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促进我市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建议
促进我市制造业服务业转型的建议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要牢牢把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重点要抓好保持经济相对较快增长、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在转方式调结构中,要求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据了解,最近二十多年来,在产品市场竞争白热化、价值由制造环节向服务环节转移、消费者需求个性化与多样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全球制造业呈现出显著的由产品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的趋势。尽管成都有一些制造企业早已开始运用服务增强自身竞争力,甚至部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制造企业走在全国前列,但从总体来看,我市大多数制造企业仍处于产品导向状态,缺少服务要素投入,缺少服务业务。这是我市制造业发展粗放、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处于较低位臵的重要原因。
我们认为,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我市经济的重要基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也是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内容。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对我市制造业升级具有决定性作用,可以为服务业成长壮大提供强大动力,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是打造成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
途径。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不仅意味着价值增值方式的改变,而且意味着商业模式的改变,是一个涉及制造企业与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多方利益格局的调整,需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加以推动。
一是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产物。要放松产业规制,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这是产业融合的基本条件,也是我市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必需的制度安排。由于服务是一种无形的、经验品特征显著的特殊商品,决定了服务产品市场比实物产品市场信息更为浑浊,更为容易发生可能导致市场瓦解的“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因此,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需要政府在放松规制的同时,提高法治水平,严格产权保护与合同监督,健全市场信息披露机制,以适当的规制约束经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建立起制度信任。
二是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的推进作用。在现代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成为新技术和创新的主要提供者和传播者,具有“推进器”作用的战略功能。我市生产性服务领域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市场化程度较低,在某些方面存在政策性歧视问题,致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有效供给不足,抑制了制造业服务化。为此,要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领域改革,健全生产性服务领域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打破部门分
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向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生产性服务企业,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生产性服务市场。同时,消除政策性歧视,建立健全政策扶持体系。实行生产性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同价。结合增值税改革,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税收制度。赋予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与高技术企业同等待遇。
三是发挥信息化的驱动作用。信息技术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黏合剂”,信息化是支持制造向服务转型的关键。近年来,我市制造业信息化取得了重大进展,而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则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应以服务化为基本目标推进信息化,使信息化与服务化有机融合,在推进全面信息化中实现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建设针对产业价值链、企业集群的公共服务平台,包括企业协同制造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现代物流协作平台等,是政府以信息化驱动服务化的重要着力点。
四是构建“制造—服务关联”的跨产业集群。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上具有协同定位的效应, 制造业的服务化要求与在地理区位上相配套的高附加值专业化服务部门互动。“制造—服务关联”产业集聚的动力不仅包括共享基础设施、节约运输成本等静态集聚效应, 更多的还包括获
取有利于技术和知识的创新、扩散等动态集聚经济效应。我市制造业集聚区,应有针对性地鼓励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吸引关联性服务业进入,促进服务业的集中化、大型化、组织化,变单纯的制造业集聚为集成制造与服务多功能的产业集群。
五是强化人力资源保障。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密集性特征决定了人才对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性。在人力资源开发中,要把制造业服务化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臵,以培养、引进和用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第二篇:关于促进我市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政协赤峰市第六届第三次会议委员提案
提案人:佟国山(赤峰远联钢铁有限责任)
关于促进我市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企业是实体经济主力军,是扩大内需的主体,也是转型、创新的主体,更是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根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促进企业发展作为实现工业突破、富民强市的重要举措,在创业、创新、奖励、维权、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通过加强组织引导、强化政策落实,推动全民创业,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等方式,使全市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就当前情况看,仍有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诸多困难,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二是由于受市场和整体环境的影响,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明显下滑,利润空间大幅缩水。
