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19-05-15 14:3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第一篇: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担负着提高劳动者技能与素质,改善人力资源结构的重要使命,因此,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将从职业院校学生当前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分析其成因,并根据职业院校学生本身的特点提出各项对策,从而加强对职业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成因,对策

职业教育是“为初、高中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改善人力资源结构的重要使命。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然而由于职业教育以及职业院校生源自身的特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须知,当前我国缺乏大量技能人才,有一天将有一大批职业院校毕业生来填充着一缺口,他们将成为社会建设的一股重要的力量。因此必须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从而为社会培养德能兼备的人才,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最重要的素质,它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和公办高校学生相比,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观、人生价值观,心理素质方面都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文化素质教育欠缺

部分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职校前文化课功底就比较差,自然、历史和社会知识相对不足,步入职校后更是只注重所学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忽略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自身的文化修养,导致学生人文知识缺乏,文化底蕴不厚;价值取向功利化;人文价值迷失,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陷入一种有专长没思想,有技能没心灵的状态。

(二)道德素质偏低,自我约束能力差

职业院校的学生多数是初高中毕业生或是其他一些无业人员,为谋求一技之长而走进校园,他们受自身教育水平的限制,对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缺乏正确的判断,却又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常常沾染不良的爱好,信息化、网络化的加速,使外界信息多渠道渗入,学生的思想比过去更为活跃,获得的信息量更大,眼界更开阔。但是很多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的应对网络的影响而长时间沉浸于虚拟的环境中,学生的心理会变得更加内敛、封闭、孤僻。网络改变了很多学生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例如迷恋网络游戏,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学生缺乏公德心,在公共场合行为粗放无理等;在职业道德方面,有些学生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而在择业观上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十分强调奉献与索取成正比例,缺乏敬业精神。

(三)政治观念不清晰,价值观念注重自我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西方社会思潮冲击了部分道德意识模糊的大学生,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他们生长在东方的土壤中,却崇尚西方人的行为方式。部分学生理想淡化、信念动摇、盲目崇洋,甚至存在少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纯等现象。职业院校的学生的政治热情相对不高,部分学生政治心态尚不成熟,他们把“入党”作为一种就

1业的“资本”来考量,政治取向上有明显的功利色彩。有些同学因自己的专长与技能,打算

就职于外企、私企,于是不愿加入党组织;而有些同学意图谋职于机关、事业单位,于是迫

切希望入党,很多学生认为学习的最大动力是“为将来找个好工作打基础”。

(四)学生心理问题突出,自我调节能力差

许多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的磨练。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就

业和学习的压力,相当多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不适和障碍,感到迷茫、困惑,苦闷、压抑,焦虑、情绪不稳定,心理承受能力不强。

同时,走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由于学习成绩差,求学无望,或是高考成绩不理

想,不能步入理想大学;亦或是为现实生活所迫不得不谋求一技之长的人,这些都挫伤了他

们较强的自尊心,在当前这样一个重学历,重文凭的大环境中,这些使他们对自己的前途缺

乏信心,表现出一定的自卑感,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加之他们之中大部分没有经历过高等教

育的培养,以及学校管理心理辅导方面的缺失,使他们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这些往

往导致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问题。

二、职校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问题的成因

为什么职校学生在思想道德发面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在充分感受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原有的一些思想意识、观念、价值观也受

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大学生呈现出价值取向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行为特征商业化等特

点。部分学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转型期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感到困惑,对当前社会风气中的消极现象缺乏历史的辩证的分析,从而影响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思想

上存在诸多问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多方面的缺陷,与社会转型期的整个社会宏观

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陷也有其自身的原因。

首先,高职院校运行中评估与监管不力,职校管理欠缺以及师生不重视思想道德的培养。

现职业院校包括原为中专的一些学校,也包括民办高等职业学院。在诸多客观条件的制

约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这些高职院校往往重教学硬件的审查,而忽略了师资配置、办学

指导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审查。结果导致:一些高职学院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资

