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基础写作教程复习考试资料西南政法大学
基础写作
一、主题
1.主题的定义:通过文章全部内容所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和中心思想。
1主题是一种思想和观点,○是观念形成的产物,是作者对生活、对事物的一种认识、理解和看法。
2主题是文章观点和思想中最基本、最核心的。
3主题的表达要借助文章的内容。
2.主题力求深刻——指文章见识精卓,能够准确揭示事物的内核,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达到一定的思想深度和哲理高度。
1主题是否深刻是衡量文章价值的重要标准。○
2主题深刻是思想深刻的直接反映,○因此,要做到主题深刻,最根本的途径还是在于提高作者自身的思想修养。
3要想主题深刻还必须做到多加思考。○要接近事物本质,获得事物的真实内核,必须对客观事物仔细观察,认真研究,反复琢磨必须下一番思索的苦功夫。
二、材料
1.材料的类型,就其来源途径而言,大致可以分为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所谓直接材料是指作者在生活中直接得到的经验、体会和感受,所以也叫做第一手材料。它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的特点,能增加文章的可信性。它是作者在体验、观察、实验、调查中得到的。但这一类材料往往要受到诸如作者、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局限。
2.材料在文章写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文章的物质基础
1写作前,材料引发写作欲望,触发写作动机
2构思中,材料形成文章的主题。
3写作中,材料使文章血肉丰满
4完成后,材料影响文章的社会地位(是否被读者接受和读者的接受程度,都与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用文体中,我们需要大量的事实和理论材料来说明观点。在文学作品中更是如此,使读者理解并接受作品的思想)
3.收集材料的途径
第二篇:大学司法文书期末复习考试资料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先秦时期的法律文书:语判、剂、盟书。
2、下列著作中,收录实判的:《名公书判清明集》、《折狱新语》。
3、汉朝出现的文书名称包括:自言、诏所名捕、爱书。
4、古罗马的诉讼制度先后经历了如下时期:法定诉讼时期、程式诉讼时期、非常诉讼时期。
5、法律文书的语言特点是:词汇的中性化、句式的固定化、行文的规范化。
6、法律文书侧重于运用:陈述句。
7、法律文书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精炼、庄重、朴实。
8、准确是法律文书语言的重要特点。
9、法律文书设计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等内容时,就必须采取模糊语言来概括。
10、法律事实的构成包括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具体包括:自然物、人造物、人的行为、人的心理。
11、法律文书中说明所采用的方法,常见的有:列举、解释、分类。
12、刑事案件事实的基本内容包括:被指控犯罪的构成要件事实、排除行为的违法性、可罚性事实、被指控罪行轻重的量刑情节事实。
13、免除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事实。
14、在行政起诉状中,原告需要阐述的案件事实: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存在的事实、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的事实。
15、非刑事案件主要的叙事方法:纵横交错法。
16、对表述者个体的叙事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叙事者的视角、叙事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17、第一审公诉刑事判决书的文书名称是:刑事判决书。
18、第一审公诉刑事判决书的编号由:立案、制作法院、案件性质、审判程序的代字和案件顺序号码组成。
19、在制作第一审公诉刑事判决书时,对被告人出生年月日确实查不清的,也可写实充足年龄。但对于:未成年被告人,必须写出生年月日。
20、刑事判决书尾部的审判组织成员署名可以是: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
21、第一审单位犯罪案件刑事判决书只适用于实施:双罚制
22、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被害人一方在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中被称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23、刑事裁定书是人民法院依照心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在审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对有关:程序问题和部分试题问题
24、第一审民事判决书的正文内容包括:事实、证据、理由、主文
25、民事裁定书是人民法院为解决民事案件的:程序问题而制作
26、在规范格式中,民事调解书是不必写理由的民事法律文书。
27、人民法院对调节和好的离婚、即时履行的案件
28、正确的表述:当事人对第一审民事调解书的调解协议不服不得上诉不是所有的第一审民事裁定书都需要交代上诉事项的民事判决书是以案件为单位制作的29、第一审行政判决书的被告人是行政机关
30、行政判决书尾部由审判长审判员署名
31、在援引法律条纹是,可以参照有关规章的是行政判决书
二、判断改错
1、宋朝改为秦朝,《名公书判清明集》改为《封诊式》。
2、实例改为拟判,散判骈判。
3、清朝编成《刑事诉讼律草案》正确
4、古希腊改为古巴比伦
5、德国改为英国、制定法改为普通法。
6法律事件改为法律关系。
7、法律文书表现法律事实不应在细枝末节上纠缠正确。
8、杜绝改为并不杜绝。
9、对抽象实例的说明加上对主体的说明
10、合情改为具有可证性
11、突出主罪改法改为综合归纳法。
12、应排斥改为不应排斥。
13、法律文书叙事的视角通常有两种:正确
14、完全重合的改为不是完全重合的。
三、简答题。
1、刑事裁定书与刑事判决书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解决问题所作出的决定不同。刑事裁定书,既用于对要解决的程序问题作出决定,又用于对要解决的实体问题作出决定;而刑事判决书则只解决实体问题。第二,解决问题所作出决定的次数不同。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某一审判程序可能有若干刑事裁定书,但只有一个刑事判决。第三,问题解决结果的表现刑事不同。刑事判决书都只能用书面的形式制作,而刑事裁定书则可采用书面形式,也可采用口头形式。
2、第一审刑事判决书和第二审刑事判决书在格式和内容上的不同点有哪些?
