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一书后的体会

时间:2019-05-15 15:0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一书后的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一书后的体会》。

第一篇:学习《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一书后的体会

给学生一个活动、民主、自由的课堂

-----学习《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一书后的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首先感谢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何必花。”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课余时间我学习了《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一书,学习到了很多经验,这本书写的很现实,选择的是教师最关注的难点问题,反映的是最前沿的课改成果,体现了整体改革思路,采用通俗实用的表达方式。

这本书从教材教法、教学评价、教研科研、课改实验这四个方面研究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及对策,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借鉴与思考。这四个方面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教材教法对策篇。

教材教法对策篇有六章内容:

(一)新课程呼唤备课改革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新课程下的教师备课应该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由经验型备课向研究型备课转变;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教案转变;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

(二)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意、一种思路、一种智慧。

教师应从课堂教学设计上体现课标精神,从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经验,研究个别差异,设计开放式的课堂活动。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化,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让学生参与、体验、探究,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三)创造性的使用新教材

在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1简约——化难为易、以简驭繁

2扩充——多向思维、开拓思路

3调整——回归生活、与时俱进

4探究——以疑促思、体验感悟

5整合——学科渗透、知识整合6活化——化静为动、学做合一

7拓展——扩展课外、延伸社会

(四)体验学习

有的学生说:“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会明白。”也许这就是“体验”的奇妙所在吧!潜能在体验中发展,智慧在感悟中生成(五)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能给学生创造更多参与交流展示的机会,扩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

(六)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中第二章教学应该怎样设计给我感触最深。我重点说对第二章中让学生参与课堂的理解认识:

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使其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历史课堂只有开放而有活力,才能使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具有生命活力地学习,这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教材承载着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体验来获得。学生必须参与活动中去,否则课程内容无法理解。

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学生参与教学充分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课程理念。

一、教学发生的基础——活动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再是承载特定知识的文本,而是学生生活世界的经验;课程也不再是教学计划和目标,而是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课程不再是由教材这单一因素构成的静态课程,而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生长的构建过程。这种过程离开活动是无法实现的。学生是参与的主体。他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过程、质量。教学活动的基本形态是交往与探究。交往是活动最基本形式,具体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探究活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例如在《大变革的时代》中,在学习“商鞅变法”这一内容时,学生必须首先知道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原因,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最后分析出商鞅变法的成功的原因。每一个环节教师都不是自己去讲解,而是设计了一系列步步深入的问题,如“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 秦国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所采取的措施实行的原因和作用是什么?”、“我们都知道商鞅本人的结局,商鞅虽然死了,但是秦国的变法却成功了,为什么呢?”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相互交往,相互讨论,互相交流,课堂上形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活跃状态,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如学习“商鞅变法的背景”时,问题提出后,教师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穿过时空隧道,回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以商鞅的身份与旧贵族展开辩论。通过辩论,使学生亲身经验和感受到商鞅变法的必要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中。总之,没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就没有教学的发生。

二、给每个学生——民主

民主是现代课程中的重要理念。民主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够平等的参与。没有参与,就没有民主可言。如果没有民主,学生的参与就不是主体性参与,而是被动、消极的参与。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应该放弃外在性权威,努力形成以知识素养与人格魅力为内容,以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为外部特征的内在性权威,与学生平等相待,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人际关系氛围,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教学,实际体现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在讲《科举制的创立》中,我提出:“大家看教材,思考一下,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科举制度?”让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科举制度就是过去的一种选官制度;就是皇帝主持的一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是过去读书人当官的一种途径;是过去读书人走上仕途的一种方法。在我的鼓励下,就是平时学习困难和不爱发言的学生都踊跃的参与进来,主动发言,主动学习,大胆的去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习是在一种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的。

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平等参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

平等型师生互动的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对相互间的平等关系都有清晰的认同,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教师不依赖自己的优势地位武断地决定事物,而是依靠自己的人格与道德的魅力以及宽厚的知识底蕴和处理事务的公正性和恰适性来赢得学生的信服与尊敬;学生也不凭借着人多势众来要挟教师做出符合自己意愿的决定。教师与学生主要采取协商、讨论的方式决定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认识和感受。例如《科举制的创立》中,对“九品中正制有什么不好”的理解,教师完全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己充分讨论,畅所欲言。由于我没有以权威的面孔出现,告诉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就出现了几种认识:“生1说:只有高门权贵的子弟才能做高官,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太不公平了”、“生2说:许多出身低微但是却很有才能的人,却不能当上高官”、“生3说:权贵的子弟无论有没有真才实学,都可以当上大官,说明当时太腐败了。”我听了学生的发言,马上表态:“你们说的都很好,老师尊重你们的看法。”这就充分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交流的,老师不是权威,不强制学生必须听从老师的理解和认识,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学生可以有

