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

时间:2019-05-13 14:0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

第一篇: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

推动“两化融合”的战略举措: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就是制造业不断崛起和壮大的历程。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支撑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战略性产业。当前,制造业发展正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的背景下,全球制造业正在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中国提出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一融合的基础是产业融合,产业融合的关键是制造业崛起,制造业崛起的标志是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的转变。

一、服务型制造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在全球经济正在从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传统的制造价值链不断扩展和延长,工业产品附加值构成中纯粹制造环节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研发设计、物流配送、产品营销、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战略咨询等专业化生产服务和中介服务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主导因素。以产品制造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加快向基于产品提供综合服务模式的方向转变,制造业竞争力越来越多地依赖服务并将它作为重要的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竞争手段,呈现“制造业服务化”趋势。

(一)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基本趋势

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它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企业从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在中观层面上表现为从制造业城市向服务业城市转变,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服务型经济的形成。

1.在企业层面上:从生产型企业到服务型企业

当前,单纯制造过程已不再产生更多的附加价值,研发、采购、储存、物流、营销、服务、融资和技术支持服务等,成为产品价值的重要来源。随着服务与制造相互渗透和融合,服务环节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并促进制造业加速服务化。在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中,主要业务已经开始由制造向服务衍生和转移,服务在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据德勤公司研究报告《基于全球服务业和零件管理调研》表明,在其调查的80家制造业公司中,服务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平均值超过25%;有19%的制造业公司的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当前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形态主要有以下两类。一类是涉及产品本身的服务,如需求分析、客户化定制、定制生产、制造过程交互、产品安装调试、维护维修、产品回收等;另一类是产品涉及的拓展服务或捆绑服务,如汽车保险、数控机床程序设计。制造企业服务化具有层次性。一是初级层次,即为原来制造产品增加更多的服务含量,通过延伸价值链,使整体产品的内涵更加丰富,在产品价值构成中服务部分比重逐步上升,甚至成为价值构成的主体。二是中级层次,即制造企业提供新的服务内容,不仅服务于本企业,也服务于本企业的客户,甚至拓展到企业和行业之外,从而使服务成为本企业整个业务的主体。三是高级层次,即制造企业完全放弃制造业务,脱胎成为纯粹的服务供应商。

制造企业服务化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信息提供服务,包括长期定制型服务模式、信息需求外包模式。二是资源提供服务,包括使用模式、租赁模式、购置模式。三是能力提供服务,包括随机性合同订单模式、一对一上下游合作模式、一对多上下游合作模式。下文以IBM、通用电气、罗尔斯-罗伊斯为例探讨了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具体情况。

IBM。诞生于1911年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简称IBM)在当时是一个典型的制造企业,以生产穿孔卡片设备起家,在此后的近100年时间里,IBM的产品线逐步扩展到计算机、服务器、硬盘以及集成电路制造等多个领域,并在20世纪中后期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然而,1992年IBM亏损49.7亿美元,成为美国当时亏损额度最大的公司,这促使IBM将产业重点从硬件制造转向软件和服务,这一过程是通过出售、并购、重组等一系列手段实现的。2002年后IBM先后将硬盘生产部门出售给日立公司,将PC生产部门出售给联想公司,将打印机生产部门出售给理光,复印机出售

给柯达。与此同时,IBM不断并购重组服务、咨询、软件等业务部门,先后收购了普华永道咨询公司、Rational软件、莲花公司、Informix、马士基数据等,不断加强其在战略咨询、中间件、数据库、网络管理等领域的实力。五大软件产品家族DB2、Lotus、Tivoli、WebSphere、Rational非常完整,而且包含了数据库、BI工具、基础设施平台等多个部分;服务的范畴也大大超出了原来的IT服务,延伸到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客户服务、供应链管理、保险理赔等,包含了商业咨询、战略外包、集成技术服务和维护四个层次的服务。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提出“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标志着IBM向提供解决方案的转型。IBM服务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也由1992年的23%上升到2005年的52%,而硬件制造下降到了27%(如图1所示)。最近的2008年财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以硬件为重点的IT公司基本都遭遇重创,而IBM全年收入为10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硬件业务收入下降,软件和服务业务增幅分别超过11%和9%,公司利润增长超过18%,向服务的成功转型使IBM公司经受住了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

2.在产业层面上: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

企业微观层面上的产业转型在产业层面上就表现为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制造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时代,此时制造与服务相互独立,生产性服务是作为企业的内部化活动;第二阶段是制造业为主伴有服务业的后工业时代,此时制造与服务共生互动,生产性服务逐渐市场化);第三阶段是服务业为主伴有制造业的服务经济时代,此时制造与服务渐次融合。目前,全球已经跨入了第三个阶段。在全球最大的500家公司所涉及的51个行业中,有28个属于服务行业,从事服务业的跨国公司达到了281家(占56%)。在制造业中,服务业务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表1所示)。

