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办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研究初探~牛山林
民办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研究初探
牛山林1付振
2(1安徽新华学院 土木与工业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88,2浙江省义乌市祥胜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浙江义乌 322000)
摘要:随着我国民办高校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数量急剧增加,为了提高民办教育质量,增加竞争力,如何针对民办高校及学生特点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已经成为决定民办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立一套完整健全的自我管理体系,才能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使民办高校更新管理观念,转变管理方式,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管理体系
一、前言
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截止2008年,全国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普通高校有640所,占普通高校的28%左右;在校生达到了400多万,占普通高校人数20%左右。但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和在民办高校的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在2010年各高校招生工作就面临了生源严重紧缺的问题,民办高校如何将教育达到人民满意的目标,如何在发展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如何谋求可持续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管理已经成为决定民办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但在实践中,民办高校对学生管理缺乏高度重视,学生管理仍然停留、延续过去的传统方式,缺乏创新转变。如何应对教育大众化、生源特殊化、信息网络化、管理人本化、需求多元化等诸多挑战,如何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民办高校必须积极更新管理观念、切实转变管理方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民办高校学生的特征及其心理特点
民办高校学生相对于公办高校学生有其特殊的特征:
1、民办高校是在与公办院校和其他民办高校的竞争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导致生源背景复杂,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良莠不分,管理难度大;
2、民办高校学生普遍优越感强、自我意识强。尽管贫困生也不在少数,但普遍家庭经济状况相对优越,因此学生优越感、自我意识、自我表现能力较强;
3、学校与学生的主导关系发生了变化。由于学生缴高额费用上学,学生与学校关系变换成了消费者与提供消费的关系,学生心态变化迫使管理方式随之发生变化,学校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
4、民办高校学生尽管不乏佼佼者,但普遍学习基础差,存在偏科现象,自律能力不强,造成了民办高校生源的先天不足。自觉性较差、学习上的自卑与生活上的优越性交替存在,使很多学生存在学习上的自卑情绪,对自己没信心,导致学生心态变化动荡较大、稳定性差。
5、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在学生管理模式上更倾向于严格管理,尤其强调纪律管理和卫生管理。
三、民办高校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
安徽新华学院建院十年来,目前学生已达两万多人,有本专科两个学历教育层次,学生学习问题一直较为突出。经过几年来的各种调查和跟踪分析,就我院学生总体情况而言,大校级项目:校级教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9jy020)
作者简介:牛山林(1985.12-),河南周口人,现为安徽新华学院 土木与工业工程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部分同学能够努力学习,学习成绩逐步上升,但学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概括如下:
1、学习基础差,入学分数低
本院为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三批层次,入校时与本科一批、二批相差分数较大,但本科四年里仍要完成本科教学计划和要求,因此这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过程较为吃力,通过对部分学习成绩较低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其中问到“高考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时,大部分回答为不努力学习、偏科和学习不得法,这就给上大学后的学风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2、学习不努力,学习自觉性差
学生在学习方面不努力的表现比较突出,迟到、早退、无故旷课、考试作弊等现象严重,甚至出现因抽烟、喝酒、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的,追其原因主要是散漫成性、缺乏自觉。
3、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动力
学生上大学后普遍有一种“上大学,松口气”的心理情绪,这样他们上大学的真实学习目的也就“暴露”得十分明显。学生学习目的已趋于多元化,仍有多数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找工作,但也出现了不少学生是为了拿一张文凭和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而认为是为报效祖国、争第一的却寥寥无几,更甚者根本没有目的,可见加强学习动力教育的紧迫性。
四、实行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大学生自我管理是国家实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各种人才越来越多地面向市场,市场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有关专业的设计和研究,能够独立地处理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比较熟悉地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成为在工作中能够独挡一面的业务骨干,而大学时代能够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则是大学生自我成才的需要。
从中学步入大学,学生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学习特点、学习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没有了父母的呵护、老师的监护,许多学生学习和生活陷入了茫然的境地。如果不重视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导致其陷入生活无目标、学习无动力的境地。而且大学生群体普遍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喜欢独立地思考问题,在许多场合喜欢自我表现,思想上也较超前。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大学生管理不能再因循传统的死抓硬管的模式,尤其是民办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在进行学生管理中更不能唯管理而管理,而应该在学生工作中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校、院只要加以正确地引导即可。
五、自我管理办法的实施与对策
1、培养自我管理意识
培养和锻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有效地调控和管理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对于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潜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究竟是服务学校还是服务学生,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却涉及到高校教育目的、管理理念等深层次问题。目前,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是以社会本位为指导,以服务学校为工作导向,但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学生对教育的任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对高校管理有了多元化的需求。因而,民办教育应破除传统观念学校与学生处于控制与服从的对立格局,变管理为引导,以培养人和发展人为目的和归宿,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2、建立、健全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
在对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管理,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接受教育、通过自我管理学会自律,最要的是建立一套完整健全的自我管理体系。
民办高校自我管理通过从一个专职教师到学生干部再到普通学生的运行机制为基础进行
[1]自我管理体系的构建。
