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模扩张中的问题(以星巴克和上岛为例)

时间:2019-05-13 12:2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规模扩张中的问题(以星巴克和上岛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规模扩张中的问题(以星巴克和上岛为例)》。

第一篇:企业规模扩张中的问题(以星巴克和上岛为例)

企业规模扩张中的问题

——上岛&星巴克

诞生:

上岛:

20世纪90年代中期,凭借“咖啡+西餐”的独特市场入口,形成爆发式的快速膨胀发展。第一家上岛咖啡诞生于海南,有来自台湾及大陆的八大股东形成,注册资本约150万。当时介于股东间的情谊及口头上的约定,未形成严谨的书面形式,而书面承认的董事会主席也只有三人。

在海南温暖家的氛围的营造,迎合海南台商的需求,同时顺着大陆西餐之风的初步形成,上岛在大陆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及壮大。然而,就在要向大陆做进一步扩张时,“八王分割”即将中国分为几大片区由各个股东进行开发经营,这种各自占地封侯的形式给上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隐患。各大股东,在利益的驱动下,开始在上岛的庇护下以相同的经营模式发展自己的子品牌,从而分散了“上岛”的品牌效应,使之无法整合成一个强势的品牌。星巴克:

星巴克在全球有三种商业组织模式:独资直营、合资公司、许可协议。

早先星巴克考虑到中国市场对茶的偏爱及市场的相对陌生,星巴克进驻中国市场,首先采取许可经营的模式。从1999年北京第一家星巴克开始,这种授权扩展之势不可阻挡,利润也超乎预期。然而目前的企业结构成为商业利益的纠葛。星巴克总部收取特许经营商的专利金后,将商标使用权授予特许经营商使用,总部只能在营业收入中提取少量固定比例的提成,这使星巴克总部心里很难平衡,在加上对中国市场的日益熟悉,星巴克品牌的日益知名,部分店面服务标准的变形和走样,单飞念头日益强烈。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的政策日益明朗,星巴克总部开始收购星巴克的在华股权,变身独资直营。

成长:

上岛:永远的诸侯

由于八股分割的经营模式,各大股东在各区经营着自己的子品牌,致使上岛服务并非独一无二,破坏了上岛的品牌整体力量。同时,由于股东内部利益的纷争,企业内部出现分化。像所有的品牌一样,上岛毁在了自己的手里,未能真正在大陆实现规模扩张,从而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性品牌。

星巴克:

借助政策春风,独资经营店在中国扩散开来,这种独资起舞会走很长一段时间,但但条件成熟,将又回到特许加盟的路上,也许也是一种回归。但早期中国市场的特许与授权是缺乏控制的,更多的是一种铺垫和试探,将来的特许和授权将是真正的、有效控制的特许,那将是一个连锁帝国在中国市场的“指数速度”。

长大:

上岛:品牌与产品重整的难题

上岛品牌的股东之争以及各自子品牌的独立,让“上岛”这块公田无人经营。建立者虽然以天生的直觉而具备在各地经营的能力,却始终欠缺一种全球视野和互利共赢的大局观。星巴克:文化与泛化竞争的难题

在独资直营的基础上,加大控制,实现文化全球整合。同时,借助新型消费力的诞生,实现二线城市的新突破。完善相关的服务标准,实现文化上的统一,灵活调整布局。

第二篇:以春晓为例

以《春晓》为例,谈信息化环境下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

〖打印内容〗发布时间:2015-12-13 16:42:13 来源:语文网 浏览:18463 作者:匿名

奖投稿

【摘要】

信息化环境下,多媒体教学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从素质教育的背景出发,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准确表达和演绎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年龄、智力、个性特点,力求易用、生动,体现科学性、辅助性、实践性的原则,切实这学科教学服务,为课堂教学改革服务,为学生服务。通过教学设计的展示和演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促使学生领会知识、学会学习,主动发展。

【关键词】

语文 教学设计 依据 原则 技术的应用

当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条件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信息化环境下,依据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对象,如何促使人(师生)机、技术与课程、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组合成为广大教师不断思考、探索和实践的问题。本文以 《春晓》一课为例,试谈信息化环境下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遵循的依据

多媒体教学形式在传递信息方面适用范围很广,但目前更多的是表现在学校的课堂教学。这就表明学校中的多媒体教学必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依据学科的要求和特点及教学对象来展开。就一年级语文而说,它的教学设计必须有下列依据。

1、素质教育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语文的教学必须体现:⑴ 全面性;⑵ 学生个性特点;⑶ 教育规律;⑷ 主体性、主动性和发展性。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所以素质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一切都是为人服务,语文的教学设计也是为人而设计。同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人而设计的教学手段和内容,必须围绕学生来进行,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不仅为学生的智力提高,也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2、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与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语文教学设计在总体目标的框架下,着重体现阶段性目标。就一年级而言,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技能,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技能,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语文教学的多媒体设计必须反映这些目标,而不能跳出这一圈子,哗弄取宠。

