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改革必要性,内容,阻碍(5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15:1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治改革必要性,内容,阻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治改革必要性,内容,阻碍》。

第一篇:政治改革必要性,内容,阻碍

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所谓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和权力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权组织、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完善。人心思变,人民需要更加合理的政治体制,国家发展需要更加更加科学、合理的政治体制。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而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和弊端则使经济与政治的冲突也越来越白热化,权力滥用、腐败蔓延等现象要求必须进行整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政治运动秩序形成前提,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根本保证,是实现社会进步有效途径。它可以保障经济、文化发展的政治方向,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政治条件,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政治环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当前中国社会进入矛盾多发期,其中既得利益群体与社会大众的矛盾呈现激化的趋势、权力集中、行政权力过大、贪污腐败等现象日益加剧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迫在眉睫。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将会得而复失,停滞不前只有死路一条”。

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978年中国经济面临崩溃,中国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时隔32年后,中国道德面临崩盘,中国站在社会伦理的转折点上。中国特色的通胀正蚕食民众的钱袋和幸福感并一次次的挑战中国人的道德底线。稳定没压倒腐败和贫富差距,压倒的是民众表达正当利益的权利。总而言之今社会社会的各类矛盾、问题,归结到最终层面,都与政治体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党的十七大鲜明地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当今争论的焦点已不是要不要改而是怎样改的问题,这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关系到国家的繁荣、稳定、富强,关系到国家未来的走向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一)首先,这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就我国的政治制度而言,我们实行的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等,这些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根本目的是服务人民最大化,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达到真正的当家作主。我国的政治体制形成于建国初期,它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验的影响;二是前苏联政治体制的影响,可以说是一种“革命型”的体制。这种体制在建国之初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对于运用政治权威的力量迅速统一全国的经济和政治,确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过渡时期结束后,在人民内部矛盾取代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而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情况下,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和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这种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弊端就逐步地暴露出来,权力的过分集中在法制还不健全、民主意识薄弱、监督信息壁垒过高,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的情况下,必将导致权大于法、权力滥用。致使侵犯群众的生命财产时有发生,这就与当初成立社会主

义的初衷和宗旨相违背,同时健全法制、权力制衡、民主选举、司法独立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努力的方向。为了实现权力相互间的制衡和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为使政府有效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对原有落后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30余年,经济改革取得了公认的成就,中国有夸耀于世的GDP,尤其在今年荣升全球第二之后,然而与其他新兴国家比,中国的GDP并不直接带来幸福。普通百姓并不能享受改革的成果,贫富差距日趋拉大,影响了社会公平和谐。国企凭借政治权力和垄断的优势肆意扩大,国有企业的收入90%基本上被内部人员消耗掉,国产演变成部分人的私产,再加上国有企业的重要领域基本上不对外招人,他们垄断了国产,打破了外人想进国企的美想,因此便出现了所谓的“国二代”,由于政治体制的滞后导致国企效率低下已是不争的事实,从而导致人才和资源的大量浪费,失去企业应有的活力,相反却严禁控制民企进入电信、中石油、水、电、烟草等这些暴利行业,进一步压缩了私企的生存空间,在加上每成立公司必须得到工商机关的批准,公司成立与否与权力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法制不健全、权力得不到监督制约的情况下,民企只有在采取商业贿赂的情况下才能得以生存,这就使官商勾结成为了普遍现象。上述种种现象表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对此我们必须正视并把握时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引导经济社会良性发展。中央计划经济是政治(绒行政)经济合一的体制,其中政治权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这种政治权力又是高度集中的,由此形成了我国经济发展对国家权力绝对依赖的基本特征。这种计划体制与市场经济在很多方面都是格格不入的。比如,市场经济要求经济关系市场化,而这种计划体制则要求经济关系行政化,价值规律、产品竞争、市场联系都被排除在经济活动之外。市场经济要求企业行为自主化,而这种计划体制则要求企业隶属于各级行政机构,企业的各种微观行为都要受到行政机关的控制。市场经济要求宏观调控间接化,而这种计划体制则要求以行政手段为主,对宏观经济进行直接的指节性调控。市场经济要求经营管理法制化,而这种计划体制则主要通过从上到下的行政官员管理经济活动,它要求的是人治,一切决定都由中央发出。历史的经验已表明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引导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而不是控制和垄断资源去挤占民企生存空间。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也许很多人认为不经过政治体制改革也照样取得经济的发展,并且还被很多人引以为傲所谓的“中国模式”。的确经济发展不一定需要民主,经济发展有很多的因素。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四个很重要的基本要素:第一个是制度资本,法制、民主、管理等制度资本。第二个是自然资源,比如石油。第三个 是劳动力资本。劳动力充裕,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也可以创造价值,很大程度上我们就靠这个。第四个是土地辽阔,土地是资源,任何一个要素特别强,都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资本的要素是一个软的东西,不是直接产生GDP的,对经济的增长能起到一个持续的作用。没有民主的经济繁荣是不可持续的,没有民主制度的大国是不可以成为强国的。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模式是靠高消耗、高污染、人力资本低等优势。中国当前巨大的贫富差距,社会矛盾都暴露了中国经济是不可持续、透支式的发展。