并在各个年级学生中成立学生党支部、学生会、团总支、助理团、班委会、楼工委及餐饮会等学生自我管理机构,还应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组建各类社团,开展同学们喜欢的各种活动。
根据学生工作具体情况成立评优小组、文明宿舍评定小组、党小组等机构,并推选表现突出、威信高、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这些学生自我管理机构具有比较严密的管理系统,各部门、各成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是相对独立,又是一个整体。
学生会组织在学管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工作,定期组织会议,总结前段工作的经验得失,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安排下一段的工作,定期召开班长、团支书例会,并经常深入到班级同学中间,了解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及时反映学生群体的呼声与要求,从而不断改进工作方式。
因而,通过学生团体活动,逐步上升为所有学生的群体行为和意识,使学生们在工作中、活动中增强责任感、义务感与使命感,不断规范自己,逐渐克服懒散、被动、消极的一面,不断适应增加自己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从而促进学习良好氛围的发展。同时活动的开展 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教育、管理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使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逐渐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也使他们从参与管理中受到了锻炼。
因此,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实际上是通过学生组织这一途径一贯而下,纵向进行,横向展开,所以,学生自我管理工作能否做好,首先要建立、健全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
3、管理体系的自我教育
(1)思想的指导
各项管理体系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在共青团的指导下,针对大学生特点,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把广大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大学生社团活动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生动活泼的学生活动中,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更好的桥梁纽带作用。要从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等多个方面对高校管理体系进行监督、培养。
(2)继承与创新
大学生社团活动要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已取得的良好经验,比如,组织志愿者服务,通过公益劳动活动,培养学生公德意识和奉献精神;举办大学生艺术节,元旦晚会等文艺活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通过各类体育比赛活动,培养学生拼搏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要结合最新的重大事件、重要纪念日,以纪念会、座谈会、报告会、人文讲座等形式,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通过大学生科技节、科技作品竞赛、科技报告会等形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举办创业计划大赛、模拟招聘会等活动,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提高就业能力。
4、学生管理体系的自我管理
(1)科学引导学生团体发展,突出各自特色
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教育青年学生,针对不同的团体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始终以素质拓展为主线,积极发挥各类团体的作用,促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校园文化,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比如:对于读书协会等理论学习类社团,要以此类社团为龙头,带动其他社团的理论学习氛围,用正确的理论引导和塑造青年大学生。要积极倡导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大力发展,比如说科技协会,要以专业为品牌特色,利用专业知识为同学们服务,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社投身科技学术活动的热情。对于志愿服务类社团,引导学生“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思想和
[2]意识。
(2)建立稳固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全面调动各成员积极性,促进成员间交流。
加强内部的制度化管理,使学生组织工作流程更规范更具体,并制定规章制度,实现有序管理。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干部培养,量才录用,加强培训,确保学生团体负责人高素质和领导能力。最后,应该对学生进行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相关知识普及与培训,使学生更加清楚自己团体的发展方向,并激发学生热情,使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逐渐适应大学的学习、[3]生活,也使他们从参与管理中受到了锻炼。
5、大学生管理体系的自我服务
(1)完善服务职能,发挥大学生团体在学校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理念,扎根于广大同学之中,时刻关注学生动态,围绕学生学习、生活、就业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实际需要,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多为学生干好事、办实事,成为学生意愿的代言人,学生合法利益的维护者。要增强大局意识,发挥上情下达的作用,及时将党的指示精神和学校有关情况传达给同学,并做好解释、协调等相关工作,巩固党在青年学生中的群众基础,做到学生利益、学校利益的统一。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学校有关
[4]事务的管理,对学校进行民主监督。大学生管理体系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学生
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保持学校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秩序。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加深对大学生的自我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新认识,学会调整自我,修正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等。不断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更好的服务同学、学校、社会。高校大学生管理体系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舞台,民办高等学校在引导大学生管理体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5]的过程中,应重视对大学生管理体系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加强高校大学生管理体系建设,使大学生团体系朝着服务同学、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文学.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其指导[J].北京: 中国青年研究, 2006.6.[2] 钟国芳, 王健.论学生社团在高校德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其作用发挥途径[J].江西: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4.[3] 杨喜添.浅议大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J].广州: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7.5.[4]吕晓娟,李泽林.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及管理对策研究[J].广州:成人教育,2005.1.[5]林峰.民办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教育与职业,2005.2.项目来源:校级项目--校级教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9jy020)
作者简介:牛山林(1985.12-),河南周口人,现为安徽新华学院 土木与工业工程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望江西路555号,安徽新华学院土木与工业工程学院 邮编:230088 邮箱:nsl20080808@126.com
第二篇:民办高校学生园区管理归属感构建问题研究
民办高校学生园区管理归属感构建问题研究
摘要
学生生活园区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建立和谐的园区文化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园区归属感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与园区管理者和谐相处;有利于园区的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园区管理小组、园区归属感、园区文化认同感
