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贷政策调整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信贷政策调整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新政策”的出台,被房地产商称为央行十年来出台的最严厉的措施。房地产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非常大,但如果在发展中不谨慎,一旦出现问题对金融安全的影响也很大。因为房地产开发中约70%的资金来自银行,一旦出现问题,将导致商品房贬值,空置房增多,以及银行贷款变成负资产等一系列问题。
一、新政策出台的背景
1.央行检查房地产信贷问题显现。
为了监控房地产信贷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200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对部分城市商业银行2001年7月1日至2002年9月30日发放的房地产贷款进行检查,共抽查房地产贷款20901笔,金额1468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3654笔,金额1380亿元;个人住房贷款12158笔,金额44亿元;个人商业用房贷款5089笔,金额43亿元。调查发现违规贷款和违规金额分别占总检查笔数和金额的9.8%和24.9%,这一比例引起了管理层的极大关注。
2.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长迅速。
根据央行的统计,1998年至2002年,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5.3%;1997年至2002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年均增长一倍以上,两者的增速都远远超过同期GDP的增速。2002年下半年以来,部分地区出现了房地产投资增幅过高、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加、房价上涨过快以及低价位住房供不应求和高档住宅空置较多等结构性问题。这种情况再次加大了管理层对房地产业出台“新政策”的决心。
3.央行今年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
今年上半年,央行两次统计均表明货币供应量过快。而近年来不少房地产巨头依靠银行信贷和不规范的土地批租暴富起来,近期某些房地产民营企业因为违规使得这一问题再次暴露。为保证房地产业今后的良好发展,为减少金融风险,上 述几方面综合作用,就促成了管理层近期开始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来规范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发展(详见中国人民银行《关 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见本刊6月号第33页)。
二、新政策预期的目标
1.保持供需平衡。
商品房供给与需求总体的基本平衡是房地产市场可持续稳健发展的前提,商品房持续严重的供大于求,造成空置率上升,房地产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难以实现预期利润,并最终将企业风险转嫁到银行。相反,房地产需求过热,无论是实际需求还是投资投机需求,会在短期不断诱发抬高房地产价格,最终脱离市场实际需求能力而出现泡沫,而泡沫堆积的后果也是经济和金融危机。
在保持房地产总体供需基本平衡的前提下,还必须保持房地产内部的结构基本平衡,这是实现总体长期平衡的基础。目前特别要关注超过地区实际需求能力的高价房和别墅大量开发,而地区需求比较旺盛的中低价房相对紧张的状况。要通过利率、贷款期限、贷款投放时间和规模等信贷政策的窗口指导,使房地产资金投向保持合理水平,以此促进房地产总体和内部供需结构的基本平衡。
2.避免大起大落。
从许多国家和地区房地产发展经历看,市场大跌或崩溃的主要原因都是房地产短期内发展过快或过热,最终超过市场需求承受极限。
因此,必须使房地产稳健发展。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的房地产投资短期内大幅度增长,商品房价格大幅度上升,就有过热的迹象。央行必须通过信贷政策的调控作用,使房地产市场保持合理的资金规模,避免资金过量涌入,避免企业超负债能力超计划规模的开发项目,避免借用信贷资金进行商品房投机买卖行为的大量出现,确保房地产业持续、稳步和健康发展。
3.防范金融风险。
房地产引发的金融风险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房地产企业大量倒闭而使银行贷款成为坏帐;其二是在企业虽没有倒闭,甚至整个行业还处于比较景气的状况下,由于银行贷款过多涌入房地产,造成整个信贷结构发生变化。贷款过于集中于一个行业,且大量信贷资金违规投资于房地产项目,不仅会降低对其他行业的支持,也会加剧风险的集聚。特别是后一种风险往往具有很大隐蔽性和麻痹性。所以,必须未雨绸缪,当房地产发展出现过热迹象时,虽没有出现危机,但也要超前预警,防范金融风险于未然。
4.兼顾公平和效率。