我市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政府部门支持帮助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一是相关部门和单位对企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的推动作用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二是对企业的服务指导力度还不够,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组织数量不多,致使一些企业由于不了解政策,未能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三是对企业发展难题的破解力度还不够,劳动力成本上升、招工难、人才缺乏、原
材料价格上涨、税费负担过重、融资成本过高、利润微薄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四是变相收取费用的现象依然存在。少数部门以 “委托检验”、“代理服务”为名,收取费用。五是收费项目自由裁量权较大透明度不高。一些执法部门审批流程繁琐、没有程序化,收费标准较高,收费较乱的现象没有改善。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切实排忧解难。各级政府要充分考虑我市各企业目前存在的实际困难,把为企业排忧解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督促、协调各部门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各部门要联系工作实际,对照检查,作对的要坚持,不足的要改进,违背的要纠正。要不断建立、健全企业发展的有效机制。要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构建企业发展的平台。同时,从减轻企业负担入手,给予企业更大扶持。目前,许多企业陷入保生存的困境,企业经营亏损。因此,各级政府及各部门要从财政、电力、水利、税收等多方位入手加大扶持企业的力度。对生存困难的实体经济企业,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对实体经济和纳税大户的企业,从纳税额中提取一部分补助给企业,抵扣企业融资成本高、劳动力成本增加等的经营成本,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二、强化服务指导。一要鼓励发展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代理服务,同时希望政府出台相应的行业工资标准,规范微小企业为职工缴纳各类社会保险,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及引进外来劳动力,缓解大中型企业招工难、人才匮乏等问题。二要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增加财政专项资金安排,激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步伐。三要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校企合作,提高培训质量,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四要注重产业配套体系建设,把企业与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引导企业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五要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的占有率。六要加大对企业的宣传力度,提高本市产品的影响力,打造企业的品牌。
三、优化发展环境。在当前宏观形势依然趋紧,企业面临很多困难的新形势下,政府及各部门要更加关心、扶持企业发展,帮助企业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共渡难关、振兴发展。要精塑环境,净化风气。优化环境建设要常抓不懈,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公示制度,坚决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坚决清理对企业审批的设立附加条件等。特别对企业反映强烈的损害企业利益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管理项目、突出费用问题开展专项治理,为企业保驾护航,确保全市企业在一个良好环境中生存发展。
第三篇:关于促进我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若干建议
关于促进我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若干建议
案由: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关系到千家万户,加强我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是增强物业效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文明、加强社会管理,建设幸福汕头的现实需要。
据统计,我市中心城区住宅有物业管理的小区与无物业管理的小区约各占50%。截止至2012年9月,我市现有528个物业管理小区中,成立业主大会及选举业主委员会的只有64个。我市有三级以上资质物业服务企业共185家,其中:一级资质5家,二级资质4家,三级资质176家。物业服务从业人员约1万人。
在市人大常委会及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我市于2012年8月正式通过了《汕头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并于2012年12月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市物业管理开始有法可依。但根据我会2012年5-9月间开展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专项调研发现,现实中仍存在不少难题亟待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及解决。诸如业委会成立比例偏低;业委会运转困难、缺乏指导;部分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权利义务不明晰;物管行业市场化程度低、缺乏退出机制;物业管理纠纷有时涉及多个部门,存在执法难;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归集难、提取难;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缺位。
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方法律意识。应通过媒体、市物管协会、各小区物管、业委会等多渠道广泛宣传《汕头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让业主及物业服务企业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二、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小区业委会成立,并给予培训指导。由房管局组织街道、居(村)委相关工作人员,小区业委会人员或业主代表,小区物管负责人等人员学习《物业管理条例》及其它物管相关的法规,以提高街道、居委、村委今后在指导辖区内业主大会的召开、选举业主委员会,协调物管纠纷等方面的业务水平;提高业委会、物管服务企业的依法履职水平。
三、出台政策,让业委会开设银行公户有规可循。建议学习顺德地区的做法,出台法规,给业委会发放组织机构代码证,使其能顺利开设银行公户。
四、理顺机制,明确执法主体。小区的管理涉及到许多部门,如出现违规装修、乱搭乱建等违法行为,需要有执法权的规划主管部门牵头、城管执法部门、街道及居委会、公安派出所、房管等部门协同处理。但其解决问题的协调机制还未明确,政府应进一步明确责权,确定执法主体。
五、提高物业行业市场化水平
(一)出台招投标、评标办法。应出台物业服务企业招投标、评标的具体操作办法,进一步规范管理。
(二)建立物业服务退出机制。应出台我市《物业服务企业退出物业项目管理办法》。
(三)定期开展物业小区服务等级核定。对业主投诉多、整改不达标的,坚决予以收费降级或吊销资质,以督促物业服务企业依法经营,确保提供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
(四)建立物业服务企业诚信档案。向社会公布信息,方便业主、业委会了解和选择优质的物业服务企业。
