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村级党组织工作机制初探
创新村级党组织工作机制初探
胡贵松
〔内容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级党组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组织和领导核心作用,应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积极创新工作机制,以胜任新农村建设赋予的历史重任。
〔关 键 词〕 村级党组织工作创新机制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在具体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把广大群众组织发动起来,积极主动投入到的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其主体作用,村级党组织肩负着重要的历史重任。但是,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村级党组织工作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方式方法陈旧、简单、盲目、无序,甚至粗暴的情况。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树立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并付诸实践,才能胜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的历史使命。因此,本文对在新形势下怎样创新村级党组织工作机制进行了探讨。
创新选人机制,起用创新型人才。一要采取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和笔试、面试、组织考查等形式,把政治素质高,市场经济意识强,有文化、有开拓创新精神,且乐于奉献、群众公认并能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的年轻党员和年轻人才,及时选拔进村“两委”班子中来,提高村干部素质,优化村干部结构,以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要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来选拔,特别是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二要结合培养农村星火科技带头人,农村科技示范户,专业户和青年农民企业家等工作,选拔出文化程度较高、开拓能力较强的年轻人作为村“两委”的后备干部,纳入县(特区、区)培养乡镇村后备干部计划,由地方财政委托党校或高校培训,提高其政策、法律执行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质,条件成熟的要及时选拔纳入村“两委”班子中,以增强村级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三要继续深化完善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培养机制。村党支部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参与村里相关工作和会议,在关系民情民意工作的安排部署上要主动征求和听取他们的看法和建议,让他们独立组织承担某些工作和协调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打造锤炼,培养一批既能给群众起示范作用,又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以适应建设新农村工作需要的村干部,不断增强村级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创新发展思路,找准加速发展的新路子。通过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分析,要从根本上真正改变我市各地农村长期形成的传统农业并走向富裕,必须坚持走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三化”并举的发展路子。因此,各地农村要针对本地资源禀赋及产业发展情况,积极采取支部+公司(厂、企业)+农户,支部+基地+农户,支部+协会+农户等形式,与公司(企业、厂)共同联办、合办企业。大力培育本地特色产品,壮大支柱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建立具有本地特色和优势产业的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逐步建立起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合作机制,形成农户、龙头产品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互惠互利的合作形式。积极引导本地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主动与本地和外地规模龙头企业联姻,不断向发展订单农业,延长产业链延伸,解决持续不断增长农民收入的问题。一是认真总结各地村级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操作方法,学习借鉴其有益经验和做法,在上级的支持下,有计划有组织的选派村组干部到先进地区学习培训、挂职锻练,通过参与对方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过程,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从而提高干部在科学统筹、严密组织和果断决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协调和经营管理能力,提高村组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二是资源丰富、但技术资金、信息和人才匮乏的农村,不能坐吃山空,要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对外主动介绍,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吸引外地企业来建厂办基地;主动与市内外甚至经济发达地区相关企业联系,对外承接市内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共同开发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在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产业转移政策的有关规定下,在某
些方面提供更多灵活一些的优惠条件,在确保双方双赢的条件下,力求促进事情的成功。三是认真做好本村剩余劳动力的基础调查,建立起村劳务输出组织管理机构,把组织农村劳务输出开发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抓,变过去劳务输出的“无序盲流”为“有序输出”。积极与上级联系,加大对剩余劳动力的非农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外出就业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效益,拓宽农民持续不断增收的渠道。
