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标志保证和源动力

时间:2019-05-13 14:0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服务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标志保证和源动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服务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标志保证和源动力》。

第一篇:服务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标志保证和源动力

服务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标志保证和源动力

基业常青的源动力 和谐社会的助推器我们已经走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人都是服务员、行行都是服务业、环环都是服务链、个个都是文化者、处处均显文化味”的“新经济”(顾客经济)时代!我们生活在服务和服务文化的包围之中,服务文化已经和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观念,服务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标志保证和动力,服务文化是激发员工用心快乐创新服务、创造顾客忠诚提升竞争力的文化。服务文化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主旋律和最强音、成为竞争的亮点焦点热点,成为评判、修正企业、员工乃至政府行为的社会标准,建设服务文化,提升服务竞争能力,是各行各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每个行业企业都应从生存发展的经营战略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社会使命的高度建设服务文化,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着力提高企业品牌的美誉度、信赖度和文化服务贡献度。积极创建服务型、文化型、创新型、智慧型健康型和谐企业。

一、研究提升服务的科学 成就顾客和谐共赢的文化

-----服务文化的内涵、结构

1、服务、服务文化的内涵

服务是满足他人需求的价值多赢的情感性劳动。服务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文化的沟通、价值的确认、情感的互动、信任的确立。

服务是企业之本,而文化是服务之根、服务之魂,是服务的最高境界。服务的竞争实质是文化的竞争,文化的经营是最高层次的经营。

服务文化定义:服务文化是企业群体信奉践行的服务价值理念。

服务文化是以服务价值观为核心,以创造顾客忠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形成共同的服务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为内容的文化。在这里强调的是,认知认同共识共事是前提,自觉执行融入制度形成行为规范是关键。个性鲜明、员工认同、社会共鸣的文化才有竞争力。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价值理念如果只停留在老板层面、或只存在于报告文件文字口号之中,而员工背道而驰,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服务文化。

2、服务文化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科学体系

服务文化和高品质服务是一门科学,只有形成体系才能相互支撑交相辉映,才能产生文化的魅力效力,提高服务竞争力。服务文化科学体系至少包括:(1)服务文化的核心、高品质服务的动力、员工职业化修炼的基础。包括服务意识、服务理念、服务心态。(2)服务文化的载体与支撑、高品质服务的保证、员工职业化修炼的内容。包括服务行为、服务规范、服务流程、服务机制。(3)、服务文化科学的展示升华、高品质服务的创新升级。包括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星级服务和服务品牌。

二、服务文化是一门新兴科学,具有独特的空间特征和功效魅力

在服务经济时代,服务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主流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讲,服务行业的企业文化就是服务文化。服务文化除了具有大文化、企业文化的一般特性外,至少有其六大独特功效魅力。即:开发服务;经营管理;快乐感恩;品牌创新;情感共鸣;和谐共赢。

服务文化是专门研究开发服务的文化,是研究开发顾客、员工、团队如何提升服务效益的新科学。服务文化要解析服务的密码探寻科学规律、推动服务的升级,提升服务的品位、展示服务的魅力,激发服务的活力,创新服务的品牌,提高服务的竞争能力。服务文化是经营管理的文化,提倡义字当头义利并举;服务文化要激励员工感恩快乐的服务,用快乐服务凝聚快乐忠诚的员工和顾客;服务文化要强化服务意识,赋予服务生命的意义,激励员工用心用情智能服务;着眼顾客多元需求,创新服务理念机制流程手段,完善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品质,打造服务品牌,达到员工顾客企业社会共享共赢和谐进步。

另外服务文化还有它的社会性普遍性。服务文化的原理适用于社会各个行业单位。建设服务文化是各个行业不容回避的战略课题。制造业应该尽快建设服务文化,政府机关媒体应带头建设服务文化,垄断行业应率先建设服务文化。

三、建设服务文化的意义、回报

---成熟的标志 持续的回报

(一)建设服务文化的重要意义

只有用文化统领服务行为,提高服务的文化含量,才能保持服务的持久活力,展现优质服务的独特魅力,把良好的服务行为升华为自觉的服务习惯。实现服务从“形变”到“神变”,由强制遵从到自觉自悟、自律自动的转变。服务文化能引导人们探索服务的规律,观念突围与“市”俱进,实施服务创新,塑造服务品牌,提升服务的竞争力。文化能引领人们在更高的层面上经营创新,按价值观的要求创造性满足参差不齐的顾客的多元化需求,艺术性的应对没有标准答案的突发事件。服务文化是和谐共赢的文化:员工在服务文化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素养的提升价值的实现;顾客在文化中得到愉悦和需求的满足;企业在文化中得到发展、形象得到提升,市民在优质服务中提升了品位;政府在优质服务中提升形象,城市在优质服务中提升了文明层次增添了魅力,社会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总之,建设服务文化有六大必然性:

1、时代的要求 经济的必然;

2、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的标志、保证和助推器;

3、最高层次的经营 提升竞争力的利器;

4、基业常青的秘密武器、走向卓越的成功秘诀;

5、价值多赢的平台,成就员工顾客的充电器;

6、破解误区的金钥匙,提升服务品质的源动力。服务文化是破解服务秘籍、解决服务瓶颈的金钥匙;是解决服务倦怠症忧郁症浮躁症的灵丹妙药,是激发员工潜能的充电器。

(二)服务文化培训和建设能创造巨大价值。给我们带来丰厚持续的回报

1、观念突围 头脑风暴;顾客为是 乘势而上

2、强化使命责任;提升员工用心用情服务、快乐创新智能品牌服务的动力能力

3、服务革命 创新升级;创建深度精细科学的五星级服务,提升整体服务品位效益

4、审时度势 文化自觉;建设员工认同社会共鸣和谐共赢的服务文化

5、撞击共鸣 提升品位;培养内部讲师服务明星;打造一流职业化团队保证文化深植,这是企业的真正竞争力,也是对员工发展的关爱和对和谐社会的贡献。

6、提升形象资质 和谐内外关系;创建高文化服务贡献度有尊严有感召力的典范名片

第二篇: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2015年12月16日,当第一列地铁从青岛北站发出,青岛市民的“地铁梦”终于实现。地铁的开通,不仅是一种新型交通方式的出现,不仅是躲避堵车的“捷径”,更是拉近人与人、区域与区域的“时空车”,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动力车”。

从当年的青岛地铁筹划,到2010年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全面开工建设,再到2015年青岛地铁3号线北段开通试运营,青岛市民坐上了“开往幸福的地铁”。硬件跟上了,那么软件呢?事实上,青岛地铁在建设初期就将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推进器和源动力,通过凝聚、激励、约束、导向、辐射等功能,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让企业文化真正变身为促进企业发展、实现社会价值的精神财富。

理念的缔造是自我剖析的历程

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文化来支撑,为更好地支撑集团战略发展,塑造符合青岛地铁特色的文化灵魂,增强集团凝聚力和向心力,打造一支文化统一度高、执行力强的地铁队伍,青岛地铁集团于2014年启动了企业文化建设项目。

