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区政协六届五次会议第十三号提案的答复
对区政协六届五次会议第十三号提案的答复
肖忠善委员、刘银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东北庄杂技博物馆配套建设的提案》(2011年区政协建议第十三号)的建议收悉。首先非常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这将促使我区东北庄杂技文化旅游园区今后的工作有延伸发展。经研究,对您关切的博物馆配套建设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东北庄杂技博物馆的建设是整个东北庄杂技文化旅游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设利用好这项工程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勤劳朴实的东北庄人用自己的辛勤汗水为中国乃至世界杂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东北庄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杂技之乡”。他们在几千年的杂技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杂技文化,但是由于自然原因,加之人们对杂技史料的珍贵性和文物价值认识不足造成杂技史料大量遗失,部分杂技绝活失传,相当数量的杂技文物丢失和破坏,杂技文物的保护成为当务之急,这也是杂技艺术研究的需要。东北庄搞好杂技文物陈列、修复、保管等工作困难很大,仍有大量杂技文物散落民间。因此该提案提出的对杂技博物馆提前进行杂技文物、乡土民俗文物征集,以在东北庄杂技博物馆建成使用之时,充实完善馆藏内容,成为东北庄杂技观光旅游的一大亮点。杂技文物、乡土民俗文物见证了杂技文化的发展历史,是我们继承和发扬优秀杂技旅游文化的重要教 1
材,所以征集杂技文物、乡土民俗文物非常重要。
我们组织召开了有关职能部门协商会议,成立了由东北庄杂技文化旅游园区管委会、区文广旅局共8名同志组成的文物收集领导小组。对于文物的征集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对于这项工作做了部署安排,具体的安排如下:
一、面向民间社会进行征集杂技文物、乡土民俗文物。四月二十三日上午,文物收集组的工作人员前往东北庄村,采取有偿征集,无偿捐赠等多种手段面向民间社会征集其文物,并且通过村委会的喇叭宣传以及走访杂技老艺人等方式发动群众等社会各方的力量,大家都很理解收集杂技文物、乡土民俗文物这项工作,也很支持这项工作。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工作人员共收集到20件杂技文物,其中包括转盘、马叉、单车、钱柜、坛子等用具。目前收集到当地一切与杂技有关的文献、碑刻、道具、实物共10件,这批文物等杂技博物馆建成之后,对所有的文物进行必要的整理、陈列,让原生态杂技文化展示在世人面前。
二、对于一些丢失的杂技文物,例如陶俑、壁画等,根据杂技老艺人的描述及老照片等进行仿制,大约仿制20件,这项工作我们正在进行中。
三、从相关书籍中收集了大量以杂技历史资料为主的图片。杂技艺术节期间东北庄杂技表演照片,国家、省、市、区各级领导到东北庄视察杂技发展情况照片,及近十年来搜集的的演出照片资料,共有110张,现在均被我们收集起来,成为珍贵的资料。
今后我们会定期开展杂技文物及乡土民俗文物征集工作。2008年6月,“东北庄杂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对象。征集杂技文物、乡土民俗文物,对保护、发掘和传承东北庄的杂技艺术,对弘扬杂技精神,对整个濮阳杂技文化、杂技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今后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以促进我们的工作进步。
濮阳市华龙区文化广电旅游局
二0一一年六月二日
领导签发:曹修光
联系单位:濮阳市华龙区文化广电旅游局
联系人:王福鹏联系电话:4491142
抄报:区政协提案委区政府督察室
第二篇:对政协七届五次会议41号提案答复
对政协七届五次会议 第41号提案的答复
××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卫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中医文化建设”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孕育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中国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精华,集中凝结了东方科学思维方法的精髓。中医文化“和谐为本、协调平衡、崇尚自然”的核心思想,更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减除浮躁短视、急功近利的重要途径。在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不断提高xx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事业,有着不可低估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我市中医药文化建设在政府高度重视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是在培育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市中医院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价值观念,并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加以发扬光大,在思想理