答:第一,格式上:案号不同;对控辩双方成为表述不同;案由和案件来源表述不用;尾部有关内容不同。第二,内容上:事实部分要点不同;判决主文表述不同。
3、再审刑事判决书适用于哪些案件?再审刑事判决书有几种?
答:(1)再审刑事判决书适用于以下条件:第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使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第二,数罪并罚的案件,原判决没有分别定罪量刑的;第三,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经再审查清后改判的。(2)再审刑事判决书有两种:按第一审程序审理的再审刑事判决书和按第二审程序审理的再审刑事判决书。
4、简述公安机关行政执法文书中“万能表”的概念与特点。
答:公安机关行政执法文书中的“万能表”是执法民警根据与查办案件有关工作的具体事项,命名文书名称、注明工作事项的内容,由上级进行审批决定,是否进行该项工作的法律文书。特点是:在查处违法案件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诸多与案件调查有关的工作事项。这些工作事项临时性强、有些工作在程序法中并无明确规定,与案件查处密不可分且极为重要,是否可以进行这些工作,应以公安法律文书的刑事,由上级领导予以批示。“万能表”是相对格式化的法律文书。
5、简述公安机关行政执法文书中“万能表”的基本格式。)
答:文书正面:1文书首部。2正文部分,包括案由、案件文号、违法嫌疑人、违法嫌疑单位、同案其它人、违法事实及依据。文书背面:承办人意见、承办单位意见、审核部门意见、领导审批意见。(此题答案严重简化)
6、为什么说笔录是最基本的公安法律文书?
答:笔录是基础的法律文书,所有的各类公安执法案卷的建立,均以笔录为基础,笔录也是
其他法律文书的制作依据,是取证工作的基础环节,所有的证据均又笔录穿针引线缝合在一起,织成一个严密的证据体系,笔录制作是公安执法工作的基本技能,每一名公安民警均应熟练掌握。
7第一审民事裁决书的理由从哪几面阐述?
(1)阐明人民法院判决的理由。
(2)分析当事人各方意见并表明支持或采纳与否的态度。
(3)援引法律依据。
8、第二审民事判决书在格式和内容上与第一审民事判决书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格式上:案号不同;对控辩双方称谓表述不同;案由和案件来源表述不同;尾部有关内容不同。第二,内容上:事实部分要点不同;判决主文表述不同。
9、民书调解书是如何体现“自愿与合法”原则的?其生效的条件是什么?
