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发展方解石新材料产业集群的构想与建议
关于发展方解石新材料产业集群的构想与建议
方解石是一种天然地矿资源,分布在我国部分地区,其主要成份为碳酸钙,分子式为CaCO3。传统的利用方式是开采后采用机械破碎再研磨成石粉,主要用于建筑行业的装饰涂料。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快速发展,碳酸钙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材料,方解石粉体产品在塑料、造纸、食品、医药等二十几个产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我省是我国碳酸钙资源分布的主要省份之一,张家界又是我省碳酸钙矿藏最集中的地区。方解石矿储量达8000万吨以上,占全省的90%以上,主要分布在慈利县的龙滩河、金坪乡和永定区的三家馆乡一带,是全国矿产品质优良、纯度较高的方解石矿区之一。
一、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特点、现状与潜力
1、产业发展特点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快速发展,碳酸钙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材料,碳酸钙是用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种无机填充剂。主要用于橡胶、造纸、涂料、油漆、油墨、电缆、食品、医药、PVC型材、人造革、PVC扣板、医药、化妆品等日用化工行业。方解石制备轻质碳酸钙由于粒子的超细化超白化,其晶体验生活结构和表面电子结构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普通碳酸钙所不能具有的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效应,在磁性、光热阻和熔点白度等方面与常规材料相比显示出优越性能.(1)涂料,在涂料应用方面,该产品用作功能填料或白色颜料,主要用于日用涂料、汽车漆、涂改液等,作为颜料填充剂,具有细腻、均匀、白度高、光泽高等优点,涂料中被大量推广使用。(2)橡胶,在橡胶制品方面,该产品除了具有普通碳酸钙的填充功能外,还能改善橡胶的加工性能,改进硫经济橡胶的性能,具有补强功能,可以及部分替代白岩黑和钛白粉等价格较高的白色填充剂。(3)塑料,该产品在塑料制品中是无机增强、增韧材料。其主要的作用有:增加塑料体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塑料的稳定性、硬度和刚性、耐热性;改善加工性能和其他特殊性能。并且白度高改善效果越好。(4)造纸,在造纸工业中,随着造纸工艺过程中的施胶技术由酸性施胶向中性施胶转变,为碳酸钙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该产品用于高级铜板纸中,由于其分散性能好、白度高、对光的散射性好,使添加后的纸张有较高的松密度,良好的可塑性柔软性,纸张表面细腻,可改善油墨的确吸收性并提高保留率。用在高档卫生用纸中,可以增加产品的韧性、吸水性和白度,使用起来更加安全、卫生。(5)其他行业,在高档油墨中,该产品代替普通碳酸钙,可以提高油墨附着力,适于高速印刷。此外,在医药和化妆品方面的应用正在得到大量使用,如一些补钙药品、牙膏等。综上所述,由于方解石制备轻质碳酸钙所具有的这些传统碳酸钙产品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使其应用前景极为广阔。目前全国需求量达为1000万吨/年左右。因此,方解石产业是具有地域优势的特色新材料产业。
2、产业发展现状与基础
我国是世界碳酸钙资源和生产大国,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进行研究、90年代才开始生产重质碳酸钙,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差距正逐渐缩小。目前我国重钙工业总产能2500万吨中可作为填料直接用于橡胶、塑料、造纸、油漆涂料等行业的FGCC产品为800万吨左右。全国上百家重钙生产企业中仅十多家能生产FGCC产品,大多为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且都位于山东、浙江、江苏、安徽、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目前,我市拥有一定加工方解石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两家。张家界恒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03年成立来,致力于走科技兴企之路,依托中国矿业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矿冶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和高校进行重质碳酸钙深加工产品开发。经过5年的拼搏与发展,该公司已成为湖南省重质碳酸钙深加工龙头企业,拥有优质方解石矿山10座,矿石总储量在3000万吨以上,生产加工基地三处,生产线19条,年产系列重质碳酸钙产品22万吨,各类技术人员77人,解决劳动就业300多人,是湖南省目前规模最大的重质碳酸钙生产企业。该公司生产的“龙精”牌系列产品被评为湖南名牌产
品,广泛应用于造纸、塑料、橡胶、牙膏、PVC管材、食品添加剂等多个领域,占湖南省70%的市场份额。产品还远销长江三角洲及山东、安徽、浙江、等省市,公司连续四年每年以40%的速度扩大生产规模,产品一直供不应求。2007年公司被湖南省科技厅授予“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获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食品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2008年10月成为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2009年进入湖南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双百工程”。目前公司正积极着手“中国名牌产品”的申报工作。
张家界宏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组建以来,致力于扩大招商引资和技术合作,先后引进香港、深圳高源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永定区三家馆乡方解石产业化项目(投资2亿元人民币),现巳落户张家界市科技工业园,并基本形成了年产10万吨超微细重质碳酸钙和5万吨塑料增强剂产业化项目生产能力。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9亿元,年税金2680万元,年纯利润4425万元。该公司通过与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改性专业委员会、福建师范大学环境材料开发研究所和桂林工学院金属矿材料应用研究所组成学、产、研联合攻关组对永定区方解石资源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与开发,目前巳开发出造纸涂布级碳酸钙、塑料级碳酸钙、超微细碳酸钙、塑料填充剂和塑料增强剂、食品级碳酸钙、药用级碳酸钙等产品若干个,并通过了1S09000:2000质量体系认证和1S022000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我市方解石新材料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产业化研究内容