自己的不同理解和感受。这种思想是历史课标所倡导的理念。师生在教学中的平等还可以体现在教师以平常心对待学生提出的质疑,教师勇于在学生的面前承认自己的过失。

(2)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尤其是“优等生”和“后进生”是平等的。

在进行各种交往活动中,看教师是否对每一位学生都是平等的,主要是看优生和后进生的机会是否是平等的。尊重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只要尊重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做到平等,学生才会感到安全,才不会出现有学生被冷落、有学生被讽刺,有的学生被耻笑的现象。在《科举制的创立》中,在师生探讨、交流“通过科举制度,获利最大的是谁?”这个问题时,一位学习困难的学生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我捕捉到这一情况,立即微笑着叫起了他“我觉得科举制选官获利最大的是皇帝”我给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你说的太对了,真值得表扬。还能不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认为科举制选官获利最大的是皇帝?”这位学生非常高兴而有了自信地说:“书中有两句诗可以作证:‘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所以说科举制选官获利最大的是皇帝。”平时教学中,提出问题时,如果一个对历史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举手发言时,教师立即微笑着叫他回答,没有因为许多同学想发言而冷落他,也没有因为他的发言不够精彩而伤害他,而是及时鼓励,给他成功的自信。这对他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体现了教师给每一位学生以平等。教师对学生的平等体现在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赞扬,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变可能的混乱为精彩的乐章。这一次的成功可能在他的学习生涯中,就是一个转折点。

三、给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自由

课堂实施中的自由是指学生自主而非强制性的一种状态。它可以分为内在自由和人身自由。让主体参与教学就必须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让学生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也能获得精神的自由,也是思维与想象的自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和空间,这是精神上的自由。当然,还要保证学生能畅所欲言。例如《科举制的创立》中,教师先给学生自由地展开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在讨论中学习了新知识。在没有讲新课内容“科举制”之前,让学生先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科举制度?”然后再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接着又进一步提出“九品中正制有什么不好?”,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时学生就踊跃举手,自由发言。老师没有用自己的观点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把机会让给了学生,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舒展了学生的灵性。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给学生一个活动、民主、自由的课堂,让学生的积极参与有效参与相统一,必能使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全面落实。

给学生一个活动、民主、自由的课堂若不是一句简单的豪言 壮语的话,那么,它就是一种挑战,就是一份责任,我会为这种挑战和责任而不懈努力。

第二篇:实施ERP的难点与对策

实施ERP的难点与对策

中华财会网(www.xiexiebang.com)2002-01-21

------------------

作者:卞华舵

摘要: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球化、信息化、过剩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快捷、高效、动态的反应系统,而目前中国企业却普遍适应不良。信息化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利器和手段,但企业实施ERP难点多、矛盾多、不可控因素多。针对诸多矛盾,企业需精心策划,正确选择软件供应商,切实做好BPR,实施行之有效的培训,加强进度控制,选好突破口。

一、企业面临的环境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完全进入全球经济的竞争环境中。经济全球化将导致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跨国公司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正在日渐上升。同时,信息化的到来引发了人们生活方式和传统经营模式的改变,人类正在实现从工业经济到信息经济的跨越。我国经济在未完成市场化转变的情况下,已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在未完成工业化转变的情况下,又面临着企业重组和改造的要求;在没有建立战略管理体系和创新体系的情况下,又面临环境变化加快所引起的不确定问题的困挠;在未完成国际化经营的情况下,又面临着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这是我国企业面临的处境危机。

企业的竞争环境面临着全新的态势。社会商品过剩,生产能力过剩,客户导向的“买方市场”形成,因此,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与客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成为企业的重大课题。产品种类丰富,生命周期大大缩短,规模竞争让位于速度竞争,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反应速度提出挑战。

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这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生产的能力。竞争空前激烈,且不受地域限制,企业唯有持续创新才能赢得竞争优势。

