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0后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分析及矫治策略
90后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分析及矫治策略
信宜市职业技术学校杨荣华
【摘 要】现在学生因社会影响与学校、家庭教育的不一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学校教育活动偏离教育目标以及学生个体内化的主观差异等原因,形成了散漫性、攻击性、利欲性问题行为。掌握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行为,从而使问题行为得以矫治,使之成为21 世纪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90 后中职学生 问题行为 矫治策略
“问题”行为的学生,一般指经常违反社会道德准则或犯有严重道德过错的学生,其中包括双差生、后进生。在非常重视教育、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摆在教师的面前,学生判断是非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差,对真善美、假恶丑缺乏辨别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行为的产生。
一、90 后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
1、学生的问题行为在学校主要表现的几种类型
(1)散漫性问题行为。主要体现在部分学生纪律观念淡薄,不愿受正常规范制度的约束,自由散漫,行为随便。如无故旷课、迟到早退、课上吵闹、作业拖拉,甚至抽烟喝酒赌博等等,严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
(2)攻击性问题行为。主要体现在部分学生性格暴躁、遇事冲动、自我约束能力差,在学校内外打架斗殴,欺负同学,不尊重老师,故意损坏公共财物,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破坏性很大。
(3)利欲性问题行为。主要体现在部分学生私欲膨胀,自私自利,贪图享受,是非不分。当他们的利欲得不到正常满足时,就会采取越
轨手段。如考试作弊、偷窃勒索、早恋、传看不健康音像读物、涉足学生不宜的场所等等。
2、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1)社会影响与学校、家庭教育不一致。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日益现代化,学生所接受的社会信息容量越来越大,其中负面影响的绝对量也大幅度增加,这些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和家庭的正面教育效果。例如:社会不正之风对涉世不深的学生心理体验产生冲击;不健康文化信息对道德判断力不强的学生产生腐蚀;商业文化市场对充满好奇的学生产生诱惑等等。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不良的家庭教育“放大”了社
会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正面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溺爱娇纵的家庭使子女任性自私、傲慢无礼、贪图享受;粗暴专制的家庭教育使学生暴躁冷酷、粗野蛮横、缺乏同情心;修养低下的家庭教育使子女语言粗俗、精神空虚、追求低级趣味;而结构缺陷的家庭也使子女缺乏温暖,形成孤僻冷漠、懦弱乖戾性格。与学校教育不相协调,难以产生正面教育的合力。
(3)学校教育活动偏离教育目标。学校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但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一些初中、高中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派生的问题,使学校教育偏离了教育目标,影响了学校正向功能的发挥。这就导致了我们中的一些学生心理失衡,有的甚至转向外界寻找刺激和补偿。多年的心理偏差也是导致部分学生进入电大后产生问题行为的一个原因。
(4)学生个体内化的主观差异。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方面受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影响,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学生接受影响的主动选择。学生由于身心素质的不断发展,其接受教育和影响的方式渐趋灵活多样。如果在相同的环境影响中,一些学生由于理想水平、道德水准的差异,选择认同有不良倾向的人或群体,其个性倾向就会向不良倾向发展。一些学习动机不强烈、兴趣爱好低层次、是非观念不清的学生在一起往往更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
二、对90 后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治策略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生理、心理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也慢慢形成。主体意识的增强和独立人格的逐步形成,使他们的个性倾向具有目的性、差异性、可塑性的特点,这是矫正学生问题行为的最好时机,教育引导得当,可使他们终身受益。
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具体细微的工作,是对学生个性心理和行为习惯的“再塑”工程。面对学生当中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行为,我们教师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善、养成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才能从容理智地去处理好学生当中的一切偶发事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乐观豁达、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对我们每一位老师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治,主要应注意三个策略:
1、预防与纠偏相结合我们每接一个新班,首先应根据专业特点、学生实际,与学生一
起确立个人奋斗目标和班级体建设目标,以此实行定向控制,重点在于营造一种学生不断为一个个目标而攀登的动力系统;其次是健全组织机构,实行责任控制,以此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建设一支得力的班团干部队伍;第三是遵循学校班级为主的周期性规律,有计划地引导。循序渐进地、生动活泼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行为习惯教育、互助争先教育等等;第四,按照学校个人综合素质测评的要求和班规内容,对学生在课堂、校园、宿舍等各个场所不同时段的表现全方位反馈信息,每周汇总测评。通过科学严密的班级管理,尽可能有效地杜绝滋生危机的温床,预防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根据班级管理控制系统反馈的信息,及时纠正学生的行为偏差,避免问题行为的产生。如学生军训后,情绪相对放松,抽烟、打架、迷恋上网
游戏等苗头性倾向,都被及时制止、纠正,遏制了不良群体的产生。
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
通过经常的、系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培养青年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学生的思想要从小事抓起,小处着手,大处着眼,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抓住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犯的小错误,看准机会,及时教育学生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3、严格与宽容相结合在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思想、学习、行为、纪律、交往等方面自控能力较差,作为班主任,只有严格教育,措施扎实,方法不断变换,才有可能使整个班集体处于积极向上的有序氛围。否则,一
个班级有可能松散自由,问题行为接连不断,班主任疲于奔命,充当“消防队员”,显得极为被动。
高明的严师,应该是严中有爱,以严导其行,以爱感其心,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严格的、通情达理的、关爱他们的,也是讲究工作艺术的。(1)对于学生中的散漫性倾向,严抓不放,毫不松懈,如:上课迟到、作业拖拉、实训懒惰等等;(2)对于有攻击性倾向的学生,考虑其突发性特点,根据产生的后果情况,可能的话给予适度的宽容,使学生在几次的“后悔”的历练中,走向沉稳,提高自控能力;(3)对于学生当中的利欲性问题倾向,则区别对待,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情况等做好耐心细致的疏导、矫正。如青春期男女交往过密、迷恋网吧而夜不归宿等等。
