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宾客式服务创新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思考
十年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大队率先推出了交通管理工作“宾客式”服务的创新举措,其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使**交警继**110之后,又一次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关注的焦点。十年中,面对社会形势和人民需求的变化,“宾客式”服务这一老典型遇上了新问题,但同时也因此被赋予了更新、更广的内涵,在公安交通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得到进一步
延伸和演绎,成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文明成果。今后,“宾客式”服务仍将沿着为民、规范、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不断前行、提升,使之在文明创建中愈久弥新。
【关 键 词】 交通管理 “宾客式”服务 创新思考
1998年,在开展“远学济南交警,近学**110”活动中,**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大队(现**大队)认识到,学习“**110”,不但要学精神,还要学他们为群众服务的效果,做人民群众满意的事。因此,**交警大队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交通管理车驾管办证、年检审、交通违章处理“宾客式”服务创新举措。所谓“宾客式”服务,即在交警办证大厅设置背戴绶带的专职引导员,简化办事环节,实行办理交管、车驾管业务咨询、领表、交款、候办手续等“一条龙”导办服务。只要提供手续完备,群众可以在办证大厅舒适的环境中免费喝水、阅报等候,一切由导办员代办,直到导办员把办好的证件、车检结果送到手后满意离去,从而给予办事群众宾至如归的感觉。“宾客式”服务的推出,彻底改变了原先公安交警车驾管窗口“领表排长队、填表没座位、办事乱找柜、贩子硬插队”的现象,摆正了主人与公仆的位置,实现行政机关热情、优质、高效服务,得到了社会各届的一致好评: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央政法委以及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宾客式”服务给予充分肯定,称之为“为民服务、便民措施的新突破”;福建省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授予**大队“宾客式服务,老百姓满意”的牌匾;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陈明义莅临大队调研指导,还作了“心系人民群众”的题词;中共**市委、**市政府专门发出文件通知,要求在全市各行各业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市交警支队直属大队“宾客式”服务的活动;群众发自肺腑地称赞“这种服务令人体会到家庭的亲切感”,改变了政府机关普遍存在的“衙门作风”。一时间,“宾客式”服务成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满意”和**交警人性化执法的代名词,省内外同行和全市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纷纷组织人员莅临大队参观学习。那么,时隔十年,“宾客式”服务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它给公安交通管理整体带来的影响有哪些?面对新的形势,“宾客式”服务又将通过哪些渠道进一步深化既有的文明行业创建成果,实现与时俱进?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对“宾客式”服务的十年发展历程进行分析,谈谈如何提高公安交通管理的服务水平。
一、十年中“宾客式”服务的发展变化
从1998年到2008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摩托车、汽车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中,成为人们密不可分的代步工具。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区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员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2004年以后,**交警大队机动车业务办理量和驾驶员业务办理量更是以平均每年561.2%和612.3%的速度递增。目前,辖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1万辆,驾驶员数量达15万人。办证大厅日平均业务受理量达300余人次。以几何级数迅速增长的业务量,给“宾客式”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群众对公安交通管理的要求也日趋严格,文明执法、高效服务、便捷舒适成为人们评价公安交通管理整个行业文明程度和服务水平的关键,这也使“宾客式”服务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同理,创新难,但可持续创新发展难上加难。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如何才能保持好“宾客式”服务这面“服务为民”的旗帜?怎样才能让曾经频获殊荣的“宾客式”服务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服务百姓?从1999年开始,**交警大队便着手对“宾客式”服务的内涵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在办证、车检、违章受理推行“宾客式”服务取得成效后,大队又将“宾客式”服务的工作理念融入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岗位和路面执法勤务中,使之绽放在公安交通管理的各个环节。10年中,大队在车驾管窗口推出了预约服务、换证、体检、车辆年检温馨提醒;在事故处理岗位推出了“铁案工程”、“阳光工程”,公开认定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针对群众反映交通违法处理难的问题,大队实行了交通违法受理工作“分点受理、一次办结”的做法;公开承诺落实首问责任制、值日警官制、限时服务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在此基础上,大队打破最初“宾客式”服务仅为业务受理的岗位空间局限,改变了民警坐等群众的工作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定期走访辖区重点单位、群体,主动上门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大队联系驾驶员培训学校、医院前往埔美等多个偏远农村,为路途不便的村民解决驾驶证申领及预约候考等问
题;坚持对疑难案件当事人进行回访,及时沟通案件处理的有关情况;十年如一日定点帮扶因交通事故右腿截肢的女孩陈惠聪,长期资助后巷村特困户的孩子上学…… 一系列创新举措使“宾客式”服务走出办证大厅,持久有效地深入人心。**大队被福建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省第七、八、九届文明单位,连续5年被省交警总队评为全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执法质量优秀