我市拥有丰富优质的矿产资源,经过近十年的创业发展,重质碳酸钙生产销售规模跃居全省第一,产量达20万吨/年以上。近几年企业遵循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技术升级改造,引进人才、引进设备,以新技术、新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开发的超细重质碳酸钙已应用于造纸、塑料、食品钙等高端市场,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⑴、系列有机改性重质CaCO3研发及产业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对重质碳酸钙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节能环保的国策也对碳酸钙的生产和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无机填料,碳酸钙的应用可以降低塑料、橡胶、化纤、油墨、油漆等的生产成本,节约大量的有机资源,但碳酸钙与树脂间的无机/有机界面粘结不牢,严重地影响了填充量增加、制品机械强度、耐老化性能等,制约了重钙产品在高端领域的广泛应用。CaCO3高端应用市场给CaCO3提出了超细化的要求,粒度达微米级,甚至到纳米级,但这么小的粒子,其单个粒子重量远低于粒子间的作用力,因此极易团聚,给下游产品的使用造成困难,解决上述问题的必由之路,就是对重质碳酸钙粉体产品的颗粒表面进行有机改性。目前少数企业对部分重钙粉体采用硬脂酸改性,例如恒亮公司采用此法生产的改性碳酸钙占总产量的8%,在市场应用中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高端市场对改性CaCO3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有的是强调CaCO3使用过程中的易分散性;有的是强调材料加工过程中的流动性;有的是强调在树脂中的分散稳定性;有的是强调CaCO3在材料中的补强性,因此只有对CaCO3粉体进行个性化有机改性,才能满足不同高端市场的需要。⑵、系列高性能CaCO3母粒研发及产业化
近年来,国内外在填充无机粉体的塑胶制品生产过程中越来越倾向于应用无机粉体母粒。传统生产过程中,塑胶制品生产企业,将购进的无机粉体烘干与树脂混合,再加工成粒料,再注射成型或挤出成型,生产线路长、能耗高,并且有配方难准确控制,填料难分散均匀等缺点,而母粒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上述不足。母粒的生产最好是在无机粉体生产企业进行,即将刚生产的粉体与树脂按质量比约为8:2的比例混合,经螺杆挤出造粒机组连续生产母粒。该技术有四大优势,其一,刚生产的无机粉体未经存放、未吸潮、未团聚,能均匀地分散在母粒树脂中;其二,母粒在贮存运输过程中无粉尘,吸潮少;其三,母粒在塑胶制品生产过程中能减少烘料能耗;其四,塑胶制品工艺流程缩短,生产效率提高、配方易控制、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重质CaCO3母粒已部分应用于聚丙烯无纺布纺丝、聚氯乙烯编织袋纺丝及聚乙烯农膜中,使用效果优良,但在绝大部分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未能采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母粒不够系列化,难以满足制品企业差别化需求;其二,母粒质量及价格问题;其三,制品企业如自己生产母粒,更延长了工艺流程,增加了生产成本。然而CaCO3母粒在塑料制品中的应用,能节能降耗,提升产品品质,节约成本是毋庸置疑的。症结在于重质CaCO3企业与塑胶制品产业之间存在一个脱节,如果重质CaCO3企业将产业链延伸到母粒,这个问题将迎刃而解。
因此,引进设备和技术,开发系列高性能重钙母粒,推广其在化纤、薄膜、型材、管材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我市碳酸钙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促进我国塑料加工企业的工艺改进及制品质量巳迫在眉睫。⑶、弹性聚合物/CaCO3建筑嵌缝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房屋装修过程中,要用到大量的嵌缝材料,嵌缝材料将装修结构材料的接口部位连接起来,保持不开裂的结构完整性。然而各种建筑结构材料都有一定的热膨胀系数,随着环境温度升降、或建筑物受震动影响,接口部位的间隙尺寸会发生变化,随即产生裂纹,裂纹与日俱增,变成明显的裂缝,影响建筑物功能及外观。目前,市场上所有的嵌缝材料都很难解决这个难题。从材料力学原理分析出发,最佳嵌缝材料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其一,固化前为可流体,固化后为弹性体;其二,固化后与被粘基材有良好的粘接强度;其三,本身有一定的抗拉强度和一定的伸长率。恒亮公司拟开发高性能弹性建筑嵌缝材料,不仅可以发挥自身重钙产业优势,延长产业链,并可为建筑产业提供新的嵌缝材料。
⑷、聚合物/CaCO3建筑保温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随着世界上能源危机意识的增强,建筑物的节能环保功能日益被强调,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保温隔热材料,如空心砖、泡沫面板、珍珠岩砂浆等,都得到了一定规模的应用,但因其各有缺点,推广阻力大。该领域急需一种施工高效、性价比高的新型保温材料。恒亮公司拟开发聚合物/CaCO3保温材料,该材料由
CaCO3、聚合物、功能助剂复配而成,经专用设备现场喷涂,原位发泡固化,形成泡沫保温层,也可制成预制板材。施工中无有机物排放,工艺方便快捷,保温层隔热隔音效果好,外形美观。该项目同样达到提高CaCO3资源利用水平,促进我国建材更新换代的目的。
4、产业发展潜力与前景
方解石产品深加工增值空间巨大。通过对国内外精深加工产品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发现同样一吨方解石加工成产品时价格:250目100元/吨,325目120元/吨,1250目780元/吨,而通过功能改性加工到直接用于造纸、塑料、橡胶、油漆涂料等的6000目产品,则高达每吨2050元,由此可见,随着重质碳酸钙产品的精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会大幅度提高,使方解石的价值由几十元每吨上升到2000多元每吨,由几倍增加到几十倍。从现有产品技术链看,方解石可延伸开发出五百多种衍生品。
超细重钙产品与常规重钙粉体材料相比,在补强性、透明性、分散性、触变性和流变性等方面有明显优势。随着各行业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重钙产品正朝专业化、精细化、功能化等深加工技术方面发展,粒径的细化及超微细化是重质碳酸钙产品的主要技术发展方向与趋势,而表面改性扩大了重质碳酸钙的应用范围,使其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十分走俏。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工艺的改进、填料应用技术提高,我国造纸、塑料、橡胶、油漆等行业对FGCC产品需求量的快速增长,英国、西班牙、日本等国重钙生产商纷纷看好我国这一巨大的FGCC产品需求市场,相继在广东、江苏、安徽、浙江等省建起了一些年产2-5万吨超细重钙产品的外资或合资
企业,英国瓷土公司已在安徽建设年产2万吨造纸级超细重质碳酸钙生产厂,并拟在浙江宁波再建1套年产5万吨的生产装置;瑞士有关公司也派专家来我国考察重质碳酸钙原矿的情况,探讨合作建厂的可能性。
二、张家界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构想
1.发展思路
充分发挥张家界市的方解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结合张家界恒亮、宏泰公司新材料产业规模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方解石产业聚集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为方向,以延伸、整合、改造、壮大方解石产业链为重点,以加大方解石终端产品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为突破口,加强科学规划引导,优化产业聚集环境,突出优势和特色,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促进张家界市方解石特色资源产业链、产业群的形成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使张家界成为中国方解石新兴产业集群的聚集地,使方解石产业成为增长速度快、质量效益好、带动效益强的区域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
2、发展目标
