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镇化过程中的村庄规划建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0520
城市化过程中的村庄规划建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摘要:在我国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城镇化过程仍在继续的背景下,新农村建设规划如何实施,是政府部门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基于对Z市部分县(市、区)村庄规划建设的现状及新农村建设试点情况的调查,概括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做好村庄布点规划研究、依法加强土地管理、抓好示范工程建设等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 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豫东平原
一、Z市的基本情况
Z市地处豫东黄淮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适中,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好,但因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占有量较少。据Z市统计局2009年资料,全市总人口1090.57万人,耕地面积1251.2万亩,城镇化率29.4%,当年粮食播种面积1683.44万亩,占河南省粮食播种面积的11.59%,总产量716.71万吨,占河南粮食总产量的13.3%,粮食播种总面积、总产量均居河南17个地市之首⑴。
二、Z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的现状
通过对Z市辖区内部分县(市、区)的农村调查,我们认为目前该地区在村庄规划建设方面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部分村庄居民房屋建设布局零散,农民在村头或路边的责任田及自留地里乱搭乱建小饭店、小超市、小加工厂、田间宅院等现象普遍存在;第二、单户宅基地占地面积较大。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农村住户宅基地面积都超出了河南省政府规定的167平方米的最高标准⑵,不少住户宅基地面积超过300平方米,有的甚至超过400平方米;第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质量较差;第四,耕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第五,土地使用中的违法现象普遍存在。
三、农村新建居民点的情况调查
(一)、新建居民点的基本情况
通过走访有关部门,我们了解到Z市所辖区域近5年来搬迁新建的村庄数量不多,总体来看,因工程建设或城市开发搬迁的村庄数量多于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数量。根据调研分析需要,我们选取了H县和S县有代表性的5个新村建设案例,这5个案例中,因高速公路建设、河道防汛整治及城区开发而搬迁新建的村庄各一个,新农村建设试点两个。5个迁建点的建设资金来源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因工程建设、城区开发搬迁的三个村庄,村民的房屋建设资金主要来自相关部门和开发商给予的拆迁补偿,差额部分由村民自己筹集,搬迁责任方对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相对较
少;另一种情况是两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民房屋建设资金全由自己筹集,村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由政府一方帮助解决,新村规划基础设施齐全,需投入的建设资金较多。
(二)、群众反映
访谈中我们发现,由于各个村庄、各个家庭的情况不同,群众对村庄迁建的反映态度有所不同。因工程建设和城区开发搬迁的村庄,由于搬迁户得到了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且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总体来看,他们对村庄搬迁的反映意见不大,但对政府低价征收土地表现出的是更多的无奈。两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由于采取的政策不同,群众的反映意见也有所不同。正在建设的L村由于不存在强制搬迁和限期搬迁问题,目前尚未发现群众有不满情绪。已经建成的Z村,由于经历了村庄的整体拆迁和重建过程,完成了地块的调整工作,村民的反映意见则有明显的不同。那些搬迁前在老村建了新房的农户因拆迁损失较大,对村庄搬迁抵触情绪明显,尤其对村委会拆了楼房盖瓦房的决策更为不满;部分计划建房的农户,因新村宅基地面积没有减小(有的还略有增加),旧房正常拆除不存在经济损失,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明显改善,感觉相对比较满意;从Z村和L村村民的普遍反映看,他们对新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改变比较认可,但又认为新村各项建设占地面积较大,搬迁并没有腾出多少土地。
(三)、新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地方财力难以包揽更多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投入
调查中我们发现,地方党政部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鼓励农民迁村并居,一般都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为支持Z村的建设,H县委、县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动员”县里条件较好的职能部门对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对口援建。据Z村村委干部介绍,H县教育局、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局、公用事业局、交通局、电业局等单位为该村小学、村文化大园、村委会办公楼、敬老院、卫生所、自来水厂、村内外道路、供电及照明等项目建设共计投资3000多万元。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县直各部门大多不是创收盈利单位,这些建设资金最终还要由政府财政支出。新农村试点可以在政府的主导下大手脚投资建一两个形象工程,如果更多村庄趁机跟风,地方财政根本无力应对。
