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农村建设成就难题及解决之道
自 2005 年底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要求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 4 年,4 年 间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斐然的成就,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2010 年是新农村建设第 5 个 年头,受访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面临多方面难点,2010 年应认真总结,继续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扎实推进。
新农村建设成就斐然
第一,中央支农力度持续加大,“多予、少取”向“多予、不取”转变。自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中央连年加大支农力度,中央财政安排的支农投入从 2006 年 的 3397 亿元增加到 2009 年的 7164.4 亿元,是 2006 年的 2.1 倍。同时,地方财政的投入也 在不断增长。投入的连年增长使得新农村建设有了资金保证,农民得到实惠明显增加。新农村建设将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近年来逐步将“多予、少取”的要求向“多予、不取”转变。2006 年,我国取消延续了 2600 多年的农业税,这项 措施使得农民直接和间接减轻负担达到了 1600 亿元。2004 年开始实施的直接补贴农业生产 者的制度,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逐步加大了补贴力度,农机具购置补贴、生产资料价格综合 补贴总额度等已经从 2004 年的 140 多亿元增加到 2009 年的 1230 亿元。大幅度的投入加上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农民收入实现连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 入从2005年的3255元增加到2009年的5000元以上。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稳 步提高。第二,农业生产逐步稳定,粮食连年增产。2009年底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透露,200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预计达106 16亿斤,实现连续6年增产,并连续第3年达到1万亿斤以上。这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以来 的一项重要成就。新农村建设以来中央始终强调加强农业基础,重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2007年中央 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温家宝在当年的两会政府工 作报告中指出,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的红线。中央的重视以及各地的严格落 实,使得我国粮食生产抵御住了多次自然灾害、国内外农产品价格波动,最终实现了连续增 产。第三,农村面貌改变,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事业实现长足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过去的4年间发生明显变化,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农村的道路、电网 和饮水设施建设。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取得显著成果,并且做到全国87%的行政村达客运 班车。农村电网经过艰难的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新农村建设加强了农村饮水安全工 程建设,据统计我国200
0年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共3.4亿人,2000-2009年 已经解决约2.4亿人,预计在2012年基本全部解决。此外,2008年底,全国已经 有3000多万农户使用上了沼气,预计2010年底达到4000万。在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方面,教育、医疗、文化事业都有显著成就。2006年我国开始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交学杂费制度,后来扩展到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新农村建 设的几年间,把参合标准从50元增加到100元,并要求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提高到12
0元,2010年一些城市已经将筹资标准提高到180元。参合人数超过8亿,参合率稳 定在90%以上。在文化方面,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等一批重点 工程稳步推进,有效改善了农村文化生活。第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2007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普遍开始建立,到2009年6月底,已经 有4470多万农民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9年9月,国家正式启动“新农保” 试点工作,对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新农保” 制度要稳步推进,初步计划在2020年之前实现全国覆盖。
三方面难点待解
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成就斐然,但应当认识到,现在的新农村离真正的新农村标准还有 较大的差距。2006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就指出,新农村建设将伴随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 程。受访专家认为,这意味着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阶段存在难点和不足是正常 的,应当正视并积极总结走过的弯路,确保今后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难点一:区域发展不平衡,兼顾各方利益难度加大。当前,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发 达地区通过城镇化建设和新兴工业的崛起城乡差别开始缩小甚至消失,而欠发达地区城乡二 元结构问题日益突出。表现在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 后,这种情况带来的问题是地区性的不平衡发展,导致农村致富带头人和新农村建设骨干向 发达地区流动,结果是富的更富、穷的更穷,严重拖后了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步伐。此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社会的不断觉醒和进步,农民身份平等意识和权利意 识普遍提高。目前农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式很不规范,解决冲突还缺乏制度化的手段。农村 多元利益主体的格局已经形成,城乡利益关系、农村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利益关系复杂化,由 此产生的社会矛盾也在加剧,解决