建立张家界市方解石产业原材料生产基地、专业化先进制造园区、技术创新平台,大力发展方解石区域特色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方解石终端和高端产品,使方解石产业链得到延伸和壮大,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环境友好和谐,产业集群快速积聚,张家界方解石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到2013年,张家界方解石产业集群全面发展壮大,上中下游协调发展,方解石产业规模达到10亿元,利税超过3亿元以上。张家界恒亮新材料公司、宏泰矿业公司将成为占据技术、市场、产业制高点的具有国际影响和竞争力的特色资源产业集团,张家界市成为国家方解石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中国方解石产业集群积聚洼地,中国方解石特色资源产业基地。
3、发展方向
根据我市方解石加工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和看好的市场前景,今后五年我市方解石新材料发展方向是: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对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节能降耗,使企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技创新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步骤:分步实施,前二年打基础,加大企业建设和科研资金投入,不断引进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配套完成市区和慈利工业园区新厂年产30万吨系列重钙产品生产能力和年产5万吨塑料增强剂产业化项目生产能力,形成规模效益,并不断开发功能性产品,拓宽产品应用领域,后三年大发展,积极扩大融资、引进战略投资者,延长产业链,进入塑胶、PVC管、扣扳等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争取5年时间内,系列重钙产品生产规模达到50万吨以上,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利税3亿元以上,把“龙精牌”等系列产品打造成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把张家界建成中国碳酸钙行业“规模一流、产品一流、管理一流”的上市公司。
4、发展措施
第一,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紧跟世界行业技术发展潮流,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提升研究和产品设计水平,大力创新和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帮助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主动接轨国际制造业标准体系,推进产品国际标准认证,参加国家和国际标准制订和修订,占领技术市场制高点,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
第二,加强方解石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系列新产品、终端产品、高端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新产品促进新的产业集群发展,以产业集群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
第三,发挥恒亮集团、宏泰集团龙头企业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流动、技术外溢和销售网络的品牌作用,引导龙头企业通过招商投资合资合作联营租赁等方式,剥离专业化强的资源再利用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产业链企业间专业化协作水平。
第四,以张家界科技工业园和慈利县工业园为载体,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型工业。建立产业积聚区内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网络,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通过清洁生产、资源节约、污染集中治理排放等手段,降低产业集群企业治理成本。推动重质碳酸钙加工业,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型转变。
第五,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共享品牌。充分利用“张家界”的品牌效应,把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有机结合,以“恒亮”、“张家界”品牌为重点,争创国家国际知名品牌,提高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综上所述,方解石新材料产业是一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丰富,技术成熟,市场前景看好,发展潜力巨大,能够加速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带动劳动就业和富民强财的朝阳产业。建议各级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在信贷上给予支持,在环境上进一步优化,做大做强“恒亮”、“宏泰”集团,一个中国碳酸钙行业“规模一流、产品一流、管理一流”的上市公司的美梦将在世界知名的张家界成为现实。
第二篇:农村新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沙营发展茭瓜产业调查报告
关键词:发展茭瓜产业,增收致富
内容摘要:位于昆明西北方向约30公里的沙营村,是一个典型的山间盆地-坝子。改革开放前,该村经济十分落后,农民长期处于少食的贫困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沙营村突破了“以良为钢”单一经济模式的瓶颈,调整产业结构,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尤其是大力发展茭瓜产业,该茭瓜成为支撑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现在,当地经济蓬勃发展,农民经济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全村面貌为之一新。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鼓舞下,全村干部群众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奔小康,增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一、沙营村地理概况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
沙营村是富民县散旦镇沙营村委会所辖的一个自然村,是轿子山旅游专线必经之地。全村总面积6.89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均气温14.6摄氏度,年均降水量800毫米,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水稻、包谷、大豆、小麦、蚕豆、豌豆等粮食作物核桃树、梨树、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多年的实践证明,尤其适宜种植茭瓜。
全村有农户322户,人口1174人,青壮劳动力714户。全村耕地面积828亩,人均耕地0.7亩,其中水田497亩,占60%,旱地331亩,占40%。人均水田仅有0.42亩。全村林地8092亩。该村水利资源丰富。小河从村前川流而过,即使大旱之年,河水深深,从未干枯。十分有利水田作物生长,对茭瓜种植尤为有利。
(二)、丰富的物产
沙营村盛产优质稻米、包谷、黄豆、四季豆、小麦、蚕豆、豌豆,品质优良,产量高而稳定,尤其是水田作物更是旱涝保收。
