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连环问题,化解教学难点

时间:2019-05-13 15:0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巧设连环问题,化解教学难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巧设连环问题,化解教学难点》。

第一篇:巧设连环问题,化解教学难点

巧设连环问题,化解教学难点

章丘市刁镇中学孟反勇

理解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三个概念,是解决机械效率问题的关键。我认为“机械效率”一节的教学,必须让学生理解一下几点:1.三功概念。2.三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3.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与机械效率的联系。

对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小坡度、层层递进的连环问题进行教学,降低了教学难度,学生较容易的领会了知识。

问题1.从井中提水都对谁做了功?对谁做的功是有用的功,对谁做的是没有用的功?

学生回答:对水、对桶、对绳子做了功。对水做的功是有用的,对桶和绳子做的功是没用的。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引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问题2.如果水桶掉到井中了,打捞水桶,对谁做的功是有用功,对谁做的是额外功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化理解所谓有用功、额外功是针对人们的目的需要而言的,对人们有用而做的功,是有用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是额外功。

问题3.在你从井中提水的过程中,你的愿望是让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大一些呢?还是让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大一些呢?

设计意图:引出机械效率的概念,同时学生也理解了提高机械效率是人们的愿望,机械效率是机械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问题4..同样从井中提三十千克水,你愿意用厚铁桶呢?还是愿意用薄塑料桶?你的理由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做相同的有用功,额外功越少,人们做的总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即额外功会影响到机械效率。

问题5.用同一动滑轮(假设重10N)提起重100牛的粮食,与提起重0.1牛的乒乓球,那一次的机械效率高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额外功一定,有用功也会影响到机械效率的高低 这样,通过设计小坡度、层层递进的连环问题,化解了难度,循序渐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刻领会了各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第二篇:运用信息技术化解初中生物教学难点

运用信息技术化解初中生物教学难点

韩珍玉 定山中学 332708 摘要: 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集于一体),有机地把它们组合到一起向学生传递信息,化解生物教学难点,达到生物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同时也体现了初中新课程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生物;教学难点

在新课程改革试验进入使用阶段的背景下,我们初中生物教师开始注重生物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化解生物教学难点,以便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一、化解初中生物教学难点的意义与现状

1、化解初中生物教学难点的意义

教学难点不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掌握,是课堂教学中的绊脚石,它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具体情况分析如下:1)知识抽象,不直观、学生缺乏有关的感性认识,难于理解新知识。如细胞分裂、DNA分子结构、血液循环规律;2)内容复杂,知识面广、名词术语多、思维深度较大。如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生物进化的原因;3)生疏难懂,已有的知识经验难以纳入新的知识结构。如光合作用中“能量”的变化;4)基础薄弱,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与新知识结构差距较大。如花的受精过程;5)容易混淆,知识内容相近或相似,往往形成差错。如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神经。从上述分析可知:生物学科虽然简单,但初中生缺乏感性认识、知识面广,有时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正确把握分解教学难点显得多么重要,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功。

2、化解初中生物教学难点的现状

传统初中生物教师一般是按照教科书、个人经验把握、化解难点。常见的方法有:①使用模型、挂图; ②实物接触; ③黑板画对比 ;④板书小结。这样的效果固然不错,但费时间、组织难、过程长,效果低、不生动,达不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同时也说明生物课堂教学难点分解再不能“涛声依旧”,否则会影响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二、运用信息技术化解初中生物教学难点,使教学过程最优化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变抽象为具体

生物课堂上很多生命现象、代谢途径等,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而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虚实结合,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结构,轻而易举的突破难点。如:七年级生物下册讲“血液循环”时,心脏结构和血液循环的过程是难点,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我制作三维动画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各个腔连接的血管,各腔的壁的厚薄及瓣膜就一目了然,容易理解。对于循环过程及血液成分的变化,用红色表示动脉血、蓝色表示静脉血,分别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flash动画课件演示,再将整个循环动画演示,学生思路就比较清晰了,印象加深,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乐意探究,能很快的体会到人体血液循环的真 谛。过去我用“讲述+版画”的形式教学(不真实、缺乏动感)是根本无法达到的。