2、关联部门对试点区的农村现状缺乏深入调查研究
根据对本文调查的两个试点村有关负责人的走访,我们了解到,在新村规划建设方案实施前关联单位(主要是建设规划部门)没有对当地农村和农民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旧村该不该拆迁,新村如何建设,完全是基层政府部门的领导说了算,规划设计部门只负责进行村庄布局和居民房屋建设方案设计,至于试点村建设涉及的农户有多个家庭有建造新房的经济能力,村庄整合后能腾出多少土地,没有单位和个人为此提供相关的调研报告。由于对上述基本信息缺乏全面掌握,结果在实
践操作中出现了诸多尴尬局面。如Z村在迁建规划中本打算全行政村6个自然村全部集中到新村居住,但其中两个自然村因新建楼房住户较多村民拒绝搬迁,结果只有四个自然村的村民迁进了新村。表面上看,村庄整合腾出了一部分土地,但实际上由于新村建设宅基地数量增加,村内主干道、环村路及单户宅基地占用土地面积较大,加上临街门面房、自来水厂、文化大院、敬老院、卫生室等新增基础设施用地,腾出的土地与新增加的建设用地基本持平。而对于该村的搬迁农户来说,由于没有分到老村腾出的土地,又要公摊新村的基础设施用地,结果凡得到一处宅基地的住户责任田差不多减少了1亩左右。关于Z村的调查可以给出这样的结论,因为搬迁,村民们或花光了手中的积蓄,或欠下了部分外债,不少青壮年劳动力把房子建成后远去大城市打工挣钱,尽管新村村容村貌整洁、道路交通条件很好,但他们很少有机会体验这种生活,这的确让人觉得尴尬。
3、村庄规划脱离地方实际
理论上讲,新农村规划建设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超前意识,但也应注意与本地实际结合,不可盲目照搬县城或乡镇经济点的规划模式。这里仍以Z为例,一个总人口不足1600人、常住人口不足1000人、距乡政府所在地不到两公里、对外联系并不通畅的村庄,村中却规划了一纵一横宽30米的主干道,主干道两侧规划建设了近450间临街房(占地面积至少相当于110处住宅),由于本地劳动力素质较低,加之发展项目缺乏,目前已建成的临街房用于加工或其它经营活动的不及总数的3%,这样不切实际的规划建设,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也造成了建设资金的极大浪费。
4、农村经济发展缺乏产业支撑
通过对5个新建村庄的调查了解,我们感觉地方政府官员对中央新农村建设文件精神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具体表现是,在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文件精神的过程中把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实践任务几乎全部交给了市、县级规划建设局,同级农技推广部门、能源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则很少参与。从目前的情况看,所谓的新农村建设只是房屋、道路及社区附属设施的建设,规划设计者并没有把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富裕劳动转移就业放在重要地位。除此之外,新村建设在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做的远远不够,5个建设点在规划建设方案中根本没有体现出这一发展理念。
五、对策建议
1、做好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的编制指导工作
目前,从全国范围看,新农村建设尚处在试验探索阶段,个别地方虽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难以在全国普遍推广,如四川成都的“拆院并院”改革试验,浙江嘉兴的“两分两换”试验,天津的“宅基地换房”改革以及重庆的“地票交易”改革试验等⑶都是靠城市周边高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补偿给农民实施搬迁的。Z市经济发展落后,城市化水平较低,近期城市发
展用地少,农村可以整合的土地多,如果政府方面在农村住房建设管理问题上不采取一定措施的话,新的一轮建房高潮很快会掀起,以后再进行村庄布局规划需要考虑的问题会更多,拆迁难度会更大。眼下对于政府部门来讲,关键是做好县(市)域、乡(镇)域村庄布点规划工作,无论建设新村,还是整治旧村,应尽快给群众有个明确的表态。
2、坚持依法管理土地,刹住农村乱搭乱建乱占耕地的歪风。
前已述及,目前Z市农村住房建设混乱状况的形成,主要是政府有关部门在前期对土地使用中的违规违法行为监管和处理不力造成的,如果继续放任自流,后期治理整改的难度或将更大。针对目前的现状,我们认为最有效、最可行的办法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及河南省政府有关土地管理和村镇规划的法律、法规文件精神,用法律手段制约乱占、滥建现象的发生。
3,抓好试点示范工程建设
综合对Z市5个农村建设点的情况调查,我们认为,该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前期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不够成功,群众参与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试点村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不切实际的规划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强行迁建使村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等。