二、沙营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前,由于“左”的思想观念束缚,“以粮为钢”单一经济模式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农民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半步。纵然有再好的自然条件,有再好的肥田沃地,守着金三银山,也摆脱不了缺衣少粮的贫困境地。偌大一个自然村,除了耕地种粮以外,仅有8辆马车在昆明跑运输,仅有一座油坊,一座酒坊、一个瓦窑、一个木工组。农户个体每户平均养1.5头猪,2-3只鸡。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年累月苦死苦活,每个劳动日分值(即一天的劳动价值)不过贰角左右,一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就为缺粮犯愁。全村经济一片萧条,毫无生气。直到1980年,还有4户人家住着茅草房。农民无可奈何地调侃:“茅草房里鸡肉香,大瓦房里熬稀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洗荡春风吹绿了沉睡多年的神州大地,给贫穷落后的山村带来了希望。多年来经济停滞不前的沙营村,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党在历年来连续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在云南巡讲话中的“三个有利于”极大的激发了全村农民大力发展经济,尽快脱贫致富的热情,义无反顾地在增收致富的大道上迅跑。现在,全村基本实现经济上“多种经营,全面发展”据统计,仅种植业一项,水稻362亩,茭瓜135亩,包谷315亩、小麦157亩、蚕豆351亩、莲藕40亩、经济林木方面,种植核桃390亩,板栗180亩。专业建筑队5个,从业人员200多,其中能工巧匠不下100人。吸收外地来村办企(砖厂)4个。为全村近250名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同时也增加了这部分劳动力的经济收入。据不完全统计,仅2013年的已年里,全村经济总收入就过2119.4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过7120.00元。
随着全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居住条件大大改善。现在一眼望去,一座座小洋楼鳞次傑比,村里农贸市场也日越活跃。全村呈现出一派经济蓬勃发展,民生极大改善,农民腰鼓锋满的繁荣景象。
三、沙营村茭瓜产业发展概况
(一)、引进茭瓜产业,试种成功。
1995年以前,全村的497亩水田,几乎全都是栽种水稻,每亩单产900市斤左右,产值仅1000.00元左右,这以后,当地农民从邻近的款庄镇马街办事处了解,款庄不少农民通过种植茭瓜,增加经济收入,改善民生提高生活水平的成功范例,从中吸取出一个简单的道理:不能死死守住水田上种水稻的传统不放,要想迅速脱贫致富,就得解放思想,就得打破长期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就得跳出“以粮为钢”单一经济发展模式。就得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就大胆地试,放手去做,不仅要做,还要做大做强。既然别的地方通过种茭瓜,打开了增收致富之路,我们为何不能试,不能做呢?别的地方敢于突破水田只能种水稻的禁区,我们为何不能效仿呢?思想解放了,就要付出劳动。起初,有少数农户开始引种茭瓜。他们将原先计划栽种水稻的水田改种茭瓜。头一年,由于缺乏经验,尚未学习科学的种植方法,只有“摸着石头过河”因而每亩单产不高,产值与种水稻不相上下。后来,这几家农户便不断探索,到近邻的款庄镇马街、热水登门求教、取经。看出求教者的诚意,马街、热水的茭农也无保留地介绍并传授经验,采用了科学的方法,精心管理。使茭瓜品质和产量有了提高。种出的茭瓜即肥又嫩,且白净无黑心。品质优良,产量增加。一来深受顾客青睐,二来销路大开且通畅。这初种茭瓜的几户农民,每户仅种茭瓜2亩左右,可产值竟达7000元左右,超过种植水稻的3/4倍。
(二)、茭瓜引种成功,农户纷纷效仿
引种茭瓜增加收入,该茭农尝到了甜头,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激发起大多农户种植茭瓜的积极性。当年,乡(镇)领导为了发展农村经济,便在引种成功的几户茭农的茭瓜田里召开现场会,组织农民观摩,让引种成功者交流经验,通过现场观摩交流,许多农户纷纷将原先打算栽种水稻的水田改种茭瓜。一时间出现了茭瓜种苗供不应求的情况,一度出现茭瓜种苗价格上涨的的态势。但农户们求富心切,贵就贵吧,只要引种成功了,成本很快就回来了,这样一来,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茭瓜种植面积就突然破了100亩,之后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发展到2010年,茭瓜种植面积就达135亩,且一直稳定的保持至今。现在,全村茭瓜种植面积已占水田面积的27.1%。仅以亩产值3000.00元估算,仅茭瓜一项,全村茭瓜收入就达40.5万元之多。迄今为止,茭瓜已经成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镇政府和村委会不满足现状,提出要求,要把沙营村的茭瓜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四、改进种植技术,提高茭瓜品质
要扩大茭瓜销路,促进销路通畅,稳定茭瓜生产规模,提高茭瓜品质是重要保障。茭瓜的种植技术和方法,必须不断改进,如果年复一年老套路,茭瓜品质也会退化,一是个小不嫰,二是不白净且有黑心,三是味道不甜。品质退化的茭瓜拿到销售市场,顾客一看现状拒绝购买,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茭瓜滞销,甚至销不出去,随之而来的就是茭农收入减少。因此,茭农必须随时观摩茭瓜生长情况。发现茭瓜有黑心情况,应及时向农科部反应,共同会诊,找出根治的方法。比如有的茭农为了贪图茭瓜又大又肥,就用废机油施在田里,殊不知,茭瓜外表看去又肥又大,但却出现了黑心。因此施肥用药必须讲究科学方法,且不可滥十滥用。由于茭农注重田间管理,运用科学方法种植茭瓜,沙营村的茭瓜品质一直保持良好,因此,销路通畅,价格稳中有升,市场评价较好,经济效益日趋向好态势。
五、茭瓜流通市场拉动了剩余劳动力,帮助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增收机会。茭瓜通过土生土长的个体运输户兼经销商运营往昆明及贵阳、成都等地批量销售,极大拓展了销售市场,激发茭农发展茭瓜产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推动了茭瓜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目前,茭瓜生产和流通前景看好,令茭农欢欣鼓舞。
六、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要求镇政府、村委会及有关部门对茭瓜生产予以大力支持和技术指导。要帮助加农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因地因时组织一些现场观摩交流,使茭瓜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使茭瓜生产更上一层楼。
(二)、帮助茭农建立冷库储藏茭瓜,使茭瓜在汉季也能卖出好价钱,使经济效益稳定提高。
(三)、加强对茭瓜经销商的思想教育,防止相互串通,压低收购价格,在中转环节过多地盘茭农的劳动成果。
(四)、帮助和扶持茭农在茭瓜田里养殖谷花鱼,收到一举两得的经济效益。
第三篇:中国石材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建议
中国石材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建议