源,图书资料短缺,仅有的图书也品位不高,缺乏思想性;而且在补充图书时也没有明确的思想导向。在师资建设上的审查也往往是形式上的,即使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也只是从授课

教师的角度提出要求,并不涉及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导致高职院校中很少有专业人员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只负责教学业务上的指导与管理,其他工作基本上处

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不够。

另外,大部分师生视高职教育为一种就业教育,使社会要求成为学校教育的目标,把高

职教育演变成单一的职业培训,认为掌握好高超、熟练的专业技能才是最重要的,许多中、高职院校并未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及辅导员,即便一些正规的中、高职院校设置相关课

程和工作人员,但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其次,社会大环境对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师生对思想道德培养的忽视。虽然,当下用人单位越来越关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但作为技能人才,用人单位往

往更加侧重他专业技能的高低,而对人文素质,道德状况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难做考量与要

求。

原因之二,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前些年,由于思想政治工作被削弱,在很大程度上削

弱了党在学生中的威信。院校的正面教育和提倡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与现实不符。尤其是

在学生毕业择业上的不公平,好学生因没有关系或钱照样找不到理想单位,而差等生则因有硬

门子或礼金重照样挑个好单位,学生对此反映强烈,其后果影响将是长远的,使在校生产生“读

书无用”的想法,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

第三,职业学院学生生源复杂,层次良莠不齐。进入职校的学生很多是高中毕业无缘大学,或者是初中毕业求学无望的孩子,由于入学无需门槛,家长就选择了职校。但这些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够好,很多学生自身素质较低,缺乏自信心,自控能力差,对自身思想道德要求不高,且没有清醒地认识。

二、加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其“主导性”作用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劳动态度、责任心和意志力等等,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十分重要的生产力。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思想认识,散发创造热情,培养责任心和意志力等方法,开掘人的潜能,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力量。”①这些都是职校学生所亟需的。因此,职业院校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设置相关理论课,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针对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殊性,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将稳定专业思想,强化职业道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树立“干一行,学一行,爱一行”的思想,增强专业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能力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并教育学生树立紧迫感,危机感,明确发展目标,奋发学习,立志成才。②

(二)加强职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改进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职业院校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确实认准辅导员队伍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力量,是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正确定位。

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思想政治工作并不是单纯的思想教育课,他的对象是千差万别,思想变化无常的人。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掌握适应不同工作对象和应对各种具体鲜活问题的本领和能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这既道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又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切实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文素质教育着重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教育,它是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的基础载体,将其与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密切结合起来,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真正收到实效。因此,职业院校应切实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注重教育的非功利性,发挥和释放教育的人文价值。具体来说应做到,在职业教育中,多设置一些人文类课程,增加以文史哲为核心的的人文讲座;在一些自然科学中也体现、渗透人文精神;在培养学生掌握岗位技能的同时,让他们通过思考、体验、感悟、积累人生经验,提升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从而提升人生境界。③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载体。创建良好的校园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调动起来,吸引到积极健康的活动中,这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课外活动不能拘泥于老套,辅导员应开动脑筋,根据职校学生的时代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于活动中,开展大学生乐意接受的思想教育方式。

此外,学校要确立一套最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念,它以人生观为核心,然后它又延伸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使学生有“准则”可依,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逐渐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四)、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管理相结合,加强综合管理

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较之以前发生了很多变化。应该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内容更多丰富、形式更灵活、渠道更广泛。辅导员应将所带班级所有学生动员起来,按兴趣参加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学生社团、公益性活动或社区、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积极探索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辅导员应拓展思路,尽可能提供给学生展示自己创新、创造能力的机会。

在辅导员和学校的正确指导下,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积累经验。让理论与实际、思想与现实得到充分的碰撞,而后进行思考,学好这本“无字”的课本,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同时,针对职校学生生活、学习的特点,应对学校及周围的不健康因素进行治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重点是对网吧、歌厅、舞厅等的监督和管理;另外,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更多的地播放、出版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视和书籍、报刊精品;最后,抓好家庭教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要言传身教的给后代做出榜样。

