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校进村”培养新型农民工作汇报(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10:2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两校进村”培养新型农民工作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两校进村”培养新型农民工作汇报》。

第一篇:“两校进村”培养新型农民工作汇报

“两校进村”培养新型农民工作汇报

“两校进村”培养新型农民工作汇报

“两校进村”为新农村建设提速

富源县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和“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要求,认真开展“两校进村”培养新型农民工作,做到“五清”明底子,“四先”保质量,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五清”明底子

一是富源

县为确保“两校进村”工作有的放矢,由组织部牵头组成了11个调研组对全县159个村在家务农村民的文化水平、生产能力、致富能力以及培训需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摸底。通过调研了解到全县16岁—40岁的村民有225226人,40岁—60岁的村民有157594人,今年需培训的61151人;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三个试点村16岁—40岁的村民有3823人,40岁—60岁的村民有2803人,今年需培训730人,已培训185人。第一手资料的掌握,弄清了农民群众最缺什么、想学什么、需要什么,按照农民群众“最缺什么就补什么”、“想学什么讲授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为全县组织开展“两校进村”试点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对各试点村16岁—40岁、40岁—60岁两个层次对全村所有学员进行了建库和编班。建立了学员学籍档案,对学员的年龄、性别、政治面貌、文化程度、从事的主要产业及规模、培训记录、培训效果、回访记录、收入等方面的情况进行逐一登记,一人一册,一年一册。同时对学员不同层次的需求,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类和编班,做到培训对象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经济来源、培训需求、职业状况“五清”。

二、“四先”保质量

为确保“两校进村”工作扎实开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富源县“两校进村”做到“四先”:一是先调研好培训的内容。针对农村实际把农家乐服务知识、园艺栽培技术、种植、养殖技术、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党课辅导等列入培训的主要内容,确保培训内容实用。二是先准备好培训教材。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及时组织党校、职业技术学校、农函大、农广校等学校的骨干教师撰写培训教材,做到有培训资料,目前,全县已编辑培训教材1.2万册、刻录光盘3000碟,发放到各党总支(支部)、党员手中。三是先落实好培训对象。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摸底,掌握了培训对象的年龄结构、职业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来源、培训需求等情况。四是先预定好培训时间、地点。在不影响中心工作、日常工作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与培训对象预定好培训时间、地点。

三、“两校进村”为新农村建设提速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没有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就根本谈不上新农村建设,也就谈不上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产业机构的调整、支柱产业的形成、龙头企业的建设、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重大项目的引进、基础设施的改造、社会事业的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种养、产加销、民主的推进,管理的加强,建设小康村、文明村、和谐村等,都需要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都需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要提高农民的素质,使农民真正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就必须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不断强化农民的致富意识、生态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和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全面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重点是要将农村党员、村组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率先培养成新型农民,使他们成为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带头人。

要让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就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开展“两校进村”工作,增强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和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提高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大批建设人才。

从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两校进村”最直接的成效就是为农民朋友与科技专家建起了一个交流沟通的渠道,为农民朋友搭建了一个了解政策的平台,送去了增收致富的老师,使广大农民朋友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新农村建设热情,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使群众受益。

第二篇:房山农广校新型农民培养工作初探(改)

题目:新型农民中专班管理工作初探

教研

写作背景:“技能+基础”成人学历教育是北京市教委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成人学历教育教学模式。2007年4月18日,我校在韩村河镇开办了全区第一个农民中专班,专业主要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

新型农民中专班管理工作初探

房山农广校 杨月娟

“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加强农民培训工作,培养新型农民,是房山区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一、房山区农民培训现状

按照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教育现状调查的要求,在2006年,我校对房山区21个乡镇进行随机抽样,以了解房山区农民受教育状况。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全区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约8.4年,其中40岁以下受到初中教育的占60%。在农民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上有68%为提高就业技能,63%为增加自身收入。农民参加的各类培训中以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分别占总人数的54%和27%。在培训方式上,农民更喜欢现场教学、面对面授课的方式。在掌握了一定数据资料后,我校与韩村河镇联合进行了新型农民培养的试点工作。