2、运用多媒体课件,化复杂为简明

在生物教学中,有的生物学说发生在很久以前,内容多、课时紧,学生难理解。单靠讲述显得事倍功半。例如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进化的原因》难点是自然选择学说。通过课件设计:调查、探究、视频、图片、表格填空等教学环节拉近学生和抽象知识之间的距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后设计图表分步填空使知识归类,加强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使复杂的知识简明化。《生物进化的原因》①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与变异;②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环境的改变;③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3、运用信息技术联系新旧知识,化生疏为熟悉

教师要注意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熟悉的知识的联系,收集生活图片或视频、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例如七年级生物下册《光合作用》中能量转变——教学难点的化解就可组合多媒体画龙点睛演示:①学生骑自行车满头大汗图片、神舟飞船发射升空视频②提出问题:自行车、飞船运动时能量最终来源何处?③破解难点纳入新知识:光合作用将人和动物不能利用的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可供生物利用的化学能。

4、运用信息技术化解知识难点,变静态为动态

新的生物学知识,常常是旧知识的继续,教师应创造以旧知识为桥梁,顺利进入新知识的大门,但教材有时内容安排上有些例外,3 学生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教师要采取分散难点的办法。例如七年级生物上册“花的受精过程”难点分解①播放大家熟悉的动物生殖视频,探索高等植物如何生殖?②动植物生殖有何共性?展开讨论。③总结:产生生殖细胞,完成受精作用。④设计一个动画:一个黄色的花粉粒飘落到柱头上,开始萌发花粉管,在花粉管中形成的两个精子也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往下移动,并随花粉管从珠孔进入而伸入到胚囊。接着两个精子从花粉管出来,分别与卵细胞和两个极核融合,此时,旁边的注字改为受精卵和受精极核,又进行两次闪烁。在这—过程中,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使其可视化,步步分解难点。

5、运用信息技术辨别知识差异,分清易混淆点

初中生物教材往往有很多易混淆的知识内容,形成难点。教师制作课件要加以破解。①展示图片加强直观②分步讲练③列表总结、联系、区别④有时可亲自动手做实验。例如七年级下册生物神经系统可制作课件展示神经元视频微细结构,再进一步展示彩色图片用不同颜色显示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末梢、一条神经。然后填表比较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再鼓励学生用纸做一个神经元,用不同颜色表明神经元、神经末梢、神经纤维、一条神经。

6、运用信息技术体验科学家学习方式,拓宽解决疑难问题的思路

初中生物教材中展示科学家发现知识过程往往通过图片简单反映,学生难理解,信息技术通过影音和图片资料、虚拟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批判与思考,让学生在特殊情境中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如初一上册:“植物的光合作用— 4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个逼真、拟人化的“光合作用”动画过程,模拟科学家普利斯特里的探究过程,学生就很快能够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实质及发现过程。引导他们参与教学,如何发现与解决问题,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信息技术能够极大地化解教学难点,为了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根据实践经验:在应用信息技术时,仍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不能为化解而化解,因此,要合理科学地使用信息技术,为达到初中生物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插上腾飞的翅膀!参考文献:

[1]肖川.《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2-1.[2]孙永建.《多媒体技术对生物教学过程的优化策略》[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5,(1).[3]王庆东.《初中生物学教学如何突破难点》生物学教学2010年(第35卷)第4期.[4]《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大连教育学院学报.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274536823@qq.com

第三篇:结合实际,巧设问题《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巧设问题,结合场景

激发学生发散思维,渗入安全、德育教育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守株待兔》一文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教育我们不要存有不劳而获地侥幸心理。文章语言形象生动,图画逼真有趣。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体会故事包含的深刻道理,并能结合实际或场景描写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

1、2、学会8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读懂语言故事的内容,理解寓意,会用自己的话说说寓言故事包含的道理。3、4、5、能够对文中的种田人、野兔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对故事的结果展开发散思维训练。能够对别人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并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感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圆卡片、人物图片(种田人、野兔、树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刚刚学了一篇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这个故事教育我们不

