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功
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功
[摘要]: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快乐的感受是最好的学习的感情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
会全全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
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数学,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学习兴趣激励评价快乐体验以趣促学学习效率
学生一般都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较多的学生对数学难以形成愉
快的心理体验。学生眼中的数学,是埋头练习、计算,做不完的习题。怎样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呢?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
老师改变自己的教育思维和方法,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聪明的学习者,也就是要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方法入手。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乐的感受是最好地学习的感情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
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全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
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数
学,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新课程教学探索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功。
一、营造轻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让学生趣味盎然的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
抽、枯燥、无味,他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
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讲故事、创设生活场景、多媒体课件等手段使学生置身于数学情境中。
(一)讲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
与生活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形象
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以掌握,我就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采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把抽象数学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开展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的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并积极倡
导以充实,有效地数学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探究掌握数学内容,体验
领悟数学思维与方法,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学生并不是
不喜欢数学知识,而是讨厌你给予他知识的这种方式。”传统的“老
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观察”的教学既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也不适应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经历、体验知识发
生发展的过程,是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在教学
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玩乐游戏是儿童的天性,“通过游戏
教学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典范”。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相关的游戏。
如,在教学“数的分解与组成”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小朋友
拿着数字卡片,伴随着“找呀找呀找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卡
片上的数字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游戏教学,老师
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游戏活动,孩子们在不知不觉
中熟练了计算方法,掌握了新知识,教师的工作更高效。
三、适当的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国外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竞赛过程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在数学教学中,导入阶段的竞赛活动可以引起学生从胜负原因分析中寻找规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教学新知过程中的竞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勤于动脑的钻研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巩固阶段的竞赛,对于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是十分有益的;拓展延伸阶段的竞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将数学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以及多种实践能力。但是竞赛不能太多,要根据需要灵活设计组织,教师也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竞赛的胜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四、展开激励评价,让学生在不断成功中感受快乐。
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课堂上我把学生当作朋友,热情关心,循循善诱,最大限度的去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式”评价。“你们听,这位同学说得多完整啊!”“你说的真好!”“太棒了!”“你真聪明,老师佩服你!”等等,我在课堂上经常使用这些语言,强化学生的闪光点,强化学生的成功意识,优势意识以及良好的品行意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激励式的评语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中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对学习的态度是乐意的、主动地。通过积极的教学