我设计《春晓》一课就紧围绕该课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包括:情感目标(热爱自然春天,环境时光和生活,感赏诗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拼写、朗读、背诵、初步审美)等。在教学目标的展示和演绎中,我配予明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及动听的音乐来进行,效果极好。

学生年龄、智力特点和个性。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理、智力的发展远未成熟,经过幼儿园的教育,有一定接授知识的经验,但是低层次的,仅仅是初步具备认识世界的能力。所以,语文的教学设计,一方面必须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年龄、智力特点,从他们的主场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他们虽小,但他们是好动的,活泼的,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急于了解周边的事物。设计的内容力求做到反映儿童的求知需求,分量程度适当,便于教和学。在《春晓》一课中,从目标至过程,从画面色彩的选择到音乐声音的搭配,都体现出反映儿童的求知特点,突出主体,顺序渐进。

3、技术条件: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课堂。信息技术的成熟,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为教学软件的制作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和依据。各学校为迎合信息化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普遍建立教学平台和校园网。这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客观条件。市场上可供购买的教育软件很多,有资源类、教学课件类、试题类、管理类、平台软件类以及刚刚兴起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类教育软件等。掌握了技术,制作课件是不难的。我在制作《春晓》教学辅助课件,就使用了工具软件Flash、PhotoShop。这些工具在动画制作、图片处理方面效果好,且占用内存空间小的特点,还可以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形成具有学科特色与知识结构体系的教学系统。为教师备课、讲课提高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设计遵循的原则

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是以党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注重培养学说读写能力,打好语文基础,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科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信息环境下,语文的教学设计必须围绕这一教学目标而进行。在设计中要体现科学性、辅助性、实践性和可变性的原则,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作用,真心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1、科学性:

首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以现行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主要依据,脚本的编写包括识字(生字)、写字(笔顺)、朗读(情感发挥)、口语(注音)、练习(作业)等准确表达教学内容。其次教学程序设计要合理,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特点,它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具体表现。

如《春晓》一课,程序设计为:〖封面导言〗以小学语文课本封面图案为基础;〖知识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生字、课文、等;〖交互方式〗让使用者在一组多个可能的对象中进行选择,各种可能的选择项以菜单形式显示在屏幕上;〖跳转关系〗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知识要点确定超文本的节点,丰富节点的内容,以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节点间的联结关系,从而改变了一般教学软件死板的线性或树状结构,成为跳转灵活的网状结构使本课件在教学中产生了革命性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实施因材施教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导航关系〗通过导航条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进行更有效的学习;〖评价与练习〗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强化、矫正和定位的作用。

2、辅助性: 就目前社会发展的要求来说,无论现代教育技术多么先进,都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虽说课堂教学可以进行人机对话,但任何机器同人是不能比拟的,因为人是有情感的,有血有肉的,所以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仅是辅助性的。如果教师不注重课程与技术的整合,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仅靠令人眼花暸乱的多媒体技术的展示来开展教学,那将是失败的教学。虽然动人的画面一时可以吸引儿童,但它没有实际的内容,靠纯技术性的运作是短暂的,时间一长将被儿童厌弃。当然,辅助并不是简单的辅助,它必须尽可能体现出人机、技术与课程、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组合,切实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势和作用。

3、实践性:

首先是实效性。在信息化环境下,语文教学设计要做到目标明确、程序合理、易于操作、画面简洁生动、色彩明丽、适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的个性。在实践中有效果,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发展。其次,适合交流与合作。教学设计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赋予课件以生命,便于人机交流与合作。通过教师的指导作用,使每位儿童在课件的生动演绎中享受到人机对话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会认知,学会学习。

4、可变性: 语文教学设计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除了追求教学效果,易于操作外,还应该可以进行修改和补充。因为当今知识递增迅速,被教育者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应得到不断的整合,体现其最高的价值。

在信息环境下,语文的教学设计还应探讨,现代教育技术该如何运用,媒体该如何选择等问题。本文不再一一探讨。概括来说,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和信息化环境下,语文教学设计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围绕学生年龄进行、围绕易用生动进行,以科学性为指导,以实践性为核心,以生动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性,把德、智、美、情、境、意、声、形、色融于一炉,课堂教学的演绎中,使学生领会知识,学会学习,主动发展。

────────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北京·人民教育·1999、7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一年级下册》·人民教育版社·2001、12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一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

5、《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春晓》一课设计的六个步骤】

《春晓》是一篇古诗文。古诗,有别于其文体,它语言凝炼含蓄、想象丰富,并且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优雅的韵律美。须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求其形体且难,解其神韵则更不易,而将其授之儿童,以一堂课的时限,达到其形,明其意,会其神之目标,岂不难于上青天?而我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展示情境,点化含义,学生如身临其境,教者借学生情,情境交融,神情随感觉而动,于是神韵由情感而生,本篇课文的重点、难点随多媒体教学的意趣而解。一幅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的春景,流入学生惜春、爱美、赏心悦目愉快的心田。为突破这一重点和完成常规教学目标,我按以下六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动画激趣