4、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消除学生的疑虑心理及对立情绪要学生信任老师,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循循善诱,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礼。对成绩差、表现差;课堂上顶撞老师;考试作弊;对所犯错误无动于衷;态度顽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的同学要采用特级老师丁有宽在《我与顽童》一书中总结的“挖掘闪光点,抓住反复点,促进飞跃点”的教育流程,在学习、生活上以爱心、细心、恒心去关怀感化他们,使他们能逐步克服各种不良行为。我们应透过消极因素的迷雾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抓住他们有要求进步的愿望,给予鼓励,指明方向,激发其良好的动机,从而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改造他们的坏习惯。
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治,首要的是预防,在此基础上摸清症结,寻
求科学有效的策略。而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使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内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需要,克服错误的道德意识的过程。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热情,创设各种良好环境和条件,努力做好转化工作,使每个学生都成为21 世纪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学校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王爱霞.中职生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剖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8)[3]张山.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调查与思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4
(5)
[4]顾援.课堂常见问题行为及其成因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2)
第二篇:浅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浅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丽水第二高级中学徐骁
【摘要】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课堂教学管理的一大难点,对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对课堂教学内容、模式和方法予以关注的同时,对课堂教学管理尤其是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明晰课堂问题行为的判断标准及其发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提出有效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学生因素教师因素社会因素矫正
学生上课时讲话、做小动作、打瞌睡等,诸如此类的行为是全球教育界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只要有学校的地方都存在这些现象。这些课堂问题行为不仅扰乱了教学秩序、破坏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回避,而是要花些气力研究它,找出解决问题的门道,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或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促进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和有秩序进行。
一、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界定
课堂问题行为,现在为绝大多数人认可的表述是,指发生在课堂上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这类行为主要表现为:
1、学习动力不足,消极抵制:表现为上课马马虎虎,粗心大意,不是遗漏,就是曲解。上课前没有思想准备,丢三拉四。在课堂上常常引起课堂骚乱,节外生枝。
2、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思想开小差、搞小动作、说话、吃东西、看课外书和在书本上乱写乱画。
3、行为冲动:同学之间出现矛盾互不相让,甚至动手打架。无故迟到早退。
4、逆反心理:表现为和老师对着干,老师让默读,他非念出声,老师不允许说话,他非弄出动静。
5、此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表现:由于学习成绩不良,同时家长和老师也不够关注,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导致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的丧失,进一步逐渐产生回避困难的退缩行为,使其不能正视挫折,性格偏执。
以上种种行为变现,以其表现的主要倾向为标准,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外向性的问题行为,主要包括发出怪音、敲打作响、作滑稽表情、怪异动作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和故意不遵守规则、不服从指挥、反对老师等盲目反抗权威的行
1为。
另一类是内向性的问题行为,主要包括上课时凝神发呆、心不在焉等注意力涣散行为,乱涂乱写、抄袭作业等草率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寻求赞许、期待、帮助的依赖行为等。
外向性问题行为会直接干扰课堂纪律,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内向性问题行为虽然不会直接干扰课堂秩序,但会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会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但无论是属于那种表现、哪一类的课堂问题行为,都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教师必须要很好地解决它。要解决它,我们就必须明晰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
二、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引起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既包括学生的主观因素,也包括教师及家庭、社会方面的客观因素。
(一)学生因素
大部分的课堂问题行为是由学生本身的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生理障碍。学生的生理障碍是诱发课堂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如果学生存在视、听、说等方面的生理障碍,则会妨碍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在课堂上常常出现不敏感、不专心、退缩、低沉,甚至烦躁不安、自行其是等问题行为。
2、适应不良。适应不良是指学生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或不能积极作用于环境并改造环境,由此而产生的各种情绪上的干扰。如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发生的转学、转校、更换班主任、初中进入高中等事件,如果学生不能适应新环境,便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特征,如焦虑、沮丧、兴趣减弱、注意力降低、多动闹事等。这些特征严重干扰着学生的学习,也是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
3、心理挫折。问题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挫折而导致的。在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挫折。面对挫折,有些学生能正确地对待,勇敢地排除各种障碍,实现奋斗目标。而有的学生对挫折不能进行正确的归因,则会导致问题行为,学生如果把挫折的原因归于外部,怨天尤人,为了发泄内心的不满和气愤,就可能出现外向性、攻击性行为;如果把挫折的原因归于内部,就可能出现内向性退缩行为,如学习成绩差就产生自卑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想方设法逃避学习或脱离学习环境等。
4、寻求注意。有些学生的问题行为只是为了引起教师或同学的注意。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发现自己无法从学习或竞赛中获得教师和同学的承认,感到自己受到别
