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地 曼德拉只是西方传播精神鸦片的工具
甘地 曼德拉只是西方传播精神鸦片的工具
时代尖兵:甘地、曼德拉只是西方传播精神鸦片的工具
来源: 新浪博客 | 作者:时代尖兵 | 点击:391 | 时间:2013年7月02日 23:19
近几天,随着曼德拉病情加重,号称“野鸡台”的凤凰卫视又开始了“造神”运动,“慈爱、乐观、坚强、宽容”等溢美之词不绝于耳,我估计如果此人过世,凤凰卫视至少要进行半个月的专题报道,因为热捧西方政客是其显著特点,以至于尽管该台总裁刘长乐是解放军宣传处长出身,但我还是怀疑它是英国殖民当局留下的第五纵队!
曼德拉反抗的是西方白人主导的种族隔离制度,能被西方认可确属不易,因为西方以外,被西方认可并被“造神”的只有甘地、戈尔巴乔夫、曼德拉、昂山素姬等少数几人,而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伟人则被肆意抹黑。
事实上,西方认可的领导人很少是大国、强国和敌国领导人,唯有搞垮苏联的戈尔巴乔夫例外,西方称赞他让2亿人获得民主自由,将其视为英雄,但他同时让许多苏联人陷入灾难,如内战、混乱、恐怖袭击等,以至于时至今日,俄罗斯的国力仍未恢复到苏联时期,这样看来,西方尤其是美国喜欢戈尔巴乔夫也在情理之中。
还有被印度人奉为“圣雄”的甘地,同样被西方认可,但在我看来,此人实在一般,因为一个国家要想改变被殖民被压迫的命运,唯有反抗到底,而他却选择“不抵抗运动”,以和平方式获得独立,表面上看成本很小,却让英国从容的将庞大的印度帝国一分为二,既让西方失去一个强劲的对手,也让印度很难成长为一流的世界大国,否则,统一的印度很可能早就是国际社会的主要玩家。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二战后英国的衰败,甘地的“不抵抗运动”即使搞上100年,英国人也不会让印度独立。因此,印度应感谢希特勒、东条英机等人,没有他们对英作战,哪来英国的衰败和印度的独立?
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人没有像甘地那样消极抵抗,而是选择武装斗争,虽然牺牲了一些人,却在短期内赢得国家独立,建成世界强国,并让西方尤其是美国吃尽苦头,使他们对苏联、中国及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恨之入骨,千方百计的抹黑和诋毁他们。
曼德拉当然是南非英雄,其反抗的种族隔离制度,虽然表面上针对的是南非当局,但后台老板却是西方国家,尤其是西欧各国,没有他们的支持,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不可能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而且如果西方真像他们表白的那样,想终结种族隔离制度,直接出兵推翻南非白人政府即可,这样的事,美国在冷战时期不知干过多少次,为何还要虚情假意的支持曼德拉?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对南非当局的纵容,加深并延续了南非黑人的苦难!
即当婊子又立牌坊是西方的拿手好戏,也是其惯用伎俩。如抗战时期,美国一边声称支持中国抗战,还时不时的搞点对华援助,一边却向日本出售钢铁、石油、棉花等战略物资,大发战争财。事实上,如果美国真想支持中国抗战,根本无需对华援助,停止对日输出战略物资即可。可笑的是,某些国人却将美国“援华抗日”视为恩典念念不忘,通过《金陵十三钗》等将美国塑造成正义斗士,却忘了美国其实是日本侵华的帮凶和屠杀中国人民的刽子手。
西方对曼德拉的政策与当年美国的对华政策并无二致,一方面他们声称坚决反对种族隔离制度,另一方面却不愿放弃既得利益,跟南非当局眉来眼去,一直到难以为继,才被迫放弃南
非当局。
诡异的是,西方把曼德拉树为英雄,通过吹捧曼德拉让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涂上正义的光环,这实在是一招妙棋,就如美国当年扶持魔头萨达姆一样,随着萨达姆被美国支持的傀儡政权绞死,美国先前的丑行和罪恶一笔勾销,并在转瞬间成为伸张正义的英雄。
你不能反抗我,即使反抗,也必须按我认可的方式,最好成为“温柔的反抗者”,这样一不让西方难堪,维护其道德君子的光辉形象;二能最大限度维护西方利益;三是西方通过为被压迫国家“造神”,既能传播西方的价值观,还能介入该国内政,甚至让被西方洗脑的代理人成为国家政要,这就是西方吹捧甘地、曼德拉和昂山素姬的原因!