分别演示四幅动画,伴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耳目一新,兴趣谐厚,注意力集中,在享受中初步感知整首诗蕴含的诗情画意。

第二步:润画引诗 在感知动画的基础上,再由每一幅画面分别引出四句诗,最后展示全文,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这样设计合乎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第三步: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通朗读,进一步感受整首诗,为下面学习生字,理解诗意打基础。

第四步:掌握生字

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识字,要能读准字音,辨清字形,按其笔划顺序书写,更重要的是能理解其意灵活运用,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快捷性,生动性优势,设计了注音、读音、笔顺、组词等多媒体方式,从而轻易地实现了准确掌握、活用字词。

第五步:读背诗文

根据诗歌的音韵特点,诗歌教学中,朗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不仅能从中感受到诗歌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品尝中国古代诗歌别有的风味,而且能实现更深层次的理解,历史中的现实、现实中的意境、意境中的神韵:──“作者胸有境,心境始与亲”。朗读时,我除注意指导节奏和音韵外,还要求学生在脑海浮现《春晓》的多媒体的动画意境。第六步:想象复述

古诗语言精炼含蓄,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领会诗的内涵,体验诗的情味。因此,复述时我注意指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限制,描绘《春晓》多媒体动画中的情境。同时,指导学生感悟诗中蕴含的历史背景、作者的情感。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达到共鸣。结合提问:看到如此美丽的春色,作者有何感受呢?鲜花被风雨吹打在地作者又会怎样?我们平时应如何对待我们周围的花草树木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环保的思想教育。回查字典首页>>

第三篇:以《母亲》为例浅析高尔基(模版)

以《母亲》为例浅析高尔基文艺观思想

内容摘要:高尔基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者和伟大的代表。他一身创作了大量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权威”,并称赞他的《母亲》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很多工人不自觉的参加了革命运动,现在他们读一读《母亲》,对自己会有很大的益处”。在世界文学中,《母亲》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关键词:社会主义工人运动革命

《母亲》是我极为喜欢的一部作品。描写了前苏联时期工农人民为真理,为平等,为自由,为过上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的故事场面。以巨大的艺术力量阐述了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在革命斗争中不断觉悟、成长的过程,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和工农运动相结合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由之路。

文章主要描写了巴维尔是工人区中钳工的儿子。他偷偷地学习——因为这是工人所不能拥有的权利。一些工人的子女和他一起读书、讨论问题、办报、散发传单,干起革命事业。母亲尼洛芙娜起先担忧自己的儿子,慢慢的,她喜欢并钦佩这些年轻的革命者们,自己也受到了教育,参加了革命工作。随着革命事业的不断壮大,沙皇反动政府开始迫害革命者。但以巴威尔为首的组织却冒着生命危险宣传革命思想。工农运动越来越浩大,群众的反响越来越强烈,母亲尼洛芙娜的思想觉悟也越来越高,她将整个心灵献给了属于人民自己的革命事业。

在世界文学中,《母亲》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在高尔基之前,不少俄国作家和西欧作家在创作中反映过工人的痛苦生活。在俄国,19世纪60年代,工人的日常生活和繁重劳动就成为民主主义文学的重要内容。八九十年代,在绥拉菲莫维奇等作家的创作中,对工业无产阶级的描写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但那些作家总是把工人描绘成资本主义制度的牺牲品。《母亲》同过去反映工人生活作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第一次深刻地反映了马克思主

义政党所领导的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反映了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阶段。

《母亲》显示了高尔基刻画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高度艺术才能。

首先,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是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通过一系列革命斗争表现了工人革命者成长的过程和高尚的品德。由于这些革命者植根于群众之中,体现了群众的愿望,又得到群众的支持,因而众多的群众场面是小说结构的特点。群众场面和对两位主人公的思想和革命活动的描写使小说成为完整的统一体。

高尔基在认为:文学无论写什么人,由于每个阶级的作家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评价去描写,因而在作品中宣扬的都是自己的阶级倾向。高尔基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首先对文艺的阶级性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在他一部未完成的《俄国文学史》草稿的序言中,开宗明义地提出“文学的社会诸阶级和集团的意识形态——感情、意见、企图和希望之形象化表现。它是阶级关系的最敏感、最忠实的反应”。高尔基认为,文学的阶级性首先表现在它表现什么人上面。每个阶级的作家往往是从本阶级选择描写对象。这不仅因为作家最熟悉本阶级的人物,关心他们生活和命运,还因为通过描写本阶级的人物,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认为,既然文学都具有其阶级性的特征,那么社会主义文学必然具有这样的阶级性质:它从属于工人阶级,是为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在他1904年和一个年轻作家通行中就对作家写作目的的问题做了完整的表述:“您是为谁而写作呢?您必须好好的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你必须了解,我们今天最优秀、最珍贵,同时也是最细心、最严肃的读者,就是识字的工人、识字的抱有民主主义思想的农民。这些读者首先在书中寻找对自己在社会和道德方面的疑惑的解答......”从此,文学和工人阶级的关系、和人民的关系,就成为一条红线,贯穿高尔基一生文艺思想的始终。