创新民主管理机制,规范完善村务公开。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愿望和热情,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动力和自觉行动。一是坚持和完善“一事一议”的议事制度,逐步完善和规范重点工程建设和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村民代表议事程序等相关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化和规范化,严格按程序办事。二是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村民代表议事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群众性组织,实行民主管理,推进监督民主化。三是进一步理清村党支部与村级其它组织的关系,健全协作制度,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推进管理民主化。四是根据群众意见和建议,对村务公开的内容、事项、范围、程序、方式及公开载体作进一步界定。内容上应突出对村组集体和村民个人的土地补偿,超生人口征收社会抚养费,上级在村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投资,本村的重大投资和重大支出,村组干部的工资奖励和福利及村组财务管理情况,村“两委”班子选举充实情况,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发展情况,村特困户、极贫户救济忧抚情况等项重要内容的公开。形式上除在村务公开栏公开外,还要在相应的活动场所和会议上公开;程序和方式上要建立起月、季度、半年、年终全体村民大会公开村务内容制度,扩大村民对村务公开内容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四是建立起村“两委”干部与群众进距离的“贴心加良心”的思想勾通新格局,改变以往村干部与群众存在的“嘴和心不合,貌和心不诚”的状况。五是深化“村民代表”、“户代表”议事会制度,让村民充分享有参与全村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权利。六是有条件的村应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每年度组织开展一次村民代表、村组党员干部、村民党员、村致富能手和村后备干部参加的村级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破陋习、树新风、创建文明村寨等内容的村级论坛,村民自愿参加。使村民的意见、建议及愿望有顺畅的表达渠道,使村党支部的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
创新民主工作机制,倡导和谐文明新风。一是强化制度建设,让各项工作民主化、经常化和制度化。在现有的制度上进一步充实完善村“十一五”发展规划及其它相应的子规划,认真研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完善村党组织工作制度、党员学习教育培训等制度。促进各项工作有章有法、有条有理的开展。进一步健全《村规民约》、《村民卫生公约》、《村民遵纪行为准则》,进一步规范村民的道德行为。二是建立和拓宽群众利益诉求机制和群众利益保障机制,调动村民的积极参与,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三是充分利用宣传栏、村务公开栏、村民大会、村民小组会等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培训,增强农民懂法、守法和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权益的素质。开展“文明村民”、“文明户”、“五好家庭”、“ 五好婆媳”等树新风活动,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四是广泛开展访贫问苦活动。对特困户、极贫户及其它弱势群体的关怀形成制度化和长期化,把党的政策、温暖和关怀落实到实处。五是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文化教育意义的群众活动。将移风易、亲情伦理、人际关系等教育贯穿于各项活动中。
创新激励约束机制,激发更大的工作热情。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创新村级党组织工作机制的关键所在。一是研究和制定村组干部工资报酬的增长与当地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激励机制。二是建立和完善村组干部的福利待遇与目标考核相协同的机制。三是研究和制定村干部离退职待遇的机制。对连续任职两届以上(包括两届)退下来的村组干部,考虑给予其建立农村养老保险,让退下来的村组干部免除了后顾之忧,从而激励新上任的村干部的工作热情。
创新村级党员培训机制,提高农村党员政策执行水平和科技文化能力。创新基层党员培训机制应坚持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为落脚点和出发点。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制定远程教育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村组干部收看有关农村政策、法律、科技、文化和新农村建设情况;有条件的村要主动与市县职校、农广校和乡镇绿色函授站联系,采取联合办学的方式,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要针对村组干部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文化水平不高的现状,依托市党校、市技术职业学院强化开展对村组干部的学历教育,提高村组干部的学历层次。
创新基层筹资渠道,扩大基层筹资路子。建设新农村,除国家和各级政府要不断提高公共财政支出比例外,但由于我国农村量多面广完全依靠国家和政府的投入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创新基层投资融资和筹资的渠道。一是以本地资源优势和特色产品,吸引外方的资助。主动走出去与本地、外地相关企业、公司和个体经济能人联系接洽,通过自我介绍以土地和资源、产业入股,引资合办企业;二是以事业发展、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等来吸引本地和外地客商进行投资。三是通过有意识的组织向社会广泛宣传讲解,争取社会各阶层的赞助;四是以相关的激励机制如“以补带奖”、“以奖带补”等启发农民自助。
创新学习机制,丰富学习内容。一是发挥各地远程教育内容丰富、手段灵活、方便快捷的优势,采取集体组织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本地和外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工作经验和各种案例,丰富学习内容和手段,使学习机制长期化和制度化。二是结合“三下乡”活动,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代替村支部、党小组过去学习中“我读你听”现象。三是要针对党员干部、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和群众的特点和文化程度进行分类编组学习。采取结对帮学、上门送学,专人助学等形式,改变过去“临时突击一阵子,喇叭折腾几下子”的现象。四是通过大力宣传本地、外地在建设新农村中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让党员干部、村组干部和村民在学习先进中不断受到启发和教育。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的把农业适用技术和致富信息传递到干部和群众中去,变“要求学”为“我要学”。
第二篇: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体制机制