企业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和实践。对于当时的青岛地铁来说,提出一个真正体现企业价值的核心理念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青岛地铁作为民生工程,确实是很难用几个字来总结和概括的,到底如何取舍,成为讨论的焦点。经过反复研讨以及与集团高层的多次会谈,最终对青岛地铁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构成和提炼方向实现了高度统一,于2015年7月初步建立了以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确定了以“打造幸福地铁,做引领新生活的城市运营商”为愿景,以“城市动力,畅行青岛,精彩生活”为使命,以“METRO+,即包容,高效,卓越,责任,精进,+”为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理念。

对于核心理念中“+”的出现,很多人表示不理解。青岛地铁集团副总经理张君曾在讨论中表示,在地铁建设这种超级工程里,“安全”的分量不必多说,是不是应该在理念体系中有所体现?有专家表示“包容”所涵盖的内容更多,更全,更能体现一个企业的底蕴,那么其他内容如何体现?经过反复的讨论,最终决定用一个无限想象的“+”来表现和概括。

“青岛地铁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的提炼中,既保留了青岛地铁在近20年来不断发展过程中传承下来的精神,也体现了青岛地铁在未来要实现达到的宏伟蓝图,同时也彰显出一个青岛地铁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去做事、干事,它是集团全体员工高度达成的文化共识,是每一位青岛地铁人时刻融会在脑海里,贯彻在工作中的价值准则。通过公司上下持之以恒地努力,将青岛地铁集团的企业文化培育、壮大、成熟起来,形成我们自己的独有的文化内涵,并使之逐渐成为集团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青岛地铁集团总经理王永亮如是说。

文化为骨,实践为肉

船靠舵,帆靠风。核心理念的确定,相当于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有了树干,剩下的就是浇灌它,让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个过程便是核心理念的宣贯。青岛地铁以“理性规定”和“感性号召”为原则,从理念、行为和制度等方面开展了行为对标、礼仪培训、管理考核以及创立文化内刊、举办文化沙龙等一系列文化宣贯工作,将看不见的企业文化建设,科学系统地分解为一个一个具体而又喜闻乐见的活动,让“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文化建设,转变为员工喜欢而且积极参与的事情,以达到文化人人参与的要求。

为积极发挥2015年“十佳职工”的树榜带头作用,青岛地铁举行了“树榜样、讲故事”活动,从集团、部门和个人3个层面学习榜样事迹。通过与“十佳职工”面对面访谈进行事迹挖掘,提取事迹细节、个人努力等富有感染力的元素,为后期榜样宣传做好基础工作,同时撰写先进事迹报道发至各单位学习。座无虚席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集团上下形成学习榜样的氛围;“十佳职工到部门”座谈会,近距离与榜样沟通,分享工作经验和感悟,用真实案例打动员工,助力各部门文化建设;全员参与的微故事征集活动,将活动目标由学习个人榜样向学习组织榜样升华,创建积极的组织氛围,带动组织文化发展。

为了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增强员工的身体、心理素质,青岛地铁企业管理部于今年启动了文化沙龙活动,分别针对员工心理、生理和子女,策划组织了“性格与沟通”“科学健康运动”“地铁儿童绘本”等主题沙龙活动,受到员工的欢迎。张鲁鹏是一名90后,对于传统的文化活动来说,新颖有趣的形式更能吸引他的眼球。在聊起最近的几次活动时,他显得格外兴奋:“以前搞团队建设一般就是聚聚会。现在的形式有趣多了,最近几次沙龙都特别有针对性。有一次是邀请了青岛市‘健身先生’作为老师,教我们做‘办公室毛巾操’,动作看着很简单,做下来一整套累的我够呛,坚持做能缓解肌肉劳损,减轻职业病症状。我们年轻人都比较喜欢这种非工作场合的交流平台,感觉在很放松的状态下能真正了解一个人,让团队之间更有默契和凝聚力。”张鲁鹏表示。

青岛地铁企业文化建设的初心,就是希望把企业所提倡、推行的核心理念和工作规范变成大家工作中的自觉行为,让它体现在每名员工的行为举止和精神面貌上,让员工在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文化的作用,感受到文化就在自己身边。

小小“幸福号”,大大正能量

企业刊物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企业风貌的真实展现。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后,将体现集团正能量的“小微”故事集结成册的想法逐渐成形。一本展现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让员工感受到企业文化时时刻刻发生在身边,让员工用自己的故事和事迹去感染周围的人的企业内刊正式上线,取名为《青岛地铁幸福号》。《幸福号》把员工身边真真切切发生过的大事、小事,贴地气儿的事编辑成故事,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让文化渗透进每个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中,让员工意识到文化时时刻刻发生在身边,让员工自己的故事和事迹去感染周围的人向文化靠拢。《幸福号》的采访、编辑到排版、印刷等一系列过程中,也与员工充分互动。被采访人员均为集团内部员工,各素材来源均为员工真人真事,在封面设计和内页插画上,也都是邀请员工设计手绘,大大增加了员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青岛地铁建设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是推动地铁建设更快、更好发展的助推器和动力机,文化建设只有深深根植于企业内部这一土壤中真正落地,才能茁壮成长并结出丰硕成果,才能发挥出企业文化应有的巨大力量。把核心理念的落地和深植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用核心理念指导和引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凝心聚力将企业文化工作不断往前推进,不断助力和推动青岛地铁建设,不断展现和呈现青岛地铁风貌,不断继承和发扬青岛地铁精神,让青岛地铁文化列车在全中国、全世界畅行精彩。

第三篇:和谐机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从适合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出发,鲜明地提出和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这既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又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智慧、历

史眼光和理论勇气。机关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维护社会秩序、调节社会矛盾的重要职责,没有和谐的机关,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和谐机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关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建设和谐机关,建设和谐机关可以发挥导向和示范作用,以带动和推动社会和谐。可以说,建设和谐机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各级机关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思路、创新的理念,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改革,全面提高机关的领导、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大力推进和谐机关建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政部门机关作为党和政府的首脑机关、办事机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提出构建和谐机关,要求党政部门机关党组织始终走在构建文化教育和谐社会前列,为各行各业作出表率。这是当前需要研究探索和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和谐机关的目标要求:

和谐机关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具体内容和衡量标准的。所谓和谐机关,就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在机关部门营造人与人和谐、人与事业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环境,形成一个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和谐机关应当是风气良好、团结向上、规范有序、关系融洽、充满活力的机关。风气良好就是有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良性竞争机机制,能够充分调动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扬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干部作风正派,机关运转高效优质;团结向上就是领导班子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勤政廉政,党员干部勤奋工作、甘于奉献,干群关系密切,干部群众精神状态良好;规范有序就是有一个政令畅通、高效动转的良好工作秩序,制度健全完善、科学实用,激励机制有效到位,机关工伯人员纪律严明,令行禁止;关系融洽就是有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相互尊重、理解、支持,具有工作配合、精诚合作、相互促进的团队精神;充满活力就是有蓬勃朝气,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构建和谐机关的办法和措施

(一)着力提高思想理论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马克思理论的新发展,与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础是一脉相承的。县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在建设和谐机关进程中,必须始终把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作为首要的战略任务,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是强化武装抓理论素养。行动的自觉来源于思想的清醒。县直机关工作人员要不断强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学习,要用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做到先领会、先武装、先掌握,不断增强运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和谐机关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在建设和谐机关的进程中,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规范行为。二是坚持理论创新。建设和谐机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县直机关的工作人员既要立足实际,又要着眼长远,注重联系实际,深入研究解决制约和谐机关建设的主要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摸索出建设和谐机关的特点和规律,使和谐机关建设逐渐步入规范化轨道。三是加强理论宣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宣传和发动群众的有力武器。县直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要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活动,传播和实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深入人心,把建设和谐机关转化为机关干部的自觉行动,带领群众踊跃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系统工程。