念上决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在发展战略上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在价值取向上决定“追求什么、放弃什么”,在医院精神、医院宗旨、医院理念、质量方针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二是在完善医院行为规范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市中医院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以及员工手册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从语言、举止、礼仪以及服务方式、服务流程等方面,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促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升。
三是在优化医院环境形象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市中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从建筑风格、内部装潢、诊疗环境、形象识别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庭院、大堂、走廊、候诊区、诊室等区域,悬挂有关中医药文化的图画和书法,放置名医雕像,来展现中医文化元素,体现古老的中医国粹等,使群众在就诊过程中既能得到中医药服务,又能感受到浓郁的中医药文化及中华传统文化氛围。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普及中医药科普知识。卫生局组织各医疗卫生机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中医院举办了中医文化节,确立了中医院院徽、院歌,市医院、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都设置了宣传橱窗,印发了中医药内容宣传小册子;通过在电台、电视台、报纸等传媒上开展健
康知识讲座等多种途径和载体,从中医药的基本知识、特色疗法、养生保健方法、名医名科介绍、饮食疗法、就诊指南等方面进行宣传推广,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和科普知识,扩大了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
五是开展了中医药文化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xx市卫生局组织了我市中医药专家到各乡镇、社区开展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对常见病、多发病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邀请灵台县秦剧团来我市演出了以“世界针灸鼻祖”、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皇甫谧为题材的大型历史秦腔剧《皇甫谧》,演出后观众反响热烈,得到了高度评价。
六是认真开展“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和应用地产中药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自学、集体学习等方式加强了人员培训,增强医务人员运用中医药知识的技能和水平。卫生局印发了《xx市“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方案》,举办了地产中药组方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等培训班13期,累计培训千余人次。
七是组织中医药专家编印了《xx市地产中药组方及适宜技术资料汇编》,大力开展应用地产中药工作。通过开展培训,各医疗卫生机构均能开展针灸、推拿、火罐、刮痧、熏蒸、穴位注射、康复理疗等多种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康复医疗服务,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八是卫生局在xx卫生信息网上开辟了中医药信息专栏,内容包括中医药管理、中医药科教、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学术交流、养生保健及中医基层动态等内容,为医务人员和社会各界深入了解我市中医药工作发展状况搭建了平台。
九是通过开展创建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活动促进我市中医药文化建设。市卫生局制定下发《创建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评估方案》和《xx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评审标准》,规定了城乡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工作的要求,明确了乡镇卫生院实现中医门诊人次不低于总门诊人次的1/3,中药收入不低于药品总收入的1/3,中医药治疗总收入不低于业务总收入的1/3的工作目标。目前全市城乡各医疗卫生机构均建有中医科、中药房,能提供4种以上的中医药服务方法。
中医不仅是一种救死扶伤、养生延年的医术,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代表。目前是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最好时期,我市要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重视文化的重要力量和作用,加快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让中医文化为促进xx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全面提高xx城市文化品位,增进城市竞争的综合实力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再次感谢您对卫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篇:对区六届政协四次会议第2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文章标题:对区六届政协四次会议第2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对区六届政协四次会议