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体制机制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如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提高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成为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创新农村党组织的组织设置模式,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
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一般都是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的。这种单一的模式,已难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成分和经济主体多元化,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流动的需要。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应当在总结一些地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模式进行大胆创新。
适应农业专业化生产的要求,打破原有行政村建制局限,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正在从单一走向多元,由区域型向产业型、功能型转变。所以,要根据农村阶层分化后的现状,围绕农业产业化目标,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按照区域经济布局,建立具体产业的党组织。
可以采用村村联建模式,即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将相邻的两个或几个村的党组织合并归一,联合建立党组织。可以采用村企联建模式,即将乡镇或村集体骨干企业的党组织与行政村党组织合并联建,由企业党员厂长(经理)或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党组织的书记,在组织上实行村企统一领导,推进以工补农、以工促农。还可以采用涉农部门与村联建模式,即由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林业站、兽医站等服务部门与行政村联合建立党总支,既强化了涉农部门的服务功能,也给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
在行业协会中设立党组织。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党员就业形式日益多样化,农村涌现出了大批产业基地和行业协会。可以依托这些基地、协会设置党组织。如“支部+基地”、“支部+协会”模式。主要以产业基地、行业协会为载体,把分散在广大农村和城镇的党员,按行业分工组织起来,建立相应的行业党组织。这类“支部+基地”、“支部+协会”的形式,顺应了农业专业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把党的方针政策通过基地、协会这一枢纽贯彻到千家万户中去。
针对务工农村党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地域设置党组织。随着农村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外出务工的党员越来越多,有的地方务工党员相对比较集中,形成了农村党员的特殊群体,如何将这些人组织起来,发挥更大作用,成为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要特别加强对本地务工农民党员的管理,以乡、村或联村为单位建立务工流动
党员党组织,构建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双向互动、共同负责的流动党员管理体制。要根据农村党员的流动态势及特点,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经济组织或行政组织中,设置流动党员党支部,确保党员走到哪里,党组织的覆盖面就延伸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
创新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体制,努力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必须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基层自治制度,从体制机制上理顺村党组织的领导和村委会的自治之间的关系。
一是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解决以“制”办事的问题。要进一步规范党支部权力运作,实行民主管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当前,尤其要注重建立完善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会、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会议事制度,凡涉及村里重大事务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都要经过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会、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
二是完善村“两委”班子协调配合的工作体制,正确处理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要积极推行“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政兼职,精简职数,提高效率。要建立村“两委”班子联席会制度。明确在村级组织中,村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位置,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班子的“一把手”,是村里各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村委会等其他村级组织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围绕自身职能,依法照章开展工作。对村内重大问题,未经“两委”班子联席会研究,不得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要建立健全党组织与村委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村委会向党支部请示汇报制度和党支部定期向村委会通报制度等。
创新农村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有效形式和载体,提高农村党组织推动经济发展的本领
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保障。“自己不会富、不配当干部”,“光顾自己富、不算好干部”。通过创新农村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改进农村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致富、带富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积极探索抓党建促发展的有效形式和载体。
要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大力推进“双培双带”工程(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不断进步”。)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是将农村