航空和国防领域:航空制造业中服务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正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对飞机及发动机及其他航空产品的企业来说,售后维护、修理和物流等服务市场前景广阔,也是提升企业业务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领域。航空和国防领域的企业是否能够盈利,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为客户提供所承诺服务的质量和有竞争力的价格。

汽车制造领域:汽车制造业一直在探索拓展基于汽车产品的服务领域和服务模式。汽车产业从单纯的生产制造向采购、营销、物流、金融、租赁、销售、维修、养护、二手车交易、回收拆解等服务环节渗透。企业通过遍布全球各地的销售中心为客户提供一系列优质服务,这也成为汽车制造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

消费品领域:消费品市场是制造业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往往是能够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的企业。家用电器的售后服务是各家厂商宣传的重要竞争优势。iPhone在全球热销的原因不仅在于其灵巧的外观设计和方便的操作,更在于其音视频服务、地图服务和电子邮件服务。

工业自动化领域:提供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是工业自动化企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安全性是企业的基本做法。而根据顾客的具体需求定制服务,对自动化设备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正成为企业获得部分优势的新思路。

高科技和通信设备制造领域:这一个领域,任何机器设备的停工所造成的损失都是巨大的,尤其是在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资本密集型产业领域。因此,提供设备持续有效运行的售后服务成为企业销售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对于普通消费者和商用打印机的制造商,例如惠普公司和施乐公司,与原始的打印机销售相比,其更多的收入和利润都来源于销售墨盒和其他售后服务,此类服务已经成为公司竞争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命科学和医药设备领域:这个领域的顾客绝大多数都有各种苛刻的要求,而这些持续不断的苛求提高了生命科学和医药产品制造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标准。与客户签订的执行服务水

平的协议,将风险和报酬都推向制造商,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部分公司为了与顾客关系更融洽,并能做出快速响应,在管理过程和系统中增加按需服务。

3.从就业来看,制造业中服务业务所占劳动力比重不断提高

在很多国家,制造业工作的特性也处在变化中,例如:员工数量减少、员工生产能力提高,从而提升了整个价值链。这些变化的最清晰的指标就是在制造业中工人岗位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工人进入与服务相关的岗位。2002年OECD国家中,平均约有40%的制造企业员工从事与服务相关的岗位,例如:科技专业人员、会计师、律师、管理人员、办事员或者其他服务岗位。全体工人中仅有约60%仍在从事原有“生产”性岗位。

(二)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是国际产业竞争的必然结果

制造业的服务化是国际间产业竞争加剧的必然结果,也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应对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因素。

1.从市场需求来看,市场需求正在从产品导向向全面解决方案导向转变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专注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许多企业不再满足于对单项产品的需求,而是倾向于对一整套解决方案的需求,一整套解决方案往往涵盖的是“产品服务的综合体”,常常包括从规划、咨询、安装、维修到教育培训一整套的服务。制造企业需要顺应这一要求,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生产与服务资源,构建面向客户的全面解决方案的产品供应模式。

2.从价值链环节看,高价值环节从制造环节为主向服务环节为主转变

从产业价值链来看,能够决定产品异质化程度的环节往往是获利最丰厚的环节,这些环节往往在价值链的两端:一端是价值链的上游环节,例如研发设计;另一端是价值链的下游环节,例如售后服务。于是,制造企业纷纷“打服务战”,进入产业价值链的不同环节,进行价值链的重构,将产品和服务进行“捆绑销售”,以便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实现价值链多环节的利润。

3.从制造业竞争看,基于现代服务的竞争是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是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选择,但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方式,使得标准化工业制成品大规模、大批量生产越来越容易,传统制造业生产能力急剧膨胀、快速扩张,制造企业越来越难从数量相对过剩且缺乏差异的标准化工业制成品身上获取竞争优势。在这一背景下,提供以技术、知识为基础的服务,正成为制造企业实施差异化策略,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它是优势企业不可模仿、难以复制、不可完全转移的独特资源和能力,成为企业培育竞争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提升客户的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4.从交易方式来看,客户交易正在从一次性交易向长期服务方式转变

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正在发展变化,传统的基于一次性购买的短期接触变为持续的多次服务过程,甚至是终身服务的长期共生关系。在与顾客的长期接触过程中,生产者不仅了解到顾客的需求,而且在顾客的参与下可以更加清晰地知道怎样满足其需求,这将促使生产者提供与质量、设计、便利、文化、娱乐和环境等方面相关的服务,而提供广泛、完备的服务,满足客户越来越多的服务需求,以提高客户满意度,无疑是建立客户同盟、建立客户忠诚度的关键举措。

