办“第六届森林旅游博览会”的有利时机,开发林业旅游资源,力争把我市建成省内知名的林业旅游名市,夯实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经济基础。此外,要大力推广绒山羊圈养技术,控制野外放牧,保护生态环境。
(五)启动乡村绿化网络体系建设,创造农村优美大环境。改变过去绿化美化工作中“重城区、轻乡村”做法,将乡村绿化美化作为今后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治工作之中,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要重点实施好“千村绿化百村示范”工程,对全市近千个村普遍绿化的基础上,重点做好300个高标准示范村建设。村屯绿化要纳入到村庄规划中,发展经济树种、美化树种,实现农家庭院绿化特色化、效益化的目标。
(六)建立参与式集体林资源管理体制,促进农村民主管理。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要采取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方式,让农民参与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使他们在作业设计、树种选择、种苗选择、抚育采伐方式、采伐数量和时间的确定等各个环节拥有充分的发言权,真正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林业建设、绿化家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第三篇: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一)在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上存在一定的机制体制制约
1.经开区缺乏经济管理赋权。经开区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承担着大量的属地管理与服务责任,自成立以来,一直都是事业单位,并且没有任何执法权,现行体制未赋予相应的处罚与管理权力,有责无权,难以提高工作效率。
2.目前我单位采取区直单位的薪酬制度,工资结构无法调整,调资空间有限,按劳分配、奖勤罚懒在实施上存在“身份”制约,在以岗定薪、绩效考核的人事薪酬管理模式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等岗位管理办法上较为滞后,该薪酬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
3.园区开发建设与管理市场机制不足。经开区的工程建设项目除财政拨款项目外大多采用城发工投公司代建;
因工投公司代建设开发模式从项目初定到最终签订需要三方确认,手续繁杂、周期长,缺乏效率。随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的建设开发需求日益突出,建设力度和规模进一步加大,由经开区负责的项目日益增多,管理难度逐渐加大,急需通过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园区建设、开发与运营管理工作。
(二)在更加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全局视野和系统性思维上较为欠缺
一是开发区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一流先进开发区水平,这是制约南康经开区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历年的经开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虽然当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数两项指标在全省排名将保持全省第一梯队,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额比重等指标一直排名靠后。在2020年上半年的全省开发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南康经开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7.7%,全省排名96;
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0.58%,全省排名79;
当年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以上创新平台及载体数为0;
存在较大的短板。
二是经开区产业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一是突出表现为家具产业的发展一枝独秀,但同时家具产业的发展得益于“草根经济”,也受制于“草根经济”,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临着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精,家具企业数量多、体量小的“草根经济”瓶颈:整个产业在龙头企业扶优扶强,全国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的培育方面的较为欠缺,缺乏优质上市及潜在上市企业的示范、带动和引领,家具产业亟需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家具产业迈向中高端,面临转型升级再出发的新要求;
同时,南康的工业高质量发展以首位家具产业的集聚集群发展为主要力量,与家具产业相比:电子信息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矿产品加工产业受制于政策导向及稀土产业布局影响,主要以锡产品的深加工为主,比较单一,导致家具产业集群发展之外,缺乏与其相呼应的新的工业增长极。在集中攻坚促进首位产业发展的情况下,家具产业发展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开发区产业协调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
(三)在更深层次全面优化开发区营商环境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比风景更吸引人的是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个开发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换句话说,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南康经开区与省内排名前列的开发区相比,在全面深入优化开发区营商环境上整体上还有差距,存在短板。