目前部分地区房地产开发中,高价房和别墅快速增加,在商品房结构中比重不断上升,整个房价不断上升。高价房和别墅相对中低价房,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所以大为房地产企业追捧。而购买高价房和别墅的多为高收入者,个人收入支付能力比较强,银行也热衷为这些购房者提供按揭,为这些楼盘开发提供大量贷款。但这类购房者毕竟是市场需求的少数,目前突出的矛盾是中低价房比较紧缺,而这又是市场需求的最大部分。货币政策在尊重市场规律和原则,发挥经济金融调控作用时,也要体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必须关注市场中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促使房地产社会需求处于比较公平的状况。反过来,只有市场需求主体的利益得到满足,市场中的高价房才有真正存在的基础,购买高价房者的资产缩水概率也会降低。
三、新政策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较单一,对银行金融支持依赖度过高。据估算,房地产项目中接近70%资金来自银行,部分项目银行资金比例高达90%左右,若全面严格实施该政策,将产生“急刹车”效应,可能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带来较大的冲击。主要体现在:
1.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濒临困境。
今年上半年,仅上海就累计发放住房开发贷款198.7亿元,房地产开发企业流动资金贷款270多亿元,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新增257.5亿元。若全面实施央行房贷政策,将直接导致中小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绷紧,部分房地产项目停工,烂尾楼涌现。据业内有关人士估计:该政策实施将使约50%房地产企业陷入困境,70%以上的项目无法继续。
2.房地产消费势头受抑制。
该政策在限制部分高档住房和商业用房消费的同时,中低价住房消费由于事实上提高了预售门槛,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据了解,目前北京房地产销售已有所影响,部分高档楼盘出现打折销售现象。
3.市场发展的信心受压制。
部分消费者可能形成价格下降预期,持币观望,延迟购房,削弱房地产市场的活力和动力。
4.高档住房受到严格限制。
从新政策中不难看出,高档、大户型和别墅等住宅将受到银行贷款的限制,此类住房的供应量将有所减少。然而,正因为此类住宅的成本上升,供应减少,所以高档、大户型和别墅价格还将上升。
但从长期看,央行一系列措施的实行,会有利于夯实房地产公司的业绩,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目前,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增长速度为32%,竣工面积增速为37%,而商品房销售增速为45%。随着管理层对房地产信贷收紧政策的实施,新开工面积增幅将回落,从而会引起房地产市场的供需不平衡,最终会消化掉大量存量房,降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空置率,长期看来会挤掉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分,有利于其今后的发展。另外,系列措施的实行,经营不佳的地产类上市公司很可能会重新考虑调整业务,而品牌房地产公司会在这轮竞争中最后胜出,业绩也会大幅提升。
四、新政策的新动向
央行新政策的出台,已在房地产行业引起很大的反响,但新政策的具体实施还须各地分行制定各地区相应的“房贷实施细则”。然而,央行新政策出台后出现一些新动向应引起关注:一是央行将房地产信贷和其他金融信贷监管职能移交到银监会,而目前银监会刚刚成立,监督房贷政策执行情况的政策倾向尚不明朗。二是该政策的实施细则主要由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和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自行制定,由于房地产企业和贷款银行之间存在利益上的双向依赖,估计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缓冲空间。
五、房地产开发的对策
1.信托业将成为房地产企业新的资金源。
我国《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一年来,已有100个信托品种投放市场,均大受市场欢迎。作为连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产业市场的特殊纽带,在目前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格局下,信托业可以完成其他金融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中就包涵央行新政策中明文规定禁止的未获“四证”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贷款。因此,在新政策出台后,房地
产商加强信托产品的设计和运用有广阔的前景。目前,发达国家70%的金融资产由信托业经营,尽管我国对信托业的界定有所保留,但市场份额依然诱人。
2.积极做好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
央行新政策的出台,无疑对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打击和影响最大。中小型房地产商面临新一轮兼并重组,其手头的部分土地也急于出手,有实力的房地产商可结合自身的房地产发展战略和国家的房地产政策,有选择地同一些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进行接触,通过兼并重组,为新一轮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房地产企业应注重吸引外资。