其次,高尔基善于调动多种艺术手段,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来刻画英雄人物。如巴维尔的成长主要表现在语言变化中。他参加革命以前语汇贫乏,句子简单,语气粗暴;参加革命后讲话愈来愈明确中肯,政治用语日益占重要地位。他最后在法庭上的演说更是具有启发群众觉悟、激动人心的巨大力量。又如母亲的觉醒更多地表现在心理描写方面。通过母亲的感受来展示小说的一切重大事件和人物是高尔基揭示母亲内心世界的重要艺术手法之一。这种手法使母亲的形象

在小说的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作用。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不仅揭示了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还使作品中的事件和其他人物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高尔基认为,“语言是人民创造的”。艺术家要更好地发挥“时代喉舌”的作用,就必须知道人民的历史和他们的政治思想,而这些恰恰就表现在民间故事、传说、俚语和谚语中。劳动人民的全部生活经验和社会历史经验都凝固在简练的谚语和俚语之中,因此,这些谚语和俚语都可以教作家如何去压缩语言,并从中发现与时代任务相对立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就是一种“活生生的思想”。

高尔基还论述了劳动人民对专业作家创作的重大作用:第一,从历史上看,艺术家能创作出伟大作品是时代,往往正是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群众精神昂扬奋发的时代,艺术家和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第二,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成果,它的内容、形式,也哺育了各个时代的作家,“各国伟大诗人的优秀作品都是从民间集体创作的宝库中吸收滋养,自古以来这宝藏曾提供了一切诗的概括、一切成名的形象和典型”。

此外,高尔基在刻画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时,突出地描写了他们之间崭新的人与人的关系,如母亲与儿子的关系和她崇高的母爱、巴维尔与莎馨卡的爱情关系、革命者之间的友谊等等。在小说中,尼洛夫娜的母爱就有一个提高和发展的过程。最初,她的母爱同一般劳动妇女的母爱没有什么区别。经过一系列事件的教育,她的思想达到了新的境界,她坚信儿子真理在握,必然胜利。因此,她在散发儿子的演说稿时才能表现得那样镇静和勇敢。尼洛夫娜的母爱之所以那样崇高和伟大,就是因为她跟儿子以及他的同志们已经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又如,小说对巴维尔与未婚妻的爱情的描写,虽然笔墨不多,却真挚感人,充分表现了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无产阶级的人情美。小说还着重描写了革命者之间深厚的友谊,如巴维尔同安德烈像亲兄弟一样亲密,尼洛夫娜同尼古拉姐弟的关系也是一种崭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小说对母爱、爱情和革命友谊的描写深刻揭示了革命者崇高的精神世界,使这些形象显得更加生动和丰满。

高尔基这所以能够把人物的关系和心理以及他们之间的感情刻画的如此生动和丰满是因为他认为“形象思维”的艺术家的艺术思维方式,艺术家要用“形象”来思考,用“画面”来说话,用“感情”来渲染,否则就无法使读者获得审

美享受。同时在创造性想象中,要创造出真实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既要注重直觉,也需要理性、逻辑,并且要正确处理它们的关系,要做到“想象力和逻辑、直觉、理性的力量平衡起来”。

这种“形象思维”高尔基也称之为“艺术思维”,他认为,无论艺术家还是科学家,都需要观察、比较和研究,同时“必须具有想象和推测——‘洞察力’”。艺术创作中的想象区别于科学研究中的想象还在于:艺术创作的想象要设身处地,要进入角色。高尔基对此深有体会:“文学家的工作或许比专门学者,例如一个动物学家的工作更困难些。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公羊时,用不着想像自己也是一只公羊,但文学家则不然,他虽然慷慨,却必须想象自己是个吝啬鬼,他虽然毫无私心,却必须觉得自己是个贪婪的守财奴,他虽意志薄弱,却必须令人信服地描写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他强调这种想象对创作的重要性,把它看作是作家的才能的总要表现,创造成功的艺术形象的必要条件。

高尔基在《母亲》中首次运用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即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去描写现实。《母亲》是用这一创作方法进行写作的第一部新的文学作品。

第四篇:以杭州为例浅析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

以杭州为例浅析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迅速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怀着改善生活的强烈愿望与对城市生活的美好向往冲破户籍制度的束缚,不顾流动过程中的经济成本、心理成本和制度成本,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流动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早在,中国流动人口总数就

达1.4亿,占当年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自以来,浙江省流动人口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已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二位。截至6月,全省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达1670余万人,与常住人口的比例为1:3。杭州市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达275万人,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2%,流动人口数居浙江省第三位。

一、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度较低的主要表现

由于流出地与流入地在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特别是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大规模流动人口都停留在流而不迁的状态,无法成为流入地的永久居民,成为候鸟式的“迁徙人”。