决社会矛盾单靠政府行政动员已经力不从心。难点二: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村内部缺乏创造财富的能力。当前我国农民增加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转移支付和外出务工,依靠农业和农村内部增收 的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生产产业链短,生产、经营的规模 小,组织化程度低,增收的空间小,难以组织现代化生产,科学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二是 集体经济薄弱。农村许多地方集体经济薄弱,有的地方几乎是零,难以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 生产。三是能人缺乏。坚守在农村的年轻人少,年轻的能人更少,留守在农村的劳动力难以 建立现代农业,难以建设一个繁荣兴旺的新农村。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 祥智认为,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在于如何真正形成以“一村一品”为特点 的每个村的支柱产业。难点三: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当前我国农业资源约束增强,据统计,近10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1.25亿亩,人均 耕地面积仅有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潍坊科技学院副院长薛彦斌认为,当前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此外,农业科技支撑能
力不足,农业物质投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农民种粮比较收益明显下降,农业生态 环境脆弱,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
总结经验
扎实推进
新农村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在新农村建设的第5个年头,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抓住 大好时机,将新农村建设稳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个战略任务,也是个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下一步应该在国家整体 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采取与财政能力相适应的措施,稳步推进,分阶段地解决农民群众关心 的重大问题,逐步实现整体的战略目标。第一,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欠发达地区。当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点是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家电和汽车下乡以后 出现的问题之一是农村电网不配套,电压负荷过大,设施老化陈旧,短路断路现象时有发生,不能保证家电的正常使用,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电网改造,不但可以进一步刺激农村消费,提高农村供电保障能力,推动农村电气化事业,还可以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 中发挥更有效更长期的作用。国家补课性投入应更多关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水、电、林、路、通讯等基础设 施的投入,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逐步缩小新农村建设的区域差距。第二,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延长产业链。要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具有许多益处:分散经营风险,使农产品由原来的单一产品结构、单一经营领域,向多种产品结构、多种经营领域发展;增 强市场竞争力,顺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带动农业和其他产业发展;扩大产业对外开 放程度,为工商资本下乡搭建宽广的平台;增加就业机会,既可以为普通劳动力提供就业机 会,也可以为高学历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还能扩大税收基础,从 而为政府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发展无疑将会 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而政府的转移性支付也会相应增加。农产品精深加工 的发展必定带动农村流通、通讯等许多产业的发展。此外要大力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农业和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从实 践来看,无论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农业合作社,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发挥了土地、资金和人 力等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提高了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农民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 挥,增加了农民收入。我们应当像扶持龙头企业一样,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业生 产经营组织的多样性有利于农业健康稳定的发展。第三,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注重鼓励城市劳动力向农村转移。我们在鼓励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同时,也要鼓励城市劳动力向农村转移。城市劳动 力向农村转移也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思路的一种具体表现。经历过城市工业、城市商业等 城市经济和城市文明洗礼的青年,在经济能力、视野、抱负等许多方面不同于长期生活在农 村的青年,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不可小觑。除了城市青年以外,还应当鼓励并推动城市 里具有较好教育背景并热爱农业、热爱农村的城市知识分子,以各种方式参加到推动农业现
代化的队伍中去。他们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或许不是直接的,可能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城市 知识分子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利于改变农民的观念和知识结构,增强农民创造财富的能 力。(撰写: “三农”问题战略研究小组)
第二篇:国培计划----浅谈作文难题及解决之道
国培计划----浅谈作文难题及解决之道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争的事实。皱紧眉头,咬烂笔头,结果却总是不尽人意。对于学生来说作文就像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因而如何帮助学生爬上写作这一山峰成了教师最棘手的难题。回顾自己的作文教学历程,现将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难题和解决方法与大家分享。
难题一:无话可写。
许多学生写作之时,总是苦于“无米下炊”,没有写的素材。这是因为他们的课余生活十分单调,除了学习就是在家看电视,无聊地度过自己的课余时间。即便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由于学生没有留心生活细节,不注意观察,同样导致不知从何说起的情况出现。解决之道:
教师应着力挖掘生活中的素材,适时调整训练内容,根据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确定写作内容,不死守教材,努力保护学生写的积极性及萌发出来的说写兴趣。爱玩是儿童的天性,让学生尽情地玩,再让学生写,会使学生感受到许多写作的乐趣。生活中,我常与学生一起玩游戏,并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观察游戏中同学的动作、表情等,最后把玩的过程说一说,再写下来。“玩中写”增加了写作的素材,不知不觉落实了课标要求。学生只有在生活中,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有所见闻,有所体验和感受,才能拥有写作的素材,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
难题二:内容乏味。
一些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是完成了作文,但仔细看内容就会发现他们的作文大多脱离实际,胡编乱造,写一大堆废话只为了凑足字数。内容不鲜明、不完整、不生动。
解决之道: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范文不少都是语言优美,立意深远,结构严谨的佳作。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可不失时机地渗透习作教学的内容和基本功训练,并应“文”制宜,设计一些借鉴范文写法或迁移范文语言的小练笔。让学生将学过的好句子、段落、篇章及时运用,加以模仿,借以表达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或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各地有各地的语言特色,尤其民间流传的谚语、歇后语甚至是外来译音词都是语言中的精华,积累起来,为“我”所用,文章语言自然也就丰富了。
难题三:缺乏想象。
学生作文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学生作文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可言。
解决之道:
教师要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教学不在局限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迸发灵动的火花,写出与众不同的文字。
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第三篇:2012国家公务员面试:两种典型面试难题解决之道
2012年的国家公务员笔试成绩将在1月上旬发布,而2012国家公务员面试预计将在2月进行,各个职位将根据工作安排来进行面试。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报考地区的历年公务员面试时间,来安排自己的面试考前准备。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的专家经过研究发现在公务员面试过程,考生一直存在两大瓶颈,一是缺乏灵活的现场应对力,二是快速积累理论存在问题。
【典型案例】
应届生小李,理论知识丰富,但因为社会阅历不深,在面试中可能面对很多社会问题的探讨,这时难免会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但平时备考又限于传统备考教材的理念,陷入单纯的背题模式,套题式简单练习,因而无法有效形成灵活的考场应对力。
【解决之道】
(1)考生要多看多听多思考多借鉴多练习,从包括媒体、他人的各种社会信息渠道获取充分的间接社会经验。
(2)背题模式仍可进行,但要消化。消化办法:多问几个关键性的为什么,从命题思路找到答题技巧的最终突破口;
(3)套题式练习仍然需要,但还应掌握如何增加套路中有效内涵的技巧,以期实现考场的灵活应变力,有效规避自身弱点。
【典型案例】
职场老手小张,社会经验丰富,但因为长期没有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工作又十分繁忙,在短促的备考期内难以全面把握所有的理论知识,而现有的教辅又多是以讲解技法为主,理论内容还要多靠自己平日积累。
【解决之道】
(1)多看多听多思考多回忆,在吸取最新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温习已学理论。
(2)理论要背,但一定要精简;理论精简又不能影响考点的全面。
【面试建议】
1、对于社会经验欠缺者,关键解决如何实现“灵活的现场应对力”的问题。
2、对于理论基础不够扎实者,要切实找到“快速积累理论”的备考办法。
案例中的小李和小张可以说代表绝大多数两类考生,他们都只具备一方优势,而成功又往往属于全面最优者,如此则需要解决弥补缺陷的难题。
第四篇:城市化建设成就
浓墨重彩绘新城
——永丰县城市化建设成就纪略
一条条通衢大道纵横交错,一座座标准化厂房高大宽敞,一幢幢高端住宅区拔地而起,一个个休闲广场热闹非凡……这是近年来永丰城市化建设给居民带来的最大感受。
“回家的路越来越宽了,休闲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了,居住的小区卫生也越来越好了,这几年我们的城市发展变化实在会是太快了”,家住芙蓉苑的王女士感慨到。
其实,王女士的感慨反映出许多居民的心声。近五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构建和谐永丰的现代化城市奋斗目标,城市化建设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五年来,我县累计完成建设总投资近29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7.8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近8.6亿元,小城镇建设投入11.8亿元。现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0.7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高到34.6%,一个和谐文明、山水相拥的生态宜居城市正向我们大步走来。
道路网络不断延伸,拉开城市框架
路网是一个城市的大动脉,是一个城市腾飞的助推器。五年来,我县建成了迎宾大道、工业大道,发展大道,以及永丰大道、恩江大道、佐龙大道、跃进西路的“白改黑”等一批城市主干道,拉开了城市西延北接和南扩东进的新框架。
五年来,随着新老城区路网的不断完善,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由2007年的671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701平方米,五年新增道路总里程20.13公里。随着抚吉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我县将彻底结束无高速县的历史。同时加大县区二级干道新建、改建和扩建,投资6.3亿元共修建农村公路2300余公里,新修(改建)桥梁500多座。实现乡(镇)、村100%通水泥路,大大改善了城乡居民的出行条件。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改善住房条件
“楼下有菜市场,上班就在旁边的工业园区制衣厂,儿子就在桥南小学读书,比起以前一家人挤在租房里简直是天囊之别”,刚搬进桥南廉租房的李女士兴奋地告诉笔者。
让人民群众有房住,住好房,这是历届县领导班子的一贯举措。根据县住房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县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42.35平方米,比2007年末增加了3.48平方米,城市居民居住水平居全市前列。五年来,我县不断加大房地产开发投入,五年累计房
地产开发竣工面积达82.28万平方米,一批高水平设计、规模化投入的成片住宅小区相继落成。
与此同时,我县每年投入大量财力实施“安居工程”,全力构建城镇居民“无缝”住房保障体系,确保困难群众居有定所。五年来累计建设廉租房、经适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9.46万平方米,累计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50.74万元,先后解决10965户中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另计划在2013-2015年建设1200套6万平方米的廉租住房。