单位,成为全省第五届“创文明行业,建和谐海西”竞赛活动示范点之一。大队交管股被省公安厅荣记集体二等功。2007年,在全省县级公安车管所等级评定中,**大队车管所成为全省仅有的三个县级“一等车管所”之一,且各项综合考评分排名位居第一;2008年,**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车驾管办证大厅“五星级”行业示范窗口。
二、“宾客式”服务的十年发展经验回顾
回顾10年来“宾客式”服务的发展变化,它既是社会和百姓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的反映,也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中所做的自我调适与自我加压,更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深化文明创建和提升服务水平的一个过程。笔者认为,10年来“宾客式”服务的发展经验归根结底主要是:
(一)规范细节,服务群众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是文明行业创建得到群众认可的关键。**大队将“宾客式”服务延伸,让每个岗位都成为“宾客式”服务的展现平台,每个民警都成为展示“宾客式”服务的一扇窗口,这就是细节服务的一个体现。**大队明确规定,每一个民警都要做到“上岗1分钟,服务60秒”,做到“一张温暖的笑脸,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个满意的回答”,从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温馨的话语等细节方面塑造良好的服务形象。在对车驾管办证大厅进行重新装修后,大到空调、ic电话机、饮水机,小到纸笔、老花镜,每一个便民设施的设置旨在营造舒适的办事公共环境。在各个窗口、事故处理岗位,业务导办、业务办理流程一次性告知等制度的应用,以及值日警官及时受理群众咨询等细节,使群众清清楚楚来办事,明明白白少走冤枉路,高高兴兴回家去。
(二)公开警务,服务透明创满意。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是深化创建行业文明的前提。通过警务公开,**交警大队杜绝了暗箱操作的可能,得到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大队在办证大厅设立了两面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业务办理流程、时限以及收费标准和依据。针对一些群众在办理业务时携带手续不全的现象,大队通过业务退办单详细告知所需手续。在《闽南日报》、**汽车网以及交警大队的互联网网页上,百姓群众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种办事流程、报废车辆公告、交通违法信息、咨询电话等信息,还可通过160声讯服务台随时了解掌握此类交通管理信息。
(三)不断创新,服务增效添活力。创新是推动文明行业不断前进的灵魂。在服务方面,**大队做到“文明创建,常创常新”。为了确保业务办理的规范公正,大队早于2004年6月在全市交警系统中率先实现摩托车驾驶人无纸化考试和摩托车号牌电脑公开选取;2005年,大队在全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首创了再现事故现场的“多媒体公开认定”,受到市公安局和省、市交警主管机关的肯定,成为公安系统绩效考评执行市政府kpi目标的一项做法加以推广;2006年,大队在办证大厅、违法受理处设立了与公安信息网联网的触摸式查询系统,为群众查询交通违法、车辆盗抢信息等提供便利;2007年,大队率先在全市县级车辆管理所中设立叫号机,改变了办证大厅内人员流动量大、环境较为繁杂的局面。
(四)强化监督,服务规范保质量。监督是文明行业创建做到全过程抓落实的保障。大队经常性、不定期地对业务开展、服务措施、服务态度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定期与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警风监督员、办事群众进行座谈,研讨交警大队便民服务措施的落实和改进情况,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先后又推出了“电子评警仪”,监测办证大厅民警的业务办理情况;在路面和事故处理岗位配套使用录音笔和微型摄像机,对执法过程进行录音(像)取证,并通过群众意见反馈表等,使民警的工作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交通管理岗位是群众眼中的重点、热点岗位,把好内外监督,有效地筑起了文明执法、拒腐防变的安全网,擦亮了服务“窗口”,赢得了百姓群众的好口碑。
三、今后“宾客式”服务的创新发展思考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指导方针和重点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座谈会时强调:维护人民权益,是党的根本宗旨的要求,也是做好政法工作的目的。政法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这些都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赋予了新课题、新任务、新要求。时代在发展,“宾客式”服务也要有所突破,文明创建活动有待进一步深化。结合日常工作情况,笔者认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执法形象、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对公安交通管理行业整体的文明程度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注重人员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规范执法,加强文明创建的软件建设。作为各项服务举措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人员的素质在文明行业创建中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没有良好的执法素质和过硬的技能,文明规范执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民警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以近年来公安机关正在开展的“三基”工程建设、“三考”和法律法规运用“一口清”等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苦练基本功。一是建立长效的培训教育机制。按照“大练兵”的要求,保障每名民警每年不少于15天的集中培训,开设交警执法艺术、政策法规、警用装备的使用等实用性强的课程,使民警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二是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授课。目前,培训民警的教师多为上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专业型人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拓展服务层面,创新服务机制,从社会各个行业聘请学者是十分必要的。学者可以为民警讲授社会背景、服务理念,有利于进一步拓宽民警的工作思维,更新工作观念。三是建立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执法档案,加强服务质量的考评,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奖优罚劣的主要依据。运用考核的杠杆,不断强化民警的自身素质。