除了上述原因外,制造业服务业务非常具有伸缩性,在经济低迷时期,服务业务和零配件销售往往比主导产品、主流业务更有活力。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企业一旦在遇到全球性、地域性经济危机的时期,能够稳定企业总体收入水平。

二、制造业信息化: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关键

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得益于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生产和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当前,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结合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推动了制造业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和变革。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企业管理、产品流通和采销

渠道等各个环节上的融合,促进了制造企业中服务环节的需求与发展。

(一)研发设计信息化推动了制造业价值链重构

服务型制造转型的关键在于实现产业价值链的最大化,而研发与设计正成为创造制造业价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发设计对产品的外观、性能、质量、品牌建设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强大设计和研发能力是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三星、苹果等公司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研发设计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部分研发设计也从传统的制造企业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业态,如在集成电路、汽车、手机等行业中,涌现出了一批专门从事研发和设计的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在研究设计领域的广泛应用,创新了研发设计的工具和手段,提升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推动了制造业价值的重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CAD以来,包括CAD、CAPP、CAE、CAM等各种研发设计工具被应用到了多个行业和领域,企业的产品设计可从二维走向三维、从三维走向数字样机,从简单计算与经验设计走向综合分析与优化设计,并借助于协同设计、并行设计和规模化定制等先进的产品开发理念,大大提高产品的品质与性能,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和多样性需求,并从源头上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制造业的研发设计越来越重要,影响和决定产品在市场上的价值,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生产装备智能化促进制造与服务的有机融合生产装备的基础性强、关联度高、带动性大,决定着整个工业化的水平,也是信息技术应用最早的领域,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推进了生产装备的智能化。自通信、微电子、计算机及软件技术取得群体性突破以来,各种信息技术首先应用到了生产设备领域。在商用电子计算机问世的第二年(1952年),美国试制了第一台三坐标数控铣床,此后,晶体管和印制电路板、小规模集成电路、小型计算机、微处理芯片等都在商业化后不久应用到生产装备中。随着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大型自动化成套设备和仪器的广泛应用,生产装备的检测、监控、控制自动水平大大提升,面对市场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及个性化需要,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化制造等新的生产方式不断普及,物流配送、供应链管理、生产外包、质量控制等服务与制造环节越来越紧密。

(三)物流现代化成为企业价值的重要来源

物流在现代制造业的生产和流通体系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自动识别(条码技术、RFID)、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自动跟踪与定位(GPS、GIS)以及物流管理系统等成为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支撑,信息技术可对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实现对产品流动过程的有效控制。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物流正在进入供应链时代,物流与生产、采购、销售以及信息相结合,加快了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所有物流活动和所有商业活动的集成,也推动了第三方物流实现物流作业的高效化、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物流设施的现代化、物流运作的专业化、物流量的规模化,从而提高产品流通的及时性、准确性,并降低成本。

(四)电子商务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信息化正在改变企业传统的采购和销售模式,在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计划(ERP)等为代表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基础上,在线采购、网络营销日趋成为企业营销主要模式。生产企业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通过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相关资源,深化企业间的业务协同,生产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构建协同生产体系,增强企业间产供销协同运作能力。采购和营销的信息化,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运作效率,提供便捷有效的客户服务。DELL的成功在于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高效率、低成本、快速响应的网上销售渠道。海尔集团通过建立完善电子商务,以产品为中心的生产和管理逐渐转变成以客户和市场为中心的新模式,缩短了采购、销售和

物流业务所需时间,提高了运转效率,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宝钢集团通过东方钢铁在线电子商务网站实现了全部出口商品的网上交易。

三、服务型制造发展带来的启示

十七大要求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在当前信息化浪潮的背景下,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走一条服务型制造之路,这既是制造业内部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际制造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对这一趋势和规律的认识,对于指导中国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树立融合的产业发展观是实践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保障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由于货物和服务的商业性生产而引发的社会转型的历史过程,随着科学与技术革命的发展,工业化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信息化背景下,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传统界限正在快速消失,传统上制造业意味着有形产品的生产,但今天的消费者最想要的是将有形物和无形服务捆绑在一起的产品,要找到一种既不含服务活动也没有置入任何服务关系的制成品已非常困难,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正妨碍我们理解当代经济演进的趋势。在产业发展的这一大趋势下,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践需要人们树立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发展观。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仅是工业的发展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也不仅仅是产业发展道路。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大背景下,对于制造业发展的问题的判断、趋势的分析、规律的把握,以及政策的出台、规划的制订,需要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准确把握产业转型的方向是寻求制造业信息化突破口的基本前提