面对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建立快捷、高效、动态的反应系统,而目前中国企业普遍适应不良,下面仅就生产型企业作一分析。

第一,计划性差,用调度行为替代计划职能。企业内部缺乏有序计划经营,工作随意性大,生产忙乱,信息传递不及时,经常出现疏漏,供应矛盾突出,生产任务不均衡,影响产品交货期。

第二,营销资源没有最大利用。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起面向未来的营销管理系统,销售政策、策略缺乏统一性,客户管理系统和信用系统未建立,营销资源没有实现共享。

第三,供需不成链。产供销三方仍然停留在单一的买卖关系中,企业没有意识到自身竞争的成败正受制于产供需三方的新型产业链关系,供应链成本过高,库存过高。

第四,缺乏严格有效的企业监控系统。对生产、销售、管理等成本,无动态控制体系;财务管理仅限于事后核算而无监控,从而导致成本无法控制。

第五,运营效率低下。业务流程不规范,影响企业赢利能力分析;部门职能划分不合理,部分职能界限模糊,不利于业务重组;事务性工作占用大部分时间,效率低下。

第六,信息不畅。对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认识模糊,对先进管理思想缺乏手段的支持。重内轻外,对市场变化反应滞后,局限于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建立,不能及时掌握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动态。

二、实施ERP是提升竞争力的利器

为适应竞争环境的改变,实施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是提升竞争力的利器。ERP系统的实质是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高科技的管理工具有机融合,从而达到企业绩效改善的目的。就日常业务处理而言,ERP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将企业内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集成,使其协调动作,从而实现整个系统工作绩效最优。

信息流是企业的神经网络系统。管理信息在企业中的流动有三个方向:一是向上流动信息,从基层到中层再到高层,这是信息的汇总过程;二是从上层向中层再向下层的向下流动信息,这是对战略、目标、方向的分解过程;三是水平流动信息,这是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过程。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和及时,才能保证组织的效能,实施ERP可以带来高效率的信息传递,这主要表现在信息格式规范化、传递渠道固定化以及预警提醒功能,从而使信息的传递顺畅、不失真。

物流好比企业的消化系统。改善物流速度和质量的关键是业务流程的优化(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运用信息化手段会对业务流程产生诸多影响,它可以自动去除某一环节的人工操作,改变流程顺序或实施平行化,严密监视过程的状态和目标,实现不同任务和过程间的集成,消除过程中的中介活动,越过空间来协调过程,改进对决策信息的分析,从而使得基础管理周全、规范,领导监控及时准确。

资金流宛如血液循环系统,也是企业运营质量的综合反映。借助工具可及时发现和控制原料过量与停工待料现象、产品积压现象及销售环节的呆帐现象,及时解决浪费问题,及时暴露管理瓶颈,解决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财务管理仅限于事后核算而无事前和过程控制的问题。

ERP实现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对信息的及时高效处理,减轻了加工负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挖掘,提炼了知识。综上所述,实施ERP确能有效解决企业的诸多困扰,提升综合绩效。

三、实施ERP的难点与风险

企业信息化是中国企业的必由之路。这已越来越成为普遍的共识,甚至已上升为政府的政策导向,但成功率低下这一客观事实却成为企业挥之不去的障碍。据1998年对美国ERP项目的统计结果表明,75%的项目宣告失败,其中28%中途撤消项目,另有47%的项目超预算和延期,因此分析和解决ERP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和风险,对健康有效地推动中国企业信息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目前实施ERP的主要难点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认知偏差多。在对作用的认识上存在无用论和万能论的极端倾向。在方法论上要么缺乏系统观,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出现半吊子工程和应急工程;要么不顾重点,胡子眉毛一把抓,导致投资过大、收效甚微、实施乏力的状况;对内涵的理解上也存上偏差,只视为计算机项目,对管理思想、管理软件、管理信息系统三个概念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计算机系统不是管理目的,而是管理手段;ERP不是计算机项目,而是管理工程,是企业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是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实施周期长,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管理系统工程。