第2号委员提案的答复**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如何建设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与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中央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政策以来,农民种地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做好农业,“三农”问题是核心,围绕“三农”问题,**区做了以下:一、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努力解决“三农”问题,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委有关“三农”的各项方针政策:
(一)执政为民重“三农”。努力提高各级干部的执政水平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解决“三农”问题的本领,自觉地把重中之重落实到中央制定的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领导决策、战略谋划、布置上。克服过去中存在的重视工业轻视农业的现象,站在执政为民的高度情系“三农”、谋划“三农”、服务“三农”。形成支持农业,关爱农民,服务农村的最大合力和良好氛围。(二)以人为本谋“三农”。首先明确“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农民的利益如何得到保证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三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自主发展能力。
(三)统筹规划新“三农”。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方略,就是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着重探索如何建立市场导向机制,强化政府补贴机制,完善投入增长机制,形成产业延伸机制,构建农民利益保障机制等。一是要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重点是重视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调整好,要把农业调优,工业调强,服务业调快。农业要本着“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往精品农业上调;工业要围绕市场,往龙头企业上调;服务业要发挥比较优势,往特色上调。二是要在整体规划上下功夫,利用全市整体规划调整的时机,抓好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养殖园区的规划审批,搞好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三是在加强基础设施上下功夫,抓好今年1号文件提出的“六小工程”,村级公路建设,荒沟、荒山治理。
(四)求真务实抓“三农”。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始终坚持的科学精神和作风,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真心实意地为农民群众谋利益。
二、积极争取各方资金,加大公共事业投入,逐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区委区政府及所属相关部门本着落实“五跑”的精神,努力抓好政策资金和特殊专项资金的争取。近年来,通过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的投入,在**和**两个乡镇、十几个村已经建设和正在施工人畜饮水井13眼,广大农民喝上了放心水,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引用水短缺以及水源污染村镇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过去的两年,我区合理有效利用国债资金做好农村水泥路建设,2004年全区完成投资2488万元,建设水泥路70.5公里,2005年完成投资1791万元,建设水泥路58.8公里。预计经过今年的最后努力,我区将彻底完成农村水泥路“村村通”目标。为方便人们出行,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和发展农村经济,提供更有利的物质保障。2006年,我区先后申报了梨树河治理以及建新拦河闸岁修工程等农村水利项目。除此之外,**区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项目正在运作和建设当中,该项目建成后,将在**镇和**乡两个乡镇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700个,每年可节约取暖煤350吨,节约薪柴854万公斤,每年积造沼气肥2.8万吨,减少化肥用量170吨,新增净效益145万元。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环境将焕然一新,同时也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大量生产无公害及绿色有机农产品,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三、加大力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多方位增加农民收入:
1、在提高农民素质上下功夫。利用现有的政策加大培训力度,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一是抓好实用技术的培训。二是抓好科学技术的培训。三是根据市场的预测和需求,抓好劳务输出工种的培训。四是特种行业需求工种的培训。