公用事业建设加速,增强承载力度
小区建在花园中,花草围着小区长。走进绿海星城住宅区,干净整洁,绿意盎然,“公园多了,出门就能见到绿色,到了晚上,往左走上几步就是贸易广场,往右就是欧阳修广场,都是休闲的好去处,住在这里,每天都神清气爽”,张先生满脸笑容的向我们讲到。
近年来,我县以引资促改制、以改制促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实现了城市公用事业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先后建成了欧阳修广场、市民广场、北晖园和葛溪河湿地公园等基础设施工程,使全县城区建成各类绿地面积达6834亩,绿化覆盖率达4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65平方米,一个“爱绿、建绿、护绿”的良好氛围已逐渐形成。
随着县城市生活污水一期及垃圾处理填埋提升工程的完成,污水处理率达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近期与华润达成总投资8000万元的一期城区管道天然气项目,铺设中压管道3.5万米,铺盖1万户居民,二期工程铺设中压管道2万米,将覆盖整个城区管网,项目建成后居民家用燃气费用降低一半左右,届时将大大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竞争力。
五年来,我县着力营造“城在园中、园在林中、山水环绕、碧水蓝天”的生态园林城市格局。年初,我县投资1000多万元,浓墨重彩绘就新城,编制完成了《永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定位为全国碳酸钙生产基地、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山水相拥生态宜居和“西扩南延、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城市发展格局,县城规划控制区面积由25平方公里扩大到75平方公里,县城规划建成区面积由15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
第五篇:林业主要建设成就
主要建设成就
1.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十二月五”期间,全区域共完成人工造林9.5万亩,义务植树15万株。通过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工程和植被恢复费项目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湘江河综合治理、中心城区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兰海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通道绿化建设,使全区有林地面积达到26061.08公顷,森林覆盖率从37.08%增加到41.52%。林木绿化率为47.8%。全区森林蓄积从98.4万立方米增加212.15万立方米。森林植被迅速得到恢复,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林业逐步走上了森林面积与蓄积“双增长”的轨道。
2.森林资源保护全面加强。”十二月五”期间,我区森林资源管理坚持以林权管理为核心,以加强森林限额采伐和林地保护管理为重点,初步建立了森林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和林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一是森林资源管理逐步规范。开展了《森林法》执法检查;全面完成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七次复查工作;组织进行了生态公益林的区划界定和调整,逐步完善了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机制和管护措施;加强森林限额采伐管理,严格控制生态公益林采伐,严禁采伐湘江河两岸、海龙水库、红岩水库、南郊水库周围及天然阔叶林;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机制,建立古树名木生长信息电子档案,对全区域800多株古树名木实行挂牌管理;加强征占用林地管理,重点做好重点项目建设征占用林地审批工作,全区征占用林地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二是森林资源保 护力度加大。组织开展了森林资源保护“六个严禁”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专项行动,加强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工作责任制,防火措施扎实有效;制订了《红花岗区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水平和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强,无公害防治率达70%以上。
3.林业产业逐步壮大。”十二月五”期间,我区林业产业化经营得到了长足发展,通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建设等重点工程,以大工程来龙带动大发展。与此同时,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等基地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海龙镇、金鼎山镇和深溪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的生态旅游休闲产业。2010年林业产业总产值不到十个亿,到2014年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实现21.4亿元。林业产业不断壮大,林业经济蓬勃发展,林业经济社会功能日益增强。4.林业投入实现新突破。”十二月五”期间,我区把增加林业投入作为解决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因素来抓,坚持抓项目就是抓投入,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从天然林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建设和植被恢复费项目等方面入手,共争取国家及省级财政投入林业生态建设资金3335万元。项目资金的投入,成为我区林业发展的助推器和加速器,极大地促进了我区林业的发展。
5.林业改革稳步推进。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主体的全区林业改革稳步推进。”十二月五”期间,全区域集体林地明晰产权现场核实率达到98%以上,林权发证率达到100%,山林纠纷调处率达到85%以上。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稳步推进,初步解决了一批困扰林业发展的难题,特别是林木采伐管理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实施了“林木采伐指标入 村到户工程”,对采伐指标实行“阳光分配”,让林农对采伐有了稳定的预期,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更加科学合理。降低了税费,减轻农民负担,极大地调动了林农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林分质量不高。我区森林面积虽然不断增加,但低产林、稀疏残次林比重较大。树种、树龄结构不合理,林木种苗、森林经营科技含量不高,极大地影响着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纯林多、混交林少;中幼林多、成熟林少,林分透风系数大,难以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效益,森林巨大的综合效益还没有被人们所开发和利用,如何提高森林经营水平任务繁重。