人的关注太少,同时内心有着强烈的渴望别人关注的需求。他们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对问题行为比较注意,于是便故意地表现出课堂问题行为,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从而实现其需求的满足。
(二)教师因素
课堂问题行为虽然表现在学生身上,但实际上许多问题行为的产生与教师有直接关系。
1、教育思想失当。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从而引发学生的问题行为。譬如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重智轻德,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样,会引起学生逆反行为甚至对抗性行为。
另外,一些教师对个别学生存有厌恶、歧视的态度,不尊重学生,处理方法简单、粗暴,这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产生消极、畏难的情绪,或激起学生反感,产生师生对立情绪,由此引发问题行为。
2、教学管理能力差。教师缺乏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不善于处理课堂教学中的违纪行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教师放弃管教的责任,采取不闻不问的立场,放纵学生,在课堂上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也因缺乏接受教导或改正的机会而出现违反课堂规则的行为。
(2)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敏,处处设防,动辄对学生大加训斥,甚至滥用惩罚,学生在课堂上感到紧张与焦虑。这不仅无助于维持课堂秩序,而且还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反感或对立,从而诱发学生的问题行为。
3、教学上的偏差。教师教学上的偏差是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如:教学方法呆板、枯燥乏味、学生听课没有积极性;不了解学生,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讲课速度过快或过慢;表达能力较差、语言含糊不清、学生听不明白;教师缺乏活力,精神不振,懒懒散散等等。这些都容易失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引发课堂问题行为。
(三)环境因素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除了取决于学生和教师方面的因素外,还与环境影响有关。
1、家庭的影响。家庭结构、家庭氛围、父母的教养方式等,都会影响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父母不和、经常吵闹家庭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会表现出孤僻退缩、烦躁不安,甚至挑衅生事;父母对孩子娇惯溺爱、纵容放任,对其百依百顺,容易养成孩子
任性、固执、以自我为中心,甚至玩世不恭、放荡不羁;而父母的教养方式简单粗暴,对孩子非常严厉,动辄打骂,则容易养成孩子弄虚作假、消极对抗、冷漠孤僻、情绪异常等。
2、社会的影响。社会的不良环境也是诱发学生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因素之一。如社会的不良风气、治安状况及媒体传播中的暴力、色情、凶杀等信息,都会使一些学生出现模仿行为。这些行为也会延伸到课堂中,影响教学活动。
三、矫正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
当下,教育界对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问题,也是说法不一。我个人认为,要矫正好学生的课堂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步骤入手:
(一)认识
认识,是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前提。任何课堂问题行为都涉及三个要素:行为的主体、行为发生的时间及行为的性质。问题行为一旦发生,教师在决策时应对这三个因素进行全面考虑:究竟是什么样的学生,在什么时候,产生了什么性质问题行为;这一问题行为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妨碍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要明确问题行为对于课堂秩序和教学活动的消极影响,但同时又不要过分夸大问题行为的严重性,不宜把有问题行为的学生等同于差生或品行败坏的学生。实际上,课堂问题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优秀学生也仍然会产生问题行为。
其次,教师要认识到矫正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从根本上要由学生本人来进行。如果学生本人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问题行为,他们不仅看不到矫正的价值与意义,不密切配合,而且还会对矫正产生新的对抗性问题行为。
(二)改正
改正,是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认识课堂问题行为的基础上,分析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形成对问题行为的正确态度;然后要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纠正。此外,由于从根本上改正问题行为并非一时之功,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且问题行为还会出现反复。因此,教师还要有相当的耐心。
(三)塑造
塑造,是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目的。改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仅仅是从消极方面着眼的,实际上这只是行为矫正的一部分。理想的矫正不但要改正学生的问题行为,而且要塑造和发展学生新的、良好的行为模式。这不仅是矫正学生问题行为的理想目标,而且也是巩固矫正的效果,使学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见,完整的行为矫正包括认识、改正和塑造三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只有在认识前提下改正、在改正的基础上塑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时,完整的行为矫正才宣告完成。
此外,在矫正的过程中,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奖励多于惩罚的原则。奖励和惩罚是矫正学生问题行为最常用的方法,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往往首先想到利用惩罚手段,把惩罚作为最易使用的优选方法,这是不正确的。实践证明,奖励的矫正作用远远大于惩罚,多奖少惩对于矫正课堂问题行为能起到更有效的作用。动辄惩罚反而会对错误行为起强化作用,无意中助长了问题行为,而且还会导致学生为逃避惩罚而产生新的问题行为。而且过度惩罚,会使学生变得粗暴和具有破坏性,产生对抗性严重的问题行为。因此,在矫正过程中应以奖励为主。
2、坚持一致性原则。教师要尽量保持公平,对优等生的问题行为也要严肃处理。倾听和关注每一位学生,对于家庭关怀不够的学生更要给予爱和关注。教师可以运用一些非语言技术,比如眼神暗示,及时处理一些小的课堂问题行为,帮助问题学生保持冷静,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班级学风浓厚,师生关系融洽,课堂管理秩序井然,学生就会得到快乐而健康的成长。
3、与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原则。课堂问题行为的根本矫正不仅在于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形成新的行为模式,而且要把良好的行为模式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与行动。这就要求在矫正过程中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以调整学生的自我意识,排除自我潜能发挥的心理障碍,以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从而真正转变问题行为。尤其是比较复杂的问题行为,更需要进行心理辅导。把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结合起来,无疑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利群.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教学与管理,2000,(8).
[2]岑国桢,李正云.学校心理干预的技术与应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3]马慧.课堂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管理.现代教育科学,2004,(1).