1.配套齐全的要素环境有欠缺。一是产业链配套不完善,与我区工业快速发展相匹配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比较缺失;
与家具产业相比,电子信息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急需加快引进完善提升。二是园区一定程度上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不健全问题,如未规划相应的商业服务体,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公交等通行线路较少,部分老园区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员工住宿等后勤保障、生活娱乐设施不足等导致企业员工生活不便,需要进一步改改善。
2.企业生产、物流综合成本还偏高。当前企业生产、物流等综合成本偏高。一是各家具企业普遍生产、仓储一体,运输靠外包且单价高,致使第一公里成本增加,二次装卸、运输成本增加,导致物流成本增加;
二是专业物流仓储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山和龙岭,但龙回、镜坝、唐江等乡镇家具集聚区企业众多,周边没有配套专门的物流仓储区域,致物流成本增加,造成交通拥堵;
三是我区备料及拼板类企业较为分散,目前除龙回共享备料中心外,尚未规划建设其他专业备料及拼板中心,企业均自行拼板和备料,造成木材资源一定的浪费,增加企业成本。
3.涉企行政审批等政务环境不够优。一是涉企政务服务事项没有做到“应进必进”,“体外循环”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一些部门没有把所有涉及的职能整合到服务中心,中心窗口仅仅是“收发室”,企业反映还需“两头跑”甚至“多头跑”“重复跑”。二是“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不高、事项不全不广。如“赣服通”目前业务以个人事项办理居多,为企业服务的较少;
不少部门有自行的业务系统,相互之间做不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造成群众企业办事需要反复提交材料。
二、工作建议
1.推动开发区放权赋能工作,激发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活力。一是推动明确经开区管委会的法律地位,加快开展实施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
二是根据省市倍增行动计划要求,围绕理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开展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运行机制最顺、办事效率最高的地方,推进改革创新的各项工作;
三是深化园区运营管理体制改革,以赣粤产业合作区南康片区和深赣港产城特别合作区为样本,创新“开发区+主题产业园”“管委会+公司+基金”等运营模式,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推进园区社会化、市场化建设运营。
2.深入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矿产品等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南康工业(电子)设计中心和国际高密度集成器件研发中心等平台,瞄准5g战略制高点,围绕磁电功能材料及器件、新型光电显示、智能终端制造三大细分市场,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扩规模、有特色、上水平。支持矿产品企业发展锡材等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话语权”,全力支持培育开源矿业打造全市首家百亿元企业。
3.以实施家具产业链长制为抓手,加快推进家具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把南康家具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打造家具产业“七大中心”工作部署,加快推进月星集团南康智能制造基地、上市企业美克家居“美克数创智造园”、中意投互联网家装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汇有美、博品等智能共享喷涂中心达产达标,加快龙回智能备料中心建成达产,加快培育知名品牌、壮大龙头企业,着力补短板、锻长板,优化家具产业链各环节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家具“全链条”发展,全面提升家具企业生产制造水平。
4.加快对接融入粤港澳,培育打造新的工业增长极。充分利用赣州毗邻大湾区的独特优势和良好态势,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赣粤产业合作区(南康),加快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以格力电器的落户为契机和突破,全力支持服务好格力电器项目建设,力争格力智能制造基地一期工程明年全国“两会”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试产。加快格力电器(赣州)再生资源项目、格力小镇等项目建设,加快引进布局塑料件、包装材料和仓储配送等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着力打造家电千亿产业集群,加速南康工业由家具由“单核”迈向“家具+家电+家装”融合发展的“三核时代”。
5.全链条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活力。一是聚焦强化全产业链招商,加快引进上下游配套和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招引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项目。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搭建关键环节共享平台,把企业干不了、干不好的政府牵头干,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不断激发企业发展生命力和竞争力。
二是聚焦整合企业需求,整合园区资源,加快产城融合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及周边生活、文化、娱乐等配套,推动完善园区的三产服务功能,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全面提升园区的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园区形象。