2.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欠完善。森林生态比较脆弱,林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影响森林生态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3.产业发展速度不快。目前,虽然木竹经营加工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普遍较小,缺乏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产业集聚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不强,林业经济效益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林产品单一,极具发展潜力的森林旅游、森林食品等生态产业还未发展成熟,林木药材、花卉苗木等立体生态产业还没有形成较强的产业规模,林区群众的收入增长缓慢。
4.林业投入严重不足。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目前,民间资本和各级财政投入林业建设的资金很少,同中央赋予林业的地位相比,林业所要承担的任务同投入比例差距很大。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林业安 全体系所需资金都存在很大缺口,严重制约了我区林业事业的发展。
(三)当前林业面临的形势 1.有利因素分析
--中央对林业的定位更加明确。中央明确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2009年党中央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会议对今后一段时期林业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进行了新的全面部署。中央赋予林业的地位,为林业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林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这是林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发展林业的基础条件良好。我区是全省重点林区县之一,现有的森林资源基础良好,森林覆盖率较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素有“油茶之乡”的美誉。2009年被定为国家级油茶产业建设示范县。这些良好的生态条件为发展现代林业,发展优质林产品提供了可靠保证。
--社会经济发展为林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林业资源的依赖程度将会减少,这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休养生息,有利于林业生态建设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并已取得重大进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十分显著,发展潜力开始显现,强林惠林政策体系初步建立,支持林业发展的合力逐步形成。2.不利因素分析--林业基础设施薄弱。多年来,基层“两站”建设投入资金不足,基础条件差,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不能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科技、信息服务手段仍处在较低水平;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标准不高;森林资源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手段不完备,对全区域林业“三大”体系建设难已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体制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林业正处于整体转型期,林业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依然是制约林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林业宏观体系和支撑服务体系尚未完全确立,林业改革任务繁重;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虽已提高,但与林农的直接经济损失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严重影响了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资源增量、生态提质、产业发展”为目标,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生态、产业、文化体系协调发展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全民动手,大力植树造林,发展现代林业,全面建设生态文明,致力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增强林业碳汇能力,推动森林生态服务市场的发育,促进我区林业科学发展,为国家气候和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为构建“两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全面提升红花岗区生态环境。在保障生态全面提质的基础上,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突出生态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并重的原则,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2.可持续发展原则:“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区林业由资源增量向生态提质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林业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处理好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实现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和合理利用,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3.兴林富民原则: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提高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林业产业化水平,以利用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主导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做大林业产业,实现兴林富民。
4.创新机制原则: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林业发展机制,激励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构建林业要素市场,建立林权交易平台,开展林业金融服务业务,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资林业,构建起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生态建设氛围。
5.依法治林原则:加快林业科技投入,提高林业建设能力水平和质量效益,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完善林业执法体系,规范林业执法行为,开展林业行政综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保障林业建设健康有序地进行,切实保护生态建设成果。