可惜,我从来不认可曼德拉的成功,因为如果他像毛泽东那样搞武装革命,南非黑人的苦难便不会如此长久!另外,如果没有二战后蓬勃兴起的社会主义运动所引发的民族独立浪潮,众多殖民国家也不可能获得独立,曼德拉的“不抵抗”也不会赢得广泛支持并对南非当局产生巨大压力,因此,甘地和曼德拉的“不抵抗”之所以能成功,是以西方宗主国实力衰退为前提的,否则,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可见,“不抵抗”是西方殖民者麻痹被压迫人民的精神鸦片,其目的是消磨反抗意志,缓和反抗情绪,最大限度维护西方利益,而甘地、曼德拉则在不经意间,沦为西方传播精神鸦片的工具!(2013-7-2下午)
第二篇:网络传播工具策划
关于人人和微博的更新、维护
一.部门:新闻中心
二.人员:王思琪、赵晓莹
三.目的:建设服装学院良好的网络形象,发布服装学院最新活动动态和重大活
动事件,对活动进行跟踪报道和消息发布。及时将第一手资料发布给外界。
四.活动时间、地点:网络
五.内容:
1.对于人人网活动的分类为 【学院动态】【精彩活动】【激情赛事】【部门风采】【最in时尚】这五个板块。
2.状态的更改:
【精彩活动】提前公布服装学院分团委学生会所举办的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活动的结果。
【激情赛事】介绍所举办活动的进程和赛况,并且宣布比赛结果。
【学院动态】介绍学院近期的动向和参与学校的活动。
3.日志
【学院新闻】转载腾飞新闻网上有关服装学院的各种新闻。
【赛事盘点】比赛之前回顾历届活动的亮点和冠军,比赛后介绍此次活动的晋级人选。
【部门风采】介绍各个部门的职能和他们的特色活动、公布部门活动照片。
【最in时尚】介绍各个专业的特色和各种和服装流行有关的事。(例,时装发布。)
4.相册
【xx部—活动名称】分团委学生会各个活动的照片和海报。
【院刊】院刊的照片格式。
【集体风采】各个部门的合照或单独照。
5.音乐:活动中的演唱或T台音乐。
6.视频:活动视频(例,校园女生大赛的视频,新生晚会的视频。)
7.皮肤:活动照片或海报,和服装时尚的T台照。
8.更新时间:活动预告的时间提前至活动一星期左右;
比赛和活动的结果活动结束当天发布;音乐、视频和皮肤都根据近期活动而定。
六.细则
由于人人的皮肤、音乐的本地上传有等级限制和VIP限制,希望申请人人的会员,10元每月
七.预算
10元每月
第三篇:曼德拉的精神不死
曼德拉的精神不死
纪思道
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的所有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是:他邀请了一名白人看守参加他作为南非总统的就职典礼,而此人曾在他27年的监禁生涯中看押他。这一举动展现出的博大胸襟、温暖人性,以及毫无报复心的宽容,正是曼德拉最核心的品质。
世界上不乏伟大的异见人士和自由斗士,但是没有几个能够顺利地转变为国家领袖。反叛者的特质——无所顾忌的勇气、倔强,甚至非理性——往往无法造就一个伟大的总统。曼德拉面对的压力足以他变成一个心胸狭隘的人,足以促使他去羞辱那些羞辱过他的、甚至谋杀了他朋友的人,然而他却设法克服了这些压力。他是我见过胸襟最宽广的人。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曼德拉是为大众谋利的典范,他为之做出的牺牲是同代中任何人都无法相比的。他曾经是一名律师,前途一片光明,他本可以选择在体制内执业,但他却放弃了这样的机会,来为他国家的全体人民而抗争。在受审并面临死刑判决时,他的反抗精神仍一丝不减。在狱中的27年,他多次有机会提前出狱。确切地说,政府几乎都在求他接受有条件的释放,因为他关在里面令他们颜面扫地。然而他拒绝接受任何有条件的释放,最后他终于得偿所愿。