信息化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推进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重要手段,也是两化融合的战略重点。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明确提出,信息化具有覆盖面广、渗透性强、带动效应明显的优势,要从实际出发,找制造业信息化的切入点。当前,制造业仍是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之一,制造价值链不断扩展和延长,产品愈来愈融生产和服务于一体,制造和服务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以产品制造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向基于产品提供综合全面的模式转变,并形成了服务型制造这一新的制造方式。在这一进程中,信息化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与制造环节的融合日益深化,呈现出设计信息化、装备智能化、流程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产品设计、客户定制、集成制造、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测试认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服务活动。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过程,只有把握这一发展趋势,才能寻求制造业信息化的突破口。

(三)基于市场竞争引发的产业转型是制造企业加速信息化的根本动力

从本质上来讲,制造业的信息化是企业适应竞争需要而采取的竞争策略,是企业发展的内生需求。信息化正成为企业转型的重要手段,无论是研发设计、装备制造、采购流通、交易等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面对竞争的新格局,企业只有把握趋势、调整战略、应对变革,才能适应潮流变化。因此,应用新技术,推进转型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内在要求,这也是制造业加速信息化的根本动力。因此,在推进产业信息化的过程,创造激发企业内生的信息化需求环境是政府最重要的工作。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提出,创新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手段,完善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规划、指导、监督、协调和服务职能,这需要创造一个企业自觉、主动实践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环境。□

制造组织是产品导向型的,而服务组织则是活动导向型的。主要不同在于:产出的物理性质(产出的一致性)、资本的密集程度(工作的劳动含量)、与顾客的接触(联系)程度、企业辐射的范围(投入的一致性,质量保证)、绩效的评估方法(生产率的测量)等方面。相同点在于: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看待组织投入产出的转换过程,都是劳动过程、价值增值过程,包括物质转化过程和管理过程,存在多种形式的变换(物理、化学、生物、位移等)。

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区别

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帐务处理和费用预算、控制上有什么区别,比如体育类,培训类,娱乐项目等等

在帐务处理上:收入确认原则是主要的不同。制造业销售有形的产品,收入确认比较简单,只要货物交付、所有权和责任转移即可确认。而服务业的服务内容和标准、服务阶段服务质量、服务层次的复杂性决定的服务收入确认的非简单性,一般是按照合同约定或服务实施进 程来确认收入的,可能包含更多的主观判断。在费用控制上:制造业的成为多有材料和机器折旧,它对采购和加工过程的效率控制是主要的;而服务业如培训、咨询等,其主要是以人 为手段去实施业务的,而这种行业人的成本又非常高,所以对人的相关费用的计算、计划和控制就非常重要了,比如工资、劳务费、差旅费、招待费等。

二,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

制造业企业将其内部的非核心的服务性经济活动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商来做,不仅使企业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内部的服务项目不断地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专业生产性服务业,同时也使得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外部化。实际上,就是制造业企业将一系列以前由内部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活动进行垂直分解,实施外部化,将研发、设计、内部运输、采购等活动外包给生产性服务企业。根据相关机构的预测,包括人力资源、后勤、采购、工程、营销和销售功能等业务流程的全球外包市场,到2006年收入将达到1.2万亿美元。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这一现象本身来看,伴随着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和专业分工细化的趋势,制造业企业将自身价值链的一些支持活动,甚至是基本活动都外包出去。这些外包出去的业务就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产业,进而又推动制造业企业将更多业务进行外部化,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就是建立在成本优势基础上的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以及企业外包活动的发展。

第二篇:加快企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心得体会

加快企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心得体会

参加市交委组织的“加快广州交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专题培训后,深受教育,受益非浅。在学习培训中,各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从国际到国内客观分析了交通行业发展的前景和愿景,给了我很好的启示,特别是冼伟雄主任的讲课,深刻阐述了我市交通转型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为我们搞好今后交通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使我更加坚定了加快推进企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信心。通过学习和思考,我有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实事求是寻规律,问计于民定决策,全面推进科学发展

交委在省委提出建设“首善之区”的目标和要求后,交委提出了“立足两个服务,建设三大体系,实现广州交通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总体贯彻思路,冼主任围绕这个总体思路进行的深刻论述,为我们搞好企业经营,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提供了目标、路向和要求。我认为,真正实现好转型工作,必须切实地带领班子其他成员做好两件事。

1、实事求是寻规律。当前,交通工作已经提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主要表现在:航空、海运、客货运、高速公路为骨架的运输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的水平。公交行业通过资源整合,已经形成以三大巴士公司为骨干的公交经营新格局,而且,信息化建设、环保智能建设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如果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向世界先进城市的行列迈进,我们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这次培训班上,冼主任及几位专家的介绍世界先进公交的运营管理做法与经验,从比照中我们发现既有优势,也有不足。只要我们企业的领导以高视角分析审视,实事求是寻找问题与差距,就一定能发现突破的方式,找到推动发展的规律。