一、我国石材产业集群的现状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的石材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强力拉动下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675亿元,全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39.21亿美元。根据我们协会推算全行业的经济规模大约在1 500—2000亿元。在全国出现了一批大大小小的石材产业集群。石材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全国石材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对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统计,2006年全国24个石材产业集群加工企业的销售收入217亿元,占同口径石材加工企业总销售收入的32%。在对石材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石材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据各地提供的资料,福建水头仅石材市场的年交易额就达50亿元,惠安石工艺品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云浮石材工业总产值占全市GDP的20%,莱州石材业产值占全市GDP的18%,大多数的石材产业集群地石材产业都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我国石材产业集群按规模和影响力可划分为具有全国及国际影响力的石材产业集群和具有地区影响力的石材产业集群两个类型。具有全国及国际影响力的石材产业集群主要包括福建水头、山东莱州、广东云浮、福建惠安等。具有地区影响力的石材产业集群有:福建福鼎、罗源、安溪、晋江市永和镇,山东平邑、五莲,河北易县、平山、曲阳、灵寿,吉林蛟河,湖北通山,四川宝兴,陕西紫阳,广西岑溪、贺州,北京房山,内蒙和林格尔,新疆哈密、鄯善等20个石材产业集群。在福建水头,随着近年来康利石材、环球石材、高时石材等一些知名石材集团的入驻和溪石集团、华辉股份、东升股份、南星石材、新鹏飞石材等本地企业的迅猛发展,水头己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石材企业集群。
按依托的内外部条件划分,我国石材产业集群又可划分为资源依托型和市场依托型两个类型(这里也可称非资源依托型,任何产业集群都离不开市场)。我国大部分石材产业集群属资源依托型产业集群,少数为市场依托型。莱州是资源依托型石材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莱州拥有山东白麻、樱花红、晶白玉等二十多个石材品种,其中山东白麻的荒料年产量为100万立方米,莱州被中国石材工业协会授予了“中国石都”的称号。市场依托型石材产业集群主要有水头、云浮等。水头是一个石材资源缺乏的地方,它主要依托港口优势,利用国内外资源,依靠敢为天下先的水头人开拓创新,叫响“买石头到水头’’的广告语,舞市场兴产业,抓石材壮支柱,把一个并不盛产石材的滨海小镇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材产业集群;云浮原也是资源依托型的石材产业集群,在经过200余年的开采后,云浮依托的云石资源已经枯竭,目前云浮的石材产业集群也演变为“买世界、卖世界”的市场依托型的产业集群。新疆的鄯善因拥有花岗石资源,又背靠中亚市场,所以兼有资源依托和市场依托的优势。
按生产的主要产品划分,我国石材产业集群可划分为大理石及花岗石装饰石材、石雕、板岩三个类型。水头、莱州、云浮等大部分石材产业集群以生产大理石及花岗石装饰石材为主,惠安、曲阳以生产石雕为主,易县、紫阳以生产板岩为主。
按石材产业集群的布局形态来划分,我国石材产业集群可分为带状产业集群与园区化产业集群。我国石材产业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石材业发展的初期是由于人类对石材的需求推动了石材的开采,因此石材加工企业往往在石材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始发展起来,并且随着市场的开拓扩大,石材企业呈聚集发展的趋势。但是,石材业产品比较笨重,对运输的条件要求较高,石材企业往往聚集在交通方便的道路两侧,这就是云浮石材百里长街的主要成因。这也是资源依托型石材产业集群发展初期的一般自然布局形态。除云浮外,山东莱州、吉林天岗、新疆鄯善等仍保留着部分这样的形态,这就是带状产业集群。但随着石材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尤其石材国际贸易的发展,交通运输尤其是海运条件成为石材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我国沿海地区借助港口的优势,发展起了一批大小不一的石材产业集群,其中以水头为代表,把石材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园区化建设、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成为同区化石材产业集群的典型。近几年,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在石材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及石材消费集中的地区已经建起或正在建设一批石材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大都把集群建设与园区化建设或城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产业集群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我国石材产业集群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取得很大成效,但仍有不少问题。首先是产业集群发展缺乏规划。由于我国的石材产业集群是自发产生的,大多缺乏总体的规划,包括发展战略、空间布局、营销网络规划等。这方面除水头、莱州等几个大的产业集群做得较好外,总的来说比较欠缺。第二是总体水平较低。总体来说我国产业集群水平是比较低的。主要表现在存在大量的落后的矿山开采方式和落后的石材生产方式。落后的开采方式首先造成了对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其次是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落后的石材生产方式主要是表现在产业集群中还存在数量较多的作坊式企业,这些企业对资源的利用率低下,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第三是创新能力不够。我国石材产业集群除了少数的大企业外,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缺少技术人员,主要依靠低成本战略来形成竞争优势,产品的技术和知识含量低,高附加值产品少。企业往往是你怎么干,我也怎么干,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第四是区域分布不平衡。由于我国的石材产业集群主要是由石材的进出口而带动起来,东部的产业集群较为发育,而中西部则发展较慢。在全国24个石材产业集群中,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共12个占50%,而西部只有四川宝兴县、陕西紫阳县、新疆哈密市、鄯善县4个。第五足分工协作水平较低、产业链不完善。
二、关于我国石材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1.石材产业集群要高起点规划
作好石材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是石材产业集群发展最基础的工作。石材产业集群的规划首先是战略的规划,然后才是布局的规划。现在发展较好的产业集群都有适合自身发展环境的发展战略,如莱州的北方出口基地战略、水头的利用国外资源战略、云浮的“科技兴石”发展战略。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做出新的规划。战略的创新是规划创新的前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石材产业集群要有新的发展战略。首先是产业集群的市场定位。在过去二三十年中,我国石材产业集群大多把市场定位于工程投资(主要是市政工程)与出口。在当时无疑是正确的。