2、在农民增收上下功夫,一是落实政策促增收,做好“一免三补”,让中央的富民政策得到不折不扣地落实。二是优化结构促增收,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充分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和地域优势。三是创新组织促增收,多建立能够发挥实质性作用的专业协会和农民组织,真正能够整合农业资源,组织好松散的生产状态,解决小生产,小流通,小资本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真正起到组织农民,面对农民,服务农民,致富农民的作用。四是依靠科技促增收,增强农
民科技致富意识,加大对农业科技扶持力度。五是依托市场促增收,紧盯市场,根据市场需要调节生产。
3、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上下功夫,要本着“引导不参与”多协调、多指导和多服务的原则,搞好全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发展二、三产业来吸纳农民,靠兴办私营经济、发展服务业、畜牧业、特产业,把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去。通过拓展国际劳务输出渠道,促进劳动力向境外转移。
四、为进一步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建立和完善人才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人才服务“三农”力度,做大做强我区优势农业产业,及时解决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生活难题,促进人才科技更好地为农村发展服务,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开展“人才服务110”活动。
(一)首先成立组织机构、组建服务队伍,建立健全三级人才快速服务网络:
1、设立区人才快速服务指挥中心。
2、乡镇设立人才快速服务指挥中心和人才快速服务网点。
3、村设人才服务站。
(二)“人才服务110”活动,是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一种有效措施。活动的深入开展,将为农民提供更加快捷、全面、丰富的服务。
1、解答农民政策咨询和法律咨询,做到有问必答。同时要认真做好对农民的政策宣传、法律宣传咨询和引导,使农民群众及时了解政策,全面掌握政策,充分利用政策,发挥政策优势。
2、组织技术服务人员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针对农民所提出问题采用课堂讲座、田头地边式地讲解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解答农民在生产中所遇到问题,使农民尽快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解决农民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结合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3、提供水稻、果蔬、绿色有机品种、高产栽培技术以及各种肥料、农药使用和技术指导。
4、提供禽畜、水产养殖技术以及无公害药物使用和技术指导。
5、强化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积极发挥中介组织在组织农民、对接市场、拉动销售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不断拓宽农产品出境渠道,增加本土农产品在市场所占份额。努力协调银信部门帮助群众解决发展生产所需资金难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的生产资料供应环境,确保数量充足、质优价廉。
6、加大在产业链条上建立新经济组织的力度,不断增加数量,扩大规模,完善管理,为农民生产提供周到细致的产业化服务。进一步采取措施,尽可能多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共同闯市场,抵御市场风险。要积极建立龙头企业 基地 新经济组织 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局2006年4月18日主管领导签字:单位负责人签字:联系电话:抄送:区政协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对区六届政协四次会议第2号委员提案的答复》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对区六届政协四次会议第2号委员提案的答复。ATY
第四篇:六届五次会议提案工作报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江苏省扬州市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2年1月10日在政协扬州市
第六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卜
宇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
我受政协扬州市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
六届四次会议以来,我市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通过提案积极建言献策,共提交提案504件。经审查,立案494件。其中,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政协各专门委员会集体提案70件,界别小组提案10件。立案的提案分别提请中共扬州市委、市人民政府交有关部门、园区管委会、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研究办理;未立案的提案,分别与提案者联系,酌情转为其他方式处理。截止2011年10月底,所有立案的提案已全部办复。提案所提问题已经解决和基本解决的223件,占立案总数的45.1%;提案意见被采纳、有
待逐步实施的249件,占立案总数的50.4%;因各种原因限制暂不能实施的22件,占立案总数的4.5%。提案者对办理方式、态度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为100%,对办理结果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为99.7%。