将国家置于首位也意味着家庭的矛盾,包括他在出狱之后与妻子温妮(Winnie)离了婚。这也意味和长期盟友的对立,这些人以为他默许种族和经济鸿沟的存在,做出了太大的让步。这还意味着只担任一届总统,为的是告诉世人,领导南非的是法律,而不是终身制的总统。这在整个地区产生了影响,为其他国家的治理树立了榜样。当专家在讨论非洲为何会在独立后陷入衰落的时候,一个经常被提到的原因是,糟糕的治理和糟糕的领导力(部分原因是糟糕的教育体系和殖民当局所导致的部落冲突)。在博茨瓦纳之外,非洲几乎没有几位杰出的领导人。然而,曼德拉作为总统就像他作为自由斗士一样出色,他的事迹鼓舞人心,极具感染力。在非洲乃至整个世界,人们从曼德拉为大众谋利的事迹和出色的领导力中获得力量。他树立了更高的标准,在曼德拉之后,非洲各国的领导力有了大幅改进,这也许并不是巧合。他也向世界的其他地区传递了一个讯息。当曼德拉关在狱中时,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世界大部分地区都在沉默。迪克·切尼(Dick Cheney)甚至投票反对1986年敦促南非释放曼德拉的众议院决议。这种做法是短视的,而当我们拒绝为中国和巴林等国的异见人士声张正义时,我们同样也是短视的。终有一天,自由会在中国和巴林扎根,就像在南非一样。曼德拉最广为人知的贡献是促成了种族和解,但除此之外,他还曾经为抗击艾滋病,使陷入战争的国家恢复和平,倡导尊重男女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人群(LGBT)的权利而不懈努力。在一个曾经时常对男女同性恋进行重度打压的大陆,曼德拉是平等和同性婚姻的强烈支持者,因为他的影响,南非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使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他不仅是南非的领袖,也是世界的领袖。
因此,是的,一个伟大的人物可能已经在95岁时死去。但是走在非洲和世界各地,你都能看到他的印记、他的遗产,以及他的精神。曼德拉永生。翻译:王湛
第四篇:爱国不要成为一剂精神鸦片
爱国不要成为一剂精神鸦片
真正的爱国是爱民,排除一切阻碍国家强大的障碍,想方设法,让国家强大让民众富足。嘴上的爱国,仅仅是表演爱国,其实是误国。把美化一切丑恶当成爱国,实则是害国,是汉奸,是“爱国贼”!这种人只考虑一己私利,心中根本没有国家,没有民众。
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果之深在当代中~国人身上充分体现出来。儒家的道德体系,在文~革时代被彻底打破,而49年以后建立起来的共~产~主~义道德,随着极左的彻底破灭也分崩离析,因此,目前中~国面临严重的道德真空。当今中~国可以说是一个道德沦丧的时代,是一个任何坏事都想的出来和做的出来的时代,是一个不存在、不承认任何神圣、正义的时代,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物欲主义的时代。对这个时代的上述描述,一点也不夸张。因为任何道德体系是和某种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的,道德就是信仰的伦理学体现,目前在中~国信仰真空的情况下,必然存在道德的真空。而爱国在当今中~国人的价值观中,可以说是唯一的道德。爱国也成为一种时髦。因为爱国是唯一的信仰和道德,以爱国的名义什么都可以干。在我党有意识的长期的反美和反西方的宣传影响下,爱国则被赋予了反美和反西方的实质内容。当然,爱国等同于爱我党,也是目前官方所着力推崇的,不过,民间包括网上的很多“爱国人士”,对此似乎并不太认同。