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本节课主要利用了课前预习
这节课主要利用了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拓展延伸教学方案,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它强调了学生的“学”。注重了学生的情感的发展,引导学生的思维形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的成“人”教育上,又起到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的重要作用。在这节课中我较成功的地方是:
l、本节课我给了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我给了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我给了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我给了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2、课堂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较好,平等对待学生,没有优生和差生之分。重难点突出,对知识的梳理清晰,并且引导学生看书。
3、还穿插了法制教育,火灾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本节课欠缺的地方:
1、在导入时用的时间过多,例子不够具体。
2、在课堂探究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最后问题的答案往往是代表个别人的想法。
3、整堂课的时间安排显得前紧后松,让学生在讨论燃烧定义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使得后面讲燃烧条件的时间有些仓促,学生练习巩固的时间较少。
本节课的整改措施:
1、要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把握好该节课所讲内容内容,安排好本节课所讲重点内容的时间。
2、在讲燃烧的条件是,以教师演示实验,然后让学生总结条件,能更好的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规律。
3、在讲燃烧的条件时让学生进行练习,以便更好的掌握。
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如何围绕新课标、考纲为学生的发展上好每一节课、如何开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已成为每一位初中化学老师面临的现实问题。本人就如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及教学反思这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认识。
有效备课: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要设计者在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也是我们开展有效教学的保证。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科学性
一篇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天马行空、随心所欲、虚而空洞的教案是不科学的。
2.创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许多学校都由备课组集体备课,统一教案,这当然无可厚非。但一定要进行二次备课,结合班级总体状况及学生具体实际加以创新,让自己的教艺和智慧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发挥,千万不能把集体备课变成集体偷懒。
3.加强“预习”
有效备课不光是老师的备课,学生也应该“备课”。
学生的备课即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有以下几点好处:
①可以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
②可以提高听讲水平。
③可以提高笔记水平。
有效预习一定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要关注以下三点:
①妥善安排时间。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预习新课,这样印象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
②明确任务。为了保证预习的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课时预习导案,使学生的预习有方向、有计划、有步骤。不能把预习作为新课的前置,对学生的预习提出太高的要求。要将预习定位在扫清基本障碍,疏通知识脉络的层面上,如果太难,会让学生的预习兴趣降低。
③及时检查预习效果。检查不能让学生生畏,而应该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成为一节好课的开始。
二、有效课堂:
1、有效的导入。导入要注重情景设计,情景的设计要巧妙、有趣、有新意、有目的性。常见的有效导入有下面几种: ①“实验”导入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导入法当为新课导入的最佳方案。在化学起始课中教师先做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如小小照明弹、清水变牛奶、空杯生烟等,让学生观察思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化学故事”导入法。例如在讲《燃烧》一节时,引用 “思维的枷锁”一文。有这么一位考古专家在深山中发现了一座古墓,通过考证,他确认里面埋葬着一千多年前的一位富可敌国的王侯,那位考古专家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推开坟墓的门时,眼前的景象却吓得他魂飞魄散。在棺木的上方很多熄灭的吊灯中竟然有一盏还燃烧着。这位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从来没有见过能燃烧1000多年的灯,惊骇之余转身便逃,再也不敢回到墓中。仅仅几天之后,另外几位考古学家得知消息,赶到这里,却没发现那盏燃烧的灯,他们顺利地取出了文物。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带着疑惑开始本节课学习,燃烧的条件讨论完后,谜底也就解开了。原来,那盏看似一直燃烧的灯的燃料里含有磷,墓穴被封闭后,耗尽了氧气的灯全部熄灭。墓门打开,新鲜的空气涌入,那盏着火点很低的磷灯开始自燃。这样的导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景中步入学习佳境,结果不仅让学生获知解惑,也让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本节课中得以体现。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复习引入法等,关键是要靠平时多收集些有科学性的素材。
2、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思想的渗透,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课堂永远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要立足教材,在课堂上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可以在预习导引中,教师提出教学实验的若干问题,交给学生选择确定自己的设计方案,查阅资料,独立或小组合作设计初步方案,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方案(可行的与不可行的),集中在课堂上由设计学生进行演示、交流,介绍自己设计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由学生评定优劣,共同探讨实验成败的原因。如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只能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的实验来测定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开始了系统的探究。学生设计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实验方案,当然基本上都是从资料上找的,但我们要求他们讲出自己所选装置的优点和不足。并按探究的步骤尝试写实验报告。