第三篇: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探究
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探究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定义及分类
1.课堂问题行为的定义
课堂问题行为是由课堂和问题行为两部分组成的。因此要把握好这个概念。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问题行为,以便更好地分析课堂问题行为的具体涵义。
我国学者邵瑞珍等人将课堂问题行为界定为,“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李志等认为,“课堂问题行为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与课堂教学目的不一致,影响自己或干扰他人学习的行为。”马彦宏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妨碍自己的学习,有时还干扰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行为。”陈时见认为,“课堂行为问题是指学生或教师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程度不等地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威业国认为,“课堂行为问题是指青少年学生在课堂中,特别是在上课过程中的各种破坏课堂秩序和纪律、不遵守课堂规则的现象和行为”。
以上概念均在相当程度上揭示了课堂问题行为的含义,对学生的行为指向、影响范围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描述。笔者把课堂问题行为理解为发生在课堂上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
2.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一般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向型问题行为,即攻击型;一类是内向型问题行为,即退缩型。外向型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做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互相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性行为;故意顶撞老师,破坏班规校纪的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等。内向型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等注意分散行为;害怕提问、沉默寡言、孤僻离群等退缩行为;烦躁不安、过度焦虑等精神过敏行为;胡乱涂写、抄袭作业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等。
我国也有学着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行为不足(至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和从不发生)、行为过度(指某一类行为发生太多)和行为不适(指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况下发生)三种类型。
二、课堂问题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的管理方法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职中课堂上有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视而不见,采取不理会的方式。原因之一,他们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缺乏认识,认为某些隐蔽性的问题行为,如听MP3、看课外书籍、走神等这些行为,既不影响教师授课。也不影响同学的听课。他们只不过是做自己的事情,反正这些学生也不想学习,就不去管他们了。同时部分教师管理水平不高,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放任自流,只要自己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其余一概不管。原因之二,一些教师并非不赞同课后处理而是觉得有些
第四篇:中职学生英语的问题分析及措施
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李天芬
【摘要】中职生英语基础薄弱,要想提高英语水平,课堂教学显得尤其重要。英语老师如何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效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知识水平,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制定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1.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且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 用所学英语做事情。激发中职生课堂英语的兴趣一直是英语教师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是英语教学的目的。多数中职学生在初中学习生活中受的批评多而表扬少,因此缺乏自信心;部分学生个性极强、心理承受能力差、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较为偏激、主观、片面,行动上也有一定的盲目性;个别学生甚至形成一些诸如吸烟、打架的坏毛病。但是他们精力充沛,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进取愿望,对一切充满好奇。在英语学习方面,他们多数不够积极主动,对学习英语缺乏兴趣,课后不愿多背、多练,尤其突出的现象是部分学生上英语课有畏难情绪。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着重通过分析其主要原因及中职学生的普遍特点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与措施以待激发中职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继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对当前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分析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教育理念、教育政策的转变与调整,中职学校迎来了蓬勃发展。伴随着全国各地中职学校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一系列中职学生的学习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英语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学习轻视文化课学习
从每年的夏季招生我们都知道,选择上职业学校的这一部分学生主要就是为了学技术掌握一技之长。他们认为学不学文化课无所谓,再加上初中时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就更没有兴趣学了;更有甚者彻底就不学,说早知道要学文化课就不来上职业学校了。在他们看来学文化课是上普高考大学的事,上职业学校只要把专业技术学好就够了。殊不知每门课程之间都是相通的,学电工电子要用到数学知识,学计算机要用到英语知识,平时打个欠条写封信写张请假条等要用到语文应用文写作知识。不仅如此,作为一名合格的中专毕业生不但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学习和深造提供契机。
2.2受以往自身学习状况的影响英语基础太薄弱,学生对英语学习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地。很多学生初中时英语基础就太薄弱,甚至大面积空白,以致现在听不懂英语课,在课堂上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睡觉、思想开小差、看其他书籍等等。学生们反映说,“老师我们也想学可就是听不懂啊!”“看到英语我头都晕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已走进了死胡同,到了让他们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让老师头疼的地步。
2.3一少部分同学基础可以学习态度也端正,但学习方法不合理,进步较小,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差。2.4中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2.5有些学生特别是差生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抱有“破罐子破摔”思想。只有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现状,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3.对教师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反思