(二)加大科技装备的投入与完善,解放警力,提升服务水平。在办证大厅受理的日业务量较以往成倍增长的情况下,若单纯依靠“宾客式”服务引导员为群众提供服务,势必需要大量的引导员。这不仅耗费人力资源,还可能使一些简单的业务办理效率降低。在交通违法受理处,每天接待查询及处理交通违法行为的当事人多达百余人次,超负荷运转、高度紧张的节奏极可能给民警带来急躁的情绪,引发一些不文明的言行。在路面,执勤民警每查纠一起交通违法行为所需的时间至少10分钟,而其中多数时间用于填写处罚凭证、查验车辆及驾驶人的有关信息。一旦查处的交通违法人员增多,类似于告知当事人权利、倾听当事人申辩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填写处罚单据的字迹可能潦草不清。在惜时如金的当今年代,缺少科技装备的投入而仅依靠传统的人力,极有可能导致事倍功半,文明行业的服务水平降低。因此,在文明行业创建中,必须打好科技强警战略。一是在车驾管办证大厅推出以“叫号机和触摸式查询系统”为主,以“导办台和引导员”为辅的服务模式,通过当事人的自助行为,提高服务效率。二是在交通违法受理处,可借鉴上海、厦门等城市的作法,结合银行自动柜员机的存款原理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的转帐原理,由交通违法行为人通过自助支付方式缴交由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捕获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所产生的罚款。同时,在车辆管理所、辖区大型二手车交易市场及有条件的机动车安全检验机构设置“自助式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点”,使当事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缴纳交通违法罚款。此举不仅可以简化办事环节、降低执法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更拓展了便民工作的服务空间。三是吸收南京、厦门、泉州等地市的经验做法,为路面执勤民警配备警务通,实现交通违法行为简易程序处理的现场裁决、现场处理,有效解放警力,合理配置警力资源,从而使民警能有足够的精力开展宣传等各项活动,进一步规范法律文书的制作。实践表明,只有提倡科技强警战略,把科技作为提升服务水平的新增长点,加大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才能打破文明行业创建的瓶颈,实现服务水平的新飞跃。
(三)强化社会舆情的收集与处置,正视不足,创新服务举措。曾有网民在**小鱼网中发布一则有关交警执法的帖子,短时间内便受到了诸多网民的关注、跟帖。可见,交通安全管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正因如此,它也成为媒体热于追踪的一个敏感话题。随着报纸、电台、电视、手机、网络等通信传媒的广泛运用,信息的沟通与传递越来越便捷。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举措、执法形象都有可能随时通过这些渠道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其关注度之高、影响面之广远胜于一般的社会新闻。个别群众特别是一些网民会抱着各种目的,借助网络宣泄对交警执法的不满,对于不明真相的百姓而言,这些言论可能导致他们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文明形象大打折扣。面对自由传播的言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理性对待,不避嫌、不遮丑,敢于正视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将其视为倾听民情、了解民意、改进服务、树立形象的良好平台。加大对社会舆情的收集,及时妥善加以处置:对于一些过激的言论,要通过网络主动澄清事实,把握好舆论导向;对于一些负面的言论,要从中分析查找可能存在的不足与薄弱,巩固和提升文明行业的创建水平;对于一些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合理的应及时加以整改。在此基础上,可以设立新闻发言人、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定期将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向社会各界公布。开设警民沟通的渠道。如:立足于**广播电台现有的行风政风热线栏目,开辟定期的交通安全管理访谈、交通热线咨询等栏目,实行现场连线、现场采访、现场答疑的模式,搭建警民之间心与心沟通的桥梁。通过开放警营,组织群众参观指挥中心、勤务中队等,实现警察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促进理解,树立形象。
(四)保障宣传工作的拓宽与实效,加强引导,营造良好的执法社会环境。交通安全宣传是道路交通管理的两翼,交通安全宣传的开展,不仅可以减少路面交通违法率,营造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也可以增强交通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减少工作压力和警民矛盾。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刊物、电视、互联网、电信移动信息台等新闻媒体传播工具,开展公安交通安全管理宣传工作。一是向社会宣传有关交通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使警民在“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之间的关系上达成共识,从而为交通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二是大力宣传交通管理部门在履行职能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成绩,邀请记者随警采编,唤起群众对民警的理解,加深警民之间的感情交流。三是大力宣传队伍的模范典型,不定时地向社会推出执勤模范、执法标兵,从而教育感染群众,让群众真正了解、信任民警。四是进一步加大警务公开力度,提高工作透明度,构筑一个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的社会环境。
总之,从“宾客式”服务的10年发展和经验不难看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深化文明行业创建,必须以构建和谐道路交通环境为目标,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强民警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只有主动结合各个时期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特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要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才能进一步挖掘“宾客式”服务的内涵、拓展其外延,实现服务水平的可持续发展新的突破、新的提升。
第二篇:浅谈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如何服务构建和谐社会
浅谈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如何服务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