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创新工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双培双带”工程,应抓住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这个根本,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把“培”向提高素质、注重效果、增强能力上转变,把“带”向建立经济利益纽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拓终端市场、减少流通中间环节上转变,不断探索丰富“培养”和“带动”的方式和途径。
要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本领,在带领群众闯市场、搞营销、增收致富中体现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在全国第一个建立农村党支部的安平县台城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忘党的光荣传统教育,注重党员意识和党员能力的培养,以实际行动体现党的先进性,带领农民群众不断前进。在台城村,村干部人人都是致富能手,个个都有致富门路,干部的表率作用带动了党员,党员也要带头致富,同时带领群众家家户户致富。农村党员干部只有不断提高带头致富的本领,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创新农村基层党员管理模式,切实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如何,直接取决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不断完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吸纳更新机制。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致富本领不强、先进性作用发挥不突出等问题,做好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与此同时,要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疏通不合格党员出口,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形成党的肌体自我纯洁机制,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从保证农村党员权利入手,完善农村党组织的党内监督机制。要对党员进行党性观念和监督意识的教育,增强监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敢监督和会监督。要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制度,通过完善民主生活会、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民主评议等制度,规范监督程序,健全监督机制。要提高监督质量,定期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在党内开展深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向党员通报,接受监督。要通过建立民情恳谈会、社区党员民情走访制度等工作机制,发挥好农村党员的模范作用。要建立村支书、村主任述职述廉制度,建立纳新党员公示制度,建立基层党委与村委领导、党员谈话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党员干部的个人行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建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对农村一般党员,要根据其自身情况,结合村工作目标,设置合适的岗位职责,规范上岗程序,使无职党员能够积极参与“两委会”
工作,使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基本做法是:自我认岗、支部定岗、公示明岗、引导履岗、考核评岗。抚宁县英武山村从抓党组织自身制度化建设入手,对支部成员和每个党员实行了职责化管理,走出了一条靠制度、靠程序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路子。他们量化支部工作和干部职责,与报酬、奖惩挂钩,落实追责制,完不成任务就辞职,然后依规重新选举;规范农村党员的岗位职责,每个党员都要上岗担责(党支部根据村里的工作任务和党员的条件素质状况,细分出8类党员岗位,每个党员至少领认一项)。除因身体原因外,凡不上岗或失责的均视为不合格党员,按管理规定予以追究。这种农村基层组织职责化管理,彻底改变了过去存在的基层无职党员“无权管事、不会理事、无法办事”的状况,使每个干部、党员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明确了所应担负的具体责任,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篇:创新工作机制
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指导服务
确保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百色市粮作站
(2005年6月24日)
玉米是百色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市常年播种面积190万亩左右,占全广西玉米面积的24%左右,是广西玉米主要产区之一。2004年,全市玉米播种面积190.08万亩,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9.89%,产量39.76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36.69%,平均亩产209.2公斤。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进一步加大力度,着重狠抓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特别是加强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据统计,上半年全市推广玉米免耕栽培技术面积12.22万亩,完成上半年计划任务的122.2%,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全年计划任务的61.1%;全市共建立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样板148个片(点),面积3.598万亩,其中在靖西县新圩乡新荣村建立的区、市、县、乡四级联办,连片2000亩的高标准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示范基地,预期目标为年亩产玉米900公斤以上,每亩节支增收120元以上;该示范基地玉米普遍生长发育正常,目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示范效果良好,工作成效很大,发挥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达到了预期目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是抓好以下五个结合:
一、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按照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突破传统农业思维定势,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中央、自治区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百色市农业局党组研究决定,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市农业系统中组织开展‚农业项目联创活动‛,提出了‚农业局抓大亮点,联系大项目;各科、站抓小亮点,联系小项目;党员联系农村中心示范户‛的要求,并将其列入各单位年终考核内容,制订相应的实施意见和有关考核奖励办法,这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参与实施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大家纷纷结合业务工作的开展,深入乡、村,以实施项目为载体,积极创建各类农业先进适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样板。市、县农业局和农技推广部门都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作为开展‚农业项目联创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具体行动切实抓紧抓好。
二、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与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一是调‚优‛品种。我们按照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的要求,坚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采用优质高产、市场适销、高效增收的玉米品种,提高示范基地良种覆盖率。示范基地主要推广近年来深受农民群众喜爱和市场畅销的‚正大619‛优质高产玉米良种,同时还有针对性的引进一些后备品种在示范基地进行试种对比展示,以便进一步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更优良的品种,促进品种更新换代,使我市的玉米生产强项更强、优势更优、亮点更亮、效益更好、农民持续增收。
二是调‚强‛产业。即以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来促进优势产业做强做大。实践证明,推广玉米免耕栽培技术,减少了耕地犁耙费用,节本增收效果显著;2004年全市推广面积11.38万亩,平均亩产达358.49公斤,平均每亩节支增收84.17元。可见,大面积推广应用玉米免耕栽培技术是大幅度减少玉米生产投入、降低成本、提高商品市场竞争能力和效益的有效措施。靖西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而玉米又是该县粮食生产的优势主导产业,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靖西县又是百色市玉米生产第一大县,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市首位;2004年全县玉米播种面积41.45万亩,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0.0%,产量9.87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47.79%,平均亩产238.2公斤。今年,我们始终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作为促进靖西县玉米这一优势产业做强做大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是调‚活‛模式。即调整优化生产模式,为示范基地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在原来单一的‚玉米—玉米‛种植模式上创新发展‚玉米—玉米+秋种南瓜‛、‚玉米+鸡‛生态种养等新的生产模式,从而增加复种指数,提高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
三、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与宣传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相结合我们始终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作为向农民群众直观宣传农业先进适用新品种、新技术的一个展示平台和窗口,着
重狠抓玉米免耕各项综合配套增产增效增收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扩大了示范效果。一是推广玉米‚正大619‛、密本南瓜等优质高产良种。二是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三是推广间套种技术。四是选用优质高效‚农泰‛、农民乐747等除草剂灭除杂草。五是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早玉米3月中旬播种,晚玉米7月上旬播种,10月下旬套种南瓜;种植密度玉米‚正大619‛每亩3500株,秋种南瓜每亩600株。六是推广配方施肥技术,重施攻苞肥。施肥N:P2O5:K2O=1:0.5:0.8;在大喇叭口期每亩施攻苞肥碳铵25公斤或尿素15公斤。七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
四、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与‚零距离服务‘三农’‛、助农增收相结合各级农业部门都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作为本部门服务‚三农‛、培育农民增收新亮点的重要手段,对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并积极努力为示范基地建设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一是市、县农业局都成立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农技站、土肥站、植保站、种子公司等相关单位领导为成员,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全力抓的良好工作氛围,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优先安排和倾斜照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层层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制,竖立标牌明示,实行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责任制;各级
农业部门领导经常到示范基地检查指导,及时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保证了示范基地建设各项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