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获得心理上极大的满足,从而激发学生更持久的学习动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实在道出了乐学的意义,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以趣促学”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愉快的去思考,愉快地去活动,去主动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创设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会让学生快乐体验学习过程,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快乐中飞翔。
[参考文献]:《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潘菽人民教育出版社
石泉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优
论 文 封 面 信 息 表
(上表县教研室填写)
第二篇: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动精神,为学生营造参与的氛围和机会是使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需要教师提供良好学习氛围。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一些认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己的机会。
一、设计好教学环节,提供学生动手的机会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直观思维逐步发展到抽象思维,学生只有在摆摆、数数、画画、量量的实际动手操作中去体会和理解。那么就要求教师认真设计每一个环节,尽可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感悟。
如低年级的退位减法“13-5”,教师可以发给每个学生1捆小棒另3根。让学生试试取出5根可以怎样取?有的学生从一捆中抽取5根,有的学生先取出3根再从一捆中抽取2根等等。这时教师提问:“为什么不能直接取?”“先要干什么?”“拆开的一捆有几根?”这个教学活动的设计,有两个明显的特点。1.每个学生都兴致致勃勃地投入到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去。2.将抽象的数据计算,通过“物化”的动手操作和“内化”的语言表达,使学生懂得退“1”作“10”的道理。
二、正确引导学生发言,诱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对于教学中经常出现与预设不符的问题,教师要注意正确地引导,激发学生发言积极性。
如教学“可能性”一课,“一定、不可能、可能”三个数字概念。然后,出示例2:判断生活中几种现象的可能性,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生1:我们组认为“三天后下雨”是不可能的。师:同学们对此意见有什么看法? 生2:我们组也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三天后的事情谁也不知道。这时,另外一组的一个男生连手也没举便说:“我认为没准。”
(班里的学生都笑了起来,可教师并没有理睬这名学生。也许怕出意外枝节,也许„„继续提问其他学生)生3:我们认为应该可能的。因为三天后可能下雨,也有可能不下雨。生4:三天后下不下雨,看看天气预报就知道了。(教师又付之一笑,课掌教学继续进行„„)针对生4的发言,教师大可以去和这位学生握手表示认同,予以肯定:“我跟你握手,是因为你懂得了看天气预报,假如现在不看天气预报,用上‘一定、可能、不可能’该怎么说呢?”如果这样紧紧抓住学生的发言,自然地引导,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顺利地进入下一个
话题,丝毫没有“急转弯”的生硬。而生3的理解正是他生活经验的反映,“没准”正是不确定的生活语言‘。如果教师抓住这个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没准”用我们刚才总结的“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你认为哪个更合适呢?这样的自然引导能使数学学习与生活贴得更近,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数学语言的含义。
三、精心设计练习,让每个学生拥有成功的体验。
承认个别差异、尊重个别差异是现代教育观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在儿童进入小学时,其知识准备、身体素质、兴趣爱好以及其个性品质都已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就学生自身而言,在某些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了解学生、掌握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及个别差异,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发展的可能性,打破传统教学中“一刀切”做法,采用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都得到最佳发展。如四年级学生在学习乘法分配律后的巩固练习中,教师安排了三道题目:(1250+25)×
4、(40-4)×25、48×125,要求是基本完成前二题,第三题为思考题。练习后,教师特别安排几个基础差的学生上黑板演示第一题的解法。虽然这道题全班都能做正确,但这几个基础差的学生上台后,当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时,也能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对于下一次的参与,他们也跃跃欲试。第二题,请一部分的中等生演示,有的学生做成(40一4)×25=40×25+4×25。这时,教师并不急于否定这个学生的做法,而是指出“做这一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这个同学的方法正确吗?”“现在括号内是两数之和还是两数的差?”从而让这个学生悟出错在哪里。即使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为了鼓励他解题方法上的微小成功,还是给这个学生一份小小的奖品。第三题的解答可以在共同的讨论中进行。这时一部分优等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解法。有的说48×125=(40+8)×125,有的说48×125=6×(8×125),教师这时可以不失时机的提出:“为什么要把48转化成‘40+8’或‘6×8’”,通过说算理的活动,带动中、差生上一个台阶,同时又让基础好的学生有一个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