因此,我们建议,基层政府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农村试点工程建设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在政策措施的制定、规划建设方案的实施、建设资金的筹集等方面多做调查研究,根据各地发展状况和各类村庄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不同的村庄建设和治理途径。根据我们的调查体验,我们认为试点示范工程的建设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对那些规模较大、基础条件较好、布局较为合理的村庄,或虽然规模不大但区位优越、生产生活便利的村庄,要注意基本保持村庄整体布局结构和农民住房现状,重点做好公共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着力发展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第二、对那些因城市扩展、重大工程建设等需要整体搬迁的村庄,可采取土地置换等方式另选新址迁建新村或直接迁建到小城镇、中心村;第三、对那些村庄规模偏小、位置偏远、基础设施配置困难的村庄,可就近集中向基础设施条件好的中心村迁建;第四、调整充实旧村中的“空心”部位,合理安排公共基础设施或住宅建设⑷。第五、拓展农村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资金支持本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Village Plan and Construc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ZhouKou, Henan, 466001)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China, and the urbanization still continuing, it is how to implement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a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academic circles generally concern.The paper, based on the surve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me counties(cities, districts)in the Z City and the experiment unit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in the future to study the villageplanning of distribution, strengthen land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law, ensure construction of demonstration projects and other rural development.Key words:urbanizatio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village planning
the plain in the east of Henan province
第二篇: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现状调查
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失地农民是一个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用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征地的趋势成为必然,而世代以土地为生存依据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保障。对于目前农村存在的情况,一次性给付,不能解决问题。当征地补偿金花销完后,失地农民中相当多处在失业状态下的人,由于制度性障碍和农民经济承担能力,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率较低,又不能享受失业、退休、医疗保障,造成大批“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三无农民。如果处理不好,那么他们就将成为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所以本次调查将调查某一地区,切实的了解在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就业情况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情况。深入民情,了解民情。为完善失地政策提供实证资料和意见。
(二)调查单位,对象:江西省新余市万家亭安置小区的安置失地农民,随机抽取200户农民。
(三)调查项目:
围绕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趋势,改革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失地农民的现状、利益补偿及社会保障,解决失地农民根本问题的基本构想及应对策略等展开了深入的调研。及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的渠道的情况,和企业用工制度逐步市场化的情况,还有就业、养老、医疗等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失地农民的权益,配合调查失地农民人数,采取何种安置的选择,失地人民的反映的问题,意见。
(四)调查方式和方法
本次采用抽样的方法.:第一阶段:列出该小区中的所有单元。列出小区的中所有的单元,然后把它进行分组.第二阶段:从每个单元中抽取居民户。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列出每个单位的全部居民户的名单,顺序编号,用写小纸条抽签的方法抽取一户人家。假设一个单元共有100个户,编为1~100号,写100张小纸条是1~100号,将每张小纸条叠起来,放进口袋里混合,先随机从中摸出1张.假如是20;然后又在重新写10张1~10的小纸条,随机抽取一个数字,假如是5,这说明5就是它们的间隔,意思是25,30,35等这样一直间隔的抽取下去.每次抽样完成后,应有一份该小区的具体的单元的居民户的名单和联系方式,以供复查使用。