绪论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课外实践的时间越来越多,学生管理方式逐渐从以班级管理为重心,转变为班级管理与园区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学院于2009年10月正式实行新的学生园区管理模式,在全院十一个园区中分别建立各园区管理小组,由各系党总支书记担任小组长,辅导员担任小组成员,以学生生活宿舍群来划分课外教育管理单位,建立相应的党团组织,对园区进行加强宿舍思政工作的管理,实行园区管理模式。本文通过对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一年多来的新型园区管理实践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园区管理归属感的思考与实践。
一、学生园区管理归属感构建的必要性
经过一年多的园区管理探索与实践,学院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园区管理模式,然而,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其原因主要与学生缺乏园区归属感,学生生活园区的文化建设不足有关。这些给园区规范管理和学生德智体培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分析这些问题, 结合实际提出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 将有助于我们构建和谐生活园区,进而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学生对园区管理规定的反感情绪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在园区宿舍的生活像是在监狱一样受到园区老师和阿姨的监视,没有自由。白天上课班主任要去教室管理他们,晚上回到宿舍还有园区管理小组的老师来管着,这让他们感到没有自由感。他们不愿意呆在宿舍,常常出现晚归、夜不归宿的情况,有的同学甚至到学校外面多花钱租房子住都不愿住在学校里。学生的这些行为对校园的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也很多的外地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对他们来说,宿舍园区就是他们的家,是课外生活的重要居所。怎样才能让学生们感觉到家的温暖,构建园区归属感,让他们愿意回到宿舍,自觉地爱护园区,是园区管理小组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构建园区管理归属感的思考与实践
园区归属感即学生对生活园区的归宿感, 是指学生对生活园区文化群体的认同、喜爱和依恋的心理感觉。这种归宿感一旦建立,对学生的影响将是长期而持久的。在园区中注重学生归宿感的形成, 通过,建立良好的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丰富园区文化生活, 加强园区人际交往和沟通, 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等方式来形成亲和力, 是生的重要举措。
建立良好的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园区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主要矛盾是对于园区管理条例的理解不同。因此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园区管理规定,及时传达园区管理条例的内容,避免学生出现违反学校园区管理条例的行为。在新生进入园区生活时,就要将学校园区管理规定以班会、海报、通告等形式对学
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正确理解园区管理条例制定的理由,对于违反者给予处分的原因。尽量避免学生由于不清楚园区管理的规定而受到学校的处分。其次,如果学生违反了园区管理规定,管理小组应该及时给予批评教育。耐心的教育和聪明的批评是关键。一定要对他们的疑问耐心的解答,直到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有家的感觉而不是被监视。再次,严格执行管理规定,处理问题学生绝不能手软,特别是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更是要从已进入大学就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严格管理了才能让他们对于学校的规定更加重视。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某园区为例:该园区坚持对学生晚归、夜不归宿等现象严格管理,即便迟到一分钟,管理小组长都要找学生谈话教育,直到学生理解管理小组的行为,自觉交上检讨书。前两个月园区总会出现很多晚归的同学。到了第三个月,晚归、夜不归宿的同学减少了很多,同学们渐渐养成了准时回宿舍的好习惯,园区风气显著改善。
(二)丰富园区文化生活,建立优良园区文化
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具有凝聚、激励和导向等重要功能, 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园区文化认同感,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组织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品德修养从而促进整个学校良好的校风的发展。
1、建立良好的园区文化,抓住园区特色,开展活动以带动文化发展。针对不同园区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应的园区内活动。设立不同园区节日,女生园区开展XX女生园区女红节;在男生园区举办XX园区男篮赛、园区快乐劳动节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策划、组织并开展活动。不仅能够让他们产生园区自豪感和责任感而且还能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培养特长、陶冶琴操。
2、建立完善的学生宿舍管理机制。加强学生安全管理、卫生管理、园区党支部建设等方面的园区管理机制建设。(1)设立各宿舍楼楼长、层长职务,培养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2)坚持每学期不定期的学生宿舍卫生检查和大功率电器安全检查。严抓学生夜不归宿、晚归现象,从根本上杜绝学生安全隐患。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及时建立相对应的学生宿舍评比机制,针对每一项管理办法设置评比分数,以此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性格。(3)建立卫生日制度,每周安排一层楼学生进行一日打扫卫生工作。由园区保洁员带领清理园区里乱丢的垃圾,不按规定停放的自行车、电动车,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卫生日协助做绿化工作,让他们了解到保洁员、绿化员的辛苦,更让他们自觉地维护园区的环境。
(三)加强园区管理队伍的建设
提高园区管理队伍的素质,充分发挥园区管理者对学生的管理及引导作用,是建设和谐园区的关键。因此要注重园区管理者的选派以及对园区管理者的培养。以云南大学旅游学院为例,园区管理者是从各个系部挑选出的书记和专职辅导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高效的问题处理能力。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为学生服务热情。能在学生课余时间深入园区,与学生交流,为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及心理上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学生课外的良师益友。
三、结论
综上所述,构建学生园区归属感是建立和谐园区的关键,是更好的发挥园区服务功能,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基础。是和园区文化多元化发展,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加强园区归属感的建设可以从建立良好的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丰富园区文化生活,建立优良园区文化、加强园区管理队伍的建设等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对园区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保障。
第三篇:山林火灾研究
农村频发山林火灾的原因及防范策略
作者:会仙真人
森林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严防山林火灾,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环境、保持自然生态平衡、使农业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历年来,农村地区连续数日没有下雨的情况下,相对湿度在50%以下,持续出现高温干旱天气,4-5级森林火险等级高居不下,是易发森林火灾的准备条件。根据气象经验推断,高温干旱天气持续2-3天,降水量相对较少,森林火险等级将处高火险等级。究其原因,群众野外用火活动频繁,是发生森林火灾的根本原因。
一、引起火险的地点大致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山林的林内、林缘、山边、田边、地边及路边;
2、野外吸烟、烧灰积肥、烧田埂、烧山造林、上坟烧纸、野炊等野外用火行为。