学生参与学习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好地发展。全体参与,让学生在参与的舞台上得到互补,得到启迪,从而推动每个学生主动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课前教学设计中、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全体参与,才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投入和情感体验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投入和情感体验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投入
在学生数学学习中我们提出三个问题:第一,学生是不是注重用联系和理解的方法学习数学?第二,学生是不是依赖于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数学?第三,学生在学习策略方面是否具有独立性?这可以体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投入。
在小学五年级的小学生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中的认知水平方面已有一些不同,这些不同往往和学生所采取的学习策略有联系。在小学五年级学生中,学习的方式已经初步形成。并且,这种学习的方式也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形成的,这种方式将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是重要的学习素质,具有深远的影响。学生的不同的认知投入类型往往和教师的教学有关,也与其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体验有关。综合起来,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往往和认知水平有关。
1.浅层次策略
记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为背公式或方法。这些同学认为,记忆是学习数学的最有效的方法,背出基本的公式和方法是最重要的。
练习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为反复练习,在解题练习中学数学。学生的基本想法是,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最重要的是练习,只有反复练习才能学好数学,没有练习就没有数学。这些同学通过反复和练习记忆概念公式以形成技能,他们认为数学成绩是练出来的。
测验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是把学习数学的过程作为一个准备测验(或者考试),进行测验和事后订正的过程。在他们看来,没有测验,就记不住知识。这些学生的基本想法是,学习是通过一个又一个测验来形成的,准备测验,进行测验以及事后订正等过程可以使学生掌握数学,形成技能。
2.深层次策略
审题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是把审题和分析作为学习数学的关键。这类学生的基本想法是,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问题是最重要的,学好应用问题关键是看清问题(包括条件和问题),并把这些资料和学过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分析和综合是重要的。
归纳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是归纳出数学单元知识的要点,在此基础上加以整理、理解和记忆。这类学生认为,在老师讲课或者自己看书的基础上,都要归纳出若干要点,对这些要点进行理解和记忆是重要的。
联系和理解的策略。这一类方法的基本的特点是把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这类同学认为,学习数学要想一想这些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多大的用处,或者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知识。这类同学学习比较活,思路一般比较广。
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的策略,其基本特点是经常对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一些反思。例如,这些学生如果用一种方法解题并无法求出答案时,会用另外的方法来尝试。在读数学课本时,经常思考其中有哪些是要切实掌握的要点,而不是简单地把课本看完。在学完数学章节时,总是回头看看哪些内容我掌握得不够。
3.依赖的策略 依赖家长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的特征是有问题找家长。学生的家长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陪读,由家长归纳出若干要点,并解答难题,学生一有问题,就找家长。离开家长的陪读,学生无可适从。
依赖老师。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是完全听从老师的安排,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进度是学生的学习进度。这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是听从老师的安排,老师教什么,我学会什么;老师怎么教,我怎么学。
此外,还有自学的方法。这类学生认为,学习最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进度进行,自学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自学的方法可以是深层次的,也可以是浅层次的。
实际上,学生这三种策略表现体现了三种认知的特点,反映了学生认知投入的基本情况。浅层次的策略、深层次的策略和依赖教师(或者家长)的策略,实际上表现了三种不同认知水平。浅层次的策略表现了死记硬背的和机械的认知水平,深层次的策略具有理解和反思性的认知水平。依赖的策略,依赖自学的方法既可以是深层次的,有时也可能是浅层次的。依赖教师或者家长策略,实际上,在课堂教学的情境下,主要体现为依赖教师,体现了学生认知策略仍不成熟,从而认知水平并不稳定。当教师使用较好的教学策略时,学生的学习策略就比较好,当教师使用不够好的教学策略时,学生的学习策略也不够好。研究发现,依赖的策略更多地与深层次的策略有关。
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通常,学生在数学课上的情感感受,综合学生的具体反映有这样几种:第一,对学习内容和过程感到有趣;第二,虽然谈不上对学习有趣的感受,但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取得好的成绩感觉到愉快和满足;第三,对考试和测验的焦虑,对考试成绩很担心;第四,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厌倦。
具体来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有:
乐趣感。有乐趣感的学生认为数学学习内容和数学课很有趣。如应用问题、巧妙算法和美丽的几何图形都吸引了他们。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好奇心,而好奇心又不断地得到满足。例如,有学生说,我觉得上课中有的数学问题很有趣;有的学生说,我很喜欢解决应用问题,解应用题可以把数学知识和自己平时生活联系起来;有的学生说,爸爸妈妈总和我一起做数学思考游戏,我觉得很有趣;有的学生说,我比较擅长几何,所以一直对几何问题很感兴趣。有的学生说,在几门课中,我最喜欢数学课,觉得上数学课时间过得很快。有的学生在上课以后说,数学课老师今天讲课很有趣,所以我觉得很开心;数学课堂上有一些讨论,同学们在一起讨论很愉快。