但是爱国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成份则日益狂热。通过在对网上言论的观察,我发现,那些“爱国者”对于爱国,表现出两种观点,一种是觉得爱国很了不起,在口头上说一句爱国,就认为自己处于道德上的制高点。这种情绪还表现在还动不动就骂别人是汉奸。这样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逻辑,骂别人是汉奸表明自己是爱国,只要爱国就可以盛气凌人,感觉自己首先在道义上就战胜了别人。这着实使很多进行理性思考和辩论的人感到为难,因为“人家毕竟是爱国的”只要大方向正确,人的本质是好的,争论起来也就不理直气壮。另外一种态度是,只要爱国,就什么事都可以做,以爱国的名义,一切事都是正确的,或者是可以原谅的。因此才有了911事件之后举国欢腾的同样骇人听闻之举。在QQ上,我曾和一位年轻的姑娘辩论,我跟她讲了很多诸如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公害、恐怖主义是和人类文明社会的规则相违背的之类的大道理,我还说,你们所认为的美国的“坏”,大部分都是中~共歪曲事实真相的结果,如果还事实以本来面目,其实美国是没有你们所认为的这么“坏”的。最后似乎说的她动心了,也哑口无言了,但说了一句,“难道爱国不对吗?”这一句,也问的我哑口无言。
是啊,难道爱国不对吗?我该怎样回答?爱国是对的,不但是对的,还是神圣的,无论她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毕竟是因为爱国,因此也是对的至少是可以原谅的。这明显是个逻辑圈套,但套在哪里呢?这是促使我思考爱国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契机。其实,只要我们大声说一句,爱国没有什么了不起,把爱国从神坛上请下来,套就解开了。
爱国真的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爱国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情感,它存在于所有的民族、国家以及几乎所有的人的心中。它是那样普遍,可以说是人类普遍人性的一部分,甚至是属于本能的一部分。就象是母爱,虽然伟大,但的确是本能的一部分,母爱是我们赞美的,但并不意味着为了孩子可以为所欲为。爱国情感可以说真是普遍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可以说不分信仰、阶层、贫富、男女、老少、好坏......都具有的一种情感。坏人还爱国吗?这样说不是太亵渎爱国情怀了吗?这里有个活生生的例子:
东方网10月13日消息:今年7月14日,南充市《南充晚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一幅照片,此照片是该报记者在南充某俱乐部拍下的一幅市民欢庆申奥成功的热闹场面,中间一青年男子高兴地挥舞着红旗,十分醒目。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该男子竟是南充市嘉陵公安分局追寻了两年之久的通缉犯,两个月后,警方以此为线索将其捉拿归案。
转贴此文的网友还为此加了一个题目,“爱国爱到奋不顾身的罪犯”,的确和贴切。
因此,我才说,爱国是没有什么了不起,连罪犯都爱国,你牛x什么?爱国的当然不止罪犯,当然大部分都是好人,但还有其他很多形形色色的坏人,以笔者的亲身经历所限,我所见过的爱国者中有贪官,有色鬼,等等,他们的主要标志和爱国行为是申奥成功没有不欢呼的,足球出线没有不高兴的,奥运多一块金牌象自己拿了一样,没有不骂美国的,没有不说世贸大厦该炸的.....他们当然很爱国,但没有一个是好人!