参考文献:

①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版.第67页

②盛凯.加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9)

③袁玉红.试论人文素质在职业教育中的缺失与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9)

第二篇:感恩教育现状与对策

感恩教育现状与对策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在这个感恩的世界,我们要感激生育我们的人给与生命的体验;感激抚养的人使我们不断成长;感激帮助的人使我们度过难关;感激关怀我们的人赐予亲情和温暖;要感激鼓励我们的人给生活的力量;要感激教育的人使我们脱离蒙昧;要感激钟我们爱的人使给与爱情的宝贵体会;要感激伤害你的人磨练了你的心志;要感激绊倒你的人强化了你的双腿;要感激欺骗你的人增进了你的智慧;要感激藐视你的人觉醒了你的自尊;要感激遗弃你的人教会了你该独立。要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若能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感恩像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只有心怀感恩,我们才会生活得更加美好。

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种种失败需要我们勇敢地、豁达地处理。因此,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现在城市中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除了读书,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现象,很少懂得体贴父母。不少学生对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同学的关爱和大自然的赐予熟视无睹;有的学生只知伸手要钱,把父母当作摇钱树,根本不知道父母的艰辛。根本没想到珍惜学习机会以图今后回报父母。有的学生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盲目攀比、超前消费,以为享受理所当然。有的学生甚至天沉溺于网吧,学业荒疏,甚至误人歧途。造成现代青少年传统美德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由于历史原因大多学生家庭的父母这一辈子因受教育不多,因此希望在孩子身上能得到补偿。表现为对子女学习上要求的多,道德品德上教育得少。造成孩子自幼娇生惯养,在娇宠中长大。这城市中“抱大的一代”,他们大多只知道对父母撒娇撒野,一旦家长不遂其心愿,就由娇而横,由爱生恨,甚至还恩将仇报的。因此,传统美德教育的缺失,家长来说,当然也难辞其咎。

其次,这些年中小学在升学率、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教育把更多的关注目光投在分数和升学率上,德育教育往往顾此失彼,谈不上有系统性或针对性的感恩思想教育。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成为不懂得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道汲取的所谓“冷漠一代”。再者,社会教育显然也没有起到补救的作用,虽然中国一直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但在商品经济的现代社会,在很多中国人眼里,“感恩”这个话题太严肃了。西方有“感恩节”,这一天,很多西方人会赶回家里与父母团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感恩节并没有像情人节、圣诞节等其他“洋节”一样被中国人尤其是商家重视起来。社会道德的缺失与建立和谐社会极不协调。

对于当今部分青少年传统美德的缺失,不能当作笑谈。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将来爱事业、爱国家?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少中学生却连“感恩”这点起码的做人道德都没有,不论其学业如何,今后走上社会,显然都是一个不合格的人。

因此,感恩教育仍是现代德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感恩教育”这一课,实在不能小看,而且还要从小抓起,对于中学生来说,虽然迟了一点,却更是非补不可。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强调“学会感恩,是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上好的一课”。

感恩教育要从孝敬父母开始

父母生养孩子很不容易,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对父母的辛劳感受不深。“一个不爱自己父母的人,不会爱他的祖国。”同样,一个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不懂得感激、回报的人,根本不可能懂得感谢他人的感恩。开展感恩教育可以从孝敬父母着手。

让学生观看两位父母在孩子分娩的实况录像,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感性认识到父母是非常伟大的。让学生回忆了父母曾经为自己所做的、让人感动的事情,懂得把父母的恩情记在心中,就是会感恩的开始了。