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改制时吸收外企入股和同境外房地产企业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吸引外资。一旦和境外房地产企业达成合作协议,那么资金链就会非常牢固,因为国外的金融和房地产是紧密相连的,被统称是房地产金融。另外,随着我国加入WTO,2005年后外资银行就可向中国房地产企业贷款,将为我国房地产业注入大量资金。
4.房地产开发要注重政策倾向。
此次央行新政策的出台,受冲击最大的是“高档”、“大面积”和“别墅”等商品房。然而,新政策实施后因为此类楼盘开发量减少,开发成本增加和人们需求增长会使这类商品房的价格上涨,同中小型企业不具备此类商品房开发相反的是,有实力的大型房地产商在自有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积极涉足新政策实施后此类商品房的开发空间,其增值和盈利的机会可能大于以往。
第二篇:银行信贷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房地产方面的信贷政策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晴雨表。紧缩信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遏制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抑制房地产泡沫。如今各商业银行由主动放贷转为被动放贷,甚至停止房地产贷款,将有效遏制炒楼行为,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发展,有利于调节供求关系。由于银行紧缩房地产信贷业务及政府调控措施的影响,炒家急于脱手,购房者由于需要拿出更多资金购房而处于观望状态,造成二手房市场成交量萎缩。另外,由于炒家退出,将会有大量二手楼盘入市,市场供求关系将发生变化,市场参与者会有所减少,未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银行采取紧缩信贷政策对整个房地产行业会有较大影响,特别是房地产行业的从业机构,如经纪代理公司、按揭公司、评估公司、担保公司等。这些机构缺少银行对市场的支持,整个行业将会遭遇新一轮洗牌。
紧缩的信贷政策也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负面影响。信贷紧缩会导致房价下跌,房价下跌带动银行贷款不良率增高。
适度宽松信贷政策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繁荣发展,推动经济发展。20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3713亿m2,比上年增长42.1%;商品房销售额43995亿元,比2008年增长75.5%,销售额增长速度最高,达到80.0%。但是,宽松信贷政策易使房屋供求关系失调与房价上涨过快。2009年4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二手房环比和同比价格同时上涨,到2009年10月接受调查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未上涨的所剩无几。房屋销售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由两个方面:1)购房需求增加、供应不足;2)宽松货币政策丰富了购房者购买手段并使其更加便利,投机因素也推动了房价上涨。
第三篇:利率调整对房地产市场影响论文
摘要: 房地产市场与宏观金融政策密切相关, 利率调整对房地产企业、房地产消费者以及房地产业发展规模和房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结合近期中国人民银行的利率调整规定, 探讨了利率调整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买卖双方的具体影响, 以及对我国房地产投资规模及房价的影响。
关键词: 利率 房地产市场 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升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速度的居高不下,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市场化改革后的空前繁荣,表明房地产业已经成长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快速发展有力的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然而房地产业的繁荣也使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过热的势头,也给经济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因此,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已经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