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刚刚闭幕的党的17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因此,石材产业集群的市场定位也应该从主要面向工程投资和出口转向面向工程投资、出口与消费(主要是家居工程和家居消费),这样石材产业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过去二三十年石材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发展的同时消耗了大量的石材资源,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党的17大提出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今后石材业发展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必将进一步提高,石材产业集群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集群,只有这样石材业才能取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第三,在过去二三十年石材业的发展中,一大批中小企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今后,石材业仍将是中小企业为主体。但是,各个石材产业集群在发展中深切体会到,没有大企业的带动,产业集群很难得到高水平的发展,很难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党的17大报告在谈到“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时提出要“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因此,石材产业集群要认真贯彻17大精神,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第四,石材产业集群要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是一个经济实体向社会提供的产品的质量、市场占有率、售后服务水平以及这个经济实体发展潜力的综合体现,是这个经济实体及其产品走向市场的一张名片,是经济实体宝贵的无形资产。我国石材业在过去的二三十年的发展中,只注意做产品,不注意做品牌,同质化竞争十分激烈。虽然,业内的大企业已经注意实施品牌战略,但中小企业还停留在产品竞争阶段。石材业是一个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行业,石材产业集群也必然会聚集大量的中小企业,如何组织这些中小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产业集群走品牌之路,创产业集群的公共品牌是必由之路。以产业集群的公共品牌建设带动企业品牌建设,使产业集群走上品牌战略之路。
第五,就布局规划而言,各石材产业集群地在过去二三十年的发展中,已经从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取得了共识,石材产业集群必须实施园区化发展战略,园区化发展战略是石材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园区内要进行功能化布局,按产业集群的各种功能,如石材加工、石材物流、展示展销、机械制造、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作好布局规划。
2.石材产业集群要升级改造
现阶段,无论是水头、莱州、云浮等较具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还是规模较小一些其它石材产业集群,在新的形势下都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挑战。石材产业集群应当以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石材业,逐步改造和淘汰落后的传统石材企业为指导思想,推进石材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同时推进石材业的企业管理升级。中国的石材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这二三十年的发展,其技术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与管理经验的引入,我国石材业呈现出既有采用原始落后加工工艺与设备的作坊式石材企业,又有采用当今世界先进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石材企业的多元化的格局。而那些原始落后的作坊式企业大量浪费石材资源、严重污染环境,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十分不协调,必须进行改造升级,淘汰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方式。
石材矿山开采业是石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石材矿山开采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是石材业各环节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最大的。石材矿山开采改造升级的关键是采矿工艺的改造,要从原始矿坑开采、主要采用爆破工艺改造为台阶式开采、主要采用绳锯等机械切割工艺。其中,推广台阶式开采是关键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矿山资源,才能更好保护生态环境。鼓励台阶式开采、绳锯等机械切割工艺,淘汰原始矿坑开采、爆破工艺应成为石材业的一条产业政策。石材产业集群区的矿山和集群区企业的矿山必需从现在起就进行这种改造。
石材加工、业目前是石材业的主体,石材加工业的现代化是建设现代石材业的重点。石材加工业现代化首先要调整其技术结构,石材加工企业要在荒料切割、(大理石)大板挂胶、大板研磨与抛光、工程板及异型扳力加工等主要环节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逐步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全行业要提出明确的装备政策。其次,要调整其产品结构。一是石材加工业要从石质材料向石质材料加工与石制品加工转变。不但生产石质材料,更要开发生产应用于各个领域,标准化、舰格化、功能化的石制品。要加强新产品的研发,使石材业成为石材与石制品工业。二是要开发生产更多的资源节约型产品,例如复合板、人造石、石质马赛克以及用石材加工的废料加工成的建筑材料等等。第三,要加强石材加工业的企业管理,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实行科学管理与现代化管理。石材产业集群中的石材加工企业要做建设现代石材业的表率。
石材产业集群的升级改造的第三个重要内容是创建环境友好型集群。现在石材产业集群总体来说在治理环境污染及与环境和谐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企业内物料的堆放、粉尘的排放、废渣废水的处理以及噪音的治理,这些都是集群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如何综合治理,组织力量对重点课题进行攻关,突破难点,把已有成功的经验推而广之;指导集群内的企业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逐步实现石材企业的零排放。这些部是石材产业集群改造升级的重要内容。
3.石材产业集群要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指出了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同样石材产业集群也需要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石材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提高及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在此我仅就集群服务平台的创新和石材产业集群营销模式的创新谈一点看法。