要做坏事,不要做自己欺骗自己的事。今天我们还有一篇名为《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大家想知道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吗?(利用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同时这又是本文的重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教师板书课题)

读故事:

二、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课件展示课文情景剧及文字)(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

清生字的读音。(2)欣赏课文的画面展示,并初步体会文中人物的做法有何不妥。

2、自读课文:课文内容多么生动有趣呀,同学们想亲自读读课文吗?(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要求:(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理解字义,把生字圈出来。(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3)在课文中找一找“守株待兔”中“株”“待”的意思和题目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1)课文中八个生字宝宝已被老师请了出来,小朋友们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那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你的新朋友好吗?请同学们合上书。(教师出示制作好的生字卡片,每出示一张指名学生认读、组词并在黑板上默写这个字,卡片交给同桌观察字形,完后订正学生写的字,并比较谁的字写的工整美观(此处两问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快速准确记住字形。)(2)理解课题:打开课本①学生汇报“株”的意思是“树桩”。(教师板书,同时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树桩”的形状,教师在黑板贴上自己制作的“树桩”图片)②学生汇报“待”的意思是“等”,师问:“等什么?”(在学生齐答“兔子”时,一边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野兔”的样子,一边在黑板贴上“野兔”图片)③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回答“守株待兔”的意思。学生找出“从此他丢下出头„„”一句,师问:文中的“他”指谁?(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贴

上种田人的图片,并叫学生观察种田人的动作和神情。)

(3)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结合黑板上的图片说出“守株待兔” 的含义。(图片板书比较直观,学生容易理解)

(4)刚才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宝宝请出来和小朋友交朋友,现在请小朋友把你的新朋友送回家去。①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分别描写种田人、野兔、树桩的生字是哪些?把你手中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图片下。(这一环旨在让学生了解故事中人物特点,为后边的课本剧演出奠定基础)

(5)同学们在自学过程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吗?(学生定会问“乐滋滋”的意思,师追问:课文中说谁“乐滋滋”的?他为什么乐滋滋的?如果换作是你,你感觉怎样?)(这几个问题不但让学生理解了“乐滋滋”的含义,还让他们领悟了课文内容)

(6)谁能用“乐滋滋”的语气去读这一段,指名朗读。(然后课件展示这一段的情景朗读。)

悟故事:

三、再读课文,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课件展示下列问题)

1、那只兔子怎样死的?故事的结果怎样?面对这样的结果你想到了什么?(小组讨论后汇报,然后课件展示:情景朗读野兔的死因及事情的结果,学生体会朗读语气)

2、指名说说这两段的朗读语气,并找学生试着朗读。

3、假如种田人就在你面前你想怎样劝他?故事的结果又会怎样?你还想对故事中的野兔说点什么吗?(针对野兔跑得快,慌慌张张的窜出来撞死了这点和学生平时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容易摔跤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4、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的感受?(这个问题让学生谈有点难度,可以课件展示以下场景描写:①考试时有学生偷看课本或同桌试卷②小偷盗窃财物③打麻将赌博等。以便让学生领会不劳而获的含义,还可以借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课

件展示以上问题)(这几个问题的设置能够让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故事内容,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演故事:

四、课本剧表演

1、借助板书分析种田人、野兔、树桩的特点。(教师引导)

2、分角色表演,指一名学生朗读或全班齐读课文。

3、还可以让种田人边自述边表演,适当发挥故事结尾,表演出种田人的懊悔心理。其他角色配合表演。(这种表演可以使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编故事:

五、课外练笔

续编故事:要求:从种田人看到它的庄稼全完了展开想象,编出种田人先是懊悔,继而反省,接着踏踏实实的劳动,终于在来年获得了丰收。(这一练习既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力,又可以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应老老实实的劳动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六、板书设计:(附后)