二是广泛宣传,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科技下乡活动、科技赶集活动、有线广播电视、科技宣传栏、网上信息发布、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的同时,还通过举办培训班、播放技术光碟、技术人员讲课、发放免耕技术资料和组织现场观摩等多种方法培训农户。市粮作站编写了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要点在百色农业信息网上发布,并打印1500多份分发给各个技术咨询点,农民在购买种子时免费发放,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和培训效果,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县农技推广站也从当地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宣传和培训工作。此外,在建设示范基地整个过程中,市、县农技推广部门组织广大农技推广人员自始至终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与农民加强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提高示范基地各项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确保技术推广的科技含量高,真正达到高标准、高质量。
三是做好社会化服务工作。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在抓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的同时,积极做好示范基地建设所需的良种、农药、化肥、农地膜、除草剂等配套农用物资的供应工作,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五、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在开展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中,我们注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首先重点扶持农村党员中心示范户,在每个村屯精选确定3-5户党员中心示范户,加强帮扶指导使他们成为推广应用
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排头兵和领头雁,成为依靠科技致富的先进成功典型,提高他们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地位,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然后通过他们的典型引路和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带动其他农户。
第四篇:创新工作机制
创新工作机制,创立工作载体,创建和谐家园
淮阴路居民区党支部 张龙云
新泾镇淮阴路居民区是一个综合性居民住宅区,管辖10个小区,有常住居民1608户,社区党员130人,在职党员200余人。自从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居民区党支部按照区委和镇党委的要求,确定了以“扬党的旗帜、展党员风采、促和谐家园”的争创主题,以“四个结合”为着力点的工作方案和计划。同时,按照争创活动的目标责任,党支部组织动员广大党员签署了党员公开承诺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机制,强化队伍战斗力,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创先争优,就是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居民区党支部的党建工作中,积极探索,群策群力,把机制创新作为体现党组织先进性的切入点,以楼组党建工作制、见习主任负责制、党建联合工作制三大机制和大众论坛这一有效载体,促进居民区党建工作的实效、高效、长效。
1.推进楼组党建工作制
党支部以楼组党建为载体,制定了“八个一”的楼组党建工作方案并不断在时间中深化拓展,把开创创先争优活动与楼组党建相结合,推动社区党员在社区大五代中争先锋、做表率、展风采、做贡献,以和谐楼组拖动和谐社区建设。随着都组党建的不断深化,在职和退休党员在社区中亮身份、亮责任、亮特长。今年,居民区党支部向党员发放了102张征询表,邀请党员们自主选择为民服务的项目,共有95名党员选择了18个项目,除长期卧病的老党员之外,党员参与率打到了93%。
2.坚持见习主任负责制
将条线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送上后备干部培养的“快车道”,通过6年来的坚持实践,有效提升居民区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夯实社区干部队伍基础。
3.加强党建联动工作制
党支部长期坚持与社区单位开展党建联建,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问题共解,通过发挥社区单位、物业公司等各方优势,多次化解了“村改居”小区居民的上访矛盾,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4.创办“大众论坛”
党支部为了深化“一居一特”建设,于2005年探索成立了“大众论坛”。“大众论坛”是淮阴路居民区推进民主自治建设的一个平台,以“大众论坛大家添,人人出力建和谐”为主旨,以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协商对话等形式,邀请社区各类群体共同参与,共商共治小区事务。迄今已举办了十几期论坛,在党支部的引导下,居民区各利益群体通过大众论坛逐渐消除隔阂、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减少了小区不和谐因素,起到了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效果,也得到了居民群众的认可和各级领导的肯定。
二.搭建平台,激发党员责任感,提升小区和谐程度
随着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结合新形式下的新要求,居民区党支部不断探索怎样才能通过更好地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的心目中树立党的形象。为此,党支部开展了专题会议,邀请了部分社区党员、社区骨干围绕“如何扎实有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议题进行交流。党员们积极建议:“作为一名党员,要牢记宗旨意识,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多做一些便民利民的事。同时,也希望党组织在搭建平台,给党员提供一个展示的空间,发挥党员带头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党支部在聆听了党员们的心声后,把为党员搭建平台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着重点,经过认真的探索和研究,从居民的需求和党员的实际出发,先后创立了党员服务站,“心声”调解工作室、“烛光”育苗驿站和“云之鹊”健康辅导站四大工作站,以有效的工作载体
第五篇:创新工作机制
**镇创新工作机制
巩固党风廉政建设成果
一是优化服务窗口设置,拓宽项目绿色通道。进一步完善提高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整合便民服务事项,统一受理,全程代办。同时,开辟和拓宽项目建设联系的绿色通道,设立服务项目建设的专线电话和电子信箱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二是强化高效优质意识,提升群众满意度。在办理相关手续时,严格按照承诺的时限予以办理,做到能一次办成的决不让服务对象跑第二次,能今天办成的事情决不拖到明天。完善全程代办制,做到专人负责、优先办理、特事特办,切实增强服务窗口办事效能。
三是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缩短办理时间,进一步理顺工作程序。全面推行和落实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一次性告知制、信息反馈制等,并在政务公开栏等显要位置进行公示。对特殊人群实行专责专办,做到专人负责、跟踪服务,优先办理、特事特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