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读后感
做为新疆人,首先要对自己地域的历史了解,历史上看,维吾尔人不是新疆的唯一主人,也不是最早的主人,维吾尔人是从蒙古被蒙古人赶到吐鲁番等地,才在新疆定居1000多年,汉人涉足新疆历史恐怕比维吾尔人更久远。汉人去新疆比维吾尔人早的多,在张骞通西域後,汉人就进入新疆了,汉朝军队就开始屯田了。而且历史上新疆一直都持续有汉人存在。而维吾尔人进入新疆,是在九世纪末(中国藩镇混战时代)。
做为新疆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的维吾尔族历史久远,与西方和中原相交往,迄今已有两千年历史。从西元前3世纪至西元3世纪称为丁零。以后改称高车、狄历、敕勒、乌护、韦纥、回纥、回鹘、畏兀儿等。西元前,丁零分布在匈奴之北,于贝加尔湖一带,也有部分在当时的额尔齐斯河流域附近。5世纪以后,在当时西域的丁零迅猛增加。7世纪,居住在蒙古和西域境内的铁勒人受突厥汗国的统治 远在公元前的夏、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在东从大兴安岭、西到阿勒泰山的大漠南北广大地区,生活着众多的以游牧为主的人群。他们那时大部分还处在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阶段。对此,汉文史籍当时统称为“狄”或“北狄”有时也统称为“胡”。
到公元前后的秦、汉时期,这些众多的氏族部落除部分为兴起的匈奴统治外,大部分仍生活在天山以北、阿勒泰山东西,到贝加尔湖周围的广大地区,这一时期的汉文史籍多称他们为“丁零”。
在其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文史籍又多把他们称为“铁勒”、“敕勒”等。同时于15世纪中叶,由古代乌孙人和突厥人的后裔组成、后有12世纪初西迁的部分契丹人后裔和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人的若干部落以及15世纪脱离乌孜别克汗国东迁的部分操突厥语的游牧部落长期融合而成了新疆另一个主要的少数民族——哈萨克族。
清代是新疆民族的定型时期,并最终形成了以维吾尔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分布的格局。以西迁回鹘和葛罗禄为主融合而成的维吾尔人在清代得到了发展。清朝初期,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南疆及吐鲁番、哈密等地区,后由于清朝招募维吾尔人赴伊犁地区屯田,分布区域逐步扩大,人口发展迅速,清末人口达到了157万。哈萨克族是清朝的“外藩”,其活动区域本
不在今新疆境内,后由于受到沙俄侵扰,不少哈萨克人迁居到了伊犁、塔尔巴哈台等地。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后,大量哈萨克人进一步向内迁徙,至清末,塔城、伊犁、阿勒泰、昌吉、玛纳斯、乌鲁木齐、奇台、木垒、巴里坤以及甘肃、青海、西藏等地都有了哈萨克人分布。在这些民族分布地区不断扩大的同时,满族、达斡尔族、锡伯族、回族等也因各种原因迁入新疆。满族,从清朝经营新疆开始就不断进入新疆,包括官员、驻防的军队、屯垦人员以及家属等。达斡尔族、锡伯族原为我国东北地区的民族,1764年被清朝抽调到新疆戍边,后成为了新疆的民族。回族是进入中国境内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商人以及元代被东迁的色目人和我国的其他民族不断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族,其形成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唐代。清代称新疆的回族为“汉回”,主要是从陕西、甘肃等地发遣到新疆屯垦的回族,至清末回族在新疆各地都有分布。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也是在清代由新疆境外迁入的。
值得说明的还有汉人的迁入。汉人迁入新疆始于汉代的屯田戍守,之后汉人的迁入就没有中断过,魏晋
南北朝时期的楼兰、高昌,唐代的伊、西、庭三州及四镇都聚居着众多的汉人,清代又有大量的汉人迁入。这些持续不断迁入的汉人,有些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融合到了其他民族之中,有些则成为了今天新疆汉族的先民