四、“十三五”林业发展目标定位
“十三五”期间,是林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和快速发展阶段,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全会精神以及国发2号文件精神,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和“两个率先”目标,扎实开展“三大会战”的整体要求,以提升城市园林景观、高速公路通道绿化、乡村造林绿化为重要抓手,牢牢把握当前发展机遇,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全面推进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创建。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林业,稳步推进生态建设,全面建设生态文明,以集体林权及配套制度改革为契机,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实现我区林业“生态优质、产业高效、生态文明、富有活力”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主要目标是:
(一)初步建成结构稳定、功能齐全的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全区有林地面积47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保持在50%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20万立方米以上,城市林木绿化率达到48%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以上,建设生态公益林面积达27万亩,商品林达到20万亩。
(二)初步建成规模可观、品种丰富、布局合理、竞争力强的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林业经济年增长率稳定在10%以上,林业产业总产值达32.1亿元,新增市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2家,林业专业合作组织8个。
(三)初步建立机构健全、科学合理的比较完善的林业安全体系。全区森林采伐限额控制在11.5万立方米以内,林业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90%以上,林业政策、法律、法规公众知晓率达到9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90%以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下,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0‰以下。
七、保障措施
(一)坚持深化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改革是解决我区林业发展深层次矛盾的根本方法,是挖掘我区林业自身潜力的有效方式。只有 通过改革,才能消除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在“十二五”期间,一要重点突破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这个难关。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依法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减轻税费,建立起责权利明晰的林业经营制度。要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流转制度,加强流转管理和服务,使林地、林权可以依法有序进入市场。二要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多渠道筹集公益林补偿资金,建立县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逐步提高补偿标准。
(二)强化组织领导,推进目标管理责任制。一是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到林业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两加一推”战略建设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林业工作,把林业的改革和发展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各级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支持林业发展。二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林业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林业主要建设指标,实行任期目标管理,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并接受区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区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要把林业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作为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三要继续搞好各级领导办示范点建设,真正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四要建立重点大毁林案件、工程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以切实加强各级各部门对林业工作的领导。
(三)做好项目对接,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林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投资做保障,只有走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路子,才是兴林富民的唯一出路。一是项目带动。以项目为载体,做好重点工程项目的包装及申报工作。要抓好项目库建设,按照“实施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抓紧项目规划,争取多上项目、早上项目,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县财政的投入。二是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投入林业。充分发挥林改后的政策优势,建立林地流转机制,引导林地向大户、能人流转,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办基地”、“基地引企业”的经营方式,不断壮大林业产业,充分带动全社会投资林业的积极性。
(四)坚持依法治林,提高林政资源管理水平。一是加强林业法制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实施林业“两法一条例”普法,提高全社会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二是规范林业行政执法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批滥占林地、乱采滥挖古树名木等违法犯罪活动。三是创新林业执法体制。以整合队伍和理顺职能为核心,以完善制度为保障,以执法由多头分散向集中综合拓展为目标,逐步建立起权威、高效、规范、廉洁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严格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公示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舆论对林业执法工作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