(二)着力强化基层组织功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党组织。县直机关共有党(总)支部60多个、党员600余名,如何管理好这支队伍,如何发挥好这支队伍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关系到全县经济社会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县“十一五”规划能否顺利实施,更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否圆满完成。为此,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暨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的落实,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要按照党章和《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选齐配强党务干部

队伍,按时换届,保证党务干部队伍永葆生机和活力,2006**县直机关工委对19个党支部进行了换届和改选;加大对党务干部队伍培训力度,通过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加强党务专业和相关业务的培训,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机关党务干部人才队伍,2006年举办党务干部培训班1期,培训县直机关党

务干部67人;以机关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主线,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容和标准,创新考核的形式和载体,科学评价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在动力;进一步落实好“一岗双责”,大力开展创建“五好党支部”活动,为构建和谐机关打牢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重视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机关思想道德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和引导机关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整个机关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新风尚。在建党85周年之际,县直机关工委组织县直各部门党员到马兰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过组织生活,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参加党员人数380名;二是建立处理和化解矛盾问题的新机制。运用更加人性化而且细微规范的工作方式方法,关注干部职工的精神需求,尽可能把预防矛盾的关口向前移,避免矛盾向对抗性方面转化,以达到和谐的目的。三是要做一个自身和谐的人。县直机关每位党员都是人民的公仆,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此同时又是家庭的一员、单位的一员、社会的一员。在家庭中,要带头讲学习,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理念,争做和谐家庭,尊老爱幼,做一个好父母、好儿女;在单位中,上下级之间、同志之间要互相帮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和谐,做一个好领导、好同事;在社会生活中,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一个诚信友爱的人,一个充满活力的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依靠自身的先进性,来影响、带动、感召人民群众,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四是抓好机关效能建设,整合机关内设机构资源,做到机关内部和谐,人尽其用、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率,树立为民、务实、廉洁的形象。

(四)着力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构建和谐机关,必须充分发挥制度的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保障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党员干部科学行政、依法行政、民主行政,切实履行好职责,实践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是落实各项组织制度,确保党内工作秩序规范运转。通过贯彻落实理论学习制度(包括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机关干部学习培训制度,学习论坛制度等)、党的组织制度(包括党内创先争优制度,党的“三会一课”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党内民主制度、发展党员制度等)、党内监督制度(包括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纪律规定,机关民主和办事公开制度,机关工委参加部门党总(支)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建联系点制度等),切实为党内和谐提供重要保障。二是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确保机关人员充分享有各项权利。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证条例》、《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广大干部职工的权利得到保证、权益得到保护,最大范围调动一切力量、激发一切积极因素,保证干部职工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三是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机关日常工作秩序正规。加大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的教育和管理,通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五型机关”建设等活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切实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树立起良好形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

(五)着力营造和谐工作环境。环境不仅指物质方面的条件,也包含人文方面的内容。有学者认为,和谐社会应该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它应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上升机会。任何社会如果能够让其中的穷人不断地变为富人,就有无限的活力。第二,人们地位的变化应该是公平合理的。基于同样的概念,一个和谐的机关也应该满足这样两个条件。人是有需求的,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创造条件,不断地满足这些需要,就要有一个好环境。要努力开展好适合机关特点的文化娱乐活动,打造信仰坚定、诚实可信、行为规范、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机关文化氛围和品牌。要加强硬环境的建设,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不断地改善办公设施和工作条件,满足机关办公日益现代化的需要;要抓好软环境的改善,主要是处理好与外部的关系,提升机关自身的品位。

建设和谐机关是一个动态过程,既是紧迫的工作,也是长期的任务。建设和谐机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加强实践锻炼,不断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为机关干部职工充分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环境。和谐机关的建设,任重道远,我们要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研究,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切实把县直机关建设成为文明向上、和谐高效的机关。

第四篇:周易文化影响现代生活 “和谐社会”源出于此

周易文化影响现代生活 “和谐社会”源出于此

内容摘要:《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与应用体系。本期节目请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郑万耕教授为我们讲解《周易》的思维上市和理论体系,并讨论《周易》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2010年2月13日《世纪大讲堂》: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与应用体系。那么对于现代生活,《周易》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对我们还有哪些启示?它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工作,以及我们的思维?我们又能否将它应用于当今的现实生活之中?有关这些问题,我们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郑万耕先生,大家欢迎。郑先生您好,欢迎做客《世纪大讲堂》,下面我们看一下大屏幕一个介绍郑先生的短片。

主持人:那现在我们说就拿这个《周易》,前面加个周字,它实际上是西周的时候编纂而成,里头的所谓的卦爻辞,大概写的也都是,记的也都是当时周的一些事情是吗?

郑万耕:从《易经》,《周易》的卦爻辞来说,基本上是记载的一些殷周时期的情况。

主持人:殷周时期,也包括了这个殷。

郑万耕:它的产生是在周朝初年,殷周之际,所以说这个可能有一些过去的一些遗存。

主持人:可能是当时候的占卜的一些记录,这些记录都是一条一条的,后面有些人给它进行了一个归纳,给它总结,而且把它进行了整理,然后变成了这么一个六十四卦的卦爻辞在一起的书是吧?

郑万耕:对,是经过后人整理的,它原来有一些算卦的记录,筮辞的一些记录。那么后来有一些人为了后人算卦的方便加以整理,加以润色,赋予它一些当时人所可能有的一些思维,那么这里边就可能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民俗方面的内容,包括原始巫术的一些内容,也可能包含一些哲学思维的萌芽,或者当时人的一些生活经验,生活智慧的一些东西。

主持人:那么我们现代生活中间,当然我们知道我们中国的,我们的文化有一个,曾经有一个断层,这个断层中间的话,其实《周易》可能在某种意义上离开了我们很多人的生活。那么现在随着中国文化的复兴,大家对《周易》现在兴趣非常昂然,很多人都在学习它,研究它,那么像这方面的人你接触过吗?