(五)调查实施
1。挑选调查员————调查员队伍最好15名高年级的大学生组成。男女比例最好相当。调查员应具有诚实,认真,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较强的与人交往的能力。
2。培训调查员————调查员必须经过短期专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了解调查项目,调查要求,访问技巧,熟悉问卷,做试访问,分组和管理要求等。正式调查前,没个调查员必须完成一份试调查,经过集体总结后才能正式开展调查。
3。联系调查————通过与学院有关部门的联系,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这一点对调查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对于减少调查过程中的阻碍,取得被被调查者的信任和节省调查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保证调查质量————建议将调查员分为几组,每组4~5名调查员。调查最好不要在双修日进行,以避免双修日大部分调查对象外出的情况发生。建议没组每天集中调查一个区。每天调查结束后,有人专门负责检查,即使发现问题,即使补救。每份问卷上需要有调查员和审核员的签名。
5。被访问员报酬————为保证被访问员的工作质量和相应的劳动所得,按每份问卷给予被访问员一份礼品;
6。注意调查员的认识人生安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调查员的人身安全。最好在白天进行,男女搭配,不能单独行动。
(六)调查的组织计划:
1.准备阶段:10月25日---11月5日
具体工作为设计调查问卷,组织调查队伍,前往江西新余市万家亭安置小区,随机抽取调查员培训,试调查.2.调查实施阶段11月6日---11月13日
具体工作为调查计划安排,将调查员分组,进入样本小区开展调查;实地抽取居民以及户中抽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开展补充调查.3.资料整理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阶段:11月14日---11月30日
我们研究人员将认真整理和分析调查的结果,深入分析,利用调查数据完成该区居民在城镇化过程中现状的调查报告一份,专题论文若干篇,最后为本科生学术科技论坛投稿作好准备.经济系经济学2班200911015237袁奇2010-10-24
第三篇: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现状调查问卷
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现状调查问卷
一、个人及家庭基本特征
1、您的性别:_________
A、男B、女
2、您的年龄:_________周岁
3、您的文化程度: _________
A、没上小学B、小学C、初中D、高中、中专、中技 E、大专及以上
4、您家一共有______口人(指吃住都在一起的)。
A、1B、2C、3D、4口以上
5、你每个月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补贴等)总共有_____元
A、800元以下B、800-1500C、1500-2000 D、2000-3000 E、3000以上
6、你们全家一个月的总收入大约 ____元
A、800元以下B、800-1500C、1500-2000 D、2000-3000 E、3000以上
二、失地后的生活状况
1、您家的位置属于:_________
A、城市郊区B、乡镇及周边C、完全在农村
2、您家土地被征用到现在多久了: _________
A、一年以内B、一年至两年 C、两年至三年D、三年至五年E、五年至八年F、八年以上
3、您家被征用土地的总面积是______亩(精确至小数点后1位数)。
4、您现在还有土地______亩(包括重新划拨,但不包括宅基地,精确至小数点后1位数)。
5、与失地前相比,您的收入水平的变化:_________。
A、严重减少 B、有些减少C、变化不大D、有些增加E、有很大增加
6、您对失地前的收入满意吗?_________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太满意E、很不满意
7、您对目前的收入状况满意吗?_________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太满意E、很不满意
8、你觉得你征地前家庭收入与周围人相比怎么样?_________;征地后呢?_________。
A、很富裕 B、比较富裕 C、一般 D、比较贫穷 E、非常贫穷
9、您家被征地前的收入来源包括(多选)_________,其中最主要是_________(单选)
A、种粮食 B、种桑茶棉等经济作物 C、种蔬菜 D、种果树E、畜牧禽渔养殖F、在本地企业打工收入 G、自己或家人在外地打工收入H、做生意或个体经营I、出租房屋J、正式工资收入K、政府征地补偿款L、其他(请注明)_________
10、自从失地后,以下那些公共服务得到了改善?________
A城镇燃气 B用水C有线电视D医疗保障E教育F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G什么都没改善,和以前一样
三、失地农民土地征用和补偿情况
1、您家的土地被征用属于哪种类型?_________
A、国家投资的能源设施 B、国家投资的交通设施 C、国家投资的水利等设施
D、经济适房、市政公用设施等城市公益用地E、工商业、房地产等城市经营性用地F、农业综合开发(包括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等)G、道路、学校、企业等乡镇建设用地 H、其他(请注明)_________
2、您家土地是_________下被征用的。
A、政府强制 B、与用地单位直接协商C、政府出面协商
3、您知道被征用土地每亩补偿了多少钱吗?_________
A、知道B、不知道
4、您领过最低生活保障金吗?_________
A、领过,每月_________元B、没领过
5、您周围有人领过最低生活保障金吗?_________
A、领过,每月_________元B、没领过C、不知道
6、自从失地后,政府采取以下那种方式补偿你们的损失 ?_________(多选)
A、货币补偿 B、以地换地 C、住房补给D、土地换保障E、其他(请注明)_________F、没有补偿
是否应进一步了解清楚每亩征地补偿了多少钱?此补偿价格是政府强制定的,还是协商定的?被征地农民对该补偿的看法与意见?如有意见,为什么有意见?