三是聚焦破解物流运输两个“一公里”问题,在龙回、镜坝、唐江分片规划专门区域用于物流仓储布局,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缓解东山、龙岭物流企业较多造成的中心城区的交通堵塞;
引进大型物流公司,整合资源运营仓储物流,分别入驻仓储布局,推动物流资源共享,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优化规化布局,引进专业运营机构在龙回、龙华等园区内建设共享智能化备料、喷涂及拼板中心。
四是加快推动实施并联审批制度,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改革,推进项目审批“一窗办”;
搭建各职能部门业务系统应用、公共数据资源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共享一体化,畅通问题解决通道;
建立企业反馈问题协调调度联席会议机制,畅通企业诉求申请和收集渠道,动态企业问题台账管理,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在最短时间尽快办理,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解决的综合性问题,通过联席会议帮助解决,建立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
强化政策“面对面”宣传指导,让企业不仅知晓政策,更懂得应用政策。
第四篇:公司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公司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是组织的重要战略资源,它在相当程度上直接决定着组织战略的成败。人力资源战略对组织具有持久的、长期的影响。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集权式管理模式
1.人才选择面狭窄,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选择人才的范围狭窄,必然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人才得不到信任,没有足够的安全感。
2.集权式管理模式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失误。企业决策灵活,仅以经验、直觉为基础。信息收集、处理、利用没有规则,信息沟通方式单一,信息成果准确性及操作性较差,对于市场研究、政策分析和管理咨询等现代信息服务较陌生。
3.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企业仅凭投资人的经验和常识,靠简单的信任和亲情去约束人,以人情代替制度,使企业管理制度扭曲,难以形成制度化管理。
(2)人才使用缺乏信任
企业在人才选用和晋升时,被考虑最多的是人才对企业的忠诚,上下级之间很难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信任,对员工采取“不放心、不放手、不放权、不放胆”人方式。
(3)对人力资本的开发管理投入不足
在企业看来,只要有钱,什么人才都可以引进来;只要给钱,要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企业只注重人力资源的“可用性”和“配置性”,忽略人力资源的“发展性”和“资本性”。
(4)企业文化建设薄弱滞后
企业文化是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调适功能。企业未把企业文化纳入人力资源管理并加以充分重视,职工个人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管理理念、发展战略等也没有充分形成一致。这种情况必然导致企业的奋斗目标、经营理念难以达成全员共识,企业精神缺乏鲜明特色,企业凝聚力明显不足。
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导致了企业缺乏人性化的考核体系及必要的民主监督制度;缺乏企业的文化功能;而对企业员工的成长,只要求员工注意集体利益,忽视对员工的贡献、回报。同时,即使有一定文化理念的企业,对文化创新的认识也不够充分,没有制订企业文化发展规划,未将企业文化建设列为企业经营者的主要工作。这些对于员工来说不具备约束和激励作用。
(5)绩效考评、激励机制不健全
1.考评的目的不明确。企业在制定考评制度时管理者更关注“事后控制",考评的目的限于事后的评价,导致考评人员和考评对象为考核而考核,考核工作得不到重视。
2.考评标准不科学。考评项目过于笼统,内容不完整,缺乏量化指标,设定指标时考评对象没有参与进来,考评人员主观性较强,导致考评结果争议大。
(6)人才培养缺乏规划
企业在人才开发方面普遍缺乏前瞻性和计划性,等企业用人时才去找人,缺乏人才储备观念和人才利用统一规划,致使因为人才缺乏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企业只有把自身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相联系,员工才能看得到希望,对企业充满信心,最终获得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7)没有贯彻实施人事法规政策
企业随意延长劳动时间,加班加点现象普遍,甚至没有双休日、法定节假日,拖欠、工资。
1、机制不健全,有“法”似无“法”。
企业不是没有统一规章制度,而是零散于各部门的规则,切沦为摆设,没有用机制去“串”起来,实现“联动”而已。
2、人治大于“法”治。即人大于“法”、情大于“法”。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个人靠权利、靠命令、靠指挥,来使企业正常运转。首先,用命令和指挥手段去操控企业越来越不灵,企业大了,部门多了,命令有时“鞭长莫及”。其次,“人治”大于“法治”,使员工产生越来越多的不满情绪,他们迷茫、困惑和抱怨,而积怨一旦加深,人,也就离走不远了。
(8)对人才重视不够,员工稳定难,核心员工积极性受挫
1.即用即招现,缺乏人才储备观念。企业忽略了人不仅有生存需要,还有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这种人才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上的短缺,使员工缺乏归属感和稳定感,造成私营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
2.对核心员工来说,报酬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或是获得物质及休闲需要的手段,更是一种人们的自我满足和自尊的需要。许诺不兑现,有些企业对职工进行物质激励承诺,甚至签订了目标责任制的奖励合同,但是最终部分甚至完全不兑现,结果不但挫伤了职工继续工作的积极性,并且破坏了职工对企业的感情和对领导的信任,还会引起企业内部的混乱。