第二,企业管理欠帐多。中国现有企业的成功大多是利用政策的成功、单一资源优势导致的成功,企业基础管理薄弱,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现象十分普遍,企业缺乏战略观念、系统观念,这些先天不足因为对手的薄弱而被掩盖,但加入WTO后,随着拥有战略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的跨国公司的进入,这些薄弱环节已凸显出来。由于管理欠帐过多,企业根本不具备实施ERP的前提条件,甚至不存在业务流程再造的问题,而是业务流程新建的问题。长期缺乏先进理念始终如一的贯彻,势必无法实施与运用奠定在一定管理哲学指导下的ERP系统,即使是素质优良的企业也会因外部市场环境的不规范而难以规范运作。所幸的是从无序到有序这一趋势不可逆转。

第三,技术难点多。企业自行开发软件费时、费钱,人才匮乏;软件供应商各有长短,用户难以辨别优劣及适用性。新知识面广量大,更新速度快,难以全面掌握;企业个性与行业个性差异大,企业管理基础与侧重点各有不同,导致难以开发出既先进又经济实用且能具有市场推广价值的软件。

第四,实施矛盾多。ERP的着眼点上效率性与合理性的矛盾,ERP的集成性与实施中部门间协调困难的矛盾,ERP的先进性与企业人员素质差的矛盾,应用范围广与数据准备工作量浩大的矛盾,计划的精确性与IT系统基础数据差的矛盾,长实施周期与IT技术快速更新的矛盾,企业需求与系统工作重心偏差的矛盾,高投入与慢收益的矛盾,长实施周期与一把手能量投入及心理承受的矛盾等。

第五,不可控因素多。ERP涉及到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因此被称为一把手工程,但一把手工程本身就不可控;对基础数据的唯一性、完整性、准确性要求不可控;因实施人员的素质因素使得实施质量不可控;因不同层次需求不一致,使得需求与验收标准不可控;因各方存在职能与观念的错位,常导致实施主体缺位现象。这些因素最终导致实施周期、成本不可控。

以上诸多矛盾,如不加以妥善解决,就会加大实施ERP的投资风险。

四、实施ERP的若干对策

ERP实施成功的标志是系统运行集成化、业务流程合理化、绩效监控动态化、管理改善持续化。成功实施ERP会给企业带来看得见的效益,会使市场反应速度加快,产品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加.快,客户满意度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总成本降低,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针对实施ERP过程的诸多矛盾和风险,本文站在企业的立场提出以下对策:

第一,精心筹划,搭建班子,统一认识。实施 ERP是一项深刻的管理革命,是一场耗资大、实施周期长、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进行战略规划,做好立项分析,包括对经费预算、过程控制、人力配备、组织保障等问题进行系统设计,明确实施目的,分解项目目标,并成立由一把手挂帅的专题项目组,选择并配备得力的受托人,并进行层层动员,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对项目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确定合理的期望值,对项目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要有充分的预估。凡事预则立,矛盾和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风险浑然不觉。

第二,全面考察,选准软件供应商。首先企业要明确自身的目的与需求,先作自我分析与诊断,然后要深人考察多家供应商及供应商服务的客户,必要时请管理咨询机构参与谋划和鉴别。企业要做好投入产出分析,注意成本的合理性,既不要片面追求功能全面的软件造成浪费,也不必为节约一时成本致使所选软件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兼顾实用与开放。软件应为管理服务,而非管理适应软件,不能本末倒置。软件要适合于企业的流程,吻合度要高,这样才能减少二次开发量,保障实施周期,顺利进行BPR。供应商最好有同行业客户的服务经验,这样会降低实施风险,并能在软件编码体系等基础数据准备中大大缩短实施周期。同时要考察软件供应商的综合实力、实施人员素质及其后续服务的能力。选软件供应商如同选择婚侣,不可不慎,选好合作伙伴就成功了一半。

第三,培训开路,并贯穿始终。ERP是借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来改造原企业旧的管理模式,是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基于管理思想、管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成就,反映了企业的供应链。成功实施ERP,必须加大培训力度,舍得在培训上投入,培训必须要有完整的培训知识库,注重科学性、有效性、实用性,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借助培训手段统一认识,提升管理理念和技术技能。否则软件用上了,但员工未必真正接受;观念上接受了,数据、制度未必能到位。ERP是整体管理解决方案,要防止将软件降格为对手工操作的电子化。