倡导探究性学习,必须深挖教材内容,为系统性的探究性学习寻找信息源。
教材是探究性素材的发源地。实际上,教材中许多的演示实验和有关数据表格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很有必要对教材中那些能引起探究的知识进行认真的梳理。如在学习了原子的构成后,根据教材表4-2“几种原子的构成”中的有关数据,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虽然有些问题超出了教材范围,也不是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但我认为,既然课本上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探究情景和信息源,为什么我们不花点时间去探究呢?要知道,也许上述每个问题花了1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但学生知道了怎样从已有知识中去发现和获取新的知识,不管他的发现是多么幼稚,甚至可笑亦或错误,都是可喜的进步。
3、有效的课堂实验
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①实验素材本土化——组织学生发现、搜集和利用农村实验资源
生活中的天然物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化学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条件,将相关的天然物质的变化和书本的知识结合起来。有不少化学变化在实验室很难做,但在生活中却随处可见,随处可取,化学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导学
生去观察这些现象。比如,新磨的刀,刀口比起刀背更容易生锈;生石灰拌水后粉墙,墙面“结壳”后会“出汗”;白醋能去除水垢等,以此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其中的微妙与有趣,潜移默化地缩短其与化学学科的心理距离。
②实验情景生活化——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在长期的生活中,人们积累了许多科学的经验,但也产生了不少错误的观念。这些错误观念有些即来源于生活中的化学表征,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深入探究。
比如,锄头、犁等农具在农村不用之后往往扔在屋角,我们在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探讨实验中,可以要求学生思考这样做的弊端,启发学生探究存放农具的最好方法,从而达到全面认识金属的性质和具体掌握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再比如神婆在“驱鬼”时用木刀在纸上刺死鬼,人们会发现纸上真的流血,我们在进行酸碱指示剂中无色酚酞遇碱变红的实验中的教学时,将浸过无色酚酞的纸装模作样的用浸过氢氧化钠的木刀切,学生会发现真的有血。通过类比,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认识其实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打击封建迷信,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③实验课程有效化——尊重、分层、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化学教师要组织学生有效进行实验教学,启发学生实验假设,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获取知识与技能。其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其一,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尊重学生的体验、分层评价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得出结论,体验快乐。教师尊重学生不同感受,引导学生主动地有个性的实验,尊重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反思,评价实验。如s与o2反应,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有的观察到s粉先熔化再燃烧,有的观察到淡蓝色火焰,有的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等,应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反思自己不足。
其二,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培养正确的科学实验态度
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比实验本身更重要。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一实验操作中,常常由于装置的气密性和温度差等问题使红磷燃烧停止后需较长的时间冷却,或是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只有极少量的水进入集气瓶,甚至根本就不会出现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的情况,造成实验现象不准确甚至实验失败。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应该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并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促使实验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预期目的,更别谈实验的有效性了。
其三,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选择仪器。如在完成教材上的“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实验”学习后,可以创设一个家庭小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利用废旧干电池设计实验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生可以利用家里的现成材料(废干电池、白醋、铁丝、剪刀、砂纸等)作为实验用品来完成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有利于他们提高以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主的综合能力,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特别是一些经典实验更是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优秀范例,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设计闪耀着科学家的智慧,体现了科学研究方法,可以让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熏陶和引导,从模仿创新开始,逐步发展到独立的原创实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的能力。
4、有效的课堂提问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作答。”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双边教学形式。然而多数教师都感觉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上课更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问题气氛不够热烈,与教师的交流逐渐产生隔阂感,这给化学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那么,作为化学教师应该怎么办呢?巧妙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形式,可以帮助扭转这种状况。
①提问应具有思考性
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桃子”。在设计“微粒之间有空隙”预习导引时,针对课本水与酒精的混合,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玻璃管上空的空隙里有什么?如果实验过程中,向玻璃管中先加酒精后加水,现象会如何?