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任务,和谐交通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交通。作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真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道路交通发展的新要求,努力构建和谐道路交通环境,不断推动公安
交通管理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构建和谐道路交通环境,就必须立足于工作实际,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顺应经济社会和交通自身发展的需求,增强主动性、预见性、前瞻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服务大局,持续发展。
一、防管结合,多措并举,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一是针对源头抓管理。严格履行交通安全源头管理职责,严格执法、严格审批、严格监督。一方面严格机动车检验,重点检查车辆的安全性能,严防病车和报废车辆上路行驶。另一方面加强驾驶员源头管理,建立健全对驾驶员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严格驾驶员培训、考试、发证、审验等环节,确保驾驶员的素质。二是针对突出问题抓整治。紧密结合实际,认真分析交通安全形势,针对突出问题,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充分发挥路面管理和执法主力军作用,科学调整警力部署,最大限度地强化路面监控,加大对疲劳驾驶、超速行驶、酒后驾驶、无证驾驶以及农用车非法载客、报废车上路营运、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严重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管重罚,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三是针对隐患抓整改。积极建议政府将重大交通事故隐患的监控和整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建立健全交通安全隐患整改责任制,由政府出面协调,组织有关部门深入事故黑点、危险路段,认真排查交通安全隐患,研究整改措施,明确整改部门、整改责任和整改期限。对重大安全隐患整改,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领导要亲自抓部署、抓检查、抓落实,确保整改质量和进度。
二、加强监督,规范管理,努力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树立严格、公正、文明的执法形象,已经成为当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强日常监督检查,规范执勤执法,转变执法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找准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牢固树立发展经济、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扎实开展和各争先创优活动,大力倡导便民利民为民,在交通管理实际工作中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勤执法,共同为经济建设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以人为本,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天天要和人民群众打交道,是与群众接触最频繁、联系最密切的公安工作之一,是公安机关的窗口,从某种意
义上讲,也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是作为红色故都,交通参与者面广、量大,道路交通保卫任务多,级别高,民警的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直接影响到游客和上级领导的情绪和对一个城市的印象。所以,作为公安交通民警,一定要理解“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深刻含义,在切实保障广大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必须把服务于人民群众作为第一要务,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特别在执勤执法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严格管理和热情服务的关系,工作中注意研究方式和方法,有效化解执法过程中的矛盾点,做到既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又运用得灵活自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扎扎实实做好便民、利民工作,不断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措施。如:车管工作要在简化程序、减少环节、热情服务上下功夫;事故处理要在公正执法,提高办案质量上下功夫;路面执法要在依法纠违、文明执勤、规范执法上下功夫。要将执法与服务有机结合,从一点一滴中体现服务群众,一举一动都服务经济建设,真正用我们的具体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一些实在的工作。
四、立足创新,科技强警,实现警务机制现代化建设的新突破。构建和谐社会,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大力提倡和实施科技建警、科技强警战略,将科技强警战略放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把科技作为当前和未来警力的新增长点,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高质量地推进公安交通科技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才能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实现警务机制现代化建设的新突破。在现有条件下,仅靠我们公安机关本身很难实现长远目标,必须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积极不断地向党委、政府请示汇报,使科技出效益、科技强警力成为党委、政府的共识,逐渐形成公安交通科技建设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赖秀生)
第三篇: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如何为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当前,国家要求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应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化管理,积极为该项奋斗目标提供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那么,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如何在新时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服从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呢?
