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阳阿乡献功薄弱学校资金的
关于阳阿乡献功学校薄弱学校改造的申请
原阳县教育体育局:
阳阿乡献功学校占地1600余平方米,在校生200余名,教职工7人,全校共有教学班7个,覆盖了献功村、查地村、小留村、明盖村的学生,是一所建校多年的名校,学校成绩优异,连年获得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近年来,由于硬件设施方面的缺陷,阻碍了学校的正常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全面提高。以下情况,需要领导予以解决:
一、我校主仅有一座教学楼,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无教师办公室,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办公和休息,特申请上级领导予以新建解决。
二、我校有200余名学生,但学校厕所还是以前的老厕所,并且蹲位严重不够,课间时经常发生学生排队入厕现象,特申请上级对学校厕所予以改建,解决广大师生的入厕难问题。
三、我校无食堂,不能解决全体学生的吃饭问题,致使全体学生只能回家吃饭,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并使学生的上下学交通安全成了重大安全隐患,特申请上级领导对我校领导予以扩建。
四、我校教学器材严重短缺,无理化生实验室,体音美器材微乎其微,卫生器材几乎为零,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特申请予以上级领导予以考查、配备,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特此申请
阳阿乡献功学校
2012年2月24日
第二篇: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 教育部
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
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教〔201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教育局:
为规范和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做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财政部、教育部制定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 教育部 2015年1月23日
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薄改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薄改补助资金是由中央财政设立、通过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资金。
第三条 薄改补助资金由财政部和教育部共同管理。财政部负责专项资金中期财政规划和预算编制,会同教育部分配及下达资金,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绩效评价;教育部负责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规划编制,指导
—1—
和推动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实施工作,运用信息化等手段加强项目管理,会同财政部做好资金使用情况监督和绩效评价工作。
第四条 薄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遵循“总量控制、突出重点,奖补结合、省级统筹,公平公正、规范透明”的原则。
第五条 地方各级财政要结合自身财力,增加对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经费投入。
第二章 资金使用范围
第六条 薄改补助资金支持范围以中西部省份(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贫困地区薄弱学校为主,适当兼顾部分东部省份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
本办法的贫困地区是指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的民族县和边境县,以及其他贫困县。其他贫困县由省级教育和财政部门在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摸底排查基础上,根据基本办学条件的差距,认为确实应当纳入薄改补助资金支持范围的县(市)。省会城市所辖区不列入本办法所指的贫困地区,市(州、盟)所辖区原则上不列入本办法所指的贫困地区。
本办法的薄弱学校是指教学、生活设施条件等不能满足基本需求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第七条 薄改补助资金支持的薄弱学校必须是已列入当地学校布局规划、拟长期保留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
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小学附设的学前班或者幼儿园、完全中学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高中部、民办学校、地市及以上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及因打造“重点校”而形成的超大规模学校不纳入支持范围。
第八条 薄改补助资金用于“校舍及设施建设类”和“设备及图书购置类”两类项目。
(一)“校舍及设施建设类”项目主要包括:
1.新建、改建和修缮必要的教室、实验室、图书室,以及农村小学必要的运动场等教学设施;
2.新建、改建和修缮农村小学必要的学生宿舍、食堂(伙房)、开水房、厕所、澡堂等生活设施,以及必要的校园安全等附属设施;
3.现有县镇“大班额”义务教育学校(小学班额超过56人、初中班额超
—2—
过66人的义务教育学校)必要的扩容改造;
4.在宽带网络接入学校的条件下建设校园内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
(二)“设备及图书购置类”项目主要包括:
1.购置必要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等教学仪器设备; 2.为宿舍、食堂(伙房)、水房等公共生活设施配置必要的家具、设备,以及必要的校园安保设备等;
3.购置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图书;
4.购置计算机、投影仪等必要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信息化网络设备等。第九条 以下内容不得列入薄改补助资金使用范围:
(一)独立建筑的办公楼、礼堂、体育馆、塑胶跑道、游泳馆(池)、教师周转宿舍等;
(二)一次性投入低于5万元的校舍维修和零星设备购置项目;
(三)教育行政部门机关及直属非教学机构的建设和设备购置等;
(四)其他超越基本办学条件范畴的事项。
第十条 薄改补助资金严禁用于偿还债务;严禁用于平衡预算、发放人员津补贴以及冲抵地方应承担的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公用经费等支出。
第三章 资金分配与拨付
第十一条 薄改补助资金按一定比例在中西部和东部地区间分别确定资金规模后按因素法分配到各省份,由各省级财政和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合理使用。
第十二条 薄改补助资金分配因素包括基础因素、投入因素、绩效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其中:
基础因素,下设贫困人口数及贫困发生率、人均可用财力、义务教育学生数及基本办学条件经费理论缺口数等子因素。各子因素数据通过相关统计资料获得。
投入因素,下设生均财政义务教育支出水平及增长率、上一省级财政安排用于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方面的专项资金等子因素。各子因素数据通过相关统计资料和各省份资金申报材料获得。
绩效因素,由教育部会同财政部依据各省份制定的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任务完成情况及相关标准,组织考核获得计量
—3—
数据。
管理因素,主要包括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和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规划编制质量、各类数据录入审核等业务工作管理,以及资金监督管理等情况。由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组织考核获得计量数据。