四、失地农民的安置与就业情况
1、失地后有关部门为您就业做了些什么?(多选)_________
您最希望解决的就业问题是_________。
A、提供工作岗位 B、就业培训 C、提供用工信息D、就业指导E、无任何形式F、其他(请注明)_________
2、您目前是否有工作?_________(回答“否”则跳转至第4题)
A、是B、否
3、您对目前的从事工作是否满意?_________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太满意E、非常不满意
4、您最希望的就业安排形式是?_________
A、被征地单位吸收为职工B、政府组织安置到本企业C、进机关或事业单位
D、有组织地外出打工E、自己通过自己办法找工作F、不想再工作了
5、如果政府出钱免费提供培训,您愿意参加吗?_________
A、愿意B、不愿意C、看情况
6、您觉得政府为你们就业提供免费培训有必要吗?_________
A、非常必要B、比较有必要C、一般D、不太必要E、完全没必要
7、您自己出钱参加过社会培训机构的技能培训吗?_________
A、有B、没有C、打算参加
8、如果没有了土地,政府又没有安置工作,您会努力地去寻找工作吗?_________
A、肯定会B、可能会C、难说D、不太会E、肯定不会
9、您对将来有个满意的工作有信心吗?_________
A、非常有信心B、比较有信心C、一般D、没多少信心 E、完全没信心
五、失地农民对失地问题的看法
1、你认为失地会带来以下哪些后果?________(此题思路有些乱,是对被调查者的影响,还是对社会的影响?)
A环境污染 B公共财物纠纷C就业困难 D单位效益差、收入低
E社会秩序不稳定F物价上涨G家庭矛盾增加H其他纠纷(请写明)______I没有
2、在城镇化过程中,你们家有与当地开发商或者政府发生利益冲突吗?_________A有B没有
3、在与当地的开发商或者地方政府发生利益上的冲突时,你会选择法律手段吗?________A会B不会C无所谓
4、你认为政府的征地制度完善吗?_________
A很完善B比较完善C一般D不完善E很不完善
5、城镇化中的农村环境的管理合适吗?_________
A合适B不知道C不合适
6、你认为在将来,是否会因为失地问题而出现潜在的社会矛盾?_________A会B不知道C不会
7、你认为政府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吗_________
A很完善B比较完善C一般D不完善E很不完善
8、你认为以下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失地农民问题_________
A构建较为完善的利益制衡机制
B建立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
C彻底改革现行严重不合理的征地制度,保障农村集体组织完整的土地产权。
D必须严格区分经营性用地和公益性用地。E其他
9、您对关于失地现状还有什么意见与建议吗?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县乡公务员能力建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县乡公务员能力建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尤其是县乡基层公务员的能力建设,不仅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如何与时俱进、不断适应与满足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是公务员队伍素质能力建设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基本情况
市地处东北角,西北
滨长江水道,与、隔江相望;东南依幕与&&&县和、、赤壁毗连;扼控的咽喉,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湘北门户”之称。1992年撤县设市(县级市),市域面积1754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2个办事处,总人口50万。
自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以来,该市公务员队伍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历经1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能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充满生机与活力、勤政务实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截止底,全市在职公务员共有1811人。其中: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有53人,具有科级职务的907人,分别占全市公务员总数的2.9%、50.01%。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2人,占0.1%;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461人,占25.45%;具有专科学历的767人,占42.35%。在年龄结构上,45岁以上公务员为707人,占公务员总数的39.04%,35岁以下公务员441人,占公务员总数的24.35%。从总体上看,与1995年推行公务员制度初期相比,公务员队伍在数量上趋于精简,结构上不断优化,素质和能力上进一步提高。
二、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公务员队伍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与农村经济发展还有差距。市是一个农业大市,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急需一大批掌握现代经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外贸、农业、旅游、畜牧养殖和各类法律法规知识的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来支撑和推进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而目前我市公务员队伍专业结构比较单一,懂经济、会管理的公务员相对缺乏。虽然从比例上看,具备大学本科和专科学历的公务员占公务员总数的67.8%,但大部分是参加工作后脱产、半脱产、函授的进修学历,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学习内容不够系统,对经济政策和管理知识掌握不够充分,因而,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指导基层,切实为农服务。
(二)基层公务员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偏低。由于改革开放和各种改革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不断出现,面对复杂局面,不少基层公务员不去认识、不懂分析、不会处理,片面地、孤立地看待和处理问题和矛盾,经常把问题上交,把问题扩大化,从而导致“到市、赴省、上京”的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三)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偏低。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已相对滞后。有的公务员受传统重权轻法思想的影响,不尊重法律法规,工作中滥用职权,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甚至目无法纪、为所欲为,违法施政;有的对上级、领导的招呼言听计从,从不考虑群众利益和法律后果。
(四)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亟待加强。一是思想不够先进,观念陈旧。有些机关公务员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着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追求安逸、不图创新等问题,这些将成为制约全市投资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二是服务意识不强、质量不高。一些部门、单位受利益驱动,过分强调部门和单位的权力,却忽视了应尽的义务,在工作中重管理轻服务,或只管理不服务,严重存在着服务缺位、管理错位和执法越位等问题,制约了全市发展的质量和进程。