(9)以“炒”代管
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只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而不讲企业对员工的真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以“炒”代管。
(10)盲目推崇“名人”
老板认为“名人”就能产生名人效应,就能赚大钱,把企业的希望寄托在“名人”的身上,而忽视了企业基础骨干力量的培养和任用。
第五篇: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自从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开展改革试点以来,农信社历史包袱得到初步化解,经营状况开始好转,农信社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产权制度也进一步得到完善,充分发挥了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现笔者以江西省××县农村信用社为例,剖析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作法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农村信用社目前改革的现状、作法
××县农村信用社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精神和工作部署,本着“谨慎、积极”的态度,根据改革实施方案的规定,认真组织和开展了产权制度改革、增资扩股、清收不良贷款、票据置换和税款返还等工作,目前××县农村信用社实行的是两级法人改革模式,并选择中央银行专项票据支持。全县按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的规定置换,已申请发行万元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等额置换信用社不良贷款和历年挂帐亏损××年月日,××县农村信用社与人民银行已经签订了改革试点专项央行票据协议书,各项改革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截止××年月日,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万元,各项贷款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万元,占贷款总额的;股本金余额为万元,比××年净增万元。专项票据置换之后,全县农村信用社资本净额为万元,资本充足率可达到%,符合申请二级法人体制的专项票据发行的要求。目前增资扩股工作正在积极地发展,清收不良贷款也有新的突破,税收返还工作正在积极与当地税务部门协调,××县农村信用社在这次改革中的主要作法是:
(一)强化领导,广泛宣传。首先,县联社成立了增资扩股、清收盘活等相应的领导工作组,由联社一把手挂帅,配备业务骨干,为做好增资扩股、清收盘活工作提供了组织领导和人员保证。其次,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农村信用社的地位和作用、深化改革和增资扩股的目的、意义及相关政策、规定等,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让更多的自然人和法人主动参与农村信用社的投资扩股工作。
(二)改进服务,兑现政策。对原已入股的股金,已提取的股息和分红我们将及时兑给社员,按照为“三农”服务的宗旨,进一步端正经营方向,改革服务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功能,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及时解决农户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证入股社员在同等条件下享有的贷款优先权和利率优惠权,以吸引更多社员入股,年初我们就专门下发了根据社员入股的实际情况,在利率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贷款利率优惠的通知。
(三)周密部署,扩大范围。增资扩股是农村信用社提高资本充足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第一是针对我县还有一部分农民没有入股农村信用社的现状,我们积极动员,使我县农民入股面××年月底达到;第二是将入股面扩大到能独立承担责任的所有自然人,打破传统的一户一股的格局,如三都镇个体户李梦初等户一次性入股万元;第三是利用我县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和商业银行县域业务萎缩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信贷政策较灵活的优势,采取利率优惠、手续简便的方法吸引大量的法人资格股和个体户自然资格股。
(四)清收创新,绩效挂钩。提高贷款质量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重要任务之一,我们要求全县信用社干部职工都应高度重视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一把手亲自抓,保证清收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到位;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密切配合,信贷部门负责组织执行和做好参谋,齐抓共管,上下联动,成立清收不良贷款工作组,共同做好清收不良贷款的组织、宣传、督导、协调工作。一是我们根据省、市管理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清收不良贷款奖励办法,结合当地实际,转变思想观念,以人为本,制订具体的清收不良贷款考核细则,完善激励机制,落实奖励办法,真正调动清收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广泛宣传清收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力度清收不良贷款,不仅要调动内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要调动外部单位和人员的积极性。争取地方党政、司法机关和金融监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形成社会合力,要成立党政机关、司法部门、金融监管、信用社为成员的清收不良贷款协调小组,形成强大的社会氛围,打击逃废债行为;三是在清收创新操作中,讲究经济效益,维护信用社的利益,尽力使清收工作达到“多赢”的效果,保证清收不良贷款工作顺利进行。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农村信用社改革,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信贷支农上农村信用社目前还有点力不从心,农村信用社在服务方式上由于存在局限性无力从更大范围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当地政府扶持力度还不够到位