(一)有关经济发展类提案97件,占立案总数的19.7% 围绕发展低碳经济、工业转型升级、扶持现代农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提案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意见。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建议”,是市政协确定的5件重点提案之一,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扬州市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领导小组。市经信委在制定《2011年全市信息化工作要点》和《2011年全市“两化融合”工作要点》中,采纳提案的建议,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市工业经济目标考核内容。去年,我市对21家省级、120家市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进行定期监测分析,形成了立体推进的局面。市工商联提出的“加快行业商会建设,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也列为重点提案,市发改委扎实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人员、财务脱钩,有350多名公务员辞去了在协会担任或兼任的领导职务,“十二五”期间,将逐步形成适应我市产业特点和企业发展需要的行业组织体系。九三学社扬州市委会提出“加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的提案,市农委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建立了以市级质检中心为骨干、县级质检站为基础、市场及产地速测点为补充的检验检测体系,并公布举报电话,接收社会监督,于去年
底全面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李萍等多名委员围绕“推动农家乐提档升级,打造乡村游特色品牌”提出提案,市旅游局积极倡导“背靠资源,面向城市、突出特色、打响品牌”,有效整合城市周边及县(市、区)的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精品,促进全市乡村旅游产业的稳步发展。
(二)有关城乡建设类提案198件,占立案总数的40.1% 为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品质提升,不少委员就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市建设、道路交通和城市管理等方面提出提案,得到承办部门的高度重视。如民建扬州市委会提出的“超前规划、科学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提案,被列入重点提案后,市民防局、规划局、城乡建设局等主办和协办部门办理前先与委员进行沟通,邀请委员视察有关人防工程,专题汇报工作情况,充分吸收委员意见。去年我市委托专业机构编制了《扬州市主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首条地下交通通道——瘦西湖隧道已开工建设。市城乡建设局充分吸纳市政协城乡建设委员会和民盟扬州市委会提出的“加强市区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的建议”,加强了污水管网规划、建设和管理,在修订的《城市排水管理办法》中,规划了4个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改造。于伟平等委员提出“管一管淮海路两侧的餐饮企业”的提案,市公安局、城管局、环保局等部门积极协调,排查这些企业的设施及资质证书申领情况,现场办公,联手整治,取得较好效果。对我市存在的“停车难”、“渣土车管理”、“养犬管理”、“重点路段交通拥堵”、“电动车管理”等民生难
题,委员们锲而不舍,运用提案与相关部门交流、交锋,进诤言、献良策。去年,市政府采取切实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先后有几个规章颁布实施,使这些难点问题得到缓解。
(三)有关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提案101件,占立案总数的20.4% 围绕教育事业、文化产业、文物保护、体育设施建设等问题,提案从不同角度建言献策。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提出的“发展我市学前教育的建议”得到市政府的重视,召开了全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新制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工作的意见》对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性质、教师编制、工资待遇、生均经费等作出明确规定。市文广新局采纳刘岚委员“建议文博场所增设青少年互动区域”的提案,统筹部署安排,市图书馆新馆少儿阅览厅和室外活动场所已启用,设在史可法纪念馆内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中心也开始动工兴建。市卫生局采纳民进扬州市委会和田圣春委员关于“综合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议,组织专项检查,推进制度实施,至去年底,我市所有公办乡镇医疗机构已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村卫生室也有30%先行实施。市科协根据农业和农村界别组提案中关于“提高农村居民科学素养的建议”,在《扬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意见(2011—2015)》中制定了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并启动市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联合市人社局、农工办、农委,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四)有关劳动保障、社会法制、政协统战等方面的提案98件,占立案总数的19.8%