多年的森林火灾的统计数据显示,发生森林火灾刑事案件20起,涉案的犯罪嫌疑人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3人,占65%,其中年龄最大的80岁。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身体虚弱的老年人成了森林火灾的元凶呢? 农村里多数情况下都是老人用火烧,这样既方便又可以积点肥。他们用火点燃田埂上的干杂草,往往点着后并无大碍,但是随着徐风吹过,火势渐长,一是沿着田埂杂草顺旁而走,二是跨过田埂燃着田里堆沤的稻草并呈平面状发散开来,借助忽强忽弱的风势,火温急速上升,在风力的推动下,向山上赶去,加上山上的枯草多,树林立马燃起大火。由于处于火头的空气受到加热,密度变小,开始垂直上升,周边的相对较冷的空气马上补充进来,这样,形成了小范围的空气回流和上下空气垂直对流,于是就变成了一定范围的空气扰动,在火力催化下,局部温度越来越高,结果,在这一区域内形成了风,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风力逐渐增强,山火就越烧越旺。这就是山火扑灭在萌芽状态最为有利的原因。多数农民的生活并不富裕,他们一年忙到头,仅够子女读书和一家人的花费,有的辛苦忙了一年,赚的钱还不够一家人的花费。因此,多数老人虽然上了一定年龄,腿脚不灵便了,但他们绝大多数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都是活到老,干到老,走的还是一条自食其力、自我照料的艰难的养老之路。据调查,走这一条路的老人在大田农村老年人中,占了总数的70%以上。而在干田地活的过程中,老人们由于上了一定年龄,体质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像除田地草、田埂草、旱坪草等,他们为了省力气,大多均沿袭不良的农事习惯,用火烧田埂(旱坪)草,他们没劈草拢堆就直接烧草,或劈了草没拢堆,或拢成草堆明火烧草。遇到气流异常的大风天气,火势控制不住就迅速向周围的山场烧去,老年人又由于年迈体弱,遇到失火突发事件反应和处置能力差,行动缓慢,体力不济,导致了火势蔓延开来。由于火灾发生后,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老人们自身又无力偿还,他们懊悔不已。面对农村老人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现象,应引起重视,有关部门应早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要加强森林火灾的防范与管理,严格控制野外用火,野外用火需经林业部门审批。在森林高火险戒严期,要严禁一切野外用火。老年人进山农事劳动和野外用火的,要实行向村委报告制度,村委要做好派其家人陪同前往、督促开防火路等安全防火措施落实。
二、农村山林火灾防范策略:
(一)切实加强领导,始终坚持防范胜于救灾的防火原则。
做好火险前预防,是防范山木火灾的前提条件,意义重大。
(二)开展大督查。县、乡、林场三级森林防火指挥要组织工作组督查森林防火工作,督查下一级的森林防火层级责任制、宣传发动、野外火源管理、扑火预案、扑火物资储备情况、专业和半专业扑火建设情况。
(三)开展大行动。
各乡、林场要开展一次全面的大宣传、大发动、大检查行动,要利用一切的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开展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三查一排除一落实”:查森林火险隐患、查森林火险漏洞、查森林火险死角,排除一切发生森林火灾的隐患,把森林防火的各项制度措施真正落实到群众中去,把群众充分发动起来,自觉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四)采取有力措施,严格管好管住野外火源。一是各乡、林场领导及工作人员、护林员、林业治安员要积极巡山护林,严格管理野外火源,做到见烟查、违者罚,坚决堵塞野外火源的漏洞。各乡、林场要成立防火特别行动小组,有关领导及工作人员,要深入到各村委会、农村、工区、山头督促检查。二是要加强对老人、小孩和精神病人的监护,防止其失火烧山。对有纵火嫌疑的要加强围捕,对纵火犯从重处罚。三是对进山作业人员加强管理,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收取押金,造册登记,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做好扑救山火的准备。
各级扑火队伍要进入临战状态,配足备齐工具,一旦发生山火能在短时间内拉得出、上得快、打得灭,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的。要求组建一支20人左右的森林消防队,配备扑火工具,并切实加强培训管理。各级森林消防队伍要进入临战状态,遇到火情要做到快速出击。
(六)坚持“以人为本”,确保扑火安全。要加大扑火安全教育力度,有关领导和指挥员要切实树立安全意识,以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扑火安全放在森林防火工作的首位,周密安排、科学指挥,坚决防止火灾伤亡事故的发生。对于因玩忽职守、组织不力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负责人的责任。加紧做好山林防火工作,加强山林的巡查,严格火源管理,查处野外违章用火。在高火险期间,禁止违章用火,禁止烧荒、炼山、烧田坎草等一切野外用火,杜绝乱扔烟蒂和烧香等不良行为,确保山林的消防安全。发现山林火险,及时向公安机关消防部门和山林防火部门报告,切勿组织群众自行扑救,把确保人身安全放在首位。
(七)加强值班带班,做好上传下达调度指挥工作。县、乡、村三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全天24小时值班,要有领导带班,如有擅离岗位作失职论处。乡级指挥长和林业站长外出本辖区的,要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
(八)严肃火灾报告制度。
一旦发生山火,按规定逐级上报森林防火指挥部和当地政府应急办,不得瞒报和不报,以免贻误扑火有利战机,让小火酿成大灾。对贻误战机,指挥不力,严重失职的领导干部和扑火指挥人员要按责论处。
(九)应当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发动群众搞好护林防火。
教育农民改变旧习惯耕作方式,认识到山是金,林是宝的思想,青山可以致富,山林可以积财,废除烧田埂的陋习,采用铲田埂的方式,而且铲下的杂草还可以放在田水里沤肥。
(十)、严格野外用火审批制度
造林炼山、烧垦等生产用火,必须在山脊或地形平缓的地段开辟宽度三丈以上的防火线,其质量要达到确能防火的要求。如遇陡坡地段,防火线路应按实际需要增加宽度。烧炼的杂物要全部劈倒,准备足以扑灭山火的人力和工具,并将用火的时间、地点、面积、防火措施等填写用火申请单,报请上一级护林防火机构批准后,限在三级风以下天气进行,用火前要预告毗邻单位。事后要彻底熄灭余火,未经批准不准擅自点火。
(十一)、禁止林区野外用火
林区野外用火、危险性很大,必须严加禁止。禁止的范围包括:个人在林区野外进行烧炼性的生产用火,林内一切生产用火,在山田相连之处烧田旁草,烧山皮,烧蕨粉,上坟烧纸,烧山驱兽,烧蜂取食,夜间在林内,林边使用火把、篾片照明和小孩玩火等。烧灰积肥、烧木炭必须报经乡镇防火部门作好安排,在离开山边、林缘三丈以外的平缓地段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同时事先清除四周可燃的全部杂物。不准单人用火。烧砖瓦要离开林缘,并设固定可靠的防火线。在林区野外烧饭、取暖和吸烟,应选择安全地点,事后彻底熄灭余火。烘烤林副产品,要采取安全措施。通过林区的机动车,在火险期内必须安置防火装置,并在规定的地点检修,严防喷火漏火。
(十二)、严厉打击毁烧山林的肇事者,决不姑息手软
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除了老人和聋聋哑哑的人员失火之外,有些年轻人也参与其中,烧了千把亩,只是罚款了事;重罚轻判是山火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三、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现状
1、机构设置
设立乡护林防火指挥部一个,由乡党委乡政府分管领导及各有关单位联合构成,负责森林防火组织指挥监督等各项森林防火工作。设立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全乡森林防火日常工作。
2、队伍建设
目前各乡镇均有森林扑火专业半专业队伍一支,人员10-20人。部分重点火险区域乡镇及行政村成立了应急扑火小分队。进入森林防火期,乡镇政府应组织各机关单位干部职工组成防火巡逻队定期巡逻。扑火队伍多为兼职,大部分是抽调基干民兵及政治上进、扑火经验较为丰富的人员组成。除专业扑火队伍外,扑火设备均较简陋,多数应急分队未配备扑火物资和设备。扑火工具一般仍为家中的柴刀和锄头。
3、设施设备
基础设施:各乡镇没用防火物资储备库;防火检查站也没有,防火宣传碑更不用说了。
扑火机具、装备:各乡镇除了砍刀20把外,其它诸如风力灭火机,割灌机,油锯,灭火水枪,2号工具,水泵,GPS,扑火服装等都没有,扑火物资主要集中在县防火办,各乡镇目前防火物资储备仍较为匮乏,扑火时凭的是个人的勇气和胆量。
4、预警体系
负责林火瞭望监测兼职人员几乎没有,林火信息管理员也没有。防火期内基本上是乡镇干部忙里忙外地四处察看,负责地面火情巡逻监测。
5、经费状况
目前财政对森林防火经费投入十分有限,防火工作的经济保障没有得到加强。由于各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对森林防火的经费投入仍然很少,导致基础设施及扑火装备、物资储备不能适应形势需要。
6、存在问题
其一,从历年火灾发生情况分析,森林火灾均为人为野外违规用火或不良用火习惯导致,充分说明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二,由于经济薄弱原因,防火基础设施、设备,扑火物资、储备,通讯、预警体系建设以及扑火队伍的建设还比较薄弱,与防火工作现代化、科学化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三,林区道路建设、防火隔离带建设还不完善,尚未建成有效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发生重大森林火灾的隐患尚未排除。其四,防火机构人员工资及其他经费支出多数为自收自支,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的经费来源问题也较大,很大程度影响了防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四、现有森林防火条件分析
黎川县一个地势复杂、林地面积既广又分散、林区道路交通不够方便的林区,在十五期间县级森林防火组织机构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人员、设备和森林防火政策宣传、制度订立等方面的工作得以有效开展,但与现代科学用火管火扑火的要求还有差距,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高技术含量的森林防火的水平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森林防火的“四网两化”建设不健全
黎川县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尚不健全,现有的已经建立的预测预报网、了望网、林火阻隔网、通讯指挥网及扑火队伍的专业化、扑火机具现代化等的建设均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以适应森林火灾的打早、打小、打了的要求。