②提问应具有艺术性
例如,在检查原子的构成预习效果时,不是问原子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而是展示一幅图,通过这幅原子结构模拟示意图,请学生谈谈对原子的结构有哪些认识?
③提问应具有层次性
教师在突破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围歼”难点。
④提问应具有探索性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例如,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物质吗?能用提供的药品(水、氯化钠、高锰酸钾),来验证你的结论吗(仪器任用)?课堂提问往往是教师操纵的,由教师根据课程的需要设置一些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但也不可忽视学生的提问。如:冰水混合物为什么是纯净物? na2co3溶液为什么显碱性?可燃冰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得到大量开采?co2为什么会造成温室效应?为什么70%--75%的消毒酒精杀菌最好?学生善于提问,敢于质疑,这是好现象,教师回答不出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也是正常的,这有助于促使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教师不必要也不可能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给出确定的答案,有的问题科学家都在研究中,但应该知道并能指导学生通过什么渠道去寻找答案,鼓励学生和教师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虽然提问是一种较好的课堂教学武器,但并非提问越多越好,“满堂问”和“满堂灌”同样不可取。因为过多的提问,学生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也就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因此,还要把握好提问的密度,做到适度适时。
三、教学反思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都会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过程设计等花费大量的心思。而课堂教学后,如果发现确实有独具匠心之处,更是应该认真归纳和总结的。另外,再详细的教案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会稍纵即逝,造成遗憾。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记录你了解的学生中的困惑和问题。
2、记录你教学中的疏漏和探索。
3、记录你教学中的亮点。
当然,开展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还有很多要注意的方面,如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习题的选择及讲评,概念课的探究等等。
总之,我们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要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创造;要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要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只要我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用心研究,潜心探索,精心教学,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就一定能够大显成效。
第二篇:本节课的优点
本节课的优点:一是教师能通过日常生活现象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看似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学生的收获多多,比起一些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课更具真实性,真实的或多或少就会有欠缺之处。
本节课不足之处在于:教师没能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备学生”有所欠缺。我认为这样设计会更好些:从孩子身边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举例得出哪些是熟悉的液体,再从其中选择一种进行实验,有条件的话可进行比较实验,确实让学生感觉到各种液体均可。
一堂好课不一定是一节完整流畅的课,它可以一个片断,一个好的导入,一个好的问题交流;它只要能真正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主动探索,体现交流合作;它只要是教师在关注预设的同时,更关注到了生成,都是一堂好课;它只要让教师在上完后能引起更多的反思。