第四,切实做好BPR。BPR曾被称作是“恢复美国竞争力的唯一途径”,BPR是成功实施ERP的基础。在进行BPR之前,必须对所有的流程从有无效率、是否合理的角度进行审视,然后从不合理且无效率的业务流程入手,逐一规范和调整。由于管理流程效率低下,导致产销周期长,决策过程迟缓,使得企业无法承接多批小量订单,无法承接短交期订单,无法及时推出适应市场变化的新品;更有甚者,出现流程出错偏失,导致管理决策错误、不当库存、不当采购、重制重修、不良品产生等。BPR须遵循以下原则:面向供应链设计流程,注重整体流程优化,组织依流程定,而不是流程依组织定,充分发挥每个人在整体流程中的作用,利用IT技术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盾,实现从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转变。

第五,加强进度控制。ERP的实施大体上分三个阶段:前期主要是基础数据准备,进行标准化;中期进行交接面界定,业务流程重组;后期是实施适应期,实行手工与计算机并行作业,逐步解决原手工作业对计算机作业的不适应性。实施过程具体包括项目启动、组建队伍、设计、编码、测试、数据准备、软件安装、软件调试、项目试运行、二次开发、项目正式运行等众多环节。每一阶段都需要领导强有力推进和各方协调,否则会有中断、延时、超预算的风险。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忘记预期目标,在各种利益均衡和困难面前降低原有目标;项目可能暂时影响正常的业务,产生负效应;不可预见性因素影响项目进程,动摇领导的决心。针对以上种种情况,领导必须谋划得当,意志坚定,监督有力,实施项目管理,及时沟通,及时分析过程中偏失的原因,积极寻求对策。

第六,选好突破口。企业管理变革绝非一蹴而就,选择突破口、入手点及目标很重要,企业应慎重论证,认清现状,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从短期内易见效处入手,以便树立成功的信心。

以上六点,是成功实施ERP的关键所在。

第三篇:《劳动合同法》实施难点与对策

《劳动合同法》实施难点与对策

温州市财税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黄成光 刘淑美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是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一个里程碑,对于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法自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起了企业的强烈反响。我们要及时调查了解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情况,特别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分析其背景和成因,为更好地解决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决策咨询。

一、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

现阶段,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总体较好,在签定劳动合同方面较之前有了较大改善,大部分企业能够针对劳动合同法开展相关的培训和宣传等工作,但离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急需解决,一些不和谐现象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一)劳动关系存在诸多不和谐现象

一是劳动合同签订率较低。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尤其是小规模民营企业不与职工签定劳动合同,从而导致了部分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同时,对待劳动合同,很多员工表示不愿意签订。他们认为,签订劳动合同后,自己离职不自由了,说不定因为违反合同约定,而导致企业追究其责任。没有劳动合同,他们不想做的时候,就可以选择离开,这也是劳动合同签订率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基本社会保险参保率较低。一些企业没有认识到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不为职工办理基本社会保险。个别企业甚至弄虚作假,以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变相克扣职工工资。

此外,部分企业存在超时劳动现象,员工每天工作12-13小时,个别企业甚至更长,甚至有些企业为降低经营成本任意压低工资标准,还存在拖欠和克扣工资等问题。

(二)大部分企业用工成本增加,部分条款操作难度大

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认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大幅增加了其用工成本,使他们更难雇佣到临时工,将会在人民币币值升高、出口退税减少的情况下进一步恶化企业处境。同时,劳动合同法中一些新的条款和规定,尤其是社会保险、经济补偿和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导致企业管理成本增加、低端劳动力流动率上升和企业盈利空间缩小,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不少企业试图通过突击裁员、重签合同来规避法律制裁,更多的企业则持观望等待心态。概括而言,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计件工资与计时工资面临两难选择。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加班应给加班工资。但是,现在大部分企业都是按件给工资的,工人都是自愿加班的,白天、晚上的工钱都是一样的算法,如果工人不愿加班,企业也不勉强。但工人晚上来干活,就要企业给1.5倍工资,企业便不好运作。

二是试用期3个月就要签约3年难以做到。一些新员工通过面试与企业达成意见一致后便要签约3年,而员工辞职只需提前1个月提交辞职报告即可,这给企业管理方面带来了难度。如有些企业的工人一般都需要有2-3个月的试用期,才能知道是否适合这个岗位,但是现在劳动合同法规定3个月试用期必须签约满3年以上,这就给他们用工和管理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成本增加较大。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特别是社会保险方面,给企业生产成本造成一定幅度的上升。如按现行最低标准为这些员工办理“五险一金”,对企业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的用工成本进行比较,会发现企业用工成本增加较大。