2、问计于民定决策。交通工作是民生工作,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也就是说,我们的工作不能离开民生、民意、民情。要使我公司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就必须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充分地了解广大群众出行的需求情况。目前,我们在进行公交资源整合后,我想必须充分利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从两个角度入手,倾听意见,问策于民。

一是围绕广州交通的总体规划,针对公交、客运的需求变化,问策于民。没有掌握最真实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就难以对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目前,公交线路调整、站点的设置、票价的优惠,虽然我们主观上做到了方便群众,惠及市民,而客观上由于群众的需求多种多样,与我们的设想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企业的领导就必须放下架子,问策于民,这样才能把惠民的事情办得更让群众更满意。

二是围绕企业的改革发展实际和实情,问策于员工。目前,增收节支是实现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基础,而如何才能增收节支,基层的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员工最有发言权。增收靠管理,节支靠更精细的管理,而方法来源于群众的智慧,推广来源于领导干部的发现。因此,企业的领导就必须放下架子,问策于员工,才能广泛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把企业改革发展的大事成为全体员工的责任。

两个方向的问计,领导干部应有备而“下”,才能够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问计于民,问计于实践,使交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真正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一剂良方。

二、互惠合作善借力,科学发展增实力

交工委提出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任务和要求,可使全行业在现有条件下实现质的飞跃。但横向分析目前资源整合后各公交企业的情况,仍然存在粗放经营的问题,与交委的目标和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从纵向分析,在企业内部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集中表现在干部职工对为什么要加快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认识不足,还存在疑虑,尤其是对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突出矛盾还没有破解的方法。因此,很有必要继续加强教育引导,让各级党员干部掌握发展的方法,使转型工作达到事半功倍。

1、互惠合作善借力。具有前瞻性的正确发展思路就是市场的出路,财富的出路,也是企业做大做强、基业长青之路。这几年来,我公司根据交委的部署,把做大做强企业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致力于走品牌、资本扩张之路。我们抱着合作双赢,拓展市场,规范经营的思路,积极推进企业的发

展,也从中尝到了甜头。例如,公司实施“西出广州,布局南海”的战略,在去年成功收购佛山市南海区交通客运有限公司70%的股权,使公司拥有了南海地区95%以上的客运资源。公司抓住机遇,配合我市的运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做好广佛交通同城化工作,使当地政府和群众体会到我们服务民生的诚意和行动,因此,各镇政府都主动提出与我们合作开行南海区的镇巴,支持我们投标南海区环保出租车项目,从而使我公司在南海地区业务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2、科学发展增实力。公交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通过不断的改革来增强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在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过程,就是企业迈向新生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以此为契机,建立层次清晰,管理到位,机制灵活,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规模化经营的公交企业。这样,才能集约企业内部资源,形成一个高效的决策指挥中心、项目投资中心、资源配置中心、宏观调控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冲破过往国有公交企业管理层次多,环节重复,功能不清,机构臃肿,冗员较多等问题,使企业在迈向现代服务业中轻装前进。这几年来,我公司以此为思路,推进企业的科学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完成智能信息、运调管理、抢修维修、人员招聘、招标采购、基建工程等内外协同的平台。内部资源的科学管理,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整体竞争力。珠三角“腾笼换鸟”,省内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即将带来的冲击,我们已经及早地做好应对的准备,通过投资建设广州、大沥、从化、新塘等客运站,公司已形成以广佛都市圈为核心的,覆盖省内的客运线网。通过精心经营第二巴士公司业务,做好番禺、增城、从化公路班线公交化改造工作,使企业在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中有更广阔的腾越空间。

三、常存忧患之念,常怀为民之心,推动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交通是要人与人,人与社会,行人与车,员工与企业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发展。但是,我们不可理否认,当前我们企业内部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作风仍存在的制约阻碍发展的一些“病灶”,职工队伍中一些利益问题不平衡也存在不稳定的隐患。因

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常怀忧患之念,常怀为民之心,这样才能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为实现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创造良好的环境。

措施一:加强制度创新,用完善的制度来管人管事。随着公司的经营规模的日益扩大,建立一套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企业管理制度十分必要。我们要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重视人性化管理,着力抓好企务公开,深化民主管理,完善了企业与工会协商机制,使企业内部管人管事的制度均有互动的空间和平台。

措施二:以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交通,加快产业升级。信息化交通建设是实现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重要标志,为此,我们必须迎难而上,积极稳步地推进智能公交深化应用加大对信息建设。要通过人才队伍的培养教育,为他们提供岗位成长的必要空间和条件,同时,要继续坚持以信息技术手段管理生产,促进一线操作人员自觉、自愿地运用信息手段处理日常工作并更多地互动交流,把信息化转化为新的生产力。