社区建设、小区物业管理、敬老养老、食品安全等,也是提案关注的重要内容。重点提案之一,农工党扬州市委会提出的“促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提案,市人社局认真采纳,全面梳理近年来各县(市、区)推行的农保措施与制度,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落实统筹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实施意见》,建立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换机制,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对民革扬州市委会提出的“整合司法社会资源,创新社区调处机制”这一重点提案,市委政法委多次与提案者沟通磋商,邀请他们到社区考察调研,与社区干部座谈商讨,使提案的合理建议在司法实践中得到重视和采纳。祁文帆等委员提出的“让地沟油不再威胁我们健康的建议”,反映了市民群众的愿望,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工作的通知》。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的同时,牵头制定了《扬州市食品安全举报投诉奖励办法》,地沟油问题在我市得到有效遏制。致公党扬州市委会对我市老年人事业、城市养老设施建设十分关注,并提出建议。去年,市政府专题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我市老年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新建的扬州市社会福利院颐和养老中心投入使用,原维扬区敬老院的主体工程已封顶,广陵区、邗江区的社会福利院也将按照规划于今年建成。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协提案工作,主要领导批示或提出要求,积极支持政协通过提案履行职能,在全市目标任务督查推进会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对提案逐一梳理,制订计划,认真组织办理,抓好落实。对市政协确定的5件重点提案,市政府常务会议明确5位副市长牵头督办。各承办单位把办理好提案作为接受民主监督,提高工作效率,改进部门作风的重要举措,列入本部门目标管理内容,加强考核检查,使全年提案办理任务顺利完成。
二
六届四次会议以来,市政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提案工作方针,认真贯彻全国政协第六次提案工作座谈会精神,注重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切实发挥提案在履行人民政协职能中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协调推进,着力提高提案工作的组织水平市政协常委会把提案工作放在政协事业发展的全局来谋划、组织和开展,按照“三突出三走进”要求,提出“四结合一提高”:提案工作与全年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协商议题相结合、与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界别活动周相结合、与专委会专题调研视察相结合、与界别小组委员活动相结合,提高提案委员会跟踪服务质量的工作要求,使提案工作有序推进、扎实开展。党委、政府、政协联合交办提案;主席、副主席关注提案办理质量,检查、视察、督办重点提案办理;各专委会分工联系相关承办部门,协助并推进办理工作;安排提案者参与有关内容 的专题调研,使提案的意见得到深化和充分反映。六届二十一次常委会议听取市政府对全年提案办理情况和5件重点提案办理情况的通报,对进一步提高办理质量、办理实效提出要求,提案工作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二)抓住关键环节,着力提高提案质量
市政协坚持把提高提案质量作为加强和改进提案工作的关键和着力点,充分发挥委员的智力优势,运用政协机关的整体合力,促进提案质量的提高。一是强化提案征集工作。全会提案征集函发出后,提案委员会与各专委会密切配合,分别联络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界别小组,商讨提案选题和征集工作;召开各种类型的专题座谈会,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调查研究;分别召开各民主党派秘书长和机关干部会议,动员做好全会前提案征集服务,部署力量撰写集体提案,对有关专题调研报告和大会发言的建议进行整理,转化为提案。二是倾听民声,反映民意,丰富提案内容。近年来,每次市政协全会之前都以市级网站为载体,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在市民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去年,收到意见建议220条,提案委员会整理后,分送各民主党派、政协各专委会和有关界别,作为深入调研、撰写提案的参考。这些意见建议中,有25条直接转为提案,20多条被吸收为提案和社情民意的主要内容,有些意见在政协组织的座谈协商、专题调研等参政议政活动中得到反映。三是依靠委员,把好提案质量关。全会期间大会提案组对委员提交的提案进行分类整理、认真审阅。对部分情况不明、建议不实的
提案,约请提案者共同会商,协助他们补充和完善后,再予立案,促进提案质量稳步提高。
(三)加大督办力度,着力提高提案办理质量
市政协密切与承办部门的联系,注重协调、跟踪服务,促进提案办理质量的全面提高。一是倡导协商,充分发扬民主。提案委员会参与并协同组织了20多个部门的见面协商活动,采取听介绍、看现场、议办理等方式,直接听取委员意见,使办理工作公开透明,形成良好的民主议事氛围,增进承办部门与提案者之间的理解与支持。二是搭建平台,促进“提办”互动。界别活动周期间,市政协围绕“三突出三走进”主题搭建平台,把市经信委、环保局、人社局、城乡建设局等承办部门领导和处室负责人请到市政协,与20多位提案人面对面协商,通报办理方案,交换改进工作的意见。政协分管主席、相关专委会主任全程参加,三方互动,共商共议,增进共识,提高办理实效。三是走访交流,总结推广经验。市政协分管主席带队,有重点地走访承办部门,有选择地督办重点提案,提案委员会与承办部门座谈交流,在推进办理的同时,宣传推广提案办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针对办理工作薄弱环节,探讨解决难点的途径,促进我市提案办理的总体水平不断提升。