1、认同感和归属感缺乏

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是衡量整个社会整合和群体融合的重要标志,只有当流动人口对流入地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时,才能说他们比较顺利融入了流入地社会。尽管流动人口中的相当部分长期工作生活在流入地,已经成为流入地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当地主要的劳动力组成部分,他们的活动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很多流动人口看来,流入地社会依然是“外在的”和“他们的”,而并不认为是“我们的”。据调查,有些在杭州工作生活了5年甚至10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当问及他们对流入地社会的看法时,相当多的人说自己与当地人交往甚少、很少参与当地社区的组织和活动,认为自己并不是当地社会的真正成员,只不过是暂时寄居而已。①可以说,在流动人口中有这种漂泊感受和心态的人十分普遍,而这种漂泊感和心态正是缺乏社会认同和归属感的表现。

2、二元社区现象普遍

所谓二元社区,即指在同一社区流动人口与本地户籍人口在分配、就业、地位、居住上形成不同的体系,以至心理上形成互不认同的状态,构成所谓“二元”。②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形成相对隔离的两个社区,这种二元分割不仅是空间和地理上的,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在杭州很多社区,大量集聚的流动人口虽然与本地户籍人口同居一地,但他们相互之间在生活方式上截然不同,社会互动也甚少,工作职业、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使两个群体之间的社会隔离十分明显。

3、社会冲突和矛盾加剧主要表现为:

(1)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摩擦性冲突和矛盾屡见不鲜。例如:本地居民对流动人口的歧视、刁难等经常引发双方争吵、甚至打架斗殴;本地居民与流动人口因日常生活中、买卖交易中的琐事或小纠纷而发生矛盾。另外,还有些流动人口因受到种种挫折或“相对剥夺感”产生对流入地居民的不满而引发矛盾。

(2)劳资关系紧张。据调查,杭州市有42.8%的外来务工人员没能按劳动法与单位签订合法的用工合同,14.23%的人不能按时或足额拿到工资,4.01%的人月收入低于杭州市最低工资标准,48.67%的人没有接受过单位提供的职业技术培训,45.17%的人加班没有补贴,78.13%的人没有双休日,72.38%的妇女没有产假、产期工资,44.30%的人没有工伤补偿、工伤保险,更不要说享受住房以及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和带薪休假了。③当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难以通过正常渠道得到保护时,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就会以“不合法对付不合法”,采取以对抗方式讨回公道的非正常方式,导致许多社会矛盾趋于激化,成为社会的不和谐、不稳定因素。杭州市劳动争议案件从1999年的764件上升到的1921件,6年间上升了151%(见上表)。仅上半年,杭州市劳动部门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013件,涉及劳动者2641人,同比分别增长39.7%和71.6%。④12月10日,杭州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出动监察人员327人次,检查用人单位3657家,涉及职工人数21.9万人。其中,处理拖欠工资案件197件,涉及职工4788人,清欠工资282.6万余元。

(3)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突出。来自浙江省有关部门的调研分析指出:近年来,浙江省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流动人口作案已占全部刑事作案人员的6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高达90%以上,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一个重要因素。⑥应该说,流动人口犯罪率高是流动人口没有成功融入流入地社会的一种反映。

二、制约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主要障碍

经济市场化改革为人口的自由流动提供了可能和前提条件,而农村庞大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则构成了人口流动的直接推动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成为人口流动的直接拉力,但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体制的残存限制了人口的永久性迁移。因此,流动人口是在我国经济

第五篇: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的探讨——以m公司为例

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的探讨

——以M公司为例

摘要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知识占经济的比例在逐渐增长,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已逐渐变为科技的竞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始崭露头角。在企业的激烈的竞争中,企业若想生存下去,并占有知识主动性,其科学技术就需要不断创新,科创活动就要持续的进行。而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核心,业已成为各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原动力。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高新技术产生于20世纪40-50年代,并在70-80年代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化发展,1998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关于知识与经济问题的论述引发了21世纪全球对于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浪潮。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核心,业已成为各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原动力。由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对各国和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21世纪世界各国纷纷调整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加大对高新技术领域的投入力度,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将发展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确定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核心以及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引擎动力。从产业化过程而言,一项科研成果需要经过R&D阶段、中试阶段、产业化阶段和产业化阶段的发展,才能形成以此科研成果为核心的新产业,完成产业化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是内外部主体合力推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内与国外对高技术产业的认定有所不同。美国商务部借鉴其研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主要根据两项内容,一是从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二是R&D占销售额的比重。德国高科技战略最大的特点在于把相关产业、智力和财力整合起来,包括零部件工业和配套设施,属于“综合性解决方案”。日本的高技术产业,科学技术高,资源节约,循环利用,不同产业相互连接,具有产业化的特点。有学者对影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不同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其以下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是市场潜力,二是科技,三是政策。学者又通过收集各项数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出进行探究,发现加大对专业人员的投入,提升R&D的比例,都能使高技术产业的产出效益得到提高。