答:第一,在事实叙述完毕后写明“本案在审理过程中,经本院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如下协议……”——体现了“自愿”的原则;在协议内容之后写明“上述协议,符合有关法律规定,本院予以确认”或“上述协议,不违背有关法律规定,本院予以确认” ——体现了“合法”原则。
第二,生效的条件是:双方当事人签收。
起诉意见书的概念、作用以及制作方法。(重点)(1)概念:是公安机关将侦查终结的刑事案件移交检察机关审查由检查机关决定是否提起公诉的法律文书。
(2)作用:是对案件侦查活动的总结,集中地反映了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质量,同时也是检察、审判工作的基础材料。
(3)制作方案:起诉意见书由首部、正文和尾部组成。
1、首部。包括制作文书的机关名称、文书名称、发文字号、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情况(依次写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文化程度、单位及职业、住址)和违法犯罪经历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2、正文。包括犯罪事实和提出起诉意见的理由及法律依据两部分。
3、尾部。包括受文机关名称、制作日期、公安局长章和公安局印。
1、公安刑事法律文书92种。
2、《不练理由说明书》送达检察院。
3、司法文书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
4、呈请立案报告书不被条件:犯罪事实已有证据证明;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所为;犯罪嫌疑人或者主要犯罪嫌疑人已经归案。
5、检查文书中的提请立案报告又检察长批准。
6、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应该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
7、刑事裁定书是对诉讼程序问题和部分实体问题做出处理据时制作的司法文书。
8、不起诉决定书当事人被称不起诉人。
9、《不予立案通知书》送达报案人。
10、《现场勘查笔录》存入诉讼卷。
11、对犯罪现场进行勘查的文字记载是现场勘查笔录。
12、通缉令又公安部发布。
13、人民检察院发现应当逮捕而公安机关没有提请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制作逮捕罪犯嫌疑人意见书。
14、公安机关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应当制作提请批准逮捕书。
15、辩护词的核心内容是辩护理由、主张。
16、在第一审刑事判决结果中,宣告无罪的,表述为被告人XXX无罪。强奸罪定刑的,表述为被告人XXX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X年。
17、批准逮捕决定书是填空式文本。
18、以保证金担保的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的期间未违反规定,在取保候审结束后,应制作《退还保证金决定书、通知书》
19、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的使用,不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引渡的。
20、有权批准刑事案件立案的是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
21、不中侦查报告书是叙述式文本。
22、认定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的“鉴定结论”尚未做出,影响确定案件性质的,延长1-4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
23、通缉令分为A级和B级两种,不同在于奖励金额和来源不同。
24、只有在立案后,公安机关才能对案件进行侦查。
25、签发搜查证的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第109条。
26、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被害人在判决书中被称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27、监狱的起诉意见书,当事人称为罪犯。
28、侦查取证文书包括询问、搜查、鉴定文书。
29《询问笔录》的对象是证人、被害人。
30、不起诉决定书应当公开宣布,分别送达当事人、公安机关。
31、不起诉决定书宣布后,立即发生法律效力,立即释放被告人吗,被害人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诉。
32、不起诉决定分为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存疑不起诉。
33、《报案笔录》和《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讲《报案笔录》附《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后报送领导审批。
34、回避申请的对象为公安机关负责人、侦查人员、鉴定人、记录人。
第三篇:大学英语写作教程
大学英语写作教程:(四六级范文集)
目录