措施三:完善安全服务考核,构建确保安全的企业文化。要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安全生产是重要的基础工作,需要经过长期的奋斗和不懈的努力,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参与。为此,我们必须长期抓,不留死角和盲点。这几年来,公司领导班子反复讲安全,将之放在每年工作的突出位置,就是要将之确立为公交企业的文化,以逐步改变职工心智模式,我们的实践证明,只要管理制度不缺失,文化营造到位,就一定可以有一个新的交通安全氛围。

措施四:树立典型,建立催人奋进的激励机制。稳定才有繁荣,安定才能团结。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企业内部的团结稳定是必需的前提,公正、公平、公开,比学赶超的争先环境必不可少。这些年来,我们树立了职工信服的一大批先进典型,增进职工荣誉感和自豪感,在公司上下营造一种“人人争当先进,个个赶超先进”的工作气氛,为公司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奠定了扎实队伍基础。

磨刀不误砍柴工。面对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树立大局意识、赶超意识,全力破解制约发展难题,就一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第三篇:加快企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心得体会

加快企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心得体会

参加市交委组织的“加快广州交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专题培训后,深受教育,受益非浅。在学习培训中,各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从国际到国内客观分析了交通行业发展的前景和愿景,给了我很好的启示,特别是冼伟雄主任的讲课,深刻阐述了我市交通转型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为我们搞好今后交通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使我更加坚定了加

快推进企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信心。通过学习和思考,我有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实事求是寻规律,问计于民定决策,全面推进科学发展

交委在省委提出建设“首善之区”的目标和要求后,交委提出了“立足两个服务,建设三大体系,实现广州交通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总体贯彻思路,冼主任围绕这个总体思路进行的深刻论述,为我们搞好企业经营,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提供了目标、路向和要求。我认为,真正实现好转型工作,必须切实地带领班子其他成员做好两件事。

1、实事求是寻规律。当前,交通工作已经提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主要表现在:航空、海运、客货运、高速公路为骨架的运输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的水平。公交行业通过资源整合,已经形成以三大巴士公司为骨干的公交经营新格局,而且,信息化建设、环保智能建设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如果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向世界先进城市的行列迈进,我们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这次培训班上,冼主任及几位专家的介绍世界先进公交的运营管理做法与经验,从比照中我们发现既有优势,也有不足。只要我们企业的领导以高视角分析审视,实事求是寻找问题与差距,就一定能发现突破的方式,找到推动发展的规律。

2、问计于民定决策。交通工作是民生工作,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也就是说,我们的工作不能离开民生、民意、民情。要使我公司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就必须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充分地了解广大群众出行的需求情况。目前,我们在进行公交资源整合后,我想必须充分利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从两个角度入手,倾听意见,问策于民。

一是围绕广州交通的总体规划,针对公交、客运的需求变化,问策于民。没有掌握最真实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就难以对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目前,公交线路调整、站点的设置、票价的优惠,虽然我们主观上做到了方便群众,惠及市民,而客观上由于群众的需求多种多样,与我们的设想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企业的领导就必须放下架子,问策于民,这样才能把惠民的事情办得更让群众更满意。

二是围绕企业的改革发展实际和实情,问策于员工。目前,增收节支是实现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基础,而如何才能增收节支,基层的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员工最有发言权。增收靠管理,节支靠更精细的管理,而方法来源于群众的智慧,推广来源于领导干部的发现。因此,企业的领导就必须放下架子,问策于员工,才能广泛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把企业改革发展的大事成为全体员工的责任。

两个方向的问计,领导干部应有备而“下”,才能够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问计于民,问计于实践,使交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真正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一剂良方。

二、互惠合作善借力,科学发展增实力

交工委提出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任务和要求,可使全行业在现有条件下实现质的飞跃。但横向分析目前资源整合后各公交企业的情况,仍然存在粗放经营的问题,与交委的目标和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从纵向分析,在企业内部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集中表现在干部职工对为什么要加快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认识不足,还存在疑虑,尤其是对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突出矛盾还没有破解的方法。因此,很有必要继续加强教育引导,让各级党员干部掌握发展的方法,使转型工作达到事半功倍。

1、互惠合作善借力。具有前瞻性的正确发展思路就是市场的出路,财富的出路,也是企业做大做强、基业长青之路。这几年来,我公司根据交委的部署,把做大做强企业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致力于走品牌、资本扩张之路。我们抱着合作双赢,拓展市场,规范经营的思路,积极推进企业的发展,也从中尝到了甜头。例如,公司实施“西出广州,布局南海”的战略,在去年成功收购佛山市南海区交通客运有限公司70%的股权,使公司拥有了南海地区95%以上的客运资源。公司抓住机遇,配合我市的运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做好广佛交通同城化工作,使当地政府和群众体会到我们服务民生的诚意和行动,因此,各镇政府都主动提出与我们合作开行南海区的镇巴,支持我们投标南海区环保出租车项目,从而使我公司在南海地区业务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2、科学发展增实力。公交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通过不断的改革来增强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在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过程,就是企业迈向新生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以此为契机,建立层次清晰12全文查看