2.关于技术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研究

技术创新理论认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是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的一种特殊的高级形式;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作用而达到的产业扩散过程。

XX认为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强调技术革新和方法变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认为技术创新会带来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而由此所引发的新产品和新市场是使利润不断处于动态运动之中的主要力量。

XX(ChristopherFreeman,1982)指出尽管受到潜在需求的影响,技术创新还是以一种非特定的方式进行流动,同时技术创新会导致现存市场结构的不均衡而使得个人或企业获得额外的增长速度和暂时的垄断利润。

万君康(1996)、蔡希贤(1996)等从经济的角度研究技术进步,将技术创新确定为需求拉力与技术推力的复合函数,并从时序和空间角度分析技术创新的过程,指出只有将技术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才能形成技术经济的良性循环机制。

2.关于市场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研究

市场拉动理论认为市场需求对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

迈尔斯(1969)、马奎斯(1969)等人相继从不同的侧面论证了需求拉动论,并提出了市场需求引导模型。他们认为需求与技术潜力相比,是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并将其作为引发技术创新的动力;同时提出只有那些能够为满足广义需求,给市场上带来新产品的活动才称为技术创新。

XX(2018)技术创新活动都是以市场需求信息为出发点,而以实现满足市场需求的具有独创性的产品所获得高额利润为归宿。因此社会需求的变化会刺激新一轮的技术创新竞争,推动新技术的研究和旧技术的革新以及进一步的技术扩散。

3.关于政府驱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研究

政府驱动理论认为制度安排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制度是促进和保障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政府合理的介入规制是弥补市场缺陷、消除外部性的重要方式。

XX(2018)对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制度分析,并指出对经济增长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创新。其认为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好的制度选择会促进技术创新,不好的制度设计将扼制技术创新或阻碍创新效率的提高。

XX(2018)强调了制度对创新活动开展和人的潜能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轨迹提出需要建立一个符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制度以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二、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一)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内涵及特征

1.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内涵

高新技术,是高技术和新技术的有机融合体。其中,高技术是指在技术内涵革命过程中处于技术结构体系顶端或前沿的技术,它以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为核心,强调技术发展的动态效应及知识密集程度,总体技术难易系数较高;新技术则更多的体现技术的自然属性,它从时序角度出发,针对传统技术和原有技术,强调技术形态和特征的相对新鲜性。因此,对于高新技术这样一个概念,既包含着高技术的尖端性、独创性,也包含着新技术的新颖性。此外,由于高新技术的影响和覆盖范围,使其除了拥有其纯技术领域内的自然属性外,还因为在经济贸易活动范围内的交换关系而产生了经济属性以及一定的社会功能和效益。

产业化是一个市场不断启动,产业与市场双方共同培育的过程。它主要是指借助市场这个平台来实现产品的供给以及产业活动的规模化。技术与产业不是同一层面的范畴,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却是相互支撑,相互作用。产业需要技术的支撑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技术也只有和产业相融合才能发挥其变革资源配置方式的巨大潜能,实现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个动态的技术向产业的转化工程,是高新技术项目由产品到产业的发展过程。其主要通过高新技术的研制开发、生产应用和市场交换不断扩散渗透,实现科技成果的产品化、商品化和规模化,成功进入市场、实现市场占有率、形成生产力并辐射为具有该项技术特征的产业群的过程。

2.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特征

高新技术的技术创新性及知识密集性,使其在产业化过程中具有区别于传统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特征。

(1)技术速度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个以技术变革为核心的连续不断创新的高速动态发展链。其产业化过程中的高新技术不是原有技术的简单复加或累积,而是在R&D基础上,通过知识的开拓和创新,以及技术创新所具有的渗透性、分享性,使各种知识在不同场域之间转化,形成此过程中知识、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快速流动和加速更新。

(2)资本集约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目的是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由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知识密集和人才密集的特点,使知识产生的附加值不断提高,导致了高新技术产业资金密集性的性质。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无论是中前期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还是后期的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方面都需要比一般的传统产业更大的资金投入。

(3)风险巨大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础在于高新技术,而由于高新技术的研发是一项处于科学技术创新链的前端,具有开创性的过程。从抽象的高新技术研发计划的设立到付诸实践的原理探索和研发实施,其间会因为研制时间长、技术不成熟、攻关难度大、成熟定型差、不确定因素多、前期投入大等方面的原因而使得高新技术的研发道路充满风险。

(4)关联带动化。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过程,不仅会带来高成长和高收益,还会促使技术、企业和产业三个层面的关联带动。

(5)企业群聚化。高新技术企业群聚化、规模化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本质要求。可以说,高新技术产业取得规模化效益是高新技术完成产业化的主要标志。

3.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动力主体

任何一项经济活动的开展都是参与该活动的行为主体在一定的动力支配下发生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过程,在其进程中,企业、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政府、金融机构、科技中介机构等主体都对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企业是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技术创新的实施主体;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提供高新技术进行产业化所必须的各种资源,其中包括人才、技术、知识和文化;政府是政策支撑主体,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系统的设计者;金融机构和各种科技中介机构主要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各种服务。这些动力主体通过动力机制进行相互作用和流动组合,形成了一个在特定范围内多元主体参与的、有多种创新资源流动的、开放的系统网络。