不过虽然新疆的行政区域名称是维吾尔自治区,可是最早出现在新疆的确是大汉民族,汉族是新疆的世居民族之一,定居新疆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不但早于蒙古、哈萨克、乌孜别克、满、回、锡伯等族,而且早于回鹘西迁。生活在新疆的汉人始终是一个不绝如缕的客观存在,他们为新疆的繁荣、发展和稳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时期,汉族就已加入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家庭。新疆古称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就在轮台设立西域都护府,统辖西域各地,从此汉之号令到西域,公元1211年,新疆正式归属中国版图;公元1247年,西藏首次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792年清政府颁布法令,对大**实行金瓶掣签,这些历史事实以及历史定制,无
可辨驳地证明新疆、西藏是中国版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汉族在新疆多民族大家庭中不仅发挥着稳定政治、繁荣经济的作用,而且以其重塑民族自我形象的革新精神移风易俗,作出了表率。新疆汉人来自全国各地,在与各兄弟民族的友好相处中,淡化了汉人的家族传统、乡土观念。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接近于普通话的口语乌鲁木齐-石河子方言。汉人除仍保持着以春节为大年、中秋团圆、清明祭扫等传统民俗以外,延续千年的祖先祭祀和佛、道信仰等都已式微,传统的土葬已变为火葬,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又引起育子观的根本转变。
总的来说,汉族的文化转轨最快也最全面,并对兄弟民族产生了影响。新疆汉族中高技术人才较多,在石油、民航、公路、建筑、医疗卫生、电器、电脑、财经等行业中汉人都占主导地位。新疆汉族文学也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涌现出一批全国知名的散文家、诗人。
总之,汉人在新疆的历史是与这一地区纳入祖国版
图的过程同步开始的。2000年来,汉人同新疆地区各族人民一起开发和建设了这片广袤的原野、绿洲,又同这里的各族人民共同经历了沧桑巨变。历史证明,汉人是新疆多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在繁荣新疆经济、文化,巩固新疆政治稳定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第二篇:读后感 刘
读《红岩》有感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女孩,家里的书柜上摆满了我的一本本书籍。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让我成长,让我懂得。在所有书中,我最喜欢的是——《红岩》。
《红岩》是一部红色经典小说,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每当我拿起这本书,读起里面的内容时,总是被共产党坚硬的意志所打动,总是被他们在困难来到时却沉着冷静而折服,总是被他们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行动却不怕困难、机智动脑的行为而感到佩服。
灯光下,书里的每一个字都显得清晰,似乎是染了革命战士的鲜血,个个闪闪发亮。书中主要讲了:国民党反动派在逃窜前夕,惨无人道地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两百多个英雄啊!在重庆解放前夕,在江边的红岩旁,仰天长啸,悲声壮绝!与国民党进行了最后的战争。书中那一幅幅真实的画面,那一声声豪壮地诗句,那一桩桩感人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革命先烈与反动统治者战斗时的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当我读到江姐那忍受酷刑时,那十指连心的痛直椎我的心底。她一个女共产党员,面对着国民党的逼迫,镇定自如,一次次的毒刑拷打丝毫没有让江姐开口,她这种精神实在让我敬佩。华子良也让我敬佩,虽然他在这书中的描写并不多,但他的机智实在是打动人心,他疯疯癫癫的样子让敌人陷入了迷魂阵,敌人们根本就没有在意到这个傻里傻气的老头竟是共产党员的重要人物,他们竟然把一个间谍带在身边……书中还有许多可敬可佩的英雄:余新江、陈松林、成岗、许云峰……这些先烈个个都是钢铁汉,他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红岩》虽说是长篇小说,却写出了当时——自抗日战争后到解放之前一些真实的事情。从地下党党员重庆密秘“工作”到不久因叛徒而使地下党党员落入国民党的魔窟;从特务严刑逼供,到以求和为借口释放刘思扬;从刘思扬再次被捕入狱到敌人提前大屠杀,无一不是透露出敌人阴险的嘴脸。