(三)是实现司法独立、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

如果说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具有优越性的话,那就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和保证人的权利上比资本主义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司法独立是公平性的必要前提,离开独立性公平性就失去了保障。建立法治的,实现依法治国的伟大目标,离不开司法机关的独立执法,它是建立法治的国家前提,是维护个人权利的最后保障,它不仅关系到人的权利能否实现,而且更是人们理念实现的保障。

而如今由于行政权力过大和一党独大的政治体制,缺乏独立的媒体和社会组织不可能达到真正的监督,仅仅是依靠党内自我监督和依附于官方媒体的的监督永远只能是歌功颂德,达不到真正监督的作用也就不可能使权力在阳光下真正运行。经济发展给社会带来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但社会的物质财富如果不能合理分配,如果缺少公平正义的共享机制,社会上就会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在底线为生存权而挣扎,更多的群体会产生被剥夺感。几乎可以肯定,我国未来依然会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但是这种增长能否惠及底层民众,能否为底层人群提供依靠勤奋努力实现阶层晋升的机会,就全赖于能否建立一个公正清廉和开放的社会机制。对此我们必须深化改革的目标,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要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打破过去的旧体制,赋予司法权的最终监督地位,使人民信仰司法而不是信访,信仰法院而不是求告无门,让司法真正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以效率和公平两大目标相适应的新的经济社会运行机制,走出一条公平与效率兼得、稳定与激励并举的现实之路。使政府在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平方面真正负起主要责任

(四)是当今社会反腐倡廉的需要

当今中国,贪官之众,级别之高,腐败金额之大,腐败理由之荒唐:“升官不成便腐败”、“不贪污当官干啥”、“不捞钱感到孤独”、“权有多大,利就有多大” “皇帝有三宫六院,我有两三个算什么”。如今官场的贪污腐败十分严重,从地方到中央,到纪委到法院、检察院,从党委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军队、警察、监狱、驻外机构,都有大量的贪污腐败现象发生。中国官场腐败的愈演愈烈,已带来中国社会严重的贫富悬殊、道德败坏、官民对立、民怨沸腾,导致中国社会危机重重,已经造成整个民族精神的萎缩与社会和谐的破坏,说是触目惊心也是丝毫不过分。反腐倡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社会建设。因为权力滥用、贪污腐败盛行不顾民众死活,把民众置于水深火热之中,对此政府尤其是党的决策层要保持清醒的认识。腐败泛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权力不受制约、不受监督。而权力之所以不能受到应有的制约和监督,乃是因为中国现行政治体制的专权性和封闭

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包括:

(1)实行党政分开。党政职能分开,划清党组织和国家政权的职能,理顺党组织与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司法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做到各司其职,并且逐步地走向制度化。

(2)进一步下放权力。凡是适宜于下面办的事情,都由下面决定和执行。

(3)改革政府工作机构。按照经济体制改革和政企分开的要求,合并裁减专业管理部门和综合部门内部的专业机构,使政府对企业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变到间接管理为主。适当加强决策咨询和调节、监督、审计、信息部门,转变综合部门的工作方式,提高政府对宏观经济活动的调节控制能力。

(4)改革人事制度。对“国家干部”进行合理分解,改变集中统一管理的现状,建立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改变用党政干部的单一模式管理所有人员的现状,形成各具特色的管理

制度;改变缺乏民主法制的现状,实现干部人事的依法管理和公开监督。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

(5)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提高领导机关活动的开放程度,重大事情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6)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理顺共产党和行政组织、群众团体的关系。更充分地尊重选举人的意志,保证选举人有选择的余地。抓紧制定新闻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等法律,建立人民申诉制度,使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和自由得到保障。

(7)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步一步走向制度化、法律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进程。