2007年4月18日,我校在韩村河镇开办了全区第一个农民中专班,专业主要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

二、以人为本制定教学管理措施

韩村河新型农民中专班共有学员567名,其中:40岁以上178人,40岁以下389人;男学员83人,女学员484人;村干部36人、党员41人;年龄最大的53岁。分析表明,新型农民中专班学员女同学占84%,40岁以下占68%,这些学员承担着家庭主要家务,如接孩子、照顾老人等。还有一部分学员在乡镇企业工作,这些都是影响上课的因素。面对学员的具体情况,我校以学员为本出台了相应的对策。

㈠ 针对实际,下沉办学中心

新型农民中专班,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宗旨,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韩村河镇的主导产业,根据农民切实需求,发挥房山区农广校师资优势和远程教育优势,实施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和中专学历教育,分专业对广大农民开展多方位的培训。通过学习使农民掌握相关专业的实用技能和将来发展所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同时取得相关专业的劳动技能等级证书和中专学历证书。学员免交学费、书费,乡镇政府承担劳动技能取证费。农民个人免费享受教育培训。我校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实际困难,把中专班办到乡镇,办到农民家门口,这样一来,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学习热情。

㈡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切实解决农民的工学矛盾 ⒈合理划分班级

为有利于班级管理,我们按照行政村和地域来分班,一般是一个村一个班,较小的村就近与其他村合并成班。这样便于学员之间的联系、沟通,也便于以后教师家访。

⒉精心选择班长

在班长的选择问题上,我们通过和韩村河镇政府沟通,决定班长由在村委会上班的学员担任,有利于学员之间的相互联系。

⒊适时补课

学员如果在规定的上课时间不能来学习,先和班主任请好假后,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他几个班的上课时间来听课。通过这种灵活的授课方式,可以解决学员的一些实际困难。

㈢ 加强教学管理,大胆创新

⒈加大管理力度,成立专门教研组,认真开展教学研究

针对新型农民中专班,我校专门成立了新型农民中专班教研组,由骨干教师任组长,选派学校业务骨干担任中专班教师。利用每周五下午定期召开教研会,根据学员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案。

⒉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中专班实际情况,制定了《新型农民中专班教师岗位职责》《教案检查制度》《新型农民中专班学员管理规定》《优秀学员评选条件》等,要求教师认真填写教学进度计划、教学日志。各项制度调动了教师和学员的积极性。

⒊依据农时调整教学计划,科学的解决工学矛盾

我校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实际状况,依据农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做到教学与农时不冲突、学员学习与务家不矛盾,科学的解决了工学矛盾。

⒋抓好教师的备课管理。

要求教师一是备学生。新型农民中专班招收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使教学内容难易适中,照顾到大部分学员的基础,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备方法。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各学科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我们主要采取了分层教学法,把学员划分出不同层次,分别指导,让学员更快的接受知识、掌握知识。

5.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改善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收集整理学员学习需求,在不脱离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满足学员的要求,做到有问必答,转变教师的角色,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把知识传授给广大学员,力争做到实际、实用、实效。

6.主动家访

教师定期到学员家中家访,随时了解学员学习的困难、家庭作业完成程度,从而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7.建立奖学金制度,保护学员积极性

为了保护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我校校务会研究决定,在每学年末对成绩优秀、积极进取、坚持出勤、表现突出的30名学员进行表彰与奖励。