三、案例分析:M企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一)M企业山梨酸技术产业化介绍

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球范围内使用的防腐剂均为苯甲酸类,此类防腐剂价格低廉但毒副作用强。当时作为榨菜厂厂长的王国军发现了一种高效、安全的食品防腐剂——山梨酸和山梨酸钾,该类防腐剂受到世界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的大力推荐,但由于没有突破规模化生产技术而仅限于实验室小范围研究。王国军认为山梨酸技术作为一种国际公认、广谱的产品,必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他毅然投身山梨酸技术产业化的创业中,联合原子能科学院的研发力量,创立宁波M企业。

从1992年创立至今,M企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山梨酸及其钾盐的生产基地,年总产量达到60000吨,国际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成为通过企业创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成功典范。M企业山梨酸技术产业化的时间序列及关键事件如下图所示。在此特别强调的是,以上四阶段在企业发展的视角下,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过多次循环发展形成,因此是更为宏观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阶段。

图3-1M企业山梨酸技术产业化的时间序列及关键事件

资料来源:根据黄速建等著《宁波M企业考察》(2018)整理

(二)M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

1.技术层面

M企业创立之初在技术层面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完成山梨酸的批量生产。当时中国原子能科学院虽然掌握山梨酸的实验室技术,但国内外在批量生产方面均无可借鉴的专利技术,这对于王国军和原子能科学院的技术专家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此过程中,王国军和研究人员攻克许多技术难关,依靠自身实力搭建反应釜、连接管道和其他设备构成的规模生产环境,经过八年潜心钻研终于完成了山梨酸的批量生产,迈出了该项技术市场化的关键一步。之后,掌握了核心竞争优势的M企业在技术上进行二次开发,围绕山梨酸技术打造出一整套精细化产品体系,生产包括医药、农药中间体的山梨酸品种,具体涉及乙酸、甲(乙)酯、醋酸和乙酰等高附加值精细化工品。在此基础上,企业继续加强新技术的研发和新产品的创新,对已有的各项技术进行优化聚合,扩展这种以专业化产品为主的新产品体系。目前M企业正规化建设覆盖多种产品的精细化工加工基地,以满足新一代技术的研发需要。

图3-2M企业山梨酸技术产业化发展过程

2.市场层面

M企业对山梨酸产品初期推广采用的是集中性的市场战略。企业凭借其山梨酸领域的突破性成果,首先重点发展单一的山梨酸及其钾盐类产品,由于企业突出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集中性战略在企业发展初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产品区域方面,企业从一开始就站在全球高度制定市场扩展规划,实施国际国内市场同步发展的战略,从而迅速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其中,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是企业海外市场的重点。企业通过建立海外销售代理,与当地销售网络大客户进行充分合作,这种强强联合的方式迅速提升了企业的海外市场扩展能力。在国内市场开拓方面,M企业成立了上海盐通龙国际贸易公司,专门从事山梨酸的专业化销售工作,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市场战略也有集中战略发展为多元战略,M企业的产品由最初的食品工业领域拓展至医药、日化、石油、饲料加工等多种工业领域,进一步提高了山梨酸产品的发展空间。

3.资金层面

M企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两次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融资过程。第一次是小曹娥镇政府筹集的启动资金和研发资金。小曹娥镇政府通过中国物资部下属投资公司和几家银行贷款向企业提供了启动资金,在山梨酸技术批量生产研究过程中,筹资不断增加至2000万元,然而山梨酸批量生产的研究却陷入困境,此时政府非常犹豫是否还应对企业进行继续筹资,因为几千万的投资相当于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一旦失败将造成巨大的损失。就在这决定企业存亡的关键时刻,企业完成了第二次重要的融资。韩国三星企业决定以45万美元购买企业山梨酸的第二道和第三道生产工艺。技术的初步成果获得了国外知名厂家的关注,这使政府坚定了筹资的决心,进而通过银行继续向绝境中的企业筹集贷款,这次的资金支持促使企业一举突破技术瓶颈,得以继续发展壮大。在企业走上良性发展轨迹后,对核心业务的资金筹措主要通过自身多元化经营来实现。企业敢于突破既有的行业边界,在造纸、不锈钢冶炼、房地产等新领域进行投资运作,获取巨大经济效益,为企业之后进行精细化工产品体系的研究奠定基础。

4.互补层面

M企业创始人王国军的企业家精神是企业互补性资产的核心,是促使山梨酸技术成功产业化的关键。在企业创立初期,王国军的坚持精神使企业渡过了批量技术研发失败的最困难时期,在背负巨额债务的情况下抓住一线希望起死回生;在企业成长时期,王国军的创新精神使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积累大量资金发展新产品体,从而不断扩大山梨酸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企业高度关注产业链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并联合其中优秀代表共同创立新公司;在团队管理方面,组织采用高度扁平化的结构增强企业内部反应速度、实现高效互动沟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企业采用“专有技术保护为主,专利技术保护为辅”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通过有效区分专有技术与专利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政策管理方面,企业始终紧扣地方经济发展的步伐,引领地方高新技术产业转型,获得了政府有关部门的一系列政策优惠。