郑万耕:也接触过一些。

主持人:也接触过一些。

郑万耕:民间的这样一些人,他们从各种不同的方面,他来诠释《周易》,如果从学院派的角度来说,有些可能言不由衷,但是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了解《周易》,有许多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主持人:那么从大学里头一个哲学教授的角度,你如何理解民间的,对《周易》占卜的这样一种,也是传了几千年的这样一种小传统。

郑万耕:从我个人而言,我感到《周易》当中,他认为《周易》有四种圣人之道,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卜筮者尚其占,以制器者尚其象,这样四种圣人之道。就是《周易》当中它不仅仅是一个方面,这些方面都有。但是现在从汉朝开始这样一个东西逐渐开始分化,占卜这一块基本上流落到民间。

主持人:变成术数。

郑万耕:变成术数,流落到民间。那么学院派知识分子或者说古代的学人,他们所阐发的是《周易》当中所包含的一些理论思维,治国方略或者是它的一些生活智慧,那么这两块呢,我感到在现实生活当中都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主持人:好,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郑教授给我们演讲,郑教授今天演讲的主题就是《周易与现代生活》.郑万耕:《周易》它博大精深,那么它究竟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还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意义?有没有影响呢?我想答案肯定是肯定的。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近十几年以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有两句话或者是两个理念,普通的老百姓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两句话一个是与时俱进,一个是和谐社会。

那么与时俱进在《周易》当中就是与时偕行。偕,在《说文解字》当中就说:偕者,俱也;行者,进也。那么,与时偕行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与时俱进。与时俱进这种思想就来自于周易文化,和谐社会也是如此。

在《周易》当中讲太和,追求一种最高的和谐的理想状态,把它叫做“大和”,也就是太和。它讲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讲履,和之至也,履和而至,履以和行,都是讲和。实际上《周易》当中所提出的最高价值理想就是太和。这成为我们中华学人一直追求的一个价值目标。所以从这两点我们就可以看到《周易》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对我们的当代社会都有它深刻的价值。

《周易》当中有三点,这些道理当中有三点特别重要,一个是尚变,第二个是贵中,第三个是趋时。

先说第一点,尚变。《周易》,这个易字,它的一个基本意义就是变,变易,当然《易》一名而含三义,有不易、简易和变易。那么现在我说的是变易。《周易》特别推崇变,唯变所适,又讲“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穷就是事物发展到极点,这就叫做穷;发展到极点,那么就可能就要发生变化,发生了变化,进行了变革,事物就通达顺畅了,这就叫做“变则通”。通达顺畅了,这个事物就会有一个比较长的,顺利发展的时期,那这就叫做“通则久”。这个强调变通的观点,它的一个基本思想的含义,它有个基本思想基础,是物极则反,所以《周易》的作者或者《易经》《易传》当中,它提醒我们人要有一个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只有这样,你才能身安,家齐,国家可保。我们历代的思想家,特别是历代的改革家,比如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搞改革,魏源、龚自珍强调更法,康有为、谭嗣同搞戊戌维新,都是把《周易》当中这种变通思想,变革的思想作为他们的思想武器。

那么这个通,通则久,不是说永久,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它还可能会达到,走到极点,那我们还必须变革。不变革就没有出路,不变革我们国家就不会越来越兴旺发达。

那么刚才说了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那么怎样使我们的社会不断地走向前进,而不走向衰落?那么《周易》它就提出了两个原则,一个就是刚才讲的问题:贵中,强调中道;一个是趋时。

中与和是连在一起的,不中就不能和,中是和的必要条件,所以只有中才能达到刚才我们所说的社会的和谐,达到那个最高的和谐。那么在《周易》当中特别强调这个中,一般来说处在中爻的,上卦的第五爻,下卦的第二爻,处在中爻的,大部分都是吉利的。如果既处在中爻,同时又是阳爻处在阳位,阴爻处在阴位,比如说阳爻处在五的位置,阴爻处在二的位置,这就是既中又正,它强调中正。蒋介石这个名字就来源于这样一种思维。

在豫卦,豫卦的六二爻辞讲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于石这两个字就出来了。这就是说,耿介如石,坚刚如石,你做事情不要等到天黑,就是发现这个事情,发现了事物苗头马上就去做,它是吉利的。为什么它会吉利?是因为中正:“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既中又正。蒋介石,蒋中正这个词就出来了。

那么中国古人曾有过这样一句话,说,“易道深矣,一言以蔽之,曰时中”,又讲“知时中之意,则思过半”。“思过半”,这也是《周易》当中的话,是说你懂得了时中的内涵,懂得了它的精神实质,那么对《周易》整个讲的道理,你基本上就把握了一半,可见他们推崇时中。

那么下边我就要说到时了,“趋时”。那么这个观念,在《周易》当中发挥得应该说是淋漓尽致,形成一个非常系统的理论观念。它讲到要明时,要察时,通过察时来明时。时机未到你要待时而动。什么是待时而动呢?《周易》当中讲了,“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把器具,器械工具打磨精良,隐而不发,等待时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时机成熟,那就要坚定果敢,立即行动,这样你就会取得非常大的成就,这就是所谓的“待时而动”。

与时俱进,那么在《周易》当中讲了三次。乾卦的《文言传》讲,“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就是讲白天奋勉努力,从不懈怠,到了晚上你就应该安闲休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你就会取得大的成功。

损卦讲:“损益盈虚,与时偕行”。益卦讲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就是不管你是损,减损,还是增加,盈满还是亏缺,都应该根据不同的时机采取不同的措施,所以它又讲,要“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这是在艮卦里。

艮卦它的含义是什么呢?艮就是止,所以它后边就讲: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也就是说不管你待时而动也好,还是与时偕行也好,与时俱进也好,你都应该以不失时机作为一个基本的准则。“行”比较好理解,比较好做,但是,“止”就不见得。我们做什么事情,既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当你事业顺利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你敢不敢止?这个时机到了,你有没有魄力嘎然而止?旧的不做了,另做新的,你开创一个新的产业,开创一个新的事业,这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中国古人讲“知止”,当然是从道德的角度讲,要“止于至善”,可是如果我们把它引伸开来,从《周易》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到,它不仅仅是一个道德上的止于至善,而且你的事业,你的工作,你所开拓的各个方面的东西,是不是可以到此为止,另谋新路?这恐怕是现实社会当中很重要的一个考验,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思维。这是讲时机未到,要待时而动,时机已到要与时俱进。那么如果时机变了,时机,时运,时势,发生了变化,《周易》讲那就应该“趋时”,就要“变通”,“变通趋时”就是紧紧追随时势的发展,抓住新的恰当的机遇。这就是我说的趋时,就是“变通者,趋时者也”,或者反过来说,趋时就是变通,根据不同的时机,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或者说这就是时中,因时而行中道。

孟子曾经讲过执中,说你坚守中道是非常好的,可是“执中无权,犹执一也”,你执中无权,没有一个权变,不进行通权达变,只坚持一个道理,是吧,一个模式,不能通权达变,不能随时加以变通,那只能是把道给害了,那是“贼道”。所以他讲男女授受不亲,这是道,这是礼也。可是嫂溺援之于手,权也。这个通权达变实际上也就是因时而行道,要对这个道要有所调整。

就比如说我们骑自行车总要有微调,你不可能永远直直地,这样正正直直地走,永远直着走,你非摔倒不可。可是我们不断地拧着这个把,在这样进行一些微调,这个微调就是刚才我说的权。但是它又鼓励“中”。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因时而行中道,这样你才能保证你的顺利地畅行无阻。那么这是所讲的时。所以时这个观念,在《周易》当中出现了58次到60次之间,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讲,用时、时机、时用等等,它的各种情况。所以这样一种观念对我们任何人,对我们现实生活来说都是影响至深,影响很大。

中国历代的思想家都在阐发“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古老的命题

那么刚才我讲了这样三个方面,六个字:尚变、贵中和趋时。那么《周易》它不仅仅停留在这样一些问题上,而且它把这样一些观念,这样一些原则,它从哲学的更高的角度,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加以论证,就提出了阴阳变易思维。其实,刚才我所讲的这样一些,都渗透了它的阴阳思维,阴阳变易的思维。可以说阴阳变易的思维它是我们《周易》的核心,是我们《周易》的最基本的特征,如果离开了这个学说,其它别的学说无从谈起,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那阴阳学说,我想它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就我自己而言,我给它概括成四句话,就是《周易》当中的四句话,用《周易》当中的四句话来概括,第一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就是又阴又阳,有阴就有阳,有阳就有阴,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阳可以变成阴,阴也可以变成阳,就是阴阳相互转化。那么阴阳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这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以它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