三、培训效果

一个多学期的时间过去了,学员们无论是在学习态度上,还是学习效果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㈠ 学员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开学初,很多学员对上课时间提出要求:9:00—11:00,要接孩子等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不早回家了,说学习时间不够。教师主动把时间延长到8:30—12:00。如:孤山口村学员姜淑平有两个孩子,一直在孤山口鸭厂做饭,从开学到现在,每天坚持中午做完饭后,再骑将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来学校学习,从未耽误过一分钟,她自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把握住这个机会,一定要学好计算机,实现第二次就业,做一个新型农民。杨景斌家里开诊所,按他自己的话说:每天来学计算机的时间,是家里病人最多的时候,要损失很多钱,但他始终坚信,以后要当好医生,也要懂计算机,虽然钱损失了,但学会计算机,值得。还有很多学员,为了学好计算机,专门购制了新电脑;他们表示感谢农广校,感谢政府给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

㈡ 从对计算机一窍不通,到能学以致用

刚开课时,大多数学员不知道如何开关计算机,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员掌握了文字处理、计算机管理和上网浏览等知识。如韩村河镇崇义村的张立娟,这几年一直靠卖狗为生,以前只是在市场上卖,费用高,生意也不是很好。通过这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把自家的卖犬信息挂到了网上,既有详细的图片、价格,还有联系方式。现在卖狗既省力又方便,收入也比以前多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截止到目前,100%的学员能编辑、会排版,汉字输入每分钟达到20多个字的学员占到60%以上。

㈢ 师生关系融洽

学员的主动学习精神感动了任课教师,参与教学的教师中有两位任课教师孩子虽小,但她们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在教学中从点滴做起,结合学员实际,把枯燥的计算机术语变成生动有趣的语言,便于学员吸收。老师的这种敬业的精神反过来又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很快的掌握了要领。现在学员和教师之间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成为了朋友。孤山口村学员陈光晗作诗称赞我校新型农民中专班:“韩村河镇送春风,农广校人育新农,科技绿化山河壮,花开铁树满枝荣。”

总之,在新型农民培养工作中,虽然面临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我们深信,只要努力坚持“农民教育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这一宗旨,通过科学的调整教学计划,一定能把新型农民培养工作做的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增加农民收入——案例与分析》.农业部信息中心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6年3月

2.《北京市房山区统计年鉴 2006》.房山区统计局编

3.《北京市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三篇:调研报告——培养新型农民

XXX县大学生村干部

专 题 调 研 文 章

培养新型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

XX乡XX村村委助理 李逸梅

(2010年10月28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利益考虑,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和成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做出了新的规定,再次凸显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事实上,我国近四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大多数贫困人群也集中在农村,农民的素质亟待提高。要解决“三农”问题,培养新型农民是关键,只有新型的农民,才能实现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从近期或长远的来看,培养新型农民是具有深远的意义,是一件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大事。怎样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针对这个问题,经过走访了XX乡XX村100个农户进行抽样调查,我做了以下的分析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在抽查的100个农户中,有78户以种植为主,无其他加工致富项目,有的想上项目因缺乏资金,农户颇有可望而不可及之感。抽查的100户中只有22户生产经营有点门路,真正有加工项目的只有7户,资产超过10万元的有2户,其他15户都是小手工业加工、小门店,年收入较低。原因:一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实力达不到,没有资本进行生产经营;二是怕风险,“小富即

安”思想在大多数农户中根深蒂固;三是文化水平偏低,接受新事物慢。在抽查的100户有村民472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17人,而这些人大多数都在外上学或出外打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到70%以上。大部分村民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特别是在接受新事物上存有观望等待思想,缺乏开拓创新意识。这些问题如不彻底解决,将会影响到新农村建设发展。

二、为什么要培养新型农民

(一)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实践者和受益者,如果不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那么新农村建设就很容易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建设好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家园。因此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新农村建设中重要一环。

(二)广大农民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成败。从新农村建设实际来看,无论是农业结构调整,还是农民增产增收,无论是社会事业发展,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千方百计提高全村农民素质。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而从当前农民的受教育情况看,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较少,绝大多数是初中甚至小学文化程度。全村一些具有一定文化技能素质的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农村的农民文化技能素质普遍较低。而大批外出的农村劳动力,往往因缺乏就业技能而就业不稳,必须进行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这些情况表明培养新型农民是当前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