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银行货币政策中最常见的、最重要的工具,其作为借贷资金的价格,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因此利率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货币调控方式,毫无疑问也就成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自2006年以来,央行七次提高利率,仅2007年一年就五次提高利率。至此,以1年期的贷款利率由2004年的5.58%升至2007年12月的7.47%。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为调节资金供求杠杆的利率的不断调整必定会给整个房地产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对购房者、开发商和房价的影响。
1.利率调整对购房者的影响
房地产市场上的购房者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的自住购房;二是购买房产进行投资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不论是自住还是投资,购房者的资金决大部分还是依赖于银行的贷款,因此,利率的变化对房地产市场还是有直接影响的。首先,对于自住购房者,他们购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利率上升之后,这类购房者的还贷数额肯定会有所增加,尤其去年的连续五次提高利率影响更为明显,以25年贷款期限,贷款额为100万元,贷款利率为7.83%为例,每月由年初未提高利率的6516.57元增加到7605.89元,增加幅度为16.72%。虽然商业银行可以对首次购房者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降低10%,但每月多支出的还款数额对于中低收入的家庭来说还是不小的压力。虽说对急需购房消费的家庭来说房子还是要买的,贷款也还是要贷的,但也许原来要买100平方米的房子,现在就会考虑买90平方米的房子,原来准备贷款30万,现在只贷款20万了。另一方面,对于已贷款购房者来说,利率调整也无疑会增加其还贷压力,促使一些购房者提前还贷或部分提前还贷。所以从长远来看,购房者的购买能力下降,势必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对购买房产进行投资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的购房者而言,利率上升后,其融资成本提高,使买房进行投资者对房地产价格的预期发生变化,房价的涨幅必须提高才能确保其收回投资本金,这样投资者就会改变其对房价走势的预期,改变其资金的投资方向。如果他们因为房价下跌预期而大量撤出房地产市场的话,就会导致房地产市场出现大量的空置,影响房地产的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房价的变动,进而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2.利率调整对开发商的影响
房地产开发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目前的融资渠道主要还是依靠商业银行的贷款来间接融资,而利率是资金使用成本的反映,利率的高低决定了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费用和财务成本的增加还是减少。当贷款利率连续大幅度升高时,开发商获取资金的财务成本也相继增高,而在房价没有上涨的情况下,资金的利息成本又不能通过合理的方式转嫁到房地产价格上,房地产开发的收益就会大大降低,开发商可能会减少房地产的投资,房地产的供给量就会下降。但是从另外一方面看,利率的提高会使开发商的开发成本增加,收益减少,但是对于房地产企业中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开发企业来说不会有重大的影响。因为虽然目前房地产企业的平均负债率在60%左右的水平,但真正对开发商的影响只有20%左右的企业开发贷款和流动资金的贷款,而其余的40%左右的负债实际上是开发商销售的预收款。这部分钱是不需要付利息的,而且如果放在银行还是要收取利息的,并且这部分利息归开发商所有。另外,开发商还可以有其他的融资渠道,如吸收基金公司的投资,上市融资等。由于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和资本的雄厚,对于20%的贷款的利息的影响对开发商来说是不大的。但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信用较差、开发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小开发企业来说,由于开发资金主要来源依靠银行的贷款,融资渠道较为狭窄,利率调整后由于资金使用费用的融资成本和财务成本的增加,其项目资金的运作会受到较大的影响,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所以一些小的开发公司就会遭到淘汰。这又将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结构优化和调整。3.利率调整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房价在短期内受加息影响较小, 但未来房价增长将趋于平缓。宏观金融政策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真正凸现于经济发展的成效上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2004年至今, 央行连续七次小幅加息, 而2006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同比一直高于105,全年价格上涨5.5%, 而且这种状态还将继续维持一段时间。虽然利率调整并不能直接决定房价, 但却可以通过控制房地产的需求和供给从而影响房价。上调利率对于购房者来说意味着购房支出的增加, 这实际上是央行在削减对贷款购房者的支持力度, 降低其购买力, 而购买力的降低必然会减少对房地产需求, 这种对需求的抑制作用将最终决定供给, 从而控制过高的房价, 产生积极的降温作用, 使房价回归理性。