第四篇:巧设问题情境

巧设问题情境

---开启小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金钥匙

保太中心小学 李国祥 孔祥海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施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这就是说,学生只有在强烈的学习动机驱使下,才会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通过巧妙提问,创设悬念的情境,可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激发学习的兴趣,使教材紧扣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巧设问题情境更是教学最优化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灵活多变的问题创设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巧设的问题情境与师生教学互动中衔接、延伸、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小学生就很容易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使课堂具有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使课堂更能呈现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我曾经在保太镇教研室组织的一次低年级教学观摩中,欣赏了《新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教学活动。《新乌鸦喝水》说的是有三只小乌鸦比赛看谁先喝到小口径瓶子里的水。其中两只小乌鸦按照老前辈的办法,忙忙碌碌到处找石子提升水位。第三只小乌鸦却独辟捷径,叼来一根空心麦杆插进瓶子里,轻轻松松地就喝到了水。听完故事,那位老师问小学生:“听完这个故事,你最想对两只乌鸦说什么呢?”小学生面露难色,小手都懒得举起来,不知道要对乌鸦说什么。教师的目的是想让小学生明白两只乌鸦不动脑筋,所以输给了第三只乌鸦。由于问题涉及的面较大,较笼统,小学生们难以回答清楚,好在那位老师及时灵活的调整了问题:“看完故事以后,你觉得哪只乌鸦喝水的办法更加好?为什么? ”话音刚落有的小学生就说开了,有个小学生懂了:“第三只乌鸦的办法好,她动脑筋了,跟老乌鸦的办法不一样,他赢了。”两次提问的不同导致了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设计的提问是否科学、合理且具有艺术性。因此,深入研究教学中的提问,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小学生学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意义。它是帮助小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方法,可见巧设问题的重要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除了要服从语文教学原则外,更应反映出自身领域的带规律性的认识。即应遵循“认知与情感互相渗透;语言与思维同时训练;科学与艺术相结合;个体参与和群体齐进”四个原则。在此基础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巧设问题情境 构建高效课堂:

一、巧设导入问题情境 激发引领学生进入教学

1、巧设问题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问题设计,调动学生,创造出各种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问题,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调。可以说,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

课堂教学之初,结合课文,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从而激发他们讨论和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动脑的习惯,更为一堂课创造了探索的气氛。

2、借古诗词创设问题导入

中国传统的古诗词,讲究意境,而意境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情境。运用与课文相关的古诗词做铺垫,可以创设一种优美的情境,最快的激发学生的心理感受。譬如,在学习《西湖的绿》这一课中,优美的文章需要学生的感情去体验,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描写杭州西湖优美风景的古诗(如:北宋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等)。上课时我请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在老师的提示下,西湖美景仿佛一幅幅的图画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通过诗句的意境的引导,学生们进入了西湖那梦幻般的美景之中,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自然能够较好的理解课文。总之,精巧的问题导入设计,可以更好、更快地带动学生进入整个课堂情境之中,从而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二、有针对性的问题创设,帮助小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针对性提问是指教师能紧紧围绕要求提问,突破重点、难点,问在关键之处。这就是说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心中有目标,有活动具体的目标。对于文学作品的重点教师可以围绕重点段提问,问题创设不在多而在于精,同时问题创设要随着课堂生成的变化而变化,师生的互动才精彩。因此灵活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创设要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这样能帮助小学生抓住作品的关键与核心。故事的关键与核心不外乎故事内容与人物心理的理解,在进行故事教学时,我们就应该针对故事内容和人物心理来设计提问,帮助小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例如,在教学《小猫种鱼》一课中,第一段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农民把玉米种在哪儿?(2)到了秋天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收了很多玉米?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小学生懂得把玉米种到地里,到了秋天是会有收获的。第二段设计了三个问题:(1)农民把花生种在哪儿?(2)玉米和花生为什么要种在地里?(3)到了秋天怎样?通过上述问题,把玉米和花生联系起来,让小学生懂得玉米和花生有共同之处,它们都是植物,把它们种在地里,是会有收获的。第三段设计了三个问题:(1)小猫看见农民种玉米、花生是怎么做的?(2)小猫能收到很多鱼吗?为什么?(3)小猫怎样做才能收到很多鱼呢?通过这几个问题,目的是让小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事物的规律:玉米、花生和鱼的生长条件是不一样的,玉米、花生是植物,要种在地里;鱼是养在水里的动物,是不能种在地里的。