(三)农民自身素质远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缺乏道德意识。一些人由于法律意识淡薄而导致犯罪,一些人由于缺乏道德意识而损人利己。因此要从法律、道德两个方面加强农民的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其社会主义荣辱观。二是农民缺少现代劳动技能。一方面,留守在农村的农民没有经过专门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而是依靠父辈经验的传授,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而这种生产方式,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脱贫致富。另一方面,进城务工的农民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劳动技能培训,不能从事复杂和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只能从事简单劳动,大部分是脏活、累活、苦活,而报酬却很少。

三、培养什么样的新型农民

建设新农村,什么样的农民才是新型农民,引用全国人大代表王希武同志的一句话就是“懂政策、懂法律、懂科技、懂经营、会管理,除了要有生产创新的技能,还要有开拓市场的眼光,并还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具体地讲,思想、观念、语言和行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能掌握科学知识,能抓住市场机遇,能创业、会创业,能追求先进文化,这样的人就是新型农民”。

培养新型农民就是要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劳动者。“有文化”要求农民能说会写、自立自强、崇尚科学、诚信友爱、知法守法;“懂技术”要求农民具有较高的技能素质,至少要熟练掌握一到多项生产技能和技巧;“会经营”要求农民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充分利用人、财、物和土地等资源,进行生产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四、如何培养新型农民

结合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科学规划,将新农民素质培训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农民的教育培训问题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庞大工程,时间跨度长、投资大,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将其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致富的惠民工程。同时,要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农民认识其重要性,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培训,从而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推向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二)抓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从源头上抓好新农民素质教育。

广大农村中小学校是农民学科学、学技术,实现职业转化的前沿阵地,要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切实保证农村适龄青少年不失学不辍学,绝不能再产生新的文盲、半文盲。为此,我们要努力整合优化现有的农村教育资源,积极改善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中小学校的教育质量,为农村孩子创造相对公平相对稳定的教育环境,培养造就更多的未来新型农民

(三)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引导全区农民崇尚科学,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一是针对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帮助群众增强法制观念。二是针对农民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状况,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使农民

群众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树立农村文明新风。三是针对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偏低的状况,以“创五好、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以乡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用丰富多彩的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倡导农民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五)充分发挥乡土拔尖人才的带头作用。

乡土拔尖人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与周边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感情,他们有文化、有威望、有特长,说话做事令周围的农民群众信服。而且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先发展起来的富裕户、示范户,在致富奔小康上走在了前面,是周围农民发展生产的样板,能够带动一片、辐射一面,引领农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培养新型农民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以满足农民需求、让农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贴近农民为原则,以先进的思想塑造农民,以丰富的内容服务农民,以生动的形式吸引农民,以便捷的手段方便农民,大规模培养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第四篇:进村入户--工作汇报

为确保进村入户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和我镇开展进村入户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从10月19日开始,我镇镇村干部紧紧围绕县委开展进村入户活动的主题,以“夜叩万家门,力解百姓忧”为活动载体,深入农户,扎实开展好入户走访活动,受到百姓的欢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阶段性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突出活动主题,确立活动载体。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开展“访民情、解民忧、办实事、解难题”活动,是一次政策法规的大宣讲、社情民意的大摸底、排忧解难的大走访、民生保障的大调研、社会管理的大问策、矛盾纠纷的大排查、创先争优的大提升。既能够进一步加深干群鱼水情,又能够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此,我镇党委政府认真分析当前民情、镇情,紧紧围绕县委开展进村入户活动的主题,确立了以“夜叩万家门,力解百姓忧”这一载有效体。要求镇村干部进一步下沉,进村入户以百姓为主,结合百姓农闲时和夜晚空闲时段深入家家户户,开展进村入户活动,受到百姓的欢迎和赞誉。