我们看,不能只有天没有地,只有天没有地那就不成其为宇宙:不能只有男人没有女人,有男人没有女人,那就不成其为社会,那就不成其为人类。我们一个社会,你既要有领导,又要有群众,既要有官员,又要有民众,这样才能构成一个社会。那同时还有中外,内外上下,不同的民族,这就是一阴一阳。同时阳中还有阴,阴中还有阳。你比如你们坐在这儿,有男有女,男女就是阴阳,可是不论是男人身上,还是女人身上,你都是由血气构成的,按照中国古代医学,血为阴,气为阳。但是阳中又有阴,这个阴阳又分成阴阳。

我们一天有昼夜,说白天是阳,夜晚是阴。可是白天从午后,午,中午以前是阳,中午以后又是阴,属阴。夜晚子时以前属阴,子时以后又属阳,阴阳当中又各生阴阳。所以我们观察事物就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独阳不生,独阴不成,天下没有孤阴孤阳之物,也没有纯阴纯阳之事。阴阳总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所以我们看社会,我们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看到成绩,也要看到缺点。看到我们现在形势一片大好,我们也还要看到它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它背后所潜伏着的可能出现的危险。这就是一阴一阳所给我们提供的思维方式,一种思维方法。

那么老子他又从反面看问题,“反者道之动”。就是你别人,你儒家,你只看到了事物的正面,只看到了社会好的方面,仁义道德,那么在这个仁义的背后还有没有其它别的方面不恰当的东西,影响着我们社会的发展?他也是在思考社会,怎样使社会更加安宁,更加安定,更加发展。他并不是什么都无所作为,他思考的问题和儒家基本上是一样的,也是安邦定国。但是你常人,你儒家,你看到的这一方面,那么我看到的是另外一方面,那么这样我们中国人的理论思维,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就进一步向前进,就深刻了一步。

第二句话,“阴阳不测之谓神”,就说事物的变化总是神妙莫测,刚才我们说事物它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有规则,有确定性,那么这就叫做常,《周易》当中就称为道,可是事物的变化还有变数,事物的发展还有变数,有不确定性,有偶然性,这种偶然性,这种不确定性,在《周易》当中就叫做神,神就是神妙莫测,不好把握。

你比如说我们平常讲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为什么叫不测风云,不测这个词就来自于《周易》。事物本来按照常规,按照它的规则,可能就直接由此向彼发展,可是突然遇到了一个什么事件,它突然改变了方向,或者折回来了,或者是另外一个方向。

两年前,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了,究竟向哪里走,下一步会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谁也不知道它会发展成为我们现在的全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这就是阴阳不测。

第三句话,“日新之谓盛德”,或者叫做“生生之谓易”。在《周易》当中这两句话是连在一起的。日新之谓盛德,就是说每一天都在更新,这是天地最大的德性,天地最根本的性质。生就是创造,生生就是不断有所创造,不断有所创造这才称得上变易,或者说这才是我们《周易》所讲的变易。老是重复过去的东西,不断走向衰退,那不是《周易》所讲的变易。

谁都不会愿意过平平淡淡的、老是千篇一律的生活,都希望不断有所前进,不断有所更新,不断有所提高,这不就是不断地在更新吗?所以《周易》叫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甚至台湾有一个哲学家,被称为现代新儒家的牟宗三先生,他创立了生命哲学。他这一套生命哲学体系,他的一开始的出发点就是《周易》这两句话,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当然他结合了西方哲学的,尤其是康德哲学的一些东西。那么他就称为生命哲学。那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受这样的东西的熏陶,都在被它所昭示,被它所激励。

第四句话,“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或者“刚柔相推变在其中”。刚柔就是阴阳,阳刚和阴柔,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推移,那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它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内因论的先驱。就是说,你这个事业能不能发展,你的事业出了问题,或者你自己出了问题,你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去找很多客观条件,先找一找你内部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在自身找原因,自身找问题,你才能真正解决。所以他强调内因,强调刚柔相推。

我想这样四句话可以概括阴阳变易学说的基本内容,当然还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强调,阴阳互补啊,阴阳和谐,阴阳流转等等,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都在阐发这样一个命题。

要用北京大学朱伯崑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中国历代的思想家都在阐发“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古老的命题。那么我们中国的辩证思维,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从而得到了锻炼。这个思维方式,或者思维方法,它是永远起作用的,永远不过时的,其它别的原则,章法,规范,都可以过时,但是这些东西是永远起作用的。

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政治理念,道德意识以及民俗习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到现在仍然有它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探讨,去弘扬。

当然《周易》当中还讲了许多其它的,刚才我说了,一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维方式,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提供了一套治国的方略,或者原则;给我们人提供了一套生活智慧和生活的规范,尤其是他所讲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样一个人生的总原则,人生的总态度,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总体来说,我感到《周易》它的理论,它的思维博大精深,虽然有些方面高深莫测,但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政治理念,道德意识以及民俗习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到现在仍然有它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探讨,去弘扬。今天就说到这儿,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郑万耕先生充满激情,也充满智慧的演讲,我们知道《周易》这本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不仅仅是对我们一些国家的领导者,也不仅仅是对我们的一些文人学者,而且对我们普通人其实在每一个生活的细节中间,都影响至深。我随便举一些例子。比如说我们经常挂在嘴里头的一些成语。就是一种民族智慧的结晶。

那么这种成语之多,我们《周易》贡献是最多的,随便举几个,刚才郑先生已经说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们经常看到现在有很多的企业领导的办公室里头会挂着这几个字,对不对,另外还有否极泰来,还有乐知天命,立竿见影,物极必反,你想想随便举一举,这么多的词来自于《周易》。

那么说到这部智慧之书的话,我们当然要说这些卦爻辞的词语,刚才我们说的都是词语以外,其实这个卦相也很重要,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八卦,它就是两种爻,一个是阳爻就是 7

一横,一个阴爻就是两个短横,就这两个东西组成,这就所谓的阴和阳。但是这个八卦,我看它是三个这样的爻组成一个卦,而不是两个,这就是一种智慧。

我过去在大学读哲学系的时候,我就观察,我们八个基础卦没有一个卦是对称的,那么六十四卦中间的话我们也发现,只有八个卦是对称的,其它那么多的卦也都是非对称的,那么他为什么不强调这种对称性?