(四)坚持规范有序,着力提高服务质量
为提高服务水平,着力加强了三项工作。一是讨论修改《扬州市政协提案工作条例》。《条例》是政协提案工作的主要依据,根据全国政协和省政协的要求,市政协广泛征求各县(市、区)政协、市各民主党派、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及部分承办部门的意见,对2005年通过的《条例》组织修订修改,经市政协六届二十次常委会议通过。修订后的《扬州市政协提案工作条例》增强了提案工作的政策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加强与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的联系,相互支持配合,服务全市提案办理工作。“四办”联席会议定期分析交流我市办理工作的动态和特点,指导并帮助解决办理中的疑难问题。委员对办理有异议、不满意的办理件,及时会商,提出主导意见,要求承办部门重新办理。三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宣传政协提案工作。经过网络系统改造升级,市民群众通过互联网和政协网站查阅提案及答复件更加便捷,还可跟帖对提案及办理发表评论,提出意见,对委员写好提案、承办部门办好提案起到了鞭策作用。去年,扬州新闻媒体“党报在线”、“政协之声”、“TV提案365”等栏目都对政协提案和提案办理专题报道,不仅增强了委员通过提案履行职能的积极性,也使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提案工作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六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委员的知情渠道还不够宽泛;个别提案缺乏深入调研和分析,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办理结果与提案答复尚有差距;对一些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提案跟踪落实还不到位等,有待于在今后工作中审慎对待,加以改进。
三
2012年,市政协提案工作要以全省政协工作会议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明确职责使命,服从服务大局,发挥职能作用。
一是要围绕中心,强化组织领导。市第六次党代会全面部署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要组织动员委员关注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关注社会民生,关注热点难点问题,运用提案集中委员的聪明才智,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为提升“三个扬州”建设水平贡献力量。
二是要突出重点,提高提案质量。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创新、城乡统筹、社会建设、文化振兴、绿色发展“六大任务”,组织集体提案,民主推荐重点提案,有步骤地推进并形成提案质量的评定机制,促进提案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是要健全机制,形成协调高效的工作合力。提案工作是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工作,对新修定的《提案工作条例》要组织宣传和学习。进一步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专委会的基础作用、党派界别的带头作用、承办部门的骨干作用,形成协调配合,高效运作工作机制,提升我市政协提案工作水平。
四是要回顾总结,组织提案工作“回头看”。今年是政协换届之年,对六届政协历次会议确定的重点提案,要有选择地进行跟踪了解;对委员普遍关注、影响涉及全局的提案问题,要组织办理工作回访;对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过的提案办理件,要检查落实情况。根据市政协《评选表彰优秀提案的实施
办法》的规定,将对六届三次、四次、五次会议的提案组织评选,表彰优秀提案,圆满完成本届政协提案工作任务。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让我们在中共扬州市委的领导下,积极运用提案这一履行政协职能的有效形式,建诤言、献良策,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把我市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政协六届五次会议发言材料
科学创新锐意进取
关于促进我市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建议
周学铭
霍林郭勒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基层文艺人才的桥梁和纽带,通过联系、协调、服务等方式推进文化艺术的发展是文联的工作中心。文化艺术是霍林郭勒市的灵魂和文明进步的标志。霍林郭勒市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不仅能全面展示城市的鲜明个性和魅力,也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鲜明旗帜。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作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当今文化艺术工作的中心。为此,如何进一步促进我市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如何弘扬霍林郭勒人文精神,以及如何在现有文化艺术基础上又好又快的把我市的文化艺术工作抓起来,为此浅谈几点建议。