成功感。许多学生认为,虽然数学对他们说来并不十分有趣,但是他们努力学习主要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这一类学生认为好的数学成绩总是给予他们愉快的体验。有的学生说,爸爸妈妈对我学习数学要求比较高,我这一段数学成绩不错,我觉得很高兴。有的学生说,我的数学成绩有进步了,我很高兴。有的学生说,最近一次考试我的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老师也表扬了我,我太高兴了。
焦虑感。有一些学生对数学考试和测验存在焦虑。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这些学生害怕数学测验和考试,在测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不同程度的紧张,这种情感体验也影响了学生平时的学习。特别是在不理解数学知识或做不出数学问题等等情况下。这些学生有的很希望能学好数学,有一定的上进心。有的学生说,爸爸妈妈对我的要求很高,希望我的数学成绩好一些,我的成绩总是不理想,上课有的问题不会做,很着急。有的学生在上课以后说,我每次数学测验总是很紧张,以致影响测验的成绩,有一些本来能想出来的问题也想不出来了。有的学生说,我的数学成绩不好,我看到数学课很害怕,看到数学教师也不敢多说话。有的学生说,我每次测验很粗心,计算结果总是有错误,我对考试成绩很担心。厌倦感。也有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感到厌倦。这一类学生表现为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无精打采,有的学生讨厌做数学题,有的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疲劳,对学习新的知识厌倦。这些学生得过且过,并无很大的上进心。例如,有的学生在课后说,我觉得数学课上练习太多,内容很没劲。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数学除了对付考试以外并无太大的用处,所以我一做数学题就感觉到没有什么劲头。有的学生说,在几门课中,我最不喜欢数学,学习数学使我觉得有些疲劳。有的学生说,我学习数学是为了完成任务,我对学习数学没有什么兴趣。
进一步还会发现以下特点:1.情感体验为“有趣”的那些学生中,在学习中显示出一种兴奋,喜欢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2.对数学学习“厌倦”的学生中大多数是数学成绩不太好,从而产生对数学的恐惧。3.虽然对同一个学生来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体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而改变,但在一定时期,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学习基本的情感体现具有相对的稳定性。4.对数学学习而言,学生上述的情感体验并不是只有一种情感体验。如觉得数学有趣的同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焦虑的感觉。5.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虽然可能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但是总是有一种主要的情感体验。
第四篇: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用关爱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去激发学生喜爱数学。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数学课中做游戏,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去做,精心设置课堂小结。通过以上方法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 激发 关爱 游戏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浓厚的兴趣,也就是使学生怀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认真思考,从而学到新的知识。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爱好数学,学好数学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一、以关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化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营造心理上的安全感。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误解,激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用赞赏的态度,正确的引导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到春天般的温暖,似如亲身父母。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不由自主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或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口算除法》时,引导学生思考:500÷100= 2400÷100= 1200÷400= 3600÷300= 800÷400= 5400÷600= 你们是怎么口算的?先小组讨论,然后推举一个同学发言,经过同学们一段时间的讨论后,有一组故意戏弄从不爱发言的杨坤代表发言。他站起来了,但却支吾了半天,吞吞吐吐地小声说了一些。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同学开始讥笑他,学习好的同学也不耐烦的地埋怨他耽误时间,我看看杨坤同学他满脸通红,低着头眼睛不敢再看老师和同学。我走过去抚摸着他的肩膀,亲切地说:“没关系,你能站起来发言,哪怕说的声音小了一些,也不完全对,但老师也特别的高兴,这证明你和大家一样努力学习了,也说明你是很勇敢的”。慢慢地这位同学爱上了我,喜欢上我的课,一学年下来。期末测试考了64.5分。我觉得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生活中的困难及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样学生就喜欢你这个老师,就喜欢上你的课,不由自主地就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我们要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要给学生自信心。因为关爱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感基础,以关爱、鼓励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语文那样有生动的语言和动人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客观事物的好奇,爱动的心理特征,以“激发兴趣”为目的,使学生不是在被动的听数学。而是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如我在教学生认1~9的数字时,为了让学生记住1~9数字的字形,我自编了顺口溜:“1像铅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红旗,5像称钩,6像哨子,7像镰刀,8像葫芦,9像气球”。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