这里并不是说爱国不好,我只是说爱国只是大部分人的一种正常的、普通的情感,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好人,除了爱国之外,还必须有很多很多的道德和修养,因此,光爱国并不能说明你是一个好人,爱国没有什么了不起,爱国并不能使你处于道德的制高点。前文说过,目前中~国的现状是,爱国几乎是唯一的道德,光爱国而没有其他的道德修养,没有目前文明社会主流的价值观,爱国成为信仰本身,是非常可怕的。爱国一旦成为人们唯一的信仰和道德,爱国一旦走上神坛,成为了不起的东西,爱国一旦成为为所欲为的理由,那它带来的,很可能不一定是神圣,而是罪恶。《知识分子》卢梭一章曾引西儒约翰逊之言:“爱国主义是流氓的最后庇护所。”19世纪俄国思想家赫尔岑在回忆录《往事与随想》中说:“在尼古拉的统治下,爱国主义成了某种皮鞭和警棍……”董桥《语言小品录》又引三十年代美国以煽情著称的一报业大亨语:“政客为了保住权位可以无所不干──甚至不惜变成一个爱国主义者。”看来前人已有把爱国从神坛上拉下来的努力了。以爱国的名义所敢的邪恶勾当,空前绝后的恐怕是最近在911事件中中~国人对恐怖主义的狂欢了。它再一次雄辩的证明了,以爱国的名义,并不是什么事都可以做,有时甚至是邪恶。这件事(对911事件的狂欢)足以有理由把爱国从神坛上拉下来。
一个人对国家的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美国前总统里根在结束总统生涯的告别演说中,讲到过一个小男孩给他写信说,我爱这个国家,是因为她有200多种冰激凌。比尔.盖茨在经历了几乎将他的公司几乎肢解的官司之后,仍然说,我仍然感谢这个国家,没有美国,就没有微软。从911事件之后,美国普通百姓的表现,我们看到,他们是多么发自内心的爱自己的国家。美国人爱国,或许是美国政~府教育的好?正好相反,美国法律明文规定,禁止在历史教科书中进行爱国主义和宗~教信仰的教育。而返观我们国家,爱国主义是一种灌输,一种洗~脑,几乎是一种用暴力的强迫,官方开动所有的意识形态工具进行狂轰澜炸。爱国应该是每一个正常的人都具有的情感,其实用不着这么夸张的宣传,一个国家也没有必要无时无刻让每一个公民都“激发爱国热情”,爱国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是感觉不到的,也没有必要表明和意识到的,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比如说国家发生了大的灾难和战争等,这时候爱国心才会浮到表面。爱国心是一种激情,一种亢奋,而人的日常生活是不能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亢奋中的。某些人之所以这样声嘶力竭的煎熬人民的神经,说明他们的心虚,也说明在他们的理论武库中,实在找不出任何行而上的东西!来支持这个意识形态的合法性。也说明很多人的爱国,并不是发自内心的。
爱国没有什么了不起,爱国也不是无条件的。“我们爱国家,国家爱我们吗?”这个问题,应该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都有权理直气壮的提出的!爱国没有什么了不起,同时也意味着国家没有什么了不起!什么是国家?国家就是我花钱养着一批人,为我服务的,国家就是我花钱雇你为我办事的,国家是任何一个纳税人的奴仆。谁说奴仆是神圣的?我花钱养着你,你服务不好,让我过穷日子,还把我的钱放入你自己的腰包,甚至还践踏我的人~权,我凭什么要爱你?国家利益不能成为侵犯个人利益的借口,也不能为了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利益。“没有国家,哪有小家”,这不对,国家只是手段,小家才是终极目的,国家是为小家服务的,国家是小家纳税养着的,应该说“没有小家,哪有国家”。
我们看到的以国家利益为名,侵犯个人利益的事情太多太多了!这本身就是强盗行为,更何况以国家利益为名,行罪恶之实。在将来的民~主中~国,再也不能允许国家侵犯个人利益了。把国家也从神坛上拉下来,这是我们应该启蒙的重要内容,自~由主义者的责任重大。中~国需要一次人本主义的启蒙,需要人的解放。中~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现代化的口号,可中~国最迫切需要的是“近代化”的进程。我为什么要提“近代化”呢?因为西方走出中世纪,进入现代社会,其中经历了伟大的启蒙运动,而这个时期在史学划分上,是属于“近代”。以人本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大启蒙,从来没有在中~国有过或者实现过。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我们总是出于国难当头的时刻,因此有人认为救亡压倒了启蒙。或者说救亡的迫切,必须唤醒民族主义,必须压抑个人意志和个人利益,必须使国家强大,因此,强国一直是中~国人百年来的梦想。那些先驱们认为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不被人欺负,因此,强国是压倒一切的任务,因此,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但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本末倒置的,第一,它忽略了强国的目的,强国的目的恰恰是为了人民过的更好;第二,只有人得到充分的解放,只有国家民~主,人民自~由,人~权得到捍卫,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潜能,经济才能发达,国家才能强大。
因为百年来中~国一直没有进行人本主义的启蒙,因此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进行近代化,就是要进行民~主、自~由的教育,进行人~权和人道主义的教育,也同时意味着把国家从神坛上拉下来,当然,也要把爱国从神坛上拉下来。作为有着启蒙责任的自~由知识分子,不该再陷入“爱国主义的陷阱”之中,不要把爱国作为自己的口号和标志,爱国不是喊出来的,因为我们坚信民~主才能救国,因此自~由主义者爱国是不言自明的。我们应该旗帜鲜明的捍卫个人自~由,个人~权利,个人利益,旗帜鲜明的捍卫民~主制度。我们爱国,但坚决屏弃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向来是落后国家和落后民族的专利。真正爱国是建立民~主制度,捍卫人~权,使人民过上自~由的生活。
爱国不要成为一剂精神鸦片!