2、结合当前工作,开展民情走访。进村入户活动既是一次民情大排查,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同时又是一次镇情大调研,为我镇科学制定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发展三大生态产业,建设和谐生态江湾”目标提供依据。为此,全镇12个工作组分赴20个村(居)委会,以动员会、座谈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宣讲党的最新政策、江西省有关各类粮食补贴、农机补贴、林业补贴等优惠政策以及《婺源县处置非正常上访行为办法》等信访政策法规,同时结合各自分管工作以及当前我县、我镇正在积极推进的重点工作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推动我镇工作全面进位赶超。

3、记好民情日记,谋划镇村发展。我镇各包村干部认真记好民情日记,定期召开走访汇报会,帮助各村分析存在的不足,理清发展思路,拿出切实可行的破解问题的措施,并为各村发展、稳定、民生、干部队伍建设四个方面的提出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每周各挂点领导在周例会上进行汇报。

4、认真梳理矛盾,落实解决措施。掌握各村村民的主要诉求以及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摸清各村的主要矛盾、信访突出问题和潜在的不稳定因素,重点搞清楚各村困难户、富裕户、活跃分子、党员、老干部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基本情况,是此次排查疏理的主要内容。为此我镇镇村干部以抓发展、抓稳定、抓民生、抓班子为活动中心,开展进村入户活动。深入农户认真收集和分析各种民情信息,落实惠民政策,增加实物投入,为民办实事,积极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主动化解矛盾调处纠纷,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工作成效

1、全面掌握民情,精心分类梳理。各进村入户工作组经过近一个月的走访排查,目前全镇已经集中排查的矛盾纠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高铁建设纠纷、林权纠纷、邻里纠纷、水电路等民生工程纠纷、村民建房纠纷、失地农民保障纠纷、挖沙纠纷等共62件,其中件,水路电等民生工程25件,已7解决件,1解释件,18未解;高铁建设5件,已解决3件,未解决2件;邻里纠纷4件,已解决2件,未解决2件;林权纠纷6件,已解决3件,未解决3件;百姓建房4件,已解决2件,未解决2件。

2、矛盾有效化解,镇域和谐稳定。我镇镇村干部详细了解矛盾纠纷的关键点,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的出发点和有效途径,成功解决矛盾纠纷17件,对一时不能解决或需政策扶持的进行了政策解释和说服教育,目前为发生矛盾梳理掌握的事件中出现群众越级上访事件。

3、社会事业发展,队伍建设提升。在开展进村入户活动中,我镇镇村干部紧紧抓住发展、稳定、民生、干部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工作,以进村入户为有效途径,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问计于民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此次活动作为锻炼自己难得的机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一线中增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示范镇建设、通村公路、高铁建设、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和发展,干部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锻炼了一批有生命力,有影响力的干部队伍,形成了民主顺畅决策机制,统筹协作分工机制和全面有效的监督机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为我镇推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三、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我镇百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第二阶段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舆论宣传的力度仍有待加强,个别村组排查矛盾纠纷只停留在面上,促进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的结合点没有找准,活动有待进一步深入。

下一步,我镇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督察,及时组织“回头看”工作,对我镇的活动工作开展自查自纠。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镇村两级民生通道,努力把下阶段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第五篇: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提纲)

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调研提纲)

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设施为装备,广泛应用现代科技和科学管理方法,具有高度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的发达农业。宜都人多地少,资源有限,只有走现代农业之路,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解决我市目前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推动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市农业生产现状及问题

㈠结构调整速度快,但产业效应未放大

调研我市柑桔、茶叶、畜牧、水产四大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找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用科学方法分析各产业发挥的效益情况,并说明还有多大的潜力等等。

㈡科技推广有成效,但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 在简短总结近几年农技推广成效的前提下,找准我市农业科技入户与现代农业发展不对称的突出症结。

㈢产业化经营起步早,但企业的科技含量低,带动能力不强

分析我市现有25家农业产业化企业现状,产值与利润构成以及带动农户的能力方面的情况,作出客观评价。

㈣农村经济组织不少,但服务功能比较单一

调研我市农村社会化服务中的各种组织形态、服务方

1式、内容、效果,解剖存在的主要问题。

㈤各类培训常年展开,但农民的综合素质不高

了解全市培训农民的方式、内容及效果,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标准,找出其症结之所在。