1.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基本要求,范文两篇(了解题目,提纲,字数,时间等要求)
2.分析题目提纲,历年作文题目每类两个(对比观点题;问题解决题型;利弊分析题型;原因解
释题型;综合类题型(叙事型);通知、海报、启事与指令;讲话稿的撰写;申请信、简历、介绍信、推荐信)
3.篇章写作
对比观点题 两篇例文找出模板句型,模板句型介绍
经典用语
案例分析(列举一篇以前学生写过的作业,随堂分析,包括用词,语法,观点陈述)--一篇类型相同,不同题目的文章,分析完案例,学生随堂写一篇同样题目的文章,作为比较
4.附录:范文(1.思路分析,即范文中的body部分内容概述,帮助学生对于各种话题扩展思路和信息量;
2.经典用语)
第四篇:大学基础写作
基 础 写 作
单选10*1分 填空10*1分 简答2*10分
分析发挥(续写结尾“合理出奇”)20分 作文(叙事)40分
第二章 文章构成要素 第一节 材料
材料分为“素材”和“题材”
素材:是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之前,从社会生活中摄取的、未经选择、提炼加工的原始材料,它具有感性、零碎、分散的特点,是材料积累的第一步,但未经加工不能纳入文章。
题材:则是经过作家、艺术家对素材的选择、提炼加工,写到作品中来,用以表现主题的材料。
材料的选择
一.围绕突出主题材料 二.选择典型材料 三.选择新颖材料 第二节 主题
主题:主题是文章的基本思想,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
主题的提炼: 一.深刻 二.创新 三.着眼于时代性
第三节 结构
材料起解决“言之有物”的作用;主题解决“言之有理”;结构则进一步解决“言之有序”。
结构的原则:
一.正确反映事物内在规律 二.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 三.适应不同体裁的特点 四.结构要富于变化
段落,是行文最小的意义单位
结尾:
主要表现为“开门见山式”和“导入式”两类。结尾的几种写法
一.总结性结尾,绾结全文,深化主题,形成清晰、完整的印象; 二.启发式结尾,富于哲理,引人深思; 三.鼓舞性结尾,有着激发热情的鼓动力 四.自然式结尾,文章的道理讲完即自然停止。
结构的要求
一.脉络清晰、线索一贯 二.周密严谨 三.曲折变幻 四.疏密互映
第四节 语言
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准确、简洁、生动、朴实
第三章 文章的表达方式 第一节 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叙述的人称分为“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
其中,“第三人称叙述”是全知视角的叙述,它假托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第三者来说话,叙述者的观点不受任何限制,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束缚,能够广泛自地反映客观生活。
叙述的基本方法
从叙述的先后安排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从叙述的整体和局部关系分:合叙、分叙 从叙述的详略程度分:概叙、细叙
分叙:也叫平叙,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事件进行并列的叙述,俗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第二节 描写
描写的方法
依据描写的风格来分:白描和细描
依据描写的角度来分: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的对象 人物: 1.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 3.语言描写 4.心理描写:
心里剖析、内心独白、梦境描摹、幻觉描写 第四节 抒情
抒情的方法:
一.直接抒情,就是直叙胸臆 二.间接抒情: 1.通过叙述抒情
2.通过描写抒情(借景抒情,情由景生)3.通过议论抒情
第二节 小说
中国小说源于古代神话
小说的文体特点
一.情节是小说叙述的中心 二.情节是小说叙述最基本的框架 三.具体充分的场景展示是小说的特长 四.灵活多变,手法多样的叙述方式
第三节 诗歌
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凝练性
二.跳跃性:结构上具有跳跃性,意境也具有跳跃性 三.音乐性:声律和谐,节奏鲜明
第五篇:《新闻写作教程》中篇整理资料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
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一、消息体裁的特点
1、简括。简要、概括地反映新闻事实,是消息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
2、消息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一般不提倡记者直接抒情或议论,尽可能减少主观色彩。
3、消息有特殊的结构方式
①倒金字塔结构即倒叙,它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导语,通过导语将新闻事件的结果、新闻事实的精要,首先呈现给读者。(也有金字塔结构)标题:第一次用一句话报告事实,起索引作用 导语:第二次叙述事实,补充标题,吸引读者