郑万耕:《周易》当中一方面有对称,一方面它同时又不对称,这就是刚才说的阴阳不测,它实际上是强调一个事物的多样性,也同时强调事物的统一性,比方说刚才我们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讲一个统一性,或者《周易》当中讲的殊途同归,一致百虑,或者百虑一致就是讲这样的东西,这说明我们中国人,他不是一个非常用一个固定的模式,一个固定的思维来观察一个东西,但是事物它确实它又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一定的规范,一定的规则。那我们找到了这个规则,我们对这个事物,我们人就有了主观能动性,我们就可以在一定的把握,但是同时呢你又不能把你头脑给局限死了,那么这样刚才说的,那就是多,就是中国人讲的三,强调三,强调天地人三才,是吧,这一卦,下边这两爻,一卦六爻嘛,它是地,上边两爻是天,中间两爻是人,这是三才,这个思想可能和老子有关系。

主持人:有关系,对。

郑万耕:老子讲,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或者人也大,不同的版本,有的是王,有的是人,它是只有人可以和天地相并立,这称为三,在世界万物当中只有人可以和天地相媲美。那么《周易》就提出了这个三才观念。

主持人:我这里随便画了一个卦,郑老师说的下面这两爻是地,上面这两爻是天,中间两爻是人,大家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三分,特别注意中间这个人,人是在中间是跨的,它是跨上下两卦的,因此人是赞天地之化育。

郑万耕:同时又顶天立地。

主持人:这里还有一位网友,叫生活秀的,他针对前些年杨振宁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个演讲影响很深远。其中最重要的有一句话就是《易经》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但是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杨振宁先生,大家尊敬的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那么您对杨先生的这样一个结论,这样一个判断,您有什么看法?

郑万耕: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因为我不懂自然科学,所以就更没有发言权,但是从《周易》的角度我还是可以说两句,说《周易》的思维,影响了我们中国人的理论思维两千年,或者说我们中国人的理论思维的提高,是通过历代易学家对《周易》的阐发得到锻炼和提高的,这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五经四书当中,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们主要是讲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天道阐发得不多,那么能够和道家相媲美,就是《周易》这个系统,那当然后来是当作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是五经之首,这个系统。那么它的影响确实相当深,《周易》当中,既有形式逻辑的思维,也有象数思维,也有辩证思维,就是它的思维方式应该属于是多方面的。那么究竟是哪种思维方式,影响了我们中国的科技的发展,杨先生没讲,我也不知道他具体指什么,讲得很笼统,也可能他懂自然科学,他了解中国古代的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对他个人可能在某一方面,他认为有拘束,有不好的影响,或者阻碍他思维展开的这样一种影响,但是在其它方面他没有深入地做出说明,所以我也不好妄加评论。

周易》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裁成辅相

主持人:现在我们把提问交给现场,有同学关于《周易》方面的问题,要向郑先生请教的,请举手。

同学:老师,您好,我们知道东方人与西方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欲望和能力这个方面,他都是不相同的,那么请问这个东西是否与《周易》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学,它高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方面有关?那么如果有关的话,请问您认为《周易》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定上面,是过时的还是超前的?谢谢。

郑万耕:按照整个中国传统或者西方的传统来说,在历史的角度,西方人强调分,中国人强调合,或者西方人强调分析,中国人强调综合,这是这两个文化有很重要的差别。那么在这个问题上,从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到处理天和人的关系,那么我们中国刚才已经讲了,强调天人合一,强调天人协调。那刚才我们又讲了,《周易》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或者说一个成语,叫做裁成辅相,就是讲人,后就是君王,“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之地之宜”。

刚才说了,大自然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它自然而然,它又生生不息,那么我们人处在天地之间,你只能参赞天地之化育,你不能去改变自然界的规律,不能去破坏自然,所以叫做加以调节。

“裁成”,就是加以调节完成,使它完成;辅相天地之宜,天地它变化,那个自自然然的东西,你去进行推动,所以这就是天人协调。“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我们自然现象,没有变化,自然界的变化没有到来之前,我们对它加以开发,加以引导,自然界也不违背,这叫先天下而天弗违。自然界的变化已经到来之后,我们人,你就应该注意适应,要顺天应时,这就叫后天而奉天时,所以说它这叫做天人合德,也就是天人协调。所以张岱年老先生说,裁成辅相,天人合德,是中国古代一个典型的天人协调论。这个天人协调论确实影响了我们整个中国文化,应该说始终。

虽然说我们近些年来,新文化运动以后,我们强调人定胜天,但是我们做了很多不应该做的事情,违背自然规律,违背自然发展的事情,那么现在我们反过来从《周易》当中,从中国文化当中,寻找人和自然的这样一种关系,把它作为一种指导思想的时候,我们就感到中国古人这个思维,有他合理的地方或者有他的优势,甚至比西方人那个强调改造自然,强调或者是以人为中心,那样一种人类中心论的观点是不一样的。它有它的优势。在我们现在解决生态危机,解决生态平衡,解决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中,使我们可以借鉴。

主持人:下一位同学。

学生:郑教授您好,我这有一个问题要请教您,就是关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起源问题,就是在易学界有什么说法,然后就是是不是有一个,现在已经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了,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郑万耕:这个问题到现在,我的观点仍然是一个谜。阴阳两爻,八卦、六十四卦,它的最基本的要素,我们主持人刚才讲的,就是阴阳两个爻,一个阳爻,一横线,一个阴爻,中间断开,这是它的基本要素。但是究竟八卦是怎么产生的,怎么从爻变成了卦,或者说由爻组成卦?这样一个说法在《易传》当中就没有说清楚。可是他又说呢,“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怎么突然后边又出来了八卦,这个有人就提出了疑问,说这可能是当时,就是两套算卦的方法。

主持人:合到一起了。

郑万耕:后人没有弄清楚,把它合到一起,这只是一种说法,是不是能成为定论?

主持人:也不好说。

郑万耕:但是我们可以怀疑。张政烺先生说的数字卦,是吧,八卦或者六十四卦来源于数字卦。可是数字卦是六爻卦,绝大多数是六爻卦,这是不是我们八卦来源呢?

主持人:六爻卦。

郑万耕:六爻卦。所以这个问题,也仍然解决不了九和六的问题。

九、六是什么。

主持人:为什么是九。

郑万耕:说九是阳,六是阴,不过这是后来讲的。那么这个问题,这个数字卦也解决不了,所以说这个问题到现在仍然是个问题。当然说这个符号,两个符号,有人说是结绳记事,10

影响比较大的,屈万里先生,那么这两个结之间,这个是阳爻,这中间一个结,就这两个之间这是阴爻,这个受到启发,然后出现了这样一个阴阳的两画,这是一种说法。

郭沫若先生说是男女生殖器的崇拜,男根和女阴,这个说法,我现在想,它是西方弗洛伊德学说传播到中国的一个产物,生命崇拜,但是这个说法,在《周易》当中它也能找到根据,能解释,能解释。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冯友兰先生和高亨先生,他们讲,就和算卦那个草棍有关系,实际上这个和那个结绳记事相类似。那这个草棍,那么两个结之间,这个是阳爻,是吧,那么这两个结,这样一段,这样一段,中间有个结它就断开,这个是阴爻。

那么朱伯崑先生说了,这个可能比较朴实,和我们算卦又有密切关系,这个可能更加符合原义,但是都是一种没有史料根据的推测,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到现在没有考古学上的根据。有考古学根据的,就是那个张政烺先生说的数字卦,但是他有些问题还解决不了,解释不了。所以说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个谜。这是我所知道的,也可能你知道得更多一些。

主持人:《周易》凝结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智慧,曾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今天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但是《周易》里面的哲学思想,以及《周易》对于自然界,社会人事的规律总结,仍然是我们当代的中国人可以遵循的行为准则。真正了解《周易》我们会从中受益良多。好了,让我们再一次感谢郑教授精彩的演讲。也感谢今天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下周同一时间,我们《世纪大讲堂》再见。