四是“无固定期限合同”较难操作。劳动合同法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员工,企业必须与之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这在管理实践中存在一定难度。如对于积极投身企业工作的员工,无固定期限确实是企业梦寐以求的,但对于部分消极怠工的员工来说,无固定期限合同势必给企业管理增加不少麻烦。

此外,劳动合同法对违约金的限制性规定,包括经济处罚权的消失,使企业普遍感到对员工缺少了必要的制约措施。

(三)员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认识不到位

企业员工是劳动合同法的直接受益者,但因文化素质偏低、工作流动频繁等原因,许多员工相当漠视自身的权益问题,这也给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带来一定难度。如企业员工参加社会保险,并非都是企业不愿意,而是有很多原因。首先是企业员工对社保的具体规定不是很清楚,只知道社保费是由国家规定的,个人部分由企业直接从工资里扣取,企业支付的部分就不知道了,也不想知道,宁可企业把买社保的钱直接发到手上而不愿参保;其次是员工不重视此事,一些员工无法拿出办理养老保险必须的户口本,而另外一些则需要将账户从原单位转到本公司来,外地账户尤其难以续接过来,他们不愿意讨这个“麻烦”;此外,企业员工流动十分频繁,很多人只在公司呆几个月,无法为他们办理相关的手续。据了解,为外地人员建立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需要原居住地户口、身份证,还要填写《增加人员表》、《信息采集表》。因此,现在的参保被很多企业员工认为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四)政府有关部门宣传和执法力度有待于加大

对劳动合同法,政府及有关部门没有针对当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用工特点进行有的放矢地宣传,以至一些企业对某些条款的理解存在偏差。同时,宣传手段不新,对一些影响面大,比较典型的案件不能及时曝光,宣传教育与行政处罚不能并举。此外,劳动合同法加大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随着劳动合同法的深入贯彻,权益投诉和申请仲裁的案件大量增加,给劳动行政部门的工作增加了新的压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目前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工作往往得不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力量配备比较薄弱,执法环境比较差,甚至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二、劳动合同法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对于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进一步理清思路,认真分析原因,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对策,确保劳动合同法顺利实施。

(一)尽早出台实施细则,提高法律可操作性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部分条款在实际操作中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因此,建议国家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调研,尽快出台《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并制定相关司法解释,明确操作办法。一要对法条中一些概括性强,比较模糊、笼统的法律术语作出明晰的解释,以便实际操作;二要对基层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明确,提高基层实施劳动合同法的操作性,进一步规范劳资双方的行为,使其真正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三要从现阶段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分行业、分阶段、分步骤地贯彻实施,防止波动,稳步推进,确保劳动合同法顺利有效实施。

(二)引导企业提高认识,促进增长方式转变

长期以来,多数民营企业主要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来维持竞争力,以廉价商品占领市场,换来的则是少得可怜的利润、低端的产业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的逐步上升,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企业竞争力将难以为继,产业升级迫在眉睫。随着劳动合同法的深入实施,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正确引导企业提高认识,积极应对,抓住当前政府鼓励创业创新的有利时机,从长期依靠廉价劳动力转变到致力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想方设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减少生产经营成本加大的压力,促进企业自身健康稳定发展。这也同时将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经济布局,提升区域竞争力。所以,实施劳动合同法,不仅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是企业履行社会义务、促进自身发展壮大的重要挑战与机遇并存期。

(三)重视宣传普及工作,提高法律遵从度

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劳动合同法的宣传普及工作,进一步提高社会的认可度和遵从度。首先,坚持正面引导,突出宣传重点。要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宣传重点,尤其是要宣传订立劳动合同的意义和不订立劳动合同的危害以及所带来的法律后果。其次,改进宣传方式,注重宣传效果。宣传活动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用人单位,面向广大劳动者,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作为宣传的重点对象,不断提高劳动合同法知晓率。此外,在宣传工作过程中,还要注重典型案例的结合。