2.急需建立一个完备高效森林防火指挥中心 黎川县在森林防火组织上由于财力不足,人员缺少,难以有效地对全县上百万亩山林森林防火进行动态管理,因此我们急需建立一个完备高效的森林防火指挥中心。
3.林区火源管理薄弱,没有形成系统建设体系
虽然制定了较为严格的野外用火申报、审批制度,但只限于林业生产性用火,其它非林业生产性用火如烧田旁、杂草等易引起森林火灾的其它火源管理是当前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需引起极大重视。
4.全社会对森林防火重要性的认识和群众参加扑火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黎川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林区县,所辖15乡镇都分布有林业山场,森林保护的重要性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视下不断加强宣传力度,全社会爱林护林的意识也大有提高。但距离全民把爱林护林作为公民应尽的职责这个高度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森林防火的扑救方面
五、森林防火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制定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
编制黎川县森林防火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全面实现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自然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奋斗目标。在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的当前林业产业化调整的背景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全县森林防火十一五总体规划,为实现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做好指导性和基础性的工作。在总的指导思想指导下,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扑救”的森林防火方针,努力实现打早、打小、打了。
2.通过“四网两化”的完善,实施好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努力营造一个全民防火的良好氛围,创造全民防火的新时代,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永享太平。多年扑灭山火,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下面谈谈防范山火之体会:
一是思想高度重视,应在年内,当地党委政府应召开森林防火专门会议,并利用电视台、广播、禁示牌、墙头开花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各地上下形成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共识,发生火灾时能使广大群众自觉加入扑火队伍,增强了山林扑火的有生力量。二是组织准备充分。当地政府在年内应对所辖区内所有的灭火器械进行检修,要求各有山林村组织专门的山林防火巡查队,使得一有山林火灾,就能及时发现,并能使队伍拉得出,扑得灭,做到扑火队接到火警不到15分钟就能赶到火警现场进行扑救,做到救早、救小,及时化解火灾险情。三是领导应亲临现场,指挥扑救工作,安排要周密有序。山林火灾发生时,当地区性党委、政府及主管农业的有关领导应亲自赶到火灾现场指挥并参加扑救工作,并落实后勤保障。总结出的相关措施体会:
工作措施:一是思想再发动,利用山林大火的教训,对当地再进行一次广泛的宣传,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二是组织再加强,对所有山林村,要求看管人员再落实,责任再明确,加强白天12小时巡山,并对上山人员进行宣传,消灭火灾源头,加强防范力度。三是加大依法查处力度,特别是山林火灾后,当地政府应对山林起火原因进行认真排查,对火灾肇事者人员将依法处理,达到惩处个别人,教育大多数的目的。
第四篇: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及其管理对策
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及其管理对策
章 明
摘要:民办高校学生的组成,由于其结构成份复杂多样,在政治观念、人生追求、思想道德、组织纪律、求知欲望和自身素质等方面,有着不同于公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分析和研究这些特点,在管理思想、管理观念、管理心理、管理重点、管理形式、管理方法、管理策略等方面适应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民办高校 学生特点 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4)01-0037-04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民办教育鼓励政策和措施的不断出台,各地民办高校蓬勃兴起,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总体看,民办高校学生的管理是好的。但必须看到:民办高校由于发展时间短,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就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来讲,还没有形成一套针对性很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对学生的管理,既是学校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认真分析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研究和探索管理策略和管理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共同课题。
一、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分析
民办高校学生大部分是应届、往届高考生和职高、技校、中专毕业生,甚至有少量的初中生。由于其成份复杂,是一个多样性突出的群体,呈现出明显的特点。
(一)关心时事政治和国家大事,但对深层次问题存在模糊认识。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冲击和挑战,促进了学生新思想、新观念的转变,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对社会、对生活充满信心。主要表现在积极要求入党,关心中外关系,对加入WTO、申办奥运、台湾地区“320公投”、载人航天工程等国内外大事都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但是,部分学生对国家大事和政治学习兴趣不够浓,加之政治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缺乏一定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认识不够,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存在着某种模糊认识。注重教育疏导,是民办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务实,现实性功利性比较突出。民办高校学生人生追求的基本心态是积极、进步、向上的,有志向,有抱负,有美好的人生追求。不少学生认为最重要的人生价值是成就一生、张扬个性,实现自我;最重要的行为价值是有能力、有智慧、独立自主,有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强烈愿望。在他们眼里,缺乏素质和一技之长难以适应社会生存和和竞争,紧迫感、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呈现逐渐增强趋势。但是,少数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成熟,缺少志向和远大目标,对集体活动和公益性活动没有兴趣,在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中,往往出现偏重功利、偏重个人利益的短期行为,不少学生的个人价值取向徘徊在高尚与实惠之间。加之他们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比较缺乏,心理成熟度还不够高,不少学生对人生的看法、对社会现象的理解还是浅层次的,对一些新生事物容易认识不清,原有的观念和看法也容易动摇。及时纠正和引导,是民办高校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基本道德水准呈提高趋势,抵御外界干扰能力不够强。民办高校大部分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好的,崇尚理想人格,崇尚成功人士,鄙视不道德行为。不少学生有较强的奉献精神,积极参加义务服务、助人为乐、无偿献血、义务劳动等活动。不少学生追求平等协作,喜欢“人人为我、我 为人人”的口号,渴望真诚平等地交流。但是,不少学生在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时,缺乏理性思考,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往往“随大流”,凭着感觉走,对利弊、后果、危害考虑较少,特别是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时,界限不容易把握,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易发生偏差,甚至模仿、跟随,经不起诱惑。及时有效地教育疏导,是民办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四)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但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力。民办高校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认为对他们实行严格管理是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也是对家长的负责。所以,对学校的各种纪律和制度、规定能够正确理解,对管理人员合情、合理的约束与管理能正确对待,能接受管理和自觉配合管理,能比较自觉地遵守学校的纪律和各种规章制度,按照制度、规定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由于不少学生从小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想追求其所谓的“自由”和自认为的“个性”,表现在上课迟到早退、不请假外出、不按时起床、不按时熄灯等;有的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表现在刚入校时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时间稍长就放松了要求,自身毛病就暴露出来了;还有的容易冲动和感情用事,甚至出现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破坏公物等严重的违纪行为。