第十三条 财政部和教育部每年9月底前提前通知各省份下一部分薄改补助资金预算指标;每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中央预算后90日内,正式下达全年薄改补助资金预算。
第十四条 省级财政和教育部门接到中央薄改补助资金预算(含提前通知预算指标)后,应当在30日内按预算隶属关系及时分解下达,并提出明确的资金管理和使用要求。有条件的,可以与项目一同下达。
第十五条 县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应当在收到上级专项资金预算文件后的30日内,按照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规划,将资金科学合理地分配到学校,落实到项目。
第十六条 县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应当按照资金下达的项目计划组织项目实施,并及时将资金分配结果、项目执行情况录入全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项目信息化管理。
第十七条 县级教育和财政部门在分配薄改补助资金时,要坚持“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原则,把满足基本需要放在首位,优先建设、购置教学和学生生活最急需的基本设备和设施。要注重投入效益,做到改一所,成一所,防止项目过于分散。
严禁超标准建设和豪华建设。严禁将资金向少数优质学校集中,拉大教育差距。严禁举债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第十八条 省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应当根据省域内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任务和完成时限等因素,合理分配中央、地方财政资金,做到规范分配、合理使用,确保资金分配公平公正,切实防范廉政风险。
第十九条 分配薄改补助资金时,应当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地方实施的其他义务教育项目资金相互衔接,统筹安排,避免重复支持。
第四章 资金申报
第二十条 省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应当在每年3月15日前,向财政部和
—4—
教育部提出当年薄改补助资金申报材料。
第二十一条 省级财政和教育部门报送的申报材料包括:
(一)上薄改补助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工作总结,主要内容包括上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落实情况及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薄改补助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地方财政投入情况、主要管理措施、问题分析及对策。
(二)当年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当年工作目标和绩效目标、重点任务和资金安排计划,绩效目标要明确、具体、可考核。
(三)上省级财政安排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方面的专项资金统计表及相应预算文件。
(四)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表,即对照《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制定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基一厅〔2014〕26号)附件所列各项绩效目标和工作任务,分别列示完成情况。
第二十二条 薄改补助资金申报材料作为开展绩效评价和资金分配的依据之一。逾期不提交申报材料的,在分配当年资金时,“绩效”和“管理”两个因素作零分处理。
第五章 资金管理与绩效评价
第二十三条 薄改补助资金要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确保专款专用。
第二十四条 教育部和财政部对薄改补助资金实施目标管理。省级教育和财政部门要统筹组织、指导协调项目管理工作,督促专项资金落实到项目。省级以下教育和财政部门应当建立薄改补助资金项目库,实行项目管理,确保薄改补助资金使用可检查、可监控和可考核。
第二十五条 除高寒和高海拔地区外,薄改补助资金支持的校舍及设施建设类项目原则上应当在资金下达到省后两年内完成。
项目完成后要及时办理验收和结算手续,同时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和设施设备不得交付使用。
第二十六条 项目预算下达后,因不可抗力等客观原因导致项目无法实施时,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履行项目变更和预算调整审批手续。
—5—
第二十七条 项目实施完成后,若有结余资金,由县级财政和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和使用;项目资金不足的,由县级财政和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弥补。
第二十八条 财政部和教育部根据各省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工作进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绩效评价或再评价。各省份制定的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目标和计划将作为财政部和教育部对各省份进行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财政部和教育部分配各省份资金的依据。
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条 省级以下财政和教育部门要结合实际开展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工作,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条 实施薄改补助资金支持的项目,应当执行政府采购等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落实有关政策要求,规范采购行为。实施薄改补助资金支持的校舍及设施建设类项目,属于基本建设的,应当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相关建设标准和要求,新建项目要符合抗震设防和综合防灾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第六章 资金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明确资金监管职责。地方各级财政和教育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协作。财政部门主要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资金拨付、管理和监督;教育部门主要负责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项目规划的编报和项目遴选申报、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预算公开的总体要求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地方特别是县级教育部门应当通过当地媒体、部门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示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总体规划、资金安排、工作进展等情况。其中,资金安排应包括项目学校名单、项目内容和资金额度,在县级教育部门的门户网站公示时间不少于一年。
对薄改补助资金支持的项目,项目学校应当全程公开从立项、实施情况到验收的相关信息。
第三十三条 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实行国家重点检查、省市定期巡查、县级经常自查的监督检查机制。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将薄改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列入重点监督检查范围,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各级教育部门应当对薄改补助资金的使用
—6—