目前大专院校、高中的不断扩招使得处于两者夹缝中生存的各中职学校的学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源质量越来越差:大部分属于自费分数线都未达到、双基均差的落榜学生(经过普通高中或其他分数要求较高的私立高中层层筛选剩下的,或是被父母强逼来上学的);还有部分是农村家庭贫困上不起高中的学生。在毕业招聘面试中很大部分学生连简单的英语面试一点听不懂,简单的英语单词factory, manager等的意思都翻译不了,更有甚者连二十六个英语字母都写不全。这就要求英语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采取对策,以适应实际的需要。在实践中,我们中职英语教师教授的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和就业实践联系不大,且讲授的过深过难,过于强调语法、词组等机械记忆的纯理论知识,教学方法欠缺妥当。这对本来基础就差的学生无疑为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教师觉得也不是很得心应手,虽然也认真备课上课了,一堂课下来累得不轻,教学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学生所掌握的英语知识、技能也是差强人意。问题主要出在什么地方呢?作为中职英语教学工作者,只有深刻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中职学生这一主体,掌握他们的学习特点和现实,才能恰当地、正确地对他们的英语学习进行指导,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生相比,大体有以下特点: 3.1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理论上讲,中职学生上职校是为了更好地择业、就业的,因而他们往往就存在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思想,认为只要专业学好了就行文化学不学无所谓。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都是迫于学校课程的规定,所以,在英语课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尽量把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把英语教学与学生将来的就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如,经常穿插专业词汇,lathe(车床)-【机电专业】, car maintaintenance(汽车保养)【汽车维修专业】, electronics(电子学科【)电子专业】等,英语应用文写作,英文履历表填写等;在课堂内容教授上,补充贴近当今学生活且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努力使课堂不枯燥乏味。以此来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3.2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是相当薄弱的。
大多中职学生都是普通高中落榜进入中职学校的。他们文化课成绩极差,特别是英语基础极差的学生,有个别学生甚至英语中考成绩是个位数。虽然中职学校的教师们也都知道这一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注意不到这一点。于他们常常会不顾实际地用相对过难的内容去给他们讲课,导致他们进入“不懂不学、不学不会、不会就厌学”的恶性循环之中。今年刚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在我上第一堂英语课讲音标时全班就有80%以上说不会音标,音标是学习英语单词读音必须要掌握的,面对此景我只得从头把48个音标细讲并带读。我们不能把我们这些中职学生当作是一个已学了三年的senior student 来对待,我们要了解自己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的实际。
3.3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和动机与普高学生很不相同。大部分普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为进一步的学习英语打下基础,也就是说,他们是为高考和今后深造服务的。因而,大部分普高学生对待自己的英语学习有一种义务感、紧迫感、责任感。他们的英语学习相对而言就会有自觉性和主动性。而大部分中职学生则不同,他们不是为今后的学习而学习的,他们完全是冲着一个饭碗而来的,他们对英语的学习是以是否对这个饭碗有用衡量的,他们学英语就是他们自己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对英语学习的需要。
3.4中职学生也有自己学习英语的优势和长处,有自己可以挖掘的潜力。
中职学生虽然英语基础普遍很差、底子很薄、学习英语效率很低,但他们也有许多普高学生所不具有的优势。例如,中职学生对与参与动手、动口的表演活动欲望很强,对集体行动反映积极。这些优点为他们英语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契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树立学生的自信心。4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与措施
4.1承认并科学合理地对待学生差异,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及氛围
教师要经常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并把握学生的差异,多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和体谅他们,承认并科学合理地对待学生差异,这样才不会盲目地对学生批评、处罚;同时,对待学生,教师要更多地采取认同和宽容的态度,用爱心去教育、感化、感染、温暖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对学生多一些赞扬和鼓励,少一些批评,帮助学生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并重新建立自尊与自信。例如:在英语课堂中,对于表现很棒的学生,老师可以使用Super.You are special.Outstanding.Well?鄄done.I knew you could do it.I’m proud of you.Fantastic.You make it„;对于有进步的同学,教师可以这样鼓励学生:Now you are flying.(你进步了!)You can do it.Your’re on your way(你在前进中).You are making progress.对于表现一般的同学,教师也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Let’s try again.You really tried.(你确实尽力了)You care(你很认真).„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及氛围,产生积极的情感效应,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期待,使学生上英语课不怕犯错、敢于张嘴,激发学生大胆、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达到教学共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4.2帮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动机,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动机源自个人内在的信念,而这种信念能引发个体相应的行为与情绪感受。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达到学习目的而努力学习的动力,虽然它是学习者的心理过程,但是否有强烈的动机是决定学生遇到困难时是否愿意投入、排除困难的关键,它既决定学习的进程,又影响到学习结果。实践也证明:学习动机越强的人,学习成绩就越好。因此,教师可以采取讨论、个别谈话、课外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英语,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动机与目的,不断提高学生对学习英语重要意义的认识,才能增强学生参与英语教学的行为。
4.3深入研究教法、学法,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及精神状态,并随时调控课堂节奏,提高学生课堂听讲的注意力。例如,在学生注意力涣散时,可以加快课堂节奏,可以穿插一些趣味性、文化背景性知识的介绍,还可以增设一些诸如比赛、游戏、表演等小活动,让学生注意力始终跟着老师转,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并积极思考。
教师除了要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诸如交际型教学、任务型教学、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还要针对中职学生进取愿望强、精力充沛、对一切充满好奇这一特点,创造性地开展诸如单词接龙赛、模拟对话赛、配音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来,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结语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年轻英语教师,我认为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普遍存在着不切实际的、薄弱的一面,英语学习现状发人深省。这让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我们的中职英语教学。我们要从教学实践出发、时刻兼顾学生的学习现状,努力改革英语教学模式,彻底转变英语教学观念,认真领会新课改的精神,为中职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奉献一份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真正用心去对待学生、对待教学,中职英语的教学和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一定会有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徐江:《改造解读思维:从无效到有效》,《人民教育》,2006 年第6 期。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