㈥市场农业观念逐步增强,但始终跳不出传统农业的怪圈。

调研领导及基层相关人员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状况,找出并分析传统观念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㈦基础设施建设迅猛,但零星发展,缺乏整体推进 了解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公路、水库、良田、渠道等)慨况,并结合新农村建设一年来存在的投入、规划方面的问题,分析各自为阵,不能塑造宜都农村整体形象的弊端。

二、发展宜都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

㈠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

在新形势下,必须用崭新的现代发展理念、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把握“两个趋势”的判断,站在统筹城乡的高度,超越农业和农村的层面,把农业问题放到整个国民经济中统盘考虑,跳出农业抓农业。要让先进的工业思维、技术和装备“内植”于农业。

㈡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我市近几年花大气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标准农田,但总体上基础设施还不健全,设施装备档次不高,旱

涝保收农田仅占六、七成。要围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争取更多投入倾斜“三农”,调动全社会的投资热情,以设施武装农业。同时,结合一些项目的实施,构筑现代农业生态保障。

㈢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要针对我市农民科技素质偏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普及率低的现状,把科技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以农民素质提高为基础,以农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为核心,不断推动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

㈣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

核心是要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着力增强我市农业主体的创造力。在主体的企业化、农民的组织化、经营的产业化和产品的品牌化上下功夫,全面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各类经营大户,全面整合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构筑各环节相互连接、利益协调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㈤用坚强的执法手段保障农业

要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稳定并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积极引导土地依法合理流转,强化农业综合执法,推进财务公开,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三、加快宜都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㈠突出质量品牌,做强主导产业

围绕我市柑、茶、畜牧、水产四大产业如何做强,提

出“以质量品牌”为核心的具体工作如何开展,同时,提出一些相关目标,怎样发挥现代产业的功能等等。

㈡立足科技支撑,加快成果转化

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1、如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2、怎样把科技入户工程落到实处?如何建立以技术员指导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

3、如何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

4、怎样发展农业机械化?

㈢提供政策保障,健全投入机制

1、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如何建立?

2、农业支持补贴制度怎么健全?

3、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发展农业保险等)。

4、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

㈣强化社会服务,全面放活人才

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放活人才,如何强化社会化服务提出具体方案,包括人才怎样放活、服务组织的多种形式、服务的内容等等。

㈤完善市场流通,发展物流产业

1、根据宜都实际,采取什么财税措施,支持农村流

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发展?

2、如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服务?怎样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3、怎样加强大宗农产品的调控管理?

4、如何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

㈥做精龙头企业,培育市场主体

如何围绕龙头企业做精,提出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的具体方案,包括怎样构建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问题。

㈦坚持体制创新,深化农村改革

1、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才有利于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2、如何改革不适应宜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些制度、规章?

下载“两校进村”培养新型农民工作汇报(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两校进村”培养新型农民工作汇报(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调查报告(5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利益考虑,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和成败。怎样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双进村全国文明工作汇报

    桥下镇双进村创建全国文明村汇报材料 1平方公里,全村286户,双进村地处西溪上游,总面积 1070人,共分为3个村民网格6个小组,有劳动力300多人,其中200多人外出经商、务工,党员40名。耕......

    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

    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2012、2013、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教育部、农业部等......

    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实践与思考

    全面完成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主体是农民,关键也是农民。因此,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

    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实践与思考

    全面完成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主体是农民,关键也是农民。因此,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精选)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我州现有人口中,69是农业人口。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着力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XX村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情况汇报(精选五篇)

    围绕三大产业发展 开展“两校进村”工作 ***大龙村委会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56户,总人口2639人,有劳动力1488人。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建筑建材业和个私业为主......

    新时期农广校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五篇模版)

    新时期农广校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摘要: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的"陌生",留守农业人群呈现出总量相对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