三、互动式的提问,帮助小学生提高语言能力 互动式提问,让小学生在讨论中发展表达能力,这种问题主要是根据故事中事物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设问,可以引发小学生们的积极讨论,使小学生从事物的不同侧面去了解事物,开阔思路,形成多种答案,并在一定程度上增添活动的情趣,激活小学生们的情感与思维,使小学生愿意说,有机会说,只有这样才能加强生生互动,使活动气氛更加积极、和谐!在《小羊和狼》的教学活动中, 针对两只羊为什么会掉到水里去的原因, 我引导小学生讨论: “两只小羊碰到这种情况后, 该怎么办?”小学生们作出了种种推测: “两只小羊可以猜拳, 谁胜了, 谁就先过桥。”“可以采用轮流的办法, 这回你先过, 下次我先过„„”在讨论中, 小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你一言我一语,想出了好多办法, 积极地向同伴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向老师介绍自己的妙招。这样小学生通过老师的启发和一定时间的考虑答案,组织语言,全面地概括出了为两只小羊想出点奇妙

总之,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目的只有一个,即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问题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帮助学生正确、迅速、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学生全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基础。

第五篇:巧设问题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巧设问题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姓 名:黄萍

单位名称:建水县青龙中学

详细地址: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青龙中学

邮 编:654317 联系电话:*** 摘要:问题情景创设得是否成功,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课堂提问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最终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问题情景 语文教学 课堂效果 正文:

新形势下,上课时间缩减了,课业负担减轻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而问题设计是一堂课的“灵魂”,决定着教学的方向、顺序,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构建知识体系,发展学生能力尤为重要。

过去的语文教学,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依靠长时间的训练和反复的 1 强化来取得学习成绩,结果使得学生身心疲惫,求知欲和创造欲丧失殆尽。问题设计得好,总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教师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优化课堂结构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如果能掌握这种技巧,在课堂上巧设问题情境,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教多年,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特别是新课改实施以来,应该深入研究探求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学习的主人。为此,本人就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对问题情境创设的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问题情境创设得是否成功,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要设计出成功的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和兴趣的问题,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前做充分准备,任何一个问题的提出必须是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切忌盲目。通过精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 ”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目标和思维空间,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如教学《孔乙己》一文,在探究孔乙己的死因时,大部分学生认为是挨打和饥寒交迫,再也没有其他的原因了吗?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孔乙己到酒店来喝酒仅仅是为了喝酒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寻找孔乙己喝酒的原因,后来发现他到这里可以麻痹灵魂深处的隐痛,他只有站在短衣帮里才能显示他读书人的身份,只要在小孩子面前才能显示他的自尊。通过这样的探究,2 学生不仅能认为是挨打和饥寒交迫,而且对孔乙己和当时的教育制度理解得更加深刻。而这一系列的问题探讨分析和解决后,作品的主题也就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了。

二、创设问题情境,突破重、难点

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是教师在备课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应该精心设疑,既是精简的,又是充满智慧的,既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又注意学生领悟文本中的隐蔽信号。

要上好一堂课,仅靠回答一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明白一系列的问题,设时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浅入深,这样设计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例如教学八年级下册《春酒》这一课时,开始提出几个这样的问题:在中国传统节日中,过年时最热闹,大家喜欢过年吗?你觉得过年最快乐的事是什么?让学生自己体会,以此来营造一个学生熟悉而又倍感亲切的情景,再设疑:

1、这是一篇关于什么的文章?