管理及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各学校应当强化内部监管,自觉接受外部监督,配合审计机关将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资金使用情况纳入每年重点审计内容,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请具备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参与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 对于报送虚假信息、骗取薄改补助资金的,一经查实,中央财政将相应扣减下一资金;情节严重的,取消该省份分配薄改补助资金的资格,并在全国范围内予以通报。
第三十五条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专项资金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对于滞留、截留、挤占、挪用、虚列、套取专项资金、违规乱收费以及疏于管理,影响目标实现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地方财政和教育部门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地方薄改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具体办法或者实施细则。
第三十七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和教育部门依照本办法执行。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7—
第三篇:xx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方案
xx乡小学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实
施方案
为提高全乡各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办出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云县教育局的安排,结合我乡实际情况,为落实好结对帮扶共建工作,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目的意义:
1、开展两校结对帮扶交流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2、通过互动管理、教学交流,为学校管理、骨干教师、青年新秀搭建教学艺术和方法的平台,促进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促进结对共建学校教师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4、进一步激活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带动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领导组织机构及职责
组 长:xxx(xx乡教育办公室主任)副组长:xxx(xx乡教育党总支书记)xxx(xx乡教育办公室人员)成 员:xxx(xx乡xx学区校长)xxx(xx乡xx学区校长)
三、主要内容
此次活动由xx乡教育办公室组织,采取学区完小和本学区校点学校结对共建的形式进行,由各学区负责具体实施,xx乡教育办公室全程参与,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
(一)加强校际间管理工作交流。
各学区结合结对共建学校的现状,将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思路、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培训、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理念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推介交流,相互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二)加强校际间教学工作交流。
各学区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交流等形式,共同探讨,共谋发展,共同提高。
结对名单:
xx小学结对:xx小学 xx小学 xx小学 xx完小结对:xx小学 xx小学 xx完小结对:xx小学 xx小学
四、措施保障
1、高度重视,精心筹划。结对双方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及时成立领导小组,精心安排结对共建各项工作,保障此项活动顺利开展。
2、完善制度,注重过程。建立和完善共建方面的制度,通过制 度规范共建工作,提高共建质量。要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核心,注重活动过程,严密组织每次活动。
3、加强考核,保证实效。每学期教育办公室将对学校结情况进行考核,及时总结经验,保证结对共建工作的实效性。
xx乡教育办公室xxxx年xx月x日
第四篇:阿并洛古乡中心小学学校工作计划
阿并洛古乡中心小学学校工作计划
2011—2012下期
本,我校各项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局的各项教育工作要求,坚持学校拟定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坚持教学科研,提高教师素质,深化课程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以质量为生命线,以管理为保证,努力提升办学水平,让我校各项工作走在全县同类学校前列。
一、德育工作。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1、以弘扬民族团结、传承民族文化为内容,积极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把升旗仪式作为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规范升旗仪式,精心设计国旗下讲话。
2、以公共道德、公共意识培养为核心,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此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细化学生一日常规要求,从最基本、最简单、最容易忽视的细节入手,增强学生礼仪意识、卫生意识。
3、开展主题教育。要充分利用重要节日等重要时段,广泛开展主题教育,突出尊师敬老、感恩责任的主题,弘扬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
4、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优化德育途径。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全面落实学科渗透德育的指导思想,实施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
6、强化校园文化体育活动,重点开展好上学期的“六一”庆祝活动。
二、教学工作
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主线,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增强课堂效率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大质量监测力度,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1、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全学科、开足学时。认真落实教育部“阳光体育活动一小时”的要求,保证学生在校活动时间。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使教学常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色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抓教学流程管理。加强备课指导,提高备课质量。备课以教师个人钻研为主,辅之以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以年级组为单位隔周一次。