一、当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与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存在的差距
1、公安交警的思想观念、执法理念需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现行的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一些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的民警思维定势相对保守,习惯于按老办法、老经验处理问题,工作效率低,在许多新问题面前束手无策;有的民警文化水平不高,又不注意学习,加之执法环境的影响,不同程度存在着权力干预、人情关系和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还有个别民警执法不公、执法不当,引起人民群众极大不满等。
2、社会矛盾不可避免地给道路交通管理带来新的难度和压力。随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人、财、物流动加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压力必然增加,交通管理任务也将趋于繁重。当前城市交通管理中的“顽症”,如出租车违章营运,农用车非法载客,机动车乱停乱放,摊点占道经营挤占路面等问题日益突出。
3、城乡交通秩序乱点、难点增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需求日益提高,机动车持有量呈现迅速增长势头。面对新的形势,公安交通管理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是道路基础设施老化,城市布局和道路规划不合理,路网建设相对滞后,停车场不足,混合交通和道路拥堵的问题必然会加剧,对车辆、行人缺乏应有的规范和约束,交通秩序混乱的问题也会更加突出。另一方面,是全民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薄弱,道路交通事故呈高发态势。仅就我县城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来说,交通管理的难点是自行车、行人不遵守交通信号灯随意横穿马路;出租车乱停乱放,随意调头;人力三轮车、三轮、二轮摩托车等对城市交通形成干扰;县乡道路农用车、拖拉机违章载客现象严重。
4、公安行政审批还不够规范高效快捷。一是道路交通行政审批制度手续繁琐,在交通管理过程中,限制性的措施过多,指导性的措施少,抑制了正常的交通需求。二是相关的法律规定滞后。目前在车辆注册、旧车交易、安全检测以及牌证检审等方面还不规范。
二、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确保经济动脉安全有序畅通
第一,牢固树立服务小康社会的意识,打造全新的执法理念。一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使广大公安交通民警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神圣使命,牢固树立服务小康社会的意识;二是强化执法监督。在事故处理、路面执勤、车辆管理等工作中建立严格的执法责任制和倒查制,坚持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做到严格公正、公平、公开、文明、高效、快捷;三是抓好交警队伍长效管理机制建设,落实“五条禁令”,强化队伍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提高交警队伍的文化素质和执法水平。
第二,建立和完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新机制,走综合治理、齐抓共管之路。建立“政府领导、相关部门负责、全社会参与”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新机制,是实现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的必然。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公安交警与其他职能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在建设道路网络、整治事故危险路段、制定城市交通发展规划、实施畅通工程、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等方面统一规划、分布实施。
第三,充分发挥公安交警职能作用,提高城乡道路现代化、科技化管理水平。加快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增大交通管理的科技投入,广泛运用信息网络、电子警察、雷达测速仪、酒精测试仪等先进交通管理设施、装备及手段实现交通指挥智能化、行政执法数字化、交管信息网络化。
第四,从优化投资环境的角度出发,在行政审批、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方面,做到法规政策、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办理结果“四公开”。推广上门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好的做法,实行机动车和驾驶员户籍化管理。在全面落实公安部、省公安厅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便民的新路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四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公安交通管理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公安交通管理工作
www.xiexiebang.com
2006-08-02 11:11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字体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发表评论 ] [ 关闭 ]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在市委、政府和市公安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观念,不断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自加压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道路通车里程和交通流量成倍增长、交通安全压力日趋增大的客观条件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5年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三降一升,万车死亡率7.34人/万车,低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2006年上半年,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同比全面下降,降幅均达10%以上;全市广大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职业道德进一步提高;全市主要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交通标志标线进一步规范健全;交通民警执勤执法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较为满意;交警支队被自治区授为全区精神文明标兵单位,全市10个交警大队均跨入自治区和市级文明单位行列。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市委也将建设和谐、民主、文明的西部地区经济强市作为鄂尔多斯的发展目标。作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我们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出发,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深、更实、更细,扎实推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和谐、民主、文明的鄂尔多斯建设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一、强化职能,狠抓预防,全力预防道路交通事故