第五篇:目标管理和激励机制是激活企业的源动力

目标管理和激励机制是激活企业的源动力

——东宏集团 总经理 何伏

企业管理中,如何提升员工积极性,成为目标管理和激励机制的难题。企业的目标管理和激励机制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核心管理部分,更是从上至下各层管理人员日常必需掌握的管理技巧。没有明确管理目标以及缺乏激励机制的管理体系,公司不可能正常运作,更不能提升员工的士气。许多公司在经济发展转型,员工能力要求变化的情况下,更容易把目标管理和激励机制简单化。常见的误区是目标设定不科学,薪酬福利已罚扣为主,或以级职升迁作为主线,这种负面或片面的目标管理和激励行为,短期和长期都会影响到员工的积极性。如何在企业进行科学的目标管理和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在企业转型的情况下稳定人心,在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又可以再接再励,是十分重要的管理课题。这是公司永续经营的文化和制度建设的核心部份,也是员工发奋向上的重要管理方法。

激励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最基本,也是最困难的职能,这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激励中牵涉到的信息问题所决定的。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因此,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目的是正确地引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率,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得好坏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

绩效的产生一定是先有目标,后有执行,而目标就是那些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绩效产生的过程。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是人。因此绩效管理

人才和留人的办法多种多样,不可一概而论,每个公司应该广泛吸取各种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制定出适合本公司具体情况的制度和措施来。这些制度归纳起来就是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发挥激励作用,达到激励目的的具体途径。激励方式多种多样,能否正确运用和不断开拓新的激励方式,是企业人才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企业管理者才干的重要标志。对企业人才的激励方式多种多样,大体上可归纳为如下几种形式。

一、目标激励

目标管理是企业管理者最主要的工作内容,目标激励则是实施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设置适当的目标,能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目标既可以是外在的实体对象(如工作量),也可以是内在的精神对象(如学术水平)。目标的效益(达到目标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越大,社会意义越大,目标越能激励人心,激励作用就越强。另一方面,经过努力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大,人们就越感到有奔头,目标的激励作用就越强。

在管理考核中,往往重终端结果,轻过程指标考核现象;注重量化指标考核,而忽略质化指标的考核,按照卓越绩效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目标绩效保障体系。

1.明确的目标导向性。运用目标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全面剖析指标和管理的基础上,对照行业标杆水平,瞄准历史先进水平,以实施“目标-认同-评价-考核-强化”五段式管理为主线,制定了《三年绩效目标规划》。

2.超前的工作计划性。按照“两个基于做三定”管理要求:即单位和职工“基于对上级工作目标的理解和基于自身对企业发展目标的理解,自己定目标,自己定任务,自己定计划”。

3.严密的过程管理性。在目标绩效推进实施过程中,公司按月组织目标绩效管理督查,检测目标进度完成情况,利用中层干部会平台进行总结讲评,对未达目标项组织攻关,对履职不力者实行管理问责。各专业依据自身绩效目标,健全完善“日检查、周总结、月分析、季评审”管理机制;各部门、班组以班前会、日晨会、周例会为载体,布置、落实、检查、讲评环环相扣,各项工作“日事日结”,目标管理“月清月高”。

4.显著的激励约束性。围绕绩效目标,公司、部门、班组规范建立起科学、先进的责任考核体系,采用“四维”立体考核,全面追求“企业价值、社会贡献、指标创优、管理进步”的效益最大化。激励约束的力度让受奖者心动,使受罚者心痛。

企业管理者对自己掌管的企业,应该有长期发展的远景设计,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及达成目的的实施计划,并进行必要的宣传交底,这样才能激发下属为完成这个远景目标而积极努力,增强其职业责任感和事业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宣传方面,往往讲企业的问题多,讲企业的困难多,讲市场危机,讲下岗、讲裁员多,使企业员工处于深重的危机感中,前途感淡漠,当然其目的也是为了从另外角度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奉献精神,消除惰性,但过分地强调和宣传危机,会带来负面效应,处理不好会使激励变成“激化”。因此留住人才最重要的是企业发展,任何人选择就业单位,都不会选择一个没有发展前景的单位,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所在的单位是这个领域的排头兵。因此企业应向自己的员工详细地阐述企业发展前景及用怎样的步骤去实现它。

二.奖惩激励

奖励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表彰,使其保持和发扬这种行为,惩罚则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否定和批评,使其消除这种行为。在这里惩罚得当与否是非常重要的,奖励应该处理好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的关系,奖励的典型性与普遍性之间的关系。惩罚要合理,要作到惩罚与帮助相结合,在实施处罚过程中要一看性质,二看损失,三看影响,四看态度,以教育本人和他人为出发点,坚持教育从严处罚从宽的原则,真正使受惩罚者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实践证明,惩罚得当同样能起到激励作用,会有很大的感召力。

三.竞争激励

竞争在任何一个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竞争对

调动人的积极性有重大作用。目前,国企正在加紧改制,企业制度的改革是运行一切竞争机制的基础。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人才管理和劳动管理中,变相马为赛马,为员工创造平等条件下竞争的机会,在定编、定岗、定员的基础上,本着公开、平等、择优、自愿的原则,实行竞争上岗,优化企业人员结构,使员工各有所得,从而达到调动积极性,激发员工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动态目标管理不但促成竞争,而且是促成“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式的竞争。在这种竞争的环境和压力下,绝对目标实际上已经潜移默化的转变为没有极限的相对目标,即动态目标。

四.关怀激励

关注人才的期望,了解人才的需求,然后尽可能去满足,如今已成为企业行之有效的留人方法。企业领导者对下属无微不至的关怀,把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就能激发他们爱国家、爱企业、爱岗位的满腔热情,增强他们的职业责任感,把个人利益融合到企业命运之中,从而把全部身心投入到事业中去。关怀激励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从关怀员工的政治进步,支持和保护员工的首创精神,到帮助其解决工作上与生活上的困难,都能起到激励的作用。例如,在我们工程施工企业,员工出差在外搞施工,工会把温暖送到员工家里,帮助其解决生活问题、孩子入学问题、子女就业问题、住房问题,都能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留人要留心,只要让员工意识到,在你的企业里能够受到尊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你就是轰他也不会走。要让员工心里有企业,企业就必须时时惦记着员工;要让员工爱企业,企业首先要爱员工。企业好比一条大河,每位员工都是这条大河的源头,只有激发源头的活力,企业的竞争机制才能有效运转,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五、薪酬激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薪酬是劳动价值的直接体现。人才,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价值,这种价值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薪酬来实现。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应该制定多种类型适应各种人才需要的工资制度,充分发挥薪酬的物质激励作用。例如,高级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以鼓励他们具有长期战略眼光;一般管理人员实行晋级制,通过对能力、知识、经验、绩效的评估,分别确定不同的职能等级,在考核的基础上按级取酬;销售人员实行佣金制,即佣金等于销售量与佣金率的乘积;生产人员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根据劳动过程中的苦、脏、累、险等要素确定工资标准,一岗一薪,易岗易薪;临时工实行计时记件工资制;企业骨干和科技人员实行特区工资制,即在企业设置一个工资特区,让优秀人才、高科技人才即企业稀缺人才进入特区,享受高于一般员工工资水平的薪酬待遇。这样,能够使各种层次的人员都能得到与自己付出相适应的劳动报酬,使他们的劳动价值得到实现,从而达到心理的满足。