主体:第三次叙述事实,展开、补充导语,完全打开包袱。
4、消息有自己的外在标志
消息的外在标志是电头或“本报讯”。
二、消息体裁的优势
1、消息适应范围广,多用消息,可以增加媒体的信息承载量
2、消息发稿速度快,是一种灵活迅捷的新闻体裁。消息篇幅小,写作、编发稿件可以缩短时间。
3、消息易为不同的读者所接受。消息是靠事实说话,提供给读者的是事实。
4、消息的新闻冲击力更强。消息是浓缩了的新闻,“一句话新闻”式的标题和先声夺人的导语能够直接进人们的视野。
导语
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
大多导语只有一个段落。两个段落构成的导语称为“复合导语”,一般第一段虚写,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第二段实写,说明“何事”。
一、导语的作用
1、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
2、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导语精彩,内容与形式俱佳,可以引导读者耐心读下去;消息的开头格外吸引人,人们便会从“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
3、导语为全篇定音导语为一篇之首,导语确定了写作重点,决定消息的基调。
二、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1)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所谓实质性内容,即指新闻事实,或者事实中的要点。
(2)将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包括最新鲜的材料;要选择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材料写作导语;选用最有趣、最富有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材料写作导语。
(3)炼字炼句,力求简短。导语不可太长。字数过多,一会淹没“亮点”,冲淡趣味性;二会导致沉重,令读者失去耐心。写作短语的关键是明确报道主题,抓住事件要害。
(4)力求优美生动。导语的美,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开掘、反映出新闻事实内在的美,二是讲究文采,做到语言美。
三、导语语言特点:简短(一句一段式);明晰(短词短句的应用);色彩(准确的形容)
四、导语的类型
1、概述型:增加提炼与概括的能力、用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事实概括
2、描述型:消息的开头即出现画面、出现镜头,具有可视可感的效果(优点:有趣,能以形象的画面引起读者的好奇,能以情境感染读者,让读者先有感性认识,可以强化新闻的报道效果)
3、评述型式:夹叙夹议、有述有评的导语,称评述性导语
优点: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可以发挥“勾玄”的作用,在消息开头给读者暗示;评述型导语可以直接发表意见,能够直接影响舆论
注意事项:①评,应该是言人之所未言,深刻而有新意②评,应该是少而精,点到为止,不宜展开③为了使导语中的评更具客观色彩、更有说服力,有事也为了防止因记者直接评论而招致被动,可以使用引语方式发表意见。
4、橱窗式:由典型事实例构成的导语,多用于综合性新闻。其特点在于它不是靠描写或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者。
五、导语修辞技巧
1、设问:以提问的方式开头,主体部分围绕导语提出的问题展开叙述。有助于 2 读者把握新闻事实的要点,有助于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促使读者抓住要害,明确消息主体的写作方向。导语的设问,必须紧扣主题,必须服务于报道的主旨,同时还要揣摩读者的兴趣点,在文字上要间断明快,注意提问语气,以使读者既感兴趣乐于接受。
2、拟人:可以使导语带有感情色彩,令读者受到某种程度的打动。
3、借用:借用诗词典故、歌曲唱词等来揭示新闻内涵,从而唤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者以轻松愉悦的心情阅读下文。
4、对比:将两个极端的食物加以对照,造成巨大反差,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要求记者注意在联系与比较中观察与分析问题,发现事物的特点,或者发现问题所在,并选准对比的切入点,用来造成泾渭分明的效果。有助于揭示事物的特点、阐明新主题。
5、直呼:导语以第二人称“你”直呼读者,与读者对话,也称“谈话体”。可以将读者拉近,造成一种亲切自然的交流气氛,使读者产生亲近感,从而乐于接受记者的观点或忠告。
6、排比:可以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加导语的气势,使导语带有节奏感。
7、惊警:以惊醒、警戒的语句,强烈唤起读者注意。可以造成震动效果,造成一种紧迫感,使读者为之一惊,不能不注意。比较适合某些与民众安危密切相关的、带有紧迫感的事物,以及一些服务性报道,但是也要注意语句应该平实,不要过于煽情,否则会适得其反。
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位于新闻正文的前面,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其字号大于正文,作用是划分、组织、揭示、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