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总量持续扩大,人、车、路、管理的矛盾日益突出,道路交通安全压力越来越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千方百计地预防和减少各类交通事故,全力维护良好交通秩序,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一是要完善“政府负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方面协调联动”的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机制,积极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协调并促进有关部门严格履行交通安全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五整顿”“三加强”整顿交通运输企业、整顿道路行车秩序、整顿公路危险路段、整顿汽车生产改装企业、整顿驾驶人队伍;加强责任制、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执法检查工作措施,形成交通安全管理的强大合力和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科学合理安排勤务,充实一线警力,全力维护路面行车秩序,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不懈地开展路面行车秩序专项整治,利用各种措施和手段,严格整治各种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强化道路巡逻管控,提高路面交通民警的管事率和纠违率,把交通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加大事故多发点段的排查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地消除事故盲区、事故黑点和易发路段。对交通事故隐患和事故多发点段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督促有关部门进行整改,逐步改善道路安全行车条件。对一时难以整改的危险路段进行重点管控,确保通行安全。四是深入开展“平安畅通旗区”创建活动。力争在提高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改善道路通行安全条件和解决农牧民出行问题上取得突破,全力打造平安、畅通的旗区交通环境。五是部门联动,协调配合,严格车驾管工作,严把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第一道防线”。加强对驾驶人培训学校的监管,严把驾驶人考试发证关,切实提高机动车驾驶人的水平;加强对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站的监管,确保机动车安全性能良好;加强对客运企业、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的安全监管,杜绝群死群伤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实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提高交通参与者法制意识,为构建和谐交通提供一流的舆论氛围。
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提高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改善交通环境、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治本之策。抓紧了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就把握住了交通安全管理的主动权。当前,由宣传部、公安部、教育部、司法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同组织实施的为期三年的以“保护生命、平安出行”为主题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已经启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五进”进学校、进单位、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拓宽宣传领域,改进宣传方式,提高宣传质量。一是在为期三年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实施活动中,公安交警部门要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二是结合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总要求,切实把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常识送到每一个社区、每一个乡村、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学校和每一个家庭。三是要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贯穿于交通民警执勤、执法、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使每一个执勤执法岗位都成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阵地,使每一位交通民警都成为交通安全宣传队伍的一员。四是要继续积极与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合作,创新合作栏目,改进合作形式,不断延伸交通安全宣传触角,不断拓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覆盖面。五是充分发挥“交通安全村、交通安全社区、交通安全企业、交通安全学校”等基层交通安全组织的宣传阵地作用,走社会化宣传的路子,在注重实效、深入人心上狠下功夫,打造社会化宣传平台,全力提高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
三、加快实施科技强警战略,为构建和谐交通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新形势下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绝不能沿袭固有的、陈旧的、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模式,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敢为人先,敢于领先,实现交通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一是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理念、方式和手段,增强交通管理工作科技含量,特别是加强高科技、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高执法管理的水平。二是广泛应用现代化科技装备,提高准确执法和查处交通违法行为的能力。加强市级交通指挥控制中心建设,在市中心城区街道安装电子监控前端和交通信息电子显示屏等,优化交通组织,均衡交通流量,科学提高路网交通效率和出行质量。与交通、保险、安监等部门积极协调,为营运车辆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安装GPS远程调度系统,实现对该类车辆安全运营的全程动态监控。三是建设现代化、标准化的驾驶人考验场地,引进自动化的桩考和路考系统,减少人为因素,严把驾驶人考试关,提高机动车驾驶证考试质量,从源头上做好预防交通事故工作。四是全面建设和完善从交警支队到交警大队、中队三级公安信息网络,实现全市交警系统信息资源共享,进而实现与全国其他地区交警系统的资源共享,全面提升交通管理工作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
四、以人为本,提高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自觉做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不断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拓宽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空间。一是在交通事故处理上要做到“三个强化”:强化规范程序,对交通事故调解、责任认定实行“阳光作业”,公开听证,对可运用简易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处理环节;强化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上访案件;强化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侦破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损失。二是在车辆管理服务上,改善服务态度,增加服务窗口,实行窗口延伸,警力前移服务,推广异地检审验和上门服务等制度,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三是路面管理上,坚持为交通运输企业和广大驾驶员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加强主动服务,密切警民关系,共建和谐交通。