改革期间,县政府成立了农村信用社改革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县政府号文件,可以说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是高度重视的,但由于我县目前是两级法人产权模式,税收的上缴仍分县级财政和乡(镇)级财政两块核算,加之,由于县乡(镇)两级财政都十分困难和脆弱,虽经多次向政府及财政部门请示、汇报,至目前为止,关于农村信用社在改革中享受的税收返还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影响了全县农村信用社去年(万元)的营业税返还和今年上半年(万元)营业税等额补贴的政策兑现。
(二)筹资工作整体环境不是很好
一是组织存款难度较大。从今年月份起,存款有所回落,特别是城区的网点一直处下降趋势,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力和支农后劲。由于当地存在不正当竞争(特别是邮政储蓄)和信用社硬件设施跟不上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加上政府的帮扶措施得不到见效的落实,对农村信用社歧视性做法在一些部门还仍然存在,涉农部门的开户还不能得以到位,加之全县经济不景气的不乐观因素,同时群众对存款利率不能接受特别是还要加收的所得税农民更是反对,致使我社组织资金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存款极不稳定;二是农民对增资扩股反应冷淡股金筹集存在隐患。信用社在农民中的信誉度不高总认为信用社归省政府接管后,没有国家银行那么有保障,加上目前信用社经营效益不明显,入股分红难于实现,有很多股民借各种机会要求退回自己的股金,对入股持观望态度。
(三)全县整体资本充足率还较低
我县是个山区小县,经济发展不很景气,农社历史包袱沉重历年亏损挂帐万元,至六月底止,资本充足率仍是经过央行票据置换后,资本充足率达到了,但离农村信用社改革规定的要求还相差较远,不良贷款比例降幅虽大,但存在着贷款总量扩大的稀释因素。目前有些基层信用社的实际不良贷款数额还大于××年年底的账面数,主要原因是基层信用社在近几年的经营管理中为了消除历年巨大不良贷款数额对自身带来的不良影响利用旧贷转新贷的办法从账面上使不良贷款额下降其中包括逾期和呆滞贷款。
(四)各社整体业务发展很不平衡
从单个信用社的经营情况看,由于受山区自然环境和当地经济条件的影响,各个信用社发展的各项业务发展很不平衡,有的社业务量大、效益好,有的社业务量小、效益低,在人员配置上形成了很大的困难,使我县农村信用社的经济效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五)农户贷款与支农服务存在矛盾
农村贷款有一种矛盾就是有偿还能力的多数农户不需要贷款而需要资金的往往偿还能力较差,而且在落后地区存款往往远远大于贷款。一是贷款涉及面窄、辐射面小。为控制贷款风险各信用社针对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实行信用户管理信用社的贷款主要面向信用户但信用户只是广大农户的很少一部分大部分农户很难贷到款。二是信用户贷款难。信用社在“保放、保收、保效益”的指导思想下大多惜贷、怕贷许多满足贷款条件的信用户也很难贷到款。三是信用社贷款种类单一农民发展副业所需资金贷款难。信用社针对农民的主要是小额贷款这种小额贷款的期限大多为年贷款额度各社不尽相同但这些小额贷款只能用于农民的生活或现有农业生产的周转资金一些大额的期限较长的贷款年期万元以上很难办理。
(六)员工整体素质偏低,竞争意识不强
农村信用社整体素质较其他金融单位相比较,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全县名在岗员工中拥有本科文凭的只有人,大专人,中专人,高中人,初中与初中以下的有人。由于少数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上进心、主动性和创造性,致使本社业务开展缓慢。
三、农村信用社改革建议及对策
(一)协调各级政府关系,尽快落实扶持政策
一是省政府及省联社要为信用社改革和发展创造优良的信用环境。废除和制止少数部门出台针对农村信用社的限制性、歧视性做法,鼓励和引导将农村政策性业务交由农村信用社办理,特别是财政性、事业性单位的存款引导其存入信用社,同时建议银监会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研究邮储资金适当返还农村的办法,制止金融机构的不正当竞争,让支农资金不外流,增强信用社的支农后劲。,二是信用社要多向政府汇报,请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村信用社处置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加大清收辖内党政干部在农村信用社的借款和介绍、担保贷款的力度,帮助信用社落实原关、停、并、转的企业贷款,防止企业借改革之机逃废信用社债务。三是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尽快实现全省、全国通存通竞,提高信用社竞争能力,争取实现改革和发展的“双丰收”。
(二)加强信合员工培训,造就“敬业爱岗”队伍
加快发展是我县农村信用社摆脱困境、赢得主动的第一要务。我们要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是做好信用社工作的必要条件。一是制定计划,组织人员系统地学习有关金融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员工专业水平;二是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案例,调查研究,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三是及时总结和推广清收工作的成功经验,表彰先进人物,打造一支团结拼搏、学习创新的团队。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本管理理念,继续做好员工的再教育工作,大力弘扬以“敬业”为核心的思想理念,造就一支具有“勤奋、忠诚、严谨、开拓”精神的员工队伍;
(三)加大清收盘活力度,提高农信社经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