(四)依法健全和完善配套制度,完善劳动用工管理

一是要依据《劳动合同法》制定劳动合同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规范劳动合同文本。还可以聘任熟悉新《劳动合同法》的律师,参与劳动人事方面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劳动合同文本的规范,使劳动合同从签订、变更、续签、解除、终止等都符合法律程序,规避因劳动关系而产生的风险。二是按新法要求对原有劳动人事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使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特别是在分配制度、工时制度、考核制度、保险福利、奖惩规则、劳动纪律等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一定要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严格执行国家工时、休假制度以及女职工等特殊劳动保护规定。三是对随意跳槽的员工,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其行为建议有关部门跟踪评价,作为必备的资料予以考察,以增强企业对员工离职的约束力。

(五)加强劳动监察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政府领导要重视劳动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劳动监察执法队伍建设,优化人员配备,强化经费保障,提升装备水平。有关部门要将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列入劳动保障年检内容,将劳动合同签订和解除、工资支付、工作时间等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情况作为执法重点,广泛深入开展日常巡视检查,举报投诉调查和专项执法检查,对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及时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强化劳动仲裁机构建设,通过加大调解力度、简化仲裁程序、改革庭审方式等措施,切实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效率,实现对劳动合同争议的快立、快调、快审、快结。

(六)统一社保法规,配套落实相关措施

社保统一法规,需要从全国层面来统筹推动解决。国家出台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应该是低水平、广覆盖、易转移的,不能允许各地各部门单列规章,各自为政。所以,国家应当有计划地准备用几年时间实现省内城乡统筹,并选择若干个城市联片试点,打破地域壁垒,防止利益垄断。如果全国社保统筹,账户跟着农民工走,一张IC卡就可以顺利转移,给付标准按照其交费截止到日前的当地标准给付。一句话,采取中央转移支付、地方互济一部分的办法,统一调控解决各地社保问题,使社保措施与劳动合同法相配套,才是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的前提条件。

第四篇: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问题与对策

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问题与对策

[摘要]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主抓智育,在形式上忽视德育;学生作业多,学生负担增加;教学方式没有发生突破性的变化;心理教育没有被重视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作为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实施问题对策

江泽民主席说过:“国家的竞争是

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的竞争。”当今社会,培养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的重任便落在了教育工作上。为了使新的课程标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间在中小学课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使新的中小学课程越来越趋向于完善。教材从一纲一本发展到一纲多本。尤其是在上海、浙江等地区,中小学课程迈出了较大的步伐,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已经给每一位中小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上海的六年级小朋友是这样给我谈她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的:“还是新课改的语文书好呀,书里的内容很有趣、很实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小小的例子足以说明新的课程改革取得的显著成绩是毋庸质疑的。

但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就目前现行的中小学课程改革来看,由于我们课程理论落后,缺乏前瞻性的研究,而且在推行新课程实践中缺乏课程改革的专业人才。因此使整个课程改革的力度不大。在实践中没有触及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旧的思想尚未彻底改变。在新的形势下对新的课程改革进行新的探究。在这里对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质疑:

一、主抓智育,在形式上忽视德育。

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每一个适龄青少年,要能够接受到充分的、基本均衡的教育。都能得到实际充分的发展。而新课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不了解他们的教学目标不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染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怎样学,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又由于受课程评价系统的制约,评价不是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的,学生的成绩作为评定教师成绩的主要标准。着就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智育不能很好的结合,德育只是作为一种形式,成为智育的辅助部分。实际教学中只有学科知识的传授,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人们渐渐的形成一种观念:孩子道德好不好、待人是不是有礼貌并不重要,只要考试成绩好就是好孩子、好学生。教师在学校对学生多是传递知识、指导学习,父母在家多是督促学习。这样下去,学生的道德水平不能不令人担忧。现实生活中新生一代不再把助人为乐、尊敬老人、待人礼貌作为行为指导,更不会用行动去表现。无论课程如何改革,都不应该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只有培养出大量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跨世纪人才,才能提高我们的国际声誉和国家竞争力。这才是我们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二、学生作业多,学生负担增加。