第五篇:《儿童问题行为的诊断与矫治》WORD
1、神经性厌食症主要发生于(A)。
A.青少年女性
B.青少年男性
C.10岁以下儿童
D.婴儿
2、儿童具有自我中心主义倾向的阶段是(B)。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以下(B)不属于儿童的问题行为。
A.感觉统合失调
B.犯罪行为
C.多动
D.攻击性行为
4、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心理学家是(B)。
A.华生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5、孤独症儿童社会交流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主要有(ABCD)。
A.喜欢独自玩耍,对父母的多数指令常常充耳不闻
B.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缺乏与亲人的目光对视
C.不怕陌生人,与父母亲之间似乎缺乏安全依恋关系或是表现为延迟的依恋
D.很少主动寻求父母的关爱或安慰
6、儿童少年沉溺网络所导致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有(ABCD)。
A.缺乏现实中的互动交往,影响其逻辑思维能力发展。
B.干扰儿童少年主动思考能力和记忆能力,造成抽象思维能力和有意记忆能力的下降,或出现信息焦虑症。
C.对网络的虚拟世界产生一种眷恋和过分的依赖之情,不利于他们独立生活能力的形成。
D.不利于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
7、儿童的攻击行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ABCD)。
A.遗传因素
B.放任儿童攻击行为而被强化
C.大众传媒的影响导致的儿童攻击行为
D.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8、儿童吐字不清的表现有(ABCD)。
A.儿童到2周岁半时,最亲近的人还不能听懂他讲的话。
B.主要是对声母发音不清。
C.3周岁半时,其语言仍然常有极明显的婴儿腔。
D.仅有少数伴有语言发育迟滞问题。
9、常用的人格测验问卷有(ABCD)。
A.艾森克个性问卷
B.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
.C.十六项人格因素问卷
D.儿童气质量表
10、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是一组以交流语言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它包括(ABCD)。
A.儿童孤独症
B.阿斯伯格综合征
C.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D.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11、近年来常用于筛查或诊断儿童孤独症的量表有(ABCD)。
A.ABC量表
B.CARS量表
C.孤独症诊断会谈修订量表(ADI-R)
D.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
12、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包括以下的(ABD)。
A.华生
B.斯金纳
C.托马斯
D.班杜拉
13、儿童出走行为产生的原因有(ABCD)。
A.好奇与模仿
B.抗拒心理
C.威吓成人
D.家庭不和睦
14、儿童恐惧症在儿童少年期是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具体包括(ABC
A.特殊恐惧
B.社交恐惧
C.选择性缄默
D.学校恐惧
15、国内外使用较为广泛的智力测验包括以下的(ABC)
A.Wechsler智力量表
B.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C.瑞文测验
D.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16、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ABCD)。
A.感知运动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前运算阶段
17、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主要有(ABCD)。
A.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
B.语言过多但是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C.重复刻板语言
D.不能正确运用“你我他”等人称代词
18、评估婴幼儿心理发育水平的发育量表包括(ABC)。
.)等形式。
A.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
B.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
C.丹佛发育筛查测验
D.瑞文测验
19、儿童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ABCD)。
A.自我意识增强
B.认知偏差
C.好奇心驱使
D.教育方法不当
20、儿童多动症的主要表现特征是(ABCD)。
A.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
B.注意广度缩小
C.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
D.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
21、当儿童任性时我们采取(ABD)方法来更为有效。
A.注意转移法
B.对比诱导法
C.批评惩罚
D.自然后果惩罚
22、儿童多动症形成的原因有(ABCD)。A.遗传因素 B.社会文化因素 C.感觉统合功能失调 D.社会和家庭心理因素
23、特殊恐惧症根据恐惧的对象不同分为(ABCD)几种类型。A.动物恐惧 B.自然环境恐惧 C.注射与血液恐惧 D.特殊情境恐惧
24、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包括(ABCD)。
A.缺乏充足游戏活动
B.生活环境过于封闭
C.过渡保护
D.剖腹产
25、儿童孤独症的表现主要有(ABCD)。A.语言障碍
B.社交障碍
C.刻板行为
D.感觉异常
26、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生理因素主要包括(ABCD)。A.遗传
B.脑伤
C.生物化学失衡
D.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27、常用临床儿童行为评定量表有(BCD)。
A.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B.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C.Rutter儿童行为量表
D.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
28、神经性厌食患者可出现周期性的贪吃发作。√
29、儿童多动症是正常表现,属儿童时期的正常表现,不用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慢慢就好了。×
30、儿童问题行为的一般特征包括行为不足、行为过度。×
31、游戏治疗可广泛用于各类幼儿心理与行为异常的治疗,例如退缩行为、攻击行为等√
32、社会因素是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最主要的因素。×
33、逆反心理是儿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因此可不矫正。×
34、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森克开创性地将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应用到行为矫正实践中。×
35、攻击行为与儿童单纯的发脾气不同,攻击常常会造成对其他人的伤害或物质的损坏√
36、惩罚就是一种负强化。√
37、孤独症儿童都是智障儿童。×
38、吐字不清,主要是对声母发音不清。√
39、儿童孤独症的发生与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有很多的关联。× 40、行为不仅包括人们做的,也包括人们说的。√
41、经常接触电视暴力会促进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42、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创建了认知疗法。×
43、儿童说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1)无意说谎:满足愿望的心理;理解性心理错觉;自信心的萌动;(2)有意说谎:取悦家长,虚夸成绩;谎造优越感,满足虚荣心;开脱责任,逃避惩罚;成人说谎,殃及幼儿。
44、如何区别一个学前儿童是多动症还是一般多动?