《红岩》里所写的都是些革命烈士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同时,也写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野心。在狱中是我们无数的革命烈士和罪恶的敌人周旋。他们是伟大的,面对敌人、特务的软硬兼施就是咬紧紧牙关,不吐出半个出卖党的口供。当然在众多地下党党员中,也有出卖党、出卖自己以前并肩作战的战友;甫志高,就是这么一个无耻的叛徒,他为了免受皮肉之苦,竟然投降了反动派,将自己认识的党员:许云锋、江姐……——统统出卖。以至于到现在为止,甫志高这个名字一直被人们唾弃、瞧不起甚至是憎恨。
在狱中,所有被关押的革命烈士仍然不忘地下党,地下党也不忘这些被关押的“子民”,派人混入特务队伍中,以便联系。所有的革命烈士,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密秘通道以及“小小通讯员”——“小萝卜头”宋振中传送消息。
“飞吧,你飞吧!”我仿佛听到了生活在白公馆的小萝卜头稚嫩的童声,仿佛看到了他踮起脚尖趴在栏杆上目送蝴蝶的身影愈飞俞远。他向往自由,从小就被关押在白宫馆里,陪伴着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他的天真可爱,童真童趣,充分显现出了一个孩童对自由的向往,对胜利的渴望——还记得他画的那张“并不高明”却又“气势很大”的天空吗?那样广阔,那样饱满——外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而他又是那么的善良,在白公馆里的生活,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买下了多少恐怖的阴影啊!但是当他有机会出去的时候,却舍不得这些白公馆里的那些朋友们了——“我才不想走哩!”幼年的经历让他比同龄人要成熟,他经受的心理上痛苦的折磨,都是多么难熬啊!那不寻常童年生活,是我们所体会不到的。
我十分佩服华子良。多少年来,他为了骗取敌人的信任,装疯卖傻,瞒过了多少狡猾的特务。他被多少人误解、嘲笑,说他是懦夫、胆小鬼,但他没有退缩,一直在坚持,为了胜利,为了帮助共产党人逃出白公馆,他一次又一次地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情报。为了迷惑敌人,他过着非人的生活,还要做最苦最累的工作,无时无刻不在危险之中。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上的巨人呢?他的坚强和智慧,不畏艰难不断追求自由胜利的精神,何尝不是一种伟大呢?记得在结尾部分,他被敌人带走,又带着解放军回来解救突围的人们,他是坚强的,是富有智慧的,执着的坚持了那么久,这种精神是我所敬佩的。
还记得江姐吗?她是本书描写的重要人物。从手指上被铁笔磨伤的痕迹,到监狱里被特务虐待的血印,处处显现着她的坚强不屈,勇敢担当;从知道丈夫死讯后脸上的泪痕,到看到“监狱之花”出生时的喜悦,处处显现着她的柔情善良,温温母爱。全书用不同的角度,完整的描绘出了一个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江姐,一个让读者敬佩的江姐。
是啊!所有的革命烈士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这种忘我服务于革命;忠实于党;憎恨于敌人的精神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虽然,他们牺牲了,但是他们的爱国、爱民、爱党的崇高的品质与世长存。
我时常在想,他们这样无怨无悔的自我牺牲精神为的是什么呢?回忆起先烈们的句句诗词。我明白了,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幸福和祖国繁荣富强,前仆后继,不依不挠,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社会主义的美好今天。没有了他们,也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也就没有我们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现在的这一切,都源于他们的牺牲。比起这些先烈,我觉得自己是多么的矮小,不拿战斗什么的来说,光是在解题上我就觉得自己跟这些先烈有着天壤之别,我只要一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就不再动脑筋,就直接放弃了,亏我自己长大后还想为国争光,现在连个小题目都搞不定,有什么能耐来为祖国添光争彩呢?