1、新闻标题要做到吸引人:生动简洁、真实、内容的概括精炼、笔触犀利、逻辑性强、信息含量丰富、含义深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新闻标题的种类
①大标题:表达事实、提出观点 ②单条新闻的标题:
引题:“肩题”“眉题”引出主题。字号小,多作虚题。在主标题的前面(作用: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提出问题、说明原因、长句短化)主题:说明最重要的内容,字号最大
副题:“子题”,对主题进行补充和解释,交代事实结果,补充次要事实,印证主题中的观点,解释主题。在主标题之后,字号最小。提要题:主标题之后、正文之前,提示主要内容 小标题:“分题”“插题”,分段分类的作用
3、新闻标题的分类 实题:叙述事实
虚题:发表议论或表明意见
4、新闻标题的结构
单一型结构:只有主标题,是实题,意义完整。
复合型结构:除主题外,还有辅题(引题、副题)【多行题】
5、新闻标题的组合形态 ①正题
②引题+正题+副题 ③引题+正题 ④正题+副题
主体与消息
消息导语之后的部分称为主体
一、主体的任务
(1)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 ①补足导语中尚未出现的新闻要素。先在导语中提示何事,或者提示要点,然后在主体中依次报告“何人”“何时”或者“何地”,以使导语更为简洁,更能突显精华。
②将导语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
(2)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主体是在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之外,增补新的内容用来扩充新的新闻的信息量,扩大读者的视野,用来提升新闻主题的高度。
①补充带有因果性质的材料;
②在导语限定的事实之外,补充一些暗示性的情况;是为了说明记者对新闻事实的某种新的认识或发现,为了提醒读者注意这一事实所反映出来的某种新动向。
(3)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一篇合格的新闻作品,应能解疑释惑,清楚地回答读者渴望了解的问题。这个任务也只能由主体部分来承担。
(4)添加“作料”,令读者兴味不减。主体尽可能不断提供兴趣点。
①运用“色彩”;写作中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②打开包袱中的包袱,对附带的信息加以介绍
二、主体的结构方式
1、倒金字塔结构:主体本身按照材料的重要程度由前置至后依次展开,主体也是倒金字塔结构。便于读者把握重点,有利于编辑安排版面。
2、纵向结构:按事件的发展顺序安排结构。比较适用于故事性强的材料,例如法制报道、灾难报道、深度报道等。可以反映新闻事件的大致过程,让读者了解前因后果,记者也可以借“过程”说话,表达某种观点和意见。
3、横向结构:不受事物发展时间顺序的限制,围绕一个主题,将同一时空范围的情况有序地组织起来,反映“面”的变化。
4、点面结构:以个别、典型的事例引出一般、总体的情况。可以为读者提供广阔的认识空间,可以使消息更有说服力,也更符合普通读者的认识规律。也可以按照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安排主体结构。
5、并列式:适用经验式、公报式报道
6、悬念式:对金字塔结构和时间顺序结构进行扬长避短。引发受众的好奇心。
7、华尔街报体:以小故事开头,进入主体。更具故事化、人文关怀
三、消息结尾的特点:以事实结尾,事实该讲到哪,消息就在哪里结尾。事实报告完毕,消息就可以结束了。
四、消息结尾的类型
新闻真实准确第一,结构和语言贵在通俗质朴。
1、材料典型、意味隽永
2、首尾关照、巧妙呼应:某些带有趣味性的事实、非事件性的事实,写作比较从容,允许采用悬念式的导语,可以将谜底留待结尾处揭开,这时,就会造成故 5 事性很强的首尾呼应。
3、议论结尾:原则是议由事出,议论要少而精。
4、抒情结尾:(作用:对报道的事实进行升华;对全片报道进行升华;对事实的新闻价值和蕴含意义进行点化;对事实进行引申,对其补充
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是对人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一、新闻背景的任务、作用
1、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新闻背景解释、说明的对象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新闻中的名词术语,可以使读者越过专业名词的障碍顺利阅读并理解全文;另一种是消息中的事实部分。,用来说明新闻中涉及的事实。
2、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许多新闻作品要借助背景材料来揭示事物的意义,是因为读者的需要、信息的需要、传播者一方的需要
3、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对比烘托性的背景材料,可以为新闻注入更丰富的内涵,使新闻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
4、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5、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6、用背景材料介绍新闻中的人物,满足读者的好奇心、阐释人物行为的合理性;