三、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众所周知,基层公务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大都担负着团结群众、服务群众、建设农村、稳定农村的重任,是引导群众积极发展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其能力建设的优劣不仅影响民心向背、事业兴衰,更从某种程度上促进或制约着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进程。为此,笔者认为,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更需要提高五种能力,发挥五员作用。
一是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当好为民排忧的服务员。皇粮国税的取消进一步彰显出政府转型的决心,说到底是政府从审批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小政府,大服务已不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党在新时期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所迈出的坚实步伐。当然,政府的服务离不开广大基层公务员的认真贯彻和具体操作。因而,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便成了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首先要彻底破除公务员的官本位思想,树立一心为民的公仆意识。从思想上、感情上、作风上真正解决好为群众与靠群众的问题,自觉做到时时想群众,事事为群众,处处靠群众,无私奉献,甘当人民的服务员。其次,要真心埋头基层工作,善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基层工作的重点是三农,但涉及的领域却包括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民政、司法、公安、计划生育等多个方面。面对复杂的工作,基层公务员必须认真克服服务缺位、空位,管理错位、越位的弊端,切实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上下功夫,做
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和高效服务不断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
二是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当好带民致富的导航员。搞好协调服务,发展农村经济是繁荣乡镇、富裕群众的重要途径。目前,随着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实施,其行政职能进一步发生转变,指导服务功能明显增强,这就要求广大基层公务员,要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尽快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真正当好带民致富的导航员。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基层公务员首先要加强对市场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加深对市场经济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的认识;其次,要善于结合当地实际,自觉运用市场规律指导农民的生产生活,特别是在围绕单户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上,重点搞好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全方位的服务。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再次,在指导农民依照市场规律追求经济效率的同时,还要从本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统筹好乡村、区域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通过政府有限的管理,化解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利益集团间的不和谐音符,努力把蛋糕分好,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是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当好知法守法的示范员。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转的保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广大基层公务员由于身处执法第一线,其法律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法制环境的健康发展。所以,必须注重提高基层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只有通过他们的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真正促进法制与人的良性互动,逐步形成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为此,基层公务员首先要强化学法知法的角色意识。作为执法的主体,要把自觉学习各种法律知识,特别是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法律知识作为提高自身执法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强化依法行政观念,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其次,要强化执法为民的服务意识。基层公务员作为公职人员,往往手中都拥有一定的权力,然而权力来自于人民,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执法中要严于律己,牢固树立执法为民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坚决避免滥用职权和吃拿卡要的错误行为。切实将服务功能寓于依法行政当中,真正做到公正执法、真心服务。第三要强化推动普法的责任意识。基层工作中,公务员接触最多是对法制需求日趋增多的基层农民群众。加强法律宣传,是推动全民普法教育,建设和谐法治环境的重要内容。所以,基层公务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既要做学法守法的模范,又要做执法普法的模范,这也是衡量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因素。
四是提高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当好维护稳定的协调员。目前,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利益格局的进一步调整,广大农村在迎来黄金发展期的同时,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也不断涌现。面对复杂的局面,基层公务员如何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不仅是加强其自身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判断基层政府构建和谐社会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提高基层公务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当好维护稳定的协调员,一要强化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即把维护绝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作为研究对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分析问题、处理纠纷、化解矛盾的过程中,心中时时处处装着群众,并把他们的冷暖放在重要的位置。二要讲究方式方法,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要针对群众思想上的新变化,积极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加强情感交流,倾听民情民意,依法合理地处理他们反映的问题,及时化解群众间的纠纷,力争将阻碍和谐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三要准确判断分析,提高应变能力。任何矛盾的产生都是有端倪可查、有规律可寻的。为此,基层公务员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政治觉悟和洞察力,遇到复杂问题时,要冷静思索,认真把握,积极协调关系,果断采取措施。切实为建设稳定祥和、诚信团结、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尽职尽责。