石材产业集群通常是从石材矿山开采企业和加工企业的聚集开始发展的。但为石材矿山开采和加工企业服务的其他相关企业和机构组成的服务平台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产业集群创新能力高低的十分重要的条件。前面我已谈到石材业是一个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行业,中小企业的市场开发能力、技术开发能力、人才开发能力等相对较低,同时他们和大企业一样还需要装备配套、交通运输、结算融资、行业资讯直到通关等方面的服务,因此一个与石材业相关的企业与机构(包括协会)组成的服务平台的建立及水平的提高是石材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如果说石材矿山开采企业与加工企业的聚集发展是石材产业集群发展的初级阶段,那么构筑起高水平的集群服务平台,提高集群创新能力应该是石材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阶段。在这方面水头已经走在全国石材业的前面。当这个服务平台的功能与集群内大企业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并结合存一起时,石材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将得到大大提高。这样的产业集群才是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我想本次研讨会在水头召开的意义主要在此。在此,我想就石材产业集群地石材协会的作用多说两句。现在的各级政府都是很精悍,协会集中了行业内的专家,可以为政府提供服务。我呼吁各石材产业集群地尽快像南安市一样,把石材协会组建起来。
关于石材业营销模式的创新。这个问题与石材业的市场定位相关,前面我已谈到石材业要从为投资、出口服务转向为消费、投资、出口服务,要从仅仅生产石质材料转向既生产石质材料,又生产石制品。石材业为社会提供的应该是由石材构成的空间和石制品提供的功能。因此,石材营销要把这些空间与功能展示给用户,展示给消费者。这样的营销模式可以大大拓展石材业的市场空间。在这方面我们石材业应该向陶瓷业学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4.推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石材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东中西部石材产业集群地之间的交流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随着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实施,中西部的市场环境和交通条件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东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中西部石材市场与资源的开发日趋活跃,东中西部石材产业集群间存在许多互补协作的空间。中西部石材业开发需要东部的经验及资金,东部石材业需要利用中西部的市场与资源,以及西部地区面对的广阔国际市场。尤其是中西部石材产业集群发展中,东部的经验与教训值得学习与借鉴。为推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石材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东中西部石材产业集群地之间的交流,中国石材工业协会建议从这次研讨会开始i今后定期召开石材产业集群的交流会,由各石材产业集群地轮流与中国五材工业协会主办。以上建议请与会代表讨论后决定。
第四篇:发展中心城市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发展中心城市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2012-07-09 07:08:00 来源: 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有0人参与
00
依据《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和《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黑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了进一步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地发展,我们认为亟待构建和发展我省中心城市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通过这一重要的生产力组织形式,促进生产要素在一定区域内的集聚,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产业的分工与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我省支柱产业,进而提升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以推动我省“八大经济区”建设。针对我省的具体情况,就构建和发展我省中心城市产业集群提出以下建议:
一、根据中心城市要素禀赋条件确定产业集群建设项目
要切实根据我省中心城市现有的企业基础、资源禀赋条件、交通通达性等具体情况,寻找中心城市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如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市重点培育发展装备制造配套产业集群和汽车制造配套产业集群;在大庆等中心城市,辐射安达、肇州、肇源等周边城市,培育和发展石化工业产业集群;在佳木斯、七台河、鸡西、双鸭山、鹤岗等城市与周边县域开展煤转电、煤转化(精细化工)、煤转油、煤转气、煤转焦等合作,培育和发展煤电化工产业集群或循环经济型产业集群;在牡丹江、伊春、加格达奇等城市,重点发展和培育林下资源,发展山特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二、加强中心城市大中企业与周边县域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对于装备制造业而言,这种分工协作尤为重要。由于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一大特点就是其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可分性强,一台大型装备制造业产品是由多个工艺环节完成的,是由众多的配件组件构成的,这种特点为这类企业建设发展产业集群提供了客观可能条件。通过调研发现,我省装备制造业企业在省内的配套率很低,多数配套产品是在省外采购,这种方式很难使这些企业在省内形成规模化的集群,也难以发挥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县域发展的作用,对装备制造企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也构成了制约。
因此我们认为省里应制定一些相关的鼓励和支持政策,促进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的装备制造业大企业与其周边县域中小企业的联姻与合作,如一些中直省属企业就可以探讨与安达市、肇东市一些机电设备制造中小企业分工合作,这既有利于实现中心城市大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又有利于带动周边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最有条件实现双赢。同时,政府应鼓励发展“飞地经济”、“总部经济”,实现中心城市与周边县域跨行政区域之间的经济联合。
三、合理规划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中小企业集聚
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载体。产业集群不是各种企业简单地“归大堆”,它是指具有经济技术关联的企业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如果是有经济技术关联的企业“归大堆”,那么将有助于发展产业集群;如果是缺少经济技术关联的企业“归大堆”,那么就很难构建起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发达地区在这方面的实践有很多,尤其是江浙一带中小企业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借鉴和学习。如江苏省盐城仅为东风悦达配套的中小企业就达到100多家,形成著名的盐城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这对于我省构建汽车产业集群就有借鉴意义。省里可明确区域产业布局和集群发展方向,对省内现有的园区进行适度调整,合理布局;扩大园区规模,增强园区内专业化程度和产业关联度,提高专业化竞争力,促进块状经济的形成;引导关联度高的中小企业向园区聚集,全力推进经济适用型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项目的建设,增强中小企业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努力在我省中心城市形成在空间布局上“呈块”、在分工协作上“成链”的产业集群。