7、累加同类事实,开阔读者视野。累加性背景材料是褒贬事物的有力武器。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是宣传成绩还是暴露问题,记者都可以借助相关事实的累加,在更高的层次上发言。
二、背景材料应该注意的问题
1、明确目的,抓住重点 通常情况下,决定背景选材的主要因素是事实本身的“疑点”、读者兴趣、新闻主题。所谓“事实本身的疑点”,是指读者感兴趣、而不加背景读者又难以理解之处;读者兴趣,既包括前面所说的“疑点”,又包括新闻事实之外,读者需要了解的有关事实和材料;新闻主题则被认为是调遣背景材料的主要依据,大 部分新闻应根据主题的需要确定背景解说的重点。
2、注意背景材料的广泛性、多样性 记者在选择背景材料时应当不拘一格,旁征博引。就内容而言,背景材料不受时空和事物类别限制。古今中外,只要对说明新闻事实有用,均可拿来。
3、借用新闻价值标准精选背景材料 应以新闻价值标准——新鲜、重要、著名、接近(心理的、空间距离的)、情操、进展等符合读者心理需求的诸要素为条件,来挑选可作背景的材料。
三、消息的背景大体有哪些类型?各自的作用是什么?(1)插入导语
①背景本身为一典型实例,插入导语可以用来吸引读者,用来帮助“说话”; ②背景材料极具吸引力,将其作为定语,用来修饰导语中的事实或人物,为新闻事实的出场鸣锣开路;
③用历史性背景与新闻事实对比,在导语中造成新旧反差,引起读者注意。(2)导语之后接背景段
①导语中出现的关键性的人和事、关键性的词语急需解释,否则,会影响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影响主体的进一步展开。在这种情况下,导语之后可立即插入背景; ②鉴于思维逻辑和文章过渡的需要,可在导语之后立即加入背景段。(3)分散插入主体之中
①主体中分散穿插独立的背景段;
②将背景材料化作句子的某种成分揉进主体,使其黏着在新闻事实之上,让读者看不出背景与新闻事实的界限。
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思想。
一、如何评价新闻主题
1、符合新闻事实,新闻事实成为记者所定主题的依据
2、主题具有社会人文意义上的针对性
3、主题鲜明、深刻、集中
二、新闻主题的地位
1、提炼好主题是新闻价值的需要 ①是新闻的核心
②是新闻新的探索起点和基石
2、提炼好主题对新闻报道起着统帅作用
三、新闻主题的特点:唯一性、浓缩性、鲜明性
四、新闻主题的基本要求:新颖性、有价值、要深刻、要突出
五、新闻主题选择的依据:政治上需要、为受众所注意、涉及最迫切的问题
六、新闻主题处理不当的几种表现
1、主题选择偏杂
2、主题刻意拔高
3、议论成分偏多
事件性新闻
一、报道事件是消息的基本使命
1、新闻报道必须追逐事件
①事件本身具有明显的“变”--变动的特点,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突发事件)②事件本身程度不同地都具有典型性的特点,具有典型示范、典型示警的作用; ③凡事件,都有其原始的戏剧性,对读者都有吸引力。
2、消息是报道事件的首选体裁
消息制作和传播过程的短平快特点,也为它报道事件创造了条件。特别是面对突发性事件,消息无疑是最佳报道体裁。
二、报道事件需要注意的问题
1、事实要交待得一清二楚。事实交待不清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缺少新闻要素,事情的轮廓不清楚;
②忽略了某些必须交待的细微部分,令事件模糊不清; ③事实的具体内容、事件的来龙去脉交待得不够具体。
2、勿做表面文章
记者应是观察家与思想家,他应当能够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看到其深层的含义,预见到它的影响,并用准确的语言将事件的意义、自己的发现告诉读者。这样,消息才会有思想性、有深度。
3、见事见人
①以人的命运为焦点报道事件; ②关照事件结果对人可能产生的影响;
③反映人在事件中的活动、心态,丰富事件性新闻的内涵。
4、慎重报道恶性事件
①不要煽情,理性地反映恶性事件,尽可能摈弃煽情的做法 ②不要无意中传播作案手段、泄漏破案方法;
③注意保护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报道恶性事件,特别是犯罪新闻,记者应有很强的人权意识 ④关注事件成因。报道恶性事件一是为了传播警戒性的信息二是为了总结、吸取经验教训,追究、揭示事件的成因,提出普遍性的问题,是媒体和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动态消息
1、动态消息的特点
①动态消息大多一事一报,一篇消息只写一件事; ②动态消息更强调“宏观笔法”;
③与其他类型的报道相比,动态消息更加注重时效。
2、动态消息的写作
①善于捕捉动态新闻的报道题材
②客观记述,增强可信度;压低主观色彩,以增强说服力。
③传达现场气氛,使新闻更具动感连续报道。可以将读者带入其中,令读者感同身受,增加读者对事件的兴趣,或者提升读者对事件的关心程度。④连续报道,确保时效。
四、简讯
1、简讯的特点
①简讯文字简略,内容简单;
②结构单一;简讯大多有标题,正文一般不换行,只用一个自然段解决问题
2、简讯的地位
①简讯是传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②简讯篇幅短小,可以多发稿,从总体上增加媒体的信息含量; ③多发简讯可以活跃报纸版面;
④简讯栏是信息集中之地,它还可以为记者提供能够再利用的新闻线索。
3、简讯的写作
①撮要
1°构成事实的基本要素: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为何应当有所交代 2°提示新闻事实中最有价值的部分,重视读者的需要