(五)有较强的求学求知欲望,但学习毅力和刻苦精神不够持久。民办高校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明?想,并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处境,围绕学习目标不懈地努力。特别是对科技文化知识兴趣较高,对一些实用性课程、专题讲座、技能比赛等反映出极大的兴趣。期望在一些科技和学术性活动中拓宽知识,在一些娱乐活动中陶冶情操。但是,有少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抱着一种“体验一下大学生活”的态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和毅力不够强,表现在上课不专心,自学不用心,经常迟到、早退等。如不加强管理教育,学习上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六)技能特长优势比较明显,但综合素质发展不够平衡。民办高校学生技能特长比较明显。他们大多都有较强的为人处事能力,社交能力强,交际面广,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有特长的学生多,有的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有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的强烈愿望。但是,不少同学文化底子薄,基础差,偏科比较严重,参差不齐,总体发展不平衡。大多数学生对理性和抽象化知识兴趣不浓,喜欢接受感性、具体、时尚的信息;不少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缺少必要的独立生活体验,适应能力较弱,相互关系不够协调;甚至有的想得多、干得少,眼高手低,少数学生有吸烟和热衷玩游戏的不良习惯。这些都是民办高校管理工作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策略思考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民办高校学生教育背景各异,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人员分布面广,思想比较活跃,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特点,这给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单纯套搬公办高校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是不可能奏效的。所以,必须研究和探索与学生思想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以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一)更新管理思路,注重教育疏导。注重教育疏导就是在管理工作中发挥思想教育的作用,加大思想教育的比重,把思想教育渗透到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使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管中有教,教中有管,管教结合,使之溶为一体,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常言道:“管人先管心”。这句话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包含着对管理工作规律的认识,即管人要先管思想。“管理”二字本身就有教育的属性,没有教育的管理可以说是没有效果的管理。因此,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必须十分注重教育和疏导。一是要重视入学动机教育。“态度决定一切”。要围绕学生入学时的疑虑、不安等心态进行教育疏导,通过教育调整学生的情绪,淡化高考不理想的失落感,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消除顾虑,树立对民办高校的信心,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大学学习生活中去。二是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要围绕理想、信念、人生进行成才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教育,把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在奋发求知的同时,注重思想品德修养,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志向和抱负,构筑精神支柱,使之全面发展。三要重视平时点滴教育。在平时管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分析,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思想苗头,准确把握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疏导,不断把正确认识、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观念导入学生的大脑中,帮助他们澄清各种模糊认识,净化思想灵魂,增强自身免疫力,以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二)转变管理观念,注重宽严适度。从民办高校学生的管理现状看,突出的问题是“走极端”:有的怕出问题,片面强调“封闭式管理”,平时不让学生走出校门,对学生管得过“死”;有的怕管严了学生会流失,对学生过于迁就,甚至疏于管理,管得过松。这两种管理观念都是不符合教育管理规律的,也是不符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的,更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所以,民办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其立足点应放在管理效果上。就是要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心理、需要等实际情况,实施合情、合理的管理,该严则严,该活则活,该放则放,该收则收,做到张弛有度、宽严适度。就是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既要吸取“钢性”管理上的优长,又要吸取“柔性”管理上的优点,找准适应于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结合点”。总的思想是:在不违背学校管理制度和规定的前提下,给学生适度的“自由”空间,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场所、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学习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做到:严而有度,严之有理、严之有情;放而有制,活之有节、活之不乱;收而有方,恰到好处、不走极端。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正确对待管理,真心实意听从管理,情甘情愿接受管理,自觉服从管理,真正把学生管好,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档次和水平。
(三)突出情感管理,注重理解信任。民办高校的学生大部分经历过高考落榜,他们有过悲伤、有过迷茫,也有过彷徨和失落。要管好这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要正确的认识他们。应当看到:高考落榜不等于各方面的素质就低,高考落榜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地域差异落榜的,有的是因专业限制落榜的,有的是填报志愿不得法落榜的,还有的是受心理、身体等素质影响落榜的,等等。这就要求在管理工作中,用正常的心态看待他们,不能冷眼相待,更不能讽刺、挖苦和歧视,要有宽容之心,要通过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帮助他们,引导他们从“自??向上的思想。另一方面要理解信任他们。民办??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这一点在管理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理解信任可点燃他们心灵深处的希望之火,增强其自信心。理解信任关键是放手让他们做一些有益的事情,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克服失落感和自卑感,真正体会到只有努力才能成功,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与信任,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找回自信,扬起追求进取之帆。只要管理教育者有细心说服、点滴引导的耐心,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诚心,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一定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四)抓住管理重点,注重以人为本。