(三)M企业的外部协同机制

企业创始人王国军在担任原榨菜厂厂长时,因为偶然机会获知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开发的山梨酸实验技术,凭借自身敏锐的市场判断力和敢闯敢试的企业家精神,决定与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专家一起研发实现山梨酸及其钾盐的批量生产,从而创立余姚食品加工厂,并最终发展成为业内首屈一指的M企业公司。因此,企业在创业初期就在研发层面与外部组织保持着密切的互动与合作。在与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专家的合作过程中,采用的是外部专家委员会的弹性组织模式,先后有7名专家进驻小曹娥镇进行合作研究工作。这种外部专家委员会的合作形式既能够使企业获取稀缺的技术知识,又能使技术专家保持原有组织编制从而最大限度规避商业风险,可以说是一种外部互动与合作的有效方式。于此同时,企业在创业初期也获得了当地小曹娥镇政府的大力支持,获得了包括资金和场地投入等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政府期望通过发展高科技企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事实证明,M企业在创业初期的外部协同关系开创了企业的发展局面,为企业今后的不断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M企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的讨论

1.内部管理机制讨论

(1)技术和市场的重点

M企业产品为单向应用型,其在高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由于产品类型单一且专业化,市场层面的用户需求相对固定,市场开发针对性强,因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多体现在技术层面,即企业价值链的前端。企业在商业开发阶段都必须首先攻克新技术研发和批量生产的问题,在商业应用阶段要考虑技术的二次开发等技术升级的问题。在大规模生产实现后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控制,逐步采用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方式。因此,此类优秀企业都会有大量发明专利并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充分体现了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技术驱动特征。

(2)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

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可分为市场分析、技术开发、技术应用和产业改进四个主要阶段。对于单向应用型产品的企业而言,技术应用阶段是指新产品实现规模生产、进行市场推广并获取规模客户的过程,商业应用阶段是指新产品研发成功后推向市场、确立稳定用户的过程。在商业应用阶段,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或新平台首次面向广大用户进行推广或销售,商业应用周期反映了用户对新产品或新平台的接受速度,也反映其产业市场的培育速度。高新技术产业化要根据产品特点制定相应的技术应用规划。针对技术应用周期较短的单向应用型产品的企业而言,要制定快速占领市场的相关策略,如广泛的渠道建设和经销商推广;针对技术应用周期较长的产品的企业而言,要尊重市场培育期的相关规律,从发展小规模、高忠诚度的用户入手,随着市场成熟度的逐步提高,未来用户数可能出现指数级增长。

2.外部协同机制讨论

(1)合作关系的来源

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需要与外部相关方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以获得资源融合效益的最大化。这种合作关系的建立既是社会嵌入的重要过程,也是互动创新的基本保证。依据案例所反映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关键活动,在外部协同机制方面,合作关系产生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两个主要方面:

一方面,技术和市场侧重点的不同决定了合作关系的类型。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技术驱动型和市场驱动型的企业在这两大方面投入的资源也有所不同。因此,作为技术驱动型的企业更需要建立技术开发方面的合作关系,作为市场驱动型的企业则需要与产业链相关各方建立运营合作关系。这种关联关系使创业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在内部管理模式分类和外部协同模式分类间建立联系,要求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将内部管理和外部协同统一考虑,通过外部合作的建立,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未来发展过程中需求最紧迫的位置。

另一方面,企业家类型的不同决定了合作关系的类型。在典型案例中,M企业的创业企业家王国军最具特殊性和代表性,他在建立M企业前是一位榨菜厂厂长,对山梨酸钠新技术的研发领域没有丝毫了解。这类没有相关行业背景的创业企业家可以称之为草根企业家。草根企业家虽没有技术背景,但往往具有更强的进取精神和风险承担意识。此类草根企业家需要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有固定的科研机构与其产生密切的合作,在新产品批量生产前均采取合作开发的模式。而对于有些公司而言,企业家本身是具有高学历、深厚行业背景的精英企业家,在技术和市场领域都具有广阔的社会资本,只要获得了风险投资或政府注资,企业通过吸纳高技术人才和市场开发人才,依靠自身实力完成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2)政府支持

M企业是基于原有资源在本地创立的,主要依据本地社会资本的密集度高,能够获得政府机构或相关企业机构的支持。企业在选择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创业地区时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不必盲目“扎堆”大城市,要充分结合自身优势、产品特征和地区政府扶持力度进行全面考察与衡量。

四、建议

(一)深化内外机制,结合企业特点制定战略

下载企业规模扩张中的问题(以星巴克和上岛为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规模扩张中的问题(以星巴克和上岛为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