五是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当好促进和谐的参谋员。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公务员只有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有针对性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基层公务员首先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即在调查研究中,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真正蹲下来、沉下去,深入企业、深入社区村组、深入群众,把群众拥护什么、反对什么、忧虑什么、期盼什么作为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认真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真实情况,切实为基层建设献计献策,提供详实的信息资料。其次,要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工作决策的预见性和实效性。因而广大基层公务员要把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贯穿于解决诸多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在统筹城镇与农村、工业与农业、资源与环境、短期与长期等关系的同时,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妥善化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困难群众扶助、义务教育、医疗合作、土地征用等影响群众心态和情绪的突出问题,真正把构建和谐乡镇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第三,要坚持以民为本,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提高基层公务员分析问题的能力,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善于集中民智,及时总结群众的经验做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调研质量,不断发挥参谋作用,促进县乡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加强基层公务员能力建设,即加强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农村经济必将得到长足发展,农民收入、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农村整体面貌、环境得到有善变化,农民素质也将不断提升,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更深入人心,从根本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篇:医德医风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医德医风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宜宾县课题组
近年来,医德医风建设状况广为社会关注,一度成为社会的热点,其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医患关系与社会和谐,直接关系到白衣天使的形象。为了解医德医风现状,笔者制作调查问卷,通过上门走访、医院现场调查、电话跟踪回访、无纸化办公平台调查等方式,从就医环境、服务态度、医疗质量、院务公开、廉洁行医、诊疗行为等方面,对近一年来到医院就诊的176名患者、患者家属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的176人中,门诊患者53人、住院患者92人、患者家属31人,分别占被调查对象的30.11%、52.27%、17.61%;农民占47.16%,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占29.55%,在校学生占3.98%,企业人员占8.52%(包括管理人员、工人、个体私营工商业者),离退休人员占3.98%,其他人员占6.82%;3.41%的被调查者是在市级医疗机构就医,53.98%的被调查者是在在县级医疗机构就医,38.64%的被调查者是在乡镇医院就医,3.98%的被调查者是在民营医院就医;被调查者的就诊科室内科占55.11%,外科占18.18%,妇产科占11.36%,中医科占3.98%,其他科占11.36%。
二、医德医风的现状
近年来,各级医疗机构通过开展主题活动,组织专项检查,治理商业贿赂,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医德医风考评和股室(站、所)满意度测评等措施,切实加强了医德医风建设,医疗卫生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进一步提高,医患关系进一步和谐。调查表明,被调查者对当前医德医风的总体评价较好,67.61%的人对医德医风现状表示满意,27.84%的人基本满意。
(一)就医环境进一步优化。调查表明,60.23%的被调查者满意当前的就医环境,77.84%的人认为医院公开了常用药品价格和主要服务项目收费,69.32%的人清楚自己所支付的医药费用。
(二)服务态度进一步改善。调查显示,84.09%的被调查者反映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比过去更好。其中,85.80%的人认为到医院看病就医,不存在医护人员推诿或者拒绝给患者看病的行为,69.87%的被调查者对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病情介绍,看病处方表示满意,73.86%的人满意医护人员在检查或治疗前给予他们的答疑,90.34%的被调查者认为医护人员的着装整洁。
(三)行业作风进一步好转。调查表明,75.57%的人对医务人员廉洁行医、拒收红包等抵制不正之风工作表示满意。其中,69.32%的被调查者认为医生针对他们的病情使用药物和进行相关检查是合理的,必要的;90.91%的人认为医护人员不存在利用工作之便向他们推销药品、保健品、器械等物品的行为;94.32%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因为自己(或者家属)看病或动手术,向医护人员送过钱物,5.68%的人认可主动送过,但医护人员拒收。
(四)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据调查,85.80%的被调查者认为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比过去要好。
总体来看,被调查者对当前的医德医风状况评价较好。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不和谐、令人不满意,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的地方,仍有4.55%的被调查者对医德医风现状不满意。
三、现状分析