六、进一步规范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归集、提取
(一)在1998年10月1日到2003年8月31日期间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住宅项目,按省《物业管理条例》规定是必须由开发商来缴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政府需要通过各种措施督促开发商补缴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对于开发商破产结业的,政府需要出台办法予以解决。
(二)我市2010年出台了《汕头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实施办法》,但在维修资金的提取和使用标准、程序等,可操作性较差。应出台我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标准和程序》进一步细化,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七、老旧小区的物业托管
我市老旧小区多数集中在老市区,且多数还是无物业管理的。这对我市的创文、创卫等工作很不利。建议采用网格化管理机制,由街道、居委成立一个物业服务企业,对片区内的无物业小区,进行统一管理。
第四篇:关于促进我市林业发展的建议
当前林业产业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把林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把林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和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发展林业产业提供了宽松的宏观环境。林业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据预测,到2015年,全国木材供求年缺口将达到1.5亿立方米左右,同时,发展林业产业效益较高,每亩成片造林的年均收入和间作物收入都在1200元以上,为加快发展林业产业提供了强大的不竭动力。在加快发展林业产业中,我们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使加快发展林业产业真正成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大事、提升农业产业水平的好事、增加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实事、树立城乡崭新形象的要事。
加快发展林业产业、致富百万人民,必须进一步理清思路,与时俱进。思路决定出路。今年春季,兴化市将坚定不移地实施林业“双五”行动计划,即建设五项工程:绿色通道工程、绿色屏障工程、绿色湿地工程、绿色扶贫工程、绿色城镇工程。打好“五个战役”:领导干部绿化工程战役,副乡级干部工程必须新栽树木2000株以上,正乡级干部工程必须新栽树木5000株以上;乡镇事业单位参与发展林业产业战役,乡镇农经站、农技站、多服站、兽医站、水务站、水产站、农机站每个站栽植意杨5000株以上,以林求生存、促服务;中学共青团员营造“共青林”战役,每个中学共青团员栽植意杨3至5株,既陶冶思想情操,又发展林业产业;市级机关林业扶贫战役,按照新的扶贫挂钩要求,每村栽植意杨1万株以上,以此化解村级债务风险;创建城镇“花园式”单位战役,全市××*市级花园式单位达10个以上,兴化市级花园式单位达30个以上,树立文明单位新形象。通过林业“双五”行动计划的实施,全面完成冬春植树造林500万株任务。
加快发展林业产业、致富百万人民,必须进一步创新机制,克难求进。在新的创业征程中,必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但发展中的矛盾只能靠加快发展和创新机制去解决,我们在发展林业产业中必须把改革创新的精神贯穿于加快发展的始终,跳出思维的惯性,走出思想的误区,步出思路的束缚,以创新的观念网指导实践,以创新的思想破解难题,以创新的机制增强活力,以创新的手段落实措施。当前主要是通过机制创新增强林业产业发展的动力源,以科学机制调动社会各界投资林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动承包制、股份制、合作制、租赁制,允许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林业,鼓励专业大户、合作经济组织、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发展林业,促进资金、劳力、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形成投入机制、承包机制和分配机制的优化组合,使我市林业产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加快发展林业产业、致富百万人民,必须发扬坚忍不拔的精神,真抓实干。林业产业是具有时代特征、符合经济规律、体现市域特色的经济发展新路,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没有捷径可走,唯一的出路就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真抓实干,奋力赶超。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时刻牢记肩负的重任,定了算、说了干、干必成,以一抓到底的狠劲、一以贯之的韧劲和不怕困难的拼劲,不屈不挠,百折不回,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第五篇:关于促进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促进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
近几年来,我市民营企业有了长足发展,民营企业的税收在市级财政收入中的地位越发重要,总的来看我市的民营企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仍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壮大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
1、发展环境不够宽松,政府服务有待加强。一些合法权益难以保障,执法部门 “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仍然存在。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上,还难以和国有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税收、土地征用、信息获得等方面仍存在不公。
2、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多数民营企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桎梏。
3、融资渠道不畅。资金匮乏一直是困扰和束缚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多数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依赖民间借贷资金发展,只有少数民营企业能够从大银行贷到款。
鉴于以上问题,我建议:
1、全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一是对待民营企业,可以借鉴招商引资的有关政策,把用地、信贷,减负等方面政策落实到民营企业上来。二是严禁各种形式的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现象。三是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对民营企业少干预,多服务,少限制,多支持。
2、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机制创新。一是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府要成立专门班子,采取分类指导,正确引导、逐步推进的方法,大力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要建立现代新型的管理模式。要通过组织培训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思想文化素质,转变他们的经营管理观念,更新思想,摆脱狭隘的小生产意识的影响。
3、拓宽融资渠道,缓解瓶颈制约。政府要制定一系列鼓励民营企业借贷行为和投资于民营企业的政策措施。要做好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牵线搭桥工作,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作用,要鼓励民间资本组建信用担保机构,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