综上所述,上调利率对抑制需求,平稳房产价格会起到积极作用。有专家认为,此次央行连续上调利率的幅度对住房消费者的心理预警作用仍很大。虽然央行每次上调利率的幅度都不大, 但是央行采取这种频繁的利率上调,表明利率再度上调的几率非常大, 从而让消费者产生对后期成本明显增加的预期。这样, 在某种程度上是会抑制一部分普通消费者的房产需求。此次利率的上调, 肯定会对房产需求者的心理产生影响,市场将出现短暂的观望态势,这一现象在很多大城市已经显现。
第四篇:浅析利率调整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浅析利率调整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升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速度的居高不下,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市场化改革后的空前繁荣,尤其是像蚌埠市这样经济结构单一的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已经逐渐成长为带动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房地产业的繁荣背后也日渐显现出一些问题,宏观经济出现了过热的势头,给经济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因此加紧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宏观调控的重要工作之一。
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银行货币政策中最常见的、最重要的工具,其作为借贷资金的价格,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因此利率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货币调控方式,毫无疑问也就成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为调节资金供求杠杆的利率不断调整必定会给整个房地产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对购房者、开发商的影响。
购房者购买住房的目的只有两个,一是用于居住,二是投资。股市的震荡波动,市场的不稳定因素,使人们发现房地产市场是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一个投资方向。但是不管怎样去配置,购房者的资金决大部分还是依赖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提高无形中提高的购房者的投资成本,其预期收益将会缩水,迫使投资者改变资金流向。因此,利率的变化对房地产市场还是有直接影响的。
就开发商而言,绝大多数的开发商的融资渠道都是依靠商业银行贷款来进行间接融资,而银行贷款利率高低则是融资成本的直接反应,决定了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费用和财务成本的增加还是减少。开发商只能将这些成本转嫁到购房者身上,但现阶段来说,蚌埠市的收入水平,人们的购买力毕竟有限,开发商转嫁的成本也不能无休止的增加。这就迫使开发商项目资金的运作受到较大的影响,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结构优化和调整,防止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出现。
房价在短期内受加息影响较小,但未来房价增长将趋于平缓。宏观金融政策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真正凸现于经济发展的成效上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虽然利率调整并不能直接决定房价,但却可以通过控制房地产的需求和供给从而产生影响。上调利率将会对抑制需求、平稳房产价格起到积极作用。虽然央行每次上调利率的幅度都不大,但是采取这种频繁的利率上调,表明利率仍有再度上调的几率,并会对住房消费者形成心理预警机制。
中行工农路支行:凌晨
第五篇:关于房贷调整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调查报告文献综述
关于房贷调整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调查报告文献综述
引文