(一)服务流程不优,就医环境有待改善。调查发现,部分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标识、标牌风格不统一,颜色五花八门,规格参差不齐,整个就医环境显得零乱、不整洁。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卫生清扫、垃圾筐清理不及时,保洁不到位的情况仍然存在。调查表明,5.68%的被调查者期待进一步改善就医环境。被调查者反映,医院的医疗设备及床位严重不足,看病就医环节多,分诊服务不到位,服务流程不优化,不能满足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有的医疗机构如部分乡镇医院还不能为患者免费提供开水,不能有偿提供营养餐等服务。院务公开有待加强,15.34%的被调查者反映医院的常用药品价格、主要服务项目收费公开不全面或不明显,而6.82%的人根本不清楚药品价格和服务项目收费公开情况。
(二)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有待改善。调查发现,挂号、收费、入(出)院、报账等窗口岗位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对患者或者患者家属要么爱理不理,要么三个字“不知道”、“不晓得”,患者、患者家属反响较大。因此,医疗卫生服务意识亟待强化,服务态度亟待进一步改善。调查显示,14.77%的被调查者认为服务态度与过去一样,没有多大变化,甚至1.14%的人认为医疗卫生服务态度不好,有所下降。其中,4.55%的被调查者认为医护人员存在推诿、拒绝给患者看病的现象,3.98%的人不满意医生在检查或治疗前给他们的解答,2.27%的被调查者认为医务人员态度冷淡、语气生硬,不热情,缺乏耐心,沟通意识不强,沟通艺术欠佳。调查还发现护士的服务态度不如医生好,其原因与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有很大关系。由于忙不过来,护士有时未能及时与患者、患者家属沟通,未能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甚至患者入院时有的护士没有及时告知患者的主管医生,让患者无法通过经管医生了解自己的病情,从而产生不满情绪。
(三)服务行为欠规范,医院管理有待加强。调查发现,部分医护人员的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意识差,存在开大处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和收费不合理的现象。调查表明,4.55%的被调查者不满意医生的用药处方和进行的相关检查。其中,11.36%的人认为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度检查的行为,9.66%、3.98%、9.66%的被调查者分别认为存在过度使用药物、过度治疗和不合理收费的现象,特别是市、县级医疗机构显得较为突出。医院没有及时向患者提供每天的医疗消费明细,患者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消费情况。调查显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有6.25%的人不清楚自己所支付的医药费用,尤其在乡镇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中表现较为明显,占2.84%。调查还表明,3.41%的被调查者对医务人员廉洁行医、拒收红包等抵制不正之风不满意。
(四)服务能力较差,医疗质量亟待提高。调查显示,虽然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明显提高,85.80%的人认为比过去要好,但仍有11.93%的被调查者反映医疗质量与过去一样,没有多大提高,甚至有2.27%的人认为医疗质量还在下降。调查发现,部分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不高,医护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偏少,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医护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不强,责任心较差,医院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措施未完全到位,医患纠纷时有发生。调查还发现,部分医疗机构的医患纠纷防范预案缺乏可操作性,仅仅停留在纸上,形同虚设。当医患纠纷发生后,有的医疗机构不及时查明原因,不及时依法妥善处理,不及时给予患者、患者家属一个有说服力的解释,不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和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致使医疗行业一度成为社会的热点、关注的焦点。
四、对策建议
各级医疗机构要以优化医疗卫生服务环境、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态度、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为重点,要通过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加强教育,强化监管,严格考评,严肃纪律等措施,着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促进行业作风进一步好转。
(一)强化措施,注重实效。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组织机构,调整充实人员,落实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医德医风建设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做到年初有安排、平时有检查、年终有考核,严格奖惩,确保医德医风建设扎实有效。要通过向社会公布医德医风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设置举报信箱,聘请义务监督员,跟踪回访病人等形式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要通过明查暗访、专项检查、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督促医德医风建设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医德医风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跟踪督办,限期整改,力求实效。
(二)全员参与,重在教育。医德医风建设涉及到每一位医疗卫生工作者,无论是营利性医疗机构还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无论是全民还是集体,无论是在编职工还是临聘人员,只有人人重视,全员参与,才能真正见到实效。要通过创新活动载体,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召开培训会、座谈会和先进事迹报告会,撰写心得体会,开展大讨论,进行警示教育,强化技能培训,开展技能比赛等形式,把讲职业道德、尽职业责任、守职业纪律、钻职业技能“四职”教育和弘扬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的职业文化贯穿于医德医风建设的全过程,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温馨服务、文明行医的新风尚,扎实推进医德医风建设,切实提高医护人员素质,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态度,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进一步促进医患关系和社会和谐。
(三)重在机制,贵在坚持。医德医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各级医疗机构要结合自身实际,以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建立健全《职业道德规范》、《廉洁从医规定》、《医德医风考评制度》等医德医风建设制度,持之以恒地抓好制度落实,不断强化医院自身建设和内部管理,进一步优化诊疗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真正把医德医风建设抓实、抓出成效,切实纠正不正之风,促进行风进一步好转。在狠抓医德医风建设的同时,要重视医患纠纷的依法处理和群众的来信来访,特别要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争取媒体的支持,为医德医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