我们的国旗、我们的红领巾都是用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它是我们的骄傲,是所有华人的骄傲。如果没有这些革命烈士,我们哪里来的这金色的童年?如果没有这些革命烈士,谁又来带领我们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烈士们,请安息吧!我们新一代的红领巾一定会好好学习,一定从父兄那里接过先辈手中的火炬,在五星红旗的指引下,在队旗下起步,在国旗、党旗下献身。学习历史、坚定信念,树立理想,警惕资产阶级的和平演变,高擎社会主义的这面大旗,一定要把烈士的遗愿来实现!《红岩》不仅让我看到了先烈们崇高的革命气节和忘我的牺牲精神,还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短处,懂得了要去探索、去开括、去拼搏。
第三篇:读后感(刘)
《雷锋的故事》读后感
双峰小学三(5)班刘沛然指导老师:张娟
放寒假的时候,我读完了《雷锋的故事》这本书,读完以后我被雷锋叔叔那种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在部队里,雷锋叔叔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帮助同班战友乔安山认字、学算术;为小周病重的父亲写信寄钱;为小韩缝补棉裤。每逢年节,雷锋想到服务和运输部门最忙,便叫上同班战友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帮着打扫候车室,给旅客倒水。孩子们学雷锋做好事,曾受到一些人在背后非议。不少同学不解,问雷锋为什么做好事这么难?雷锋叔叔朴实地说:“做好事就不要计较别人说什么,只要对人民有益,就应该坚持做下去。”
雷锋叔叔的一生是短暂而又伟大的一生。虽然雷锋叔叔只活了22岁,但他为人民做了许许多多数都数不清的好事。在火车上、在泥泞的小路上、在风雨交加的漆黑夜里,在……你都可以看到他为人民服务的身影。那里需要帮助,雷锋叔叔就会出现在那里。雷锋叔叔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以后,我一定要向雷锋叔叔那样,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我会永远牢记雷锋叔叔说过的那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
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第四篇:刘锟读后感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读《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有感
建宁小学刘锟
近期,我读了董奇教授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这本书。这本书突出强调了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之间的联系,以及两者之间的一致性。这本书共有四个篇章,第一篇是心理、教育研究与科学方法论;第二篇是课题选择与研究设计;第三篇是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第四篇是研究结果的分析、呈现与评价。本书以心理与教育研究过程为主线,依次介绍了研究课题的确立、研究假设的提出、数据资料的收集方法以及研究资料的整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研究结果的呈现与评价。本书对教育者在实际研究工作中有很大的帮助。
课题研究是一项非常严肃非常复杂的长期工作,开展小课题研究让老师们更有责任感,更懂得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够做一个教育中的有心人,及时地发现问题,然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教师“带题上课”,在每节课的教学实践中研究,也能实现资源共享,可促后来的老师少走弯路,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小课题研究中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种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帮助我们能在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的结果,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入,这样我们在应用研究结果时会更切合实际,收到更好的成效。
在第一篇章中,笔者指出学习掌握心理与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提高心理与教育研究水平,发展和完善心理与教育科学的理论体系,促进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这本书的第二篇就着重讲了课题选择与研究设计的一系列问题。课题选择本身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它反映了人们对于本学科发展规律认识的广度和深度。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教育研究的第一步,并且是关键性的一步,董教授从研究课题的类型、课题选择的意义和原则、课题确定的程序等方面进行阐述,对我在课题研究中,糊涂不清楚的地方都很好地进行了阐述和讲解,让我对课题的选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课题选好了它就决定了研究者现在和今后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目标与内容。能否确定一个有创建有意义的问题,对教育科学的发展也将起积极的作用。因此,选定课题在所进行的研究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第二篇的第五章是研究文献的查阅,阅读这一章使我受益颇多,首先让我明白了研究文献查阅的意义和作用。在选题之前,通过查阅大量研究文献,了解有关研究情况,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帮助我们发现和提出问题、形成研究假设,另一方面,将有助于我们通过比较、分析,从众多可能选择的课题中确定更有价值、更有前途、更适合于自己兴趣和发展自己专长得研究课题。我们教师平常的工作都比较忙,业余时间能坚持阅读的老师不多,所以在课题研究时,就觉得肚子里的“墨水”不够用了,觉得课题的选择不能与时俱进了,课题研究时也觉得不够全面和深刻,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警醒,不管是课题研究前和课题研究时都要不断学习和阅读大量的书籍,在书中董教授把研究文献进行分类,使我对要研究和阅读的书籍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真是相当于一场及时雨啊!其次,董教授对研究文献搜集的原则、渠道与方法,进行了具体的说明,非常的实在,真的是在一步一步教我去怎样做,非常实用,让我在今后的文献研究的实际运用中又学习到很多。