房地产作为一种耐用商品,其价格是在资本或资产市场上决定的,这决定了房地产市场与金融资本市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房地产开发具有投资规模较大,开发周期较长的特点,这使得房地产的投资需要大量资金,远高于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规模,外部融资成为房地产企业主要资金来源。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国内银行贷款、REITs融资、上市融资、债券发行等多种途径。以开发住房为主营业务的房地产企业,一直以来都以银行贷款为主。因此居住类房地产的价格变化必然与银行放贷量、利率等金融指标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对居住类房地产价格的调控除了供需调节外,借助房地产金融方面的调控在整个宏观调控体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利率调节由于其容易施行、见效快等特点,是使用比较频繁的房地产金融政策。随着利率调整,整个住房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响应,住房价格会如何变化等问题是历次调控政策出台后,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
住房贷款;房地产市场
一、个人住房贷款发展及风险概况
从发展历程看,与北京市住房市场和宏观政策调控相适应,北京市个人住房贷款发展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1998-2004年为个人住房信贷的高速发展时期,年均增速为319.5%。2004-2007年为个人住房贷款平稳发展期,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和房地产市场的共同作用下,个人住房贷款高速增长的势头受到抑制,2005-2007年北京市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分别为13.8%、7.3%和13.6%。2008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全面调整,北京市个人住房贷款进入结构调整期。2008年北京市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速下降2.7%,比上年末回落20.8个百分点。从结构看,在新建房贷款负增的情况下,二手房贷款保持了高速增长。
从信贷风险看,在个人住房贷款高速发展时期,随着个人住房贷款的快速增长,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也迅速提高。2001年末北京市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为0.3%,到2004年末上升为1.62%。自2004年以来,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北京市个人住房贷款增速迅速回落,但资产质量保持了总体较好的状态。2007年末,北京市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为1.43%,比2004年末下降了0.19个百分点。截至2008年末,中资金融机构各项房地产人民币贷款不良率为2.39%,比上年末微升0.02个百分点。其中,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为1.53%,比上年末仅提高0.03百分点。
在房地产市场进入全面调整时期,我国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并没有出现快速上升,即使在深圳、广州等房价降幅较大的城市,个人住房贷款依然是商业银行的优质信贷资产。这表明我国居民信用意识并不像境外某些信用评级机构想象的那样弱,也表明提高首付比率、对主体封顶楼盘发放贷款、月供收入比等房地产信贷政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同时,说明居民对家庭收入预期、经济增长预期较好,对中国经济维持健康快速平稳发展的信心仍在。1
二、住房贷款风险分析
当前,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种类相对单一,仅有数亿元的固定利率住房贷款,且基本已经停办或停滞发展,其他基本上是根据法定基准利率变动的可调整利率住房抵押贷款,并附有贷款保险或担保,与美国的ARM(Adjustable rate mortgage)相类似,但不能流通转让。因而,除了系统性风险外,其具体风险主要可分为违约风险、提前偿还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月供收入比的信贷政策要求提高了房贷抗风险能力,因收入变化带来的违约风险不会大幅增加
违约风险特指借款人可能不履行偿还本金与支付利息的义务而产生的风险。违约理论及实证研究表明,借款人收入下降或意外支出增加会降低借款人的支付能力而违约风险增加。基于该理论和判断,我国信贷政策要求房贷月供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不超过50%,因而只要贷款购房人对家庭收入的预期保持稳定或向好,因收入骤下降而造成的违约风险就不会大幅上升。影响支付能力的因素包括借款人的年龄、收入、支出及其他借贷关系。据调查显示,北京市房贷借款人中青年占主体,其收入正处于上升阶段。其中,30岁(含)以下和30-40岁(含)的借款人占比为超过七成,50岁及以上贷款购房人仅为贷款购房人数的百分之五左右。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加深,但北京市贷款购房人对家庭收入稳定预期尚在。预期家庭收入基本稳定及较大幅度上升的超过八成,对收入预期不确定的家庭不足两成。从商业银行了解到发生过延期还款行为的房贷借款人不足一成,而且在出现延期还款行为的房贷借款人中,九成借款人是因为遗忘、出差等情况而无意间延期。这表明我国房贷风险。