第三篇:“谁利用了我们的愤怒”心得
“谁利用了我们的愤怒”班会心得
11级英本2班 19号 李金平面对日本要把我国的钓鱼岛“国有化”的无理行为,国人愤怒了。于是,全国50多个城市进行了游街示威活动。然而,在游行中却出现了打砸抢烧等违法行为。在以“谁利用了我们的愤怒”为主题的班会中,同学们各抒己见。此刻,我也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我们愤怒”是因为,日本侵略我国,给我们带来了深重灾难,使我国经济倒退;日本现如今又生事端,要把本属于我们中国的领土“钓鱼岛”占为己有,实行什么所谓的“国有化”。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也理应愤怒。但在我们愤怒的情绪下,不应该发展成过激的行为,我们仍然应该理性地处理事情。“谁”又利用了我们的愤怒呢?是美国!是日本!是一些敌对分子!他们从中作乱,想破坏我们的和谐。
自二战以来,中国在钓鱼岛上处处被动,因中国并未实质性的控制该岛。虽然钓鱼岛是属于中国历史遗留问题,只是当时中国政府未能很好的处理,导致目前在钓鱼岛之争上中国处处属于被动。令钓鱼岛成为东亚地区最具有争议的岛屿之一。或许可以说中日若是开战也可能是因钓鱼岛而引起。
日本自认为它对钓鱼岛有完全的“实际控制”,实则不然。中方不仅有民间保钓人士,他们曾经登上过钓鱼岛,而且中方执法船近年已经在钓鱼岛海域展开常态化主权巡视。中方宣布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从未让步。日本的所谓“实际控制”是虚的,中方对其开发利用钓鱼岛的阻止一直在实际起作用。其实面对着钓鱼岛问题,中国一直是有所克制,毕竟钓鱼岛一直不在中国控制之下。但现阶段的保钓在扩大,加强钓鱼岛在争议,让日本试图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落空。说真的,目前钓鱼岛问题,是否会引发中日战争还不确定。面对着钓鱼岛之争,中国越来越多的保钓人士开始怀有爱国主要情节开始对钓鱼岛进一步强化。而没有分寸的日本越来越得寸进尺。在钓鱼岛上,中国现在能够做的是以攻为守,攻守兼备,不能再处处受制于日本。虽然目前为止,中国没有实际控制钓鱼岛,但钓鱼岛是中国的将拥有不可争议的理由。钓鱼岛之争,中国不会放弃,中国也不会选择退缩,若要对抗,中国会奉陪到底。
从民族特性上来说,日本是个嗜血、欺软怕硬、团结精细但狭隘的种族,这很大程度由其缺乏资源的岛国地理所决定。抵制日货有一个总的指导原则: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在关系到军事、能源、环保、精细加工、精细管理等高科技方面能引进多少就是多少。这些技术是日本赖以生存的国家基础,也是它领先世界的地方,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总结。
抵制日货,要有正确的方法。一味的否定只会导致闭关锁国,要用思想来引导我们战胜敌人。知耻而后勇,要在心目中真正树立民族自信心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大家不用每天喊口号,只要沉下心,把每天用来看娱乐节目的时间花在充实自己上就可以了。强大并不在于喊口号,而是切实的吸收别人的精华并且团结起来。
作为国民的我们,要相信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政府里有的是政治家、思想家,他们一定会出谋划策,正确地处理好事情的。我国目前的被动并不代表和意味着失败,我们应该合理表达自己的愤怒。请大家看问题的视野更全面一些,更深刻一些,做一个有头有脑有精神的爱国者。不要做街头痞子打架似的盲目的愤青!国恨家仇确实要铭记,但同时也要更全面更客观地去看待这个问题。全局观必须要有,当今中国从政府到社会,存在的问题的确不少也不轻,但是,在领土主权问题上,当今中国绝不是大清朝。这一点,毋庸置疑!在我国核心利益没有受到侵犯的实质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冷静地理性地采取行为。那些短视过激的民众,请用实际行动自强,化愤慨为工作中的动力,尽量少买日货,踏实工作,踏实生活,不要给自己的政府添加不必要的压力和麻烦。
钓鱼岛是个属于争议的地区,说到底,日本还是不敢主动跟中国抢的。鬼子所期望的,就是通过各种方式的挑衅,让中国先动手。一旦动了手,猥琐的鬼子会立刻获得国际政治上的、舆论上的支持。美帝国主义就可以根据《日美安保条约》堂而皇之的参与到“抗击中国武力亲略”的军事行动中来了。这个时点爆发的钓鱼岛之争,实为美国主导的经济之战。所以,我们一定要理性,别被敌对分子利用,别进他们的圈套。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需要激情,但更需要理性。在这非常时期,我们应该管好自己,做到以下几点:
1、我们要搞好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有闲心去闹,而且,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境界,为以后中国的建设出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2、不要到外面乱跑,外面很乱,校园时一个相对稳定的地方,这样才可以减少被破坏分子利用的机会。
3、要管好自己的博客和QQ空间,不要发表一些过激的言论。
我相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我们一定会胜利!