在实际的教训活动中,许多教师认为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做作业是浪费时间。他们总是被身边的环境所影响着:别的老师上课都在滔滔不绝的讲,自己不讲,学生成绩就有可能落后。长此以来,上课时一定要多讲在教学中变得特别流行。剩下的留给学生的只有是:等放学后,背着重重的书包,里面装着各科作业回家了。基础学科几乎每一天都有作业,语文、英语要抄写、背,英语、数学有大量习题要做,只要做大量的习题学生成绩才会好已经成为一种真理。学生作业量特别多,已不是听到个别家长这样说:孩子每天做作业要到10:00钟以后。学生的作业不但两大,而且在他们的作业、练习题中还经常会有一些所谓的开发智力的思考题,好象只有这样才代表老师的水平、符合练习的标准。这样下去,学生的负担怎样能够减轻?我们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其中一项目标是要减轻学生负担的,可是在现实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却是很难实现的。学生失去了自由、自主性。课余时间里让学生做大量课外作业,实际上剥夺了学生自主支配课余时间的权利。大量繁、难的作业会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半数以上的学生会产生厌倦心理。他们只想着尽快去完成布置的作业,不再去追求质量。甚至知道习题已经做错了,也不屑于去修改。对形式来说,只要完成作业就万事吉了。我们长时期以来被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负面影响束缚着,一贯的只重视学生的成绩。着显然与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是相悖的。如果不切实做到减轻学生负担,长此下去,不但孩子的大量课余时间被剥夺了,甚至连祖国的睡眠时间也不能保证。这将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个性的形成,更不可能有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机会。

三、教学方式没有发生突破性的变化。

教学方式通常包括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师没有从根本

第五篇:继续教育体会(小学语文教学难点分析与对策 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学难点分析与对策》读后感

粗略地翻看《小学语文教学难点分析与对策》一书后,我便迫不及待地仔细读起来。这本书针对课改过程中一线教师的关注问题、教学实际中的疑难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也运用了大量的正反案例,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指导广大教师在“教中学,学中教”。例如说,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研究的重点、难点。在此书中,作者又向我们提出了问题: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作文教学为什么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有时还起了反作用?为什么在作文训练中孩子表达的兴趣一点点消失?„„是啊,这些不正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吗?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发现,学生一沾作文课就愁眉苦脸,上交的作文多是“七拼八凑、无病呻吟”,其中不乏“惊人的相似”!象这样的作文,并不是为表达需要,而是为了作文“编作文、抄作文”,这样的作文谁愿意写呢?我发现,其实我原来可以这样做:

一、在指导思想上我们要认识到,好的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老师引导出来的,学生只有细致地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生活,在生活的过程中思考、表达,在思考、表达中反思生活,才有可能为写好作文做好条件准备。

二、写作教学中,我们应确立为生活写作,而不是为考试写作。必须引导学生“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所以,习作训练不要急于用文本的框架去束缚学生,不要急于教他们审题、立意、开头、结尾,而首先要引导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观察,领悟思考,获得知识。然后激发他们的表达欲,讲真话,抒真情。写什么,怎么写,可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三、在指导学生直接进行生活积累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注重间接生活的积累。例如,通过阅读课外书籍、观看电影电视、参加校内外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现生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

四、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

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五、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收获,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2012年12月13日

下载学习《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一书后的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一书后的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实施反思与体会

    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实施反思与体会:创新 民主 兴趣 发展 作者:姜杰文章来源:临江市教师进修学校 时间:2007-5-1 17:57:03 阅读次数:252 创新 民主 兴趣 发展 ——初中物理新课......

    仁荣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总结与体会

    仁荣高中物理新课改总结高中课改对我们中学来说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次很好的机遇。以往的教学方式多为“注入式”,我们的生源本来就很差,所以师生双方都疲惫不堪,教学效果自然也......

    小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 (一)、基础教育现状迫使课改。 (二)、国际教育发展启迪课改, (三)、知识经济时代呼唤课改。 改......

    初中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初中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的作业1、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诊断,并阐述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1)、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基础知识教学不扎实,能力培养不到位的......

    新课程改革中高一政治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新课程改革中高一政治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蕨溪中学高2011级政治备课组 2010年9月,我省开始实施新课程的改革,新课程的改革、新教材的使用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自新课程......

    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客户经理制的难点与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客户经理制的难点与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西方商业银行经历了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这是现代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带有根本性的转变,这......

    安保卡管理制度的实施难点与对策论文

    摘要:厦门市建设工程安保卡信息管理,属于市建设与管理局开发建设的信息管理系统,旨在保障建筑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并以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形成信息、规范、制度的统一管理。可作为......

    单簧管初级教学难点与对策分析

    单簧管初级教学难点与对策分析 摘 要:单簧管是当下我国音乐领域中倍受重视的管乐器,相关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其教育质量,进而培养出优秀的双簧管演奏人才。在节奏感的教学中要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