要让孩子切实感受到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辛劳,亲身体验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作为家庭的一份子,有责任、有义务承担家庭的部分工作。班级开展“每天做半小时的家务活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每天参与家务劳动,并对劳动情况做好登记。每个月进行一次检查、汇报,对凡是能够坚持每天做家务的学生给予表扬,表现最好的小组获得“孝心小奖杯”。在家务劳动开展半个学期以后,该班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做家务的感受。学生谈到了在学校经过一天的学习,做完作业还要做家务非常辛苦,有时很想不做。让他们换个角度想想,感受爸爸妈妈在忙碌的工作后,仍然要做家务,所做的家务跟自己比较更加繁重,父母非常辛苦,让学生要懂得感谢父母。作为家庭的一份子,自己多做一点,父母就可以轻松一点了。班里利用不同的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有意义的劳动节,让学生通过节日,为妈妈做饭,给父母写感谢的心里话,策划、参与一天生活情况。学生从生活中小事中为父母着想,从行动上孝敬父母、感谢父母。

动员同学们给父母写了信。不少的家长很惊讶地收到自己儿女的第一封信。纷纷打电话给班主任。感谢学校老师开展这么好的活动,给他们与子女一次很好的沟通机会,不少同学在信里流露出对父母的关爱、依恋和感激,也情真意切地表达自己一些稚嫩的想法,有苦恼,有理想也有企盼,大都能敞开心扉,说出平时难以启齿的心里话。

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家长与学生互相的沟通,提高了学生对父母的关爱,学会感恩,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感恩教育要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的伦理道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爱幼”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尊老”、“尊师”却非本能,靠的是后天的教育。感恩教育注重一个“教”字。教师要言传身教,教会学生有一颗会感恩的心。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非常有必要。

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是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的。我们在班级活动中挖掘像“庾衮待役”等故事素材,组织学生通过看动画,以看动画、电视、电影节目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感恩教育,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

在班级活动中我们让学生以讲故事、举例子的方式开展自我教育。例如有的同学讲了一个美国的罗斯福总的故事。有一次罗斯福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同学还说: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不停埋怨的人,“真不幸,今天的天气怎么

这样不好”、“今天真倒霉,碰见一个乞丐”、“真惨啊,丢了钱包,自行车又坏了”、“唉,今天的作业又多了”……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永远没有快乐的事情,高兴的事被抛在了脑后,不顺心的事却总挂在嘴边。每时每刻,他们都有许多不开心的事,把自己搞得很烦躁,把别人搞得很不安。其实,所抱怨的事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小事情,只是明智的人一笑置之,因为有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事情是无力改变的,有些事情是无法预测的。能补救的则需要尽力去挽回,无法转变的只能坦然受之,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目前应该做的事情。

学校将结合“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在班级活动开展感恩教育会使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更有实效。感恩教育活动结合班、年级、团委、学生会活动计划进行,可以达到德育工作“润物细无声”效果。

同时,各学科组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上进行感恩教育。如数学科将组织学生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情况问卷调查,并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政治课结合教学要求让学生写一篇有关“家庭收入支出情况”的调查报告;综合实践课组织学生制作“亲情卡”献给父母亲人;语文课、英语课则组织一场命题现场作文比赛等等,使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达到相互渗透,无缝连接。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对帮助过,支持过和关心过自己的人怀有感激的心,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感恩教育要讲回报社会之心

感恩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时常拥有感恩之情,我们便会时刻有报恩之心。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目前许多学生,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师恩是什么。似乎老师给予他们的都是教师应该的,你即给予的再多他们也不知道教师的辛苦。因此,中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骛远,要从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打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

感恩教育活动中,组织同学到敬老院和东区居委会下属的居民小组,开展“服务群众,回报社会”的活动。同学们深入到各居民小组,清扫大街小巷,清扫卫生死角,净化美化环境,关心慰问老人,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和服务意识,以学生的实际活动,回报社会的关爱,感恩系列活动将会培养中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的良好品质。克服“对人不感恩,对事不关心,对己不负责”。感恩教育由于学校的宣传力度足,领导和教师十分重视该项德育工作,所以学生参与面广、兴致高,也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更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感恩教育中讲回报社会之心,弘扬了雷锋精神,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韩洁

2006-1-3

第三篇:思政教育之我见

关于我校思想政治改革的若干建议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这一论述,是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指明了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对于我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我提几点建议:

一、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一)要牢牢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解决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使他们懂得政治、祖国前途和人类理想,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要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高校是育人的地方,也是党的建设的基础。不仅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必须把从严治党的体系建立健全起来;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的学生思想政治如何,对加强党的建设至关重要。大学生是最新鲜、最有活力的群体,是新增党员的最重要来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党的认同感、归属感,培养和发现爱党、言党、为党的积极分子,为党输送健康的新鲜血液。这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重要任务。

(三)要有利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当前,改革不断推进,开放不断扩大,互联网传播影响,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尤其是西方社会思潮不断渗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严重挑战。高校是意识形态激烈斗争的地方,对于高校这块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就必然会占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推动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广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和良好的校风、学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使高校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固阵地。

二、如何加强班风、学风建设 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是形成优良校风的基础,是保证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前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学习目标;(2)提高学习能力;(3)激发学习动力;(4)遵守学习纪律;(5)营造学习氛围。

三、如何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纯的从一方面或者固定某种程序,应坚持全面、个性、发展地进行评价,没有坏、差等极具伤害学生心理的字眼。

(一)在评价的内容上,不要只注重一个用分数来衡量的结果,而更要重视学生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质量、行为习惯、课时修习等。换言之,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更看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而非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当一个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质量、行为习惯、课时修习等这些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时,他的学习结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的进步了。

(二)评价方式多样。考试,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它似乎成了我们平时考察学生、评价学生的唯一方法。我们都知道,以目前的实际情况,考试,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评价方式,作为老师,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这种现状,但我们却可以换个角度来进行评价,透过分数看过程。除了考试之外,我认为,评价学生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建立成长档案进行评价,或者是作业评价等。

(三)评价主体多样。其实,只有老师的评价是不全面的评价。评价的主体要多样,还应该包括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听了专家的讲座,使我对学生学业评价的评价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希望今后能够把还没有来得及实践的想法,尽快付诸实践,希望我们的评价能够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品尝到成长的滋味,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四篇:师范生思政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读书笔记——从师范生教育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近期我仔细研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一书,的确有很大的感触,从中也学到很多,现做一汇报,尤其作为公费师范生我想从师范生的角度谈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一书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四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作为师范生,作为国家重要培养对象,作为未来的教育家,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放在突出位置。师范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完成这些主要任务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办学目标和毕业生就业的特殊性,增强任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师范学院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要着重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当地省情市情教育,使大学生树立和坚定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理想信念;在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时,要着重进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优良作风教育,使大学生养成立足基层、扎根基层的顽强作风;在对大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时,要着重进行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职业道德教育,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在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时,要着重进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所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素质和能力。

近年来,在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背景下,师范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有了明显改观。

师范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一是形成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共识,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和主要任务更为明确,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更为明晰,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改进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

树立与时俱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首先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新理念,其次要树立“三贴近”的教育新理念:贴近学校的实际,为学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贴近大学生的实际,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再次要树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新理念。从学校层面来说,除了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外,要着重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从家庭层面来说,营造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作用。从社会层面来说,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高校承担培养人才的光荣使命和重要任务,只要我们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一定能够培养出政治立场坚定,社会理想远大,价值取向健康,精神状态昂扬向上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五篇:高校思政课现状调查与思考

高校思政课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要:思政课高度重视与实效性之间的反差问题由来已久,对这一问题专门调查发现,形式主义现象严重,积弊甚深。为解决问题,必须对思政课现状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改革的思路,以供各级相关部门及领导参考。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其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从事思政类课程教学几十年,深知思政对人才的重要性,于是对社会各相关方面作了一些调查与思考,现提供给各级部门及相关领导。

一、当前在校大学生对思政课的看法

在对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调查的基础上,暑假期间,对全国各地回乡的大学生以闲谈的方式零散地作了一些调查。形式虽然比较隐蔽,但提的主要问题是非常明确的:(1)你对思政课怎么看,感不感兴趣?(2)你们怎么听课?(3)你们有没有作业?(4)考试怎么考?成绩怎么样?(5)这类课怎么样才能符合你们的心意? 调查的结果如下:

(1)关于对思政课的看法,一致认为是比较没有意思的课。除了道德法律有实用价值外,其它内容没有多大意义,就是要考试,要学分没有办法,特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政概论)。

(2)关于听课,有的回答是:没有意思的课,比如思政概论课,一般时候大家都在干自己的事,有看其它书的、有玩手机的、有传递条子交流的、有小声说话的,反正与思政课无关。只是在教师讲到具体事例的时候大家听一下,讲完又各干各的。问学生干其它事老师就不管吗?有人竟然说,老师如果不知趣而太严厉的话学生会叫他吃不了兜着走。问,你们不觉得浪费时间很可惜吗?回答说,那是老师在浪费时间,那些东西听了又有什么用呢?

(3)关于有没有作业,大部分都是有作业的。但有的是抄书,有的是写一封家信,以家长回信为完成的检验。有的是读一本革命题材小说然后写一篇读后感,但最后也没有交,等等。总之,作业看来也只是一种应付的形式,学生应付老师,老师应付学校,都在应付。

(4)关于考试,都说很简单,有开卷,也有闭卷,即便闭卷也是比较容易,考前划划背背就能完成,成绩大家都一般。考试成绩既反映不了水平、能力、学习认真程度,也反映不了思想品质,反正大家都知道是应付过关的。

(5)对这类课怎么做比较符合学生心意的问题,学生都认为如果就是那些内容最好不要上,起码应该上得精一些,要么讲一些有用的东西。

二、对思政课现状的总结

高校思政课高度重视与实效不佳的强烈反差一直困扰着相关的从业者。大学生思政教育层层发文件,大张旗鼓,但往往只把重要性写在文件上,挂在口头上,只当作装点门面的标签,以至于各个大学贯彻精神轰轰烈烈,耗时多,收效甚微。而把思政教育和实践分成两张皮,学校、家庭、社会不能形成合力,学生、家长、甚至教师认为可有可无。教育教学工作越做越糊涂,越做越没有威信;学生身在课堂神在课外,上课睡觉、玩手机、传递条子交流等现象已是非常正常;大学生社会理想信念虚无、精神空虚、感情淡漠的现状就成了教育者及社会不愿看到的结果。相当多大学生走向社会后缺少对社会的理解与相融能力,缺少面对挑战的信心和接受失败的心理准备,以至失去生活目标、道德失范。思政教育失效的危害不仅仅是课堂中的老师和学生,而是整个社会的思想和精神,是整个民族的创造力。因为把不着边际甚至无用当作至关重要而对学生有所强迫(学生实际上不会把思政课看得多重),就等于叫学生学会虚假。而学生把这种反常现象视为理所当然的时候,其创造意识也已经被摧残殆尽,这种伤害虽然是无形的,但对民族精神形成的破坏也是严重的。类似马加爵的大学生虽然是走向极端的少数个案,但其基础的广泛性却不能忽视。

三、对思政课教学实践的反思

1.思政教育最终要通过内化实现,如此“重视”了,为什么还不能内化?思政教育失效与社会大环境在某些方面是不是已经存在恶性循环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如何影响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化的?

2.如果现有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是实事求是的、科学合理的,途径和方法是正确的,如果具有良性的循环机制,思政教育会不会出现形式主义泛滥的现象?我国的思政教育是如何在高度“重视”下失效的?重视的是什么?对谁“重视”,对谁负责?是不是有些值得重视的制度或体制性原因导致了思政教育在高度“重视”下失效?