一、文化艺术基础设施产业建设及文艺队伍建设情况
(一)文化艺术基础设施情况
目前我市建成并应用的文化基础设施有图书馆(总面积780平方米,内设阅览厅、书库、图书检索室、电子图书室和办公室)、歌舞团(总面积600平方米,内设小剧场、办公室及由办公室改建而成的声乐、器乐室等)、体育馆(隶属于市第一中学,1997年由霍林河矿务局建设完成并投入使
用,2003年移交我市,该馆最多可容纳2000人同时观看比赛)、门球馆(隶属于老年体协,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于2006年建成并使用。内设办公室、休息室和2个门球场地)、网球馆(隶属于教育体育局,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于2006年建成并使用。内设办公室、休息室、更衣室和2个网球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隶属于教育体育局,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于2003年动工建设,2007年投入使用)、以及社区图书室和公园广场。
(二)文化产业情况
截止2011年底,我市娱乐行业共有各类娱乐场所129家。其中游戏厅32家、歌舞厅38家、网吧34家、台球厅16家、棋牌室8家、游泳馆1家。我市共有各类新闻出版行业经营场所112家。其中印刷厂3家、打字复印社39家、书店11家、音像社9家、工艺美术社36家、婚纱摄影14家。我市共有各类旅游行业经营场所9个。分别为圣泉山庄旅游区、观音山旅游区、静湖度假村、鸿雁湖旅游区、辉特淖尔草原旅游区、霍林郭勒素质拓展训练中心、水上高尔夫球场、霍林河滑雪场、CS野战训练基地。
(三)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文联通过组织全市文艺工作者进行学习交流、采风创作、展示展演、理论研讨、举办展览等文艺活动,发现培养了一批文艺新人,壮大了文化艺术队伍。目前我市成立了书
法协会、文学协会、美术协会、音乐协会、奇石协会、摄影协会、工艺人才协会,协会总数达到7个。今年,各协会新增会员累计32名,会员总数达到135名。
二、文化艺术建设及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各协会会员交流学习时间少。由于各协会分散在全市各行各业,各协会班子及会员集中学习、交流时间较少,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工作力度不够。
(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我市对公共文化娱乐场所的投入很大,但是,对高雅艺术设施的投入尚属空白,没有施展才华的场所,集体活动艰难,文艺氛围不足,严重影响了文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三)公共文化软硬件设施匮乏。因文化经费不足,图书馆建成至今,其藏书量尚不及其它旗县的一个苏木(镇)级图书室的藏书数量,歌舞团、文化馆、社区文体中心因缺少资金,创作、编排、服装、道具等捉襟见肘,直接影响了文化服务质量。
(四)文化娱乐业服务功能不健全。按照一个发展成熟的城市所应配套设置的娱乐场所情况看,我市文化娱乐市场目前还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城市功能建设的需要。缺少带有歌舞表演、杂技表演、模特表演、地方戏曲表演的高品味文化娱乐场所;缺少调酒艺术、茶道艺术欣赏,环境清幽的特色文化娱乐场所。
(五)文化旅游业产品单一。我市是一座新兴的绿色能源工业城市,旅游产品以草原游和工业游为主。从旅游项目开发及旅游产品延伸情况看,旅游内容及其产品相对单一,且地域特色不显著,尚未形成品牌效应。主要表现在草原文化和工业文化挖掘力度不够,缺少民族文化内涵和工业创业史链接。
三、文化艺术事业及文化产业发展建议
(一)公共文艺设施建设。应建立文化艺术收藏馆。没有文化艺术收藏馆,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就不能全面了解我市艺术家的作品和取得的成就,就不能起到对广大市民和青少年进行热爱家乡教育的作用。我市需要建立一座“霍市文化艺术收藏馆”,加大收藏研究力度。可以采取政府出资,或给予艺术家相关待遇,颁发收藏证书,作品编号永久保留等方法;建立艺术家艺术档案,包括生平简历、影音资料、创作手稿、创作论文、相关评论等等,总结推介艺术家,追踪其创作历程。把收藏馆建设成为我市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
(二)群众文化建设。加强城市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建设。推动文学、戏曲、舞蹈、雕塑、绘画等文艺发展。加强群众文化创作,发挥文化馆(站、中心)等机构的组织作用,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广场及社区文化活动等载体,开展
歌咏、书画、朗诵、演讲等各种经常性群众文化活动。
(三)特色文化产业建设。打造蒙元文化圣地是我市今后一个时期城市文化建设的重点,已决定规划建设的蒙古可汗山、蒙古魂广场、蒙古风情园等旅游项目即将开工。围绕这些项目,不能仅仅依靠文艺文化系统独自联系协调,各部门应群策力荐,优中选优,积极发动各个协会,做好有关历史文献的挖掘和相关知识的搜集整理工作,齐心协力的把蒙元文化圣地这块名片打造出来。
(四)新闻媒体建设。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各类新闻媒体的建设,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推动内容、形式、手段和机制的创新,把正确舆论导向同讲求宣传艺术统一起来,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群众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更多地宣传基层群众的先进典型。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以及典型宣传,加强重大主题宣传报道,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做好舆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