第四篇:华泰龙安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华泰龙安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中国拥有数以亿计的物业基础,而且随着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对物业规模的要求也越来越大,整个物业管理的市场需求是非常可观的,卖方市场的主体已基本形成,合格的买方市场主体仍处于缺位状态。

供需间的巨大差距就促使传统物业服务必须向现代物业服务转型,传统的物业服务只做物业管理,负责水、电、气、公共设施和场所的维护,而现代物业服务在此基础上新增了科学现代的管理体系、精良团队建设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内容,其本质是实现传统物业服务的现代化。在传统与现代两种服务模式共存的情况下,物管行业群雄竞逐,究竟鹿死谁手,关键就是射好“物业服务转型”这一箭。

鉴于物业行业缺乏完善的信息管理软件,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华泰龙安推出了集办公与对外门户网站为一体的物业管理系统软件,包括专业物业服务、OA系统软件开发和社区网站业主自主平台,可以实现物业的动态监控和动态管理,属于物业领域较成熟的软件。

公司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物业公司也不例外。华泰龙安汇聚了大批国内知名的行业精英,主要的管理人员都是经验丰富的业内专业人士。此外,为了提升团队业务水平,华泰龙安自上而下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有管理和技术两类。其中管理上又划分出三级培训体系,即青年人训练营,预备经理人训练营和职业经理人训练营。技术方向的培训更系统,公司会根据职业能力评定等级去制定人才培养方向,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并为培训合格的员工颁发社会化技术技能资格鉴定证书。如此专业和完善的培训体系在物业领域也是比较少见的。

华泰龙安已经形成了独特和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并通过有效的传播,很好地发挥了企业特有的文化力,形成了“管理者通晓并应用自如,员工熟悉并自觉协同,客户了解并沐浴其中”的文化氛围。“感恩”也是企业文化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包括对员工感恩、对业主感恩和对社会感恩三个层面。在公司十周年之际,为了感恩社会,华泰龙安和云南省一所贫困小学建立了长期的公益对接,除了自身为该小学捐物捐款外,还呼吁并组织广大业主献爱心,此举为华泰龙安赢得了很高赞誉。

面对物业卖方市场这样一块诱人的蛋糕,各物业管理公司在垂涎欲滴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考虑一下怎样提升自己来为业主提供更加高水准的物业服务,以及怎样通过变革和转型来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华泰龙安现代化的经营和管理之道对其他物业管理公司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很多措施可谓是业内典范之举。我们也期待更多的物业公司从“物业费拖欠”和“物业与业主纠纷”的泥潭中跳出来,痛定思痛,早日实现向现代物业服务的转型。

第五篇:对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粗浅认识[范文]

对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粗浅认识

我对现代服务业的认识和观点进行收集归纳与整理,结合物业管理行业特质,作了一点粗浅研究,现将学习笔记供大家参考。

一、什么是现代服务业

根据2012年1月19日国家科技部发布的《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附录中专业名词和术语的解释,“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

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特征

有文章将现代服务业不同于传统服务业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三高”以及衍生出的“三新”。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与“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方式”。其中,新技术是指具有时代特征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服务业运作的信息化平台;新业态是指由于高新技术作用和市场需求影响,不断演化出来的新兴服务业业态,对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提高产业素质和百姓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新方式从宏观上讲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产物,是现代服务业高人力资本投入、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低环境代价的结果;从微观解释是服务提供者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基础上产生的服务自身的创新。

也有文章把现代服务业概括为“两新五高”,即新服务领域和新服务模式,以及高文化品位、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智力密集、高服务质量。其中,新服务领域指现代服务业适应现代城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消费性服务业领域,形成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知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新服务模式指现代服务业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的新服务业态。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社会趋势

科技部专项规划从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创新发展态势初步显现,科技创新环境明显优化等三方面分析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已经形成。并指出,21世纪以来,全球产业结构进入由“工业经济”主导向“服务经济”主导转变的新阶段,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积极抢占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使得基于信息网络的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国际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呈现出细分化、国际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四、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是物业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些年,作为服务业的物业管理在我国呈现加速发展势头,但总体还处于低水平状态。劳动密集型和简单服务提供者的现状,限制了行业发展,决定了物业服务企业的经济运营和盈利空间十分狭窄,服务内容和质量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引入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方式,开创全新商业模式,致力于提高物业服务的技术含量、增值服务和产品附加值,实现从粗放型传统服务业向集约型现代服务业的转变,是物业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五、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初步成效