这与爆发于美国的次债危机有明显不同,美国金融机构为了发展房地产信贷业务,除了信用优质家庭发放住房抵押贷款外,还向信用较低或低收入的购房人发放抵押贷款。美国抵押贷款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优质贷款市场(Prime Market),“ALT-A”贷款市场和次级抵押贷款市场(Subprime Market)。优质贷款市场面向信用分数在660分以上,收入稳定可靠,债务负担合理的优良客户。次级市场是指信用分数低于620分,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ALT-A”贷款市场介于二者之间,它既包括信用分数在620到660之间的主流阶层,还包括一部分分数高于660的高信用度客户。次级抵押贷款对信用要求程度不高,信用风险较高,贷款利率通常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出2%-3%。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总规模大致在1.3万亿美元左右, 其中有近半数贷款人没有固定收入凭证,这部分人的收入不稳定性较大。可见,房贷客户不稳定是重要的信贷风险因素之一。
(二)首付款比例等房贷政策要求增强了应对房价下跌的能力,房价滞涨不会大幅提高房贷不良率
国外理论界实证研究表明,当抵押房产的价值低于剩余贷款余额时,借款人即使有能力支付房贷月供也可能违约。美国次债款危机正是发端于房价降温,受美联储低利率政策和房价持续上涨的影响,美国人的买房热情高涨,据美国联邦统计调查署统计,全美家庭自有住宅比例从1980年的64.4%持续走高到2005年的69.1%。大量美国居民贷款购房,2006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占全部抵押贷款的比例快速跃升到30%左右。2006年以来由于美国住房市场的急剧降温,借款人很难及时将房产变现,房屋价值也可能已经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地步,由此造成越来越多的次级抵押贷款者不堪重负。
基于此项结论,我国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明确规定了首付款比例的最低要求。为了支持普通家庭购房,同时为了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2006年我国信贷政策进一步将购买90平方米以上住房的首付比率提高到了30%。当前,我国房贷平均首付比例在30%以上,最低首付比率也在20%以上。这表明我国房价即使出现波动,如果下降幅度不超过20%,通常的房产价值不会低于贷款余额,由此导致的房贷违约风险将会较低。另一方面,从1998年开始,随着国家住房制度改革、商品化进程的加快,在土地、金融等政策的综合作用下,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部分城市房价出现快速上涨。据统计,从2003-2008年北京市住房销售价格指数累计上涨60%左右,从实际销售价格看,我国许多城市房价涨幅应在一倍以上。因而,尽管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全面调整期,但由于累计涨幅和最低首付款比率要求,我国银行房贷资产不良率不会出现较大幅度上升。
(三)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通货膨胀预期逆转,五次降息将利率风险降到较低水平
从需求角度讲,住房贷款是住房需求的派生需求,住房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住房贷款的实际利率水平。从供给角度讲,房贷的实际利率水平至少能够补偿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或通货膨胀水平。住房需求、通胀预期、资金供给、利息调整等对实际利率水平均存在不确定影响,从而造成利率风险。在美国,也正是由于利率上涨刺破了房地产泡沫而激发了次债危机。次级抵押贷款人很少考虑到未来利率上升后的负担,他们预期房地产价格会持续上涨,或至少认为在“合理”的时间段内会如此,只要他们能及时将房子出售,风险是“可控”的,并且想当然地认为房地产上涨的速度会快于利息负担的增加。然而在美联储连续17次上调联邦利率后,80%的次级抵押贷款人月还款额在不到半年时间里猛增了30%~50%。据雷曼兄弟公司报告显示,在2006年获得次级抵押贷款的美国人中,有30%可能无法及时还贷。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房贷利率政策及时调整,2008年下半年人民银行连续五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累积下调216个基点,并且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宅的购房人申请商业贷款还能最低享受0.7倍的下限优惠。截至2008年末,五年期以上的商业贷款购房基准利率为5.94%,下限优惠利率为4.158%。五年期以上(含)的公积金住房贷款利率为3.87%,五年期以下的公积金住房贷款利率为3.33%。从当前利率水平看,房贷的利率风险相对降到较低水平,如果我国宏观经济不出现意想不到的波动,房贷质量不会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四)流动性过剩局面与相关调控政策效果之间关系微妙,提前还贷风险逐渐加大