政治改革的阻碍

1、政治体制改革动摇党的执政地位。这部份人将党的利益和国家利益割裂,违背了党宣称的党没有自己利益的承诺

2、政治体制改革改变国家社会主义的性质。这部份人思想陈旧,抱着几十年前的概念不放,不知道不管什么主义,只要能为人民谋幸福的主义就是好主义,在全球社会主义实践失败的背景下,不肯面对现实,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

3、失去已经获得或将要获得的巨大的利益。这部份人只有自己的私利,而不顾国家前途,是体制造就的腐败分子。本来就是党要清除的对象

4、其它在长期的洗脑下,被蒙蔽的广大群从,不了解政治体制改革的优越性

第二篇:政治改革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

邓秀芬

30年的激荡改革,30年的风雨兼程,中国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为之感到欢欣鼓舞。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作为中国整体改革的关键环节,始终是一个备受国内外、党内外关注的敏感话题。多年来,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政治体制却没有实质性变化,有人认为党和政府采取的是“先经济,后政治”,甚至是“经改政不改”的策略。

然而我觉得这是对中国整个改革的一种很大的误读和误解。事实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拉开中国改革的大幕,就在于当年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造就了思想解放的氛围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也就是说,我国的改革一开始就是在民主政治的推动下起步的。事实上,在30年的改革历程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和策略,也可以看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和成果。所以说我们有并正经历着政治体制改革: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30年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从战略和策略上相结合,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并且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推进;把政治体制改革与尊重和保障人权结合起来,依法保证全体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民主选举、政治参与、政务公开、干部选拔、权力监督、立法改革、司法改革、决策改革等都是“结合”的具体产物,同时也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成果和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力支撑。所以,胡锦涛总书记说,如果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仅仅归因于中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这显然是不全面的,也是完全不符合实际的。事实是,从1979年以来,中国进行了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在内的全面改革。凡是对中国有比较深入了解的人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还是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中国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事实也表明,中国的政治体制是基本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的。

当然,中国过去30年搞经济改革取得了成功并不是说我国的政治体制已经完全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恰恰相反,在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在看到成果和优势显现的同时,也看到了问题的存在。这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样,比如沿海先于内地改革带来了地区差别和收入差别的扩大;“分步走”的渐进改革带来了既得利益者的产生以及既得利益者想方设法阻碍新的改革;“先易后难的渐进改革带来了社会矛盾的积累和后移;类似于“先上车后补票”的改革带来了法治的滞后,使社会无序化的现象到处存在等等。所有这些问题,让我们把目光最后聚焦到了政治体制改革上,看到了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之间还存在着许多不平衡、不匹配、不适应的地方,看到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由共产党领导进行渐进的政治改革,我想是绝大多数尊重现实的人们的共识。问题是渐进的程度?如果说渐进的政治改革是中国需要80年或一个世纪才能搞民选的领导人和政府,可能很多人会付之一笑。渐进的改革更不能被作为有意推诿改革的理由。这在中国历史上慈禧的“预备立宪”和国民党的“训政立宪”都有其教训。从现在起进行认真的、脚踏实地的政治体制改革可能是很好的选择。

30年我们杀出了一条经济体制改革的“血路”,收获了累累战果,创造了“中国奇迹”,我们同样要杀出一条政治体制改革的“血路”,并对此充满自信充满期待充满梦想......2009-11-25

第三篇:中国政治改革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共“十四大”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三十年的经济改革,使中国经济越来越繁荣,但是政治改革却步履维艰,官员腐败问题层出不穷,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就业形势依旧严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现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政治改革之路将走向何方?

中国政治改革

《一》前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饱和程度时,国家和人民迫却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二》中心:政治民主.言论自由.维护人权.《三》方向:中国共产党——深得民心,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巩固中共的执政党地位.政府——建设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型政府.《四》具体措施:

1.进一步健全中国的法律制度,使中国各项事业做到有法可依。加大法律宣传工作,使法律观念深入人心,让广大人民群众重视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的重大作用,同时让每一位国民充分意识到依法治国的核心不是治民,而是治官.治权.治政.可借鉴秦国商鞅变法。

2.强化行政体制改革,简化行政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并完善官员权力行使监督体制,监督官员行使权力,预防官员腐败,加强官员队伍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建立高度廉洁政府.可借鉴新加坡的高薪养廉政策。

3.深化落实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保障立法的独立性,简化立法手续,推进立法进程,建设法治国家.可借鉴美国的1787年宪法。

4.充分发挥全国人大和政治协商的重大作用,让广大人们群众真正地参与管理国家各项事务,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全国人大.政协.人民群众.社会广大新闻媒体共同监督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可借鉴欧美的民主政治体制。