三、通过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好奇、好动、爱模仿。不如在教师的组织下人人都动,如让他们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等,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获取新知识。如我在教学“数的组成”时,我让每个同学都拿7根小棒,有的同学没带小棒就让他们用水彩笔代替……大家拿出7根小棒,把它们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他们有的分成3和4,有的分成2和5,又通过总结得出7可以分成1和6,,1和6组成7,7可以分成2和5,2和5 组成7,7可以分成3和4,3和4组成7。这样通过动手操作,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从而掌握了7的组成,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活动,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100分抢答游戏,每题5分,把全班同学分为4组,每组选2名学生做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力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地数学思维方法的熏陶。又如: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我引用了帮助小白兔找家的游戏,即:把写有得数的多座小房子图片贴在黑板上,一群小白兔图片的头上有数学题。老师再把游戏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群小白兔外出找食物,在回家的路上迷了路,谁能帮助小白兔找到自己的家?同学们听了都争先恐后的帮助小白兔找家,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大家积极动脑筋算题,这样使学生在游戏中进行了计算,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而又不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有力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设计得好,不仅能巩固新知识,而且能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在教学中,我在设计练习时,力求做到分层练习,形式多样,讲究实效。如在练习时,内容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兼顾个别学生,师生间经常组织讨论、争论,进行同学之间互测、互批,加强直观演示和学具的使用,一题多变、多问、多解,让学生通过练习解决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教学中发现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情绪懒散,我想可能是对当时所学内容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我就给他们找了一些数学趣味题做,如:
1、一辆公交车里有15位乘客,到站后下去10位乘客,然后又上来8位,现在车厢里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 2、18位同学玩捉迷藏,走了3位男生,又跑来5位女生,现在玩捉迷藏的人还是18人吗?是多了?还是少了?
3、爸爸给小芳14元钱,妈妈给小芳5元钱,买水彩笔用了6元钱,现在小芳还有多少钱?
刚开始做时,大部分同学用两步计算来解题,当发现有人只用一步算式就能解题时,有些同学不服气了,于是积极地去找简单的算法,这样全班同学都动起来,几乎每个同学都有了自己的简单算式。所以,我想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以后我们每周都要进行一次这样的练习,这样不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大脑,开拓了思维。
六、精心设置课堂小结,延续数学学习兴趣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是上课伊始调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要在课堂结束时,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小结使学生再次回顾所学新知识,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堂课的主要内容,从中可以是学生体会到收获,体会到成功,从而使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认识时间”时,我们可以组织同学们以谈话的方式说说今天都学到了什么?然后教师总结归纳。老师小结邀请“时光老人”来做客(附)录音故事。“我是时光老人,小朋友们天天都和我打交道,我喜欢一个劲的向前走,从不肯停止,更不愿回头。会利用时间的小朋友抓紧每一分,学习就会有进步。不珍惜时间的小朋友,我就会从他身边悄悄溜走。今天,小朋友们学得都很好,我送你们一首儿歌,请你们记住它。” 小朋友,请记住,钟面数字有十二个,两数之间有五小格,一周共有六十小格。时针转一个数字是一时,分针转一个小格是一分,一时是六十分,六十分是一时。时针刚过数字几,就表示几点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这样的课堂小结,既有情趣,又有创造性地发展。从而使学生在一堂课中从欢乐中来,又从欢乐中去,让他们积极开展思维活动,脑子越用越灵活,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
总之,让学生学得主动,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在“关爱”中带有“语言”,在“语言”中进行“操作”,在“操作”中进行“游戏”,在“游戏”中进行“练习”,在“练习”后作“小结”,从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充分钻研教材,以“一法为主,多法并重”的学习活动方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并非单方面完成的,而要在教室指导下完成学生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智力和兴趣关系密切,小学生行为很大程度上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的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并对所学学科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增添学习兴趣;使设计教学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求知识“金钥匙”。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不段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五篇:在数学课堂中提升学生学习幸福指数的策略
在数学课堂中提升学生学习幸福指数的策略
【摘 要】只有当学生把数学学习当成一种快乐,把数学课堂当作一种乐园,学生的学习才会幸福,学习效率才会提高。学习中的快乐情绪、成功体验、价值体现程度成为学习幸福感的指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幸福指数,让孩子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关键词】数学课堂;幸福指数;快乐感;成功感;价值感