四、构建服务支持系统,推动集群企业技术创新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但从我省目前情况看,由于中小企业不具备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政府要在推动技术创新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产业集群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保持集群生产的先进性,无论是个人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还是集群创新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建议政府对重点产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财税支持、公共研发(R&D)投入、融资支持、政府采购等扶持政策。其次,为企业新产品研发试制、设备检验、生产工艺改进等创造条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建立健全“政、产、学、研、金、介”相结合的创新支撑体系,引导集群内企业朝科技创新型方向发展。同时还应尽快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等保障性体系,避免“搭便车”行为,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设立创新企业奖项,鼓励企业的经营者主动进行创新。
五、转变传统融资观念,大力吸纳社会资本
我省中小企业大多自有资金不足,对资金需求较大。由于商业银行怕担风险而“惜贷”、上市融资门槛高、民间资本规模小、企业自有资金积累能力弱等问题,融资困难依然是我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瓶颈。往往使成长性企业缺乏启动资金错过发展良机,季节性生产企业缺乏流动资金不能满负荷生产。因此,建议政府为中小企业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吸纳社会资金创造政策条件。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契机,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要公开透明,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不应单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我省中小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构建产业集群及保障产业集群的正常运行,并对中心城市形成持续稳定的支撑能力,极为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搭建起相应的政策支持平台和形成一套顺畅的运行机制。我们认为省里应该就构建和发展我省中心城市产业集群研究制定专门的支持政策和措施,以扎实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地发展。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本文来源: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
第五篇: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
一、集中一集聚一集群
(一)集中
在集群发展的起始阶段——集中过程中,产业园区的政策环境要素和设施配套要素是吸引园外企业入驻的最大原因。
在此阶段,园内企业因为地理上的集中而形成了有别于分散的单个企业的生产效率优势和成本优势,即基于资源共享的效率优势和基于议价能力提升的成本优势。但是,由于集中仅仅是整个集群过程的最初状态,初步地表现出集群的地理集中性特点,产业关联及其薄弱,不能形成相互配套的产业协作和产业链关系,产业层面的集群优势几乎为零。同时园区企业对地域的嵌入性和依附性不强。
因此,处于集中阶段的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利用空间上集中的已基本形成了园区经济总量上的规模,赋予了集群企业一定的竞争优势,但难以较好发挥集群的外部规模效应。
(二)集聚
产业园区由集中而集聚的提升,是产业园区向集群方向发展的中间阶段,在此提升过程中,园区企业依托的主要是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市场规范和服务配套要素,四者构成了园区企业向某一产业集聚的基本条件。由此,在具备了上述四大要素的企业集中的园区中,产业具备了明显的行业特征,产业园区的发展指向了特定的产业,从而形成集聚。
此时,产业园区的竞争优势逐步扩大;生产效率优势一方面表现为基于资源共享的效率提高,另一方面表现为专业分工引起的效率提升;产业园区内的产业协作增强,企业间的合作规模扩大,使得成本优势覆盖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两大部分。
(三)集群
集群是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而集群形成的基本要件除了上述两阶段的要素外,还必须具备人文环境、集群特色、产业配套及创新企业家群体四大要素。
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中,例如中关村、硅谷、新竹等,都具备了地理集中性、根植性、柔性精专、合作网络性、创新性、自组织性等特征,创新体系逐步形成,产业园区的发展进入新的层次。同时,产业园区也不再是集中于集聚状态下的“松脚型”的产业园区,而是嵌入本地社会文化中的园区集群。
二、辐射接受中心一向内辐射中心一向外辐射中心
(一)辐射接受中心
在辐射接受中心的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层次上,园区进入集群发展阶段,相对集聚,辐射接受中心的产业形成了明显的优势产业,显示出较好的产业链效应和较强的产业竞争力。但是,辐射接受中心往往只实现了产业园区的生产加工功能,园区功能相对简单,其竞争力的提升相对而言是被动的,有赖于外部技术的流入。
因此,此类园区具备一定的集群优势与产业竞争力,但产业升级与竞争力提升主要依靠接受外部产业辐射。
(二)向内辐射中心
辐射接受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将超越生产加工的简单功能,而跃升到向内辐射中心的层次。在此阶段,产业园区的优势产业形成了面向集群内部辐射作用,即优势产业中的具备了较高的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各方面实力的龙头企业,首先产生了寻找新技术、开拓新市场的意识,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扩张,从而对园区集群内部相对弱小的企业发挥辐射作用和示范效应,带动整个集群共同提升竞争力。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充分扩大到整个地域范围,区域品牌逐步形成,区域创新功能得到发挥,集群在当地的根植性也有所增强。
(三)向外辐射中心
向外辐射中心具有强大的品牌效应和技术输出效应,是所属行业的品牌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它不仅对园内企业有辐射力,使集群整体呈上升式发展,同时对于同行业的园外企业都有极强的示范效应和辐射力,使大批的外部企业成为其代工生产企业,甚至使外部企业形成专门的集群为其提供配套支持。
分散的企业由集中而集聚而集群,产业园区的集群由辐射接受中心而向内辐射中心而向外辐射中心,这就是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逻辑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