标注:中国在学习其他国家的强国之策时,一定要结合本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第四篇:实习鉴定必要性及内容

实习鉴定必要性及内容

实习鉴定有助于实习生建构、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专业实习不仅可以促进实习生学习、理解、反思指导老师提示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而且也有助于其在应用、检验、质疑教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揭示、分析、批判自己的“知道是什么、知道为什么”的显性知识和“知道是谁、知道怎样做”的隐性知识,由此促进实习生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教育认识能力,不断建构、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使系统的教育理论和知识转变为实习生真正的思想财富,从而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发挥作用。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后,要填写实习鉴定表中的实习鉴定,作为实习中的表现和体会的一个总结。一般包括一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基本情况。主要是表明实习期间工作情况成了哪些任务等。最好用一些统计数据来说明。

第二,实习收获。主要指通过实习,在专业思想、专业意识、职业技能和能力等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体会。最好要有典型事例,并分析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

第三,存在的问题。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往往会暴露出自己思想、文化、专业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弱点和缺点,因此在总结时要实事求是地写出来,并分析其原因,并应当定出今后的改进措施。

阅读相关文章:护理实习鉴定、数学教育实习鉴定、2011年大学生实习鉴定、教师实习鉴定、毕业实习鉴定表、大学生转正实习鉴定、银行实习鉴定、规划设计实习鉴定

第五篇:市场体系与政治改革(转载)

从市场体系到政治变革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刘波

在经济学的内部体系划分中,政治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一向不是主流。原因之一也许是缺乏精确和数字化的分析方法和衡量工具,但这从来没有让经济学家畏难止步,意大利博可尼大学校长圭多·塔贝里尼(Guido Tabellini)便是一个好例子。

塔贝里尼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直致力于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研究,但近年来学术旨趣不断向政治经济学转向。他自1994年起任博可尼大学经济学教授,2008年11月开始任该校校长。2010年1月底,在中信《比较》、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发展与转轨中的制度暨吴敬琏教授80岁生日国际研讨会”上,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经济观察报:你长期研究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你认为制度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塔贝里尼:人们通常的共识,同时也是得到证据支持的结论是,良好的制度可以使产权得到合理的贯彻,促使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快速发展,因此一个社会要实现经济迅速的发展,就应该拥有运行良好的、足以保障明晰产权的各项制度。良好的制度意味着一个社会应该拥有健康的政府和文官系统,不滥用权力,侵夺私人的产权。

不过,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我们需要判断良好的制度和产权应该是什么样的。关于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人们基本上没有异议,但什么样的制度是良好的制度,这方面的争论就比较多了。

大体而言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制度的关键在于政治力量,要利用政治力量来确保产权得到合理的贯彻;另一派则认为,单靠政治力量是不行的,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社会还必须经历一种文化革新,才能促进那些足以保障产权的权力机制。

经济观察报:那么你的观点是什么?你更强调哪一方面?

塔贝里尼:我的观点是,也许这两个方面都是很重要的。我所进行的一些研究表明,对于让制度发挥合理的作用而言,文化革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举例而言,现在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观点是,中国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是先建立一个运转正常的市场体系,等市场体系建立起来之后才进行政治改革,使政治体系更为高效。二者应该分开进行,而不应毕其功于一役,因为只有先实现经济的自由化,保护私人财产,培育和发展中产阶级,在社会中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才能改变人们的思维,形成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氛围。

从政治史来考察,这样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例如,在西方的政治史上,选举权的扩展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过程,所有的民主制度都是经过几百年的时间才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从欧洲的历史来看,也是市场经济和产权制度的形成在先,民主体制的建立在后。我的观点是,不应该只强调经济发展,而应该努力培育自由流动的市场机制、言论自由和法治,以最终促使政治变革的实现。

经济观察报:你曾经仔细研究过意大利南部地区与欧洲其他较发达地区发展状况的不同,并从中得出了一些制度性的结论。在你看来,意大利的情况可以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塔贝里尼:我认为最主要的启示有两点。一方面,一个社会要实现经济的繁荣旺盛,就应该培育良好的公民文化和社区文化,促进公民之间的相互尊重,促进政治和文化宽容,保障各项政治权利。

另一方面,上述这些良好的价值观,也需要由一种自由主义的政治制度来保障和促进。如果在一个国家的某个地区,历史上存在着长期的独裁统治或外国占领,使当地的国民遭受虐待,那么在很长时间里,当地都会存在一些文化问题,包括民众之间相互猜忌,以恶毒的态度对待彼此。意大利的南部地区就是如此,这种遗留症几百年都没有消退。

由此可见,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但要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政治制度的演化和进步也是必不可少的,应该通过政治改革,使法治代替其他机制成为最重要的制度,保障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而如果一个政府限制公民的政治权利,将产生两方面的恶果,不仅损害公民利益,而且催生各种不利于社会进步的价值观。

经济观察报: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有时是由政治力量推动的,有时则是源于各种复杂的、难以言明的历史和文化因素,所以要促使一个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降低这个过程的难度?