②讲究文字
1°精简 2°要有表现力
专访
专访又称“访问记”,既是一种采访方法,也是一种新闻文体。
一、专访的文体特征
1、专访强调的是“访”,它是由“访问”脱胎而成的一种文体
2、专访强调的是“专”,即访专人,访专题,采访对象是特定的人,内容突出专题性,回答特定的问题,且专在独家视角上;
3、“访”即访问,这是成稿的手段,因而专访的内容是访问活动的实录,往往以被采访者的原谈话为主,再穿插有关现场情况、背景材料等连缀成篇; 4叙述角度一般是记者直接出场,主要以第一人称写作;在专访中记者更加主动,主观色彩比较鲜明
5、专访结构以问答为主。
二、专访的文体类型
专访包括以记人为主的任务采访、以记言为主的问题采访、、和以记事为主的事件专访。
1、以记人为主的人物专访: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或热点问题中的关键人物、有 某种特定新闻背景的人物
人物专访注重新闻性,还体现在写专访的记者要善于找新闻由头,从这个新闻由头入手,以主题的角度切入
2、以记言为主的“问题专访”,也称“意见专访”、“言论专访”或“学术专访”。笔锋的重点在于记录与传达被采访者的见解、意见、观点、主张等。在选择被采访者时必须是某个方面的“权威人士”,在某些问题上有发言权的代表人物或者在受众中有影响力的人士
“问题或意见专访”的现实针对性是最强的,它能够及时为读者解释疑惑,为决策者提供意见,还能起到传播知识、引导舆论等作用。
“问题或观点专访”的最佳组合式“名人+权威观点”或者“名人+最新观点”
3、以记事为主的事件专访
一般来说,只有新闻事件才能构成事件专访,而且与事件性通讯相区别,事件专访是指记述某些希望事件的特殊意义、内幕情况或者澄清事实真相的专题访问。
三、专访的写作要领
1、问答整理式:经过整理后的采访过程,以记者提问、受访者回答的问答体发表。
能够最大限度地再现访谈内容,其实录性、可信性与可读性强。但是篇幅会比较长,它更适合在在杂志上发表。其次,如果问答不精彩,就会大大削弱感染力。此外,如果仅仅是一问一答而缺乏背景介绍以及必要的现场描写,可能会影响可读性
“问答整理”的叙述方式,适合重要人物的专访写作;适合阐述重要观点的专访写作;也适合一些比较复杂的或者有争议问题或事件的专访写作。
2、散文处理式(散文处理式):根据专访的报道需要自由取舍问答的内容,并灵活地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穿插叙述访问的情景、过程,或者勾画被采访者的形象、性格等。
优点:报道精炼、明快,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问答整理式的篇幅过长问题,通过灵活的文体处理,把导读穿插于访问专访中间,使报道丰富。还给记者留下了较大的新闻写作创作空间。
缺点:访谈的过程与内容展现得不完整,不容易让读者看出一种整体的问答思路,11 经过作者较强的的裁剪,加工痕迹较重,可能削弱访谈的实录性。
3、口述实录:把现场记者和记者所提的问题都删掉或者非常淡化地处理掉,主要保留被访问者的谈话。
优点:它能使得被访问者与读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直接交流,因而使这种专访令人读起来更亲切、可信。
四、人物专访的决定性环节:采访成功
1、怎样专访
①专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背景材料、知识资料、问题设计、注意挑选适当的采访时和场合
②专访中善于提问与观察:重视第一组问题的成功率、增强临场的问控制与应变能力、注意用眼睛采访
③专访后注意核对,引语一定要准确:要准确地表达被访者所陈述的内容、概念与意思;要准确地体现被访者的性格、身份
新闻特写
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者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一、特写与新闻的共同特点是: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都重视运用形象思维,都重视运用更多的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
二、特写与新闻的不同点:消息是以简洁和让事实说明问题取胜,特写是以新闻事件中有形象感的镜头取胜
三、特写的文体特征:
1、镜头感:适当的截取、适当的放大
2、透视感:强调“以小见大”的传播效果
3、现场感
四、特写的分类
1、人物特写:要求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的某种行动、行为或者性格,具有画面感与动感。选取某一方面的特征比较鲜明、比较立体出众的镜头来对其进行细笔勾勒与与放大。
2、场景特写
在重大新闻事件或者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配以场景特写可以加强传播效果
五、特写的写作要领
1、抓准“镜头”
2、要有精彩的细节描写 ①细节要有特点
②细节要有动感:要捕捉到动态、动势,才能做到形象生动
3、要抓住新闻事实的高潮写
4、要情景交融的写
5、善于运用背景材料烘托与凸显
①背景材料,特别是当它独立成为一个背景段落时,一是要挑选那些本身就具有镜头感的背景材料,二是要尽量把它们写得有镜头感
②大量背景材料的运用要讲究巧妙,位置要灵活,最好是把背景与新鲜的事实描写自然而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新创造体、新的镜头,从而在全文中居于更突出的地位,加强特写的立体感与深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