2、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

3、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4、目前用八种药材制成了陶醉乡人的八宝酒,琦君用什么酿成了这一坛回味悠长的乡愁呢?这样将难点知识分解为许多小问题,通过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的提问,引导学生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出发,层层剖析,循序渐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

三、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求知,深入思考

平时,我们思考问题习惯从问题的正面着手。课堂提问也是这样,习惯从问题的正面提出使学生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但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设置一些障碍,从问题的反面提出假设,制造矛盾,这样更易激发学生的联想,学生可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探究问题,从而养成质疑、思考、探究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赏析《春酒》一课的经典语言时,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着一大包回家。”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情不自禁,对喝春酒充满期望而急切的热情,也写出了当时“我”很“馋嘴”、可爱的样子。为了让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品味语言,我是这样设计的:如果把肚子吃得跟“蜜蜂似的”换成吃得“像小猪”,会怎样?如果把“还”换成“便”,效果又会怎样?问题一提出,学生便努力去寻找不能换的理由,通过设置“障碍”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获取知识记忆更深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创新思维,主动探究的能力。

五、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像一幅意境深远的画,浓淡相宜,虚实相间,让人体味再三,欲罢不能。所以语文课上教师还要学会能适时抛出一些“虚拟性”的问题。如“替换式”,给文章换一种表达,换一种构思;“延伸式”,让学生续写或补写作品中省略的部分等,用这些“虚拟结合”的方法给学 4 生提供一些新颖的思维角度,一个崭新的思维平台,就更能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创新活动带来的乐趣,而当这种乐趣不再来自教师的表扬,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创新成功后的喜悦时,也就是学生创新情感形成之时。

如在教学鲁迅的《孔乙己》时,根据文末一句“大概孔乙己已真的死了”,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然后构想孔乙己的生死情况。”阅读过后,经过思考,学生举手踊跃。有的说死了,因为孔乙己伤势过重,行动不便,无钱医治,肯定死亡。有的说不一定,毕竟还有好心人可能会同情他,帮他治病,即使治不好,落得个残疾,但也没死。还有说他后来命运甚佳的,孔乙己经历惨痛的教训,痛改前非,勤快异常,„„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总之,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通过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探索问题的奥秘。这正是启发式教学的必要、重要手段。语文教师如果能掌握这种技巧,在课堂上巧设问题情境,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552字)

参考文献:

1、张芸《启发式教学方法探索——创设问题情景》天津教育,2004,第二期

2、季伶俐《谈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景创设的原则》——牡丹江教育学院报,2009年第六期

3、高建兴《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0年第24、25期

下载巧设连环问题,化解教学难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巧设连环问题,化解教学难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一、当前教学流程中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教导处在听随堂课中,经常发现有些老师有内容来不及上,导致拖堂;有的是整堂课的气氛很平淡,缺少层次感;再有......

    九连环教学设计

    武汉市育才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日”选修课教案 篇二:九连环解法详解上下部合集把框架和九个圆环分开,如左手持框架柄,右手握环,从右到左编号为1-9将环套入框架为“上”,取出为......

    国企改革难点问题探讨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国企改革难点在哪里? 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

    国企改革难点问题探讨

    国企改革难点在哪里?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其标志就是通过前20年改革,在那些浅层次矛盾和问题基本解决的基础上,开始着手探索和解决多年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就......

    九连环活动教学设计

    九连环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益智玩具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丰富。探秘“九连环”是有益启发智力的活动。通过用九连环的装拆竞赛,引导学生感受科技竞赛魅力,提高学生......

    化解信访突出问题

    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当前既是我县发展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的重新分配,信访工作任务也随之加重。目前我县所面临的信访突出问题主要......

    规划局城乡规划热点难点排查化解情况汇报

    自2008年××区规划局成立以来,根据规划部门职能的需求,在局班子的正确领导下。规划局结合本城市、本地区的建设规模及建设特点内设规划监察队,监察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

    “摩尔”概念难点成因及化解策略五篇

    “摩尔”概念难点成因及化解策略 摘要:“摩尔”概念作为中学化学教学难点的主要表现有:学生易混淆相关概念,化学史上“摩尔”概念的发展历程波折而漫长;该概念刚被引进我国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