近些年来,一些城市和企业在物业管理转型升级上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构建的基于CTI技术支撑,覆盖全市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962121呼叫平台,集中了受理、派单、处置、回访、督办、统计分析六大功能,为整合行业资源、完善行业监管起到了快捷聚散功能;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的“绿色物业管理导则”,促进行业通过科学管理、技术改造和行为引导,有效降低各类运行能耗,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致力于构建节能低碳生活社区的物业管理活动。长城物业通过四年努力,建立了覆盖全国范围的业主报修远程客户关系系统和企业内部管理远程控制系统,直接管控23个城市300多个项目,加快了物业管理向“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方式”的升级。绿城物业从服务内容向提供全方面生活服务转型,服务模式向“咨询、全委、代管”并重转型,服务周期向为建筑产品和业主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型,拓展了物业服务的价值内涵与产业链条,全面提升了业主的幸福感,进一步营造了和谐社区氛围。上置物业依托网络电子商务技术,联合众多致力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知名企业,以全新电子信息方式,为客户及业主提供精细、便捷的衣、食、住、行、医、教、娱等方面星级服务,打造一站式、立体化、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生活享受。

正如上海同涞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翁国强在“注入现代元素,推进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一文中指出的:实践证明,导入现代科学技术元素,将服务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是增强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正在对传统物业服务产生着深刻的革命性影响。

六、推进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陈耀忠认为,在物业管理创新服务方式方面,当前初露端倪的,通过物业服务关键价值创造过程的云物业服务或是未来现代物业管理发展方向之一。

翁国强提出,要改造和提升传统物业服务业,必须充分利用并整合行业社会服务、企业和业主三类资源,集中一批有发展愿景、有系统需求思路、有一定经济支撑的企业,开发出包括客户服务、物业服务、设备设施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辅助决策等模块,同时衍生社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等具有开放性的物业管理系统。任何企业均可采取租赁方式“加盟”,以达到提升管理水平,扩展服务内容的目的。

宁波银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屠赛利提出企业需做好“四个转变”:经营理念向现代服务转变,发展模式向多元化转变,服务内容向个性化转变,企业特点向知识密集型转变。

狮城怡安(上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新指出,在向现代服务业的升级中,行业主体结构将通过联合重组,向品牌化、集约化发展,以实现综合规模效益。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的争夺将日益激烈,高端技术的运用将进一步加快。

浙江省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现场会从服务对象、产业体系、服务业态、经营方式、产业规模上强调了加快现代物业服务业发展的“五个转变”。提出要全面构建“业务完备、服务优质、竞争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物业服务业体系。

国家科技部提出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一是系统规划,统筹推进;二是市场牵引,政府推动;三是模式创新,技术支撑;四是因地制宜,突出

特色。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开艳有关服务业升级途径的五点归纳,适用于物业管理。一是通过市场深化,奠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雄厚市场基础;二是通过现代技术运用及服务创新,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技术基础;三是拓展服务辐射空间,使服务价值链向外延伸;四是通过网络化架构,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组织基础,向连锁化、联盟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形成网络型组织结构;五是通过主动接受国际服务业的转移,促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通过学习和思考,我深深感到,当前行业应在抱团取暖,克服困难,砥砺前行的同时,把眼光放远一点。要从战略上认识向现代服务业升级的紧迫性,理清发展思路,探索转型途径,挖掘和发挥品牌企业先行的示范效应,推动行业从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方式上取得突破,以适应新时代对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

下载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中国家电服务业行业转型浅析

    2014年中国家电服务业行业转型浅析 智研咨询网讯: 内容提示:在互联网思维下,家电企业的服务要转向从产业链的上游开始,包括从研发、设计、生产、流通,到消费者使用以及内容,都成为......

    服务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汇报

    服务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汇报 发改委、服务业办 (2011年5月26日)今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两个加快”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服务业转型发展“三个提升”,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各项工......

    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谢家瑾讲话(共五则范文)

    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谢家瑾讲话 2014-08-20 10:49:02 来源:物业管理协会中国日报 各位代表: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参加了一天的会。七个主题发言,内容很生动,听了很......

    人力资源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行动计划

    人力资源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行动计划 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结构优化......

    山东省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山东省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座谈会精神,加快推动全省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目标 (一)总体思路。围......

    现代服务业转型工作体会(五篇范文)

    现代服务业转型工作体会范文要走的路还很长,磨刀不误砍柴工。面对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但只要我坚持科学发展,树立大局意识、赶超意识,全力破解......

    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经济转型

    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转型 中国共产党鞍山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报告把“三转型一创新”作为未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中心任务。把以“三次产业共同发展”作为加......

    探索中国机械制造业的转型之路

    探索中国机械制造业的转型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机械制造业相对于国内的其他产业发展较快,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科技力量的兴起与壮大,为机械制造业转型之路起到了很有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