塔贝里尼:这的确是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我认为至少有几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要推行广泛的、宽容开明的社会教育,改变人们的头脑。第二,要让人们畅所欲言,废除一切限制言论的措施。第三,要让民众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和潮流,保持开放的思维。

我认为中国等国家现在拥有一个欧洲所没有的优势。现在欧洲的一部分国家已经拥有了完善的自由社会,那里有思想的碰撞和开放的辩论,而中国等国家只要向外部世界保持完全的开放,实现信息与观念的顺畅流通,就也可以从欧洲汲取各种思想与政治资源,为己所用。

经济观察报:你认为民主制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吗?

塔贝里尼:一些证据表明,与拥有完善民主制度的国家相比,纯粹的专制国家的经济成绩要差得多。不过这也许并不是一般性的原理,一个国家转型为民主国家,也许并不一定就会让它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所以我还是持有刚才所说的观点:先建立完备的、可持续性的产权和市场机制,再推进政治体系的变革,对于中国经济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经济观察报:那么我们应该把这两个过程截然分开吗?

塔贝里尼:我所说的这两个进程之间只有大略的、模糊的界限,并不是说在彻底完成一个进程后才能开始另一个进程。从中国的现实来考察,目前中国的经济表现是杰出的、惊人的。为了使经济在未来走上更能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中国也许应该再接再厉,使推动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由出口转变为国内需求和消费。而促进政治制度的自由化、给予民众更多权利,也许可以加快这个转变过程。

经济观察报:具体而言,你认为中国目前应该尽快推进哪些制度自由化进程?

塔贝里尼:中国目前可以加快金融领域的自由化,因为目前中国的金融还没有完全对外开放。为了配合金融领域的改革,中国也许还应该加快汇率机制的转变。因为在继续保持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机制之下,我们很难想象中国能实现金融业的自由化。

在目前美国实行极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如果中国既保持固定汇率,又完全开放金融市场,将会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风险。如果中国能使汇率机制变得更加灵活,将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从出口驱动向内需驱动转型。另外,如果中国能将政治制度进一步自由化,那将推动其建立更完善的社会保障网络和福利国家制度,从而促使人们减少储蓄,增加消费。

下载政治改革必要性,内容,阻碍(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治改革必要性,内容,阻碍(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控编程的必要性及内容简单分析(范文模版)

    数控编程的必要性及内容简单分析A.机床的分类 1.普通机床:操作人员按工艺规程的各个步骤操作机床,加工过程由人工来完成。 2.自动机床:根据零件的特点及工艺要求,设计出凸轮的运动......

    实习鉴定必要性及内容[优秀范文五篇]

    实习鉴定有助于实习生建构、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专业实习不仅可以促进实习生学习、理解、反思指导老师提示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而且也有助于其在应用、检验、质疑教育理论知识......

    微博与政治改革

    随着 2009 年国内微博平台的兴起和发展,微博特有的覆盖型网络传播模式,快速改变了网络舆论载体格局: 以用户数量的爆炸式增长为基础,微博已在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取代传统媒体,成为......

    官僚作风阻碍创业

    官僚作风阻碍创业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卢克•约翰逊在威斯敏斯特和华盛顿,政治人士总是说,他们希望鼓励创业、促进投资。但不管唐宁街和白宫官员们嘴上说得多么动听,这......

    必要性

    必要性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2005年版目录同时废止。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新增内容成为......

    2014政治改革清单与走向五篇

    2014政治改革清单与走向 来源: 人民论坛2月下 作者: 杨光斌(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核心提示: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无疑是一种制度创新,......

    政治改革和经济与行政管理论文

    政治改革和经济与行政管理论文 ——副题(宋体 四号字) 考号:(楷体 四号字)姓名:(楷体四号字) 〔内容摘要〕 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特定背景下发展起来并产生广泛影响......

    01论中国政治改革(推荐5篇)

    论中国的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是中国近来的最热门话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内部矛盾的发展,政改的讨论仍将持续下去,甚至越来越猛烈之势。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总理温家宝自8月22日......