第五篇:论电视剧作为文化传播工具的可行性
论电视剧作为文化传播工具的可行性
09汉语国际在职硕士石文082108016
一般来说,讲到中国在海外的影视传播,大家都会想到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们的电影,而中国电视剧在海外的传播甚少提到。当然了,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手段为广大消费者所广泛接受,是有特定的特点和优点的。首先,电影能够更集中地反映一种文化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评判,电影可以展开宏大的叙事,展现辽阔的历史画卷,给人震撼的艺术效果。相比电视,电影耗时短,是浓缩的精华。这种“短打”“炫酷”的模式更适合当下年轻人的消费态度。另外电影并不拘泥于时段,电视节目的安排,需要遵循一定的时间表,这样多少排斥了一些主流的消费人群。还有就是电影的影响力。时置今日,谁也不能否认大屏幕上的巨星,偶像的力量,他们的影响力甚至高过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这在中国已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在国外,这种现象或多或少存在。我们的巨星李小龙不也是在好莱坞的推动下逐渐成为中国的文化icon么。电影作为文化交流的手段,其作用在娱乐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日渐凸显。中国也意识到这种交流的必要性,因此,近年来中国制作电影的数量越来越庞大,电影制作工艺也越来越精良,国际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更多中国优秀的电影被推介到各大国际影节,更多的中国影人蜚声海外,声誉日隆。但是,要说这其中真正以表达中国思想、展现中国文化特质为目的的电影却不多。更多输出的电影为了讨好外国观众,迎合海外消费者的口味,都披上了外来文化的战衣。像前几年的《夜宴》,就完全照搬了《汉姆雷特》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虽然是中国人在演,有着中国的服饰和化妆,但是这种电影在外国人尤其是熟悉莎翁的观众看来,充其量不过是莎翁剧的一次中国排演,本质上与中国无关。还有《赤壁》、《无极》等都是西方视野下的文化拼盘,是用中国的毛笔蘸了中国的墨汁却去写外国的字母,哪能看出中国文化的神韵,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这样的东西,中国观众不接受,外国观众也是一头雾水。但是也有一些抓住中国内在精神气质的电影取得成功的例子。像张艺谋的《红高粱》、李安的《卧虎藏龙》等。《红高粱》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片子就不提了,《卧虎藏龙》是近年真正理解了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其实李安也是非常推崇儒家思想的,他本人就很喜欢中国书法,他之前的一些作品比如《推手》、《喜宴》等就是反映中西文化碰撞的,因为他自己也是旅居美国多年的华人,所以对这个现象有更多更深的体会。他的电影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总像是浸染了中国文化的墨菊,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才更像是中国文化所倡导的“中庸”“教化于心”。这样的片子也更符合西方人对东方人情感内涵的想象和期望。然而,要在短短两小时里展现丰富的中国元素让其他民族迅速了解中国毕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就让我们想到了另一种集视听效果为一身的媒介物——电视剧。
电视剧是一种专在电视机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它兼容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艺术等诸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适应电视广播特点、融合舞台和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是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我国是电视剧生产大国,据2005的统计,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电视剧生产量已超过12000集,成为世界生产电视剧最多的国家。此外电视剧产量还在以每年1000集的速度增长。2001年,全国的电视剧产量约为8000集,到2005年已达到12247集。可以说电视剧正发展成为我们民族文化一个最庞大的资源之一。而伴随着中国电视剧走向成熟的历程,中国电视剧也开始逐步走向世界。《红楼梦》、《西游记》、《武松》、《末代皇帝》、《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围城》