1.基于岗位的技能工资制。基于岗位的技能工资制是将岗位承担者所担任的工作内容和完成工作时能力发挥的程度,作为工资多少的关键因素。在这种工资体系下,公司对知识水平高、能力强的员工的吸引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减少了这类员工从公司流失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励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最终能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

2.薪酬分配依据考核结果,严格兑现。薪酬分配严格依据考核结果,将员工业绩考评结果与薪酬紧密挂钩、严格兑现,确保激励机制的良性循环。公司实施有效的薪酬激励主要方法是:

⑴中层以上干部实行年薪制。年初制定目标,并与公司签订目标责任状。平时只发年薪的60%-80%(随级别不同而定)。年末考核后兑现年薪。

年终先由目标责任人写出述职报告(半进行一次述职,以纠正偏差),对目标完成情况做出自我评价,然后由上级主管/总经理进行绩效综合评估。

 评价分数=Σ各项目标得分×权重  薪资=得分×绩效工资。

各部门绩效考核分数计算方式为:各部门人员各考核分数之和÷应参加绩效考核人数=

部门绩效考核分数。如果部门负责人在某项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有创新时,还可以向公司申请给予单项奖励。

⑵中层以下人员实行月薪制。实行月薪制的管理、技术人员采取月考核方式兑现工资和奖金。除签订目标责任状之外,还实施月度目标考核。其工资的40%上下浮动,与绩效考核挂钩。

⑶一线员工采取日考核。一线员工的绩效工资根据每日工作完成情况,考核打分,然后汇总成当月绩效工资。某些岗位采取计件工资制。

六、考核激励

彻底改变现在“岗位职责”大话、套话虚而不实的状况,象拟定设备说明书一样,全面、详细、具体地说明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能、权限、职责标准及规范,以及担任这一岗位的资格标准并坚持因事设人的原则,制定《岗位工作说明书》。

《岗位工作说明书》制定后,建立绩效评价标准、办法及组织体系、活动方法。评估标准要量化,要与薪酬挂钩。绩效评估采取关键绩效指标(KPI)的方法,更全面、更客观地反映每一岗位,每一员工的工作状况,使他们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从而为实现这种价值去努力进取,在自己所在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提高、完善自我,使员工在心理上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的趋势,使各类人才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从而形成一种内在的动力,使企业的凝聚力得到加强。

七、提供个人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 优秀人才非常看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大多数公司都把职业发展前景和专业培训机会作为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如果公司舍得在员工身上投资,为其提供教育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本身就很说明管理层对人才的重视,认为他们的潜力值得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希望他们不断成长,并打算将来从公司内部,也就是他们中间选择比较优秀的人才,提拔到公司关键的领导岗位上。培训机制建设,主要是围绕企业目标进行。根据平衡计分卡的原理,企业目标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即财务目标、顾客满意目标、内部运作目标和学习与成长目标。相互之间也是环环相扣的关系。即财务目标是企业的主要目标,顾客满意目标则是实现财务目标的前提。内部运作目标则是实现顾客满意目标的前提。员工的学习与成长则是内部运作不断提升的前提和条件。员工的学习与成长主要依靠培训来完成。企业的培训是构建达成企业总目标的基石。因此我们的培训体系与企业目标管理紧密结合,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每一个上级都负有对下属进行能力培训的职责。在下属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上级都有责任进行指导。员工与上级也同时有责任在工作中发现自身不足,从而向公司提出培训需求。内部运作在这种学习中不断得到提升。

八、实施岗位轮换制

在一定程度上说, 人象动物一样具有喜新厌旧的本能,任何工作,干的时间一长,就可能感到厌倦无聊。一些具有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企业,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引入了工作再设计的理念,在企业中实行岗位轮换、弹性工作制等管理变革。企业有意识地安排职工轮换做不同的工作,可以给员工带来工作的新鲜感,新奇感,可以让员工取得多种技能,同时也挖掘了各职位最合适的人才。员工掌握了多种技能,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避免员工因在同一岗位所处时间太长,产生厌倦感。同时也避免了员工长期从事同一岗位,存在的独占性,使该员工一旦调离不至于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九、建立现代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竞争力的精髓。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做到不照搬,必须把别人的文化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不强迫,必须设法转化成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必须有自身特点,行业的特点和本企业的特点;企业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避免以往只注意外包装而忽视其本质的倾向,使企业文化具有丰富

的内容。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的凝聚力的根本所在。在激烈竞争的现代企业中,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就很难发展,即使生存也会面临危机。在管理上也是如此,企业通过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不断地扬弃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到了这些才能使企业文化具有生命力,企业员工有向心力。

不断对企业文化进行改进和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个文化层面:以优质产品、文明环境、品牌信誉集中体现的物质文化;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相结合,注入现代管理理念,构建特色制度文化;倡树社会公德、规范层次行为,恪守职业守则、建设文明行为文化;培育核心价值观,企业愿景与个人价值实现紧密联系,催生团队合力,培育特色精神文化,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实现持续提升。在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方面,结合实际建立了员工资格标准、岗位职务说明书、绩效考评标准等,相继出台了优秀科技工作者及岗位能手选拔、考评等举措,百名员工被评定为“优秀科技工作者、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并享受特殊荣誉津贴。在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方面,积极探索竞争上岗、人才选聘的新思路。先进的人才观造就了一支昂扬向上、目标同化、人企合一的职工队伍,创树了质量、技术、效益型的企业文化特色。

建立先进的用人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我国企业迎接挑战的必然要求。有企业家感叹,我们现在最缺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的机制。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改革,但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切入点。要树立大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企业要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的模式,从传统的以工作为主的管理方式向“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变,从而最大限度地地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只有这样,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彻底摆脱事务性的工作,向更高的管理层次迈进。我们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

下载服务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标志保证和源动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服务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标志保证和源动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源动力

    浅谈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源动力 [摘要]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广大市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创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现代城市文化。......

    解放思想心得:解放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保证

    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阶段全党全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而思想解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的思想保证,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坚定不移、一如既往地把解放思......

    烟草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5篇可选)

    烟草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日期:2009/11/25 14:52:36作者:朱学文来源:楚雄州南华县委宣传部烟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与企业文化的建设相辅相成的。因此,烟草企业文化建设对增强烟......

    安全文化理念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安全文化理念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人生的目的依个人的不同而不同,但所有人的最低的,也是最基本的目的是生存。而且理想的或追求的生存状况就是人身心的安全、舒适、健康。人不......

    文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文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张巨功有学者说“文化即城市”,我同意这个提法。因为城市本身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是文化的结晶。在城市的变迁、发展和建设中,一刻也离不开文......

    文化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文化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这是全会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人民意愿,从党和国家......

    创新是消防部队发展的源动力(合集5篇)

    创新是消防部队发展的源动力——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维护社会稳定,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妥善处理特别是涉及人民......

    热爱关心学生,是后进生转变的源动力

    热爱关心学生,是后进生转变的源动力 惠安第四中学 张惠阳 摘要:本人一直长期在农村中学任教,始终服务于教学的第一线,时刻关注着学生学习生活的动态发展,在教育教学上与学生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