在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文献综述的撰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写起来并不容易,无论从格式到内容,我一直在不断的学习和改进。董教授在书中论述了文献综述的特点与作用,具体说明了文献综述的格式与内容。如:文献综述一般可分为六部分来写:序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改进建议、趋向预测和参考文献目录。文献综述的步骤与方法,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等等,十分清楚明了。我学习起来就十分容易了。
课题确定以后,就需要考虑如何设计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采取什么行动措施将得到什么效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接下来的行动过程中,要思考是否按解决方案采取了有效的行动措施。还要注重在研究过程中积累资料,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要积累相关的过程材料,通过方案、计划、总结、教育叙事、案例、课例、研究日志、学习笔记、资料摘记、随笔和相关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翔实地记录研究过程。这些记录过程的资料也是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依据和展现课题成果的主要内容。另外,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选择案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等适合教师开展的方法开展研究。同时在研究中也要学习一些教育科研方法,并在自己的研究中去应用。特别是一些调查的方式、方法。例如,问卷法:怎样编制问卷?访谈法:怎样与学生谈话和通过谈话达到对学生的了解?这些方面都是有一定技巧的。董奇教授在《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这本书中阐述了诸多的策略和内容。这对于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来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完整全面,尽可能涵盖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各种方法。另外,围绕课题的一系列问题也很详实,每个问题都阐述的很清楚,既有介绍,又有评价,客观地对待每种方法,尽力的为读者提供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的全貌。实用性、指导性强,有效地帮助老师们学习小课题的操作,为我们平时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促进了我们的教科研能力的提高,让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更科学,更有序。
第五篇:刘春华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刘春华
雷夫老师在自序中他就写着:“像所有真正的老师一样,我经常失败。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时分躺在床上睡不着,为着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当一个老师,真的会很痛苦。”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感觉雷夫老师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教师。有时为了思考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突出一个教学重点、如何突破一个教学难点,常常是反复的思考、推敲、有时甚至是寝食难安。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有同样的感受。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我想这几个字一定就是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吧。“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是一种多么朴素的意识和想法啊!
首先他以信任代替恐惧。正如雷夫老师所说:“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有的时候教师可能是“爱生心切”,一个知识点教了几次有些后进生都不会,这时教师就免不了语气会重一些,甚至会骂几句,这个时候的学生就象一直“惊弓之鸟”,越紧张越是听不进去,最后学生和老师都弄的筋疲力尽。因此,雷夫老师让学生在和谐、平等、信任的环境中学习,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得搏击。
其次他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雷夫老师说:“绝对不可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这句话说得非常睿智。作为一名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我从来不拿一个学生和另一个学生相比较,而是注重学生学习表现的纵向对比,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表扬。”
第三培养孩子们孜孜不倦、不屈不挠地克服困难的学习态度。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有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一次次的攻克难点中不断进步的,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在学习的路途上。
以上是我看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以后的点滴收获,期待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