第四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跨越式跳高
跨 越 式 跳 高 教 学 反 思
榆垟中心校
蔡霞
今天徐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跨越式跳高的课,我受益匪浅。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都没有注意起跳时起跳脚是怎么过度的顺序,或助跑的路线是怎样的等等问题,今天我在课堂上找到了答案,也深深地感到自己的功力还欠火候,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的修炼和完善自己。
上课一开始,徐老师就跟大家介绍现在的学生情况和对田径的兴趣。由于现在的学生都比较胆小,如果马上换上跳高架,都有点恐惧。因此跨越式跳高教学第一步,应该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首先让他们练习柔韧性动作,接着让学生自己尝试越过一定高度的皮筋,都有哪些方法,通过总结—练习—再总结的方法,教师只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让学生轻而易举的掌握了跨越式跳高的四个环节:助跑、起跳、过杆、落地。最后用学生喜欢的皮筋代替跳高架来进行教学,循序渐进。这样学生就慢慢地消除了恐惧感,掌握了跳高的动作。接下去她就跟我们一起做了一个“放鞭炮”模仿操的游戏,然后问跨越式跳高是怎样助跑的,大部分老师都说弧线助跑,她说:“你们 错了,应该采用直线助跑,弧线助跑是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方法,明白了吗?”接下去老师再问一个问题,起跳脚又是怎样过度的,下面顿时鸦雀无声,她说:“起跳时用脚的外侧脚先着地,使膝关节、髋关节成一条直线。接下去你们就根据我所讲的这两个问题进行练习,她
就耐心对错误动作进行纠正,使老师很快的掌握了跳高的正确动作。
徐老师每一个建议对我来说都是一笔财富,我会吸收并利用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使我的体育教学更上一台阶。
第五篇: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既有成功之处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既有成功之处,又有让我困惑的地方。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来谈一谈自己的反思和感悟。
伴随着清脆悦耳的铃声,我本节课的教学也画上了一个圆圆的句号。可课堂上的一幕幕仍然不停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停地在我的脑海中盘旋。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既有成功之处,又有让我困惑的地方。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来谈一谈自己的反思和感悟。
一、本节课目标的制定让学习明确了学习的方向
开始上课时三言两语,准确的揭示教学目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重视自学前的指导,让学生的自学能有的放矢,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学生自学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以及自学的方法,如读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题等等本节课在自学前就有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有章可循,自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知道从哪入手,怎样学,怎么做,为自主探究奠定了基础。
三、动手动脑动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彻底的打破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以学定教,让学生的思维绽放火花
传统的教学认为,深挖洞才能广积粮,教师讲得越多,越细,学生学的越好,实际上,这样做更容易造成学生思想的惰性,学生成了哑巴,本节课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以学定教,根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让学生燃起了思维的火花,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真正做到了让想象飞起来,让思维活起来。
五、给了学生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了自信
本节课给了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不仅注重了对尖子生的培养,对于差生尤为关注,如果学困生的知识掌握的不好,接力棒在传给中等生、优等生、帮其解决,从而凸显了问题,便于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使学困生有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了自信。
六、学前指导、学中辅导、学后督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先学后教的教学,每一步都没有离开教师的指导,就如同汽车进入了高速公路,如果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果没有路标,就容易走上岔道,本节课教教师在学前指导,学中指导、充当了引桥和路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七、加强督查,让知识得到升华
反思自己的教学流程,我发现本节教学仍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1、由于设计的不够完善,或许因为学生还不熟悉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教学时间的分配不合理,尤其在自学这一环节,没有给下等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一些学困生迫于无奈,只好中途停笔,自学半途而废,造成回答问题片面,不够深入。
2、自学环节,在指导差生时,态度急躁,虽然能做到循循善诱,但还是缺乏耐心。
3、对于兵教兵的教学模式,运用起来还是不能做到得心应手,没有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真正的教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时不时的左右着我的课堂教学。
4、在引导探究,形成概念的同时,教师还是引导过多,不能大胆放手。
5、教师的语言过于罗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没有贯穿教学的始终,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还需加强。反思整个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有一个大胆的设想:
1、将会更加关注学生经历知识的过程,创设良好的氛围。
2、让兵教兵的教学模式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成为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
3、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探究,让课堂真正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乐园。
4、让数学知识走进生活和人们生活紧密相关,为生活服务。
总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也是边摸索边前进,有收获,有不足,任何事物都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自省,在自省中成长,我的教学之路也会在反思中醒悟,在反思中成长,在同事的点评中得到完善。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