学生管理工作,重点是对人、物、事和时间、空间的管理,在这五个要素中,对人的管理更为重要,因为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在管理中是起主导作用的要素。管人,重点是管好思想、生活和行为。管好思想主要是做到“四个了解”:一是通过各种谈心活动进行直接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特征、年龄、民族、专长、籍贯等情况;二是查看各种相关资料进行间接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经历、家庭状况、社会关系等情况;三是观察每个学生的变化情况进行细微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性格、心理、情绪变化等情况;四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渐进了解,以排除表面的、虚假的、片面的信息,掌握真实的、可靠的、有价值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和熟知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其思想脉搏,增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管好生活就要给学生更多的关爱,通过各种形式的问寒、问暖,关心每个学生的冷暖疾苦,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师生之情,产生向心力与亲和力,建立起和谐、信任的管理关系,对老师说的话才能言必信,行必果。管好行为就是要多查、多看、多说、多转,及时掌握每个学生在什么位置、在做什么事情,使每个学生的言行都在老师的掌握之中,对不良行为及时进行教育劝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员不失控、行为不失控,把各种不良苗头消灭在荫芽状态和事发之初。
(五)探索管理形式,注重自我约束。学生的管理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组织管理;二是自我管理。目前民办高校所采用大多是前者,对后者重视不够。从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的特点看,更需要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在提高被管理者思想水平的基础上,使纪律约束、制度约束等有形的管理,逐步变成一种高度自觉的行为,把有意的遵规守纪变成一种无意的、自觉的、自然的行为。学生管理不仅仅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学生自我约束。可见,自我管理,不仅可以缓解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减少人为内耗,而且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量,提高管理实效。自我管理,是“人本”思想在管理中的具体体现与发展,它是学生在知、情、意、行四个心理过程中,实现政治上自主、人格上自强、规定上自律、生活上自理、逆境上自护的能力。实行自我管理,要遵循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原则,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信任,把学生看成是有个性、有能动性、有自尊心的人,通过采取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榜样激励、自我评估、自我锻炼等方式来逐步引导和培养,放手让他们组织各种活动,帮助和扶植他们完成各种任务,让他们在组织活动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管理自己和管理别人,这样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才会越来越融洽,心理感染作用才会越来越强,才能使自我管理导入由低级向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由被动管理到自我管理、由不自觉到自觉连续发展的过程,以推动管理工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六)讲究管理方略,注重分层实施。由于民办高校的学生思想基础、文化基础、学习经历、个人素质的不一致性,管理中切忌采取单一式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应该讲,对学生实施统一管理是必要的。但统一管理只是学校总的管理要求,并不是管理方法,如果把管理要求当作管理方法来使用,是不可能达到管理目的的。科学管理认为:管理对象决定管理方法,管理方法适应管理对象,若管理工作不能根据管理对象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管理对象就会反作用于管理方法,从而阻碍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影响管理效果。一个学校的学生或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其思想、性格、爱好、智商、习惯是千差万别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对学生实施管理时,因人而异,分层次管理。实行分层次管理,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环境,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做到因人而管、因事而管。如:对自尊心强的学生要采取疏导、委婉的管教方法;对性格开朗的学生要采取开门见山的管教方法;对领悟差的学生要采取通俗、易懂的管教方法;对态度傲慢的学生要采取点其要害的管教方法等等,使各类学生都能心悦诚服地接受,以提高管理的整体效果。实行分层次管理不是不要统一管理,而是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实行分层次管理。管理中,要坚持统、分结合的原则,该统一管理就要按要求进行统一管理,该分层管理就要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分层管理,这样才能提高管理工作的适应性、科学性和有有效性。
(七)改进管理评估,注重过程控制。目前民办学校的管理,存在着只重视管理结果而忽视管理过程的倾向,不少工作讲得很多,结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注重过程的管理,缺少对过程的督促检查和管理控制。大家知道:结果形成于过程,过程决定结果,没有好的过程就没有好的结果。从学生的自身特点看,民办高校的学生相对自制力差,对自己的要求缺乏持久性,容易放松对自己的约束。在落实制度、执行规定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如缺少必要的管理和监督,就容易打呼隆、走过场,各种制度和规定就难以落到实处。所以,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管理,只有把管理着力点放在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加强对各“关键点”的检查控制,做到有安排、有检查、有督促、有评比、有奖惩,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当然,强调注重过程的管理并不等于否定结果的检查,而是要更加注重检查时间的经常性,检查内容的全面性,检查形式的多样性,做到全程检查、全程管理、全程评定、全程反馈,逐步将结果评定转到过程评定上来,通过抓管理过程的优化保证管理结果的质量。
第五篇: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研究
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刘志远
学生自我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补充和完善着学校的整体管理,起到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的作用。同时学生自我管理也体现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尊重学生核心, 以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为基本内容,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因此,完善高校学生自我管理机制,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自身功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一、学生自我管理的概念及内涵
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学生围绕教育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地调配自我资源,有效地运用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等各种教育管理手段,开展的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实践活动。简单地说,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就是指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能力。高校实行学生自我管理,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实行强制性的规章制度,而是将管理这把抓手放在隐形地方,强调学生自治,学校的一些制度只是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自我管理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过程。因此,学生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具体包括社会发展目标、学校教育目标、个人学习目标和个人有效行为四者之间的关系及其有机的统一。其中,个人学习目标是学生自我管理的核心,个人的有效行为则是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具体实践。现代教育强调要培养具有主动发展精神的人,强调学生要具备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它是开展其他活动的基础。