答:(1)注意力与兴趣的关系:多动症儿童无论何时何地,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而多动的孩子做他所喜欢的事能专心致志地去做,他上课及做功课时表现不安宁,主要是因为对学习缺乏兴趣。(2)行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及系统性:多动的学前儿童的行动常具有一定目的,并有计划及安排。多功症学前儿童的行动常呈冲动、杂乱,有始无终。(3)自制能力:多动的学前儿童在严肃的、陌生的环境中,有自我控制能力,多动症学前儿童却无此能力。
45、感觉统合失调的矫治方法?
(1)尽可能让孩子自然出生,注重孩子全身协调性及大肌肉平衡能力的锻炼。
(2)对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家长要多关心、爱护,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运动疗法。让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有计划地参加体育锻炼和嬉戏活动,如走平衡木、摆积木、大龙球、球池、吊缆、跳床活动,尤其是滑板运动。
46、行为塑造法的实施分为哪几个步骤? 答:(1)定义目标行为(2)确定初始行为(3)选择塑造步骤(4)确定塑造程序中使用的强化物(5)对各个连续的趋进行为实施差别强化
.47、如何矫治儿童肥胖的症状?(1)注意婴儿期的肥胖。(2)控制饮食。(3)增加活动量。(4)睡眠适当。(5)父母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的饮食。(6)保持膳食平衡,全面摄入营养。(7)要注意孩子的心理调适。
48、如何预防学前儿童问题行为?
(1)对所有幼儿的干预:建立积极的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师幼关系,家长和教师关系等;家庭情境中的预防措施;教室情境中的预防措施。(2)对风险幼儿的干预:以父母为中心的干预,幼儿园中的社会——情感课程,多方面的综合干预。(3)对具有持续性问题行为幼儿的干预。
49、举例说明强化物的分类有哪些?
强化物的分类:消费性强化物,如糖果、饼干、饮料、水果等一次性消费物。活动性强化物,如看电影(电视)、看画册(小书)、过生日、郊游等活动。操作性强化物,如玩球、涂颜色、绘画、跳绳、骑小车、游戏等。拥有性强化物,指在一段时间内孩子可拥有享受的东西,如有机会坐自己喜爱的椅子,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以及其它像小红旗、花纸等个人拥有物。社会性强化物,指个体喜欢接受的语言刺激或身体刺激,如口头赞扬、温情的轻拍、拥抱几点头、微笑,甚至仅仅是注视一下等。
50、儿童孤独症的核心症状有哪些?
(1)语言障碍:多数患儿语言发育落后,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无意义语言、重复刻板语言、或是自言自语,语言内容单调,缺乏交流性语言。不能正确运用“你我他”等人称代词。
(2)社会交流障碍:喜欢独自玩耍,对父母的多数指令常常充耳不闻,但是听力是正常的,缺乏与亲人的目光对视,很少主动寻求父母的关爱或安慰。(3)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孤独症儿童可能对多数儿童喜爱的活动和东西不感兴趣,但是却会对某些特别的物件或活动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并因此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重复刻板行为或刻板动作,例如特别依恋某一种东西、反复观看电视广告。
51、感觉统合失调有哪些具体表现?
感觉统合失调的具体表现:平衡感失调、触觉失调、本体感失调、前庭觉失调、视听觉感不良。
52、儿童心理行为发展具有哪些共同特点?
(1)儿童心理行为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不断发展过程。(2)发展的定向性与严格的顺序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
(4)儿童行为发展的年龄特征。(5)发展的差异性。
53、如何区分儿童正常行为与问题行为?(1)儿童行为表现是否与年龄相称;(2)特殊行为表现出现的频率;(3)特殊行为表现持续的时间;(4)特殊行为表现的严重程度;
.(5)行为反应是否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54、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1)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争抢玩具和其他物品而进行直接争抢,或破坏玩具或物品。(2)学前儿童更多依靠身体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用抓、打、咬的方式来抢夺玩具,而并不会用言语来攻击对方。(3)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比女孩的攻击性行为多,那些身体强壮、精力旺盛、易怒、易哭闹的学前儿童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55、举例说明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一般特征?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一般特征:良好行为不足、行为过度、行为不适当、行为持久性困难、行为不受控制、不理会现实。
56、儿童多动症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多动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多动症的发生中有相当大的作用。(2)轻微脑损伤:多动症的病因可能是轻度脑损伤或脑疾患。(3)脑发育不成熟。儿童多动症是由于大脑额叶发育迟缓所引起。(4)生化环境因素:多动症是工业污染的牺牲品。
(5)社会文化因素:现代高节奏的都市生活、拥挤的居住环境、眼花缭乱的都市广告“视觉污染”等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6)感觉统合功能失调:现代高节奏的都市生活、城市中高楼林立,使得孩子没有足够的运动,大脑因为没有得到相应的感觉信息刺激而发育不良,因而使儿童平衡、协调、自控能力均较差,常表现出好动的行为特征。
(7)社会和家庭教育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不良教育因素是儿童多动症的最重要致病因素。
57、结合具体实例,从幼儿园教育角度分析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答:从幼儿园教育角度分析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教师教育观念及教育方式、师幼关系、同伴因素、电视因素。
对策:转变教师观念与行为:研究性学习、理论联系实际; 师幼关系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发展的观点认识幼儿的行为问题,将幼儿的行为问题视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来应对。2)坚信所有的幼儿都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责任。3)尊重所有幼儿的选择和需要。
4)将教育的责任定位于“ 引导”而不是” 教导”。
5)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又有的行为及其意义并给予适宜的引导。6)重视良好关系的建立,将良好关系的建立视为教育者的重要责任。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形成和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幼儿园教育是主要原因之一:教师教育观念及教育方式:教师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转变教师观念与行为的策略。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教师随意威胁、引诱、乱许诺,讥讽等;师幼关系:建立融洽的师幼关系,正面引导鼓励孩子良好的行为;同伴因素:儿童通过观察、模仿、认同和强化等方式,向同伴学习,提高儿童在同伴中的地位,培养其亲社会行为。
.58、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什么样的儿童属于多动症儿童?