等都先后在美国、日本及欧洲、东南亚国家播映。近些年,中国也开始选送优秀电视剧参评国际电视节,《太阳有七种颜色》、《小木屋》、《小船》、《穷街》等作品都分别在参赛的国际电视节上获奖。一些在中国热播的历史剧、偶像剧在海外也大受欢迎,据说《还珠格格》在东南亚各国播映时就大获成功,以至于越南等国都出现翻版的《还珠格格》,更有甚者,因为该剧太受韩国人的欢迎,还遭到了韩国政府的禁播。这里顺便提一下韩国的电视剧,我国中央电视台从95年起引进第一部韩国电视剧《爱情是什么》,此后国家级电视台每年都有几部韩国电视剧露面,而韩国的国家级电视台几乎没有中国电视剧播出,韩国这种由政府出面干涉的保护本族文化的举动确实值得深思。反观我国,不光是中央电视台,现在几乎每一个省级电视台每年都要引进几部韩国电视剧,有时甚至可以看到一部韩国电视剧在十几个电视台同时播出的盛况,像《浪漫满屋》、《巴黎恋人》、《我的女孩》等等,明明就是简单的人物性格、俗套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可偏偏就是把国人迷得五迷三道,欲罢不能。更不要说像《大长今》这样能引起人们普遍共鸣的励志电视剧了。该剧在我国首播的一段时期内,下至菜市场,上至办公室,下至中年妇女、上至年轻白领无一不在津津乐道剧中情节和人物。由此又带动了新一轮的韩国文化热。在临近几年的大小演出中,人们以能歌会唱该片主题曲《大长今》为荣,连带韩国饮食、韩国服饰、韩国明星、韩国的美容化妆等都成为国人争相效仿的对象。由此可见,电视剧对它民族的文化影响力。这种影响力通过各个文化细节渗透到别国,其深入人心的程度是触目惊心的。现在80后90后的哈韩族不是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向韩国看齐吗?所以我们能不能也通过电视剧这种资源手段来传播我们的文化呢?我们的电视剧不仅有数量上的优势,质量也丝毫不输其他民族。我们不仅有类似《浪漫满屋》《我叫金三顺》这样的诙谐搞笑剧,更有同时具备深度和广度的历史剧。外国人不仅对偶像明星感兴趣,对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也会感兴趣。只要剧中想要表达的都是人类所共有的情感和生活态度——对真善美的渴求,对逆境中奋发图强的赞美,对纯真爱情的向往,这些都是能引起人们共鸣的。电视剧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工具,其功效甚至是百倍千倍的。电视剧贴合广大民众的生活,是对历史和当下最鲜活最有力的映照。它的影响力持久,时效性长,因此展现的文化因素更全面而具体。从形而上的生产力水平、政策决策、宏观历史、抽象语言,到形而下的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生活习惯、大众娱乐等,无所不包,无处不到。而且这种文化是纯粹的不掺杂的,它深深地根植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土壤,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中国这个大家庭的精神反射。不像某些个大片,动不动来个合资,邀请个国际巨星,强调国际性普遍性。再一个,电视剧的投入相较于电影来说是非常小的,抛开新《三国》等特例不谈(据说投资上亿元,堪比电影),一些表现普通人生活的近现代题材的情景剧、室内剧的投资都是比较少的,而且拍摄起来也较电影容易许多。这些都使得电视剧作为文化传播的手段成为可能。如果说要了解中国文化,看中国的电视剧应该是个迅速而有效的途径。
我们的电视剧产量那么巨大,产生那么一两部让外国人爱看的剧集应该不成问题,《三国演义》、《还珠格格》等成功的例子也说明了这一点。关键是怎么样让这些优秀的资源更好更充分地得到传播。这里面,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同样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国家及省市之间的影视剧交流交换会是电视剧的主要输出渠道。值得注意的是以往我们的电视剧没有走出国门的意识,从事件题材到故事编排再到人物设置都显得太本土味,使得一些情节和内容外国观众消化不了也接受不了。比如赵本山的乡村系列,在中国是很受欢迎的剧集,可就是因为方言味太重,有些笑点连中国南方的观众都没有共鸣,就更不要说外国观众了。再比如现下清宫戏特别火爆,但是那段历史容易让外国人有情感上的抵触,就更谈不上喜欢了。在进行国际文化交流时,首先应该避免产生更多的交流障碍,然后才去寻找文化上心理上共融共通的东西。如果因为语言翻译这样的问题而把本来能取得很好的传播效果的机会浪费掉,实在是很可惜。