二、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意义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趋于成熟, 自我评价、控制能力增强,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自我体验日益丰富, 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愿望强烈, 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意识, 他们已具备了较强的自我管理、民主自治能力。在这样的客观现实基础上,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迫切需要各级各类的高质量人才。现阶段的毕业生普遍存在到工作岗位后“不适应”的问题。他们往往在具体的工作面前束手无策,主要表现为动手能力差、组织管理能力弱及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等方面问题。究其原因,并不是他们的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好,而是与他们在校期间缺乏应有的实践锻炼有很大关系。这就要求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锻炼,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全面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需要从多种渠道入手。实践表明,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便是其中一项有效的途径,它对促进培养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满足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 现阶段,高校扩建、后勤社会化, 大学宿舍呈现出社区化趋势,学生住宿分散, 班级的概念逐渐模糊和淡化, 不利于集体活动的开展, 使得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自控能力有所下降。同时网络作为一种承载信息的工具, 为大学生提供了空间上的无边界, 时间上的无限制, 伦理观念上的无约束的环境, 使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陷入非理性状态, 人格向着非常规的方向发展。加之相当部分高校管理模式和思政工作人员的数量及质量问题变化不大,旧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工作发展的新需求。因次,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对适应思政新形势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满足大学生差异化培养需求
随着学生在校人数增加迅速, 个体间的差异日益明显, 并出现了一些特殊群体, 如特困生、心理障碍生、学习困难生等;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等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家庭背景、民族状况等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现今的大学生, 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由父母包办的生活,习惯了中学老师的指挥棒, 具有一定的社会化缺陷。升入大学后, 他们脱离了各方面的监护, 相对开始独立自主地生活,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机制,对于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尽快成熟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对策
1、加强自我管理意识培养,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首先要从学生思想意识层面入手,利用和谐校园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基本元素,结合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工作内容,积极宣传自我管理,使学生认识到自我管理对于其自身发展的现实作用和潜在意义。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激起他们积极进行自我管理的动机和需要,增强自我管理的原动力。其次要合理引导思想。学生工作部门要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善于总结和发现学生的自我意识、关心的热点和碰到的困难问题,以此为突破点,合理引导学生思想朝着有利于增强自我管理意识的方向发展,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从而间接达到管理的预期目标。
2、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
要使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就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实行自我管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由,而必须有一些制度作为底线,否则,难以把握大学生的发展方向,违背高校人才培养的初衷。因此,相关制度的建立,对于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起着一定的引导和约束作用。总之,大学生的管理理论要与时俱进,管理实践要因时、因校、因人制宜。既要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又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3、加强学生组织建设, 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
学生组织主要是指校、系、班级的学生会或班委会、团组织和其它社团组织。这些组织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主要形式, 也是学校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保证。学生组织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理论、时事政治、业务知识, 通过举办演讲会、座谈会、报告会, 组织学生参观、访间、调查和参加劳动等活动, 帮助学习共同探讨理想与现实、自由写纪律、民主与集中、权利和义务、学习与工作, 事业与爱情、个人与集体等方面的关系。依靠正确的导向, 在学生中形成追求进步, 关心集体的舆论, 形成刻苦学习、勇于进取的良好的学风, 形成遵纪守法、讲究道德的文明环境。
4、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学校应积极制定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实施办法,重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机构的建设,吸纳学生参与学校和相关的民主管理实践过程。同时,将有关学生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各种自我管理的结果等以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公开,保证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加强对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引导中,定期举办
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培养教育,用科学的管理理论解决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的难题。
5、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作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
学生在学生时期思想可塑性大,在没有外界约束、监督的情况下,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产生不良行为。因此,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还要增强其自我调控能力,要促使学生及时地、自觉地按照社会道德规范、纪律要求来调控自己的行为。此外,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要积极开展目标教育,强调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充分相信学生的积极性和工作能力。当今学校部分学生面对学习目标的缺失无所适从。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目标辅导,培养他们的目标意识,让他们学会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只有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自我管理才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管可行性。
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来达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目的,是新时期对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新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在高校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对于优化高校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都将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