四、对思政课改革的思考

1.破除一切禁锢,跳出自身圈子反思实效

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必有其包括思政教育在内的内在道理,我国思政课失效也必定有自身的本质根源。我国的思政教育不存在开放过头的问题,而是开放的不足。站到一个新的高度就会有新的境界和视角。跟在别人后面跑得再快,也是在别人后面;跟从“上面”,虽然省力,不会出事,但却交不出让社会满意的答卷。如果真正以学生为本,以人才培养为本,在改革中就不会只考虑框框、“上面”的检查,不会只考虑个人的小得失甚至乌纱帽。实际上,真正从人才需要出发的改革,相信肯定是会受到“上面”的肯定的。2.进行课程改革

重视不在课的多少,不以课的门数、课时、课的名称为实效性的评价标准,实效性最终的权威评价来自学生的表现和社会的肯定程度。思政课教材应该是学生社会活动的指导书。目前的思政课如果学生认为有意思、好听,那是教师在教材以外发挥得好,或是迎合了低级的需要,而不是教材本身。这就提出了教材体系改革的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以学生为本,对思政课进行教材、教法、观念、评价机制的创新。建议:

(1)把现有的思政教育课缩编成社会生活“一本通”式的生活指导课。用几年时间探索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材体系。

(2)实行“大思政”概念,把思政教育内容渗透学校教学的任何一门课程中。任何教材和教师都必须回答:这个领域的世界历史和传统是什么,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如果能在实际上彻底纠正把单纯的说教当成唯一的思政教育形式的做法,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必已大获成功。

(3)改革考试方式。思政课成绩与学生实际表现没有必然联系的事实,说明考试实际上没有太大的意义。思政课不应单以分数评价成绩,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为特点和具体实践的行为倾向进行评析。这样,思政教育课就真正成了行为规范指导课,而不只是考试的工具。

3.寓教育于“无意识”中

思政教育实效性不是靠教师讲课讲出来的,做人的道理从本质上说是在实践中体会出来的。如何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让物说话,使学生置身于无所不在,又不知不觉的思政教育网络包围中,使学校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要比教师整天在教室里喊破喉咙的教育效果好得多。

4.把大社会化成小社会,寓教于活动中

思政教育的内化需要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才能完成,社会实践越多,内化的机会越多,成熟度越高。这就需要把学校化成社会,把社会化成学校。因此要研究如何大力发展学生自由社团、俱乐部、各种自治协会等,使之成为浓缩的社会;研究如何组织面向社会的各类服务活动,使之成为学校;研究如何使学生工作部门、宣传部、团委等联合共同占领网络教育阵地,使思政教育占领每一个角落。5.以学生为主体安排思政教育的一切活动

以学生为主体与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并不矛盾,教师本身就是为学生服务的。要把被颠倒的服务关系颠倒过来,研究如何使教师的一切工作都为解决学生困难和问题服务的措施。总之,思政课观念、教材、教法等待必须改革,才能不负大学思政课的使命。参考文献:

[1]陈雄俊.“两课”教学实效性的矛盾分析[J].教育与职 业,2007,(24).(责任编辑:李彦丽)

下载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现状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区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

    ___区座落在市政府和___油田机关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建区十七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区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区经济实力成几十倍......

    21世纪审计教育现状与对策

    21世纪现代审计教育现状与对策 陈丹萍 摘要:本论文是《21世纪现代审计发展研究》(NSK2003/B01)课题的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对当前我国审计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问题;随着我......

    思政教育五篇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一.普通话证书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PUTONGHUA SHUIPING CESHI)是一种是我国为加快共同语普及进程、提高全社会普通话水平而设置的一种语言口语测试,全部测试......

    浅论山区中学思政教育的现状及对策5篇

    浅论山区中学思政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山区中学基础教育得到极大改善,特别是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水平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如今还有许多山区的教育现状还不容乐观。......

    浅析中等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现状与改革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语文课程在中等职业院校开设的现状及其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了为发挥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而进行的教学改革措施。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语......

    感恩教育现状与对策范文大全

    农村中小学“感恩教育”现状与对策 柏乡县柏乡镇中学 王立川 王利环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

    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与对策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与思考 旬阳县城关镇瓦渣河小学吉子远 新世纪,党和国家把“三农”放在首位,不仅取消了一切涉农税费,而且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相继出台——粮食直补、农机......

    试析农村中学教育现状与对策

    试析农村中学教育现状与对策农村的义务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