五、狠抓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促进鄂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后要将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加强教育培训,深化交通民警大练兵活动。坚持政治建警原则,组织民警开展经常性政治理论、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交通民警的政治理论素质,打牢“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继续深化交通民警大练兵活动,规范执勤执法工作,提高执勤执法水平。以“三懂五会”为标准,进一步加强岗位能力培训,使全体交通民警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从事本职工作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本领。进一步健全执勤执法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密执法程序,加强监督检查,使每一个执法环节和执勤执法行为都有章可循,都处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以建设过硬队伍为保障,促进各项交通管理业务工作全面发展。以创建“平安畅通旗区”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安排勤务,严查重处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确保道路交通有序、畅通;以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和实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为手段,全面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职业道德;以夯实预防交通事故“第一道防线”和强化服务职能为目标,全面加强车驾管业务工作,注重制度建设,严密监督监控,打造一流的服务平台;按照快速、及时、公平、公正的原则,全面加强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实施“阳光作业”,坚决杜绝侵害群众利益事件的发生。
“群策之为则无不成,群力之举则无不胜”。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解放思想,团结拼搏,战胜自我,实现跨越,为建设和谐鄂尔多斯创造优良交通环境。(
第五篇:论以创新社会管理为载体推进潍坊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发展
论以创新社会管理为载体推进潍坊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发展
今年以来,交警支队面对交通管理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三基”工程和“三项建设”为载体,以交警警务改革为主线,以满足和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为目的,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开创了我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发展的新途径,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有序、安全、畅通、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1至8月份全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054起,死亡214人,伤1121人,直接经济损失317.0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四项指标稳中有降。全市公安交通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做法,得到了公安部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部长杨焕宁,省长助理、公安厅厅长吴鹏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新起,市委副书记、市长许立全的充分肯定。
一、推进创新社会管理的经验做法
(一)推进交警警务改革建设,全市交警警务改革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12月3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许立全宣布交警警务改革正式启动,拉开了全市交警警务改革的帷幕。一是完善扁平化指挥机制。按照“高效、权威、快捷”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后期建设,及时解决建设和应用的衔接问题,切实发挥了指挥调度、交通控制、信息管理、检查督办等作用。实行扁平化指挥以来,民警的反应能力同比提高了50%,城区道路的通行效率同比提高了40%;利用系统查获肇事逃逸案件48起;为侦破城区“2.22”系列盗抢案、“2.25”持枪抢劫案、“2.28”和“3.08”系列砸车玻璃案等治安、刑事案件提供有效线索1280条。二是推行网格化勤务管理模式。按照“点线结合,条块联动,方便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将城区划分为74个警务区,每个警务区由中队一名领导具体分管,配备1名警长,1至2名民警,2至4名交警保安员,警务区民警达到260名,占路面总警力的65%。警务区民警实行错时弹性勤务模式,根据交通流的时段特性,实行高峰时间定点管理,平峰、低峰时间流动巡逻,对道路实行24小时管控,形成了全方位、全天候严管声势,全市道路管控覆盖面达到75%,同比扩大了20%。三是深化交警警务进社区建设。在城区较大社区、政府行政审批大厅、大型厂矿企业、汽车销售4S店等设立交警警务室,将车辆管理、驾驶人管理、事故处理、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交通安全宣传等5大类34项交通管理业务全部下放,延伸交通管理工作触角,夯实了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根基。截止8月30日,在全市建成了车管服务网点208处,共办理换领驾驶证2986个,驾驶证年审6870个,代理补办驾驶证5760个,非现场处罚10120起,快速处置简易道路交通事故907起,办理通行证6763个,接受群众业务咨询76000人,发放宣传材料57000余份,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网点式服务格局。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全市社会管理效能得到明显提升。一是切实发挥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的作用,提高智能化管理城市交通的能力和水平,加大非现场执法的力度,减少了民警与群众的正面冲突。今年以来,非现场处罚26.1万起,居全省第一。二是研发机动车检测线远程动态监控平台,对全市31条检测线的检测过程、检测数据进行实时远程动态监控,堵塞了不上线、不按规定检测车辆以及不合格出具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的漏洞。研发了驾驶人考试监控平台,对全市9个科目一考场、4个科目二考场实行远程动态监控,图像、数据信号实时上传,杜绝了人为因素的干扰,解决了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和考生替考等问题。三是在车辆管理、事故处理等重点执法窗口安装了音频、视频监控设备,为执法岗位民警配备了执法记录仪,全程记录执法活动,既维护了民警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保证了执法活动按程序进行。
(三)深化创新举措,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得到明显提升。一是在市车管所和考试中心设立了警民信息互动台,自主研发了社情民意收集处理系统,架起了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听民意,汇民智,解民忧,赢民心,努力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截止8月份,共接待群众咨询6173人次,受理群众投诉56起,征集意见建议126条。二是研发了社区基础警务工作平台,民警通过平台即可完成违法处罚、积分查询、车辆驾驶人年审等工作;研发了道路交通管理短信服务平台,适时给车主发送非现场执法、换证、年审、交通路况管制等信息,扩大告知的渠道,提高了便民服务效率;研发了现场勘查绘图系统、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案系统和事故处理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事故处理现场勘查、取证、调解赔偿的规范化。三是开通了“网上车管所”业务,群众在家里就能办理号牌预选、预约补换牌证、预约考试、车辆及违法信息查询等14项车驾管业务,满足了群众“足不出户办业务”的需求,成为老百姓“家里的车管所”,开通以来共办理车驾管业务16500起。