当前,个人住房贷款一般来说允许借款人提前偿还而不规定罚金,借款人可以自由选择提前偿还贷款,从而带来金融机构安排信贷资金的不确定性和再贷款利率低于合同利率的损失,从而产生提前还款风险。在当前流动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提前还款风险正在逐步显现。据调查,北京市住房贷款借款人有提前还款行为的约占三成,在当前情况下有提前还款倾向的借款人超过一半。从当前金融市场形势看,居民手中的房产、股票等资产价值逐步回归,资产投资收益率逐步降低。在这种情况下,理性借款人会逐步将资产投资资金用于提前归还贷款。从北京情况看,2006年提前还款约占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12.0%,2007年和2008年约占个人住房贷款的13%,提前还款风险较大。
(五)信贷管理尚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操作风险不容忽视
我国的住房贷款在贷款管理制度上相对比较完备,既有房产的抵押,又有贷款保险或担保。信用放款金额相对较小,金融机构产生直接贷款损失的可能性较低。但是在房贷业务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经办人员过于重视抵押物价值,对借款人资质的审查流于形式。特别是对借款人收入情况以及其他申请文件只作形式上的审核,使得一些不符合规定的借款人获得个人住房贷款。特别是对以贷款炒房为目的的借款人识别能力不够、审查不严,客观上助长了投机炒房的气焰。一旦这样的行为正常化,就有可能出现一些假按揭现象,造成信贷风险。
(六)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住房贷款存在固有的流动性风险
不能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变现所持有的资产,就会产生流动性风险,可出售的资产流动性较强,能够降低贷款的费用而降低利率。我国的个人住房贷款,金融机构不能出售变现,借款人也不能“转”按揭,因而固有流动性风险。一旦遇到流动性逆转或出现负收益,银行很难在短期内改善或处理经营状况,流动性风险就会凸现。流动性风险能够加大投资人的利息负担,增加金融机构的支付风险,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从北京形势看,2008年北京市商业银行的存贷比约为50%,信贷资金比较充沛。但从流动性比率看,银行负债趋向活期化而资产因住房抵押趋向长期化,这种趋势长期持续引发流动性风险。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加强贷款管理,防止转向“次级贷款”或假按揭风险
在市场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次级贷款”会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为防范银行向还款能力较差的借款人发放“次级”住房贷款,建议加强对借款人的资格审查及贷后管理,并有利于防止“假按揭”风险。其措施包括:加强与借款人面访及信用调查;严格房地产价格评估;完善收入的有效凭证;定期了解借款人情况。
(二)预测并及早安排提前还款资金,降低资金的机会成本
从国际经验看,对借款人收取提前还款的罚金并不是常规做法。商业银行应具有预测及有效安排改部分资金的能力,面对可能逐步增加的提前还款风险,我国商业银行要做好预测、及早安排,降低提前还贷资金的机会成本,提高实际收益水平。
(三)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预警及分析,推进风险定价机制建设
长期利率取决于市场前景及预期,短期利率取决于当前资金供求关系。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分析与预测,通过推进风险覆盖风险的定价机制建设,灵活确定贷款利率,切实防范信贷风险。
(四)推进房贷产品创新,加强流动性风险和违约风险管理
我们既要从美国次债危机中汲取教训,又不能固步自封延迟创新步伐,而是积极地推进房贷创新产品市场健康地发展。资产证券化可以降低流动性风险和交易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利用选择权等创新房贷还款机制,使借款人根据资金的收入选择还款月供,从而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房贷理财需注意三大成本[J].中国总会计师,2010,(5).[2]李磊,.房贷新政能否遏制房价?[J].社会观察,2007,(12).[3]张冰冰,.探析我国房地产信贷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J].经济问题探索,2010,(10).[4]牛甲卿,.房价与房贷和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师,2009,(5).[5]李磊,.房贷新政能否遏制房价[J].中国房地信息,2007,(11).[6]赵文刚.房贷新政动了谁的奶酪?[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8).[7]徐澈.央行调高房贷利率的原因分析[J].市场论坛,2005,(4).[8]吕敏 ,汪利娜,张吉光,谢岳来.房贷新政能否挤掉房地产泡沫[J].中国经济周刊,2005,(13).[9]高江 ,蔡丽华.房贷指引对各方影响不一[J].现代商业银行,2005,(3).[10]杨丽媪.房贷风险:高悬的达克摩斯之剑[J].管理与财富,2005,(1).[11]苏传容.关于房地产信贷部发展前景的思考[J].福建金融,1994,(4).[12]刘明东,司黎明,霍中广.房地产信贷部实行资产负债管理问题的思考[J].中国房地产金融,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