与此相通的,一些技术上需要跟国际接轨的地方,应该积极主动的接受并逐渐变更之。比如摄影棚的大小、灯光的瓦数、演员的面光怎么给、高光怎么给,这些技术参数在国内往往随意性比较大,但是在国外都有统一的标准。制作单位应考虑到这些硬性指标,国家也应该有意识地慢慢强化,甚至可以先采取一些政策手段,慢慢让这种国际化的形式标准深入人心。有些东西起先可能是强制来的,但是到后来强制也许就变成一种自觉了。韩国人对于本国文化的推崇如果没有政府的强制干预,光靠老百姓的自觉性和热情恐怕也难成气候。政府在文化传播这么宏大的民族意愿上的执行力,是任何民间力量无法取代的。再者,政府还可以在各种国际交流文化节上想方设法地大力推广这种文化资源的输出。比如组织剧中人物的见面会,让他们走出国门,介绍电视剧中的中国文化;比如将电视剧和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相互促进,以旧带新的态势。把这一种资源发展成一个产业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触类旁通,互通有无。当然,形成国际化的产业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具有全球化眼光能够反映中国现代性的内容实体是必须的,而各行各业特别是营销网络的铺陈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就对节目的销售、频道的推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个电视台节目制作单位不能再单纯依赖于国家政府的支持,各级省市电视台也可以通过这种文化现象实现创收,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从中摸索出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体会。最后,呼吁广大的民间力量为中国的文化传播事业做出贡献,已经成为当下不可逆转的大潮流大趋势。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电视频道、广播这些官方途径输出我们的文化,还可以采用时下非常流行、覆盖面特别广的网络形式来传播中国的文化。21世纪,互联网在家庭娱乐方面必定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一些娱乐消费的中坚力量更是互联网的忠实拥趸。让他们从网络上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学习汉语,知道一些中国的风土人情,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约了金钱。何乐而不为?不以善小而不为,这种口口相传的方式说不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方面大部分网迷和美剧迷们都应该深有体会。因为近几年广泛流行的美剧都是通过网络为大家所熟知的,一些留学生和外国语爱好者还自发组织起来实时翻译美剧,真正做到了中国本土与美国时间同步放映。这种热情真是可歌可泣。如果能把这种热情用在传播祖国文化的事业上来,那将是多么大一笔
资源和力量。因此大可以成立一些民间组织,集合一批民族文化的爱好者,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把中国电视剧作为其中一个重点推介项目来运作。这样的组织形式不仅可以作为官方政府和固定电台的补充,说不定还能以其自身流动性强、具有更博大的亲和力的优点形成一股不可小窥的浩荡之势。
中国是文化思想大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因素何止千万,单论其中任何一种都包含着丰厚的历史内涵和民族素养,传承千年而又带着崭新的面貌。而电视剧却实实在在是上个世纪才出现的新兴产物,从1958年,第一部电视剧《一口子菜饼》诞生到现在,不过才经历了区区几十年。然而这种艺术形式却是生命力旺盛,气势磅礴的发展起来了。并且带着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独特气质矗立于民族文化馆的一角。从电视剧中我们可以回顾民族的滥觞,反思文化的劣根性、展现当代中国的更新与进步,我们更可以发现利用其本身媒介传播的独特性,独辟蹊径,把它变成中国文化的展览馆,让更多想了解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的人走进这个展览馆,去发现最能诠释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精神的内在核心。我想,这种展示可能也是中外文化交流最贴近真实、最便捷、最广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