概括而言,多动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活动过多与注意障碍。儿童多动症的主要特征及表现:(1)注意障碍,如上课不能集中注意、不专心听课,常易受外界的细微干扰而分心;(2)活动过多,如上课时坐立不安,小动作不停,或在椅子上扭动,或不停地敲打桌面、或在桌面或课本上乱涂乱画;
(3)冲动任性,如横过马路,不顾有无汽车,突然横穿过去;站在高处不顾后果地向下跳;(4)情绪和行为问题,如一兴奋就手舞足蹈,忘乎所以,稍受挫折就发脾气、哭闹;(5)学习困难,如部分孩子读书时可把“6”读成“9”,或把“d”读成“b”,甚至左右不分;
(6)神经发育障碍或延迟症状,如穿衣服、扣钮扣和系鞋带时动作缓慢且容易扣错。
59、壮壮上幼儿园大班,是全园的“新闻人物”。壮壮在游戏中捣乱,受到老师教育后,随便坐在一张小椅子上,旁边一个小朋友走过来说:“这是我的小椅子!”说完,就要搬走自己的小椅子,壮壮站起来就猛地一推,把小朋友推到了地上。游戏中,壮壮搭了一架漂亮的飞机,兴高采烈地向小伙伴炫耀,不小心被小朋友碰到散了架,立刻嚎啕大哭起来,还用拳头在小朋友身上捶打着。玩积塑片时,他在搭建吊车的过程中发现缺少一片红色的。正巧,邻座手上拿了一个,壮壮什么也不说,就从别人手上抢过那片红色的积塑片。课间休息时,老师让大家上厕所,只见壮壮像和谁赛跑一样飞地直冲厕所,冲到离厕所走得最近的小朋友身边,对着他的背就一掌打下去,动作很快,想阻止已经来不及了。请根据材料判断,壮壮的表现属于何种问题行为?造成这种问题行为的原因是什么?请制定矫治的策略。
壮壮的表现属于攻击性行为。好胜心强,喜欢与人争执。爱惹事,自控力差。壮壮平时管不住自己的手脚,言行举止不分时间、场合,课堂上坐不住,爱惹是生非,影响其他小朋友,课件常因自控力差而与小伙伴发生摩擦,导致出现攻击性行为。情绪不稳定,好冲动,时常乱发脾气。壮壮在家中娇生惯养,家长拿他没办法,自我中心意识强,容不得别人的批评。
代币制法:家长和教师家长记录下壮壮每天、每星期打人的次数,然后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使他认识到自己的打人行为是错误的,并下定改正的决心,再与壮壮进行约定。一个星期打人次数降低,奖励小红花5朵;,假如某一星期打人次数太多,则扣除上周奖励的小红花。获得的小红花数量达到要求时,可以奖励幼儿一次。
正强化法:在壮壮的需求受阻后以积极行为代替攻击性行为的时候,即时给他一种强化。这需要确定对壮壮有效的强化物,并按刺激量由弱到强的顺序进行排列。主要有消费性强化物,如他喜欢吃的东西和玩具;活动性强化物,如让他看动画片、画画、帮妈妈做菜、打乒乓球等;社会性强化物,如家长的微笑、拥抱和表扬。
负强化:在壮壮出现攻击行为的时候,及时施予一种厌恶刺激或惩罚物,以此来阻止或消除这种不良行为。例如,一旦壮壮出现攻击小伙伴现象,就及时采取暂停和剥夺其兴趣活动为主的惩罚方式。
60、东东,男生,6岁多,大班。与同学经常发生冲突,集体游戏过程中他不能耐心等待,经常与同学打架。不能遵守课堂秩序和学校规章制度,上课时很难安安静静的坐着,常常玩弄手指和学具,或是老师在讲台上讲,他在座位上喋喋不休讲个不停或是发出怪声,或者在课堂上经常随意离座走动。学习和玩耍时很难长久的集中注意力,总是虎头蛇尾,字迹歪七.扭八,学习用品经常丢失。班主任说很难在他身上发现什么优点。请根据材料判断,东东的表现属于何种问题行为?上小学后,他可能出现哪些问题?请根据东东的情况制定矫治的策略。
东东有儿童多动行为(多动症)。
上小学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注意力障碍、活动过多、冲动任性、学习困难、情绪和行为问题等。
进行多动行为(多动症)的矫治:
首先,教师、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坚持长期、有针对性的教育与矫治。对多动儿童应该多理解和帮助,而不是过分责备与苛求。
第二,要恰当使用行为矫正的方法:正强化法:通过奖赏、鼓励等方式使东东的某种良好行为得以持续。惩罚法:为了减少或消除东东的某些不良行为而采取惩罚措施。消退法:减少或消除东东不良行为发生的方法。代币法过对东东的良好行为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当良好行为的次数达到一定数量时给他以一定的奖励。
第三,还可以采用家庭治疗法及饮食治疗法适当控制孩子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