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说过:“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如果学生把数学学习当作一份苦差事,那么,学生将无心留恋数学课堂,无意钻研数学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毫无幸福感可言,学习的效率可想而知。笔者在数学教学中着力于学生学习中的快乐感、成功感、价值感的培养,在激发“三感”中提升学习幸福指数。
一、创设趣味情境,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快乐感
儿童乐园是儿童快乐的殿堂,是每个孩子都向往的地方。如若数学课堂也像乐园一样充满神秘与欢笑,那么学生将会心情愉快热情高涨,乐此不疲流连忘返。如何使学习成为一种愉快享受,给学生一种快乐的幸福感?我们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情境,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快乐感。
趣味的学习情境酿造出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心理放松自由,师生关系友好和睦,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令人头疼的事情,课堂学习如同在乐园游玩一样其乐无穷。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给学生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我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述: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经常捉弄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一天,孙悟空偷来一个大西瓜对猪八戒说:“老猪,我把西瓜的三分之一分给你。”猪八戒不高兴地说:“太少了。”孙悟空就说:“要不分给你六分之二。”猪八戒还是嫌少,孙悟空又说:“那就分给你九分之三吧。”猪八戒一听开心极了,觉得自己这回占了个大便宜,连忙向孙悟空道谢。孩子们听了故事哈哈大笑,我连忙问道:“猪八戒为何会感觉自己占了个大便宜?你们认为猪八戒到底有没有占到便宜呢?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验证呢?”趣味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一步步深入探究,验证了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这三个分数是相等的,弄清了猪八戒没有占便宜的理由,发现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幸福来自于快乐,要让自己快乐,最好的方法是先让别人快乐。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将自己的快乐与大家分享,用自己的快乐去唤醒学生的快乐,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二、提供实践平台,给予成功体验,激发成功感
有人说:“成功是走向成功的快捷方式。”的确如此,只有当孩子在获得多次的成功体验之后,才会激发他的成功感,推动他们走向更大的成功。因此,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果敢尝试,勇敢体验,引导他们一步步迈向成功。幸福来自于成功,要提升学生学习的幸福指数,必须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让他们远离空想,积极实践,在亲身经历中感受成功。
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人而异提供实践平台,尤其关注那些很难有机会获得成功的学困生,也给他们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激发每个人的成功感,以激励他们不断主动追求成功。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中,为了较好地认识理解面积,我设计了一些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触摸、比较等实践活动中感知物体表面,建立面积表象,知道面积有大小。在比较黑板面与课本封面大小时,我邀请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困生甲同学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并请他拿着自己的课本到黑板上演示比较,我引导他摸一摸、指一指课本封面和黑板面,将课本贴在黑板面上比一比大小,简单容易的操作活动给了他表现的机会,锻炼了他的胆量,也让他收获了成功。而在探讨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面积大小比较方法时,我则请优秀生来回答、实践,让他们在挑战较高难度问题中同样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同一个问题给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带来的成功感是不一样的,简单的问题对于优秀生来说轻而易举,较少有成功感;难度大的问题学困生很难成功,更加难以产生成功感,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人人都能收获成功。
三、创建合作机会,经历合作互助,激发价值感
“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为了在学习中用幸福去感染幸福,创造更多的幸福,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借助小组合作的平台来实现,小组合作给学生更多的人际交往的机会,在小组内通过互助助学,发挥个人的价值,实现共同目标,激发价值感,提升成就感。
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建合作机会,让他们经历合作互助,使他们有机会帮助他人和集体获得成功。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算24点》一课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让各个小组通过合作形式探索算24点的基本方法,锻炼基本技能。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还组织各小组开展竞赛比拼,以鼓励组内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创新方法。我在组织展示交流环节及时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突出的个人进行表扬,夸赞他们为集体作出的贡献,以激发他们的价值感。在我的激励下,孩子们在合作中凝心聚力,纷纷献计献策,彰显个人价值。许多学生的价值感越发强烈,不断释放个人能量,从而带动了他人的进步,促进了集体的成功。
“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当学生在学习中充分认识到“奉献自己、帮助他人、成就集体”的个人人生价值时,那种幸福感将油然而生。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让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践行幸福教育,发挥教学智慧,用自己的努力换取学生学习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