3、重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每节课教师要做到:目标明确;方法适合学生;练习设计合理。保证每节课学生都有所得,学生对基础知识能掌握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和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4、加强辅导练习。精心选择习题,有目的、有梯度、有层次地选择练习题,要着眼学生能力的提高,防止机械重复练习。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着力帮扶学困生,一抓基础、二抓巩固、三抓提高,追求辅导的实效性。
5、加强教学反思。本认真抓好各年级的质量提升工作,教导处坚持随堂抽查、周查、月查制度,做好检查质量分析,找出不足,尽快弥补,提高各年级的教学质量。要求写教学反思。
6、充分利用普实设备,加强设备管理,工作有记录,有计划。
7、加强业务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学习研究新课标和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务。关注教师个体发展,鼓励教师自主学习,自学理论知识并写好自学业务笔记,不断推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适应教育新的发展需要。
三、队伍建设
1、以师德建设为本,树立教育服务理念。积极开展师德教育,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全体教师树立良好教师形象。
2、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开展好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与科研。行政人员增强为教师服务的意识,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支持教师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
3、坚持和深化校务公开工作。切实加强教育行风建设,优化民主监督制度,提高校务管理工作民主化、法制化程度,认真落实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推动学校内部民主监督工作的深入
开展,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认真办理家长诉求,努力树立教育行业廉洁、诚信、公正的良好形象。
四、安全工作
1、充分发挥国旗下讲话、告家长书、安全责任卡、红领巾广播站、安全教育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的作用,积极有效开展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
2、努力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做好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着力培养学生的“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理念,增强安全自护意识,提高安全行为能力。
3、防溺水教育。将防溺水教育作为学生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的两条禁令,继续落实下学路队管理制和教师护送巡逻制。
4、防火灾教育。加强防火安全工作,尤其对校园内的电网线路、教师宿舍内用电用火问题、消防安全通道、消防设施设备等进行重点排查,不留“死角”。对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处理,决不拖延。严格教育学生不要到山林玩火。
5、防食物中毒教育。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要做到严防不洁、超期、变质及“三无”食品进入校园,加强对校园周边小店的日常检查与管理。
6、防交通安全事故教育。要做到三个加强:加强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加强路队管理确保学生出行安全,创造浓郁和谐的平安校园,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0一二年一月四日
第五篇:景信乡勐柏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景信乡勐柏小学2011年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实施情况汇报
景信乡勐柏小学实施“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多媒体教学设备”项目(“班班通”)工程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必经之路。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各级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我村小学校认真总结过去的模式
一、模式二的经验,从设备安装到投入使用、教师培训等每个环节都得到落实,扎实有效地开展。现将工程的实施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景信乡勐柏村小学现有6个教学班级,学生数218人,教师数11人。项目工程预计投入1个教室,由上级配备建设成一个多媒体教室。2012年8月11日上级配备设备已经全部安装完成,经技术人员验收调试,设备正常运转,性能良好,除了上网速度较慢外,无任何不良情况发生,2012年8月30日起正常投入使用。
二、领导重视,制度健全。
1、成立“班班通”工程建设执行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不村校长、主任及具体实施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领导小组负责督促指导工程的实施进度,做到保障经费有保障、管理有方法,使用有成效。
2、制定《设备维修制度》、《设备维护制度》、《设备使用制度》、《设备管理制度》。
3、加大经费的投入。为迎接班班通设备的安装与使用,我校做出了以下几方面的投入:(1)利用暑假对教学楼作了全新的清扫(刷漆、用无线网卡接入网络)让电子计算机能接“英特网”。(2)加大教学楼的建设力度,安装了窗帘、防盗窗等。
4、在使用多媒体教过程中,要求教师使用形成常规,纳入教师履职考核。
三、设备的使用和教师的培训
1、开学以来,学校要求每位任课教师积极使用设备展开教学。对多媒体教学设备不熟悉或不会用的教师,学校加强培训力度,建立教师培训机制,采取集中培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力争让所有教师都能熟练操作。
2、结合课程表安排,要求教师每周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课时数不少于4课时,并在教学设计中有了科学的计划安排。在使用中,填写使用记录,建立资源管理档案。
3、在教师培训方面。(1)制定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师培训工作。(2)于2012年7月12—14日到普洱市按时参加培训。(3)2012年8月29日在本村小学对教师进行了培训,教会教师操作计算机、“电子白板”常用的三个模式有使用,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因特网搜集资源及下载、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范、操作系统整理及日常维护、“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站”资源的使用及各电教设备的日常维护知识。2012年9月6日村电教员再次到县进修学校参加“交互
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培训。(4)下一步将要培训教师的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用于教育教学中的能力,具备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初步养成在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识。
四、存在问题
1、任课教师大多年龄偏大,接受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力低,对资源的存取、整合能力弱。经多次培训后,仍然不能全面掌握运用技术,为教学产生的效果不明显。
2、计算机内安装的windows7系统与常用的windowsx系统功能不尽相同,教师不熟悉,使用过程中操作较慢。
3、学校没有服务器,网线的带宽小导致网上的资源利用率较低,村级小学时常停电有时无法开展多媒体教学。
景信乡勐柏小学
2012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