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将面临许多深刻变化,社会管理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新矛盾。交通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加快推进的新时期,“人、车、路”作为其主要管理客体,也面临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全市交通管理形势日趋严峻。
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是社会转型公安交通管理执法环境越来越复杂,社会各界对公安交通管理执法工作的监督力度越来越大,执勤民警言行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社会和媒体关注,甚至被聚焦、放大,形成社会热点。需要各级公安交警部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方式,全面提升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有效应对社会管理领域的新挑战。二是道路交通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机动车增长势头迅猛,截止到今年8月份,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243.3万辆,驾驶人保有量173.3万人。出行难、停车难、秩序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道路交通事故仍然呈多发的势头。三是道路交“政府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协调机制还不健全,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综合整治局面还没有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交通安全管理网络还没有健全完善。从公安交警自身来看,一是个别地方交通管理理念滞后,创新社会管理意识不高,在解决事关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长远发展问题上方法不多、力度不大。二是个别县市区道路交通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水平还不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与党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新的期待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三是交警队伍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民警理想信念淡化,世界观、人生观发生扭曲;交警警力不足的矛盾日显突出,加之经费保障问题始终未能很好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队伍的战斗力、公信力。
三、下步推进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
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要求全市各级公安交警部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理念,创新实践,推进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发展。下步,交警支队将以创新社会管理为支撑,围绕深化“三基”工程和“三项建设”为载体,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建立现代警务体制系统为龙头,在信息主导警务上实现创新发展。一是按照“高效、权威、快捷”的要求,搭建情报研判与警务指挥一体化平台,建立统一、高效、实战的扁平化指挥中心。赋予指挥中心对一般交通问题的先期处置权、跨级指挥权,改变层层请示报告、坐等领导指示、贻误处置时机的指挥流程,打破逐级下达勤务指令的传统指挥方法,扩大指挥半径,简化指挥流程,建立纵向减少指挥层级、横向畅通指挥关系的扁平化指挥模式,实现接警快、反应快、处置快的目标。同时,要积极参与情报会商研判,着眼大公安视野,加强对社会治安面的观察。二是积极争取市政府支持,完成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二期工程,在中心城区没有监控的灯控路口全部安装监控系统;在重点路段、事故多发地点安装事件检测系统;在重点路口、路段安装网上巡逻监控系统,实现潍坊中心城区高水平道路交通管理、高效率处置应急突发事件,完善大治安打防控格局。三是以公路路域整治为契机,在全市80%以上的国省道上安装监控系统,实现全程监控;在潍坊市周边县市区市际边界建设治安卡口,实现信息共享。
(二)以加强“两个创建”工作为载体,在道路安全有序畅通上实现创新发展。一是继续深化网格化勤务管理模式。加大勤务改革力度,把一切警力围绕路面来调配,一切工作围绕路面来开展。按照“动静结合,以动为主,网格管控,区域联动”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网格化勤务管理机制,将交通管理工作任务细化、量化,落实到警务区,落实到执勤民警,实行弹性工作制、夜间巡控工作制、联勤工作制,勤务跟着秩序、事故走,科学调配警力,严密交通时空控制,不断扩大道路交通管理覆盖面,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警“上路不管事”的现象,努力实现“警力资源效力发挥最大化、路面管控效能最大化”的目标。二是科学优化城市交通组织。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微循环”建设、路口渠化、交通信号协调控制,做好交通安全设施的维修、维护、改造、更新以及停车场建设、管理等工作,进一步深化“畅通工程”创建活动,年底前达到全国一等管理水平。三是推进交通管理源头预防工作。进一步加大“人、车、路”等源头防线的把控力度,加快隐患点治理进程,把警力向防范薄弱、事故高发的地区延伸,扩大防控覆盖面。加强对专业运输企业的阵地控制,特别是针对大客车、工程运输车等高危车辆,不断整合资源、创新手段,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探索加强对专业运输企业的管理途径与方法。
(三)以深化创新举措为支撑点,在推出便民利民措施上实现创新发展。妥善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现管理,让老百姓感受到创新给交通管理工作带来的变化,感受到交通管理工作更公正、更便民、更高效,真正把交通管理创新的成果惠及于民。一是巩固交警警务进社区工作。进一步创新载体,拓展渠道,推进完善交警警务进社区工作的建设标准、工作职责和管理权限,建立激励引导机制,抓好社区警务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年底前,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区交警警务室、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村交警警务室达到规范化标准。二是完善车驾管网上服务系统。依托机动车驾驶人信息平台,逐步推广通过互联网选择号牌、预约驾驶人考试、检验合格标志远程核发等业务。年底前,县市区车管所全部实现选取机动车号牌号码、补换领机动车牌证和驾驶证、预约驾驶人考试、信息变更备案、处理交通违法等5项业务办理功能;实现机动车和驾驶证信息查询、交通违法情况查询、交通事故处理情况查询、业务办理咨询等4项信息查询功能;实现法律法规、办事流程、表格下载等3项警务公开功能。同时,将能下放的业务分别下放到县市区车管所、交警中队、警务室办理;推进管理和服务触角向最基层、位置最偏远、管理最薄弱地区延伸,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三是改进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方式。加快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机制建设,逐步由城市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延伸,实现轻微道路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理、快速理赔;推动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纠纷调解制度逐步推进道路交通事故保险快速理赔服务中心、道路交通事故法律援助中心建设,逐步建立人民调解员制度,为当事人提供便捷服务。四是深化交通违法处理方式。坚持教育与处罚并重,对轻微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警告后教育放
行,努力增加教育量、减少处罚量。加强与财政、银行等部门的协调,推动异地交通违法处理和罚款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